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战和二战,为什么意大利都是战胜国
首先准确来说,一战二战意大利都不算战胜国也不算战败国。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战二战意大利都参战了,且前期都是同盟国阵营,打到一半不是退出就是投降,典型的“墙头草”。
先来看看一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主要发生在欧洲大陆,最后波及到全世界。战争的主要参战国是以德、意、奥(奥匈帝国)为主的同盟国阵营,和以英、法、俄为主的协约国阵营。但是等到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先是保持中立,然后倒戈到协约国阵营,最后混成了“战胜国”。那意大利为什么临阵倒戈呢?
新的意大利政府在1943年9月3日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投靠了同盟国一方。投靠了同盟国就意味着对德宣战,而战争结束后,意大利反而从纳粹的帮凶,一跃成为二战的“准战胜国”,不但没有像德国那样分裂,而且没有损失任何领土,只是受到了部分的管制。
综上所述,意大利可谓是“精明远见”,看到哪一方好处大,就倒戈向哪一方。意大利本是两次世界大战挑起战火的核心成员之一,最后关键时刻总是反败为胜。可谓是真正的“墙头草”,选择这样的盟友,失败是注定的。但是一战二战结束后,意大利都没有捞到实际好处,二战后更是被联军部分管制。所以说意大利两次世界大战既不是战败国,也不算战胜国。
‘贰’ 意大利是什么时候正式参与二战的
意大利正式参与二战以宣战时间为准。
一、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对法国和英国宣战。6月11日,法国对意大利宣战。英国、澳洲、加拿大和南非与意大利爆发战争。10月28日,意大利对希腊宣战。
二、具体情况:1940年6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对法国发动了总规模的进攻,意大利王国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
三、当1939年5月21日德意缔结所谓“钢铁条约“时,墨索里尼由于在1936年才结束在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在1936年参加西班牙内战,同年4月又侵入阿尔巴尼亚,连年战争需要休息,他便提出欧洲的和平应坚持到1942年,可惜他并没有坚持到底。由于眼看德国军队在欧洲大陆上的势如破竹,墨索里尼感到此时不参战就丧失了分享战果的机会,于是在1940年6月10日终于向法国宣战,20日发动意大利在二战中的第一次进攻。结局很悲催。。意大利军队轻松地被法国微弱的守军击退,此时法国签署了投降书,意大利的第一次进攻就不了了之。墨索里尼颜面尽失。而后其发动的两次攻势(对希腊和北非的)就简直是在拉德国的后腿。希特勒严令禁止意大利在巴尔干采取任何行动,以保证对侵俄战争计划的实行,可1940年10月28日意军入希腊把希特勒的战略计划完全打乱,于是无能的意军给了英国人暂时翻本的机会。希特勒不得不丢下“巴巴罗萨”来收拾这巴尔干的烂摊子,接着有碰上了南斯拉夫政变又增加成本,1941年4月6日德军发起进攻,4月17日征服南斯拉夫,4月27日德军进入雅典,看起来是一场漂亮的胜利(尤其是对克里特的奇袭),但事实上是得不偿失,意大利造成了两个对德国不利的后果:
1)发动侵俄战争的时间受到了延缓。
2)一部分的德军(克莱斯特部)在巴尔干战役后又立即加入侵俄的南线,来不及休整,作战受到影响。
‘叁’ 二战时的意大利
一战时意大利与德奥结盟,拒不出兵。临结束时,对奥宣战。
二战时意大利与德日结盟,1940年6月10日终于向法国宣战,20日发动意大利在二战中的第一次进攻。结局很悲催。。意大利军队轻松地被法国微弱的守军击退,此时法国签署了投降书,意大利的第一次进攻就不了了之。墨索里尼颜面尽失。而后其发动的两次攻势(对希腊和北非的)就简直是在拉德国的后腿。希特勒严令禁止意大利在巴尔干采取任何行动,以保证对侵俄战争计划的实行,可1940年10月28日意军入希腊把希特勒的战略计划完全打乱,于是无能的意军给了英国人暂时翻本的机会。希特勒不得不丢下“巴巴罗萨”来收拾这巴尔干的烂摊子。
“假使战争爆发,意大利最好能守中立,这样或许可以牵制敌方10个师,假使它投入对方,则德国只要用5个师可以将其击败,但假如加入德国方面作战,则德国反而要用20个师去保护它”这是在战前德国有一个流行的笑话。
‘肆’ 二战时期意大利属于同盟国还是轴心国
刚开始属于以德意日联盟为主的轴心国,1943年投降后又加入了同盟国。
‘伍’ 意大利二战班组火力配置
二战意大利陆军编制几次改动,下述以1940年步兵团为准(德国将军如隆美尔经常抱怨意大利军不满编,常二二编制,缺人缺装备,详情见历史文献《齐亚诺日记》)
意大利1940年6月10日参战时,其步兵连有156人,1个连部排,3个步兵排,每排除了排长2人外有2个各18/20人的步兵班,每个班各有1个9人的机枪组(2挺轻机枪)和1个11人的步枪组。
步手滑樱枪主要是卡尔加诺(CARCANO)M1891型步枪,口径6.5毫米(和日本一起是主要交战国中仅有的采用此口径的国家),6发弹夹,算是开发较成功的步枪,并发展出一系列型号,但在35-36年的阿比西尼亚战争中就暴露出威力偏小,后准备采用7.35毫米口径,但因为仓促参战及后勤的原因,主要还是使用6.5毫米。
轻机枪是M1930布瑞达(Breda)轻机枪
该枪1930-37年间生产,口径:6.5毫米,重量:9.96公斤,弹量:20发,弹速:609米每秒钟射速:475发每分钟(全自动,空气冷却)射程:750-800米。使用同M1891步枪的6.5mm卡尔卡诺步枪弹。
手枪则是杰出设计伯莱塔M19349mm手枪、由伯莱塔公司于1934年研制成功,毕丛同年被意大利陆军正式列装,成为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单兵自卫武器。该枪是伯莱塔M1915手枪(意军一战中的制式手枪让旅)的改进型,同时也集中了M1921和M1923手枪的优点,发射勃朗宁9mm手枪短弹(又称9×17mm手枪弹、0.380英寸ACP弹)。
意大利莫斯切图m1938冲锋枪(moschetto)
冲锋枪主要是贝雷塔的M1938A型冲锋枪,该枪采用了自由枪机式的自动方式,理论射速为600发/分钟,初速:420米/秒,口径为9毫米的帕拉贝鲁姆手枪弹,M1938A型冲锋枪全枪长达到了946毫米,枪管长315毫米,空枪重4.2公斤。相比现代的冲锋枪,M1938A型冲锋枪的尺寸显得过大,但是有效射程达到了200-250米。
上图为二战意大利陆军真实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机枪组一挺机枪有正副射手两人,弹药手一人,观察手一人,机枪组9人编制(两挺机枪加指挥员)就出来了,加上步枪组(指挥配备手枪),整个班组火力编制就是这样。
武器参数部分来之于:
《现代兵器》1998年10期轻武器系列报道之七意大利轻武器装备撮要
备注:意大利的战斗力远不如他的装备来得好,可以说意大利为战胜法西斯做出特殊贡献,要是意大利和德国一样能打,美英法最好还要多伤亡两三百万士兵。
‘陆’ 二战时期意大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参战的
二战时期意大利是1940年才参战的,其原因并不是贝尼托·墨索里尼不想,而是在1936年侵略埃塞俄比亚时损失较大,意大利军队主力还在非洲 。
‘柒’ 二战期间,日本、德国、意大利这三者的相互关系如何
1936年11月,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也加入这一协定,德、意、日三国间的 柏林-东京-罗马 轴心正式形成。这看似是一个以反对共产国际名义签订的协定,但实际上是法西斯主义瓜分世界的协议。
1939年5月,幕索里尼与希特勒签订“钢铁条约”,军事联盟,一方参战另一方也支援参战,不过德国开战时意大利还没准备好,幕索里尼宣布暂不参战。
1940意大利参战。十月意大利进攻希腊,41年和德国占领南斯拉夫,主要是在北非和英军争夺,多靠着德军支援,1943年5月德意联军被逐出北非战场。幕索里尼1943被意大利国王捕时,希特勒曾派特种伞兵前去营救。
(7)意大利什么时候参加二战扩展阅读:
德意日三国的法西斯势力都已上台,并且对外入侵亦不可避免。但是世界最占优势的势力并不是他们三国。
法国则由于一战损失对德国极其敌视。美国虽然采用孤立主义政策,但是与前宗主国英国关系密切,俨然是松散同盟。德国不可能单独挑战世界,所以就需要盟友。
而处于和平中的国家与别国结盟必然会被关注,猜测你的意图,这种结盟会过早引起英法美的警觉。于是障眼法出现了:
由于苏联共产主义政权的建立和共产国际意识形态输出的影响,所以德意日的结盟就以反对共产国际为名义,进行军事、情报、等各方面的交流。
这样英法美也不会反对这种结盟,反而希望德意日能当炮灰先去跟苏联开打。可事实上德国不但没跟苏联打,还秘密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和瓜分波兰的密约。
彻底地欺骗了英法美,赢得了时间,并麻痹了对手,直接导致法国的备战策略出现失误并亡国。
‘捌’ 二战时期的意大利
一 意大利1940年才参战 一是在1936年侵略埃塞俄比亚时损失较大 其主力还在非洲 二是意大利没有做好同英法开战的准备 三是军方担心失败 不想与英法开战
二 一在入侵希腊的战争中失败 还被希腊军队反击到阿尔巴利亚(1936年意大利占领) 迫使德国推迟巴巴罗萨计划(本来是2月份 结果6月份才进攻) 派遣军队进攻希腊 二 在北非战场上 40万意军被几万英军击败 德国又不得不派部队帮忙 导致德军分兵 三 1943年 意大利在盟军攻势下不到一个月投降 德军不得不占领意大利 是德国又一次分兵
三 除了楼上所说 意大利军队在斯大林格勒战中曾一度拼死抵抗苏军 无奈装备太差 他们和匈牙利 保加利亚军队不到一天就战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