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绘画分为哪些

意大利绘画分为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03 23:34:56

㈠ 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画坛上出现了哪些新的绘画风格

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画坛上出现了光辉灿烂的现实主义绘画,它是承续了文艺复兴大师们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世俗化精神,并与矫饰主义和巴洛克艺术的不断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创始人和传播者是卡拉瓦乔,因而又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卡拉瓦乔主义影响了整个欧洲,把现实主义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㈡ 17世界意大利美术的特点是什么

欧洲社会历史的进程步入17世纪。随着欧洲各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欧洲的美术在这一阶段呈现出流派众多、风格杂陈的繁荣景象。17世纪是西方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欧洲美术,特别是意大利、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等国家的美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7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了欧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共和国,同时爆发了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的社会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段,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发展很不平衡。在意大利,由于商路的转移,城市手工业萎缩,国内缺乏统一的市场,加上外族的不断入侵,资本主义在意大利未能取得长足的发展,却走了一段回头路——把资本转向土地。高利贷和地租的双重盘剥,加重了人民生活的痛苦。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斗争尖锐。所有这一切,使得意大利美术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与文艺复兴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在佛兰德斯,由于在尼德兰革命中没有取得独立,17世纪仍然处在西班牙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控制下,艺术仍是为奢华的宫廷服务。绘画的题材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寻求享乐的神话题材和歌功颂德的历史题材成了佛兰德斯绘画的主流。

而荷兰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独立的荷兰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17世纪荷兰的工商业和航海业都十分发达,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荷兰有“海上马车夫”的称号。荷兰国内形成了以满足市民要求为主的商业市场。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精神生活逐渐从宗教的世界中解脱出来,美术也被从教堂中解放了出来,绘画艺术不再依靠特权人物或教廷的保护,而是直接依靠市场。由于市民对绘画内容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从而促进了美术风格和题材的多样化。荷兰商人热衷于收购小幅油画,出售给人们装饰家庭。在当时的一些公共场所,也用各种题材的绘画作品作点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了西方美术史上着名的“荷兰小画派”。

西班牙自从1588年“无敌舰队”覆灭后,丧失了海上的霸权,工商业从此一蹶不振。由于战争的巨大消耗,人民贫困不堪,西班牙成了欧洲流浪汉和乞丐最多的国家。在这种形势下,西班牙国内宗教势力却又强大,宗教裁判所的绞刑架四处林立。格列柯的绘画多少反映了这种狂乱的局面,到了委拉斯贵支时代,绘画的宫廷趣味变得十分具有讽刺性。

资本主义在法国、英国得到的发展与荷兰的资本主义发展可以说是不相上下。法国自弗朗西斯一世执掌政权以来,政治、经济都有利于本国的文艺发展,国王与贵族往往以文艺来显示自己的豪华与富足。英国虽然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经济比较发达,但是由于原有的美术传统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它的绘画处于一种成长阶段,相对于欧洲的其他国家而言,要显得滞后。
17世纪也是欧洲哲学、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一个破除迷信、探索真理的时期。意大利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以及近代唯物论的始祖、英国哲学家培根和霍布斯,法国唯物论哲学家笛卡儿等都出现在这个时代。自然科学方面。微积分的创立,血液循环的发现,显微镜的发明,化学元素概念的确立,力学三定律的总结等也都发生在这个时代。

一、17世纪意大利美术

16世纪下半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开始从繁荣走向衰弱,文艺复兴盛期的许多大师相继去世,群星璀璨的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意大利美术从此进入一个流派纷呈的时期。

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的样式主义(亦称风格主义)美术首先萌发于佛罗伦萨,16世纪中后期遍及全国,只有威尼斯画派受其影响较少。样式主义的艺术家都以崇拜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盛期文艺复兴的大师自诩,有不少人还是两位大师的学生。他们对技法和美的强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盛期文艺复兴的崇拜,拉斐尔的追随者希望同他运用线条的轻松自在相媲美。样式主义的流行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盛期文艺复兴的结束。

进入17世纪,样式主义美术逐渐退出意大利的历史舞台,然而,意大利美术并没有因此而走向单一,三个不同的流派相继登上意大利艺术的舞台——学院派美术、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美术和巴洛克美术。

欧洲的美术学院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由着名画家卡拉奇兄弟大约在1585年创办的波伦亚学院是当时欧洲最着名的学院之一。学院派的基本主张一是继承先辈大师的艺术传统,总结前人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新的艺术人才;二是力图把年轻的艺术家引向所谓的正路,不受样式主义美术和卡拉瓦乔主义美术的干扰。学院派强调要保持古代和文艺复兴盛期大师艺术的永恒性,如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把这些看成艺术的楷模。所以,学院派艺术从一开始就有折衷主义的特色,过分强调法则,他们作品的题材大都是描绘宗教或神话,在技法上偏重素描而轻视色彩。学院派的这些特点为古典主义艺术奠定了基础,古典主义艺术最终在法国扎下了根,并在那里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波伦亚学院(Bologna)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是卡拉奇兄弟,即鲁多维柯?卡拉奇(Ludovico Carracci,1555~1619),阿格斯提诺?卡拉奇(Agostino Carracci,1557~1602)和阿尼巴?卡拉奇(Annibale Carracci,1560~1609)。阿尼巴?卡拉奇是三兄弟中最年轻的一个,也是最为驰名的一个,而且他的才能也是多方面的。他的首位传记作家暨深具影响的艺术理论家贝洛里指出,卡拉奇将绘画从样式主义的困境中解救出来。阿尼巴?卡拉奇善作大型壁画,也画祭坛画和架上绘画。他为罗马法尔内塞宫所作的天顶壁画尤为出色,风格近似米开朗基罗,构图宏伟,人物生动。为了创作法尔内塞宫的天顶壁画,他作了五百多张的草图。他和哥哥阿格斯提诺?卡拉奇以及堂兄鲁多维柯?卡拉奇都是不知疲倦的绘图者。他们无所不画:绘画的构图、工作室的模特、街上的人等,甚至在吃饭时都一手拿着面包,一手拿着炭笔。他们的目标是忠于自然,但是必须剔除杂质,纯化自然。《酒神巴库斯和阿里阿德勒》是法尔内塞宫天顶画中的一幅,画面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巴库斯和他的妻子正在动物拉的车上前进,飞翔的小天使把星冠加在阿里阿德勒的头上。周围的人是酒神的朋友,簇拥着他们,场面十分壮观。《逃往埃及路上休息的风景》(图117)是阿尼巴?卡拉奇创作的一幅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景画,画上的风景不是大自然的写生,而是理想中的风景。画面中山川、河流、田野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轻烟,画中点缀着几个神话中的人物,为的是增加一种传说的气氛。这样的风景画也叫英雄式的风景画,因为它具有崇高、庄严、典雅的特色。这种古典风格对后来的普桑、洛兰的风景画有直接的影响。

继卡拉奇兄弟之后,学院派的代表人物是格?列尼(Guido Reni,1575~1642)和格维尔奇诺(Guercino,1591~1666)。格?列尼出生在波伦亚附近的卡里维查诺,父亲是一个音乐家。他的画,色调明快,富有抒情色彩,很受一些上层人士的喜爱。《曙光女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件作品构图宏大,色彩艳丽。曙光女神手持花束正驱走黎明前的黑暗,身后是太阳神的马车,美惠三女神带着愉快的表情,背景上一片金色,象征着曙光如锦。格维尔奇诺是学院派中最具有豪放特色的画家,画风雄浑凝重,他所画的人体具有雕塑般的体积感。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在意大利,与样式主义和学院派美术相对立的是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美术。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3~1610)原名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由于他出生的村子叫卡拉瓦乔,所以别人送给他这样一个绰号。卡拉瓦乔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意大利面临着经济衰退,内乱外患,国势衰弱的年代。卡拉瓦乔的生活历程也充满了苦难和艰辛,他的双亲很早就去世了,从小就过着孤独清贫的生活。由于喜欢画画,在他11岁的时候,哥哥把他送到米兰,进入西蒙?彼得查诺的画室学习。在这位老师的影响下,曾接触过样式主义艺术。但是,对他的艺术起着重要影响的当然还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大师的作品和伦巴底的现实生活。
卡拉瓦乔的艺术生涯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诸位大师相继逝世后开始的。他的艺术不仅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并推开了17世纪现实主义艺术的大门。卡拉瓦乔的艺术像一座桥,把文艺复兴和17世纪两个时代连接了起来。

1590年,卡拉瓦乔前往罗马。在罗马,贫困没有使他在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上改弦易辙,去迎合宫廷艺术的口味。为了能生存下去,他最初给一位样式主义画家阿尔皮诺当助手,后来由于和阿尔皮诺艺术观点不一致,加之于感情上也合不来,最终两人不欢而散。卡拉瓦乔早期的重要作品有《抱水果篮的孩子》、《酒神巴库斯》、《逃往埃及的途中》、《女卜者》(图118)以及《弹曼陀铃的姑娘》(图119)等,这些作品都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从《抱水果篮的孩子》这幅画中可以看到卡拉瓦乔一开始就走着一条写实的道路。画中的模特显然是直接来自于社会底层,他既不是神也不是英雄,而是一个流浪于街头的卖水果的小孩。这幅作品已经显示了17世纪绘画题材的进一步扩大,生活在底层的人进入了画面,并日益成为描绘的主要对象。《逃往埃及的途中》是一幅宗教题材画。在这幅画上,除了那个长着双翼的天使外,其他人物多是来自现实的生活,显得十分质朴,就连背景上那头小毛驴也是照着现实中的样子描绘的。拉提琴的天使将画面一分为二,左边拿着乐谱的约瑟像一个典型的意大利农民,有大胡子和一双深陷的眼睛,满脸皱纹,赤着双足,身旁放着旅途中简单的行囊。画面右边的圣母抱着孩子,完全是一对人间母子的形象。画面的背景好像是一个晚秋的黄昏,远处落日的余晖与地面上的落叶,使画面呈现出宁静肃穆的气氛。在这样的宁静中,人们似乎可以听到天使带有忧伤情调的琴声。
卡拉瓦乔所描绘的风俗题材绘画,在当时曾引起学院派古典主义者的不满。古典主义画家指责他过于热心描绘下层人民的形象,作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卡拉瓦乔并没有介意这些指责。《女卜者》是他的早期风俗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幅。画面上的两个人物都是来自现实生活——英俊潇洒的罗马青年和含情脉脉的吉卜赛女郎。男青年正挑逗地望着吉卜赛女郎,吉卜赛女郎好像忘了看手相,而是注视男青年的脸。像这样描绘爱情的画在当时的意大利是不多见的。卡拉瓦乔的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对学院派古典主义和样式主义的真正挑战。卡拉瓦乔的色彩受威尼斯画派的影响,调子十分明快鲜艳,表现了真实生活中见到的色彩。

卡拉瓦乔的早期作品大多是描绘年轻男女,在他们身上充满了宁静和欢愉的情绪。卡拉瓦乔的名声在罗马日渐高涨,引起了不同的评价。一部分人激烈地反对他,也有一部分人拥护他,包括年轻的鲁本斯。随着意大利日益恶劣的政治状况和别人对他的攻击和嘲讽,卡拉瓦乔很快进入了苦闷、彷徨、呐喊的创作年代。大约在1590年,他画的祭坛画《圣马太和天使》第一次表现了画家的叛逆精神。在画面上,有两个与真人等大的人物在画面的前景,一个是马太,另一个是天使。他画的马太与其他画家画的马太完全不同,在他之前从来没有哪位画家把马太画成农民模样。画面中的马太把一本书放在膝盖上,正在吃力地写字,好像是一个初学文化的人。站在他身旁的天使把住他那双粗笨的手教他写字。在圣经的传说中,马太是一位很有文化修养的人,而卡拉瓦乔却把他画成了半文盲的样子。由于这一人物画得粗野,结果引起了订货人的强烈不满,因为订货人从没见过这种形象的马太。最后卡拉瓦乔作出了让步,为这座教堂重新画了一幅祭坛画,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在这一时期卡拉瓦乔画了另外一幅画《多疑的多玛》(图十四),画面上的人物和马太一样都是一些朴素的农民。在宗教传说中,多玛是基督的门徒中一个最多疑的人,他对任何事情都必须亲眼看见才能相信。基督复活后的第八日,他亲眼看到了自己的老师才相信这是事实。在画面上,他正多疑地用手指挑着看基督身上的钉眼。怀疑与探索是17世纪哲学家和艺术家共有的特点,与卡拉瓦乔同时代的布鲁诺就主张要敢于怀疑,反对宗教迷信。
进入17世纪,卡拉瓦乔进入他创作的颠峰期,大约在1602年~1604年间,他完成了一幅出色的祭坛画《基督下葬》(图120),画中的基督像一个死于贫困的普通人。画面上死去的基督处在最亮的前景里,四肢无力,双手下垂,头部后仰,有两个圣徒把他抱起,正要放入昏暗的墓穴中。这里没有激动不安的殉教气氛,也没有圣灵的光圈。从基督瘦骨嶙峋的身体和忧患的脸上,使人联想到17世纪意大利贫苦农民的命运。《基督下葬》引起了激烈的争论。1605~1606年间,卡拉瓦乔又画了一幅与《基督下葬》性质相同的作品《圣母升天》(图121)。这幅作品也是一幅祭坛画,是为罗马的圣玛利亚-德拉?斯卡勒教堂所作。该作品可以说是卡拉瓦乔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标志了他创作的顶峰。圣母玛利亚升天是一个传统的题材,有不少的艺术大师们都画过这个题材,但卡拉瓦乔画的圣母升天可谓独树一帜。在他的画上既没有飞翔的天使,也没有诸神的赞颂,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凡,完全是人间的景象。在一个破旧的农家茅舍里,死去的玛利亚躺在床上,一群农民式的人物围着她哭泣。画中圣母玛利亚的形象可以说是欧洲17世纪现实主义艺术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之一。1606年,性格暴躁的卡拉瓦乔在与几个朋友玩击剑时,由于争吵竟真的动起武来,结果两死一伤。卡拉瓦乔逃离了罗马,开始了流浪生涯。这位17世纪初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在流浪中结束了悲壮的一生,死时年仅37岁。
17世纪意大利现实主义画家除了卡拉瓦乔外,其他地方画派画家的实力也不容忽视,在地方画派中涌现出不少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画家和在欧洲画坛上有影响力的画家。
热拉亚画派的代表人物是别尔那多?斯特劳兹(Bernardo Strozzi,1581~1644),他善于画一些带有世俗风味的宗教题材画和风俗画。代表作有《托维特的痊愈》、《鲁特琴的琴手》、《天文学者和他的学生》等。曼图亚画派的代表人物是多米尼加?费蒂(Domenico Fetti,1589~1623),他在艺术上仰慕卡拉瓦乔和鲁本斯,代表作有《箴言》、《手持哥利亚头的大卫》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真实、朴素、自然。南方那不勒斯画派的代表画家是萨尔瓦多?罗萨(Salvator Rosa,1615~1673),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戏剧家、演员、诗人、音乐家。善于画风景画、肖像画、历史画,在创作上带有浪漫主义的气息。代表作有《浪子》、《战斗》、《有桥的风景》等。

巴洛克是欧洲17世纪的美术样式,发源于意大利。17世纪是巴洛克美术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所以有“巴洛克时代”之称。

巴洛克(Baroque)一词的来源至今仍不甚明确。有人认为来自意大利语的Barocco,含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的意思;也有人认为来自葡萄牙语的Barroco,或西班牙语的Barrueco,指畸形的珍珠。这些词语都含有贬义。巴洛克艺术在当时还有一些别的称呼,如独特的、古怪的、狂想的、创新的、现代的等等,不过这些名称都没有流传下来。流传至今的“巴洛克”这个词自18世纪以来,一直都被对巴洛克美术怀有偏见的人用作讥讽的称呼。古典主义理论家贝洛里可能是第一个对巴洛克艺术发起攻击的人,他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直到19世纪,巴洛克美术才得到积极评价,德国美术史家吕布克在他的《建筑史》、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在《意大利艺术指南》等书中,都称颂巴洛克建筑之美,建筑界也出现一些仿效巴洛克风格的名作,如巴黎歌剧院。德国美术史家沃尔夫林1888年出版的《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一书,提出巴洛克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主要流派,并对其形式特点作了分析。在他之后,意大利学者南乔尼于1895年进而把17世纪文明的特点归纳为巴洛克主义,学术界逐渐形成了17世纪是巴洛克时代的概念,甚至有巴洛克音乐、巴洛克文学、巴洛克哲学等提法。

除了确认巴洛克美术的历史地位而外,西方学术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还有另一方面的发展,即把巴洛克相对于文艺复兴的风格特点当作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式与发展模式,认为其他时代和其他民族的艺术也有这种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的演进,甚至认为这是艺术形式或视觉形式是不依社会内容为转移的独立规律。首先提出这种主张的也是沃尔夫林。
巴洛克艺术大致有以下的特点:无论是建筑、雕刻还是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有神秘感,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与16世纪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巴洛克美术在文艺复兴美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争取信众的需要,也适应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因此在17世纪风靡全欧,影响到其他艺术流派。
17世纪巴洛克美术的最大中心是罗马,佛罗伦萨已退居次要的地位。一般认为,意大利的巴洛克美术分为三个阶段:1600~1625年为初期, 1625~1685年为盛期,1685~1750年为后期。但18世纪初年以后的巴洛克美术又另有罗可可美术之称。与此同时,在整个巴洛克美术发展期间也并行存在着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而且彼此互有影响,因此17世纪意大利美术仍是相当丰富多采。
在巴洛克美术中,最能体现巴洛克风格的是建筑,巴洛克风格的一些要素首先在建筑上体现出来,绘画、雕刻的发展往往与之配合,形成综合艺术。实际上,在16世纪美术中,已孕育着巴洛克建筑风格的一些萌芽,例如维尼奥拉(Vignola,1507~1573)与波尔塔(G.della Porta,1540~1602)共同设计建造的罗马耶稣会堂被认为是第一个巴洛克建筑。1568年维尼奥拉设计了会堂的平面图,正门立面是波而塔在1575年设计的。早期巴洛克建筑的重要代表在罗马还有马代尔诺(C.Maderllo,1556~1629)设计的圣苏珊娜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的东面。但在16世纪后期流行的样式主义建筑中,巴洛克建筑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至17世纪才形成真正的巴洛克建筑。

17世纪30年代后,巴洛克建筑进入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的两位最杰出的大师是弗?博罗米尼(F.Borromini,1599~1667)和乔?洛?贝尼尼(G.L.Bernini,1598~1680)。博罗米尼是一位建筑家的儿子,据说早期曾在圣彼得大教堂工地上当过石匠。他性格古怪,为人倔犟,向来不与人合作,也不带徒弟,临死前把自己设计的手稿付之一炬,自杀身亡。他的作品以奇特着称,好像是艺术家不平静心灵的反映,给人一种虚幻莫测的感觉。他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圣卡洛教堂。

另一位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不仅是天才的雕刻家,而且是着名的建筑师。就像一个世纪以前的米开朗基罗一样,贝尼尼自视为一个雕刻家。他是第一位面对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毫不退缩的艺术家,但是,他与米开朗基罗的个性却大不相同。贝尼尼性格外向,善交际,谈吐风趣,行为与生活举止具有贵族气派。贝尼尼的工作速度惊人,就像有一股魔力驱使他完成作品,并能够有系统并极具效率地管理着一大批助手。他主导罗马的艺术风貌达半个世纪之久。据说教皇乌尔班八世曾对他说过:“汝之生为罗马,罗马亦为汝生”。
贝尼尼生于那不勒斯,父亲也是一位雕塑家,1605年举家迁至罗马。作为雕塑家之子,贝尼尼最初以制作神话群像和半身像着名。他能将大理石加以雕凿、打磨,肖似人体的肌肉、毛发和褶皱,甚至能够表现出颜色。《耶斯特的法兰契斯一世》(图122)是为摩德纳公爵雕刻的半身肖像,贝尼尼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阿波罗与达芙妮》(图123)、《普路同和帕尔塞福涅》是贝尼尼为红衣主教别墅完成的四座极为生动的大理石组雕中的两件。这一组雕塑的人体都比真人高大,借希腊神话题材来歌颂人类的理想与爱情。
贝尼尼在年仅26岁时,便第一次获得教皇的委托,制作圣彼得教堂的青铜华盖(图124)。这座巨型建筑高达29米,以4根螺旋形雕花柱支撑盖顶,加上镀金装饰,雄伟而又华丽。贝尼尼长期担任圣彼得大教堂内部装修,使建筑与雕刻融为一体。最为着名的是他为教堂祭坛设计的圣彼得法座,卫护的圣徒、飞腾的天使和云间透射的圣灵之光与建筑巧妙结合,充分发挥了巴洛克美术热烈奔放的特色。贝尼尼还为圣彼得大教堂设计了门前双臂环拱形的广场和柱廊,使它成为西方最美的广场建筑之一。
标志作贝尼尼雕刻顶峰的是他1645~1647年间为科纳洛里礼拜堂创作的组雕《德列萨的狂喜》(图125)。德列萨是16世纪西班牙的一位修女,少年时因患癫痫,就潜心修炼,事奉上帝。每当病发时,人就失魂落魄,脑际幻觉丛生,此时据她自述,她能看到种种奇迹。后来她过着隐居的生活,并把每次的幻觉记述下来。这份自述流传到17世纪,教会便利用它来宣扬宗教的神秘主义,并把德列萨封为圣徒,此事在民间深有影响。贝尼尼运用他那熟练的大理石雕凿技术,刻画出了德列萨昏迷中渴求爱欲的复杂的内心情感。除了室内的作品外,贝尼尼的雕刻还被大量运用在装饰园林和喷水池等建筑物上。罗马的四河喷水池由他和他的学生共同完成。这个喷水池的设计是作为古代方尖碑的基座,规模十分巨大,水池中央有一座假山,假山的四周有四个巨大的人像,他们分别象征着世界四大河流:尼罗河、多瑙河、恒河、和南美的拉普拉塔河。在博罗米尼和贝尼尼的影响下,罗马出现了一大批巴洛克建筑大师,他们在罗马建造了许多华美的教堂、宫殿、广场与喷泉,使巴洛克风格在整个欧洲广为流行。
除罗马外,意大利北部也出现了两位着名大师:威尼斯的隆盖纳(B.Longhena,1598~1682)和主要工作于都灵的瓜里尼(G.Guarini,1624~1683)。隆盖纳的代表作是威尼斯的圣玛利亚教堂,瓜里尼代表作是都灵的圣洛伦佐教堂和卡尔里亚纳宫,皆以灵巧秀逸取胜。传播于西欧诸国的巴洛克建筑,又结合各地特点而各有所长,如法、英等国带有较严谨的色彩,德国南部则华丽辉煌达到极致,西班牙及其统治下的拉丁美洲也是巴洛克的沃土之一。西班牙最倾心于繁复与瑰丽,而在拉丁美洲又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印第安人固有的装饰传统,巴洛克美术成为世界美术中的奇葩。
意大利的巴洛克绘画不如建筑和雕刻的影响大。巴洛克绘画可溯源到米开朗基罗和柯罗乔等文艺复兴大师,但主要是通过克服16世纪后期的样式主义而发展的。而在这一过程之初,两位影响最大的艺术家卡拉瓦乔和卡拉奇又分别以现实主义和学院派为主要特色。因此巴洛克风格的形成比较复杂,它吸收了这些大师的写实倾向和一些手法特点,如明暗、色彩、透视等,并配合巴洛克建筑而发展。17世纪后期的典型巴洛克绘画作品都是天顶壁画和装饰壁画,其中最着名的是波佐创作的圣伊尼亚齐奥教堂天顶壁画《伊洛纳底乌斯的荣光》(图126),他把巴洛克透视画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波佐的追随者中包括日后来中国清廷工作终身的传教士画家郎世宁,巴洛克美术也在北京圆明园的西洋楼建筑上有所体现。但最伟大的巴洛克画家不是意大利人,而是佛兰德斯的鲁本斯,他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艺术对西方画坛具有更持久的影响。另一方面,从17世纪是巴洛克时代的角度看,另几位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风格特色。
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

㈢ 意大利艺术流派有哪些

意大利美术

--------------------------------------------------------------------------------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公元前后曾先后建立埃特鲁
斯坎、罗马等国,拥有丰富的古典美术遗产(见埃特鲁
斯坎美术、罗马美术)。中世纪时虽一度衰落,但仍然
是西欧各国接触拜占庭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前沿。到文艺
复兴时代,意大利成为西方美术最发达地区,其领先地
位从14至17世纪历数百年而不衰。18世纪后,法国才逐
渐取代意大利的地位。因此,不仅在美术史研究上,而
且在一般美术教育和博物馆陈列中,意大利美术皆具有
重大意义,是人类美术遗产中十分珍贵的部分。但是,在
政治上,自罗马帝国灭亡后,从中世纪直至19世纪中期,
意大利一直处于分裂割据局面,美术的发展也很不平衡,
地区性的流派各有特色,使意大利美术在其长期发展中
呈现复杂交错的景象。
中世纪 罗马帝国灭亡之时,基督教已经传播于意
大利全境,早期基督教美术已在4~5世纪间以罗马为中
心发展起来。但在哥特人及其他蛮族纷纷入侵、帝国政
权瓦解、形势极为动荡的情况下,早期基督教美术也趋
衰微。6~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实际上是拜占庭美术的附
庸,因为只有在拜占庭帝国占领的意大利北部,较正规
的美术活动才能进行。当时以拉韦纳为中心,拜占庭风
格的建筑和镶嵌画曾达到很高水平,留下了圣维塔莱教
堂和圣阿波利纳雷教堂等拜占庭美术的杰出作品。但在
意大利其他地区,文化和美术遭到破坏的情况则相当严
重,因而有“黑暗时代”之称。从8世纪后期起,意大利
北部、中部归加洛林王朝统治,与其联合的罗马教皇势
力也日渐壮大,中世纪美术开始形成。由于政治上的附
属地位和经济恢复的缓慢,意大利从此时直到11世纪,美
术发展上仍无重大贡献,除了一些地方特点外,不过是
加洛林美术(8~9世纪)和奥托美术(10~11世纪)的
延伸。同时,南部的西西里岛长期受阿拉伯帝国统治,伊
斯兰教美术传于其间。东北部从威尼斯到拉韦纳,拜占
庭美术影响还很强烈。因此意大利中世纪美术在风格传
统上又较西欧其他地区更为复杂。
从11世纪起,意大利城市渐趋活跃,中世纪美术也显
露生机。在北部的伦巴第地区形成的擅长砖石砌筑技术
的匠师行会,为解决教堂的石造屋顶技术作出了贡献,其
匠师不仅在意大利,也在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地活动。
伦巴第建筑的杰出代表则是米兰圣安布罗焦教堂(11世
纪末~1150),它的石造屋顶采取了十字架拱顶的结构,
在欧洲尚属首创。随着拱顶和拱门的广泛运用,中世纪建
筑中的罗马式风格渐趋成熟,意大利从11世纪中叶到12
世纪之间,陆续产生了许多罗马式建筑的杰作,如中部着
名的商业城市比萨大教堂及其钟楼——比萨斜塔(1053
~1272)、佛罗伦萨圣米尼亚托教堂(1018~12世纪)及
洗礼堂(1059)、威尼斯圣马可教堂(1063~1094)以及西
西里蒙雷亚莱大教堂(1172~1189)。比萨大教堂及其驰
名世界的斜塔都建筑在一个开阔的广场上,外部饰以白
色大理石,间以黑色大理石的横带,拱门按层排列,统
一规划中又富于变化,被誉为最美丽的中世纪建筑之一。
佛罗伦萨圣米尼亚托教堂和洗礼堂风格基本上与比萨大
教堂相仿,但图案更趋稳定,而且用古典式石柱,在精神
的庄重典雅方面颇接近古典艺术,因此受到文艺复兴时
代的大师如米开朗琪罗等的重视。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则
具有较浓厚的拜占庭色彩,据说它是由来自希腊的拜占
庭匠师设计,并仿照君士坦丁堡的圣使徒教堂的形制,以
中央圆顶和周围四个圆顶构成十字型厅堂,装饰华丽,在
西欧的罗马式建筑中独树一帜。西西里岛在10世纪后期
转归来自北欧的诺曼人统治,建立诺曼王朝。此地在12
世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西里-诺曼建筑,蒙雷亚莱大教
堂即以其完美而着称。它熔诺曼人的雄伟气魄和阿拉伯
艺术的瑰丽装饰于一炉,在罗马式建筑中放出异彩。与
此同时,中世纪雕刻也有所发展,12世纪后期北部地区
产生了着名雕刻家B.安泰拉密,现存主要作品为装饰于
帕尔马大教堂(1178)和洗礼堂(1196)的浮雕,人物造形
虽有幼稚之处,但体态端庄,布局亦讲究平稳对称,说
明古典艺术的影响在意大利尚未绝迹。
12世纪后期,作为欧洲中世纪美术最典型代表的哥
特式美术首先在法国形成,13世纪传入意大利。但这时
意大利社会发展已有新变化,哥特式美术虽在各地传播,
却始终未获充分发展。从13世纪后期开始,佛罗伦萨这
样的先进城市已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上也独立为
城市共和国,中世纪美术逐渐向文艺复兴美术过渡,在
这方面,南部的美术发展起了特殊作用。当时西西里和
南部政权由诺曼王朝转归霍亨斯陶芬王朝的腓特烈二世。
他在西西里发展经济,提倡文化,全力建立中央集权制
度,和罗马教皇发生很大矛盾。腓特烈二世由于反教皇
而扶持一些为教会排斥的文化,如古典文化、伊斯兰教
文化等等,因此南部一带在13世纪中期曾出现一批仿效
古典风格的美术作品,如腓特烈二世在阿普利亚建造的
蒙特堡,以及他本人和一些大臣的半身雕像等。这些仿
古之风,虽然由于这个王朝的迅速衰败而只是昙花一现,
它却促使阿普利亚产生了一个很有影响的雕刻家N.皮萨
诺,他后来移居比萨,以古典风格创作了第一批文艺复
兴雕刻品,揭开了文艺复兴美术的序幕。
N.皮萨诺:《天使和处女》
在皮萨诺活动之际,比萨、佛罗伦萨和罗马也出现
了一些具有过渡倾向的艺术家。比萨画家G.皮萨诺首先
在中世纪绘画中表现激烈的感情。比萨领域卢卡的画家
B.贝林吉耶里则在表现同时代的圣徒生平故事中尝试描
写现实生活情景。罗马画家P.卡瓦利尼更吸收了古典壁
画的传统,开始向写实方面迈一大步。他的作品光暗显
明,姿态自然,具有生活气息。与他同时的佛罗伦萨画
家奇马布埃则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先驱,人物形象开始具
有立体感,空间则有深远感,并注意线条的轻快优美。因
此,意大利的13世纪美术虽然是哥特式的中世纪传统仍
占优势,却开始萌发了文艺复兴的革新运动,终于引起
意大利美术以至整个西方美术的巨变。
14~15世纪 14世纪的意大利美术是文艺复兴美术
发展的第一阶段,亦称初期文艺复兴。但新美术主要在
佛罗伦萨及其周围地区发展,全意各地仍保持中世纪传
统,故有人把它称之为“后期哥特式美术”,但这个提
法忽略了新美术已成主流的时代特点,也割断了14世纪
与15世纪的直接联系。
佛罗伦萨和它所在的托斯卡纳地区的初期文艺复兴
美术,可以上溯到13世纪后期的皮萨诺的雕刻与奇马布
埃的绘画,但其真正代表和取得最大成就的艺术家则是
佛罗伦萨的乔托。乔托以奇马布埃为师,同时吸收了皮
萨诺父子和罗马画家卡瓦利尼的艺术成果,配合着佛罗
伦萨在14世纪初年经济文化皆趋高涨的形势,在艺术领
域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革新运动。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
现实主义倾向,在宗教题材中表现世俗生活,使绘画从
中世纪程式中解放出来,开始注意空间深远关系和人物
立体造形。乔托还赴阿西西、罗马、那不勒斯、帕多瓦
等地作画,大受人们欢迎,门生众多,形成乔托画派。现
存主要代表作是帕多瓦阿雷纳礼拜堂壁画(1305~1309),
以38幅组画形式表现圣母和基督生平故事,被认为是14
世纪文艺复兴美术最辉煌的成就。乔托晚年还负责佛罗
伦萨大教堂建筑工程(1334~1337),设计了大教堂的钟
楼,说明他在建筑、雕刻方面也有很深造诣,显示了文
艺复兴美术大师普遍具有的多才多艺的特点。乔托之后,
其门生皆成为佛罗伦萨画派主角,如B.达迪、T.加迪及
其子A.加迪等。但这些被称为乔托画派的艺术家多仿效
先师而怯于创新,成就远不如乔托。
14世纪佛罗伦萨的建筑与雕刻也有较大发展。雕刻
家和建筑家阿诺尔福·迪坎比奥主持了该城两大建筑的
设计与建造。一为市政厅大厦(今称旧宫),1298~1310
年建成。这是一座方形多层石砌大厦,并在顶层建有高
耸的钟楼,气魄雄伟,虽然门窗及雉堞形式仍具有中世
纪色彩,它作为城市共和政治的象征却开创了市政建筑
的新体制。另一建筑是佛罗伦萨大教堂,自1296年开工
后,整个14世纪期间工程持续不断,直到15世纪中叶才
告完工。这座大教堂的建造已不归教会主持,而属于政
府管理的公共工程,政府有关决议要求它成为“全托斯
卡纳地区最美丽高贵的教堂”,以作为城市繁荣昌盛的
象征。阿诺尔福·迪坎比奥的设计在十字形地基、一主
厅两侧厅的结构等方面承袭了中世纪传统,但其规模的
宏大与空间的开阔、装修的明朗等则反映了有异于哥特
式宗教建筑的倾向。乔托为这座大教堂设计的钟楼(独
立于教堂南侧),在他死后于50年代由F.塔伦蒂完成,被
誉为佛罗伦萨最优美的建筑之一。它继承了托斯卡纳地
区传统的深浅石料交错砌筑的格式,层次分明,风格优
雅。装饰于这座钟楼底层的一系列浮雕,底稿可能出自
乔托,但完成刻制者则是14世纪的雕刻家A.皮萨诺。这
些浮雕以精于写实着称,其中表现世俗职业活动(包括
绘画、雕刻、建筑等)更富于情趣。A.皮萨诺的另一代
表作是佛罗伦萨洗礼堂青铜门浮雕(1336),它是该堂3个
大门中的第1座青铜门,以连环性的多幅浮雕表现圣经故
事,刻制相当精美,遂使日后其他两座青铜门的雕刻也
成为佛罗伦萨公众瞩目的艺坛盛事。
A.皮萨诺:《基督受洗》
14世纪期间,在托斯卡纳地区与佛罗伦萨画派并立
的还有锡耶纳画派。锡耶纳城为佛罗伦萨南邻,银行业
较发达,艺术上也自成一派。锡耶纳画派创始人是杜乔·
迪博宁塞纳,他的作品秀丽多姿,用色精细,只在写实
方面略逊于乔托。然而锡耶纳画派在杜乔之后却名家辈
出,影响及于法国及西欧各地,代表大师有S.马丁尼、洛
伦泽蒂兄弟等。马丁尼富于抒情色彩,线条优美,色彩
绚丽;洛伦泽蒂兄弟则精于写实,尤以A.洛伦泽蒂进展
巨大,他的杰作——锡耶纳市政厅壁画《好政府与坏政
府》(1338~1339),被誉为14世纪风俗画的最大杰作。
与佛罗伦萨相仿,锡耶纳城市政府也倾全力于建筑,在
工程规模和质量精美方面互相竞争,因此锡耶纳市政厅
(1297~1310)和锡耶纳大教堂(1284~1366,G.皮萨诺
设计)也都是14世纪意大利建筑的杰作。在托斯卡纳地
区的另一大城比萨,虽未形成自己的画派,却产生了14
世纪最着名的一幅壁画——比萨公墓廊庑中的《死的胜
利》(约14世纪中叶),它也像A.洛伦泽蒂的壁画那样
以鸟瞰全景的形式展开广阔的画面。左边描绘 3位游猎
行乐的骑士突然遇到3具卧于棺木中的尸体,右边表现仕
女于花园中奏乐欢聚,中间则有恶魔驱赶灵魂坠入地狱。
这类《死的胜利》的题材反映了市民群众中认为死对一
切人皆无区别的宗教思想,其在当时的流行则可能和14
世纪中叶席卷西欧的大瘟疫有关。这幅壁画在状物传情
和布局设色上皆有很高水平,经近人考证,一般认为它
的作者是当地画家F.特拉伊尼。
佛罗伦萨和托斯卡纳地区之外,意大利全境则基本
上保持着中世纪哥特式美术的传统,尤以建筑为甚。这
方面的一个典型代表是1386年动工的米兰大教堂,曾聘
请法国和德国的哥特式专家参与设计,工程浩大,至16
世纪中期才基本完成。虽然细部雕刻在后期吸取了一些
文艺复兴的因素,但米兰大教堂却是意大利哥特式建筑
的最着名代表。在绘画方面,由于乔托曾长期在北意的
帕多瓦工作,并留下了他最重要的作品阿雷纳壁画,因
此北意画界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革新。米兰和伦巴
第地区在14世纪后期产生了一批精于写实的书籍插图艺
术家,着名代表如乔瓦尼诺·德格拉西,所绘花草鸟兽,
栩栩如生。他们这一派的艺术对法国和尼德兰绘画很有
影响。北部的维罗纳城画家阿蒂基耶罗,在帕多瓦工作
时深受乔托影响,写实方面大有提高,他作于帕多瓦的
一些壁画被认为是北部画坛最杰出的成就。
15世纪开启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蓬勃发展的阶段。佛
罗伦萨仍然是新美术的最大中心,但其他各地也出现了
许多重要流派。15世纪的意大利美术一般称为早期文艺
复兴美术(相对于16世纪的盛期而言),在建筑、雕刻和
绘画方面,其共同特点是较前一时期更为自觉和彻底地
学习古典艺术遗产,并开始运用空间透视、人体解剖等
科学技法,使其写真传神的成就不仅可以直追古典,而且
在风格和技法上具有了不同于东方艺术以及一切近代以
前艺术的特点。另一方面,15世纪艺术的现实主义表现
是和它的人文主义思想紧密结合的,人文主义歌颂人性
崇高和重视世俗生活的基本观点,在当时的美术作品上
体现得最为鲜明,对市民群众影响巨大。15世纪初年,佛
罗伦萨首先在建筑和雕刻方面形成新美术的高潮。建筑
家F.布鲁内莱斯基首倡实地考察古典遗迹,在建筑设计
中充分运用古典柱式,仿效古典建筑的开朗和谐,抛弃哥
特式宗教建筑的奇幻神秘。他继续主持佛罗伦萨大教堂
的修建工程,完成了该工程最棘手的项目——大圆顶的
设计与建造(1420~1436),并建造了佛罗伦萨育婴堂
(1419~1426)和圣克罗切教堂的帕齐礼拜堂 (1430~
1440)等一系列具有典型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物,成为新
建筑界的楷模,影响极其深远。他还是历史上第1个研究
和发明透视画法的艺术家,虽然他用透视法画的街景图
等已失传,但却把有关知识教给了雕刻家多纳太罗和画
家马萨乔等人,引起了造型艺术的巨大革命。多纳太罗
不仅运用透视于浮雕,还努力学习古典艺术的写实手法,
他曾和布鲁内莱斯基一道赴罗马实地考察,又认真研究
人体结构,遂创作出一系列堪与古典杰作媲美的青铜和
大理石雕像。马萨乔首次杰出地把透视和人体结构的科
学技法用于绘画创作,他的作品气魄宏伟,形象浑厚坚
实,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代表作《纳税钱》,成
为日后所有文艺复兴大师学习的楷模。
多纳太罗:《加塔梅拉塔骑马像》
在15世纪中期和后期,佛罗伦萨艺坛群星灿烂,产生
了许多世界美术史上的第一流大师。建筑方面有L.B.阿
尔贝蒂,他作品中的古典色彩更为浓厚;他同时还是重要
的艺术理论家和人文主义学者,名着《绘画论》(1435)、
《建筑论》(1452)在奠定新美术理论方面功绩尤着。建
筑家米凯洛佐建筑的美第奇宫(1444~1459),树立了文
艺复兴宫室建筑的范例。雕刻方面有L.吉贝尔蒂,穷毕
生之力继A.皮萨诺之后刻制了佛罗伦萨洗礼堂的两座青
铜大门,尤以后一座东门技艺最精,有“天堂之门”的
美誉。罗比亚家族则石雕陶塑兼精,作品清雅秀美。多
纳太罗的学生迪西德里奥也发展了新雕刻中的秀美风格,
所作妇女肖像雕刻尤为动人。但15世纪佛罗伦萨艺坛最
繁荣的仍是绘画。继马萨乔之后,陆续出现了F.安杰利
科、P.乌切洛、F.利皮、A. del卡斯塔尼奥、A.波拉尤
奥洛、A.del韦罗基奥、S.博蒂切利、 D.吉兰达约等名
家。他们都继承并发扬了马萨乔开倡的现实主义与人文
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着重空间的透视表现和人物的坚实
造型,并善于运用线条。但在风格上则各有个人特色,如
安杰利科的秀婉虔诚、卡斯塔尼奥的粗朴雄强、博蒂切
利的精深博雅等,皆为后人称道。
安杰利科:《受胎先知》
在佛罗伦萨影响下,中部也出现了艺术繁荣。雕刻
家有 J.della奎尔恰、画家有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
L.西尼奥雷利、梅洛佐·达福尔利等。锡耶纳画派在15
世纪已趋衰落,继之而起的是翁布里亚画派,代表大师
有佩鲁吉诺、平托里乔,风格以静雅优美取胜。这个画
派不仅很受时人欢迎,并且由于培养了盛期文艺复兴大
师拉斐尔而影响深远。另一着名画家真蒂莱·德法布里
亚诺则是15世纪初期保守风格的代表,他虽未能吸收马
萨乔的新技法,却在细部写实方面极其认真,色彩尤为
绚丽。继承其传统的有北部画家皮萨内洛,亦以精于写
生着称。但是佛罗伦萨的影响终于使北部意大利也产生
了新美术大师,着名代表如A.曼泰尼亚和威尼斯画派的
贝利尼家族,其成就亦可与佛罗伦萨大师相当。威尼斯
画派的形成是15世纪北部艺坛上的另一重大事件,它配
合当时威尼斯这个国际商业中心与东方联系密切的特点,
作画首重色彩,与佛罗伦萨画派首重线条有别,到16世
纪即发展为意大利最重要的一个画派。此外,在北部还
形成了费拉拉画派,主要服务于费拉拉公爵宫廷,代表有
C.图拉、F.del科萨等,亦以华美见称,但发展不如威尼
斯画派,到16世纪即告衰微。在建筑方面,来自佛罗伦
萨的建筑家A.菲拉雷特约在米兰奠定了新建筑传统,他
不仅传播了布鲁内莱斯基的建筑风格,而且写有重要的
理论着作。威尼斯则有新建筑家P.隆巴尔多,他的作品
以华美的装饰取胜,开创了具有特色的文艺复兴建筑风
格。
15世纪时,罗马和意大利南部的美术活动也从长期
沉寂转趋活跃。罗马作为教皇驻地,开始了较大规模的
建筑活动,并请佛罗伦萨和各地大师前往作画。先后到
罗马工作的有阿尔贝蒂、安杰利科、博蒂切利、佩鲁吉
诺、梅洛佐·达福尔利、平托里乔等,逐渐使罗马成为
一个新美术中心,到下一世纪发展尤快。南部首府那不
勒斯的城堡,于1452~1466年兴建仿古典凯旋门式的大
门,上下数层雕饰精美,是当地文艺复兴建筑代表作。由
于那不勒斯王室与西班牙、尼德兰关系密切,尼德兰油
画技法首先传于其地,并由南部着名画家安东内洛·达
梅西纳介绍给威尼斯画派,使其运用色彩的技巧有极大
提高。
博蒂切利:《帕拉斯和半人半马怪》
16世纪 16世纪意大利美术达到繁荣的顶点,亦称
盛期文艺复兴。在15世纪美术已基本掌握现实主义表现
方法的基础上,16世纪则更进一步,集中全力于艺术典型
的创造。3 位主要代表为L.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
斐尔。达·芬奇虽成长于佛罗伦萨,却长期工作于米兰,
晚年远走法国。米开朗琪罗也是生于佛罗伦萨而主要工
作于罗马。拉斐尔师出翁布里亚画派,在佛罗伦萨学习
时深受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的影响,主要工作地点也
在罗马。他们的艺术创作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生活内容,
对古典文化的吸收也较前人更为深刻和丰富。当时意大
利的经济和政治皆出现危机,外敌入侵,时局动荡,从
而对艺术家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时代要求,这些都促使他
们在比15世纪更为复杂的情况下提高和改进自己的艺术,
创造出不朽的杰作。达·芬奇的特点是熔艺术与科学于
一炉,他的绘画既有巧妙的艺术加工又有深厚的科学探
讨,既逼真精绝而又富于气韵,在现实主义成就上较15世
纪又有极大提高。他生平完成的作品不多,但件件皆属
不朽之作,尤以《最后晚餐》、《莫娜丽萨》最为着名,
被推为西方绘画杰作之首。米开朗琪罗则在雕刻、绘画
和建筑三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盛期文艺复兴水平的典
范作品,雕刻有 《哀悼基督》、《大卫》、 《夜》、
《摩西》等,绘画有西斯廷礼拜堂的壁画,建筑则有圣
彼得大教堂的圆顶。他以雄伟壮健极富英雄气概的人物
形象反映了新时代进步势力的信心与力量,显示了艺术
家在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并着重人体的强
力表现,为西方艺术奠定了最有特色的传统。拉斐尔则
以秀美典雅的风格着称,他的构图和谐,人物情态自然,
最能体现人文主义的完美理想,代表作有梵蒂冈教皇宫
的一系列壁画以及许多备受欢迎的圣母像,例如《带金
莺的圣母》、《西斯廷圣母》、《椅中圣母》等。拉斐
尔的圣母形象谦和静雅,寓崇高于平凡,彻底摆脱了宗
教神秘气息,被誉为善和美的化身,是意大利美术最成
功的典型。
G.贝利尼:《十字架的奇迹》
米开朗琪罗:《夜》
除了上述3位主要代表外,16世纪的意大利还产生了
许多着名大师,在建筑、雕刻、绘画方面为日后的西方
艺术树立了典范,从而使意大利美术在西方美术中具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16世纪的建筑大师D.布拉曼特和A.帕
拉迪奥是西方当时建筑中古典风格的主要代表。他们在
细部形式和整体风格上都更能吸取希腊罗马古典建筑的
精华,并能学古创新,所作皆以和谐匀称、高雅清秀取
胜。布拉曼特努力探求中心型建筑的理想结构,认为它
是最适于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形式,这也是达·芬奇和
米开朗琪罗等同代大师共同的追求。在主持梵蒂冈圣彼
得大教堂(梵蒂冈)新建工程时(1506~1514),布拉曼
特就把这座基督教世界的最大教堂设计为宏伟的中心型
建筑,上以圆顶为盖。但工程只进行到砌墙基时他便去
世了,以后持续达100余年, 到巴洛克时代才告竣工,只
有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圆顶是这个工程在16世纪取得的最
大成就。但是布拉曼特的建筑理想已体现于罗马蒙多里
奥圣彼得教堂的小庙(1502~1514)上,这座带有古典柱
廊的圆形建筑规模虽小,却气象端庄,比例完美,予人
以极大启迪。帕拉迪奥则在丰富的建筑实践之外,还写
有《建筑四书》(1570)这部极重要的理论着作,日后数
百年间一直是古典主义建筑学派的基本教科书。他的代
表作有维琴察巴西利卡大厅(1549)、威尼斯圣乔治·马
焦雷教堂(1566)及其近郊的圆厅别墅(1551~1554)等,
在西方建筑界影响深远。绘画方面的古典风格大师则有
佛罗伦萨的巴尔托洛梅奥、A.da萨尔托、中部的科雷乔
等,但是能和达·芬奇等并驾齐驱的只是威尼斯画派的
提香和乔尔乔涅。提香的创作生涯在所有文艺复兴大师
中最为漫长,成果也最丰富。乔尔乔涅则是奠定威尼斯
绘画盛期风格的先驱。乔尔乔涅精于描画风景,境界高
雅。提香的风格则以健美丰盛取胜,以使用油画色彩最
为成功,树立了近代西方油画艺术的楷模。在他们两人
之后,威尼斯画派还有丁托列托和P.韦罗内塞两大名家,
前者的宏伟构思和后者的富丽豪华,也从新的角度丰富
了文艺复兴美术的成果。
然而,在社会矛盾日趋严重的形势下,16世纪的意
大利美术也出现了样式主义(亦译风格主义)。这一流
派首先萌发于佛罗伦萨,16世纪中后期遍及全国,只有
威尼斯画派受其影响较少。样式主义的艺术家都以崇拜
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盛期大师自许,有不少人还是他
俩的学生,但他们只追求大师的风格形式而不学其精神,
甚至由于标新立异而走向畸形怪诞,不惜违反新美术的
现实主义方向。样式主义的代表者有J.da蓬托尔莫、F.
罗索、朱利奥罗马诺、帕尔米贾尼诺、Il布龙齐诺、G.
瓦萨里和詹博洛尼亚等。就其消极倾向而言,样式主义
的流行在一定意义上已标志着盛期文艺复兴的结束。但
是,样式主义艺术也保留了文艺复兴的一些基本形式,它
在西欧各国仍被当作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新近支派而
受到重视,因而在传播文艺复兴影响方面仍有一定作用。
17~18世纪 17世纪是巴洛克美术占主导地位之时,
故有巴洛克时代之称。巴洛克原是古典主义批评家使用
的贬义词,含有荒悖违理之义,以此形容17世纪那些不
合乎古典法度的艺术作品。但实际上巴洛克美术是继文
艺复兴美术之后的一个推陈出新的发展,它以热情奔放、
运动强烈、华美绚丽补充了文艺复兴的庄重典雅,也在
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现实主义传统,克服了样式主义的消
极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比较能适应当时群众的
宗教情感,并被罗马天主教会利用为争取信众的宣传工
具,因而不仅在意大利广为流传,也迅速扩展到欧洲各
地,为各国宫廷贵族所喜爱。17世纪巴洛克美术的最大
中心是罗马,佛罗伦萨已退居次要的地位。一般认为,意
大利的巴洛克美术分为 3个阶段:1600~1625年为初期,
1625~1685年为盛期,1685~1750年为后期。但18世纪
初年以后的巴洛克美术又另有罗可可美术之称。与此同
时,在整个巴洛克美术发展期间也并行存在着古典主义
和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而且彼此互有影响,因此17世
纪意大利美术仍是相当丰富多采。
在巴洛克美术中,建筑占有很突出的地位,巴洛克
风格的一些要素首先在建筑体现出来,绘画、雕刻的发
展往往与之配合,形成综合艺术。实际上,在16世纪美
术中,已孕育着巴洛克建筑风格的一些萌芽。例如米开
朗琪罗宏伟大胆的建筑设计、G.da维尼奥拉与G.da波尔
塔建造的罗马耶稣教堂(1568~1584)等。但在16世纪后
期流行的样式主义建筑中,这些健康因素没有得到充分
发展,至17世纪才形成为真正的巴洛克建筑。早期巴洛
克建筑的重要代表在罗马有C.马代尔诺,在北部有F.M.
里基诺。他们的作品强调中央主体效果,门面突出中央
大门,层次富于变化。马代尔诺还继米开朗琪罗和波尔
塔等人之后主持了罗马圣彼得教堂的续建工程,加长了
主厅,完成了教堂门面(1603~1612),使这个天主教会
最大的教堂基本完工。后来,另一位巴洛克大师G.L.贝
尼尼又长期为教堂内部进行装修,建造了巨型青铜华盖
(1624~1633)和圣彼得法座的建筑一雕刻综合体(1556
~1666),并在教堂前面建造了一个完美的广场和柱廊
(1556~1565),从而结束了这个教堂延续100余年的创建
过程。
早期巴洛克绘画的发展却比较复杂,在克服样式主
义的消�阆蛑校�跋熳钤缱畲蟮牧轿换�铱ɡ�咔呛?BR> A.卡拉奇,分别以现实主义和古典主义为其主要艺术倾
向。虽然卡拉瓦乔的强烈光暗对比和卡拉奇的坚实造形
也含有一些巴洛克特色,但巴洛克绘画主要是在他俩的
弟子和追随者手上形成。卡拉奇兄弟在博洛尼亚开设的
艺术学院培养了一代意大利画家,其中佼佼者如G.雷尼、
圭尔奇诺、多梅尼

㈣ 18世纪意大利绘画都有哪些风格

18世纪欧洲美术的中心是法国,英国次之,意大利此时仅限于昔日光荣历史的留恋,在美术上没有创造出什么奇迹来。只是在威尼斯,文艺复兴的回光返照好像显得强烈一些。此时的威尼斯画派,在18世纪意大利绘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17世纪末18世纪初巴洛克艺术在意大利逐渐衰弱。除了威尼斯以外,其他地方在,18世纪中叶以后古典主义风格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巴洛克艺术已经不能给欧洲艺术以巨大影响。18世纪意大利艺术之坛上错综复杂,有晚期巴洛克风格,也有罗可可风格和现实主义风格,最终是以古典主义风格作为结束。

㈤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有哪些代表画家和画派

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区域中央、中古时期世界上最大贸易地区的心脏位置。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都是当时水陆交通枢纽和贸易的集散地,在那里最早出现工商业、萌芽资本主义,所以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

佛罗伦萨的美术,倾向于宗教《圣经》题材,而威尼斯则更多的是描绘古希腊神话故事。纵情于欢乐与享受,题材以爱情、酒宴、女神为多。如果说佛罗伦萨的画家们重素描和遵从构图的对称、均衡与和谐,那么威尼斯的画家们则竭力追求色彩和激情传达,它奠定了欧洲近代油画发展的基础。

㈥ 绘画分为哪几个画种

1、水墨画

水墨画(Chinese Brush Painting)是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

2、绘画油画

油画(an oil painting;a painting in oils),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

3、绘画版画

版画(print) 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广义的版画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普遍具有版画性质。

4、绘画水粉画

水粉画,是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描绘出来的图画。水粉颜色一般不透明,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可进行深细致的刻画。运用得当,能兼具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这二者的艺术效果。

5、绘画壁画

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伦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着名的作品。

6、绘画漫画

漫画是绘画种类之一,又称讽刺画。高速画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Caricare,义为夸张,后来演变为专指具有讽刺和滑稽意味的图画,即Caricature一词。通过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默、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表现、讽刺、批评(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7、绘画工笔画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8、绘画写意画

写意画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又分小写意与大写意。写意画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9、绘画抽象画

抽象艺术一般被理解为一种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艺术,反而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20世纪初期,抽象艺术主要是指表达自然世界的艺术,譬如立体主义和未来派艺术。虽然夺取某事它不变的内在质量而不是由仿效它的外在表现。

10、绘画青绿山水画

青绿山水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山水型,在古代绘画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画以青绿颜色为主,用笔工整,细笔重彩,色彩浓烈,富有生气。

11、绘画水墨山水画

水墨山水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奠定的基础,不用色彩,以墨的浓淡、干湿,表现峰峦山石景色。王维属杰出的诗人,又是山水画家。他常把景色写成诗,又把诗画成画,后人说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2、绘画白描画

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为“白描”。白描有单勾和复勾两种。用线一次画成的叫单勾。单勾有用一色墨勾成的,也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的,例如花用淡墨勾,叶用浓墨勾。复勾是先用淡墨完全勾好,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复勾一部分或全部。

13、绘画指画

指画又称指头画,指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绘画一个旁支。指头画,一般不用或极少用毛笔。史书上记载得比较明确的创始人是清初康熙年间的高其佩。

14、绘画界画

在画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用直尺画墨线组成的画。主要表现庄严雄伟的建筑物,如宫殿,庙宇、楼阁、亭台等。五代时卫贤、元代郭忠恕达到了高峰。清代袁江、袁跃都是画界画的。

15、绘画内画

内画,是我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

16、绘画素描

素描,简而言之就是单色画。却又不尽然,素描过程是同一时间要考虑许多问题的综合思维活动。当今美术院校各专业都把它作为基础课,虽然各专业的侧重点不同,油画重体积、调子,国画重线条,版画、设计重结构等;但素描的共性是差不多的。

(6)意大利绘画分为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绘画:

中国绘画,分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科,也有兼工带写。这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

写意画用简练、豪放、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在表现对象上是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它要有高度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熟练,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

从唐代起就有这两种绘画风格。有的介于两者之间,兼工带写,如在一幅画中,松行用写意手法,楼阁用工笔,使两者结合起来,发挥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按世界性文化艺术进程,中国绘画广义地指传统中国画,既有狭义的相互独立,也有广义地与西方美术融合融汇,其主要表现为艺术构思和图画寓意的显着不同。

㈦ 欧洲绘画分哪些派系

不同时期欧洲绘画派系不同,下面按不同时期分别介绍:
古希腊罗马
人类最早的的绘画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期的艺术持续约有一万年之久,几乎所有的图画都集中在旧石器时代最后5000年里,即距今1.7万年到1.2万年的吗格德林文化时期,这些被绘制在原始洞窟岩壁上的最古老的图画,气势恢弘,栩栩如生,堪称自然主义杰作。法国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壁画,是其杰出代表。
中世纪
中世纪(476—15世纪)的漫长时期,处于古典文明的结束与复兴之间。很多人认为中世纪艺术怪诞、迷惑,甚至贬为丑恶,也有人认为此间艺术丰富,反映出了东方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及蛮族文化的融合。中世纪基督教占主要地位,于是图画也为之服务。包括五个部分:一.早期基督教绘画(2-5世纪);二.拜占庭绘画(5-15世纪);三.蛮族及加洛林文艺复兴;四.罗马式(10-12世纪);五.哥特式(12-15世纪)。
文艺复兴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地,14-15世纪早期画家乔托、马萨乔等把人文思想与对自然的逼真描绘结合,虽还具呆板僵硬痕迹,却显出了与中世纪不同的现实主义风格。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画家们再真实与幽雅方面达到了同意,有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盛期三杰”。提香、乔尔达内等威尼斯画派画家注重光与影的表现,追求享乐主义的情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520-1590年的手法主义画家不关心作品内容的表达,而对形式因素予以极大的热情,热衷于表现扭曲的体态、奇特的透视和绚丽的色彩,反映出与文艺复兴的古典审美精神相异的情趣。另外又有尼德兰、德国、法国的文艺复兴绘画也把意大利风格与本土传统融合,创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17—18世纪
17世纪的西方绘画又开创了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局面。以意大利、德兰德斯、荷兰、西班牙和法国为代表。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型:一.巴洛克:强烈的动势、戏剧性、光影对比及空间幻觉等特点;二.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形式和类型的表现,忽视艺术家的灵性、感性与情趣的表达;三.写实主义:拒绝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以及“理想美”,也不愿意对自然进行美化,即忠实地描绘自然。18世纪的西方绘画,洛可可风格兴盛一时。与此同时,写实主义也得到发展。洛可可特点:华丽、纤巧、追求雅致、珍奇、轻艳、细腻的感官愉悦。
19世纪
此时法国绘画再欧洲起着主导性作用。法国绘画的发展大致分为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等阶段。
20世纪
此时出现了众多现代主义的思潮,在艺术理论与观念上与传统绘画分道扬镳。现代主义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强调艺术的纯粹性及绘画语言自身的价值,他们排斥功利性,对描述性和再现性的因素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组织画面结构,表达内在情感,营造神秘梦境。其主要流派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巴黎画派、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维也纳分离派、风格主义、达达主义、形而上画派、超现实主义、至上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谱艺术、光效应、新超现实主义、超级写实主义。
参考链接:
西方绘画_网络
http://ke..com/view/1490952.htm

㈧ 17世纪初意大利绘画分为那几个流派

16世纪末,文艺复兴美术的中心意大利逐渐走向衰落,一些大师相继去世,自此以后,意大利美术进入一个相当混乱和复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产生了样式主义风格。

17世纪初,意大利样式主义慢慢分化,逐渐形成了3种艺术流派:罗马的巴洛克艺术、学院派艺术、现实主义艺术。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绘画分为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螃蟹怎么杀 浏览:145
伊朗钱叫什么意思 浏览:575
越南哪里可以免费玩 浏览:867
越南和意大利哪个大 浏览:368
英国保证金需要多少钱 浏览:814
越南开挂车多少工资 浏览:489
越南绿豆饼特产一个多少钱 浏览:887
印度半岛南临什么海 浏览:576
英国二战起了什么作用 浏览:926
印尼宽带中国联通版什么梗 浏览:357
晴用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0
伊朗地名猫叫什么 浏览:570
越南平原占多少山区占多少 浏览:580
中国电信宽带网速怎么样 浏览:60
教你学中国话的越南语怎么说 浏览:254
美国欠中国外债如果赖账怎么办 浏览:618
中国越南在哪里踢 浏览:774
印尼的星级医院做人流要多少钱 浏览:970
中国有哪些地方办航展 浏览:637
印度都使用什么语言 浏览: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