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假面舞会是什么

意大利假面舞会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3-29 14:44:31

A. 有关假面舞会的由来

1、近代念拆:欧洲十六、十七世纪的假面舞会深得王公贵族们的喜爱,由此衍生出风靡英、法、意大利的宫延的假面舞会。现在国际时装设计大师们也把面具运用到他们的时装表演中,引领了另一种时尚。

2、假面舞会来源于西方的万圣节。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仔扒枣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 (CELTS) 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开着假面舞会,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时间流逝,万圣节已经淡化了它的神秘色彩,它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此耐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假面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形象。万圣节成为一个孩子们期待的重大节日,也是年轻人一场盛装的假面舞会,为个性张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秀场。

B. 朱塞佩·威尔第的主要作品

威尔第作为举世不过二三位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之一的地位是无可非议的。他与瓦格纳一样一生投入歌剧创作和改革的事业,作出了与瓦格纳不相上下的、但又各具特色的巨大贡献。在19世纪50年代,他成功地创作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等歌剧,把意大利歌剧从神话传说转向了现实世界。他创作的歌剧,音乐技巧娴熟,刻画内在人物性格细致入微,丰富并保持了意大利歌剧在音乐表演上的优势,以及歌剧音乐中传统的分曲体结构,还注重发挥乐队的作用、声乐的写作和器乐的平衡。
19世纪20年代,威尔第再次对歌剧进行改革,创作了《阿伊达》、《法尔斯塔夫》、《奥赛罗》等歌剧,加强了音乐与戏剧发展的紧密联系,有意识改变传统的将宣叙调与咏叹调完全割裂的写法,突出和增强重唱、合唱与乐队在刻画形象上的作用。他没有完全按照瓦格纳那样走向“无终止旋律”和“不间断结构”,因此他的音乐在世界各国歌剧舞台上经久不衰,令人神往,至今仍然保持其不朽的艺术魅力。
《茶花女》
威尔第:《茶花女》(全曲)
科特鲁芭斯、多明戈等演唱
卡洛斯·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乐团
作品简介:三幕歌剧《茶花女》作于1853年。由皮亚韦根据小仲马的戏剧《茶花女》撰脚本。其剧情描述巴黎名妓薇奥莱塔被青年阿芒的爱情所感动,甘愿离开巴黎社交生活,与阿芒去乡间同居,靠变卖首饰过纯洁的生活。但阿芒父亲坚决反对儿子与微奥莱塔的结合,在他的请求下,薇奥莱塔为顾全阿芒的家庭声誉,决定牺牲自己的幸福,返回巴黎。阿芒误以为薇奥莱塔变了心,在巴黎狂赌后,将赢得的金钱掷向薇奥莱塔,当众辱骂她。薇奥莱塔受精神打击,一病不起,却为信守诺言,不向阿芒澄清真相。阿芒父亲终于被薇奥莱塔所感动,向阿芒说明真情。阿芒赶到薇奥莱塔身边,她已奄奄一息,终于在阿芒怀中安静地停止了呼吸。这是克莱伯指挥的着名唱片之一,其间强烈的感情表达,令人心旷神怡的演唱与演奏,使人如醉如痴。这套CD,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另外,日本《唱片艺术》还评卡拉斯唱薇奥莱塔,Ghione指挥SanCarlos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团的演录片为最佳名片。
《阿伊达》
威尔第《阿伊达》(全曲)
弗蕾尼、巴尔查、卡雷拉斯等演唱
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作品简介:四幕歌剧《阿伊达》作于1870年。脚本作者是吉斯兰佐尼。根据法国的埃及学家奥古斯特·马里埃特·贝伊提供的情节写成。剧情描述埃塞俄比亚公主阿伊达与父王阿莫纳斯罗同被埃及军队俘获。埃及青年统帅拉达美斯爱慕阿伊达。阿莫纳斯罗指使阿伊达趁机刺探军事情报。拉达美斯故意于无意中泄密。埃及公主安涅丽丝因爱拉达美斯受冷遇,告发了泄密事件,于是拉达美斯被以叛国罪判以活埋,阿伊达至地牢,与拉达美斯同死。卡拉扬诠释的这部歌剧,节奏精确、线条鲜明,充满强烈的戏剧性和气势,被《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名片,也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
《弄臣》
威尔第《弄臣》(全曲)
科特鲁芭斯、多明戈、卡普齐利等演唱
朱利尼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作品简介:三幕歌剧《弄臣》作于1856-1857年。由皮阿维根据法国作家雨果的剧本《国王取乐》撰脚本。剧情为:16世纪时,意大利的曼图阿城有位年轻的公爵纵情于女色,公爵喜爱的驼背丑角(即弄臣)里哥莱托为他出谋划策,专门让他勾引大臣们的妻女。大臣们因此对里哥莱托恨之入骨,共谋对他实行报复。里哥莱托有女儿吉尔达,大臣们认为她是里哥莱托情妇,设法将她劫持入宫,交给公爵。里哥莱托发现公爵占有了自己女儿,气愤至极,雇了一名刺客谋刺公爵。不料公爵又与刺客之妹玛黛琳娜产生感情,吉尔达见状痛不欲生。玛黛琳娜恳求哥哥不要杀公爵,哥哥答应以晚上第一个来敲门者代替。吉尔达听到刺客兄妹的说话,决心以死而救公爵生命。她女扮男装,晚上敲门,被刺客杀死后装入袋内,运交给里哥莱托,得到赏金。里哥莱托以为公爵已死,打开袋,发现死者却是自己女儿,疯狂地悲痛欲绝。这套唱片,朱利尼的诠释结构严谨、华丽,又极富戏剧性,几位歌星的演唱也相当不错,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另外,日本《唱片艺术》还评卡拉斯演唱、赛拉芬指挥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录版为最佳名片。
《唐·卡洛斯》
威尔第《唐·卡洛斯》(全曲)
多明戈等演唱
阿巴多指挥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团、合唱团
作品简介:五幕歌剧《唐·卡洛斯》作于1866年。原脚本是法文,由梅里和迪·罗科尔根据德国作家席勒的同名剧作编写,1867年在巴黎首演。1882-1883年,威尔第曾对此作进行修改,删去第一幕(“枫丹白露”场景),成为四幕修改本。剧情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儿子唐·卡洛斯与法兰西瓦洛伊斯公国的伊丽莎白公主相爱。但由于国家之间政治性的联姻,伊丽莎白却被迫与菲利浦二世结婚。为医治心灵创伤,唐·卡洛斯来到祖父卡洛斯五世度过最后时光的修道院,在那里遇到了友人罗德里戈。唐·卡洛斯为忘却自己的苦恼,要求出征佛兰德。唐·卡洛斯与伊丽莎白的爱恋被艾波莉公主发现,公主打算要告发,被罗德里戈制止。菲利浦二世发现伊丽莎白的宝石箱中收藏有唐·卡洛斯的肖像,大怒,但因为罗德里戈与艾波莉公主的保护,菲利浦二世饶恕了唐·卡洛斯。但结尾,唐·卡洛斯与伊丽莎白告别,又恰被菲利浦二世发现,他泛起嫉妒之心,又令把唐·卡洛斯捆绑起来。剧终,唐·卡洛斯五世墓地走出扮成唐·卡洛斯五世形象的僧侣,他带领失去知觉一般的唐·卡洛斯走向修道院的深处。这套阿巴多指挥的唱片(3张),被评为“歌剧最佳收藏”。卡雷拉斯、弗蕾尼等演唱,卡拉扬指挥柏林德国歌剧院合唱团和柏林爱乐乐团的版本可供候选。
《假面舞会》
威尔第《假面舞会》(全曲)
多明戈、阿洛约等演唱
穆蒂指挥英国新爱乐乐团
作品简介:三幕歌剧《假面舞会》作于1857-1858年。由索马根据斯克里布为奥柏的《古斯塔夫三世》(或称《假面舞会》)所撰脚本改编。内容取自18世纪末,瑞典古斯塔夫三世遭暗杀的真实事件。剧情为:波士顿州府内有一伙反叛者企图暗杀马萨诸塞州总督里卡尔多。里卡尔多热恋着他的秘书雷纳托的妻子阿梅利亚。一天深夜,里卡尔多与阿梅利亚在郊外约会,突然雷纳托前来报警,说暗杀者将至。阿梅利亚以面纱掩面,里卡尔多迅速逃离。暗杀者赶来,发现里卡尔多逃跑,愤怒地扯下阿梅利亚的面纱。雷纳托发现是自己妻子,大怒,加入暗杀行列,立誓报仇。一天,里卡尔多举行假面舞会,雷纳托化装在舞会上刺死了里卡尔多,里卡尔多临终前向大家说明,阿梅利亚是清白的。穆蒂的这个版本,几位主角的阵容并不强大,但穆蒂的指挥富于激情,且戏剧效果强烈,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另外,阿巴多指挥斯卡拉歌剧院乐团、合唱团的演录版也很不错,值得推荐(由多明戈、奥布拉佐娃等演唱)。 《奥贝尔托》(Oberto,Conte di San Bonifacio)(1839)
《一日国王》(Un Giorno di Regno)(1840)
《拿布果》(Nabucco)(1842)
《伦巴第人在第一次十字军中》(I Lombardi)(1843,修订后称《耶路撒冷》)
《埃尔纳尼》(Ernani)(1844)
《两个福斯卡罗》(I e Foscari)(1844)《圣女贞德 (歌剧)》(Giovanna d'Arco)(1845)
《阿尔齐拉》(Alzira)(1845)
《阿蒂拉》(Attila)(1846)
《马克白》(Macbeth)(1847)
《强盗》(I masnadieri)(1847)
《海侠》(Il corsaro)(1848)
《莱尼亚诺战役》(La battaglia di Legnano)(1849)
《路易莎·米勒》(Luisa Miller)(1849)
《斯蒂费利奥》(Stiffelio)(1850,修订后称《阿罗尔多》)
《弄臣》(Rigoletto)(1851)
《游唱诗人》(Il trovatore)(1853)
《茶花女》(La traviata)(1853)
《西西里晚祷》(Les vêpres siciliennes)(1855)
《西蒙·波卡涅拉》(Simon Boccanegra)(1857)
《化妆舞会》(Un ballo in maschera)(1859)
《命运之力》(La forza del destino)(1862)
《民族赞》(1862,合唱)
《唐·卡洛斯》(Don Carlos)(1867)
《阿依达》(Aida)(1871)
弦乐四重奏 (String Quartet in E minor)(1873)
《安魂曲》(1874,合唱)
《奥泰罗》(Otello)(1887)
《圣母颂》(1889,合唱)
《法尔斯塔夫》(Falstaff)(1893)
《圣母悼歌》(1898,合唱)
《感恩赞》(1898,合唱)
《赞美童贞女玛丽亚》(1898,合唱) 爱国英雄主义
爱国英雄主义的创作路线,不仅集中体现在威尔第早期的歌剧创作中,也贯穿在他成熟时期的歌剧创作中。大歌剧型的《西西里晚祷》(1855)和《唐卡洛斯》(1867)就是这条路线的继续。威尔第的爱国英雄歌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作用,威尔第的名字,甚至被认为是意大利统一的象征。当1858年歌剧《假面舞会》被那不勒斯检查机关禁止上演吋,当地市民高呼“威尔第万岁”,在他居住的旅馆前示威,并用粉笔在墙壁上写着:“威尔第万岁”(这句口号中的“威尔第”,是一个双关语,它的5个宇母Verdi,恰好是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纽埃尔的缩略语)。威尔第的早期爱国英雄歌剧,在艺术上还不成熟,其中人物性格的刻划不够鲜明,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是类型化、而不是典型化的形象,比起意大利前辈歌剧作曲家G.罗西尼和V.贝利尼所作英雄歌剧中的人物形象来,还有一些模仿的痕迹,较少鲜明的特点,管弦乐也只是处于从属于人声的地位,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从50年代开始,威尔第的歌剧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历史题材的英雄歌剧
以《弄臣》(一译《里戈莱托》,1851)、《游吟诗人》(1853)、《茶花女》(1853)、《阿依达》(1871)为代表的50~70年代的歌剧,比起早期历史题材的英雄歌剧来说,不仅对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有比较深刻细致的刻画,从类型化的形象提炼成个性化、典型化的形象,并且把性格的刻划和情节的展开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富于动力的音乐不断地推动着戏剧性的发展,因此音乐的布局和结构也有了显着的变化,逐渐打破了“分曲”的局限,变得灵活、有机,一气呵成,管弦乐也改变了它的从属地位,起着积极的、主导的作用。威尔第成熟时期的歌剧,在题材和体裁方面也有明显的转变。出现在舞台上的已不是神话人物或历史上的帝王将相,而是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演的已不是悲壮宏伟的英雄歌剧,而是亲切细腻地描写世俗人情的抒情歌剧和社会悲剧。这些歌剧揭露了专横残暴的封建统治者、狡猾自私的资产阶级伪善者和奸险毒辣的阴谋家的丑恶面目,表现了对被损害、被欺压人物的深切同情,它们反映了当时意大利人民的民主愿望,激起人们对腐朽残暴势力的憎恨。成于70年代之初的《阿依达》,比起50和60年代的歌剧来,在音乐的戏剧性发展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
阿依达
《阿依达》把大歌剧的特点和抒情歌剧的特点熔于一炉,剧中既有宏大的场面,又有深刻的性格描写和心理刻画。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进一步克服了由一系列独立分曲组成歌剧使剧情发展陷于停滞和静止的缺点,充分发挥了“场”的作用。音乐根据戏剧的要求,机动灵活地连续发展。一系列刻画人物性格和描绘人物心理感情状态的浪漫曲和二重唱,已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曲子,而是有机地连续发展的“场”,其中丰富的旋律性和强烈的戏剧性互相结合在一起。《阿依达》的另一重要特点,是系统地使用了“主导动机”,从而增强了音乐的戏剧表现力,促成了音乐形象的贯穿发展。在两年前所作的歌剧《弄臣》中,威尔迪已经运用了主导动机的原则。预示着不可避免的报应的诅咒动机,是该剧唯一的主导动机,是在节奏上与和声上具有特征的短小乐思。
《阿依达》中的一系列主导动机则是结构完整、旋律性很强的主题,它们从第1幕贯穿发展到第4幕,不仅是代表特定人物及其心理状态的简单符号,而且有鲜明的形象,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推动全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威尔迪在后期歌剧《奥赛罗》(1887)中,把朗诵调和咏叹调融合为既有歌唱旋律性又有语言表现力的“独白”。贯彻着戏剧性发展的“场”的写法,在这部歌剧中也做得更为彻底。4幕之中,每1幕的音乐都是不间断地发展,完全不存在独立的分曲。他的最后的作品《福斯塔夫》也有同样的特点,所不同的只是用喜剧性的音乐语言作为表现手段而已。表面上看来,《奥赛罗》和《福斯塔夫》的音乐有些像瓦格纳的“无终旋律”,但是,如果细加分析,则诚如威尔第自己所说:“我和瓦格纳毫无共同之处。恰恰相反,要是你们用心谛听,努力领悟乐曲的内容,就会发现我有些地方和他完全相反”(1872年4月17日致C.德桑克蒂斯的信)。
奥赛罗
1887年,歌剧《奥赛罗》第一次在米兰上演即被认为不仅是作曲家的最高成就,也是意大利歌剧的最高成就。《法尔斯塔夫》是他最后一部歌剧,直到现代,这部喜剧杰作仍在演出,并受到人们的喜爱。1859年威尔第与同居10年的女高音歌唱家朱塞皮娜·斯特雷波尼结婚。1897年斯特雷波尼的去世标志着威尔第作曲生涯的结束,此后仅创作了四首宗教歌曲。1901年1月27日,威尔第在米兰圣阿加塔去世,几十万群众涌上街头向他的遗体告别,隆重的哀悼场面超过了皇帝的国葬。

C. 面具舞会是什么意思

假面舞会的起源:

面具舞会,一般称为假面舞会或化装舞会(masked ball),起源于西方国家每年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而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节日,中文译为“万圣节前夜”,是这个万圣节最热闹的时刻。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们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衫祥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同时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而人类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其中假面舞会作为最具浪漫气质的激情活动之一,参加者戴上各种各样的面具,通过艳丽夸张的自我表演、激情冷酷的音乐,绚丽变幻的灯光在流光溢彩中投射出让人着迷的魅力。颇具西方文化色彩,充满了魅惑和绚烂的气氛。

假面舞会的特点:

1、随意性——随心所欲,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躲在一张假面背后,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性格,任意选择自己的风格,任意选择自己的装扮,所有的人都躲在一张假面背后。在这充满鬼魅气氛的夜晚,你可以扮个一袭黑衣的女巫;可以选套纯白纱裙,做个漂亮的白雪公主,那有两个经典的尖牙吸血鬼也很獠人。

2、廉价性——低成本购置道具。一场令人目眩迷离的假面舞会,要求组织者提供或与会者自备一个最夸张最怪异的造型。造型不见得就要花费大把的钞票购置或唤搏礼服,一切全在自己的创意。可以在床单上挖两个洞,从头到脚罩个严实;可以将整盒油彩全部涂在脸上;也可以将自己打扮成青面獠牙的怪兽等等。


3、保密性——游戏规则不容任何人破坏。为了进入一个链凳超越现实束缚、绚彩神秘的世界,尽情释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隐藏起来的另一面,燃烧激情,必需将自己“伪装”起来。在诡异的灯光和音乐下,和“陌生人”狂舞,没有人知道平日或温文尔雅或矜持温柔的你会是现在这般的热情洋溢。


4、包容性——对各种装扮、风格尽收眼底。为了让生活在现实重压之下的成功人士在这里得到彻底放松,尽情happy, 浓烈而兴奋地发泄,晚会吸纳各种装扮,各种风格,不拘一格。 在夜的激情与刺激,在奇幻绚烂灯光里,有梦一般的美丽佳人,有穿梭往来的神秘女巫,骇客尼奥的身影如风掠过,孟斐斯炯异的眼神倏尔闪过。

近年来,随着西风东渐, 洋节日盛,假面舞会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的青睐。

假面舞会图:

D. 假面舞会是什么意思 和化妆舞会一样吗

假面舞会是化装舞会的一种。
假面舞会来源于西方的万圣节。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瞎指一夜,所以也磨悔配叫“鬼节”。假面舞会作为最具浪漫气质的激情活动之一。颇具西方文化色彩,充满了魅惑和绚烂的气氛。
化妆舞会前御是欧美上流社会在公司年会或大型庆功会、时尚派对上的一种安排,有参加过这种派对的人士称,这种化妆舞会高雅,乐趣无穷。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假面舞会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人为什么喜欢戴佛头 浏览:344
中国的白酒怎么这么辣 浏览:35
印尼火山叫什么意思 浏览:723
中国哪个城市银矿最多 浏览:654
哪个国家被意大利领土所包围 浏览:90
中国船燃银达加油站油怎么样 浏览:754
印度人有哪些中国城市 浏览:231
为什么在印尼名字前加pak 浏览:177
伊朗清关为什么这么严 浏览:75
中国南方药都哪里有卖 浏览:876
中国银行电话怎么查余额 浏览:527
印度火箭燃料多少钱 浏览:820
印尼的核桃怎么样 浏览:689
对越南自卫反击使用什么炮 浏览:57
芒果越南语怎么写 浏览:651
中国哪里的土耳其人多 浏览:951
印尼发生了什么事 浏览:295
英国中国小留学生怎么样了 浏览:302
去印尼怎么做飞机 浏览:101
印尼人为什么喜欢喷香水 浏览: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