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军乐队有哪些

意大利军乐队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04 02:37:24

❶ 军乐队打击乐都有什么

如果是室外行进管乐队(军乐队),则有大军鼓,钹,小军鼓三件。如果是室内管乐团,还有定音鼓,颤音琴,木琴,排钟,木鱼,三角铁,铃鼓等等
具体如下:
定音鼓是打击乐器的一种。定音鼓是管乐队或交响乐队中的基石。定音鼓英语称timpani,此字源自于意大利语,为timpano的复数形,这是由于定音鼓绝少单独击奏。有时亦拼写作timpany、tympani或tympany等。

小鼓

小鼓(Snare drum,又称小军鼓、响弦鼓),是一种具有响弦(Snare)横置在鼓面的打击乐器。 常出现于军乐队、管弦乐团、管乐团等,以一线或者低音谱记谱。
构造
鼓面
小鼓鼓面以前是用小牛皮制成的,曝露在潮湿环境下鼓皮会松弛,而造成音色的改变。现用大多为塑料制。
鼓身
呈圆桶状,普遍是使用木材(如核桃木、枫木),或者金属制。
响弦
响弦(Snare),或名响线,是以多条细密螺旋状金属线所组成的,平时锁上响弦时,是紧贴着下鼓面的,声音具有穿透性,而放掉响弦 时,响弦会离开下鼓面,声音会变成类似中鼓(Tom Tom)的声音,顺带一提,小鼓独有的滚奏(一种常见的演奏方式,其拥有类似机关枪的连续声音)声音,即是响弦所赋予的。

演奏方式
单击
仅指单纯的敲击鼓面一下称单击。
滚奏
又称轮鼓,是以鼓棒轻弹鼓面,使鼓面的弹力带动鼓棒,以在短时间内发出连续的震动声音,而其特殊的声音则是来自于响弦(请参考上方之响弦)。 而在力道上若有适当的控制的话,也可以轻易作出渐弱(decresc.)及渐强(cresc.)的效果。



钹属中国民乐中的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钹和小钹,它们是由两个圆形的铜片(直径由15厘米到69厘米不等)互相撞击发声的。它通常与锣、鼓一起组成锣鼓队进行演奏。中国钹亦有在西洋音乐里出现,但其尺寸通常都在11厘米以下。

颤音琴

颤音琴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类似木琴,但琴键为金属,以琴棒敲打以产生旋律。颤音琴附有踏板,可延长音符。琴内设有颤音器,使音色颤抖,因此得名。

木琴
木琴是打击乐器的一种。将木制琴键置于共鸣管之上,以琴棒敲打以产生旋律。琴键排列方式类似于钢琴键盘。一般所指的木琴为高音木琴,琴键较窄,音域较高,音色清脆。另有马林巴。
木琴英语称xylophone。xylo-为英语中木头的前缀。
但如果是室内管乐团,还有定音鼓,

❷ 军乐队有哪些常用曲目

哈罗你好~希望认识一下~我是某大学军乐团现役团员~Q1035821299邮箱[email protected]。演奏单簧管。

呐,回答问题了~
1、升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不同于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唱祖国》(国旗班进场)。有些学校也会用《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作为国旗班退场的曲子
2、礼宾:《欢迎进行曲》迎宾用,《运动员进行曲》《团结友谊进行曲》《五环旗下》三首运动会比较常用的,《解放军进行曲》《分列式进行曲》《检阅进行曲》三首军训阅兵式常用的,现在国内有强大的学校会让军乐团参加毕业典礼就会需要《威风堂堂进行曲》
3、演出:可能比较杂,各学校会不一样,而且可能会常常更换。不过比较出名的像《拉德斯基进行曲》《威廉退尔序曲》《双鹰旗下》之类的使用率比较高,《歌唱祖国》《威风堂堂进行曲》也比较常用
4、行进:行进乐团选曲也比较复杂,不过行进“入门曲”基本是《勇往直前进行曲》

❸ 柴特夫斯基有哪些作品

柴可夫斯基 Pyotr IIyich Tchaikovsky(1840-1893)

作家生平作品目录:《小提琴协奏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一八一二年序曲》、《四季》、《罗密欧与朱丽叶》、《胡桃夹子》、舞剧《天鹅湖》、《忧郁小夜曲》等。

小提琴协奏曲(Violin Concerto),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柴氏应其友Leopold Auer而写的。此老兄当时拒绝演奏( 不适小提琴演奏是当时使用的字眼)。这个曲子就这样束之高阁, 直到另一位小提琴新秀Adolf Brodsky 同意姑且一试时才得以公开于世。1881年12月04日全曲由Brodsky在李希特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中首次演奏此曲。不料恶评旋踵而至;当时维也纳评论界泰斗Eard Hanslick 曾说:“听众可以看到小提琴已非在演奏,它在猛拉后支离破碎,反弹而将演奏者打得鼻青脸肿。”柴氏至此再度陷入低潮,然而Brodsky 不为所屈、继续在莫斯科和伦敦演奏此曲。他的坚忍不但赢得柴氏的感激,也使这首杰作得以获得世人的接纳。不过Auer也赢得柴氏的谅解,在独奏部分略作修正,而成为今天的标准版本。

第五交响曲作于1888年。在本交响曲创作之前,柴科夫斯基曾长期移居西欧,所以此间他的作品也就显示出“西欧派”的色彩。此交响曲是他回到俄国定居后创作的,曲中融入了他对莫扎特音乐的思慕,全曲采用由贯穿始终的“命运”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这些对柴科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尝试。柴科夫斯基在原作的札记中指出:“这一作品是从完全听从命运,到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表现的是肯定生活的思想。” 1888年,柴科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指出:“我虽然还不很老,但已经开始感到年龄的威胁,身体极容易疲倦,精神不比往常。无论弹钢琴,还是夜里读书,都感到非常吃力。”可见这一作品是他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时候完成的,曲中所体现出来的“与命运斗争”的主题,或许与此有关。

第六交响乐“悲怆”(Symphony No.6"Pathetique") B小调,(OP.74),作于1893年。这部作品题献给弗拉基米尔.达维多夫,它的标题是《悲怆》,悲怆的标题是柴可夫斯基弟弟的建议。柴可夫斯基曾说明:“这部交响曲的构图归根结底是‘生活’。”

第七交响乐-降E大调交响乐(Symphony In E Flat Major-Symphony No.7)。众所周知柴可夫斯基写了6部交响乐,其中后三部更是柴氏的代表作,到现在还是音乐会经常演出的曲目。那又何来一部“第七”交响乐呢?其实这部所谓第七交响乐一般叫降E大调交响乐,是柴可夫斯基其中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在1891年4月的美国之旅中,柴可夫斯基开始构思一部名为“生命”(Zhizn)的交响乐,并且记下了一些主题。后来他转向创作其他作品,而这部交响乐一直未构思完,可能他已经放弃了这部作品。但“生命”的一些主题被用来创作他的降E大调交响乐,有时又叫第七交响乐。

一八一二年序曲完成于1880年10月,是尼古拉·鲁宾斯坦委托柴科夫斯基为莫斯科艺术工业博览会创作的作品,也是柴科夫斯基最受人们欢迎的作品之一。作品于1882年8月8日首次演出时,就受到了听众极其热烈的欢迎。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加上乐队宏大的气势及乐曲末段的钟、鼓和排炮齐鸣的热烈气氛,使当时的听众非常兴奋,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演出中动用了超大规模的乐队,并在结尾处加了一个军乐队,还动用了大炮。这部序曲能为柴科夫斯基赢得声誊并被推为他的代表作品,是作者没有预料到的。序曲《一八一二年》的历史内容是:法国拿破仑于一八一二年调动了上万大军侵入俄国境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逼近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放弃莫斯科,三十万居民百分之九十撤出莫斯科。农民们纷纷加入游击队,烧掉了粮食,使拿破仑的侵略军在冰天雪地里饿着肚子作战。拿破仑的军队由于经不起俄军的反攻和游击队的袭击,结果惨遭失败,拿破仑绕道德境才逃回法国。俄国人民以骄傲的心情读着库图佐夫的对军队的文告:“勇敢和胜利的军队!你们终于站在帝国主义的边疆了。你们每一个人都是祖国的救星,俄罗斯用这个名字来欢迎你们,你们在这次迅速进军中建立起来的不平凡的功绩,使全国人民都感到惊奇,并带来了我们永远的光荣。”

1875柴可夫斯基受彼得堡《小说家》杂志发行人之托,每月按俄罗斯的着名诗人的题诗写一首与之相适应的钢琴曲。于是他嘱咐男仆,每月到时候提醒他写作,写完一首交稿一首。唯有六月和十一月引不起他的创作灵感,只好用《船歌》作为六月,《雪橇》作为十一月,从而写全了十二个月的十二首钢琴曲。1882年以套曲形式,题名《四季》正式出版。

《如歌的行板》的主题,是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这是一首小亚细亚的民谣。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第一主题就是前述的那首优雅的民谣曲调,虽由二拍子与三拍子混合作成,但毫无雕琢的痕迹。在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这一曲调的感情较为激昂,钢琴伴奏以固执的同一音型连续着,却并不给人以单调的感觉。此后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后来又反复第二主题,但存在变化。乐曲的结尾是第一主题的片断,有如痛苦的啜泣。本曲曾使俄国大文豪--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柴科夫斯基一直对此深感自豪。有人甚至认为本曲就是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

意大利随想曲完成于1880 年夏,初演于同年十二月十八日。1879年十二月至第二年三月,柴科夫斯基曾旅居意大利罗马,其间广泛收集了意大利的民间音乐素材。1880年二月十七日,柴科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说:“在过去的数天中,我已写好了《意大利随想曲》的草稿,这是根据意大利民间的若干流行曲调而写成的。我想这一作品是成功的;它所以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要归功于这些从无意中得来的动人曲调--有些是我从民歌集里收集来的,有些是我在马路上亲耳听到的。”由此可见,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之所以雅俗共赏,流传广泛,与他不断从民间音乐中汲取素材有着密切关系。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作于1869年,1870和1880年分别进行修订。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当时作者只有29岁),也是他流传最广泛的作品之一。题材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分别是蒙泰欧和凯普莱特两大贵族家族的青年男女,虽有劳伦斯神父相助,但终因两个家族的世仇,导致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剧。柴科夫斯基采用着重刻划悲剧的中心人物的手法,使乐曲成功地体现了戏剧的主题思想。在音乐史中,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是非常多的,柴科夫斯基的这部幻想序曲便是其中非常成功的一部。

舞剧《胡桃夹子》两幕三场梦幻芭蕾舞剧,作于1892年。剧本是彼季帕根据恩斯特·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及大仲马的改编本写成的。作者从舞剧中选了六首曲子作为《胡桃夹子组曲》,同年3月7日在一次交响乐演奏会上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年12月6日舞剧在彼得堡首演。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的三部芭蕾舞剧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世界舞蹈舞台上久演不衰的舞剧精品之一。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

舞剧《天鹅湖》四幕芭蕾舞剧,作品作于1876年。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科夫斯基最为着名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以及乐队指挥缺乏经验,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败。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着。《天鹅湖》至今仍是舞蹈家们所遵循的楷模,同时也是一部现实主义舞剧的典范。

忧郁小夜曲作于 1875年,小提琴独奏,管弦乐伴奏的乐曲(在演奏会上,通常以钢琴伴奏演出),1876年首演于莫斯科。本曲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音乐色彩,既有悲痛的情调,又有甜美的韵味,是通俗演奏会常选的曲目。一般来说,器乐上的小夜曲都是一些象轻快的组曲一样的为情人而唱的歌曲,但在这首乐曲里,柴科夫斯基却把它解释为像声乐的小夜曲一样的为情人而唱的歌曲。或许也可以说是一首 “给无情人之歌”了。乐曲为行板,降b小调,后又转为降a小调,3/4拍子。小提琴独奏的主题在G弦上展开,如长吁短叹般甜美而又充满悲情,饱含着抑郁的色彩。
========================================================

彼得‧伊利契‧柴可夫斯基,一位着名俄国音乐家,相较于同时期的“俄国五人组”(桂宜、鲍罗定、穆梭斯基、林姆斯基-柯萨可夫、巴拉基雷夫),他的作品既包含国民乐派的描述性标题音乐,又有古典乐派的抽像美感,但在浪漫的风格中也富含了俄罗斯的地方色彩,十分的具有个人特色。
早年的学习与发展
柴科夫斯基于1840年5月7日诞生于一个富裕的中产家庭,从小就对音乐有极度的狂热,尽管如此,由于他小时候在音乐方面并没有什么特殊表现,所以他从法律学校毕业后便在司法部担任一小职员;到了1862年,柴可夫斯基开始接触了音乐班,并且研习了有关音乐的课程,终于,他辞去了司法部的职务,开始以教授钢琴维生并积极从事作曲;他的第一首公开演奏的作品是一组舞曲,于1865年9月时由小约翰‧史特劳斯指挥,在帕弗洛夫斯克的露天音乐会上演奏;之后,他开始于俄罗斯音乐协会分会任教,虽然薪水相当微薄,但却不能改变他想成为一位音乐家的决心;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他的作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注意;如同大家所知,他的作品中较知名的有:天鹅湖、罗密欧与茱丽叶、1812序曲等等。

扑朔迷离的感情生活

柴可夫斯基的一生中最困扰他的莫过于他的同性恋倾向,当时的风俗并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可怜的他便将此事长期压抑在心中,为此他还迫使自己与一曾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安东妮娜‧米尤柯娃(Antonina Milyukova)结婚,当然,可想而知这段婚姻并不幸福美满,两人共同的生活让柴可夫斯基几乎要崩溃了,虽然最后这段姻缘还是以离婚收场但却暂时遏止了他是同性恋的谣言;在柴可夫斯基的生命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女人—娜婕达‧冯‧梅克(Nadezhda von Meck),她与柴可夫斯基长期通信并提供他旅游四处及作曲生活所需的经费,尽管两人的书信来往相当频繁也相谈甚欢,他们却有一种共识就是不要见面,即使不巧同时出现在同一场合或是擦肩而过他们也都当作互不相识以保持彼此在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死因成谜

柴可夫斯基的晚年并不同于一般作曲家的穷困潦倒而是拥有相当的名气与成功,而他的死因却一直都是个谜,有人说他是饮用生水而感染霍乱而死,也有人说他是自杀死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柴可夫斯基怕同性恋的事事迹败露而自杀的;不管如何,他所作的曲子知名度并不因为他的死而有所减弱,甚至流传至今依旧受到大家的欢迎,这也是所有作曲家所盼望的结果。

❹ 17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出现

意大利歌剧(OPERA)的起源,并不是一种突然而来的偶然现象,而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艺术在各个领域发展的结果,正如人们所说:意大利歌剧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文艺复兴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波及整个欧洲,自十四世纪末至整个十六世纪。这一运动是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与封建神权统治在文化和思想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它表现在科学、文化艺术的普遍振兴与繁荣,在自然科学方面,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人在地理上的新发现,伽利略对数学物理的新发明,使人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在文学创作方面,使中世纪曾遭到摧残和遗忘的古代文化复活了,文学家们纷纷学习古希腊文、拉丁文,努力发掘、整理古典作品,学习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化,就是为了反对封建意识形态和宗教神学,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为自身的发展制造舆论。这时期的几大文豪如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等文学家的作品,都对神权政治、教会至上作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并大力宣扬了人的聪明、智慧和力量,使人们重新评价自然和人类。在同一时期,意大利语从拉丁语、托斯卡那方言逐步发展为意大利官方语言和文学语言。正由于意大利语十分易于歌唱,这为意大利后来成为歌剧的摇篮、美声的故乡创造了条件。在绘画、雕塑、建筑方面,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艺术家、建筑师,他们的艺术之精湛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峰,如: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贝尔尼尼等人及他们的门徒,给罗马、佛罗伦萨增添了数百个宫殿和教堂,给城市胜景缀满了新颖壮观的屋顶、钟楼,建筑了圣彼得大教堂及前面的廊柱,给罗马、佛罗伦萨勾画出了今天所具有的面貌,还有很多艺术家云游四海,尤其是在欧洲一带建筑皇宫、教堂;规划城市、街道、园林、游廊和喷泉。他们所完成的每一件作品都表现出喜爱戏剧性的迷人的艺术效果,这种效果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而越来越引人入胜,成为人间见所未见的最古艺术效果。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的繁荣和发展,音乐艺术领域也同样十分活跃,充满了生气。十五、十六世纪,尤其是十六世纪,音乐家们创作了许多无伴奏的多声部声乐作品,特别是三、四个声部或五个声部的作品。这时期在宗教的经文歌和世俗的歌曲中,复调音乐家们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挥,创造了他们自己的主题,并竭力使这些主题与他们配以音乐的诗文相交融。虽然它们并无戏剧的特点,仅适合于叙事或抒情的需要,但就这方面而言,以此推进了声乐艺术的运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有伴奏的单声部音乐和戏剧音乐的创造者们开拓了道路。而且,音乐家们不仅在音乐美学、节奏、调式、对位组合以及乐器等各个领域的建立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还创作了许多配入音乐的田园剧、牧歌剧、狂欢节的演唱、幕间表演剧,还有悲剧、喜剧等戏剧表演形式。如:
一、狂欢节的演唱(Canti Carnascialeschi):
这种演唱形式主要流行于1400至1500年,佛罗伦萨的狂欢节期间。音乐家们伴随着彩车演唱着神话中的各种人物,主要是英雄人物和历史人物,主要作者有波里吉阿诺(Poliziano)、拉斯卡(Lasca)、玛吉阿维利(Machiave
i),尤其是“巴哥和阿丽安娜的凯旋”的作者劳伦佐,他第一个用新的演唱歌曲取代了陈旧的歌曲。
二、幕间小表演剧(Intermedi)
这是一种插入悲剧或喜剧幕间的小表演剧主要流行于十六世纪的宫廷中,在特殊的周年庆典、节日时进行表演。小表演剧的内容来源于神话故事(主要反映牧人的生活),表演时,舞台、服装、舞蹈设计和演唱、舞蹈、朗诵、器乐相互配合,达到了非常完美的艺术效果。当时幕间小表演剧中的服装、舞蹈设计都被人们认为是那个时代最杰出、最优秀的。
幕间表演剧的主要代表作品和作者有:阿尔丰索·带拉·维奥拉(Alfonso della Viola)为吉拉第·庆吉奥(Girardi Cinzio)写的悲剧《奥拜盖》所作的小幕间表演剧;克劳地奥·梅鲁罗为多切的《玛丽安娜》所作的小幕间表演剧;安德列·嗄布里爱利为索佛哥莱的《埃地波王》所作的小幕间表演剧。当时,有很多优秀的小幕间表演是为吉罗拉墓·巴尔嘎利(Girolamo Bargagli)的喜剧《朝圣者》而作,脚本由奥塔维奥·里努契尼(Ottavio Rinuccini)撰写,音乐由不同的作曲家所作,如:露卡·玛勒吉奥(Luca Marenzio)、埃米里奥德·卡瓦利爱里(Emilio de Cavalieri)、雅高伯·佩里(Jacopo Peri),朱里奥·卡契尼(Giulio Caccini)等。
三、田园戏剧(Dramma Patorale)
这是当时盛行于意大利宫廷社会的一种戏剧,剧作采取优美动人的诗句写成,表演时穿插伴有优美高雅的音乐。田园戏剧的特点是:人物角色很少,一般都是牧人、仙女、林神等角色,布景都是以树林为景,制作精致考究,内容主要以爱为题材,伴随着痛苦和悲伤。题材遵循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三一律,全剧分为五幕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悲伤的牧歌,第二阶段为剧情的发展,第三阶段以欢喜结尾。第一部正式的田园剧作者作品是阿高斯蒂诺·贝嘎利的《祭品》。大约在1554至1555年间初演于费拉拉市,继后又上演了多尔利多·达索作的《阿明达》、V·G·B·瓜利尼作的《忠实的牧人》(Il Pastorfido)等。
四、牧(情)歌剧(Madrigale Drammatico)
人们也把这种戏剧称为“Madrigale dialogato O Commedia madrigalistica”(用对话表达的牧情歌或牧歌喜剧)。牧歌剧是用牧歌和复调音乐的形式进行写作的。这种剧不进行表演,因为舞台上没有布景道具和服装,仅仅是歌唱者用合唱的形式加上乐器的伴奏来叙述故事的内容,合唱交替地表达每一个人物的思想感情,没有任何独唱,要表现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时,合唱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代表两个人物,有时也用方言演唱。当时经常演唱的是艺术性喜剧,演员用戴上假面具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牧歌剧的作品主要有奥拉吉奥·威基(Orazio Vecchi1550——1650)于1597年作的《阿姆弗巴尔那索》(Amfiparnaso)和《锡埃那的守卫》(Le voglie di Siena);阿德里阿诺·班盖里(Adriano Banchieri1568——1634)于1598年作的《老疯狂》、《威尼斯去帕多瓦的船》等。
歌剧并非是伴有歌曲的戏剧,而是一种具有戏剧性和音乐风格的艺术形式。前面所谈到的幕间小表演剧、田园剧、牧歌剧中的歌唱都毫无戏剧性,它们仅是些田园歌、牧歌等歌曲。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虽然象威基和班盖里等这样的纯复调音乐作曲家并不十分知晓,他们所采用的纯复调音乐技术不仅用来描绘了戏剧情节、不同的人物角色,而且他们的这种创作形式,已有了综合音乐、戏剧为一体的创作意图,使音乐剧的形成趋于成熟,为歌剧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六世纪末叶,文艺复兴运动末期,意大利音乐艺术领域掀起了一场真正的革命。这是音乐艺术中心的一场变革,而这场音乐领域的伟大思想运动是经历了长期蕴酿的演变结果。当时在佛罗伦萨城有一位爱好音乐的贵族、文学家乔万尼·巴尔弟(Giovanni Bardi1534——1612)伯爵,组织了一个由一些艺术家组成的佛罗伦萨文艺社团(Camerata fiorentina),使佛罗伦萨和整个托斯卡那区(位于意大利中部,标准意大利语区)成为音乐艺术革新的中心。文艺社团的主要成员有音乐家温钱佐·伽里莱依(Vincenzo Galilei1520——1591);埃米里奥·德·卡瓦利爱利(Emilio de Cavalieri1550——1602);朱里奥·卡契尼(Giulio Caccini1550——1618);雅高伯·高尔西(Jacopo Corsi1561——1604);雅高伯·佩里(Jacopo Peri1561——1633),诗人奥塔维奥·里努契尼(Ottavio Rinuccini1562——1621)等,自1576——1582年,这个文艺社团常在巴尔弟家中进行商议探讨,他们的目的是进行语史、美学方面的探讨,极力为音乐的发展探求新路,恢复古希腊简朴的风格。他们认为古代希腊的悲剧、柏拉图的美学观点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最好的典范和理论根据,从而创立一种新的音乐体裁,使音乐与戏剧、歌词与歌唱紧密相连,各种艺术融合贯通,使其产生一种象希腊悲剧那样具有巨大艺术效果的作品。
文艺社团成员伽里莱依致力于通过理论来表明他们的音乐论点,撰写并发表了《古代音乐与理论音乐》,他的理论与对位法是相对立的,主张抛弃对位的繁复手法。为了对新的风格进行初次尝试,1582年他将但丁的《地狱篇》中的“雨高里诺伯爵”一段谱成了一段独唱曲,随后又将《圣经》中的“耶利米哀歌”也谱成了独唱曲,虽然这种音乐形式还不属于音乐戏剧,但是它在佛罗伦萨文艺社团中获得了巨大成功。
卡瓦利爱利在1590年写两部田园剧《讽刺家》和《费利诺的失望》时,试图运用一种“革新的”音乐,一种与通常不相同的歌唱方式——“朗诵式”,这种“朗诵式”的歌唱方式写入了他的音乐作品中,可惜,他的这些作品以及伽里莱依写的独唱曲都未能流传至今。
众所周知,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总是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蕴酿过程,有前因才有后果,瓜熟总要蒂落,现时与过去、今天与明天始终紧密相连,歌剧这一新的音乐体裁正象一个成熟的果子,在1600年前后从养育它的各种旧体裁中脱胎而出,从此,一种新的体裁——歌剧,有了它的生命并很快取得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雅高伯·佩里第一个实现了将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愿望,在博学而又富有的雅高伯·高尔西的协助下,从1594至1597年写出了一部歌剧《达芙妮》(Dafne),并于1597年在佛罗伦萨贵族高尔西的宫中上演,获得了极大成功。这就是人们所认为的历史上的第一部歌剧,当时被称为Melo dramma(音乐剧),保存下来的乐谱只有其中的四段,其余大部分均已失传。《达芙妮》的脚本由里努契尼撰写,它描写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仅由四百多行诗句组成,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达芙妮”是一位居于山林水泽中的仙女,是专门供奉月亮和狩猎之神狄安娜的。美男子阿波罗神爱上了她,然而,达芙妮拒绝了阿波罗的爱。为此,阿波罗极为不满,常跟随她并用种种招术控制她,最后,终于设法将她变成了月桂树。该部脚本紧随着还有几位音乐家为之作曲,如意大利作曲家马可·达·伽里阿诺(Marco da Gagliano1582——1643)于1608年为该剧本谱曲(乐谱已流传至今)。德国作曲家舒茨·海利西(Schutz Heinrich1585——1672)于1627年为剧本谱曲并上演该剧,虽然乐谱已失传,但它被音乐家们认为这是历史上第一部德国歌剧。
1600年,雅高伯·佩里为法国的码丽亚·德·梅迪契和亨利四世的婚礼创作并上演了由里努契尼撰写的歌剧《犹丽狄西》(Euridice),这部歌剧的文学脚本是由八百诗句组成,未分为幕和场,剧情的结尾将原来的以悲结尾改成了以喜结尾。在歌剧《犹丽狄西》的创作中,佩里采用了朗诵调的风格,正如他在一篇序言中所说:“这是用了一种比通常说话更高雅,但又不象歌唱中单纯旋律那样方整的,介乎两者之间的音乐形式”。同一时期,卡契尼随后创作了《犹丽狄西》;卡瓦利爱利离开佛罗伦萨后也在1600年于罗马上演了“La rappresentazione di anima e di corpo”《精神与躯体的表现》。随着歌剧在佛罗伦萨诞生,相同类型的作品也相继陆续诞生,由佛罗伦萨向意大利全国各地普及。
继佛罗伦萨之后,罗马、威尼斯很快成了十七世纪意大利歌剧发展的中心地。格劳迪奥·蒙特威尔弟(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就是十七世纪意大利音乐史上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的作曲家。他不仅是威尼斯歌剧的杰出作曲家,而且他的歌剧作品在整个意大利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正是由于他的努力创作,1637年威尼斯创建了欧洲第一座公开演出的歌剧院;歌剧——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得到了真正的确立和定型化。
他创作的歌剧作品有《奥菲欧》(Orfeo),虽然题材与佩里的《犹丽狄西》相同,但音乐的处理手法却完全不同,他不追求田园诗式的抒情,而是注重通过歌曲来表达内心的喜怒悲哀和发挥故事中的戏剧力量。1608年创作了《阿丽亚娜》(Arianna),但乐谱失传,只有“阿丽亚娜的哭诉”部分流传至今,其中最优秀的一段悲叹调“Lasciatemi morire”(让我死吧)一直是声乐教学中的常用曲目。另外,他还于1640年创作了《雨利斯重返祖国》(IL ritorno d'Ulisse in patria)和1643年创作了《波贝阿的加冕》(L'incoronazione di Poppea)。蒙特威尔弟为使歌剧音乐具有戏剧性,他在创作中采用了许多新颖独特的手法,比“佛罗伦萨文艺社团”时期的喧叙调更加丰富而且有歌唱性;并采用了大段咏叹调式的曲调,使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刻画更加深入具体。
十七世纪末,由阿·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在威尼斯歌剧的基础上创立了那波里派歌剧,从而,在意大利歌剧的发展中,威尼斯派歌剧的地位被那波里派歌剧取而代之,而且后来在欧洲音乐艺术中发生深远影响的,也正是意大利的那波里派歌剧。
意大利歌剧诞生后;对欧洲各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歌剧——这个新生音乐艺术品种很快在欧洲各国普及发展,一直非常兴盛,歌剧的创作内容和风格也日趋丰富。几百年来,在意大利传统歌剧的直接影响下,激发了诸多文学家、音乐家、戏剧家神妙的灵感、动人的想象,他们用精湛的技巧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歌剧作品,这些作品以它们动人的剧情、美妙的诗句、丰富的曲调,及其迷人的歌声、精湛的表演、宏大的场面和布景体现了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戏剧、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特有的艺术形式,所以,意大利歌剧自诞生至今,始终兴盛不衰、引人入胜。并以她特殊的风格和始创者的姿态傲然屹立在世界歌剧之林。
意大利歌剧三杰
卓阿基诺·罗西尼 〔1792-1868)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生于意大利贝萨洛。他十岁师从蒂塞学和声,后在波伦亚音乐学院跟马太学对位。 罗西尼受作为歌剧演员的母亲的影响,十四岁起习作歌剧。十年后他所作的《塞维尔的理发师》,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它语言生动,形式自由、充满幻想的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 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他并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1829年罗西尼写了搁笔之作《威廉·退尔》,这部作品反映了民族自主的愿望,并对大歌剧体裁的形成起到了推进作用。 在罗西尼所创作的近四十部歌剧中影响较大的除《塞维尔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外,还有《灰姑娘》、《偷东西的喜鹊》以及正歌剧 《奥赛罗》、《摩西》等。 居塞比·威尔第 Giuseppe Verdi (1813-1901), 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曾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后随 拉维尼亚学习音乐。1842年,因歌剧《纳布科》的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 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 《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有 “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五十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后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奥赛罗》及《法尔斯塔夫》。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 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一、激动的一跳 1849年1月27日,威尔第(1813-1901)的歌剧《列尼亚诺战役》初次上演于罗马的阿根梯那剧院。当时罗马正处于革命高潮,工人、手工业者和部分小资产者都行动起来,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建立临时政府,召开全意大利议会。教皇已经逃到那不勒斯。 歌剧演出十三天以后,罗马制宪会议根据意大利 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加里波第(1807—1882)的提议,宣布成立罗马共和国。歌剧演出时,剧院里挂满了国旗。舞台上所演的,是1176年伦巴第各城市的同盟军抵御德国皇帝“红胡子”腓特列第一(约1123—1190)侵略的事件。伦巴第的首府就是米兰,而故事发生的地点列尼亚诺在歌剧演出的当时,是奥地利所控制的四个要塞之一。在此时此地演出这样一部歌剧,本身就是一种爱国示威。 第一幕中的爱国合唱曲《意大利万岁》很快便在群众中间流传开来,成为 当时的革命歌曲。歌剧演出时观众情绪的热烈,是不言而喻的。作曲家和演员一次次被暴雨般的掌声唤出来谢幕,整个第四幕不得不重演了一遍。在这一幕中,米兰人民焦急地等待着列尼亚诺的战报。胜利的消息传来,德国军队一败涂地,“红胡子”被人民英雄阿里哥拖下马来,阿里哥也受了重伤。被奸人挑拨的罗兰多和他的战友阿里哥重归于好,阿里哥吻着国旗死去。演出第二幕的最后一场时,剧场里发生的意外事件可以说明这部歌剧对意大利人有多么大的煽动力。在这一场中,被诬勾引罗兰多之妻的阿里哥,被罗兰多关在碉堡的一间面临波河的房子里,并剥夺了他参加战斗的权利,作为惩罚。 战士们唱着慷慨激昂的出征歌,和描绘波河咆哮的音乐交织在一起。愤怒绝望的阿里哥再也忍受不了逃避为祖国的荣誉而作战的耻辱,他冒着生命危险,高呼 “意大利万岁”,从窗口跳进了波河。当时剧院的顶层楼座里坐着一位骑兵军官,他被如火如荼的音乐 所激动,不由自主地扯开军装,做着和舞台上的阿里哥同样的动作,从楼座的栏杆上跳进了乐池。奇怪的是,这情不自禁的纵身一跳,既没有使他骨断筋折,也没有碰伤任何人。 二、此时无声胜有声1851年3月11日,威尔第的歌剧《利哥莱托》(又名《弄臣》)在威尼斯的菲尼且剧院初次演出。 扮演孟图阿公爵一角的,是意大利男高音歌手米拉泰。在第四幕里,公爵要唱一首优美动人、雅俗共赏的歌曲《女人哪!真会变》。威尔第惟恐这首歌曲一传出,会在歌剧上演以前就到处传唱开来;因此,他到3月11日的下午,才把这首歌曲的谱子交给米拉泰。这天晚上,《女人哪!真会变》的 公爵之歌经米拉泰一唱,果然不胫而走,风靡一时。下一场演出时,乐队一奏这首歌曲的引子, 观众就跟随着哼了起来。威尔第对此非常恼火,他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把总谱稍作改变,在歌声 进入以前,乐队突然停止了一小节。好事的观众照样哼唱,乐队却鸦雀无声,没有继续下去,结果大出洋相,自讨没趣。以后 歌剧演出时,观众就不再跟着乐队哼哼不绝了。两年以后(1853年3月6日),歌剧《茶花女》在同一剧院初次演出时,威尔第用了同样的手法,来处理第一幕里《饮酒歌》的引子。 三、巴瑞济对威尔第的热情援助 威尔第的父亲曾开过一个杂品小铺,为了经营,威尔第的父亲常到布塞托找一位有钱的富商——巴瑞济进货。巴瑞济是一个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他能吹奏长笛、单簧管和圆号,而且发现了小威尔第 的音乐天才。威尔第年少时,曾在布塞托住了两年,并且有一段时期同一个鞋匠住在一起,到星期天还要跋涉三英里回家弹风琴。当巴瑞济得知之后,他给这个男孩安排了一个经营杂货铺的工作,并把他带回家去住。每天晚上,男孩跟教师学习拉丁文,又跟大教堂的风琴师学音乐。威尔第如饥似渴地 读一切他能找到的东西,在巴瑞济优美的维也纳钢琴上练习,并且同巴瑞济漂亮小女儿玛格丽塔弹 二重奏。他还为自己和玛格丽塔创作一些钢琴曲,为教堂创作一些赞歌,为军乐队创作一些进行曲。 最后,巴瑞济设法在镇上筹集了一笔钱,作为一项奖学金,以便送威尔第到伟大的城市米兰的 音乐学院学习。后来威尔第到米兰去参加入学考试,但没有成功,这一次失望对他是残酷的。但是他留在 米兰继续跟私人教师学习。两年以后,在一次测验中,威尔第作了一首使音乐学院的二十八个学生演奏都不及格的赋格曲。然后威尔第回到布塞托,管理巴瑞济的爱乐社。在那里,他娶了小玛格丽塔为妻,并且开始研究他的第一部歌剧。对于威尔第来说,巴瑞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正是巴瑞济使威尔第成为音乐界的幸运儿, 因此威尔第一生都念念不忘这位前辈的知遇之恩。 普契尼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出身音乐世家,但家境贫寒。1880年入米兰音乐学院,1883年毕业。1884年创作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其后一直致力于歌剧创作。共有作品12部,着名的有《、玛侬 . 菜斯科》(成名作,1893)、《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取材作家戈齐的一篇有关中国故事的歌剧《图兰朵》没有完成。其创作有真实主义倾向,多取材于下层市民生活,表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他们的同情。音乐语言丰富、旋律优美明媚,具有及强的歌唱性。配器与和声技术高超。剧情遵循“有趣、惊人、动人”的原则,善于驾驭舞台戏剧效果。 吉亚卡摩·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1858-1924),意大利歌剧作家。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流派追求题材真实,感情鲜明,戏剧效果惊人而优于浪漫主义作品,但有时对中下层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缺乏更深刻的社会思想。普契尼的音乐中吸收话剧式的对话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碍剧情的展开,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成名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 作品还有《蝴蝶夫人》、《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西部女郎》等十余部。在歌剧《图兰多特》中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 作品链接:歌剧《蝴蝶夫人》 歌剧《艺术家的生涯》 歌剧《托斯卡》 歌剧《图兰多特》 歌剧《贾尼·斯基基》

❺ 有关意大利歌剧三杰罗西尼,威尔地,普契尼。

卓阿基诺·罗西尼
〔1792-1868)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生于意大利贝萨洛。他十岁师从蒂塞学和声,后在波伦亚音乐学院跟马太学对位。

罗西尼受作为歌剧演员的母亲的影响,十四岁起习作歌剧。十年后他所作的《塞维尔的理发师》,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它语言生动,形式自由、充满幻想的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

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他并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1829年罗西尼写了搁笔之作《威廉·退尔》,这部作品反映了民族自主的愿望,并对大歌剧体裁的形成起到了推进作用。

在罗西尼所创作的近四十部歌剧中影响较大的除《塞维尔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外,还有《灰姑娘》、《偷东西的喜鹊》以及正歌剧

《奥赛罗》、《摩西》等。

居塞比·威尔第
Giuseppe Verdi (1813-1901), 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曾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后随 拉维尼亚学习音乐。1842年,因歌剧《纳布科》的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 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 《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有 “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五十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后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奥赛罗》及《法尔斯塔夫》。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 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一、激动的一跳 1849年1月27日,威尔第(1813-1901)的歌剧《列尼亚诺战役》初次上演于罗马的阿根梯那剧院。当时罗马正处于革命高潮,工人、手工业者和部分小资产者都行动起来,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建立临时政府,召开全意大利议会。教皇已经逃到那不勒斯。

歌剧演出十三天以后,罗马制宪会议根据意大利 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加里波第(1807—1882)的提议,宣布成立罗马共和国。歌剧演出时,剧院里挂满了国旗。舞台上所演的,是1176年伦巴第各城市的同盟军抵御德国皇帝“红胡子”腓特列第一(约1123—1190)侵略的事件。伦巴第的首府就是米兰,而故事发生的地点列尼亚诺在歌剧演出的当时,是奥地利所控制的四个要塞之一。在此时此地演出这样一部歌剧,本身就是一种爱国示威。

第一幕中的爱国合唱曲《意大利万岁》很快便在群众中间流传开来,成为 当时的革命歌曲。歌剧演出时观众情绪的热烈,是不言而喻的。作曲家和演员一次次被暴雨般的掌声唤出来谢幕,整个第四幕不得不重演了一遍。在这一幕中,米兰人民焦急地等待着列尼亚诺的战报。胜利的消息传来,德国军队一败涂地,“红胡子”被人民英雄阿里哥拖下马来,阿里哥也受了重伤。被奸人挑拨的罗兰多和他的战友阿里哥重归于好,阿里哥吻着国旗死去。演出第二幕的最后一场时,剧场里发生的意外事件可以说明这部歌剧对意大利人有多么大的煽动力。在这一场中,被诬勾引罗兰多之妻的阿里哥,被罗兰多关在碉堡的一间面临波河的房子里,并剥夺了他参加战斗的权利,作为惩罚。

战士们唱着慷慨激昂的出征歌,和描绘波河咆哮的音乐交织在一起。愤怒绝望的阿里哥再也忍受不了逃避为祖国的荣誉而作战的耻辱,他冒着生命危险,高呼 “意大利万岁”,从窗口跳进了波河。当时剧院的顶层楼座里坐着一位骑兵军官,他被如火如荼的音乐 所激动,不由自主地扯开军装,做着和舞台上的阿里哥同样的动作,从楼座的栏杆上跳进了乐池。奇怪的是,这情不自禁的纵身一跳,既没有使他骨断筋折,也没有碰伤任何人。

二、此时无声胜有声1851年3月11日,威尔第的歌剧《利哥莱托》(又名《弄臣》)在威尼斯的菲尼且剧院初次演出。 扮演孟图阿公爵一角的,是意大利男高音歌手米拉泰。在第四幕里,公爵要唱一首优美动人、雅俗共赏的歌曲《女人哪!真会变》。威尔第惟恐这首歌曲一传出,会在歌剧上演以前就到处传唱开来;因此,他到3月11日的下午,才把这首歌曲的谱子交给米拉泰。这天晚上,《女人哪!真会变》的 公爵之歌经米拉泰一唱,果然不胫而走,风靡一时。下一场演出时,乐队一奏这首歌曲的引子, 观众就跟随着哼了起来。威尔第对此非常恼火,他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把总谱稍作改变,在歌声 进入以前,乐队突然停止了一小节。好事的观众照样哼唱,乐队却鸦雀无声,没有继续下去,结果大出洋相,自讨没趣。以后 歌剧演出时,观众就不再跟着乐队哼哼不绝了。两年以后(1853年3月6日),歌剧《茶花女》在同一剧院初次演出时,威尔第用了同样的手法,来处理第一幕里《饮酒歌》的引子。

三、巴瑞济对威尔第的热情援助 威尔第的父亲曾开过一个杂品小铺,为了经营,威尔第的父亲常到布塞托找一位有钱的富商——巴瑞济进货。巴瑞济是一个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他能吹奏长笛、单簧管和圆号,而且发现了小威尔第 的音乐天才。威尔第年少时,曾在布塞托住了两年,并且有一段时期同一个鞋匠住在一起,到星期天还要跋涉三英里回家弹风琴。当巴瑞济得知之后,他给这个男孩安排了一个经营杂货铺的工作,并把他带回家去住。每天晚上,男孩跟教师学习拉丁文,又跟大教堂的风琴师学音乐。威尔第如饥似渴地 读一切他能找到的东西,在巴瑞济优美的维也纳钢琴上练习,并且同巴瑞济漂亮小女儿玛格丽塔弹 二重奏。他还为自己和玛格丽塔创作一些钢琴曲,为教堂创作一些赞歌,为军乐队创作一些进行曲。

最后,巴瑞济设法在镇上筹集了一笔钱,作为一项奖学金,以便送威尔第到伟大的城市米兰的 音乐学院学习。后来威尔第到米兰去参加入学考试,但没有成功,这一次失望对他是残酷的。但是他留在 米兰继续跟私人教师学习。两年以后,在一次测验中,威尔第作了一首使音乐学院的二十八个学生演奏都不及格的赋格曲。然后威尔第回到布塞托,管理巴瑞济的爱乐社。在那里,他娶了小玛格丽塔为妻,并且开始研究他的第一部歌剧。对于威尔第来说,巴瑞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正是巴瑞济使威尔第成为音乐界的幸运儿, 因此威尔第一生都念念不忘这位前辈的知遇之恩。

普契尼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出身音乐世家,但家境贫寒。1880年入米兰音乐学院,1883年毕业。1884年创作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其后一直致力于歌剧创作。共有作品12部,着名的有《、玛侬 . 菜斯科》(成名作,1893)、《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取材作家戈齐的一篇有关中国故事的歌剧《图兰朵》没有完成。其创作有真实主义倾向,多取材于下层市民生活,表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他们的同情。音乐语言丰富、旋律优美明媚,具有及强的歌唱性。配器与和声技术高超。剧情遵循“有趣、惊人、动人”的原则,善于驾驭舞台戏剧效果。

吉亚卡摩·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1858-1924),意大利歌剧作家。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流派追求题材真实,感情鲜明,戏剧效果惊人而优于浪漫主义作品,但有时对中下层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缺乏更深刻的社会思想。普契尼的音乐中吸收话剧式的对话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碍剧情的展开,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成名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

作品还有《蝴蝶夫人》、《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西部女郎》等十余部。在歌剧《图兰多特》中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

作品链接:歌剧《蝴蝶夫人》

歌剧《艺术家的生涯》

歌剧《托斯卡》

歌剧《图兰多特》

歌剧《贾尼·斯基基》

❻ SJ世博会的演出

除了门票不用另外买票,不过要一进去就要用自己买的世博门票预约。这是世界文化中心的节目单。
演出时间 国家/地区 节目名称 演出场地

2010-5-10 伊拉克 伊拉克民族舞蹈表演 亚洲广场
2010-5-10 伊拉克 伊拉克民族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010-5-12 南太旅游组织 太平洋现代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5-12 南太旅游组织 太平洋现代歌舞表演 大洋洲广场
2010-5-12 南太旅游组织 太平洋现代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010-5-14 马耳他 马耳他男高音歌唱家Joseph Calleja音乐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010-5-14 马耳他 马耳他男高音歌唱家Joseph Calleja音乐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010-5-15 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民族传统服装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5-15 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民族传统歌曲和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010-5-15 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马克西姆.姆尔维察钢琴独奏音乐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010-5-17 捷克 捷克馆日室外音乐会 C-10广场
2010-5-17 捷克 捷克馆日室外音乐会 欧洲广场
2010-5-17 捷克 捷克国家剧院芭蕾舞团芭蕾舞晚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010-5-17 捷克 捷克馆日小型演出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5-19 德国 德国馆日30分钟综艺演出 世博轴阳光谷
2010-5-19 德国 德国馆日流行音乐演奏 世博轴阳光谷
2010-5-20 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斯坦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5-20 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斯坦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010-5-21 奥地利 奥地利馆日音乐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010-5-22 波兰 波兰肖邦音乐会 欧洲广场
2010-5-22 波兰 波兰馆日小型音乐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010-5-22 波兰 波兰Let's Dance Chopin舞蹈晚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010-5-22 波兰 波兰Dance Action现代舞表演 欧洲广场
2010-5-22 波兰 波兰"Here comes Poland"民族歌舞表演 欧洲广场
2010-5-23 瑞典 瑞典时尚秀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5-23 瑞典 瑞典时尚秀 欧洲广场
2010-5-23 瑞典 瑞典经典文艺表演 世博轴阳光谷
2010-5-24 黑山 黑山鼓乐和民族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010-5-24 黑山 黑山鼓乐和民族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010-5-25 厄立特里亚 厄立特里亚斯伯利特国家歌舞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010-5-26 韩国 韩国传统文化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010-5-26 韩国 韩国传统文化表演-馆日庆典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010-5-27 芬兰 芬兰馆日流行摇滚音乐会 欧洲广场
2010-5-27 芬兰 芬兰馆日综艺晚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010-5-27 芬兰 芬兰儿童剧"姆明爸爸与海" 船坞剧场
2010-5-27 芬兰 芬兰馆日30分钟综艺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5-27 芬兰 芬兰馆日歌舞表演 世博文化中心音乐俱乐部
2010-5-28 挪威 挪威馆日文化晚会综艺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5-28 挪威 挪威馆日30分钟综艺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5-29 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文化起源"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5-30 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肯特思米诺歌舞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5-30 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肯特思米诺歌舞团表演 非洲广场
2010-5-31 马里 马里内巴索洛乐队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5-31 马里 马里内巴索洛乐队表演 非洲广场
2010-6-2 意大利 意大利Ennio Morricone电影配乐音乐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6-2 意大利 意大利Fantara Carabinieri军乐队音乐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3 巴西 巴西馆日大型综艺晚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3 巴西 巴西馆日大型综艺晚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6-3 巴西 巴西莫艾诺打击乐团表演 美洲广场
2010-6-4 巴西 巴西馆日大型综艺晚会 美洲广场
2010-6-5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5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歌舞表演 亚洲广场
2010-6-5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6-6 葡萄牙 葡萄牙"Hoje"演唱会 欧洲广场
2010-6-6 葡萄牙 葡萄牙Mariza大地演唱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6-6 葡萄牙 葡萄牙Mariza演唱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7 巴拉圭 巴拉圭国家馆日综艺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8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大型文艺汇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8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大型文艺汇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6-9 菲律宾 菲律宾馆日庆典歌舞表演 亚洲广场
2010-6-9 菲律宾 菲律宾馆日庆典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9 菲律宾 菲律宾馆日庆典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6-10 阿根廷 阿根廷国家馆日活动庆祝演出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6-11 伊朗 伊朗传统音乐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6-12 日本 日本大型文艺汇演—歌舞、Cosplay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6-13 比利时 比中友谊音乐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14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我的母亲”民族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6-14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我的母亲”民族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15 冈比亚 冈比亚馆日庆祝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16 刚果共和国 刚果共和国馆日庆祝演出 非洲广场
2010-6-16 刚果共和国 刚果共和国馆日庆祝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17 爱尔兰 爱尔兰室内交响乐团演奏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6-18 塞舌尔 塞舌尔“品味克里奥尔”音乐表演 非洲广场
2010-6-18 塞舌尔 塞舌尔“品味克里奥尔”音乐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19 希腊 希腊馆日小型活动——光之声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19 希腊 希腊馆日歌舞晚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6-20 土耳其 土耳其之舞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6-20 土耳其 土耳其之舞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21 法国 法国音乐剧《温柔的法国》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6-21 法国 法国男高音演唱会 欧洲广场
2010-6-21 法国 法国"M"音乐演唱会 欧洲广场
2010-6-22 黎巴嫩 黎巴嫩卡拉卡拉舞蹈秀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6-22 黎巴嫩 黎巴嫩卡拉卡拉舞蹈秀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23 刚果民主共和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科斯纳科斯舞蹈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23 刚果民主共和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科斯纳科斯舞蹈团表演 非洲广场
2010-6-24 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亚之声——馆日音乐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25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传统歌舞团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6-25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传统歌舞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27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BALKANOPOLIS的音乐帝国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27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BALKANOPOLIS的音乐帝国 欧洲广场
2010-6-28 柬埔寨 柬埔寨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6-28 柬埔寨 柬埔寨歌舞表演 亚洲广场
2010-6-28 柬埔寨 柬埔寨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29 丹麦 哥本哈根皇家合唱团丹麦馆日之30分钟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10-6-29 丹麦 丹麦馆日之舞蹈及合唱表演 欧洲广场
2010-6-29 丹麦 丹麦馆日综艺晚会“对话”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10-6-30 吉布提 吉布提艾绒塔巴乐队歌舞表演 非洲广场
2010-6-30 吉布提 吉布提艾绒塔巴乐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09 2010-7-1 加拿大 加拿大官方仪式间歌舞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10 2010-7-1 加拿大 加拿大国家馆日综艺演出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11 2010-7-2 美国 美国官方仪式间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12 2010-7-2 美国 美国国家馆日综艺晚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13 2010-7-3 布隆迪 布隆迪大鼓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14 2010-7-3 布隆迪 布隆迪大鼓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15 2010-7-4 卢旺达 “卢旺达,和平与繁荣之地”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16 2010-7-4 卢旺达 “卢旺达,和平与繁荣之地”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17 2010-7-5 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西蒙玻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音乐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18 2010-7-5 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西蒙玻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音乐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19 2010-7-7 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巴卡莫友艺术学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20 2010-7-7 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巴卡莫友艺术学院表演 非洲广场
121 2010-7-8 加纳 加纳馆日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22 2010-7-8 加纳 加纳馆日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23 2010-7-9 新西兰 新西兰歌舞汇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24 2010-7-9 新西兰 新西兰歌舞汇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25 2010-7-10 佛得角 佛得角“赤脚女歌王”音乐会 世博文化中心
126 2010-7-11 苏丹 苏丹国家艺术团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27 2010-7-11 苏丹 苏丹国家艺术团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28 2010-7-12 基里巴斯 基里巴斯传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29 2010-7-12 基里巴斯 基里巴斯传统歌舞表演 大洋洲广场
130 2010-7-13 东帝汶 东帝汶综艺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31 2010-7-13 东帝汶 东帝汶综艺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32 2010-7-14 马拉维 马拉维赤赤瑞艺术团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33 2010-7-14 马拉维 马拉维赤赤瑞艺术团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34 2010-7-16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国家馆日大型文化演出音乐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35 2010-7-16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国家馆日大型文化演出音乐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36 2010-7-17 加共体 加勒比歌舞庆祝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37 2010-7-17 加共体 加勒比歌舞庆祝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38 2010-7-18 斯里兰卡 跨越梦想的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39 2010-7-18 斯里兰卡 跨越梦想的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40 2010-7-19 毛里塔尼亚 毛里塔尼亚奴珠萨海尔艺术团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41 2010-7-19 毛里塔尼亚 毛里塔尼亚奴珠萨海尔艺术团舞蹈表演 非洲广场
142 2010-7-20 萨尔瓦多 萨尔瓦多本土音乐舞蹈表演 美洲广场
143 2010-7-20 萨尔瓦多 萨尔瓦多本土音乐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44 2010-7-21 博茨瓦纳 博茨瓦纳馆日庆祝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45 2010-7-21 博茨瓦纳 博茨瓦纳馆日庆祝演出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46 2010-7-22 阿曼 阿曼传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47 2010-7-22 阿曼 阿曼皇家交响乐团与民俗乐队联合演出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48 2010-7-23 埃及 埃及伊斯梅利亚民族艺术团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49 2010-7-23 埃及 埃及伊斯梅利亚民族艺术团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50 2010-7-24 塞内加尔 塞内加尔“特让加”之夜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51 2010-7-24 塞内加尔 塞内加尔“特让加”之夜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52 2010-7-25 约旦 “约旦婚礼”传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53 2010-7-25 约旦 “约旦婚礼”传统歌舞表演 亚洲广场
154 2010-7-25 约旦 “约旦婚礼”传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55 2010-7-26 古巴 古巴楚绰与奥马拉音乐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56 2010-7-26 古巴 古巴楚绰与奥马拉音乐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57 2010-7-27 所罗门群岛 所罗门托纳曲排箫演奏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58 2010-7-27 所罗门群岛 所罗门托纳曲排箫演奏 大洋洲广场
159 2010-7-28 秘鲁 秘鲁国家馆日大型综艺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60 2010-7-28 秘鲁 秘鲁国家馆日大型综艺演出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61 2010-7-29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献给未来的遗产”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62 2010-7-29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城市之声"音乐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63 2010-7-30 加蓬 加蓬艺术团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64 2010-7-30 加蓬 加蓬艺术团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65 2010-7-31 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节奏”音乐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66 2010-7-31 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节奏”音乐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67 2010-8-1 萨摩亚 萨摩亚传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68 2010-8-1 萨摩亚 萨摩亚传统歌舞表演 大洋洲广场
169 2010-8-2 汤加 汤加传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70 2010-8-2 汤加 汤加传统歌舞表演 大洋洲广场
171 2010-8-3 尼日尔爾尔 尼日尔爾尔传统歌舞团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72 2010-8-4 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73 2010-8-4 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74 2010-8-4 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歌舞表演 亚洲广场
175 2010-8-5 库克群岛 库克群岛传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76 2010-8-5 库克群岛 库克群岛传统歌舞表演 大洋洲广场
177 2010-8-6 斐济 斐济传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78 2010-8-6 斐济 斐济传统歌舞表演 大洋洲广场
179 2010-8-7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馆日庆典活动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80 2010-8-7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馆日庆典活动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81 2010-8-7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馆日庆典活动 B-03广场
182 2010-8-9 南非 南非馆日庆祝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83 2010-8-9 南非 南非馆日庆祝演出 非洲广场
184 2010-8-9 南非 南非馆日庆祝演出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85 2010-8-10 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国家艺术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86 2010-8-11 乍得 乍得星之舞蹈团表演 非洲广场
187 2010-8-11 乍得 乍得星之舞蹈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88 2010-8-12 瑞士 瑞士馆日音乐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89 2010-8-13 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民族舞蹈秀 美洲广场
190 2010-8-13 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民族舞蹈秀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91 2010-8-14 厄瓜多爾尔尔 厄瓜多爾尔尔风土舞蹈表演 美洲广场
192 2010-8-14 厄瓜多爾尔尔 厄瓜多爾尔尔风土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93 2010-8-14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传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94 2010-8-14 厄瓜多爾尔尔 厄瓜多爾尔尔风土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95 2010-8-15 赤道几内亚 赤道几内亚塞巴民族舞蹈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96 2010-8-15 赤道几内亚 赤道几内亚塞巴民族舞蹈团表演 非洲广场
197 2010-8-16 巴拿马 巴拿马风情歌舞表演 美洲广场
198 2010-8-16 巴拿马 巴拿马风情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199 2010-8-17 印度尼西亚 印尼各民族传统歌舞 B-03广场
200 2010-8-17 印度尼西亚 印尼各民族传统歌舞 大洋洲广场
201 2010-8-17 马绍尔群岛 马绍尔战斗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2 2010-8-17 马绍尔群岛 马绍尔战斗舞表演 大洋洲广场
203 2010-8-17 印度尼西亚 印尼各民族传统歌舞 亚洲广场
204 2010-8-17 印度尼西亚 印尼各民族传统歌舞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5 2010-8-17 印度尼西亚 印尼各民族传统歌舞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6 2010-8-18 印度 印度传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7 2010-8-18 印度 印度传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08 2010-8-19 阿富汗 阿富汗传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09 2010-8-19 阿富汗 阿富汗传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10 2010-8-19 阿富汗 阿富汗传统歌舞表演 亚洲广场
211 2010-8-20 多哥 多哥吉古蒂舞蹈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12 2010-8-20 多哥 多哥吉古蒂舞蹈团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13 2010-8-21 尼日尔爾利亚 尼日尔爾利亚国家舞蹈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14 2010-8-21 尼日尔爾利亚 尼日尔爾利亚国家舞蹈团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15 2010-8-22 匈牙利 匈牙利馆日小型音乐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16 2010-8-22 匈牙利 匈牙利综艺晚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17 2010-8-23 利比里亚 利比里亚国家艺术团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18 2010-8-23 利比里亚 利比里亚国家艺术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19 2010-8-24 乌克兰 乌克兰馆日文艺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20 2010-8-24 乌克兰 乌克兰国家馆日综艺晚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21 2010-8-25 乌拉圭 乌拉圭“巴扬方度”乐团音乐会 美洲广场
222 2010-8-25 乌拉圭 乌拉圭“巴扬方度”乐团音乐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23 2010-8-25 乌拉圭 乌拉圭“巴扬方度”乐团音乐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24 2010-8-26 纳米比亚 纳米比亚卡万国传统艺术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25 2010-8-26 纳米比亚 纳米比亚卡万国传统艺术团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226 2010-8-27 摩尔多瓦 馆日小型演出 世博轴阳光谷
227 2010-8-28 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爱-海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28 2010-8-28 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爱-海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29 2010-8-29 密克罗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传统歌舞表演 大洋洲广场
230 2010-8-29 密克罗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传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31 2010-8-30 西班牙 馆日小型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32 2010-8-30 西班牙 西班牙国家馆日弗拉明戈晚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33 2010-9-2 越南 越南传统民间歌舞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34 2010-9-2 越南 越南传统民间歌舞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35 2010-9-4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广场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36 2010-9-4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广场歌舞表演 世博轴阳光谷
237 2010-9-4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广场歌舞表演 欧洲广场
238 2010-9-5 泰国 泰国原创歌舞剧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39 2010-9-5 泰国 泰国原创歌舞剧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40 2010-9-6 朝鲜 朝鲜平壤艺术团民族歌舞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41 2010-9-6 朝鲜 朝鲜平壤艺术团民族歌舞 亚洲广场
277 2010-9-25 中非共和国 中非民族舞蹈团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78 2010-9-25 中非共和国 中非民族舞蹈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
279 2010-9-26 安哥拉 安哥拉馆日庆祝演出 非洲广场
280 2010-9-26 安哥拉 安哥拉馆日庆祝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81 2010-9-26 安哥拉 安哥拉馆日庆祝演出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82 2010-9-27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联酋民俗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83 2010-9-27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联酋民俗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84 2010-9-27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联酋民俗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85 2010-9-27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联酋民俗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86 2010-9-28 俄罗斯 俄罗斯国家馆日综艺晚会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87 2010-9-29 利比亚 利比亚国家传统艺术团表演 世博文化中心
音乐俱乐部
288 2010-9-30 摩洛哥 摩洛哥馆日表演 世博文化中心
音乐俱乐部
289 2010-10-2 几内亚 几内亚非洲舞蹈团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90 2010-10-2 几内亚 几内亚非洲舞蹈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91 2010-10-3 喀麦隆 喀麦隆国家舞蹈团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92 2010-10-3 喀麦隆 喀麦隆国家舞蹈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93 2010-10-4 莱索托 莱索托国家艺术团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94 2010-10-4 莱索托 莱索托国家艺术团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95 2010-10-5 多米尼加 多米尼加歌舞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96 2010-10-5 多米尼加 多米尼加歌舞团表演 美洲广场
297 2010-10-5 多米尼加 多米尼加歌舞团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298 2010-10-6 贝宁 贝宁国家舞蹈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299 2010-10-6 贝宁 贝宁国家舞蹈团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300 2010-10-7 摩纳哥 摩纳哥蒙地-卡罗杂技表演 欧洲广场
301 2010-10-7 摩纳哥 摩纳哥馆日小型演出-La Palladienne舞蹈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02 2010-10-8 瓦努阿图 瓦努阿图西南湾民俗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03 2010-10-8 瓦努阿图 瓦努阿图西南湾民俗歌舞表演 大洋洲广场
304 2010-10-9 乌干达 乌干达卡罗娜艺人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05 2010-10-9 乌干达 乌干达卡罗娜艺人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306 2010-10-10 卢森堡 卢森堡Largo feat. Gast Waltzing音乐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07 2010-10-11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国家馆日综艺晚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08 2010-10-12 老挝 老挝歌舞时装秀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09 2010-10-12 老挝 老挝歌舞时装秀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310 2010-10-13 图瓦卢 图瓦卢费特乐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11 2010-10-13 图瓦卢 图瓦卢费特乐舞表演 大洋洲广场
312 2010-10-14 也门 也门艺术与文明综艺秀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13 2010-10-14 也门 也门艺术与文明综艺秀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314 2010-10-15 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国家馆日文艺演出 欧洲广场
315 2010-10-15 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国家馆日文艺演出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16 2010-10-16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E1-Funoun歌舞团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317 2010-10-16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E1-Funoun歌舞团表演 亚洲广场
318 2010-10-16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E1-Funoun歌舞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19 2010-10-17 叙利亚 叙利亚“大马士革之夜”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20 2010-10-17 叙利亚 叙利亚“大马士革之夜”歌舞表演 亚洲广场
321 2010-10-17 叙利亚 叙利亚“大马士革之夜”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322 2010-10-18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馆日音乐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23 2010-10-19 纽埃 纽埃传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24 2010-10-19 纽埃 纽埃传统歌舞表演 大洋洲广场
325 2010-10-20 卡塔尔 卡塔尔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26 2010-10-20 卡塔尔 卡塔尔歌舞表演 亚洲广场
327 2010-10-20 卡塔尔 卡塔尔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328 2010-10-22 巴林 巴林国家馆日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29 2010-10-22 巴林 巴林国家馆日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
(红厅)
330 2010-10-23 帕劳 帕劳传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31 2010-10-23 帕劳 帕劳传统歌舞表演 大洋洲广场
332 2010-10-24 赞比亚 赞比亚国家舞蹈团表演 非洲广场
333 2010-10-24 赞比亚 赞比亚国家舞蹈团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34 2010-10-25 立陶宛 立陶宛馆日音乐会---都市中的乡村歌曲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35 2010-10-26 瑙鲁 瑙鲁传统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36 2010-10-26 瑙鲁 瑙鲁传统歌舞表演 大洋洲广场
337 2010-10-28 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RUSTAVI歌舞团民族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38 2010-10-29 哥斯达黎加 哥斯达黎加音乐会 世博中心中央大厅
(绿厅)
339 2010-10-29 哥斯达黎加 哥斯达黎加音乐会 美洲广场

❼ 请问北京都有什么军乐团啊,无论专业还是业余的,希望知道的告诉我一下,最好把电话号码也告诉我,谢谢了

武警军乐团简介

军乐团组建于一九八六年,是活跃在国内外、特别是首都舞台的
专业管乐团体。主要担负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国歌演奏暨公安部、
武警部队和北京市政府重大庆典的司礼和外事演奏任务。该团多次代
表国家和军队完成出访任务及国内外一系列重大活动,并录制出版系列
管乐作品专辑。
1989年代表武警部队参加了国庆四十周年的庆典活动;
1990年承担了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各国代表团入村升旗仪式的国歌演奏任务;
1991年赴意大利参加了世界警察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并成功举办了专场音乐会;
1995年参加了首届中国国际管乐节;
1998、2002年先后赴港参加了大型文艺演出;
1999年参加建国五十周年天安门广场大阅兵的演奏任务;
2005年5月赴日本参加第十届世界警察音乐会;
2009年参加建国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大阅兵的演奏任务。
我团现有一支室内交响管乐队,同时成立了木管重奏、铜管重奏、
爵士乐队等特色队伍,拥有近百人演奏员队伍和一支专业的综合演员队
伍,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器乐声乐作品。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北苑路甲76号
邮 编:100012
单位责任人电话:(010)84922382 (010)84922379
演出业务电话: (010)84922386
传 真: (010)84922386

❽ 一支标准的军乐队……

圆号――广泛使用于军乐队中的中音铜管乐器,又名法国号。细长的圆锥形管身卷成圆形,号嘴为漏斗形。现代最常用的是F调圆号,军乐队中常用降E调。较流行的还有F和降B双调圆号。这种圆号设有一个由左手拇指控制的降B附管的阀键,按下可从F调转入降B调。
圆号起源于原始号角。古罗马号角科尔努卢尔(古代S形铜号)都是现代圆号的远祖,这些号角通常是在作战,狩猎和仪典中使用。圆号声音柔和,丰满,和铜管、木管、弦乐器的声音都能融合。为了变换音色和音量,在演奏中常用阻塞音和弱音器,阻塞音和弱音器使用后音量减小,弱奏时音色温柔,暗淡,有远距离效果,强奏时则发出粗犷破裂般音质。
小号――最初以兽角、海螺等作号,供传讯、祭祀、驱鬼、治病时用,为能吹出两个以上的泛音,将管身加长。随着工艺的发达,以金属管代之,开始为直筒式,后因演奏需要,将管身进一步加长,能演奏更多的泛音。由于管身太长,携带很不方便,遂将管身制成‘S’形。最后弯曲成扁环形似军号形状,称之为自然小号。以后,为能奏出半音阶,曾作过多次尝试。有的在管身上开孔,称‘康纳多’;有的在管身与号嘴连接处制成滑管,可自由伸缩以改变音高,称‘滑管小号’。巴赫在《康塔诺》一曲中曾使用过这种小号。有的在小号管身上临时插上所需调的弯管,所以也被称为‘接管小号’,还有一种在管壁上开孔的‘键孔小号’。海顿及J.N.胡梅尔的小号协奏曲均为键孔小号而作。1788年,C.克拉格特发明半音阶小号,将D调和E调的两支号管用一活瓣(阀键的前身)连在一个号嘴管上,以便转调,1815年由H.施特尔策尔和F.布吕默尔发明阀键,先制成两阀键小号,后增加至三阀键。这样,小号能演奏出完整的半音阶。以后又经不断改进,才使小号具有良好性能。
小号除在军乐队中担任和声衬托加强乐队的气势和音量外,也担任独奏,它既能吹奏辉煌壮丽的乐句也能演奏抒情优美的曲调,被称为最具有阳刚之气的铜管乐器。
短号――短号的前身是邮号。它和军号一样,无阀键,只能吹出几个有限泛音,是旧时邮车卫兵作讯号用的乐器,在欧洲常制成圆圈形,负于肩上吹奏。
短号是军乐队中的高音乐器,在法国,尤其受到偏爱,它在吹奏上较小号灵活,象单簧管、长笛等乐器一样可以演奏快速华丽的乐句,使用梨形弱音器可以奏出遥远的回声效果。
长号――15世纪的一种自然小号装上伸缩管发展而成的。从15世纪后期绘画中,可以看出它已具备现代长号的全部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的长号叫萨克布特,管位和喇叭口都比现代长号小,管壁较厚音色柔和,一直沿用到17世纪,这种长号在16世纪的军乐队中采用。
现代军乐队常用的长号有下列四种:
一、降B调次中音长号:这是长号中最常用的乐器。音色丰满,富有威力,可奏出刚劲、明快、柔和以及长号特有的滑音效果。
二、F调低音长号,音域比次中音长号低四度,虽然音色优美,但管身较长,伸缩管不易掌握,吹奏也费劲。今已让位于次中音――低音长号。
三、降B-F调次中音――低音长号:或称双调长号,系1839年由莱比锡乐器制造家C.F.萨特勒改革的混合型长号。保留了低音长号较粗的管径和较大的号嘴,而采用次中音长号的管长使伸缩把位的距离减小,易于吹奏,并增设降低纯四度的附管,可直接转成F调,它具有低音长号的音域和音色,又有次中音长号演奏上的灵活性,现已完全取代了低音长号。
四、降B调低音长号:较次中音长号低八度。
大号――从古老的奥非克莱德号演变而来。奥非克莱德的前身,是16世纪末意大利所创制的蛇形大号。近代定型的第一个大号,约在19世纪30年代出现于德国。初期缺点甚多,音响粗糙刺耳,使用不灵活。后传入法国,1845年经A.萨克斯之手加以改革,才广泛使用于军乐队。大号由于管长径粗,耗气量大,吹奏快速乐句非其所能,仅在中音区才宜吹奏歌唱性曲调,一般用作支撑全乐队坚实丰满和声的基础低音。
萨克斯管――比利时乐器制造家A.萨克斯在1845年所创制的一套铜管乐器。主要用于军乐队。它为军乐队提供了一套音色谐和统一的乐器。代替了以往采用的类型混杂的不同音色的铜管乐器。萨克斯号的号嘴为杯形,管形为圆锥形,管径较粗,易于发音。高音号近于常见的小号形,与小号的音域相同,音色比小号更柔和,今日已很少应用。中音萨克斯号相当于圆号的音域。低音号的音质更富有弹性。
萨克斯管的音色异常丰富,高音介于单簧管与圆号之间,中音介于人声和大提琴之间,低音兼有英国管的幽柔和大号的庄重感,特别在强奏时,可以产生一种令人兴奋的情调。
长笛――管乐器中,长笛出现最早。公元前二世纪的古希腊和伊鲁里亚国就知道横笛。接着有记载的是印度、中国和日本。最早的长笛是用禾木科植物的茎做成的,而且是直吹的欧洲由于缺少这种植物,改用木料制造,并转变成横吹。在欧洲,关于横笛的记载最早在公元1100年左右。到了十八世纪横笛已成了人们普遍喜爱的乐器。后来英国人戈登和德国人波姆,把横笛的制法和式样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创造了新圆锥形长笛,并根据音响学的原理,使用新的音孔排列。更重要改革则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慕尼黑的T.伯姆作出。
长笛的音区,低音区音色丰美醇厚,唯穿透力较为逊色。中音区音色清澈透明,高音区光辉明亮,穿透力极强。
短笛――小型长笛。管长仅为长笛之半,记谱与长笛相同,而实际上则高八度,为所有吹管乐器中的最高音乐器。音色尖脆、欢快活泼,在配器上,无论规模多大的乐队,用一支足可扩展音域,增大纵深能力。军乐队普遍使用,常用于欢欣鼓舞的热烈场面。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终乐章的胜利进行曲,用它来增巍然屹立、勇往真前的气概。《第六交响曲》第四乐章,用短笛来描绘雷电轰鸣的场景,M.H.穆索尔斯基的交响诗《荒山之夜》中,用它来描绘群魔乱舞时阴森凄历的哭声……。
单簧管――中国俗称黑管。18世纪初由德国J.C.凳纳根据古老的法国芦管“沙吕莫”加以改制而成。1810年,I.米勒又改为13键,并进行一系更改造。1860年又经比利时人E.阿尔贝增加C键,并在指法上加以完善,被称为阿尔贝制。1839年由法国演奏家H.E.克洛塞与乐器师L.A.比费合作,将长笛的伯姆制移植到单簧管上,其发音通畅、音键灵活、指法方便,所以也被称为伯姆制单簧管。
单簧管演奏的灵活性大,快速乐句及强弱变化均可适应,自然音阶,半音阶,十二度大跳及各种分解和弦等奏法都灵敏动听,悠长的连续乐句的表现力超乎长笛这上,力度强弱变化幅度大,能奏各种颤音。世界上许多着名作曲家都为单簧管写过《协奏曲》,如20世纪丹麦作曲家C.尼尔森写的管乐五重奏(1922)和一首单簧管协奏曲(1928)技巧较难,从低音的圆润丰满直到最高音的尖锐刺激,发挥了全部音域的性能。
双簧管――双簧管是军乐队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可独奏,重奏。十七世纪末成为乐队编制中的固定乐器。1805年贝多芬在《菲德里奥》中所用的双簧管仅有两键。1820年有六键,1839年增加到十键。到十九世纪,参照伯姆式长笛的指孔排列与指键的机械装置,对其中作了几次重要的改进,才更趋完善。
双簧管的音色富有田园风味,具有民间牧笛和芦笛特色,音响穿透力强,渐强与渐弱易于控制,演奏的持续性胜过其它木管乐器,常担任独奏的旋部分,尤其表达连绵性歌唱音调为其所长。
次中音号――是在新式大号发明之前,为寻求音质上与其他铜管乐器更为协调,参照短号和翼号(一种有活塞的军号),由瓦格纳发明的一种小型的有活塞的低音铜管乐器。它在现代军乐中担任中音部与低音部之间的一个声部。它的中音区明亮、园润,高音区弱奏时非常优美,音色温柔悦耳,可与其他乐器的音色融合在一起,在军队中经常用它演奏乐曲中高音区漂亮的副旋律。

❾ 管乐队有什么乐器

西洋管乐器是一组非常常见的乐器, 英文为Wind Instruments,是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弦乐队(Orchestra)中,管乐器主要是作为和声支持声部或色彩性声部出现的,而管乐队(Wind Band)中除了打击声部以外都是管乐器(唯一可能出现的弦乐器是 Double Bass)。由于管乐队常常为军队出操或礼仪所采用,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军乐队。本人爱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同时也算是一个乐器迷,以下内容是本人多年学习音乐及乐器知识的一点积累,希望能对网友中的音乐爱好者及乐器爱好者有一点帮助,纰漏之处还敬请不吝赐教。 如对文中的介绍有需要深入了解之处,还请查阅专业书籍。 西洋管乐器有许多分类方法,一般按照发音的方式方法,分为吹孔气鸣乐器,单簧气鸣乐器,双簧气鸣乐器和唇簧气鸣乐器。前三类乐器由于从历史渊源上都起源于芦管乐器,且音色缺乏金属感,所以统称为木管乐器,尽管现在许多乐器都已使用金属,橡胶乃至合成材料为原材料了。在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这一组乐器被称为木管组,相对应的,唇簧气鸣乐器被称为铜管组( 实际上这类乐器也确实是铜制的)。下面,我们就对这些乐器作一简介。一、吹孔气鸣乐器 包括长笛和短笛 A.发声原理: 吹孔气鸣乐器管体为圆柱型,横吹,唇是激振器。唇振动时,气流冲击在吹孔锋利的边缘上而分开, 进入管中的气流就引起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音。 B.乐器介绍 1.长笛 (Flute) 别称及雅号:“花腔女高音” 乐器本调:C调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c1--c4 (三个八度) 结构组成:管身( 含吹节, 主节和尾节 )和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普通型: 无缝镍银管 专业型:硬质真银 乐器特色:清新,透彻,色调是冷的。高音活泼明丽,低音优美悦耳,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和军乐队。其他:除C 调长笛外, 还有bD,bD调长笛,G调次中音长笛,C调低音长笛等,应用较少典型应用:斯美塔那(捷克),交响诗《我的祖国》之《沃尔塔瓦河》引子部分葛里格(挪威)《皮尔.金》组曲之《清晨》。 2.短笛 (Piccolo) 乐器本调:C调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 不移调低八度记谱 实用音域:c2--c5 (三个八度) 使用材质:普通型: 无缝镍银管 专业型:硬质真银 乐器特色:音域比长笛高一个八度,可达到乐队的最高极限,音色尖锐透明,同音区不如长笛丰满,属装饰性乐器,很少独奏,用于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其他:有节制,审慎地使用可使乐声更加响亮,有力而辉煌。典型应用:苏萨(美),《星条旗永不落》第三乐段,泰克(德)《旧友进行曲》第三乐段。 二、单簧气鸣乐器 包括单簧管,小单簧管,最大单簧管和萨克管乐器族。 A.发声原理: 管体为圆柱(单簧管族)或圆锥(萨克管族)型。直吹,激振器为单片苇制簧片和与之相配的嘴子,固定于乐器上端,气流通过哨片和嘴子进入管体而使管内空气柱振动发音。 B.乐器介绍: 1.单簧管( Clarinet) 别称及雅号:黑管,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 乐器本调:bB调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 移调高大二度记谱 实用音域:e--g3 (三个半八度)(实际音高 d--f3) 结构组成:哨头,小筒,主体管(两节),喇叭口,和机械音键系统使用材质:普通型: 硬制橡胶,ABS塑料,酚醛树脂等专业型:经特殊处理的乌木,紫檀,红木或有机玻璃等。 乐器特色: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其他:除bB调单簧管外,常用的还有bE调小单簧管和音区向下延伸的中音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和最低音单簧管等。典型应用:莫扎特(奥)《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格什温(美)钢琴与乐队《蓝色狂想曲》引子。 2.萨克管乐器族 (Saxophone) 乐器本调:bB( 高音, 次中音),bE( 中音,上低音)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根据乐器本调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两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金属制抛物线性圆锥管体,与单簧管类似的哨头,波姆体系音键系统。除bB高音萨克管外,均弯成烟斗型。使用材质:铜制 乐器特色:音色丰富,高音区介于单簧管和圆号间, 中音区犹如人声和大提琴音色,低音区象大号和低音提琴。 典型应用:现代流行轻音乐中大量使用,拉威尔(法),《波莱罗舞曲》中有一段变奏。三、双簧气鸣乐器 包括双簧管,英国管和大管等乐器 A.发声原理: 管体圆锥型,直吹,激振器是固定在乐器上端的两片苇制簧片。气流通过哨子进入管体,使管中空气柱振动发音。 B.乐器介绍: 1.双簧管 ( Oboe ) 别称及雅号:木管族中的抒情女高音 乐器本调:C 调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b--f3 ( 两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哨子, 管体( 包括上下节和喇叭口) 和音键 使用材质:管体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硬木制成 乐器特色:音色柔和软丽, 有芦笛声, 适于表现田园风光和忧郁抒情的情绪。其他:在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的演奏, 是出色的独奏乐器, 也善于合奏和伴奏。是交响乐队里的调音基准乐器( 乐队以双簧管的小字一组的a音调音) 典型应用 : 莫扎特(奥),《双簧管协奏曲》郑路(中国),《北京喜讯到边寨》 2.英国管 ( English horn) 别称及雅号: F 调双簧管, 中音双簧管 乐器本调:F 调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 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e--a2 结构组成:哨子, 管体和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木制 乐器特色:音色近似双簧管,有忧郁,梦幻的情味。其他:不是管弦乐队的基本乐器,只在表现特定情景时才用。 ( 注: “英国管”名称之由来,并非此乐器来自英国,而是由于文字上的相同音译的结果) 。典型应用:德沃夏克(捷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第一主题 3.大管 (Bassoon,巴松管) 别称及雅号: 一捆柴 (来自意大利文 fagotto) 乐器本调:C 调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大字一组bB--小字一组bb (三个八度) 结构组成:哨子, U 型管体( 分四节) 和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槭科色木或枫木 乐器特色:低音区音色阴沉庄严,中音区音色柔和甘美而饱满,高音富于戏剧性,适于表现严肃迟钝的感情,也适于表现诙谐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其他:还有一种低音大管( 低八度),是木管族中的最低音. 典型应用:比才(法),歌剧《卡门》第一幕与第二幕间奏曲,旋律选自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 四、唇簧气鸣乐器 这类乐器种类繁多,形成相对木管乐器族的铜管乐器族,即是平时所说的号类乐器,俗称喇叭,包括军号,小号,短号,圆号,长号,大号和萨克号等,每种又有许多规格。唇簧气鸣乐器均是由铜合金制成, A.发声原理: 唇簧气鸣乐器靠嘴唇振动发音。当唇振动时,气流通过杯状号嘴吹入管状体内,使管内空气随之振动发音,依靠启闭活塞装置或伸缩号管改变号管的长短,获得不同的音高,并由向牵牛花开放样式的喇叭口来扩大它的音量。其发音音高还取决于吹奏者的唇肌紧张程度,同样的管长可以演奏出由低到高大约七个到十几个泛音。(具体原理请参见本人在本版发表的“浅谈铜管乐器原理”一文) B.乐器介绍 1.军号 (Bugle) 乐器简介:自然泛音乐器,构造最简单,包括步号,马号,军号和青年号四种。 乐器本调:bB, G, F等多种 应用谱号:简单的专用号谱 实用音域:只能吹出几个乃至十几个泛音, 音阶不完整 结构组成:有单圈和双圈几种, 均由管体, 喇叭口和号嘴组成 乐器特色:结构简单,发音嘹亮,传远性好。其他:只用于部队和中小学鼓号队,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不用。 2.小号 (Trumpet) 乐器本调:bB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 移调高大二度记谱 实用音域:e--c2(实际 d--小字二组bB),两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号嘴,管体和机械三部分。机械部分由活塞和活塞套组成,通过按下活塞接通旁路管以达到延长号管的目的。(活塞分为直升式和旋转式两种) 管长:1.335 米乐器特色:音色强烈明亮, 锐利, 富光辉感, 是铜管族的高音乐器.也可发出优美而富歌唱性的旋律. 使用弱音器时可变换音色. 其他:是管弦乐队和军乐队的重要乐器。还有C,bE,A等多种调性的小号, 使用较少。典型应用:海顿(奥)《小号协奏曲》,穆索尔斯基(俄)《图画博览会》之《漫步》,柴科夫斯基(俄)《意大利随想曲》引子,柴科夫斯基(俄)舞剧《天鹅湖》之《那波里舞曲》,巴哈(德)《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部。 3.短号 (Cornet) 乐器本调:bB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 移调高大二度记谱 实用音域:#f--c2 (实际 e--小字二组bB),两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号嘴, 管体和机械三部分。机械部分由活塞和活塞套组成,通过按下活塞接通旁路管以达到延长号管的目的。(活塞分为直升式和旋转式两种),号管比小号略粗, 并多一道拐弯。管 长:1.335 米 乐器特色:音色柔和, 富歌唱性,不够辉煌。 其他:通常只用于军乐队和舞厅乐队。还有bE短号,使用较少。在现在的军乐队中,经常使用小号来代替短号,音色由演奏员来控制。 4.圆号 (Horn,French horn) 别称及雅号:法国号,“管乐器的灵魂” 乐器本调:F 调( 常见圆号有F,bE双调, F,bB双调和F,A,bB三调等多种)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移调记谱。实用音域:B1--f2 (三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号嘴,管体,机械三部分,使用回旋式活塞,有三键,四键和五键圆号。 管长:3.939 米 (F 调) 乐器特色:音色既有铜管特色,又较温和,高雅,带有哀愁和诗意,在铜管和木管之间起到媒介协调作用,表现力极为丰富。其他:铜管乐器中它音域最宽,应用最广泛。 典型应用:莫扎特(奥)《圆号协奏曲》四首,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引子。 5.长号 (Trombone) 别称及雅号:拉管,伸缩喇叭,“管乐中的弦乐器” 乐器本调:bB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和次中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也有移调记谱的) 实用音域:E--小字一组bB,两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伸缩长号由号嘴,U型套管,里管,调音管,喇叭口,支柱等组成。低音长号还带有一个四度管活塞和四度附加管。 管长:2.75 米 乐器特色:音色高傲,辉煌,庄严,壮丽而饱满,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弱奏时温柔委婉。整个音域内音响统一,很少被同化。可奏出独特的滑音。 其他:是构造上唯一未经过技术完善,很少改进的铜管乐器。不仅是管弦乐队和军乐队的重要乐器, 还大量用于爵士乐, 被称为“爵士乐之王”,管弦乐队中较少用于独奏。还有一种活塞长号,现在已经基本被淘汰。 典型应用:瓦格纳(德)歌剧《女武神》之《女武神之骑》,瓦格纳(德)歌剧《唐豪瑟》序曲,哈恰图良(前苏联),舞剧《加雅涅》之《马刀舞曲》,拉威尔(法)《波莱罗舞曲》。 6.大号 (Tuba) 别称及雅号:低音号, 抱贝司, 倍低音萨克号 乐器本调:bB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也有移调记谱的) 实用音域:D1--f2, 三个八度 结构组成:号嘴,管体和机械三部分组成。有四到六个活塞( 回转式较常见)。大号有抱式大号,圈式大号和转口式大号( 俗称" 苏萨风")三种,后两种只用于军乐队或管乐队。乐器特色:管弦乐队中最大的低音部铜管乐器,音色浑厚低沉,威严,庄重,与倍低音提琴同是管弦乐队合奏的基础。 其他:管弦乐队中还使用G,F,C 调大号,很少用于独奏。典型应用:霍尔斯特(英),《行星组曲》之《天王星》引子(与长号合奏) 。 [注:从某种意义讲,大号应该归为萨克号一类,但萨克号中只有大号在管弦乐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故单列出来。] 7.萨克号 乐器简介:这是一族乐器,有最高音,高音,中音,次中音,上低音,低音,倍低音多种,一般只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乐器本调:bB或bE 应用谱号:依乐器本调移调记谱 (次中音以下也有不移调记谱的) 结构组成:号嘴,管体和机械部分组成, 有三到六个活塞。乐器特色:音色柔和,圆润而富有弹性,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结束语:以上简单介绍了常见的西洋管乐器,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管乐器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发展的,并在继续改进完善。他们的应用因其音色和音区的不同而不同,同时还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影响和作曲家风格的影响。巴洛克时期直至古典主义时期的管弦乐队中应用最多的管乐器有双簧管、大管、自然圆号(现代圆号的鼻祖),经常出现的还有单簧管、自然小号(现代小号的鼻祖)等,长号较为少见。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开始,管乐器在管弦乐队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乐器的发展也日趋完善,浪漫主义大师瓦格纳则为解放管乐器,尤其是铜管乐器的音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十九世纪中期,西洋管乐器基本定型,近一百多年来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以美国指挥家、作曲家伯恩斯坦为首的一些作曲家创作了很多强调铜管乐器音色的现代管弦乐作品,音乐辉煌灿烂,虽然作品的思想性较差,但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大家较为熟悉的作品有《奥运光荣》等。 下面简单列一下现代军乐队和管弦乐队等乐队中西洋管乐器的应用情况以供大家参考( 括号内表示有时用): 军乐队:木管:bB单簧管,(bE高音单簧管) 长笛, 短笛, 双簧管, 大管, bB次中音萨克管,bE中音萨克管 (bB高音萨克管, bE低音萨克管)。 铜管:小号,(短号) 圆号,长号,bE中音萨克号,bB次中音萨克号,bB上低音萨克号,大号。 管弦乐队:木管:bB单簧管 2支,长笛 2支,双簧管 2支,大管 2支(短笛,英国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 铜管:小号2-3 支,圆号3--4支,长号2--3支,大号一支。 (注:古典主义作品中很少用长号和大号) 爵士乐队: 木管:萨克管, 单簧管 (双簧管, 长笛) 铜管:长号,小号 (以上三种乐队配置还包括弦乐器和打击乐器,文中未列出) 木管五重奏: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或第二单簧管 萨克斯四重奏: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上低音萨克斯铜管五重奏:第一小号,第二小号,圆号,长号,大号。

❿ powdercadihydrate什么中文

没有这个字,只有piccolo这个字,意思是短笛。
短笛(Piccolo)是音域最高的木管乐器,是长笛家族的一种变种乐器,也是交响乐队中音域最高的乐器之一。短笛必须要长笛练习的非常好的人才可以演奏,比长笛难吹,也比长笛的音色高。包含三个八度。由于音色尖锐, 富于穿透力,有节制,审慎地使用可使整个乐队的乐声更加响亮、有力而辉煌。常用来表现胜利凯旋、热烈欢舞或描写暴风雨中的风声呼啸等。名称源自意大利文“flauto piccolo”。
短笛,是缩小了的长笛。在意大利文中,“短笛”一字意为小长笛。像长笛一样,短笛通常定为C大调,比一般的长笛高了一个八度(令它们成为最高音的横笛)。音域d2~c5。记谱与长笛相同,而实际发音高八度,为所有吹管乐器中的最高音乐器。音色尖锐,光辉明亮,穿透力极强。短笛的音乐是写得比标准音高低一个八度。短笛的指法与长笛的一致,但声音却比长笛高了一个八度。很多交替的指法亦可能被用作调整它们特有的音高的频率,因为通常很多都会走音了。在标准的C大调短笛的增加部分中,有D音的短笛音高,有时用来与降半音A一致,出色地用于意大利军乐队。
一般短笛能吹奏3个八度,由C5至C8(个别型号更可以吹奏D8)。吹至第三个八度的音符时,就会开始愈来愈难,特别是轻声地吹的时候。但是作曲家们通常只是会把高音域的作品写给短笛。短笛缺乏长笛的最低音B键,而且短笛的低音区域较暗且不明显,较少使用。
记谱与长笛相同,而实际发音高八度,为所有吹管乐器中的最高音乐器。音色尖锐,光辉明亮,穿透力极强。在配器上,无论规模多大的乐队中,用一只已足可扩展音域,增大纵深能力。对于铜管乐队尤其重要。常用于欢欣鼓舞的热烈场面。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终乐章的胜利进行曲中,用它来增加巍然屹立、勇往直前的气概。他的《第六交响曲》第4乐章中, 用短笛来描绘雷电轰鸣的场景。穆索尔斯基在交响诗《荒山之夜》中,用它来描绘群魔乱舞时阴森凄厉的哭声。
演奏时双手持笛,坐立皆可,采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双唇构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气流集中冲击吹口盖与孔壁构成的75°锐角发音。其特殊技巧有:①泛音:用放松口型超吹八度或十二 度、十五度音,产生类似弦乐器的清音效果;②滑音:手指在键孔上逐渐滑闭,可取得上滑音和下滑音效果;③同时哼唱:在演奏长笛的同时哼唱;④模拟打击乐:快速拍打音键,同时口中发出咂舌的“嗒”声,可发出模拟打击乐的声音效果;⑤呼啸奏法:口含全部吹口,快速大量吹气,同时按乐谱快速移动手指,造成啸声效果;⑥模拟铜管乐器:两唇紧贴吹口,开小孔吹气,发音如同小号。上述各种奏法,均可得特殊效果,在先锋派音乐中常大量应用。
音色尖锐透明,同音区不如长笛丰满,属装饰性乐器,很少独奏,用于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由于是长笛家族中音域最高的乐器,短笛在管弦乐中经常扮演陪衬的角色,虽然它装饰性的功能重于旋律性,但短笛的独奏也并非罕见。
乐队中的木管声部位于指挥正前方、中提琴声部后面一排。长笛在这排最左边。标准的管弦乐队用两只长笛。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军乐队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螃蟹怎么杀 浏览:145
伊朗钱叫什么意思 浏览:575
越南哪里可以免费玩 浏览:867
越南和意大利哪个大 浏览:368
英国保证金需要多少钱 浏览:814
越南开挂车多少工资 浏览:489
越南绿豆饼特产一个多少钱 浏览:887
印度半岛南临什么海 浏览:576
英国二战起了什么作用 浏览:926
印尼宽带中国联通版什么梗 浏览:357
晴用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0
伊朗地名猫叫什么 浏览:570
越南平原占多少山区占多少 浏览:580
中国电信宽带网速怎么样 浏览:60
教你学中国话的越南语怎么说 浏览:254
美国欠中国外债如果赖账怎么办 浏览:618
中国越南在哪里踢 浏览:774
印尼的星级医院做人流要多少钱 浏览:970
中国有哪些地方办航展 浏览:637
印度都使用什么语言 浏览: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