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二战战略怎么获得意大利人

二战战略怎么获得意大利人

发布时间:2025-08-17 09:30:40

1. 二战,意大利是战胜国吗为啥没接受战争审判

算是战胜国,因为它对德国宣战了

当初美英联军登陆意大利之后,意大利政府开始和英国人做交易。

意大利人以对德宣战为条件,要求获得战胜国地位,并要求保证不起诉除墨索里尼及其死忠之外的其他将领和政府官员
当时丘吉尔为了减少损失,答应了意大利人条件
随后,意大利人反戈一击,囚禁了墨索里尼并对德宣战

但最后虽然成了战胜国,但永久失去了不少权益

比如在失去了在阿尔巴尼亚的权利,有部分领土被划给了缺少出海口的南斯拉夫
部分地区受到了军事管制

2. 二战中,意大利究竟是德国的包袱还是帮手为什么

总体上来说,意大利在二战期间对于德国是个不折不扣的包袱!
从战略上讲,墨索里尼的大局观远不如希特勒,而其对扩充领土的野心则一点不比希特勒差。即便能够和平获得的东西也要耀武扬威干上一仗以显示罗马帝国之威严(举例:1940年6月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共商对法行动方略。在二人举行会晤时,希特勒同意墨索里尼提出的把尼斯、科西嘉、突尼斯、吉布提和法国南部划归意大利的要求。但是墨索里尼觉得这样得来的胜利有失自己的尊严。于是在停战协定签订前,突然向法军驻守的阿尔卑斯山地区发动闪电战。结果意军遭到法军的迎头痛击,损失惨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伤,626人失踪。
齐亚诺曾经说:“墨索里尼并不是想要这要那。他想要的是战争,通过和平方式即使他能得到他所要求的两倍他也不会要”。墨索里尼自己也说过类似的话:“军事成功远比完全通过和平途径去获取领土更加吸引人”)。于是从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到1941年入侵希腊,其军队羸弱的战斗力在面对弱小的对手时往往损失惨重。尤其是在得知德军占领罗马尼亚后,贸然出兵希腊,结果希腊在英国皇家空军的支援下接连击溃意大利军队。为迅速稳定南部战线,德军不得不推迟巴巴罗萨计划二个月而先出兵占领巴尔干半岛,以致于有了莫斯科城下遭遇那个惨淡的冬季!
中期在俄国战场和非洲战场上个别战役(顿河防御、阿拉曼攻防战)的表现上来说,意大利还算得上是一个称职的队友,但是一旦陷入包围或者战场形势不利,则最先投降的就是意大利军队。
后期因为国内政局不稳,意大利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开小差时有发生。德军还必须分兵监视这些不稳定的意大利人。在意大利投降后,德军又抽调21个师组成C集团军群防守被称为希特勒的软肋的亚平宁半岛。
从战争潜力上来说,整个二战期间,美国产煤37.6亿吨,德国产煤34.5亿吨,日本产煤46亿吨,意大利产煤8千万吨;美国产油14.6亿吨,德国产油4.6亿吨,日本产油2亿吨,意大利产油6百万吨;美国产刚2880万吨,德国产钢2265万吨,日本产钢647万吨,意大利产钢237万吨。以致于德国在开战后每个月还要倒贴意大利十万吨石油,直到失去普洛耶什蒂油田为止。
从军事准备上来说,意大利国防大臣吹嘘可以动员1000万人,但因武器装备不足,到1940年6月10 日意大利参战时,其陆军总数仅为45万人,编为74个二二制陆军师,而参战那天,74个二二制陆军师中,只有19个师人员满编,武器装备齐全。海军倒是拥有各类舰艇 257艘。其中3.5万吨级战列舰 4艘,万吨级巡洋舰 7艘,轻型巡洋舰 15艘,驱逐舰 59艘,快艇 67艘。这支海军足够和英国的地中海舰队抗衡,并且在保障北非补给线方面也立过不少战功,可惜因为缺油,以及在塔兰托被英国人端了老窝,中后期就只能充当固定炮台了。至于空军,1939年12月官方数据拥有战机2300架。但意大利空军参谋长普里科洛称:847架因过于陈旧将要被拆卸,约500架因技术性能落后还存放在机库里。
综上所述,我们其实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在二战开战前夜,意大利在墨索里尼的鼓动下觉得自己找回了昔日罗马帝国的荣光,事实上根本没有做好打一场世界大战的准备,其军事实力至多只能支撑一场为期几个月的局部战争而已。所以在二战期间,意大利军队除了个别闪光点以外,基本都是碌碌无为的鱼腩部队。用一句丘吉尔的话做总结“幸亏意大利人是德国人的盟友,而不是我们的”!

3. 意大利参加二战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的形势和德国一样严峻。中央政府无法控制地方,全国面临无政府状态,共产党人与社会党人控制着工会,很多人担心布尔什维克式的共产革命将席卷意大利。 在几个自由政府无法解决这些威胁后,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在1922年10月30日邀请右翼政客贝尼托·墨索里尼以及他所领导的国家法西斯党组成政府。法西斯党人上台后依然保留自己的非正规武装,用以打击无政府主义者、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在几年时间内,墨索里尼就巩固了自己的独裁地位,意大利也沦为一个警察国家。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萧条严重衝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殖民地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1935年1月7日,墨索里尼与法国外长皮埃尔·赖伐尔(Pierre Laval)签署了意法条约。10月3日,意大利军团入侵独立的非洲王国阿比西尼亚(现在的埃塞俄比亚),在经过一场长达7个月的战役之后,阿比西尼亚被征服。1937年,意大利加入日本和德国签署的《反共产国际协定》, [13] 由此,德意日三国轴心初步形成。同年,意大利和德国一同支持西班牙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1939年西班牙共和国政府被颠覆。在眼见德国把欧洲局势推向战争边缘的时候,墨索里尼趁火打劫,于1939年4月7日,佔领阿尔巴尼亚。 在遭到国际联盟谴责侵略阿比西尼亚后,1937年意大利也退出了国际联盟。意大利与同样退出国联的纳粹德国在1939年5月缔结了《钢铁条约》,从而加强了罗马—柏林轴心。1940年9月27日,德国和意大利又接受了日本加入轴心国,签署《三国公约》,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4. 为什么二战前国民政府的空军军事顾问是意大利人而非德国人

德国和意大利先后走上法西斯道路后,被西方视为走向了苏俄化,但同时却仍被苏联视为是西方帝国主义,成了东西方都不喜欢的国际弃儿。蒋委员长很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而且德国和意大利自近代以来,相比来说是最中国侵略掠夺最少的国家,于是蒋委员长便开始了对这两个国家的友好。不管怎么说中国当时也算是个大国,遭到被国际社会全面抛弃总算有个大国能认可他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自然也就开始了对中国友好的援助。获得了德国意大利的支持后,蒋委员长当时的最大目标,是要让这两个西方强国协助事先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更为具体的说就是,陆军组建起70个现代化师,并建立起一支大规模的现代化空军。
建设军队学德国是自然是最好不过的样板,可惜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尚未摆脱凡尔赛合约限制,当时还没有开始组建空军,所以蒋委员长只好是在陆军上学德国,在空军方面只能是求助于意大利。指导蒋委员长建设陆军的,是德国着名的冯.塞克特将军,一战的德军总参谋长,二战德国军队之父,一位连希特勒都恭敬有加的人物。德国人办事认真严谨,在冯.塞克特将军的指导下,国军中央系很快就大幅提升了战斗力。多说一句,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国军的实际总指挥便是冯.塞克特,而红军的实际总指挥德国人李德,一战的时候仅是个普通士兵,总参谋长对一个大头兵,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指导蒋委员长建设空军的,是意大利皇家空军的罗伯托·洛蒂上校,和严谨认真的德国人相比,意大利人懒散贪财自私好色,来了中国捞满了个人腰包,直到撤走也没给中国空军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提升。

5.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会选择意大利作为盟友呢

虽然意大利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胜利国家的重要成员之一,但它最终基本上没有受益。与当时许多参与该条约的弱国一样,它被大国忽视。对于自视为大国的意大利人来说,这种耻辱是无法忍受的。为此,意大利在战后非常激动,谴责英国和法国蔑视人民,赤裸裸地推行霸权主义。就在这时,墨索里尼抓住机会煽动意大利人民,扩大法西斯政党的规模。法西斯党在短短两年内成为意大利最具影响力的政党。因此,1922年,他被意大利国王任命为新总理。它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之后,它影响了德国。这也是二战时期德国要和意大利结盟的原因。

此外,由于意大利和法国之间的突出矛盾,以及后来在争夺巴尔干半岛的过程中与俄罗斯发生了强烈冲突,意大利与德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最终发展成为轴心国这样的战略联盟。虽然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斗表现并不突出。



6. 二战中,意大利是在什么背景下参战的

就在法国岌岌可危之际,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便急忙向它诉诸军事行动,意欲分一杯羹,对于这次蓄谋已久的行动,墨索里尼厚颜无耻地说:“我只要付出几千条生命作代价,即可成为战争参加者坐到和谈的桌旁。”

欧战爆发时,意大利还没有做好参战准备,一部分官员和与英国有密切关系的垄断资本家害怕参战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反对意大利过早卷入欧洲战争。德国入侵波兰后,墨索里尼曾表示希望立即参战,但无奈国内准备不足,只得暂时采取中立立场,宣布自己是“非交战国”。

1939年10月6日,希特勒建议意大利在德波战争结束后参战,墨索里尼表示将参战。希特勒在北欧取胜后,意大利的亲德势力更是蠢蠢欲动,积极鼓动意大利站在德国一边向英法宣战。墨索里尼出于实力不强,没有贸然从事,就决定再观望一下,等待参战的有利时机。

1940年3月8日,希特勒写信给墨索里尼,极力要求意大利和德国并肩作战。这时墨索里尼看到德军“节节胜利”,担心“战争结束、胜利到来时两手空空,一无所获”,于是,他再也不顾军事准备不足,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3月18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布伦内罗会晤,最后商定,意大利将站在德国一边参战,但没有明确参战的具体时间。

5月25日,墨索里尼写信给希特勒说,“意大利在6月5日以后参战”。5月30日,他又写信给希特勒,要求在6月5日参战。但是,希特勒认为自己已稳操胜券,不愿让意大利参战,分享胜利果实。6月1日,希特勒答复,要墨索里尼推迟参战日期。

6月10日,德国在法国的胜利已成定局。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宫的阳台上匆忙宣布,意大利对法宣战。

6月11日,意大利集中王储乌姆贝托亲王指挥的“西方”集团军群对法作战。

此前,法国曾把法意边界上的部分驻军撤走,投入到索姆河和埃纳河一线对德作战,留在法意边界上的奥尔里将军指挥的法国阿尔卑斯集团军,兵力只有6个师,总共17.5万人,远不如意大利集团军群多。但法军占据有利的防御阵地,而意大利各师则集中在狭窄的山谷,部队无法展开。

意大利统帅部最初没有采取积极的战斗行动。意本土空军作战时只使用了有限的力量,仅对比塞大、土伦和若干机场进行了空袭。联军指挥部仅派法国海军攻击热那亚军事工业区,派英国空军轰炸威尼斯附近的贮油池。在陆战区双方进行了炮战,巡逻队也发生了小冲突。

意大利对英法宣战后,意军虽在战场上没有取得显赫战果,但它给法国施加了新的压力。正如法国驻意大使弗朗索瓦•蓬塞说的那样,“这不过是在一个被打倒在地的人身上捅了一刀罢了”。法国总理雷诺当天也不无痛心地说:“意大利人真是多么杰出的、高贵的、令人敬佩的民族,这个时候在我们背上插了一刀。”

7. 意大利是什么时候正式参与二战的

意大利正式参与二战以宣战时间为准。
一、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对法国和英国宣战。6月11日,法国对意大利宣战。英国、澳洲、加拿大和南非与意大利爆发战争。10月28日,意大利对希腊宣战。
二、具体情况:1940年6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对法国发动了总规模的进攻,意大利王国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
三、当1939年5月21日德意缔结所谓“钢铁条约“时,墨索里尼由于在1936年才结束在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在1936年参加西班牙内战,同年4月又侵入阿尔巴尼亚,连年战争需要休息,他便提出欧洲的和平应坚持到1942年,可惜他并没有坚持到底。由于眼看德国军队在欧洲大陆上的势如破竹,墨索里尼感到此时不参战就丧失了分享战果的机会,于是在1940年6月10日终于向法国宣战,20日发动意大利在二战中的第一次进攻。结局很悲催。。意大利军队轻松地被法国微弱的守军击退,此时法国签署了投降书,意大利的第一次进攻就不了了之。墨索里尼颜面尽失。而后其发动的两次攻势(对希腊和北非的)就简直是在拉德国的后腿。希特勒严令禁止意大利在巴尔干采取任何行动,以保证对侵俄战争计划的实行,可1940年10月28日意军入希腊把希特勒的战略计划完全打乱,于是无能的意军给了英国人暂时翻本的机会。希特勒不得不丢下“巴巴罗萨”来收拾这巴尔干的烂摊子,接着有碰上了南斯拉夫政变又增加成本,1941年4月6日德军发起进攻,4月17日征服南斯拉夫,4月27日德军进入雅典,看起来是一场漂亮的胜利(尤其是对克里特的奇袭),但事实上是得不偿失,意大利造成了两个对德国不利的后果:
1)发动侵俄战争的时间受到了延缓。
2)一部分的德军(克莱斯特部)在巴尔干战役后又立即加入侵俄的南线,来不及休整,作战受到影响。

8. 二战时期的意大利

二战中的意大利号称三大法西斯强国之一,可是他的战史可以说是最富有幽默感的,偶的神啊……怎么意大利这样的国家都能……无语咯……不过既然能号称三强之一,意大利就应该有比其他小弟级的国家强的地方,以下来看看意大利当时的国家情况和战略吧,看看意大利当时如何做会比较划算一些.....

意大利与日本一样,被定义为后起的工业国家,一战当中意大利政府曾经抛弃与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同盟,转而倒向英法一边,从而获得了一战战胜国的地位,但是,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中,意大利并没有像英、法、美一样捞到什么好处,甚至于还不如仅仅在青岛打了一次小仗的日本得到的利益多。日本好歹从战败的德国手里接收了其在中国的特权和德国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殖民地,还分了几艘德国大洋舰队的战列舰,而且在之后的海军谈判中赚够了砝码,一跃成为与意大利、法国并立而仅次于英美的二等海权国家。而意大利却连德国的一块海外殖民地都没分到!相比于战争对意大利带来的创伤,这点点收获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于是乎,意大利国内经济开始倒退,政局变得不稳,新的思潮开始泛滥……政府无法控制局势……1922年,莫索里尼的法西斯党上台了,意大利成为了第一个独裁集权的法西斯国家。然而,法西斯并没有能够救意大利,从1922年到1931年,意大利的经济局势仍然不断恶化,失业人口也在不段增多,同时,意大利对外的侵略扩张形势也不容乐观。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并没有因为法西斯的独裁和穷兵黩武而有什么大的进步。士气低落内部腐败的意大利军队很快在以后的战争中尝到了苦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33年,纳粹在德国上台,希特勒认为意大利和莫索里尼是纳粹德国的榜样而对他们推崇有加,毕竟,意大利也算是个“帝国主义国家”,类似宗旨的政党在那样的国家里取得政权对整个法西斯主义是种鼓励(这里希特勒与莫索里尼还闹了很多笑话)。1935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两场战争中,意大利军队的表现都不怎么样,西班牙内战还稍微好一些,起码旁边还有德国干涉军的帮助,没有出什么大的丑。入侵埃塞俄比亚就比较难看了,差那么一点点就上演了1887到1896年埃塞俄比亚战争的好戏,要不是英法的绥靖政策和对意大利的压力不够大,很难想象意大利能打下去……总之,战前的意大利外交内困,形势远不如德日两国好(人家好歹军事上过硬,外交冒险也还比较成功,而意大利堂堂一个欧洲大陆国家,陆军水平连欺负非洲土着都有问题,简直就是搞笑……)。

意大利在处理二战战略的时候,总是处处想与德国日本看齐,想显得自己非常重要,而实际上,他却是拖累整个轴心阵营的罪魁祸首之一。看看希腊、巴尔干、北非哪个地方有意大利哪个地方就要其他欧洲轴心国部队来填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分散了军力,对意大利最重要的盟友德国而言,为帮助意大利在巴尔干的野心,最最重大的失误就是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入侵,直接分散了本来就很宝贵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而且导致了入侵苏联计划的推迟,换句话说,就是浪费了主要进攻方向上的突击力量,而且在时间上人为的“提前”了寒冬的到来。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软弱无能的意大利军队,本来50万意大利军队入侵巴尔干半岛是比较有胜算的,即使不顺利,也不至于那么快就一败涂地。意大利属于典型的癞蛤蟆打哈欠----嘴巴大肚子小……

对于意大利来说,二战中比较明智的策略就是在北非采取守势,拖住和打击英国H舰队和地中海分舰队,尽最大可能的切断埃及---苏依士运河与英国本土在地中海的联系。而从意大利的实力上来说,做到这些也是比较现实一点的。意大利靴子深入地中海,撒丁、西西里两个岛又扼守着地中海的要冲,意大利空军和海军的作战思想如果能跟上二战的水平的话,英国海军在地中海的日子会非常难过的。可惜,意大利拿着当时世界前几位的海军、守着如此良好的地理优势,竟然无法对抗英国一个分舰队……实际上,意大利空军战斗机的性能是很不错的,MC.200系列的水平与ME109属于同级水平,但搞笑的是性能先进的飞机居然没装无线电……这样还能指望意大利空军发挥什么呢?至于陆地战场,不属于意大利的擅长范围,本来应该组织一些比较精锐的部队与其他轴心国军队顶在最前线,而把大量当时属于二流的部队收缩,用于协助德军对付游击队(意大利军队再不济装备也要比游击对强吧)。想象一下,近百万意大利部队作为主力,配合少量德国军队对付游击队,如果指挥得当的话,对游击队的活动还是会有相当的遏制的,这里只说遏制,不说消灭,因为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游击队都是不可能被彻底消灭的,将其活动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即可,不要幻想去消灭。

意大利对德国最大的贡献居然出现在他倒戈向同盟国一方后……比较搞笑---意大利大量战争物资储备被德军洗劫,导致1943年德国军工生产达到二战时期的峰值。

意大利最大问题在于莫索里尼的愚蠢自大和无能,如果莫索里尼不是那么看重所谓的面子,而是与德国分工明细,优势互补的话,也不至于产生那么多失败和笑话。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统帅的无能更加会误国,个人觉得,莫索里尼是上个世纪仅次于戈尔巴乔夫的第二大败家子......好歹莫索里尼败的是自己的家,戈尔巴乔夫却败掉了70年的苏联......

9. 二战中的德国与意大利关系如何

盟友关系。

希特勒看上意大利做盟友是因为国际政治是国家利益的舞台,是利益的驱使。德意同盟完全是一种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结合(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个体利用他人达成个人目标的一种行为倾向),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意大利实力差求着希特勒做盟友(起码在德意签订钢铁条约是,德意两国表面实力相差不大),也不是两者意识形态上是相似。

德意日同盟:

意大利不仅侵占了阿比西尼亚,而且还和德国一起干涉西班牙内战,两个思想上的“疯子”因为相似的方法,都是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他们的贪婪和野心,自然就一拍即合结成了“柏林—罗马”侵略轴心。

当时的日本正面对资源匮乏的窘境,虽然他们从明治维新后就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日本高层认为还是得通过战争来满足自己国内的自然资源需求。他们便向全国推行军国主义思想,各种掠夺和扩张的言论在日本占了主导第二,日本称霸亚洲的野心来时显露。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一致认为,德意与英法美争夺的重点在欧洲极其侧翼——非洲地区,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它们需要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一个同伙,能使得英法美陷入两面受敌的状态,而日本对于德意而言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就这样,德意日顺理成章的勾结在了一起,建立起了“柏林—罗马—东京”侵略轴心,二战全面开始。

10. 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胜国,怎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协约国打同盟国,其中协约国是英国、法国和俄国,同盟国则是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最终以同盟国失败告终。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反法西斯同盟打轴心国,轴心国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主,最终是反法西斯同盟获胜,轴心国彻底失败。然而说出来很多人可能都不信,在一战中加入同盟国、二战中加入轴心国的意大利却在一战和二战中都是战胜国。

一战中的意大利

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签订了条约,条约规定三国将联合缔造一个同盟,在国际大事上共同进退、互相支援,这就是一战时同盟国的起源。到了20世纪初,因为同盟国势大,英国、法国、俄国决定组建协约国以对抗三国同盟。


但意大利虽然打仗不靠谱,看风向却很有一手,在二战才打了一半的时候,意大利感觉轴心国要输了,于是果断投降,并反过来对轴心国宣战。英国首相丘吉尔接受了意大利的投诚,于是,意大利也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成了二战战胜国。

结语

其实,虽然一战和二战期间,意大利都中途反水,摇身一变成了战胜国,但这两次世界大战意大利都没有、也不可能享受到正常战胜国的待遇。特别是二战,意大利该赔款还是赔款,该割地还是割地,只不过看在早早投降并且向法西斯同盟宣战的份儿上,意大利保留了相当大的主权,这一点比德国和日本的下场要好很多。

阅读全文

与二战战略怎么获得意大利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请个女佣多少钱一个月 浏览:364
400人民币等于多少印尼 浏览:454
英国一套房子大概多少钱一平方 浏览:879
什么是英国议会上义院 浏览:671
中国最大屏幕是哪个品牌 浏览:902
伊朗藏红花什么牌子最好 浏览:26
英国留学挂科怎么补救 浏览:343
意大利米兰集市在哪里 浏览:137
伊朗有多少蒙古裔 浏览:455
中国为什么在北京建都 浏览:213
越南芽庄饭店喝的茶是什么 浏览:333
伊朗复仇会怎么样 浏览:606
14兆越南盾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742
合肥飞印尼多少钱一斤 浏览:841
英国人的姓氏怎么样 浏览:419
十月份去伊朗注意什么 浏览:149
34万越南币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489
越南急救电话是多少 浏览:228
越南花梨木桌子多少钱 浏览:859
印度有哪些猛兽 浏览: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