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胜国,怎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协约国打同盟国,其中协约国是英国、法国和俄国,同盟国则是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最终以同盟国失败告终。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反法西斯同盟打轴心国,轴心国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主,最终是反法西斯同盟获胜,轴心国彻底失败。然而说出来很多人可能都不信,在一战中加入同盟国、二战中加入轴心国的意大利却在一战和二战中都是战胜国。
一战中的意大利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签订了条约,条约规定三国将联合缔造一个同盟,在国际大事上共同进退、互相支援,这就是一战时同盟国的起源。到了20世纪初,因为同盟国势大,英国、法国、俄国决定组建协约国以对抗三国同盟。
但意大利虽然打仗不靠谱,看风向却很有一手,在二战才打了一半的时候,意大利感觉轴心国要输了,于是果断投降,并反过来对轴心国宣战。英国首相丘吉尔接受了意大利的投诚,于是,意大利也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成了二战战胜国。
结语其实,虽然一战和二战期间,意大利都中途反水,摇身一变成了战胜国,但这两次世界大战意大利都没有、也不可能享受到正常战胜国的待遇。特别是二战,意大利该赔款还是赔款,该割地还是割地,只不过看在早早投降并且向法西斯同盟宣战的份儿上,意大利保留了相当大的主权,这一点比德国和日本的下场要好很多。
❷ 一战时期英国为什么要参战
不得不战啊,那是帝国主义扩张合法化的时代,德意志那时候刚统一,那时候士气正高,而且是领土扩张浪潮,打邻国几乎不需要理由,随便编一个就行,法国刚被德国收拾完,割地赔款,再来几次法国就没了,当时单挑的话德国陆军在当时基本是无敌的,但是,海军不行啊,所以德国急需发展海军,但是海军的烧钱速度,你懂的,要是德国拿下了法国,不出十年,英国的海军优势荡然无存,到时候面对德国陆军的登陆,谁能挡住?俗话说的好:英军打死不登陆,登陆就打死。
既然必有一战,那就趁对手没那么强的时候打呗,所以只能拉昔日仇敌法国一把,毕竟不在本土作战能把战损降到最低,所以英国就被迫参战了,当时最不想打的就是英国,人家本来就是老大的地位,日不落啊,海上霸主啊,伦敦是世界贸易中心啊。
谁都想当霸主,可霸主只有一个,没当上的拼命要上位,当上的拼命要保住位置,这就是帝国主义扩张时代的主旋律,要么打,要么被迫打,否则就没有机会扩张了,看看现在的形势,你觉得荷兰还有机会统一尼德兰地区吗?
总之,就是英国人玩大陆均势政策玩脱了,德意志崛起太快了,不得不战
❸ 二战意大利为什么会战败
以轴心国最终战败而结束,把意大利划入的轴心国,所以他是战败国了。
其实也可以理解,意大利在二战后期参与对德战争,是被盟军胁迫和无偿征用的,意大利就是以战败国的地位被盟军领导着去对德作战。
ps:
教科书中没写意大利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而在某些关于二战的书中写是战胜国,但是在国内最权威的现代史中说他是战败国。
意大利与日本一样,被定义为后起的工业国家,一战当中意大利政府曾经抛弃与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同盟,转而倒向英法一边,从而获得了一战战胜国的地位,但是,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中,意大利并没有像英、法、美一样捞到什么好处,甚至于还不如仅仅在青岛打了一次小仗的日本得到的利益多。日本好歹从战败的德国手里接收了其在中国的特权和德国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殖民地,还分了几艘德国大洋舰队的战列舰,而且在之后的海军谈判中赚够了砝码,一跃成为与意大利、法国并立而仅次于英美的二等海权国家。而意大利却连德国的一块海外殖民地都没分到!相比于战争对意大利带来的创伤,这点点收获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于是乎,意大利国内经济开始倒退,政局变得不稳,新的思潮开始泛滥……政府无法控制局势……1922年,莫索里尼的法西斯党上台了,意大利成为了第一个独裁集权的法西斯国家。然而,法西斯并没有能够救意大利,从1922年到1931年,意大利的经济局势仍然不断恶化,失业人口也在不段增多,同时,意大利对外的侵略扩张形势也不容乐观。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并没有因为法西斯的独裁和穷兵黩武而有什么大的进步。士气低落内部腐败的意大利军队很快在以后的战争中尝到了苦头……
当时,德国对意大利的参战是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态的,这种心态反映的就是下面一个笑话: 如果意大利加入了盟国,那么德国要派一个师打败意大利; 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那么德国要派四个师监视意大利; 如果意大利要加入轴心国,那么德国要派八个师保护意大利; 结果,有人说:打败意大利以后,德国还是要派人来监视和保护意大利,我宁愿意大利人中立!
一次,隆美尔在非洲发现了一个关押意大利战俘的英国战俘营,就率领军队去解救意大利人,结果,枪声一响,意大利人就跟着英国人跑……
43年盟军在意大利登陆,有一个战场,盟军激战一早晨,无一伤亡,唯一的损失是自己的飞机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当成了滩头)。
萨拉落登陆战中,盟军在滩头没有遇到抵抗,随军记者报导,盟军在滩头遭遇的最强的抵抗来自于当地动物园因为轰炸流落出来的一只美洲豹,咬伤了两名美军士兵。
还有美军轰炸撒丁岛前面两个小岛,上面驻扎了一万多意大利人,但是最后盟军轰炸总共炸死了40多意大利人,意大利就接受了美军飞行员的劝降
还有北非战争前期,一个意大利要塞在英军打了几梭子子弹后就打了白旗,意军指挥官一本正经地对英军指挥官说:“我们已经打完了最后一发子弹”。这时要塞里他的身边堆满了意大利制造的军火。
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击队俘虏的德军军官十分惊讶地问:“你们哪来的反坦克炮啊?”当游击队员告诉他是从他们的盟军--意大利人手里缴获的后,他感慨不已:“唉!这些可爱的意大利人。”
北非战役,英军坦克向意大利的反坦克炮阵地冲锋,数量不多,冲锋开始时候,意大利人开炮还击,刚射击了2,3分钟,突然停止抵抗,举了白旗,当英国人问及原因,意大利人理直气壮的说到:“因为我们的弹药箱没有撬棍打开,所以我们被迫投降。”
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在托卜鲁克上空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意大利人为了掩饰这一惨重的不幸事件,便宣布元帅是在同英国人进行空战中遇难的。格拉齐亚尼元帅成了他的继任者。这可能是意大利防空部队在二战中战果最辉煌的一仗了,可与美军猎杀山本五十六相媲美。
巴尔博是二战中被误伤的军人中最高军衔的人。
在北非,5000人的意大利军队遇到一个连的英军设下的路障后就地缴械了。
❹ 为什么一战二战都是英国法国俄罗斯联手打德国意大利
一战中,是因为德国起飞的晚,而殖民地早已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分割完毕。所以希望用战争去夺取殖民地和资源。
意大利因为缺少资源所以压根就没听德国的去参战,反而是意大利接受英法的拉拢加入了协约国。意大利想要的领土也在奥匈帝国境内。
奥匈帝国是因为萨拉热窝事件,而向塞尔维亚宣战,沙俄和塞尔维亚都是斯拉夫人,所以沙俄为了给同胞拔份儿而宣战。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二战起因是因为一战后协约国对德国的处罚太不公平,所以德国想要复仇,此时又发生了经济危机。
一战战胜国意大利没有得到像样儿的奖励,也感觉不公平。
❺ 意大利攻击沙漠的战争中,英军获胜主要源于什么
在所有这些战斗中,舰队曾给予有力的支援。巴迪亚和图卜鲁克依次受到舰队的猛烈轰击,舰队的飞机也参加了陆上作战。尤其是海军,除了为运送军事人员进入被占领的港口提供了莫大的便利之外,还每天为陆军先头部队输送3000吨供应品,支援陆军的前进。英国陆军所以能获得这样大的胜利,也应归功于英国空军对意大利空军的优势。他们虽然在数量上逊于敌人,但是飞行人员勇于进攻的精神,迅速地使他们在士气上完全压倒敌人,从而享有空中活动的自由,击毁意大利飞机达数百架之多。
❻ 1940年,意大利为何成为了英国的一个新的强大的敌人
1940年5月下半月,丘吉尔曾经想把墨索里尼争取到自己方面来。他以个人名义给这个法西斯独裁者写了一封信,叙谈他对墨索里尼以往的友情并希望他不要站在德国一方作战。这一尝试毫无结果。法西斯的意大利急急忙忙地出来声援胜利者,于是英国在南欧、地中海和北非又多了一个新的强大敌人。
❼ 英国军队为什么要袭击意大利塔兰托
塔兰托位于意大利长靴状半岛的跟部,是意海军最重要的一个基地。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港湾三面为陆岸环抱,水域宽阔,有内外两个港区。港湾设施较完善,拥有为各种舰艇服务所需要的设备,可供各种军舰停泊。塔兰托基地集中了意海军的主要舰艇部队,开战时,常驻有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5艘、驱逐舰16艘、潜艇21艘、护卫舰4艘、高速鱼雷艇8艘,以及其他海军舰艇多艘。意海军依托该基地,掌握着地中海中部海域的制海权。海军兵力在岸基航空兵的支援下,可破坏英国在地中海的海上交通线,并对英地中海舰队构成严重威胁。
❽ 为什么意大利是二战战胜国
二战中意大利率先加入轴心国,1935年,它入侵并占领了埃塞俄比亚。
1943年7月9日,英、美、加盟军发起西西里岛的登陆战,成功进入意大利,意大利溃败并投降,是轴心国集团里最先投降的一个。
从战争结果看,意大利是妥妥的战败国。
因此在巴黎和会上受到如下制裁:
意大利禁止法西斯组织活动;武装力量不得超过30万人;意大利放弃阜姆市(割归南斯拉夫),的里雅斯特港成为自由区,置于联合国安理会的监督之下(但1954年西方国家单方面决定由意大利合并该自由区的城区,郊区部分归入南斯拉夫);放弃非洲殖民地;赔款额定为36000万美元。
但是意大利的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在墨索里尼失败的瞬间将其监禁在阿布鲁奇山大萨索峰顶。之后成立了新的意大利政府。新的意大利政府向同盟国表示,它要加入同盟国,对抗德国,并且向德国宣战。
因此从同盟国成员的角度看,意大利最终是战胜国。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时,意大利是参加了战斗的战胜国之一。
❾ 二战时意大利50万人的军队在非洲被英军5万人追着打
是的。
二战开始时意大利在非洲的部队在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有约22万人,司令为奥斯塔公爵。而在北非另有25万人左右的军队集团,分为两个集团军。在西边,面对法属突尼斯方向的的黎波利塔尼亚,是第五集团军,辖第10军(第25博洛尼亚步兵师,第55萨沃纳步兵师,第60萨布拉查半摩托化步兵师)、第20军(第27布雷西亚步兵师,第61锡耶纳步兵师和第17帕维亚半摩托化步兵师)、第23军(辖第2利比亚师,第1黑衫师。在东边,面对埃及方向的昔兰尼加,集结了第十集团军,辖第21军(第62马尔马利卡步兵师,第63塞利内步兵师)、第22军(第64康坦扎罗步兵师,第1利比亚师,第4黑衫师)。此外还拥有七个土着营和两个伞兵营的部队以及“利比亚”坦克群。司令为巴尔波元帅,但这个倒霉的家伙在座飞机上任途中竟然被自己人的高射炮击落毙命,格拉齐亚尼元帅接替了他的职务。
而相比之下英军的兵力却级为薄弱,英军司令韦维尔手下只有第七装甲师,第四印度师的三分之二,新西兰师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14个英国营和两个皇家炮兵团,总兵力有5万人左右,他们是处在意大利军队的两面包围之中,而且当时的局势也不允许英国向非洲增兵。
但战争的进展却让所以的人都难以置信,1940年9月13日,墨索里尼命令格拉齐亚尼元帅,以第10集团军共7个师的兵力向埃及发起进攻。但英军一次出人意料的反击成功阻止了意大利人的前进,并为他们的后撤赢的了时间。而格拉齐亚尼这位熟悉沙漠战争的元帅在深如埃及约60英里后却因为后勤问题停止了前进。(格拉齐亚尼曾经镇压过利比亚的游击队,对与在沙漠中战斗他还是较有经验的)。
12月6日,得了增援的2.5万名英军从驻地出发,到9日拂晓,西迪巴拉尼战役正式开始,双方爆发了第一次坦克交战,意大利的薄皮坦克在英国的马蒂尔达面前不堪一击,但在尼贝瓦意大利军队进行了极为顽强的反抗,师团长马利蒂将军身先士卒,在他阵亡后意大利士兵们仍然顽强地抵抗着英军的进攻,但由于是仓促应战加上装甲方面的绝对劣势,到傍晚时分,英军还是占领了整个阵地,同时第七装甲旅从西面切断了沿地中海的公路,10日凌晨,英军在舰炮的火力支援下向西迪巴拉尼发起了进攻,这时的意大利人仿佛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勇气,战斗在10点就结束了,用英国人的话来说“被俘虏的意大利人占了有200多英亩的土地,以至与他们根本无法点清俘虏的人数”。
紧接着,韦维尔又将第16步兵师和第6澳大利亚师投入了追击,第四和第五印度师也很快加入了追击的行列,意大利人则是兵败如山倒,到12月15日结实,英军已经俘虏了3.8万名意大利人,而他们的损失则是:阵亡133人,受伤387人,失踪8人……
在41年4日,英军一路冲到了巴迪尔亚,5日,巴迪尔亚投降,俘敌45000人,缴获大炮462门,第二天,英军包围了托卜鲁克,战斗一直持续到1月22日,3万名意大利士兵交出了手中的武器,缴获大炮236门。
就这样,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联邦军队在6个星期里前进了200公里,攻占了两座港口,俘虏了113000名敌人,缴获845门火炮,摧毁380辆轻型和中型坦克。英军还摧毁了意大利564架飞机中的200架。英国方面则损失了80%的车辆,所有的步兵坦克及大部分的轻型和巡洋坦克。人员的损失为2000人,至此,意大利在北非已经是溃不成军了。
而在东非,1941年1月,普拉特将军,率领英印第4、第5师向卡萨拉的意军发起了猛攻并在19日占领了这座城市。同时在埃塞俄比亚还爆发了在英国人支持下的武装起义,在2月14日,英军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进入了基斯马尤,25日英军占领了摩加迪沙,缴获了包括40万加仑汽油在内的物资,到3月17日,意属索马里全部光复。在埃塞俄比亚的克伦,英军遭到了顽强的抵抗,在付出3000人伤亡的代价后才攻克了克伦,俘虏一万余人。同时另一支英联邦的小部队在一次突击中以135人死亡的代价俘虏了奥斯塔公爵和他手下的五万名士兵。意大利失去了在东非的所有殖民地。
❿ 二战英美进攻意大利军事路线是怎样的
军事路线主要分两方面。首先在英国方面,英军进攻意大利,通过登陆诺曼底,来打意大利一个措手不及。而美国则选择通过伞兵以及空降炸弹来对意大利进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