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威尼斯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及成因
威尼斯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为:洪水,持续降雨等自然灾害。造成洪水这种自然灾害的原因如下:
1.暴雨造成持续的降雨使得威尼斯泻湖地区海水涨潮时发生倒灌,游客只能踮起脚尖漫步着名的圣马可广场。许多古老的建筑物的地下基础结构被腐蚀,变得不坚固,造成大批古建筑下沉。
2001年,科学家们发现,威尼斯自1727年以来的275年间下沉了67厘米。下沉的原因:除了海平面升高的影响外,也有人为的原因,那就是在近代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岩石层塌陷,整个水城正一点点没入水中。有人甚至预言说,80年后的威尼斯将成为水中城市。
2.意大利是非洲板块的一部分,非洲板块一直在向北漂移,似乎要挤入欧洲板块下面,正是这种漂移引起了阿尔卑斯山的上升和威尼斯的下沉。每100年,威尼斯就会下沉1.3厘米。
二战后,为满足工农业发展的需求,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这种行为虽然后来被禁止,但恶果已不可挽回:整个城市在20年内下沉了30厘米,威尼斯人生活的中心——圣马可广场只高于警戒水位30厘米。只要洪水发生,圣马可广场就会浸入水面下10厘米,而且情况还在不断恶化。
2001年1月,威尼斯遭受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水灾,洪水持续了4天4夜,城市的大半部分都淹没在水中。
(1)意大利为什么有洪涝灾害扩展阅读:
威尼斯这座世界着名的水上城市,是由威尼斯泻湖中央的大小117座岛屿组成的,泻湖最终流入亚得里亚海。威尼斯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52年,当时,人们为了躲避匈奴王阿拉提的入侵而来到泻湖的岛屿上。
从此以后,水——这道天然的屏障,使得他们世代在岛上安全地繁衍生息。公元810年,威尼斯就曾依靠水的保护而免遭查里曼王子的侵略。
水曾是威尼斯的保护神,却成了威尼斯最大的敌人。1966年,威尼斯发生大洪灾,城内水位高达1米,这一事件迫使意大利政府将防洪列为国家头等大事。
B. 全球自然灾害的原因
全球变暖导致地震 火山喷发和灾难性海底滑坡频发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热浪一阵比一阵热,飓风一场比一场猛,海平面越来越高,这些都是地球暖化对人类发出的警告。但科学家指出,地震频发也与地球变暖有关。
据加拿大新闻社报道,加入全球暖化争论的最新科学学科是地质学。一些地质学家解释说,气候暖化直接导致冰帽融化,这将释放出在地壳中被抑制的压力,引发极端的地质事故,其中包括地震、海啸及火山喷发。一立方米冰的重量接近一吨,而一些冰层的厚度会超过1000米。当这些重量因融化而除去后,地壳就会弹回到原来的形状。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地质学家帕特里克·吴用一个生动的例子解释了这种效果:他用拇指压着足球,当拇指抬起,对球的表面压力除去之后,足球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地球两极这些厚冰层像拇指按压地球一样,给地球带来大量的压力,压制住地震的发生,但在它们融化之后,便会引发地震。当地震发生在海洋下,就会形成海啸。当然,对地球来说,由于地壳非常坚硬,这个恢复原状的过程相当缓慢。比如,目前,加拿大东部偶然发生的地震,其实与一万多年前的最后一次冰河期的反弹有关。南极洲及格陵兰积雪的融化也会有相同的影响,但过程将因温室效应而加速。
帕特里克·吴还表示,冰层融化后,重新液化的水会引发海平面上升,增加海底所承受的重量,而这也可能对地层深处的板块造成影响。
地壳可能比很多人想象得更敏感,之前已有很多事例证明了这一点,比如修建大坝后,大坝拦截而成的水库水量增加,引发地震。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火山专家阿兰·格拉比尼尔表示,当他发现加州海岸的气候变化与火山活动之间有关时,一开始还有些怀疑。可是,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进行研究后发现,在世界许多地方,特别是地中海地区,气候变化与火山活动的这种联系尤其明显。他说:“冰层融化,地壳的负载减轻,在压力的作用下,地壳下面的岩浆就更容易喷出来,这就是火山。”
英国地质学家比尔·马奎尔在《新科学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也指出:“全世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影响着地震、火山喷发和灾难性海底滑坡发生的频率。这种现象已经在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而且证据显示,它正再度发生。”一、气候形成与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温度:
气候的形成是地球地表水受光热蒸发,成为气体,产生暖流,是形成风的主要因素之一。蒸气体升入高空形成云,浓云涌集,产生摩擦,产生雷电,浓云遇冷空气变成雨,遇寒流变成雪,暖湿气流,冷寒气与寒流则形成风,决定着气候的变化,风云、雨、雪和雷电就是全球气候的主要现象。
形成气候的温度之一,是太阳光热,它决定了赤道与夏季炎热和白天升温。另一种温度是太空寒冷,它决定了南北极冰川及高山积雪和夜晚降温。
恒星光热与太空寒冷是宇宙中的原始状态。宇宙中的所有星球皆受这两种原始状态因素的影响。其具体体现就是所有受影响星球黑夜与白天的巨大温差,如月球白天温度高达+160度,夜晚则将至-170度,温度差高达330度。再如火星,白天温度为+420度,夜晚则将至-173度,昼夜温差高达600度,假如这样的星球如地球一样存有大量的水,白天必然会水蒸气满天,夜晚则会降连天的暴雨或冰雹,所形成的气候必恶劣至极。
我们地球的温度适中,气候稳定,昼夜温差小,维持着水与生命的正常存在。这主要归功与地球上存在着四大保温功能:一、臭氧层,二、大气层,三、海洋水,四、自然生态。
臭氧层不仅有阻紫外线和宇宙射线功能,它有阻太阳光热的功能。大气层则有很好的吸热功能。太阳光热照在臭氧层表面温度为近网络,而透过臭氧层和千米大气层到达陆地表面,最高温度仅为30度至40度左右,这说明臭氧层及大气层阻止了太阳的大部分热量。
自然生态为生命提供了氧气食物,淡水和良好的生存环境,另外自然生态还可以保持水土不流失,减缓空气流动,保持了近地空气的潮湿度,从而进一步保障了生存所需的适宜温度。
海洋水占据了地区大部分面积,水能吸收大量太阳光热变成气体,又会吸收寒冷变成雨雪回归大地。这充分说明了水对温度的良好调节作用。造成全球气候恶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上的两大保温功能遭到破坏。一是臭氧层的破坏。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氟含氯空调冰箱致使臭氧层出现大量空洞,其在空洞区的阻热效果就会丧失。直接导致的就是大量太阳光热进入地球,蒸发大量雨水,产生强风暴雨,形成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如2010年中国江南及东北多个省份的洪水,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美欧等多国的洪涝灾害皆是此种原因和2011年5月份美国的强风暴也是此因)。二是自然生态的破坏。由于人类大量建设活动和土地严重荒漠化,造成自然生态大面积退化和恶化。不但使其对生命的供养供食保水功能大大降低,其保温功能也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其直接恶果就是地球受太阳光热和太空寒冷的影响加剧,夏天会更热,冬天会更冷,白天和黑夜的温差会加大。夏天越热,易让土地干旱,多有沙尘暴天气,易患火灾。(如2010-2011中、美、俄、澳大利亚频繁的大旱及重大火灾等自然灾害)。冬天越冷,会暴雪成灾和多有霜冻,或造成土地冬季干旱。(如欧洲所谓干旱年极寒的大雪灾,中国2011的冬季大旱等)。
全球气候恶化已危害生命的生存。
害生命健康。人会多发流感病。动物会多发流感、禽流感,等多种季节性疾病。尤其是处在温度敏感区的高空飞鸟和浅水层鱼类等动物,已无法承受温度的过强影响,而大量出现动物群体死亡事件。(2011年仅在美国就出现了大批动物死亡事件。如1月4日在美国齿轮镇出现4万多只死蟹。3月8日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港口百万条鱼儿死亡,堵塞港口。世界其他地区也大量出现了动物群体死亡事件。如1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出现上百只寒鸦尸体。1月8日意大利北部小镇法恩扎又死亡8000多只斑鸠。另外,新西兰等地也出现了大批鱼儿死亡事件)。
另据有关研究:恐龙灭亡于全球气候恶化。
恐龙是近亿年前的地球主宰。其庞大的族群和巨大的食量,促使他们像蝗虫一样为获取足量的食物而不断迁移,这样庞大的族群迁至一方就会毁坏一方生态,让大量土地荒漠化。这样气候也会因此而恶化。生命力极强的恐龙致命弱点就是依靠大自然界稳定的气温来保证其下一代的孵化。气候的恶化必然会导致气温的冷热无常,这样恐龙蛋的孵化就没有保障就会腐坏变质。然而自然损坏的恢复期要远远大于恐龙的生命期,更要摆脱恐龙族群的再破坏,才可慢慢恢复其自然生机。于是恐龙族群因此消失,其它靠外界气温孵化的动物族群也基本灭亡。只有不受外界气温影响的胎生活体温孵化的动物群体才会繁衍下来(有科学推测恐龙的其他灭亡原因,那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因那些灾难不能让全球生物大灭绝,是不会让生命力极强的地球主宰恐龙族群灭亡的)。
全球气候恶化导致全球自然灾害,严重危机人与生命的正常生存,并且会让人类遭到自然淘汰。原因一:是人和其他动物一样,必须拥有氧气、水和食物和适宜的温度才能生存。二:是人力无法抗衡自然灾难。如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强风暴等。人们面对这些自然灾害只有选择逃离和灾后重建。2010至2011年全球灾害频发呈愈演愈烈趋势。人类如不痛下决心正确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也措施,再这样下去灾害恶化到难以控制的地步,后果恐怕难以想象.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C. 意大利威尼斯洪水泛滥,水城人民为抗击水灾付出过哪些努力
意大利的威尼斯突然遇到高水位的侵袭,更是由于治水工程没有能发挥作用,导致了城市内有多处地区被水淹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后有工作人员表示治水工程之所以没有发挥作用,是由于现在整个系统是处于试运行阶段的,只有等水位到达了一定的高度才会正式启动。
那么这么美丽的城市为什么会建在水上呢?因为当地人在建筑房屋的时候,用了一种防水性特别好的伊斯特拉石头垫在木桩上面,然而在往上面砌砖的时候,就建成了一座座充满魅力的建筑。最早水上是为了躲避战争而来的,这里的水也替他们阻挡了一次进攻,从此威尼斯水城就闻名于世界。威尼斯建设不久,这里就有很多古迹,比如教堂、钟楼以及宫殿,最有代表性建筑的就是叹息桥,这里已经成为了游客们的打卡点,据说如果恋爱的人在桥上接吻就可以长长久久,这也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城市。
D. (2008泗水县模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1966年11月14日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一次洪水,对古罗马时期遗留下来
地中海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300~400之间的大陆西岸.全球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该气候类型分布.一年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高温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年降水量为300-~1000毫米.题中11月正值意大利的冬季多雨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故选:B.
E. 水城威尼斯为何如今因水而忧
水城威尼斯如今因水而忧是因为威尼斯发生了水灾。水灾给意大利城市威尼斯造成了严重破坏,洪水袭击了大量的房屋、商店和历史建筑,许多旅游景点关闭大门,放弃游客,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意大利总理孔德将洪水比作“袭击意大利的心脏”。“水城”威尼斯“因水而生”和“因水而美”现在都“因水而忧”。
尽管灾情已经减缓,威尼斯洪水再次敲响了气候变化的警钟。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从2020年起,意大利学校将要求每个年级的学生学习气候相关课程,学生将了解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意大利可能成为第一个将气候变化作为必修课的国家。
F. 1966年佛罗伦萨水灾是怎么回事
1966年11月4日至6日,倾盆大雨伴随着每小时90英里的大风使意大利的阿尔诺河和波河的河水猛涨,淹死113人,千余人受伤,特别是佛罗伦萨,损失尤为惨重。佛罗伦萨有2/3的土地被淹,6000家手工艺商店被毁,不计其数的无价艺术珍品遭到破坏或冲失。被洪水袭击的还有威尼斯,在那里洪水冲毁了7000家商店,特兰提诺区有30000人无家可归,特别是艺术品的损失无法估量。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人对于他们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些艺术珍品保管人的责任十分敏感,同样,作为最好的手工艺人,他们普遍对于洪水的恐惧,超过了对战争、疾病以及死亡的恐惧。1333年、1577年、1666年和1844年,残酷的洪流曾好几次冲击了这个文艺复兴时期繁荣起来的意大利艺术之都。每次洪水都使更多的珍品流入河床沉入烂泥之中或是被水冲毁。
但丁在佛罗伦萨看到了“阿尔诺河那可爱的绿色河岸”变成“胡闹的泡沫和烂泥。”
阿尔诺河及其支流在1966年11月初再次威胁意大利的金色城市。几百万吨洪水随着旋风风暴从佛罗伦萨北部山区倾泻下来,使阿尔诺河和波河的水位急剧上升。
在一个遥远的假日矿泉,一位旅馆职员对着电话大叫,说他看到附近一个湖里的水在汹涌地溢出湖岸。他描述着,整个森林都像在从山坡上滑下来。11月4日,阿尔诺河的河水涌入佛罗伦萨,淹没了全市的2/3。彭特·维西涯沿街那些1345年建起的精巧的珠宝店全被淹没。桑塔·克罗斯手工艺店(总共有6000件)的各种产品,包括织工、木匠、皮匠和毛皮梳理工的产品也全部被洪水吞没了。更糟的是建于13世纪的雄伟的耶稣受难像也被含油污的盐水浸泡了12个小时,70%的颜色被冲掉,再也无法修复。
吉贝尔蒂(1738~1455)造的“天堂之门”是装饰浸礼所有的青铜浮雕大门。起初人们担心它被毁掉了,因为五块护墙板被汹涌的大水冲开了,但后来人们发现它们被围绕洗礼堂的铁栏杆挡住了。
洪水整天都在溅泼着几世纪前的乔托基尔兰达约(Ghirtandio)、波提切利和萨多(AndreadetSarto)等人的壁画。米开朗基罗和多那太罗的雕塑也被油和烂泥污染。600多幅油画遭到破坏,但它们大部分还能修复,而珍藏在国家图书馆里的那些无价手稿以及那些16世纪前的古版书籍都已无法修复。它们是阿尔诺河所制造的首批佛罗伦萨的牺牲品之一。洪水冲垮了大图书馆的围墙,50多万份历史记载全部丧失。这使人们想起了1903年图林(Turin's)皇家图书馆失火的巨大损失以及公元500年亚历山大图书馆古物的毁灭。
洪水流入了佛罗伦萨大学,文史哲系图书馆里上百万册藏书被洗荡一空;经济和商业学院的几千份博士论文毁于洪水;最受珍爱的也是仅存的2000册关于法学的珍贵文件和书籍(17~19世纪的)从法律系大楼里被冲走;所有的科学仪器以及珍藏在山·沙尔韦神经大脑疾病诊所中的大部分藏书也从医学系被冲走。仅仅几个小时之内,这所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之一便失掉了它最有价值的知识遗产。
虽然大部分佛罗伦萨居民都转移到了较高的房顶上等待洪水消退,但年迈的乌菲奇美术馆馆长恩柏托·巴帝尼教授却拒绝离开。他和几名雇员一起把乔托(他的几百磅重的多联画屏之一)、波提切利马萨奇奥和菲力普·利皮(FraFilippoLippi)的大量作品一件件地搬上楼去,甚至在洪水已经淹到了他们的膝盖,他们也没有停止抢救工作。
黎明时分,佛罗伦萨城仍在动荡之中,退下的水伴着烂泥没及人的腰部,店主们纷纷把手伸到烂泥中找寻他们的货物和工具,但其中大部分已被冲掉了。
设计家埃米利欧·普西看了一眼他那被毁掉的工作间以及里面100多万美元的损失,耸耸肩坚定地说:“我个人将重新开始。”但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也许没有新的开始了。有113人惨死在倒塌的建筑物下,尸体都发胀了。
当意大利政府派遣一批直升飞机(一共800架次)给佛罗伦萨送来水和食物时,许多艺术家、史学家、教授以及学生马上开始抢救文化遗产的工作。他们将数以千计的书籍、绘画和雕刻从烂泥里挖出来,送到佛罗伦萨大学。在那里,修复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几百名学艺术的美国学生自愿的整日参加抢救珍品的工作。许多着名的专家从世界各地赶来援助修复工作。所有的人都干到精疲力竭才肯罢休。
1333年、1577年、1666年和1844年的几次洪水袭击使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对洪水的恐惧,超过了对战争、疾病以及死亡的恐惧。因为每次洪水都使佛罗伦萨的大量艺术珍品流入河床沉入烂泥之中或是被水冲毁,这对于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些艺术珍品保管人的佛罗伦萨人来说是尤为痛心的。而1966年11月4日至6日的这场水灾使佛罗伦萨更是损失空前,不计其数的无价艺术珍品遭到破坏或冲失。
造成佛罗伦萨这场大水灾的主要原因是连降大雨加之时速90英里的大风使该市的阿尔诺河和波河的水猛涨,泛滥成灾。对于连续遭到几次大洪水袭击的佛罗伦萨人,应该认识到灾害是人类不可避免的悲剧,认识到灾难的隐伏性、突发性是人类的大悲剧,但如果认识到了灾难而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去防灾、减灾,则是人类更大的悲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富有哲理的谚语用来指导防灾十分有意义。而对灾害接踵而至的今天,“亡羊补牢”同样显出其实际价值。
G.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经常发生洪水。波河中下游含沙量高,河
(1)西高东低;含沙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任答两点);冬汛、无结冰期;夏汛、有结冰期;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H. 意大利为什么突发洪水
8月20日电 位于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区的一处峡谷20日因为暴雨突发洪水,造成峡谷内至少10名登山爱好者死亡。
意大利民防局的消息说,山洪暴发时至少有两队共36名登山爱好者在12公里长的峡谷内。由于裹挟着岩石的洪水来得突然,登山者来不及躲避。18人幸运获救,其中6人受伤。伤势较重者被直升机送往临近医院接受救治。
目前尚不清楚失踪者具体人数,因为一些登山者在进入峡谷时没有按规定配备专业导游并进行登记。此外,死伤者的国籍尚未确认,有消息说在这一地区旅游探险的人大部分是意大利人。
救援人员来自事发地点邻近的奇维塔镇,他们动用了探照灯,以便夜间继续搜救失踪人员。
事发地区的很多峡谷被拉加内洛河切割而成,地势险峻,每年有一些时段对外关闭,有关部门只建议有丰富经验的登山者进入。20日早些时候,峡谷所在的地区遭遇了数小时的强降雨和强风。
I. 意大利冬季发生洪水灾害,可信吗
这是真的。
因为意大利主要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
且意大利多山地丘陵,山与山间形成盆地,排水不畅,易形成洪水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