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蜜蜂为什么咬中蜂

意大利蜜蜂为什么咬中蜂

发布时间:2022-07-04 19:34:41

⑴ 中华蜂蜜和意大利蜂有没有区别

中华蜂蜜(俗称土蜂蜜)与意蜂蜜的区别:

1、从蜂蜜的外观来看,土蜂蜜是凝固粘稠状态,是混合蜜,混合有花粉、蜂胶、蜂腊等所有成份为一体,而市场上的意蜂蜜稀而透明、水分大、成份单一。

2、口感上,刚采割的土蜂蜜有较浓的中草药味,有酸甜苦辣四味,而意蜂蜜口感普通,口味单一。

3、中华蜜蜂的蜜口感细腻一些,中蜂采蜜源广,故营养价值高点,中蜂用药少或不用药。

4、从结晶和色泽上看,土蜂蜜结晶后颗粒细微,细如脂,润如奶油,而意蜂蜜结晶时有较大的可见颗粒物。从色泽上看,土蜂蜜有黄、白、红三种颜色。

(1)意大利蜜蜂为什么咬中蜂扩展阅读

1、中华蜜蜂(Apis cerana)又称中华蜂、中蜂、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属中国独有蜜蜂品种,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

2、意大利蜂是西方蜜蜂的一个品种,简称意蜂。学名Apis melliferaLigustica Spinola。原产于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原产地地中海气候和蜜源地条件的特点是:冬季短、温暖而湿润;夏季炎热而干旱,花期长。在类似以上的自然条件下,意大利蜂可表现出很好的经济性状;在冬季长而严寒、春季经常有寒潮袭击的地方,适应性较差。

参考资料 网络-中华蜜蜂

网络-意大利蜂

⑵ 意蜂叮了人会到致人分迷和休刻

意蜂,别名叫意大利蜂,对比中蜂来说,产蜜量更高,综合生存力更强,但比中蜂更凶,攻击性更强。
蜜蜂叮人是看数量,对比中蜂,十只意蜂造成的伤害可能是几十只中蜂的伤害,数量多了,肯定会造成昏迷、休克,必定蜂针都是有毒的,更严重者会出现死亡的事情。

⑶ 蜜蜂咬巢脾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和预防

巢虫,小蜡螟,大蜡螟的防治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蜡螟繁殖很快,卵和幼虫生活力都很强。巢虫在晚春、夏季、初秋都在巢内活动:穿钻巢脾,蛀食蜡质和蜜汁,在巢脾上穿蛀隧道,吐丝作茧,毁坏巢脾和幼虫。意蜂受害较浅,中蜂一被侵害,常常是整群飞逃,或群势曰渐衰败。巢虫是蜜蜂的重要敌害之一。 新造好的巢脾,应及时让蜂群培育几代蜂子,以增强巢脾的牢固程度。巢脾不用时,应从蜂箱中抽出,刮去框梁上的蜂胶、蜂蜡,妥善保管。刚摇出蜜的巢脾,要让蜜蜂将剩余蜂蜜舐吸干净后才能保存。保存的巢脾要按全蜜脾、半蜜脾、花粉脾及空脾分类保存,空脾还要按新脾、旧脾分类。巢脾应贮存在干燥、清洁、密闭的地方。防止受潮发霉及鼠害和巢虫。防治巢虫可用药物熏蒸的方法。 1、 二硫化碳熏蒸 在蜂箱上摞4-5个继箱,每箱放9张分好类的巢脾,把箱缝糊严,按每箱3毫升~5毫升量,将二硫化碳滴在滤纸上,放于框梁上,盖上箱盖、糊严,二硫化碳常温下易挥发、易燃、有毒,使用时,避免接近火源或吸人体内。二硫化碳气体能杀死蜡螟的卵、虫、蛹和成虫,经一次彻底处理后,便可解决问题。 2、冰乙酸熏蒸 98%的冰乙酸对蜡螟的卵、虫有高度的杀伤力,也可杀死孢子虫孢子和阿米巴病病原体。用量每个箱体20毫升,用法同上。 3、硫磺熏蒸 下面放一个有窗口的空蜂箱,上面摆上4-5层装满巢脾的继箱,盖上箱盖,糊严缝隙,从窗口放入一铁片或瓦片,上放几块燃着的木炭,再撒上硫磺粉。每箱巢脾硫磺粉用量5克计算。硫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不能杀死蜡螟的卵和蛹,所以要隔12-15天熏1次,连熏3次 蜡螟在10摄氏度以下就不活动,北方地区冬季贮存巢脾可以不用熏蒸。 详细的防治方法: 蜡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危害蜂业的蜡螟有大蜡螟和小蜡螟。蜡螟的危害主要是在它们的幼虫期。 蜡螟属世界性害虫,几乎遍及全世界养蜂地区。它的分布主要受长期寒冷的限制。在高海拔地区,大蜡螟没有或很少发生。而在东南亚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大蜡螟危害相当严重。 大蜡螟是蜂产品最重要的害虫,每年都给全世界专业养蜂者造成严重的损失。大蜡螟给我国养蜂业造成的损失尚无准确估计。它们对中蜂危害特别严重。大蜡螟只在幼虫期取食巢脾,危害蜂群封盖子,经常造成蜂群内的“白头蛹”,严重时白头蛹可达子脾数量的80%以上,免强羽化的幼蜂也会因房底的丝线困在巢房内。 ⒈大蜡螟的防治 ⑴形态特征 卵呈短卵圆形,长0.3~0.4mm。表面不光滑。卵颜色初为粉红,后转化乳白,苍白,浅黄,最后变成黄褐色。卵块为单层,卵粒紧密排列。 幼虫刚孵化的幼虫呈乳白色,稍大后,背腹面转成灰和深灰色。老熟幼虫体长可达28mm,重量可达240mg。 茧通常是裸露,白色的,但有些茧也会被黑色粪粒或蛀屑包裹。长达12~20mm,直径5~7mm。常在箱底和副盖上结茧。 蛾颜色呈银白色,而以虫脾为食的蜡螟则呈褐色、深灰或黑色。成虫雌蛾体大,平均重可达169mg,体长20nm左右。下唇须向前延伸,使头部成钩状,前翅的前端2/3处呈均匀的黑色,后部1/3处有不规则的亮域或黑区,点缀黑色的条纹与参差的斑点,从背侧看,胸部与头部色淡。雄蛾体较小,重量也较轻。体色比雌蛾淡,前翅顶端外缘有一明显的扇形区,颜色也相对较淡。雌雄蛾的大小和颜色,根据不同幼虫食料变化也很大。 ⑵生活史和习性 大蜡螟的生活史为2个月左右,长可达6个月之久。就周期较长的来说,休眠发生在前蛹期。在我国南方可发生3~5代,且有世代重叠现象。 成蛾羽化后既不要食物也不要水分,一般经过5h以上才能交尾,多数在4~10d后开始产卵。产卵期平均3.4d。产卵量600~900粒之间,个别可产1800粒卵。产卵位置多在箱壁缀隙中。 蛾寿命在3~15d,在30~32℃条件下,多数交尾过的雌蛾会在7d内死亡。35℃下,寿命可达10d。温度较低,雌蛾寿命会延长。雄蛾寿命较短。平均约为5.5d。 卵在较高气温(29~35℃)下发育快,卵产下3~5d后,即开始孵化。在18℃下卵的孵化期可延至30d。将卵短期暴露在极端温度下(46.1℃以上70min,0℃以下270min)会引起卵全部死亡。 湿度对卵的孵化影响也很大。相对湿度在25%~35%时,有1/3的卵不能孵化。高湿环境比低湿环境有利卵的孵化,使卵期缩短1~2d,死亡率下降14%。但是,湿度高于94%,卵易发霉;低于50%时卵易干枯,最适湿度为60%~85%之间。 幼虫期在45~63d,初孵幼虫有蚕食卵壳或怕光的习性。幼龄幼虫会先取食蜂蜜和花粉,随后会从巢房壁外部钻进花粉内,逐渐向巢脾中部延伸隧道,在那里继续取食、长大,免受工蜂的清除。 幼虫发育最低温度为18℃,最适温度30~35℃,相对湿度80%有利于幼虫发育。初孵幼虫活泼,爬行迅速,2龄以后的幼虫活动性明显减弱。1d幼虫体小,不易被工蜂清除,上脾可高达90%。幼虫期一般6~8d,1~2d食量小,对蜂儿影响不大。3~4d食量大,钻蛀隧道,是造成白头蛹的主要虫期,5~6d幼虫个体大,在脾上取食,易被工蜂咬落箱底,不再上脾。 在蜂群内,大蜡螟幼虫的生长速率是极其惊人。如果食料与温度条件适宜,幼虫在孵化后第1个10d内,体重每天就会有成倍增长,这样快的生长速率说明,一旦蜂群由于中毒或其他原因造成群势严重削弱,蜂群内的所有巢脾即可在10~15d内被幼虫毁坏。 发育中的幼虫实际上取食蜂群里的所有蜂产品,特别嗜好黑色巢脾。如果大蜡螟幼虫缺少食料,蜜蜂幼虫也将受其危害。在温暖季节,许多幼虫常在蜂箱底板的花粉和蜡屑中生长,但在经加工的蜂蜡,如巢础或巢蜜上的新蜡上,幼虫无法完成生活史。 最后1d幼虫结茧前会停止取食,找适宜的场所吐丝作茧,通常老熟幼虫会钻入巢框或箱底裂缝处聚集结茧化蛹。少则几十,多则成百,茧呈圆柱形。 前蛹期的幼虫体显着缩小,体色加深,由浅黄色→浅褐色→褐色→深褐色。蛹多数在傍晚5时后羽化,30℃时蛹历期最短。越冬虫期通常为老熟幼虫或前蛹阶段。 ⑶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与温度的关系:大蜡螟的发生与外界温度有很大关系。卵和幼虫的发育需要较高的温度(30~35℃),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使大蜡螟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与食料的关系:纯蜡和新脾对大蜡螟幼虫发育不适宜,会造成幼虫发育中断,成虫个体变小,产卵量下降。中蜂群常更换老脾,对抑制大蜡螟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与群势的关系:由于蜂群饥饿、疾病、蜂王衰老、无王,以及农药中毒造成工蜂数量剧减,从而造成群势下降,使得蜂群无力保护暴露巢脾和驱逐侵袭的大蜡螟幼虫。不同蜂种繁殖率不同,群势相差较大,对大蜡螟的抵抗力也有差异。例如,中蜂群势小,无力保护巢脾免受危害.常通过不断撕咬巢脾和去除蜡螟幼虫来抵抗大蜡螟的危害。 天敌有苏云金芽抱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线虫、蜡螟绒茧蜂、麦蛾绒茧蜂、蜡螟大腿小蜂、红火蚁和大头蚁。 ⑷防治方法 ①预防方法 在蜂群内,由于用药防治大蜡螟存在困难并会污染蜂产品,所以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利用大蜡螟的生活习性,在饲养管理上防止其发生。 通过维持强群、不断地清理巢箱和利用新脾可以有效防止大蜡螟的大发生。此外,及时扑打成蛾,清除箱内的蛹、卵块和幼虫也是防治大蜡螟的一项重要措施。 ②治疗方法 物理防治为防止药剂防治给蜂产品带来的污染,可将蜂具或蜂产品(如巢蜜)进行冷冻处理,在-6.7℃冷冻4.5h,-12.2℃下3h和-15℃下2h处理,可杀死各期大蜡螟。 此外,采取水泡脾、水浸脾、水浸蜂箱、框耳阻隔器等方法,也可减轻巢虫的危害。 化学防治药剂治疗主要针对贮存的巢脾,蜂群内的药剂防治则相当困难。用36mg/L氧化乙烯对巢脾熏蒸1.5h,可杀灭各期大蜡螟。用0.02mg/L二溴乙烯熏蒸巢脾24h,也可杀灭各期大蜡螟。此外,熏杀 来蜡螟常用的药物还有二硫化碳、冰醋酸、硫磺(二氧化硫)、溴甲烷. 生物防治大蜡螟的生物防治最有希望的天敌可能是苏云金芽孢抱杆菌的使用。据研究,这种杆菌及其毒素对处理过的蜂群无任何不利影响。用苏云金杆菌喷洒蜂群或浸渍巢础可以防治大蜡螟。 此外,用核多角体病毒处理巢脾,可以有效防治大蜡螟。据报道,使蛾产生放射诱变以抑制大蜡螟种群可能是未来防治大蜡螟一项重要手段。 ⒉小蜡螟的防治 ⑴形态特征 卵水白色,卵圆形,长0.39mm,宽0.28mm。卵外无保护物。卵块单层,常有数十粒至百余粒。 幼虫体长随龄期的大小而不同。初龄幼虫水白色,长1~1.3mm;老龄幼虫蜡黄色,体长13~18mm。前胸背板为棕褐色,除前胸气门和第8腹节气门较大并呈椭圆形外,其余腹部的气门边沿均为黑褐色。 蛹呈纺锤形,腹面褐色,背面深褐色,背中线隆起呈屋脊状,两侧布满角质状突起。腹部末端具有8~12个较大的角质化突起。雌蛹长8~12mm,宽2.3~3.1mm;雄蛹长7~10mm,宽2.2~2.8mm。 茧茧长11~20mm,宽3.2~4.8mm,长椭圆形。丝茧白色,常见其表面有粪粒。 蛾成虫,雌蛾体呈银灰色,除头部外,体躯具有深灰色鳞片。体长10~13mm,触角褐色,丝状,长近蛾体一半。头部披满浅褐色的长鳞片。复眼近球形,呈浅蓝色至深蓝色。下唇须粗短前伸。雄蛾体长8~11mm。体色比雌蛾略浅,触角也长过蛾体1/2。下唇须细小上曲。 ⑵生活史及习性 小蜡螟在福建1年可发生4~5代,每代历时2~2.5个月。每年3月初越冬代幼虫开始羽化,11月底至12月初进入越冬休眠阶段。一般雌蛾蛹期7~9d,雄蛾蛹期略短1d左右。羽化后的雌蛾,一般经过2~3h即可交尾。交尾成功的雌蛾,往往都在当晚开始产卵。雌蛾一生可产卵3~5次,以第1次产卵量居多,通常为200~400粒,雌蛾一生产卵量在278~819粒。 雌蛾寿命4~11d,平均6d;雄蛾6~31d,平均14.8d,约等于雌蛾2倍。未交尾的雌蛾寿命有延长的现象。相对大蜡螟,小蜡螟个小体轻,体重只有大蜡螟的1/6~1/10。在有新鲜花粉的黑色巢脾上饲养的小蜡螟,成雄蛾只有11.3mg,雌蛾20.3mg。蜂群内的小蜡螟,其性比接近1∶1,有时雄性会略多于雌性。初产的卵为水白色;2~3d后转成淡黄色。小蜡螟卵期4d。孵化后幼虫即在蜂箱底板的蜡屑中生活,以后爬上巢脾为害粉脾和子脾。幼虫的发育历期受外界气温与食料质量的影响,气温高,可缩短幼虫历期;深色巢脾,幼虫期短,新巢脾和蜂蜡,发育迟滞,世代数减少。小蜡螟越冬,以老熟幼虫躲在保温物与箱底间或隔板间以及箱内各角落越冬,极少以前蛹或其他虫期越冬。 ⑶防治方法 小蜡螟的防治主要是通过清理巢箱,利用新脾等方法,并及时扑打成虫,清除越冬幼虫以及蛹和卵。其防治法与大蜡螟相同。

⑷ 西方蜜蜂与本土蜜蜂的生态关系是

意大利蜜蜂比中国蜜蜂体型大,较中蜂凶猛,能轻易咬死中蜂,从而抢夺中蜂的蜂蜜。所以,意大利蜜蜂是有害外来生物。意大利蜂常常到中蜂的巢穴抢夺蜂蜜,中华蜜蜂为了保卫自己的劳动成果,便与意蜂发生战斗,结果只会导致中蜂大量战死,导致中蜂数量锐减、蜂蜜产量减少、植物授粉受到严重影响。

⑸ 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各有什么特点

蜜蜂搬蜂蜜是用胃(蜜囊),蜂蜜里面有它的体液,这就要看中蜂的体液与意蜂的体液有什么区别没有了,这是个人的看法

⑹ 吃虫子的蜜蜂

1 巢虫 是吃蜜蜂幼虫的,让蜜蜂出不了房。2 螨虫是计生在蜜蜂体上堵住蜜蜂的呼吸口然蜜蜂窒息死亡。这对蜂王的伤害最大。3 一般胡蜂马蜂这类蜂是不会轻易敢来吃蜜蜂的。4 就是自家的蜜蜂发生盗蜂现象时蜜蜂会打架,损失很大。5 你家是中华蜂 就要防意大利蜂《意蜂》会杀死蜂王后群体来盗蜜。因为意大利蜂的翅膀的震动和中华蜂的雄蜂一样,中蜂就误以为是中锋中的雄蜂让意大利蜂进箱。意大利蜂进箱后就会找蜂王杀死蜂王。后就会群体来盗蜂。

⑺ 中华蜂被意大利蜂侵害损失怎么鉴定

比较难防止。我看电视上说的,我国有中华蜂保护区,那里禁止养意大利蜂。主要就是因为意大利蜂对中华蜂的危害太大了,很难防止,只能躲远,或者你就养意大利蜂。 反正村里如果都养中华蜂,有那么一家变态养意大利蜂的,你就让村长带人把他家抄了,没办法。一锅老鼠害锅汤! 我顶中华蜂!

⑻ 意大利蜜蜂为什么说是世界名种

意大利蜂是西方蜜蜂的一个品种,简称意蜂,是目前世界上养殖最多的蜂种之一,原产于地中海中部的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上,比欧洲黑蜂较小,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产物,后
意大利蜂是西方蜜蜂的一个品种,简称意蜂,是目前世界上养殖最多的蜂种之一,原产于地中海中部的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上,比欧洲黑蜂较小,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产物,后从日本引进,能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有广泛的养殖基础,那么意大利蜂的优缺点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意大利蜂的优点
1.繁殖力强:意大利蜂的繁殖力相比其他蜂种要强一些,自从早春开始蜂王就开始产卵,蜂群培育幼虫能力也不错,不管是蜂王产卵还是工蜂育虫受当地气候的影响不大,哪怕是炎热的夏季和日渐转凉的秋季也能保持强盛的繁殖力。

2.生性温顺:意大利蜂相对于中华蜜蜂、东北黑蜂来说要,性情温顺不少,和东北黑蜂一样,意大利蜂对光的敏感度较低,不太怕光。在查看蜂箱情况时,意大利蜂也不会表现得焦躁不安,如果养殖时间较长的话,与养蜂人之间也会表现得更加友好,一般不会发生蜇人的现象,前提是不要乱跑乱动哦。



3.不易分蜂:意大利蜂和中蜂相比,其分蜂性会弱化很多,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意大利蜂较容易保持强群,一般在一年之中多在春季发生一次分蜂,个别蜂群一年之中会二次左右,意大利蜂不易分蜂的特点还表现在炎热的夏季或食物不足的时候,即使是高温或濒临饿死的情况也不会发生飞逃的现象。

4.采蜜力强:意大利蜂的采蜜力相比中蜂要强一些,特别是在大流蜜期表现得非常不错,面对大面积蜜源植物时,能集中强群优势较好的完成采集任务,进蜜快产量高,而且意大利工蜂分泌王浆的能力也优越其他蜂种。



意大利蜂的缺点
1.适应性差:意大利蜂不耐寒,越冬性差,5度时就表现出冻僵状态,温度回升14度以上才会出巢采蜜,越冬时以强群越冬,因此饲料消耗大,对于较寒冷的地区不太适合饲养,越冬困难,在蜜源较匮乏的地区容易出现“饥荒”,对胡峰等天敌的抵御能力较弱,缺乏独立野外生存的能力,在早春工蜂育虫时往往被冻死而影响群势发展。

2.抗病力弱:意大利蜂的抗病能力较弱,比较容易感染幼虫腐臭病、白垩病等,也极易遭受蜂螨的侵袭,需要经常喷洒除螨药,但意大利蜂不害怕巢虫,对巢虫有一定的清除能力。



3.盗蜂性强:意大利蜂盗蜂性强,如贮存不足极易发生盗蜂,不管是野外洒落的蜜汁,还是其他蜂群的存蜜都会成为意大利蜂偷取的对象;如是混合蜂种饲养,往往意大利蜂最先发生盗蜂现象,更有甚者,意大利蜂会潜入中蜂巢内袭击蜂王,轻则扰乱中蜂蜂群秩序,重者导致中蜂蜂王惨死。

4.不善于零星采集:意大利蜂虽然采集能力强,但是对于蜜源不丰富的地区,表现的不是那么好,对零星蜜源的采集能力较弱,在没有大蜜源时需要经常饲喂,糖和蜜,所以意大利蜂比较适合流动式追花期饲养。

⑼ 蜜蜂养殖,中蜂和意蜂养殖有什么区别

中蜂蜂箱摆放适合依地形分散摆放,意大利蜂适合整齐摆放;中蜂蜂箱要前低后高,方便水流出来,意蜂蜂箱平放就可以;中蜂不上继箱,意蜂发展快一般需要上继箱;中蜂适合山区(零星蜜源)饲养,意蜂适合平原(大蜜源)饲养;中蜂要预防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巢虫,意蜂要预防白垩病、蜂螨、马蜂;中蜂不采蜂胶,意蜂采胶且蜂王浆、蜂蜜产量高;中蜂爱咬脾,需要打扫、勤换新脾,意蜂喜欢旧脾;中蜂王半年~一年换王,意蜂一年~一年半换王;中蜂有时会整群逃跑,意蜂还好;都要预防分蜂;意蜂采茶花容易中毒,中蜂要好一些;中蜂个体更耐寒,可以采冬季蜜源。中、意蜂不要一起养。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蜜蜂为什么咬中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哪里可以免费玩 浏览:864
越南和意大利哪个大 浏览:367
英国保证金需要多少钱 浏览:814
越南开挂车多少工资 浏览:488
越南绿豆饼特产一个多少钱 浏览:887
印度半岛南临什么海 浏览:575
英国二战起了什么作用 浏览:926
印尼宽带中国联通版什么梗 浏览:357
晴用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0
伊朗地名猫叫什么 浏览:570
越南平原占多少山区占多少 浏览:580
中国电信宽带网速怎么样 浏览:60
教你学中国话的越南语怎么说 浏览:254
美国欠中国外债如果赖账怎么办 浏览:618
中国越南在哪里踢 浏览:774
印尼的星级医院做人流要多少钱 浏览:970
中国有哪些地方办航展 浏览:637
印度都使用什么语言 浏览:769
中国中车什么时候上市 浏览:793
伊朗苏什么 浏览: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