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意大利在二战中都干了些什么
意大利在二战中干了些:
1、破坏了希特勒用间接路线孤立英国的计划,使英国惨败之后获得斗镇吵重整士气的机会,发动侵俄战争的时间受到了延缓。
2、一部分的德军在巴尔干战役后又立即加入侵俄的南线,来不及休整,作战受到影响。
3、北非战役使联军有了用武之地并为未来奠定基础,同样在北非战场上的失败,使得希特勒将隆美尔派到北非,但相信失去了“沙漠之狐”雅号而在苏德战场上的隆美尔其价值应远远大于在沙漠中的作用, 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反而对同盟国作了间接的贡献。
(1)意大利利用价值在哪里扩展阅读:
意军在二战中的表现异常糟糕,原因如下:
1、因为国家意识太薄弱,人少的驱逐舰跟潜水艇比战舰还活跃。
2、用大炮机关枪打不过用弓箭的土着人,能用钢铁船打输木船的也只有意大利了。
3、对上意大利军,敌军的士气就会上升,意大利负责的战线就会被突破,连续打赢意大利两次的将军会被人嘲笑。
4、意大利全国上下从来不对战争采取认真的态度,这与其民族性有关。 墨索里尼本人的政绩都是虚有其表,经不起考验。 意大利无意充分利用起战争潜力,造成许多浪费, 意大利军官缺乏职业精神,不务正业。
5、美军登陆意大利,与意大利对峙的时候,美军感觉到意大利人毫无战争意志,因此刻意空侍减弱了攻击力度。一次德军侦旅前察机飞过战场侦查,意大利军指挥官心想面子太挂不住,而下令装作正在作战的样子攻击,美军也毫无干劲地反击。
Ⅱ 意大利在二战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意大利在二战中为分散德军兵力,消耗德国资源,影响德国战略部署以及加快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然,我不否认二战中的意大利有勇敢的士兵,他们也拥有优秀的军队(和平均水平比较),但是总的来说,意军的装备太差,军官的水平相当低,在战略思想和战术方面也存在太多问题(如对航空母舰的认识上),本国的战时经济组织也是相当糟糕(虽然和资源缺乏有一定关系),最重要的是,意大利人对这场战争缺乏战斗意志,可以说是半被迫地加入战争,再加上那一条条一项项的缺陷,还有“领袖”的瞎指挥。意军在战争中的表现只能用乏善可陈来形容。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人操鱼雷部队和一部分空军部队,个别意军陆军部队也是很顽强的,不过可惜的是太少了
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人的表现实在不符合一个大国的形象:一战兵败波河,差点让奥匈揍趴下;打落后的埃塞俄比亚,付出了十余万人的伤亡;二战对已经被希特勒击溃的法国,损兵折将;优势海军避战地中海,被歼于托兰塔;东非十万大军被不足万余英国人全歼;北非以5敌1,却全线崩溃;远征弱小的希腊,却丧师辱国。
希特勒这样评价意大利人:我用5个师就可以征服意大利。
近现代意大利人为何这么没有战斗力?,难道这是一个被文明过度软化的民族?也许可以从意大利防守反击的足球风格看出一斑:功利、懦弱、保守!有人说意大利不可忽视,有人说意大利就是拖轴心国的后腿。
Ⅲ 意大利对文物保护单位是如何保护和管理的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意大利拥有全世界大约60%的历史、考古及艺术资源,仅登记过的最珍贵的文物就有300多万件。这些年代久远的文化遗产能够保留到今天,同该国极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是分不开的。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文化遗产部考古文物处处长雷加尼女士。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雷加尼女士介绍说:意大利政府认为,文化遗产是国家魅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把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定为长期国策,颁布了严格的法律进行规范。意《宪法》第9条明确规定:“意大利共和国负责对国家的艺术、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进行保护。”意《文化和自然遗产法》也规定:“未经有关部门的批准,禁止对在考古、历史和人类研究等领域有价值的文物,进行任何形式的拆除、改造或修复。”“在意大利境内发现的所有出土文物都归国家所有。对于发现和报告文物的个人和团体,国家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金额一般是所报文物价值的10%。”多元化的经费来源意大利的文物古迹一直由国家负责保护和管理,文物保护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也主要由政府负担。意政府每年都要从预算中拨出20亿欧元左右的经费用于文物保护。意大利在1996年通过法律规定,将彩票收入的8‰作为文物保护的资金。此外,国家还在税收政策上对投资修复文物的企业或个人给予适当优惠,鼓励其赞助文物保护项目。再加上各大区、市政府用于文物保护的专项拨款,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提供的援助,意大利每年都有大笔资金投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严格合理的文保制度意大利拥有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等众多历史名城。为了保护这些古城的历史风貌不被现代化建设所破坏,政府在这些城市中划出专门的“历史中心区”,规定中心区内所有建筑物的外部结构管理权属于国家。房产开发商、居民和商店经营者,只拥有房屋的所有权和内部使用权,而不能对建筑物进行整体改造。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建筑,一般不准拆除或改建。中心区内除非经过特批,原则上不再增加新建筑。在保护地下文物方面,意大利也有一套成熟健全的制度。培养公民文保意识意大利人认为,热爱文化、珍惜文物的观念必须“从娃娃抓起”,因此各级学校经常利用身边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现场教学。从1997年开始,意大利政府在每年5月份的最后一周都会举办“文化遗产周”活动,所有国家级文化和自然遗产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其中包括博物馆、美术馆、文物古迹以及一些着名的建筑等。在此期间,文化遗产部还会举办以历史和文化为题材的音乐会、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数百项活动,帮助公众增加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自身艺术修养。雷加尼女士告诉记者,政府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要“真正使人感到每一代人在文物保护上对祖先和子孙的庄严责任”。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观念,如今在意大利已经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民族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