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战时意大利的武器装备能排上号吗
1 维内托级战列舰
㈡ 二战时,意大利的装备不错,为何在战场上却很怂
意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之一,作为轴心国三大巨头之一,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非常差劲,简直像是在打酱油,完全不符合世界一流强国的身份,网上关于意大利的黑段子满天飞,那么二战时的意大利为何表现那么差?
意大利实力弱,又不愿意打仗,所以意大利在二战中表现的非常差,不过让意大利更无奈的是意大利的对手一个比一个强,其中最让意大利人头疼的就是英国人,实际上,意大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英国人作战,英国人是世界屈指可数的几个强国,是盟军的三大巨头之一,特别是海空军格外的厉害,别说意大利人,连德国人拿英国人都没办法。幸运的是,意大利人及时见风使舵,投靠了盟国战后,不仅没有受到严厉的处罚,而且还混的和战胜国一样。
㈢ 二战意大利拥有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优秀的军工业。有人数,有科技,还有法西斯民族主义的鼓舞,为何表现
首先,意大利的装备次.这是公认的.意大利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老式步枪和冲锋枪.
其次,意大利的士兵作战能力次.这也是公认的.
然后,意大利的战术.和其他很多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很落后.这是我的观点.所以着重讲一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更加成熟之后.在一战中首次亮相的坦克已经被改进了很多。早在一战结束后.美国的乔治.巴顿将军就提出以坦克为前锋.步兵掩护推进.由坦克攻破阵地,而后步兵进行肃清,占领并直至巩固防御.
后来德国人拿去用了.别人起个名字叫闪击战.其实是巴顿提出来的.只是没有起这个名字.二战的主流战术基本就是这样.要结合装甲部队和步兵协同作战.但是当时的很多国家并不重视装甲兵.而意大利则是个典型.而且凭意大利的国力也很难训练出什么好部队或者生产出什么好的武器装备.
说是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其实,德国和意大利的结盟.我看有一大半原因仅仅是因为墨索里尼的那股疯狂为希特勒所赞赏.希特勒所谓的"真正的战士".可惜.他没有像希特勒一样被敌人打败.而是死在了自己女婿带领的愤怒的人民手里. 这位"真正的战士"最后得到的是真正的失败.
㈣ 二战时期的意大利,装备精良,可是为什么谁都打不过
第一,意大利虽然自诩罗马人的后裔,但他们早已经丧失了罗马人的战斗民族属性,没有了罗马人的那种勇敢和好斗。最初的罗马人很穷,所以很野蛮,战斗力很强,但建立罗马帝国后就不一样了。罗马帝国是当时欧洲最发达最强大的国家,文明比周边国家和民族高几个级别,在安逸的生活中,罗马人被腐蚀了,从让对手闻风丧胆的罗马军团变成了热衷于享受生活的艺术家。事实上,从罗马帝国时代开始,意大利人就变了,他们变得温和、不爱斗,不喜欢打仗,喜欢安逸生活和贪图小便宜。一直以来,意大利人种点粮食、搞点小生意,生活还是很不错的。即使二战时期,意大利人的生活仍然比较安逸。墨索里尼时代,是意大利在20世纪少有的经济高速增长期,虽然谈不上富裕,但还算过得去,所以意大利人根本不愿意打仗。他们只是被墨索里尼等少量野心家和法西斯分子携裹而已。1940年,墨索里尼打算入侵希腊,但遭到了将领们的集体反对,因为将领们不想打仗,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当时意大利临时拼凑的百万大军竟然有一半已经临时复员回家收秋去了。如此可爱的意大利,打起仗来自然一团糟。虽然拥有各种稀有皮肤,但却被各种虐,打谁都打不过。其实意大利人也不容易,让一群搞艺术、做小生意的良民去打仗真是难为他们了。据说,二战中意大利军队大部分士兵都精通音乐和烹饪。如果说二战中谁最能打,肯定是德国人,但要说哪国的艺术修养最高,绝对是意大利人。
第二,意大利看似张牙舞爪,但其实是个伪列强,因为从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开始就存在各种问题,注定成为不了德国那种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活力的国家。统一前的意大利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和国民主体。19世纪中期,撒丁王国这个二流国家,没有像德国那样靠着战争和实力统一意大利,而是靠着借力和交易完成的统一。统一后的意大利仍然没有摆脱撒丁王国这个还保留着封建制残余国家的影子,领导阶层是撒丁王国的旧贵族和精英,议会等制度也是照搬原来腐朽旧制度。尤其是军队方面,由于在统一战争中,没有经过战争洗礼,所以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唯一有点战斗力的红衫军还因为惧怕加里波第要武统意大利被解散了。30年代,希特勒访问意大利,检阅军队后称意大利军队仍然是一支封建王朝的军队。意大利军队不仅缺乏战斗意志,而且贪污腐化严重,完全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工业水平不相称。意大利军队就像近代的清军,虽然装备了洋枪洋炮,但战斗力低的吓人。
第三,意大利虽然号称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但实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一方面,虽然意大利工业技术水平很高,科技也很发达,但国内资源匮乏,几乎所有的资源都依赖进口。由于意大利财力和资源不足,直到二战爆发前,意大利仍然没有做好准备,意大利储备的钢材仅够用14天,煤炭50天,铁矿石180天,石油也只够1年,由于盟军的封锁,意大利很快就用完了储备,只能等着德国人接济。可以说,意大利打二战其实是非常勉强。二战中,由于原材料供应和产能不足,意大利的飞机和军舰经常在家趴着,前线的武器和物资也运不过去。意大利被称为列强中最薄弱的一环是有一定道理的。
来源:网页链接
㈤ 大家觉得意大利的军事实力到底怎么样
意大利的军事实力,在欧洲还算中上等,但是要是放在世界上,那就只能是三流水平了。
意大利是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其海军拥有两个性能先进、功能齐全、战力强大的航母战斗群,由现役的“加富尔”号和“加里波第”号航母领衔。意大利海军是地中海地区仅次于法国海军的第二大海上力量,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力图成为地中海的海上霸主。
意大利是一个较大的半岛国家,其95%的工业原料来自海路,65%的出口货物依靠海运,海军在其军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意大利海军现役约3万人,目前编配各型舰船63艘、各型飞机70架,还包括2艘航母、3艘两栖运输舰、8艘驱逐舰、9艘护卫舰和6艘潜艇等。
意大利海军下辖6大兵种,包括舰队司令部、工程兵、武器与作战系统司令部、行政部队、医疗部队和海岸警卫队。主要海军基地有拉斯佩奇亚、塔兰托等。
㈥ 意大利是世界老牌的军事强国,如今它的军事实力怎么样呢
现在意大利的军事实力可以排在世界前10的行列,因为意大利这些年并没有太多的领土安全上面的威胁,这也使得意大利的军事发展其实并没有取得太多的进步,不过意大利这些年一直保持了自己的武器科研能力,这也使得意大利现在依然能够研制出性能非常出色的武器装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意大利的军队在欧洲地区依然保持了很强的存在感。
但是意大利毕竟是世界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也希望意大利能够和其他国家保持和平共处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意大利的影响力扩大到全球,也希望意大利的经济能够重新恢复活力,这样也会使意大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
㈦ 二战意大利的武器
卡尔诺狙击步枪
二战期间,意大利军队主要装备的是M1891步枪。而狙击步枪就在改枪基础上改进而来,曾是暗杀肯尼迪的兇器。
弹匣容量6发,瞄准具为表尺照门和刀片形准星,口径6.5mm,枪长78cm,重3.8Kg,弹速700米/秒,射速6发/分钟,射程300米,使用6.5mm卡尔卡诺步枪弹,制造年代为1917年。意大利轻兵器委员会测试了几十种设计,包括德国的1888型,最后决定采用Salvatore Carcano的设计,融合德国1888式的曼立夏弹仓,定型为步兵长枪1891式(Fucile di Fanteria Modello 1891), 由此在意大利及其他军队服役至第二次大战之后,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在长期生产过程中,曾经有过多种改良型,有骑枪及短枪型,在30年代甚至改了口径,但是最终仍定为6.5MM。此枪一大特色是采用了渐增加来复线,在枪膛部是1:19,到枪口为1:8。渐增加来复线的好处是膛压低, 延长枪管寿命。抗战时的中国福建部队,就装备大量的1891年式。
M1891式还有一种1891/38型,比1891型短,其口径也增大为7.35毫米,在意军中主要用作拼刺格斗。
6.55m卡堪诺式,7.35mm38式
而二战的狙击步枪都是在制式步枪基础上改进而来,意大利也有,只是他的军队在战争中表现太差,故无人关注。从整体上来说,日本的武器装备上,陆军的比意大利差,空军和海军是意大利不能比的。
二战中轴心国以德国武器最先进,德国士兵的素质也是最好的,二战的德国陆军是当时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陆军。
其次日本军队士兵的素质虽然比不上德国,但是也差的不远。
至于意大利,对于这支陆军的真实作战实力,与意大利军队有过长期共同作战体验的隆美尔有着直观的印象。他非常清晰地注意到,意大利的陆军装备太差、训练根本不适应机械化战争的需要、指挥官能力不足、部队士气普遍低落、厌战情绪浓厚,这样一支军队在面对西方同盟国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大军时除了不堪一击之外不会有另一种结局。事实也的确如此,意军与其说是德军的"战友",不如更准确地称其为"累赘",用隆美尔的话形容,意大利那支完全非摩托化的陆军对于德军来讲是一块毫无军事价值的"死"的重量。在北非这个强调机动和速度的战场上,隆美尔为了迁就意军,常常不得不对作战计划和战术行动作出不利的折中。 在二战时期意大利军队应该是战死率最低的,原因当然是士兵素质低,战斗欲望不强。二战中意大利军队投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举例:
1. 德国绕过马其诺防线后,意大利3个步兵师,2个山地师,3个装甲师对阵法国1个步兵师,1个半装甲师,打了半个月,硬是被法国人给干掉了1.5个山地师,重创2个步兵师。结果德军1个摩步师加个装甲师只用了2天就歼灭了法国人。……
2. 英美联军北非登陆,西西里岛驻扎了4.5万意大利军队,盟军只轰炸了5天,意大利人就投降了!~~
3. 一次墨索里尼访问德国,一位意大利将军问一位德国将军,在俄国前线意大利军队损失多?那位德国将军回答:“没有伤亡……因为他们全部跑掉了。”
㈧ 世界打仗最渣的发达国家,现在为何能成为世界军火大国
在历史上,意大利只有罗马帝国时期,攻无不克,但是在此后,并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对于意大利基本上只有四个字,屡战屡败,但是意大利并不是武器不行,在世界各国之间也算是先进武器,所以还是挺受其他国家的欢迎。
意大利虽然在打仗方面欠缺,但是在武器方面并不落后,意大利甚至为印度造了一艘轻型航母,意大利之所以作为军火大国,他的售后服务也是很受人们欢迎的,在武器方面,意大利方面可以直接转让技术,或者是直接帮助建设生产线。
㈨ 二战意大利和日本装备谁更好 知乎
装备有很多种,每个大类装备下面又细分很多项目,所以没法笼统地说谁的装备更好。但是如果就总体实力来看,还是日本更强。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1、制式步枪。意大利制式步枪是曼利夏·卡尔卡洛M1891卡宾枪,口径6.5;日本制式步枪是三八式步枪,口径也是6.5。作为二战主流口径中的异类,其实这两款装备实在是难分伯仲。
2、制式轻机枪。意大利主要装备的是贝雷塔M1930轻机枪,该枪使用20发马蹄形弹夹供弹,然而实际使用效果很差,供弹系统设计缺陷易卡壳等毛病。日本主要装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歪把子”大正十一式轻机枪,该枪由于设计缺陷,也尝尝受人诟病,供弹系统也同M1930一般坑爹。
3、制式重机枪。意大利主要装备的是贝雷塔M1937重机枪。日本主要装备九二式重机枪。神奇的是这两款重机枪都是采用弹板供弹,而且与坑爹的轻机枪不同,这两款重机枪性能都算得上比较优异。
4、装甲力量。意大利主要装备的是装备45毫米火炮的M13-40中型坦克、装备75毫米火炮的M41自行突击炮和装备90毫米火炮的L45自行火炮。而日本方面,虽然研制了多大50多种类型的坦克,但是拿得出手的也就95式轻战和97式中战,但是日军装甲设计思路还是在于辅助步兵,所以设计过时,面对欧洲大部分坦克都处于下风。所以日本的坦克装备要比意大利略逊一筹。
5、战斗机。意大利装备的是出名的雷电战斗机,日本则是叱咤太平洋的零式战机。这两款都是算得上优秀的战斗机,所以也很难分个高下,各有各的特色。
6、海军。虽然意大利海军实力也很强大,但是相较于拥有大量航母力量的日本,还是无法抗衡的。二战前中期海军力量排名一般为:英、美、日、法、意。所以海军方面日本较强。
㈩ 二战意大利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
一、经济资源
在现代战争中,能否保证战略物资的供应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战略物资来源一旦枯竭,军队就会丧失行动能力。法西斯意大利的致命弱点恰恰就是经济基础薄弱和资源匮乏,军事工业所需要的一切原料几乎都要依赖进口。为了摆脱这种被动的状况,早在1937年意大利就决定实施“自给自足”计划。但是,这一计划的实施未能缩小意大利原料生产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巨大差距。以煤炭、钢铁和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为例,1938年意大利仅产劣质煤148万吨,而同年美、英、法、德四国煤炭产量分别为4.06亿吨、2.3亿吨、4600万吨和1.69亿吨;当年的钢产量,意大利为237.7万吨,美、英、法、德则分别为5000万吨、1400万吨、600万吨和2300万吨。意大利的石油生产情况就更糟。1938年它仅产原油153265吨,而平时每年消耗石油 400万吨,战时800万吨,所消费的石油几乎全部都要从国外进口。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则为1.7亿吨,英、法都因逐步形成有储量丰富的油田,因而原油产量也很高。此外,意大利的铜、镍、铅、锡等有色金属资源也很缺乏。其中情况较好的铜,1938年也仅产2963吨,而同年美国的铜产量为58万吨。
原料的不足使意大利的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欧美大国。例如,1938年,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为了实现军队的机械化和快速化,采取各种办法增加汽车的产量,从而推动了意大利汽车业的发展,汽车的年产量增至62072辆。但这个数字仍然无法同上述国家的汽车产量相比。当年美国为444.8万辆,德国为 34.8万辆,即使产量少些的英国和法国也都超过了30万辆。
1939年9月1日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意大利的主要战略物资储备已经告竭。当时,钢材还够用14天,煤炭只够用50天,情况好些的铁矿石也只够用180天。
为了解决战略资源短缺问题,意大利法西斯政府采取一些权宜措施来弥补战略物资的不足。例如,以爱国捐献的名义强迫居民上缴铜等有色金属,下令征用民间的钢铁制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限量用电,报纸一律改为四版发行等等。事实上,这些措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意大利战略物资短缺的问题。
总之,到1940年6月参战时,意大利的经济远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这从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的日记中可以得到证实。1940年4月7日,在意大利负责军工生产的法瓦格罗萨将军的陪同下,齐亚诺察看了战略物资储备情况。齐亚诺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与他一起走马观花地调查了我国金属储备情况。结果令人十分沮丧”。但更加令他不安的是法瓦格罗萨报告说,“意大利正在失去它所有的国外市场,即使动用我们少得可怜的黄金储备也买不起我们所需要的金属“。另外,从国内情况来看意大利的“资源极其缺乏,破铜烂铁的收缴也已达到极限。一切都完了”,并且说,“就物资储备而言,我们现在的处境实际上比去年9月份还要糟,现有的物资也只够打几个月的仗”。在听了法瓦格罗萨的上述这番话之后,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处于这样一种状况,怎敢参战呢!?”
二、军事准备
战略物资的缺乏和经济的虚弱使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受到很大影响。虽然意大利国防大臣吹嘘可以动员1000万人,但因武器装备不足,到1940年6月10 日意大利参战时,其陆军总数仅为45万人,编为74个二二制陆军师。据当时任意军总参谋长的巴多格里奥元帅事后说:“法西斯意大利参战那天,74个二二制陆军师中,只有19个师人员满编,武器装备齐全”。
当时,步兵是意大利陆军的主体,约占陆军总数的80%,但其武器装备的落后令人吃惊。士兵手中拿的还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91式步枪。自动步枪虽然已开始生产,但数量极其有限。步兵的落后还表现在缺少机动车辆上。士兵按条例规定每人背负一个重达35公斤的背包,因而行进速度十分缓慢,平均每天只能前进30公里。意大利决定参战后,步兵师开始实施所谓的“小机械化”,即给每个师配备少量汽车和自行车作为“补充装备”。自行车用来运送背包,士兵轮流坐汽车行军。这样一来,行军速度虽然略有提高,但却增加了团队间的矛盾,涣散了部队的纪律。步兵师配备的主要武器是:34门100毫米野炮、30门81毫米迫击炮、8门47毫米反坦克炮。这些火炮有相当一部分是一战时从奥地利人手中缴获来的,其余部分也多半是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生产的老式部件所组装。由此不难看出,意大利军队使用的火炮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了。
陆军中装备略为好些的是那3个坦克师,总共拥有坦克1200辆。其中的近1100辆是3吨重的13轻型坦克,装甲很薄,步枪子弹即可穿透。其最大特点是没有安装火炮,携带的主要武器是一挺机枪。士兵中有人戏称这种早已被英法德淘汰的袖珍坦克是“胭脂盒”,也有人称之为“沙丁鱼罐头盒”。事实上它不能用于作战,只能作为战时运送弹药的辅助工具。另外有大约100辆6吨重的16中型坦克,这种坦克一时还不能开赴前线,因为其火炮瞄准器有毛病,需要检修。当时英国坦克部队配备的多半是13吨以上的中型坦克,由此看来,这几个坦克师也是徒有虚名。 1939年格拉齐尼元帅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发现陆军装备和作战水平极差。墨索里尼叫他不要担心,并且说,在战场上陆军不过是做做样子,摆摆阵势,打仗不靠陆军。
意大利海军和空军的情况与陆军有所不同。墨索里尼上台后十分重视扩充海军和空军,所以经过法西斯宣传机器的大肆吹嘘,意大利民众认为其海空军都是世界一流的。墨索里尼把海军看成是实现其扩张野心的一个重要工具。他说,意大利是一个伸入地中海的半岛,称霸地中海是意大利向外扩张的基础,这首先就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为此,他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海军的待遇,其中包括服装、食品和津贴都优于其它军种,致使许多青年人争先恐后当海军。但是,由于墨索里尼不懂军事,因而未能对发展海军做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抉择,只是一味追求舰艇的数量和吨位。截止1940年春季,意大利海军已拥有各类舰艇257艘。其中 3.5万吨级战列舰4艘,万吨级巡洋舰7艘,轻型巡洋舰15艘,驱逐舰59艘,快艇67艘。从数量和吨位看,意大利舰艇不如美国和英国,而与法国相当。但从武器装备和技术性能来看,均无法同上述诸国相比。另外,意大利当时没有航空母舰,从而使其舰队在远距离行动时得不到空中掩护。墨索里尼也曾为此焦虑不安,但却自欺欺人地说,意大利无需建造航母,因为“整个意大利就是一艘大型航空母舰”。
直到1941年,意大利海军由于缺乏空中支援和空中侦察手段,损失惨重,墨索里尼才下令将两艘大型客轮改装为航空母舰。
空军是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23年新建的军种,被吹嘘为意大利的“精英部队”,这是因为大多数法西斯领导人都曾经当过飞行员。由于墨索里尼把空军完全法西斯化,所以当时空军便成为富家子弟和投机分子快速晋升和步入高层的阶梯。他们纷纷参加空军,短则呆上两三个月,长则混个一年半载,“退役”后很快就会得到提拔和重用。然而,空军所拥有的飞机并不是法西斯宣传的3000架(有时是8500架)。后来,法西斯当局觉得这种过于夸张的虚假宣传难以令人信服,于是官方于1939年12月发布消息说,意大利空军拥有飞机2300架。其实,这个数字与实际情况也有很大差距。据意大利空军参谋长普里科洛证实,这其中的847架因过于陈旧将要被拆卸,另有大约500架因技术性能落后还存放在机库里。因此,真正能用于作战的飞机充其量也不过1000架。普里科洛在一次会议上告诫与会者不要对意大利空军的实力抱有幻想。其理由是,虽然意大利空军所拥有的飞机与其他国家不相上下,但技术落后,没有雷达。
二次大战前,人们认为在墨索里尼的领导下,意大利已经整装待发,做好了战争准备。实际上,如同经济准备不足一样,意大利于1940年6月10日参战时其军事准备也很不足。可以说,各军兵种的武器装备均不符合作战的要求。负责军工生产的法瓦格罗萨将军说,从武器装备情况来看,意大利只能打得起二至三个月的战争。
三、战略领导
意大利战略领导的失误,与独裁者墨索里尼有着密切关系。一是墨索里尼缺乏精确的计划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例如,入侵希腊仅仅是为了显示意大利能与德国平起平坐。1940年6月,当看到德国在西线取得重大战果时,墨索里尼也打算打一场摆脱德国人的“平行战”。墨索里尼认为,除利用意大利在北非的优势发动进攻外,只能在巴尔干寻找一个意大利军队与之作战时显示出威力的弱国来打。外交部长齐亚诺提出打希腊,墨索里尼则坚持要首先打南斯拉夫,并命令总参谋部按照他的设想制定作战方案,但后来又决定对希腊发动突然袭击。墨索里尼说,只要行动迅速,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迫使希腊投降。1940年10月12日,德国在事先未通知意大利的情况下出兵占领了罗马尼亚,墨索里尼感到十分恼火,决定立即入侵希腊。他说:“希特勒总是让我面对既成事实,这次我要照方抓药,将让他从报上看到我占领希腊的消息”。希腊战役中,尽管墨索里尼多次更换指挥官,仍然未能扭转败局,后来派去的王牌师也被全歼。 Xj})?{FP
为了获取战利品,意大利派20几万军队到苏联战场。苏德战争爆发后,墨索里尼预计希特勒会很快取得胜利,他认为如果意大利派军队到苏联,必将获得许多战利品,于是他给希特勒写信,要求派一支军队参战。1941年6月底至7月初,由1个装甲师和2个汽车运输师共计6.2万人组成的“意大利远征俄国军团” 开赴苏联。后来于1942年又增派4个步兵师和3个快速师,共计10个师22.9万人组成“意大利第8集团军”。结果,派到苏德战场的所谓“精锐部队”死伤将近一半,其余冲出苏军包围圈逃回意大利,装备损失80%以上。
有时在目的达到后,墨索里尼却不必要地炫耀武力。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对英、法宣战后并没有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只是让意大利军队在意法边界待命。6月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共商对法行动方略。在二人举行会晤时,墨索里尼要求把尼斯、科西嘉、突尼斯、吉布提和法国南部划归意大利,希特勒当即表示同意。但当返回罗马后1墨索里尼觉得这样得来的胜利有失自己的尊严。于是,他突然决定,在停战协定签订前,向法军驻守的阿尔卑斯山地区发动闪电战。进攻开始后,意军遭到法军的迎头痛击,损失惨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伤,626人失踪。从前线返回的国家法西斯党前任总书记斯特拉塞说:“停战前两天还用20多年前使用的那套办法,让那么多的人白白去送死”。齐亚诺曾经这样说:“墨索里尼并不是想要这要那。他想要的是战争,通过和平方式即使他能得到他所要求的两倍他也不会要”。墨索里尼也说过类似的话:“军事成功远比完全通过和平途径去获取领土更加吸引人”。这说明墨索里尼贪求的是军事胜利,并以此作为树立个人权威的基础。
二是墨索里尼刚愎自用,少谋寡断。他本不懂军事,缺乏指挥才能,却以最高统帅的身份剥夺了总参谋部的军事决定权,把全部军事大权集于一身,独断专行。墨索里尼乐于下级报喜,恶于下级报忧,根本听不进不同的意见。齐亚诺就曾经说:“没有必要反对他,那样会更糟”。一位将军认为意军准备不足,参战只有失败,劝诫墨索里尼不要参战,结果被墨索里尼下令砍去了双脚。巴多格里奥元帅认为意军在希腊的失败完全是墨索里尼造成的,他指出:“领袖(指墨索里尼)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是他的一知半解和好大喜功正在把意大利引向失败”。在听到这番不恭之词后,墨索里尼勃然大怒,他把巴多格里奥说成是“国家的公敌”和“叛徒 ”,迫使他于1940年12月4日正式辞职。
1940年夏季,意军在东非的部队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该地的英军。但是,墨索里尼领导下的意军统帅部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英军的增援部队到达东非之前发动坚决的进攻,而是在取得小胜之后即停止前进,由于墨索里尼一再命令意军“只守不攻”,结果贻误了战机。1941年2月,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军得到增援后开始发动攻势,奥斯塔公爵指挥的意军迅速溃败,23万意军当了俘虏,墨索里尼那昙花一现的“东非帝国”就此告终。
墨索里尼下台后,在被巴多格里奥政府软禁期间,他思考了许多问题。墨索里尼承认“他的政权在缺乏武器、士气和资源的情况下,在错误的时间把国家拖入一场错误的战争。他滥用了千万人的勇气和热情,为了向盟国显示自己的伟大,外行地指挥了多次愚蠢的远征”。应当说,他的反思还是比较客观的,但他却为自己寻找一些借口,把失败的责任归咎于军队和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