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意大利中央警察安全作战部队有什么特点
意大利中央警察安全作战部队(NOCS),是意大利直属内政部领导的全国性治安力量。自成立30年以来,意大利中央警察安全作战部队一直领导着意大利警察的战术反恐任务。其作战任务与法国的RAID(法国特警队)、德国的GSG9等相似,是世界上训练素质最高、装备最好的反恐部队之一。
受命于危难之间
1978年3月9日,8点刚过,意大利前总理莫罗像往常一样准备前往国会。保镖打开那辆没有任何防弹装置的菲亚特牌轿车车门,莫罗钻了进去。汽车迅速驶出院子,向政府大厦急驰而去。另外4名保镖乘坐的随车在后面紧紧跟着。与此同时,一辆菲亚特旅行车上坐着4名身穿航空制服的人也几乎和他们同时上路。不过,他们都是“红色旅”的行动队员,正在执行“宝石行动”:绑架莫罗,以换回狱中的战友。其中有位青年女子安娜,就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莫罗的轿车急驶而来。菲亚特旅行车缓慢地行驶于马路中央,挡住了他们的车道,莫罗的司机开始加速,并向右调整方向。突然,前面的旅行车也向右一个急转,将车横在路上。莫罗的司机猛踩刹车,轿车急促地停了下来。但后面的保镖随车却猝不及防,直撞过来!
保镖发觉情况有异,正欲掏枪,但为时已晚。“红色旅”成员从旅行车中跳出,直奔莫罗的坐车前,熟练地从手提包中抽出冲锋枪,对着汽车的前排座一阵疯狂扫射,保镖和司机顿时被打成了蜂窝。另外一辆保镖车中的3人尚未反应过来,就已被乱枪打死。一名保镖刚钻出车门,铺天盖地的弹雨就迎面而来。几乎是下意识地,莫罗钻出轿车,面无表情。他看到了几支乌亮的冲锋枪枪口正对着他,几个“红色旅”成员—拥而上,推搡着将他塞进早已停靠在路边的一辆警车里,呼啸而去。
在“红色旅”的逼迫下,莫罗不得不答应“红色旅”的要求,给政府写信呼吁释放关押的“红色旅”。很快,一位政府官员出现在电视里,“我们理解莫罗的处境,但国家的立场不能改变。我们绝不同恐怖分子对话。这样,即使莫罗遇害,也等于意大利在精神上的胜利。”政府官员承认信是莫罗亲笔写的,但认为这是“红色旅”对莫罗进行了无法忍受的肉体迫害甚至逼服药物之后,莫罗才言不由衷地写的。说完,这位官员流下了真诚的眼泪。1978年5月13日,莫罗的尸体出现在罗马市中心的天主教民主党总部大楼的草坪上。法官鉴定,莫罗的胸膛中了11枪,但没有一枪击中心脏。莫罗死前痛苦挣扎的表情让人惨不忍睹……
莫罗的被害充分显示了当时意大利反恐力量是如此薄弱,装备也非常差!因此,必须运用新的战术应对严峻的反恐任务。在寻找最好的途径应对严峻的反恐任务时,意大利警察认为应成立一支新的特种战术小组。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意大利提出了新的反恐特战小组的设想,其特征包括:灵活的指挥和组织结构,以便于在应对快速变化的形势时可做出快速的反应;针对不同的反恐场景进行各种不同的特种战术训练;根据队员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技术和专业训练;配备特种武器系统和装备。
接下来,意大利中央警察安全作战部队于1978年正式成立,隶属于意大利国家警察部队,其主要任务是领导针对恐怖分子的战术作战,具体包括:制止极端的恐怖和犯罪活动,如绑架和劫持等;支援其他警察部队和政府机构制止暴力犯罪和恐怖组织的活动;在重大的国内和国际事件安保活动中协助其他执法机构;意大利和国外首脑访问时的要人保护;保护意大利的外交或在国外的领事馆顺利执行任务;对国内和外国的安全机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英雄是这样造就的
目前,NOCS有100多人组成,总部和主要的训练设施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郊区。NOCS的基本组织结构包括指挥部、作战行动组、支援组。作战行动组又分成几个作战行动中队和保安中队(主要用于要人的保护)。在作战时,根据作战战术的需要,作战行动中队又可分为更小的小组分队。
成为NOCS队员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是,必须是未受过任何处分和具有高水平的身体素质及军事技能的现役警官,男女不限但标准统一。志愿者可在意大利设在全国的任一个报名点进行报名,所有志愿参加NOCS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标准测试。首先是身体的测试,包括全面的身体检查以及有关的特殊体检项目。该项测试的目的是测试应试者的体能和耐力。接下来是专业心理测试,通过让应试者回答一系列心理测试题,从本专业的角度检测应试者的心理素质,以确认其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意志、是否适合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等。然后,还要进行关键的面试,由来自内政部的专家亲自主考。面试的内容包括报名动机、工作态度、心理素质等。经过以上测试后,接下来的测试工作直接由安全作战中央大队所辖的研究、试验和培训处负责,测试包括体能指标、各种轻重武器的使用、驾驶、格斗、攀岩、游泳等内容。只有通过了上述测试的志愿者,才能成为一名NOCS成员。据统计,每年的应试者人数约有500~600人,但最后被选中的只有30人左右,淘汰率非常高。
新队员经过选拔后,首先必须接受为期6个月的特警队员基础训练,训练内容包括高强度体能训练、特警技战术训练(包括擒拿格斗等,他们精通中国武术)、战术行动训练、不同方向的射击训练、反恐狙击训练、攀岩、潜水训练、跳伞绳降训练、要人保护、CQB战术训练、工兵爆破、山地作战等。一般情况下,在对新队员进行基础训练中,中央警察安全作战部队的训练遍布意大利全境,除了依靠自身的训练和教学条件外,还将新队员送到海军潜水突击群、陆军工兵学校、陆军“霹雳”伞兵旅伞兵训练中心和警察山地学校等处接受训练。新队员完成大队基础训练课程后,才能正式编入作战中队或支援中队,在老队员的带领下进行日常不间断训练,并开始执行作战任务。
在此特别指出的是,NOCS还通过跨境训练和交流提高技战术水平,积累经验。他们与比利时的ESI(比利时特别干预中队)、西班牙的GEO(西班牙特种作战小组)、德国的GSG9(德国边防军第9大队)、法国的RAID(法国特警队)等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除互相交流情报或举办研讨会外,还不定期地进行人员交流,互相观摩和学习。
特种装备
NOCS配备最尖端的武器和装备,其中包括冲锋枪、突击步枪、手枪、狙击步枪、战斗霰弹枪等,这些武器上都配有高级的瞄准和照明装置,可在白天和夜间使用。
除各种武器外,NOCS还配备各种装备和电子产品,这包括防毒面罩、致盲/致晕榴弹、各种通信装备、狙击手协调系统、夜视仪、潜水装备、爆炸和爆破工具、侦察仪器、遥控机器人等。执行任务时,NOCS配备更广泛的个人装备,包括防护头盔、带护目镜的弹道头盔、黑色或迷彩战斗服、防弹背心、配备无线电、手电筒、塑料护腕、榴弹、备用弹匣、刀具等。
扬名维罗纳
1982年1月28日,这是一个阴冷的冬日,从亚得里亚海不断吹来的海风使维罗纳市的大街小巷弥漫着一股潮湿的咸味。这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小城,居民绝大多数是在维罗纳市附近读书的大学生,因此又叫“大学城”,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它不像其他的意大利城市那么繁华,甚至没有夜总会,商店也寥寥无几,集中在宾得蒙大街一带。宾得蒙大街二号是一幢楼房,楼上几层住着居民,底层是该市唯一的超级市场,名叫“迪依阿”,算是这个城市的“商业中心”。
这天中午,“迪依阿”超级市场的门前同往常一样热闹,提着大包小包的人出出进进,报童叫卖报纸,专门给狗喂水的水站上排着几位锦帽貂裘的妇女,好一幅升平景象。任何人都没想到,就在此时,近百名警察已从四面八方悄悄包围了这座超级市场。11点28分,一辆没有标志的轻型货车开进了超级市场左边的一条小巷,车厢里坐着10名剽悍的、穿着清一色黑衣的人。他们可谓全副武装:人手一把M12冲锋枪和一支大口径手枪,腰间挂着红外瞄准器、防毒面具等。令人惊异的是,每人头上都戴着有色塑料兜或布套,在眼睛的部位挖出两个黑洞,样子十分骇人。虽然无法识别他们的面目,但那一双双眼睛里却闪烁着威严的光芒。他们就是精锐的意大利中央警察安全作战部队。因为他们在行动时都以面罩遮住脸孔,因而被称为“皮头套”突击队。今天,他们将采取一个惊人的行动:从“红色旅”手中救回被绑架的美国陆军准将多齐尔。
11点35分,战斗开始。10名突击队员乘坐的车开到大楼前面,一人冲向超级市场,守住出口处,并高声喊道:“请安静!我是警察,大家不要害怕,也不要走动!”这时,在超级市场采购的顾客都吓呆了,以为遇到强盗抢劫。正在街对面的行人还打电话给警察局报警。
说时迟,那时陕,突击队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向公寓楼的正门,冲上二楼,闯进了恐怖分子所称的“人民监狱”。
一名恐怖分子刚买了两大包食品从外面回来,听到声音还来不及弄清究竟谁来了,就在门厅里被猛击一下,倒在一旁。其他突击队员趁机冲进里面的房间。
此时,在里屋内,已被关押了42天的多齐尔准将只穿着运动衣,光着脚,胡子拉碴,正无精打采地打瞌睡。他被一阵声音惊醒,睁眼一看,只见一名惊慌的恐怖分子正对着他的脑袋举起了无声手枪。
“这下完了!”多齐尔脑海中立即闪过了绝望的念头。但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突击队员迅猛地扑了过来,用枪托狠狠地击中了这名“红色旅”分子,他哼了一声便倒在地上。
“都不许动!”突击队员们发出威严的怒吼。另外两名恐怖分子见大势已去,只得束手就擒。警方还从“人民监狱”中查获了15支手枪、5支冲锋枪、7颗手榴弹、6包炸药。整个营救行动持续不到两分钟,可谓惊险绝妙!
多齐尔被救出来后,NOCS队员继续对“红色旅”进行搜捕,几百名恐怖分子被逮捕,“红色旅”的许多重要头目锒铛入狱……
这实际上是意大利中央警察安全作战部队自成立以来实施的第一次重大作战行动,这次作战行动的顺利告捷使其名声大震。随后,他们多次执行反恐、反黑手党、解救人质及要人警卫任务,并屡战屡胜。
‘贰’ 历史上的3月16日有什么大事
● 3月16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陈赓大将(1903~1961)逝世纪念日。陈赓是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军参谋长和红军学校校长,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陈赓先后任八路军第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纵队司令员。建国后,曾担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病逝,终年58岁。
● 1925年3月16日,云南大理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大理全城被毁,死伤1万多人。
● 1968年3月16日,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高尔基诞辰。高尔基1868年3月16日生于俄罗斯下诺夫哥德城。他幼年丧父,从11岁起就外出流浪,当过学徒、装卸工、烤面包工等。因参加革命活动多次被捕。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过多部小说、剧本、散文诗。代表作品有《海燕之歌》、《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等。1934年被选为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任主席。他的作品早在20世纪初期就介绍到中国,在中国读者中有很大影响。
● 1978年3月16日,意大利前总理莫罗在上班途中被绑架。当时莫罗先生正乘车经过一片住宅区,带枪的红色旅恐怖分子突然行动,将莫罗劫持。54天以后,有人在一辆小汽车的后车厢里发现了莫罗的遗体。莫罗曾五次出任总理,1976年当选为天主教民主党主席。
● 1985年3月16日,驰名世界的日本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在日本筑波科学城开幕。展览会的规模很大,包括中国在内的48个国家和37个国际机构参加展出,目的是共同探索“以科学技术为中心的21世纪的未来社会”。开幕式上,一台机器人和日本广播电视NHK交响乐团同台演奏了巴赫的名曲,象征着科学和人类的对话与调和。以“为了美好的生活”为主题的中国馆既展出了近年来中国在农业。冶金、航空、电子技术领域取得的成果,也展出了中国医学、庭园建筑以及美化环境的工艺品。
● 1986年3月16日,中国教育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它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一个团体会员。
● 1992年3月16日,无产阶级革命家、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在京逝世。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到达菲律宾群岛(1521)。
●英国断绝了同罗马教皇的一切关系(1534)。
●同法国结盟的奥地利同意为拿破仑提供军队(1812)。
●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李沃夫公爵、米留可夫和克伦斯基组成俄国政府(1917)。
●斯洛伐克置于德国保护之下,匈牙利兼并卢西尼亚(1939)。
●德国物理学家格奥尔格·西蒙·欧姆(1789—1854)生日。
●俄国无线电发明人波波夫诞生(1859)。
‘叁’ 意大利特种部队是怎么样的
意大利“皮头套”反恐怖突击队,是1978年在当时的意大利总理莫罗被恐怖组织“红色旅”杀害后组建的,隶属于意大利内政部的“侦察和特别行动中央办公室”。为了防止恐怖组织报复,队员们在执行任务时总是上穿夹克衫,下套饰有迷彩伪装的紧身军裤,头戴特别的头套,以神秘的面孔出现在公众面前,外界将其称为“皮头套”突击队。
意大利“皮头套”突击队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特种部队来说组建虽然比较晚,但是比起其他国家的老牌特种部队来说还是毫不逊色的。
意大利是世界恐怖活动泛滥成灾的一个地区,在那里有世界上成立最早、影响最大、名声最响的极左翼恐怖组织“红色旅”,而且也有装备精良、有着狐狸般狡猾和狮子般凶残的恐怖组织“黑手党”,许多声名显赫的军政要员遭到了他们无情的绑架和残害,也有无数无辜者被残害。
1978年,时任意大利总理的莫罗被恐怖组织“红色旅”杀害。遵照当时内政部长的命令,安东尼奥·法列夫开始着手创建意大利王牌特种部队。
意大利“皮头套”反恐突击队的正式名称为“中央特别行动保安队”,该部队建立时编员仅有170人,平均年龄大约23岁,即使是最大的突击队员也不满30岁。随后,意大利宪兵部队中的“特别干预小组”也合并到这支特种部队中。
“中央特别行动保安队”(“皮头套”突击队)隶属于内政部“侦察和特别行动中央办公室”,直接受命于意大利政府总理、内政部长、国防部长。中心任务就是专门对付意大利国内或者是国际恐怖分子在意大利境内的劫机、绑架等恐怖活动。
意大利当局为了防止突击队员遭受恐怖组织的报复,这支部队从普通队员到指挥官的姓名、相貌、住址、电话号码对外均绝对保密,严格要求不得向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对外透露,其基地设在意大利利沃尔诺市附近的阿尔登扎镇。突击队员日常的强化训练都是在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进行的。
意大利反恐特别突击队自组建以来,一直马不停蹄地战斗于反恐斗争的最前线,以其强悍的身手和较强的团队精神先后6次成功地营救出人质,在意大利国内立下赫赫战功,同时还获得了美国政府的英雄勋章。
为了使反恐突击队具有超强的特殊战斗能力,有足够的实力同恐怖分子抗衡,反恐特别突击队对入队人员的挑选与训练是极其严格和残酷的,这样不仅能使突击队员在面对恐怖分子时有实力对抗,同时也是对突击队员生命的负责。
该特种部队的每个成员都是擒拿、格斗的高手,他们精通中国武术和日本柔道,并且对枪械极为熟练,个个都是神枪手。他们能娴熟地使用手枪、狙击步枪、火箭筒、定时炸弹、催泪弹等武器,并精通驾驶、潜水等技术。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大城市中心部的恐怖活动和监狱暴乱,突击队员还不断地锻炼跳伞和着陆能力,不断地接受飞机紧急着陆和跳伞的作战训练。
随着近些年来恐怖主义和恐怖活动不断加剧,有的恐怖组织甚至开始提出政治条件作为交换人质的条件,影响较大。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美国多齐格尔将军被绑架一事。1981年12月17日,在维罗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南欧部队的参谋长、50多岁的美国准将多齐格尔将军在家被四名声称是水暖工人的“红色旅”恐怖组织的恐怖主义者绑架。
绑架事件发生后,意大利最大的恐怖组织“红色旅”宣称对此事负责。与此同时,意大利反恐特种突击队奉命前去解救人质,最终将人质在帕多瓦城镇宾德蒙大街2号一幢8层高的公寓楼成功救出。这次营救成功后,突击队员获得了美国政府颁发的自由勋章,表达突击队员的最大肯定与赞赏。
‘肆’ 莫罗的介绍
阿尔多·莫罗(Aldo Moro)意大利政治家,两次出任意大利总理,是意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职最长的总理,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的重要领袖之一,他被看作是一名知识分子。1978年3月16日被左翼极端恐怖组织红色旅绑架并于55天后被杀害。
‘伍’ 阿尔多·莫罗的其它观点
2008年豺狼卡洛斯在他的监狱里接受意大利安莎通讯社采访时说,政府与红色旅已经达成了交换莫罗和释放数名红色旅成员的协议。按照该协议意大利对外情报机关、数名意大利官员和巴勒斯坦抵抗组织的人将护卫被释放的恐怖分子去某阿拉伯国家。但是这个计划破产因为当飞机已经在贝鲁特跑道上时一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官员泄密警告了意大利对外情报机关内部亲北约派。负责这次行动的官员后来被内部审查和被迫辞职。
卡洛斯还说一开始绑架者除莫罗外还打算绑架工业家吉亚尼·阿涅利和一名最高法院法官。他对天主教教会愿意为莫罗付很高的赎金表示吃惊。
“牺牲阿尔多·莫罗来保持意大利的稳定”
2006年在法国纪录片《Les derniers jours d'Aldo Moro》(阿尔多·莫罗的最后几天)中前美国外交部官员Steve Pieczenik被采访。他被吉米·卡特总统作为“心理学专家”派到意大利内务部部长弗朗切斯科·科西加的“危机委员会”中。他说:
“ 我们必须牺牲阿尔多·莫罗来保持意大利的稳定。 ”
他补充说美国“利用了红色旅”,说决定让他被杀是在他被绑的四星期里做出的决定,因为莫罗在他的信件中开始透露国家机密。弗朗切斯科·科西加也承认危机委员会也释放了一个伪装为红色旅公布的假消息,说莫罗已死。
‘陆’ 阿尔多·莫罗的介绍
阿尔多·莫罗(Aldo Moro)是一名意大利政治家,他从1963年至1968年以及从1974年至1976年两次出任意大利总理,共任职六年多,是意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职最长的总理。 阿尔多·莫罗是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的重要领袖之一,他被看作是一名知识分子,是在他自己党内的争论中非常有耐心的中间人。1978年3月16日他被左翼极端恐怖组织红色旅绑架并于55天后被杀害。
‘柒’ 二战过后意大利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儿子翁贝托二世于1946年被迫退位,意大利在1946年6月2日举行的公民投票后正式成为意大利共和国。于是这天后来成为国庆日意大利共和国日,这也是意大利女性第一次有权力参加投票。意大利宪法在1948年1月1日正式生效。意大利在1947年巴黎和平条约生效后,东边的领土归属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第里雅斯特的未定区域则被分配给两个不同的国家。意大利在1950年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则帮助意大利经济复苏直到1960年代,这段期间意大利持续的经济成长也被称为“经济奇迹”。意大利在1957年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员,然后在1993年进一步成为欧洲联盟的成员。
从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末之间,意大利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及社会动荡,恐怖活动也时有所闻。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的领袖意大利总理阿尔多·莫罗在1978年被左翼恐怖组织所杀害,并导致基督教民主党和意大利共产党之间的历史性和解随之结束。在1980年代,意大利出现两位非天主教民主党的总理,分别是共和党的乔瓦尼·斯帕多利尼(Giovanni Spadolini)与意大利社会党的贝蒂诺·克拉克西(Bettino Craxi)来担任,这是1945年来的第一次。虽然天主教民主党仍然是政府的主要势力。由贝蒂诺·克拉克西领导的社会党对于苏联及共产党人士的抨击更加激烈,他也促使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意大利境内部署MGM-31潘兴弹道导弹。
从1992年至2009年,意大利面临巨大的挑战,人民对于过去政治的纷争感到厌烦,国家则背负庞大的负债,贪污事件也时有所闻(在肃贪(Mani Pulite)行动后被统称为Tangentopoli)。意大利人民则要求政治、经济与道德的改革。这些政治丑闻涉及所有的主要政党,尤其是政府人士。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在1992年至1994年间遭遇严重的政治纷争,并因此而分裂,而社会党与其他较小的政党也是如此。1994年的选举让媒体大亨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当选意大利总理,不过北方联盟(Lega Nord)在当年12月结束对于贝卢斯科尼的支持让他面临危机。1996年4月举行的国家选举让中间偏左罗马诺普罗迪成为新的意大利领导人。他所任命的内阁也成为意大利史上第3长的内阁,直到1998年他在选举中落败为止。在贝鲁斯柯尼卸任之后,马西莫·达莱马接任成为新总理直到2000年4月辞职为止。
政治立场中间偏右的贝卢斯科尼在2001年的选举中再度获胜,第2次当选意大利总理。他这次完成5年的总理任期,不过历经两次不同的政府。从2001年至2005年之间的政府是意大利历史上第3长的政府,并曾派遣意大利士兵参加多国部队。
2006年4月11日,意大利内政部公布了议会选举结果。中左联盟在众议院630个议席中获得348席。在参议院,中左联盟获得158席,中右联盟获得156席,另一个席位由上述两大联盟以外的小党派获得。5月10日,中左联盟推出的候选人、前众议院议长、终身参议员乔治·纳波利塔诺当选新一届总统。5月17日,以中左联盟领导人普罗迪为总理的新一届政府宣誓就职。
2008年,参议院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普罗迪辞职,总统乔治·纳波利塔诺解散国会,在4月14日举行国会大选。结果贝卢斯科尼领导的中右联盟赢得了选举胜利,贝卢斯科尼第3次成为意大利总理。
2011年11月12日,贝卢斯科尼因意大利的债务危机,被迫向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Giorgio Napolitano)递交辞呈,正式辞职。
‘捌’ 意大利总理
人物姓名 任期
阿尔契德·加斯贝利 1946.07-1953.08
朱塞佩·佩拉 1953.08-1954.01
阿明托雷·范范尼 1954.01-1954.02
马里奥·谢尔巴 1954.02-1955.07
安东尼奥·塞尼 1955.07-1957.05
阿多内·佐利 1957.05-1958.07
阿明托雷·范范尼 1958.07-1959.02
安东尼奥·塞尼 1959.02-1960.03
费尔南多·塔姆布罗尼 1960.03-1960.07
阿明托雷·范范尼 1960.07-1963.06
乔瓦尼·利昂纳 1963.06-1963.12
阿尔多·莫罗 1963.12-1968.06
乔瓦尼·利昂纳 1968.06-1968.12
马里亚诺·鲁莫尔 1968.12-1970.08
埃米利奥·科隆博 1970.08-1972.02
朱利奥·安德烈奥蒂 1972.02-1973.07
马里亚诺·鲁莫尔 1973.07-1974.11
阿尔多·莫罗 1974.11-1976.07
朱利奥·安德烈奥蒂 1976.07-1979.08
弗朗切斯科·科西加 1979.08-1980.10
阿纳尔多·福拉尼 1980.10-1981.06
乔瓦尼·斯帕多利尼 1981.06-1982.12
阿明托雷·范范尼 1982.12-1983.08
贝蒂诺·克拉克西 1983.08-1987.04
阿明托雷·范范尼 1987.04-1987.07
乔瓦尼·戈里亚 1987.07-1988.04
奇里亚科·德米塔 1988.04-1989.07
朱利奥·安德烈奥蒂 1989.07-1992.04
朱利亚诺·阿马托 1992.06-1993.04
卡洛·阿泽利奥·钱皮 1993.04-1994.05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 1994.05-1995.01
兰贝托·迪尼 1995.01-1996.05
罗马诺·普罗迪 1996.05-1998.10
马西莫·达莱马 1998.10-2000.04
朱利亚诺·阿马托 2000.04-2001.06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 2001.06-2006.05
罗马诺·普罗迪 2006.05-2008.05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 2008.05-2011.11
马里奥·蒙蒂 2011.11- 至今
‘玖’ 意大利二战后的历代总理一直到现在的是谁
1943年7月25日- 1944年4月17日 佩特罗·巴多格里奥将军(Pietro Badoglio) (临时军事政府)
1944年4月17日 - 1944年6月18日 佩特罗·巴多格里奥将军(Pietro Badoglio) (临时军事政府) (第二次)
1944年6月18日 - 1944年12月10日 伊万诺·博诺米(Ivanoe Bonomi)(第二次)
1944年12月12日 - 1945年6月19日 伊万诺·博诺米(Ivanoe Bonomi)(第三次)
1945年6月21日 - 1945年12月8日 费卢西奥·帕里(Ferruccio Parri)
1945年12月10日 - 1946年7月1日 阿尔契德·加斯贝利(Alcide De Gasperi)
1946年7月13日 - 1947年1月28日 阿尔契德·加斯贝利Alcide De Gasperi (第二次)
1947年2月2日 - 1947年5月31日 阿尔契德·加斯贝利Alcide De Gasperi (第三次)
1947年5月31日 - 1948年5月23日 阿尔契德·加斯贝利Alcide De Gasperi (第四次)
1948年5月23日 - 1950年1月14日 阿尔契德·加斯贝利Alcide De Gasperi (第五次) (First government with a parliament democratically elected by universal suffrage)
1950年1月27日 - 1951年7月19日 阿尔契德·加斯贝利Alcide De Gasperi (第六次)
1951年7月26日 - 1953年7月7日 阿尔契德·加斯贝利Alcide De Gasperi (第七次)
1953年7月16日 - 1953年8月2日 阿尔契德·加斯贝利Alcide De Gasperi (第八次)
1953年8月17日 - 1954年1月12日 朱塞佩·佩拉Giuseppe Pella
1954年1月18日 - 1954年2月8日 阿明托雷·范范尼Amintore Fanfani (第一次)
1954年2月10日 - 1955年7月2日 马里奥·谢尔巴Mario Scelba
1955年7月6日 - 1957年5月15日 安东尼奥·塞尼Antonio Segni
1957年5月19日 - 1958年7月1日 阿多内·佐利Adone Zoli
1958年7月1日 - 1959年2月15日 阿明托雷·范范尼Amintore Fanfani (第二次)
1959年2月15日 - 1960年3月23日 安东尼奥·塞尼Antonio Segni (第二次)
1960年3月25日 - 1960年7月26日 费尔南多·塔姆布罗尼Fernando Tambroni
1960年7月26日 - 1962年2月21日 阿明托雷·范范尼Amintore Fanfani (第三次)
1962年2月21日 - 1963年6月21日 阿明托雷·范范尼Amintore Fanfani (第四次)
1963年6月21日 - 1963年12月4日 乔瓦尼·利昂纳Giovanni Leone
1963年12月4日 - 1964年7月22日 阿尔多·莫罗Aldo Moro
1964年7月22日 - 1966年2月23日 阿尔多·莫罗Aldo Moro (第二次)
1966年2月23日 - 1968年6月24日 阿尔多·莫罗Aldo Moro (第三次)
1968年6月24日 - 1968年12月12日 乔瓦尼·利昂纳Giovanni Leone (第二次)
1968年12月12日 - 1969年8月5日 马里亚诺·鲁莫尔Mariano Rumor
1969年8月5日 - 1970年3月27日 马里亚诺·鲁莫尔Mariano Rumor (第二次)
1970年3月27日 - 1970年8月6日 马里亚诺·鲁莫尔Mariano Rumor (第三次)
1970年8月6日 - 1972年2月17日 埃米利奥·科隆博Emilio Colombo
1972年2月17日 - 1972年6月26日 朱利奥·安德烈奥蒂Giulio Andreotti (第一次)
1972年7月26日- 1973年7月7日 朱利奥·安德烈奥蒂Giulio Andreotti (第二次)
1973年7月7日 - 1974年3月14日 马里亚诺·鲁莫尔Mariano Rumor (第四次)
1974年3月14日 - 1974年11月23日 马里亚诺·鲁莫尔Mariano Rumor (第五次)
1974年11月23日 - 1976年2月12日 阿尔多·莫罗Aldo Moro (第四次)
1976年2月12日 - 1976年7月29日 阿尔多·莫罗Aldo Moro (第五次)
1976年7月29日 - 1978年3月11日 朱利奥·安德烈奥蒂Giulio Andreotti (第三次)
1978年3月11日 - 1979年3月20日 朱利奥·安德烈奥蒂Giulio Andreotti (第四次)
1979年3月20日 - 1979年8月4日 朱利奥·安德烈奥蒂Giulio Andreotti (第五次)
1979年8月4日 - 1980年4月4日 弗朗切斯科·科西加Francesco Cossiga
1980年4月4日 - 1980年10月18日 弗朗切斯科·科西加Francesco Cossiga (第二次)
1980年10月18日 - 1981年6月28日 阿纳尔多·福拉尼Arnaldo Forlani
1981年6月28日 - 1982年8月23日 乔瓦尼·斯帕多利尼Giovanni Spadolini (第一次)
1982年8月23日 - 1982年12月1日 乔瓦尼·斯帕多利尼Giovanni Spadolini (第二次)
1982年12月1日 - 1983年8月4日 阿明托雷·范范尼Amintore Fanfani (第五次)
1983年8月4日 - 1986年8月1日 贝蒂诺·克拉克西Bettino Craxi
1986年8月1日 - 1987年4月17日 贝蒂诺·克拉克西Bettino Craxi (第二次)
1987年4月17日 - 1987年7月28日 阿明托雷·范范尼Amintore Fanfani (第六次)
1987年7月28日 - 1988年4月13日 乔瓦尼·戈里亚Giovanni Goria
1988年4月13日 - 1989年7月22日 奇里亚科·德米塔Ciriaco De Mita
1989年7月22日 - 1991年4月12日 朱利奥·安德烈奥蒂Giulio Andreotti (第六次)
1991年4月12日 - 1992年4月24日 朱利奥·安德烈奥蒂Giulio Andreotti (第七次)
1992年6月28日 - 1993年4月28日 朱利亚诺·阿马托Giuliano Amato
1993年4月28日 - 1994年5月10日 卡洛·阿泽利奥·钱皮Carlo Azeglio Ciampi
1994年5月10日 - 1995年1月17日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 (第一次)
1995年1月17日 - 1996年5月17日 兰贝托·迪尼Lamberto Dini
1996年5月17日 - 1998年10月21日 罗马诺·普罗迪Romano Prodi (第一次)
1998年10月21日 - 1999年12月22日 马西莫·达莱马Massimo D'Alema (第一次)
1999年12月22日 - 2000年4月23日 马西莫·达莱马Massimo D'Alema (第二次)
2000年4月23日 - 2001年6月11日 朱利亚诺·阿马托Giuliano Amato (第二次)
2001年6月11日 - 2005年4月23日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 (第二次)
2005年4月23日 - 2006年5月17日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 (第三次)
2006年5月17日 - 2008年5月8日 罗马诺·普罗迪Romano Prodi (第二次)
2008年5月8日 -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 (第四次)
‘拾’ 请问二战时代号“宝石”的行动计划是什么
宝石行动,是意大利恐怖组织红色旅发动的劫持意总理莫罗这一行动的代号,发生于1978年3月16日 意大利总理 莫罗
意大利“红色旅”是西欧建立较早、影响最大的极左派恐怖组织,以绑架、暗杀和爆炸闻名于世。 1975年,“红色旅”的创始人库尔乔第二次锒铛入狱。为了营救库尔乔,打击意大利政府,“红色旅”另一头目安娜组织其成员策划了一次“最凶猛和最大胆的行动”:绑架意大利前总理、天民党领袖莫罗,把他作为人质来交换库尔乔,其代号是“宝石行动”。 “红色旅”为这次行动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周密的安排。筹备工作早在半年前就开始实施。安娜和她的同伴们多次勘察地形,选择路线,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了实战演练,甚至连最微小的细节也没有放过。譬如,安娜发现在他们要下手的地点,每天早晨6点半钟都有一个花匠开车到这里卖花。为了不让他妨碍“宝石行动”,她派人在前一天夜里潜入花匠的家,把他的汽车轮胎全部刺破,使其第二天不能照常在老地方卖花。为了在得手后顺利逃跑,她派人偷来一辆警车。因为在罗马,只有警车才能畅通无阻。另外,为了不引起莫罗保镖的怀疑,他们从委内瑞拉大使馆偷来一辆挂着外交牌照的旅行车。为了关押莫罗,他们用了大半年时间在一座地下停车场的修理库中盖了一座隔音的密室。总之,为了绑架莫罗,“红色旅”费尽了心机。 1978年3月16日,也就是法庭将对库尔乔进行审判的前一天的清晨,4名“红色旅”罗马小组的成员在安娜的指挥下,化装成意大利航空公司的雇员,身穿制服,提着旅行包,像是在等候机场的班车似的,静静地站在玛利奥夫尼街和斯特里街的交叉处。这是莫罗前往国会大厦参加会议的必经之路。马路对面站看几个身穿电话公司制服的“红色旅”成员,他们的任务是在行动的同时破坏这一带的电话线。 9点整,莫罗的轿车沿着斯特里大街驶来,保镖的随车紧紧跟在后面。安娜轻轻咳了一声,另一个人摘下帽子,布置在四周的“红色旅”成员看见这个暗号,马上明白:“宝石行动”正式开始! 与此同时,一辆白色的菲亚特旅行车从一条小巷里开出来,在斯特里大街中央缓缓而行。莫罗的车恰在此时来到,只好被迫减速。莫罗的保镖有些警觉,但当他们看到前面那辆车挂的是外交牌照,就放下心来。莫罗的车跟在旅行车后面缓缓行驶了100多米,来到了两条大街的交叉处。莫罗的司机正准备加速超车,前面的旅行车骤然停住。司机手急眼快紧急刹车,才没有撞上去。而保镖们乘坐的第二辆车则因刹车不及,撞上了莫罗的车尾。两辆车里顿时一片混乱。 说时迟那时快,埋伏在路边的4名“红色旅”成员从旅行包里掏出冲锋枪,闪电般冲到两辆汽车前,他们用枪托捣碎玻璃,一阵扫射,打死了还没有反应过来的保镖们。从撞车到所有保镖被击毙,只有几十秒的时间。在“红色旅”成员的持枪喝令下,莫罗被押上了那辆偷来的警车。警车呼啸而去。“宝石行动”在短短几分钟之内便结束了。现场的目击者们想打电话报警,但由于电话线被事先切断,警察几十分钟后才匆匆赶到现场。此时“红色旅”成员已把莫罗关押进事先修建的密室里,并躲过了意大利宪兵和警察的大搜捕。 尽管后来“红色旅”以莫罗交换库尔乔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意大利“红色旅”组织的这次“宝石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