① 墙头草是什么意思
墙头草比喻无主见的人、顺风倒的人。
1、墙头草一词出自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3章:“一个人为国家要宁折不弯,别做墙头草。”
2、在感情色彩属于带贬义的词语,常用作宾语、定语;常用于口语。
3、 用法示例:莫应丰《将军吟》第26章:“你们这些年轻人,都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的。”
(1)意大利墙头草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词语起源
墙头上的几根草,风往哪边吹的大,草就往哪边倒,给人见风使舵的感觉。因此,人们就把没有什么个性,随波逐流,没啥主见,最希望的人生就是一生平平淡淡,没有任何大风大浪的这类人称为墙头草。
同名植物
墙头草是一年生或两所生草本,高30-100cm。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全株被上曲的短硬毛。基生叶长圆形或宽卵形,长4-17cm,宽1.5-4cm,边缘有粗齿,基部渐狭成具翅的叶柄;最上部的叶通常条形,全缘,具睫毛。
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或圆锥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革质,密被长的直节毛;舌状花2层,白色或淡蓝色,舌片条表;两性花筒状,黄色。
参考资料:网络—墙头草
② 一战和二战中意大利为什么像墙头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与协约国这两大阵营之间的交战,在战前为了能够扩充己方实力,双方阵营都对意大利及进行了拉拢,而加入先同盟国后又投向协约国的意大利让人们看起来这个国家并没有什么信义。
其实意大利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当时的意大利刚刚统一,国家实力弱小的意大利根本就无法像自己的盟友们那样具有争霸天下的实力,在两大阵营的相互碾压中,这些欧洲新兴国家唯一能做就是自保。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意大利是三大轴心国之一,参与战争的。但是后来由于墨索里尼以及意大利军方的无能,导致了意大利在北非战场和巴尔干半岛的节节败退,如果没有德国,意大利早完了。连年战乱使得意大利人民厌战,意大利国王也不再相信墨索里尼。
终于,1943年,意大利人民推翻了墨索里尼政府,与同盟国停战。意大利投降盟国后,迅速调转枪口对德宣战,同盟国阵营也同意接纳意大利,在战争结束时,意大利是作为战胜国出现的。
(2)意大利墙头草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一战时获得了东北部特 伦蒂诺、上阿迪杰、威尼斯·朱利亚和多德卡尼索斯等地区。
1922年10月31日墨索里尼上台执政,实行长达20余年的法西斯统治;其间包括入侵埃塞俄比亚(1930~1936年)、帮助佛朗哥在西班牙内战和与德国结成罗马—柏林轴心(1938年)、随后卷入二战(1939~1945年)并沦为战败国。
1946年6月2日全民公投,废除君主立宪,同年7月12日组成共和国第一届政府。二战后,参加马歇尔计划、签署“大西洋公约”并积极参加欧洲一体化进程,系欧盟创始国之一。
③ “墙头草”是什么意思
“墙头草”【qiáng tóu cǎo】的意思是:因其头重脚轻根底浅,无论东南西北风,它都随风而倒,被人们看成是没有自己立场和主张,左右逢迎,上下讨好的负面形象,以此来比喻那些没有骨气,立场不坚定、四面卖乖八面玲珑的人。
④ 墙头草什么意思
你好!
墙头草(qiáng tóu cǎo)
解释:
形容词,主要用来说明一个人的品质,具有贬义词的作用。
例句:
他是一个墙头草,最喜欢做挑拨离间的事情了。
⑤ 请问墙头草是什么意思
墙头草一年生或两所生草本,高30-100cm。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全株被上曲的短硬毛。基生叶长圆形或宽卵形,长4-17cm,宽1.5-4cm,边缘有粗齿,基部渐狭成具翅的叶柄;中部和上部叶较小,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9cm,宽0.2-2cm,边缘有不规则的齿裂,具短叶柄或无叶柄;最上部的叶通常条形,全缘,具睫毛。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或圆锥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革质,密被长的直节毛;舌状花2层,白色或淡蓝色,舌片条表;两性花筒状,黄色。
词语名称:墙头草
释义:比喻无主见的人、顺风倒的人。
⑥ 意大利先是三国同盟成员国为是又倒戈这墙头草行为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意大利人就没有战斗到最后一人的意识……英法德三强,一个海军加殖民大国,况且独立了近千年,有民族意识和训练传统;法国是传统陆军大国,拿破仑带出来的陆军意识一直支撑法军到一战;德国虽然长期分裂,但日耳曼民族生来就有守序、坚韧的品质,所以花十几年就培养起了军国主义,战斗力迅速上涨。意大利就不一样,几乎和德国同时统一不说,由于是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军事传统基本没有(1、历史上教皇基本都从瑞士雇人充当教皇国的军队,而不是在本地训练;2、德国的红胡子两次入侵亚平宁半岛,都把意大利诸国打得惨兮兮;3、加里波第的千人红衫军就拿下了整个西西里岛),再加上统一后仍然实行宽松的军事政策,导致意大利的军事一直硬不起来。就算墨索里尼上台后没命地搞宣传,意大利国民依旧忙着自己的事……
⑦ 一战和二战,为什么意大利都是战胜国
首先准确来说,一战二战意大利都不算战胜国也不算战败国。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战二战意大利都参战了,且前期都是同盟国阵营,打到一半不是退出就是投降,典型的“墙头草”。
先来看看一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主要发生在欧洲大陆,最后波及到全世界。战争的主要参战国是以德、意、奥(奥匈帝国)为主的同盟国阵营,和以英、法、俄为主的协约国阵营。但是等到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先是保持中立,然后倒戈到协约国阵营,最后混成了“战胜国”。那意大利为什么临阵倒戈呢?
新的意大利政府在1943年9月3日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投靠了同盟国一方。投靠了同盟国就意味着对德宣战,而战争结束后,意大利反而从纳粹的帮凶,一跃成为二战的“准战胜国”,不但没有像德国那样分裂,而且没有损失任何领土,只是受到了部分的管制。
综上所述,意大利可谓是“精明远见”,看到哪一方好处大,就倒戈向哪一方。意大利本是两次世界大战挑起战火的核心成员之一,最后关键时刻总是反败为胜。可谓是真正的“墙头草”,选择这样的盟友,失败是注定的。但是一战二战结束后,意大利都没有捞到实际好处,二战后更是被联军部分管制。所以说意大利两次世界大战既不是战败国,也不算战胜国。
⑧ 一战前的意大利为何要做“墙头草”,背叛盟友
因为意大利作为一个国家,它始终是以它的国家利益为重的。其实我觉得这件事情真的很能想得通,因为在国家的利益上,很多人都是站在自己国家上去考虑的,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就没有所谓的朋友,也没有所谓的朋友,也没有相对永远的敌人,只有在敌我双方或者是朋友之间存在的一些利益,当然利益是所有国家对外的一个政策吧。我觉得不管是在之前还是在以后利益是高于一切的,所以意大利这样做,很多人是想得通的。
但是后来意大利看着奥匈帝国也越发强大起来,也就有了想拉拢的意思。毕竟当时的奥匈帝国可是欧洲的五大强国之一呢,他仅仅低于当时的德英法国家,当时意大利就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边防止奥匈帝国在自己国家领土的占有,然后一边又和当时五大强国之一的俄罗斯结盟求和,但是当时的俄罗斯对,意大利的那块土地也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意大利就这样左右逢源,跟谁也会拉近点儿关系,突然跟这个好了,又跟那个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