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黑兰会议的背景和意义
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英美两国同苏联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对德国作战。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表示要全力对抗德、意、日法西斯。这样,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就形成了。2.当斯大林格勒会战、中途岛海战取得伟大胜利以后,如何协调行动,共同作战就成了十分迫切的问题。1943年11月下旬,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都来到了伊朗首都德黑兰,共同商量对德作战的军事问题。这是他们之间举行的第一次会晤。
❷ 列举二战期间召开的具有反法西斯性质的两个会议。
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
❸ 二战期间,为何苏联和英国要瓜分伊朗 伊朗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在传统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协议后也被两国视为禁脔,不容第三国染指。 二战爆发后,礼萨汗宣布伊朗中立,但并未限制德国在伊朗的活动。即使苏德战争爆发后,仍不接受一些有远见的臣属关于要伊朗宣布站到反法西斯同盟一边的意见。苏联政府多次向伊朗要求取缔德国特务的活动,而礼萨汗也并未采取必要的措施 。英国想要伊朗的石油资源,苏联想要伊朗的出海口,因为苏联的出海口都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南方没有出海口。 二战结束之后,1946年3月2日,当初英苏和伊朗三国同盟条约规定的占领时限到来。英国军队按照协议撤出了伊朗。在二战结束之后,英帝国已经自在崩溃边缘,占领伊朗对英国确实没有太多的价值了。但苏联这时已经看到了冷战即将来临,而自己撤出之后,巴列维政权肯定会被美国控制。所以苏联尽管在3月3日也撤出了自己控制的最大城市大不里士,但却显得非常不情愿。他们以伊朗境内存在对苏联的安全威胁为由,撤军行动进行的非常缓慢。而伊朗这时当然也得理不让人,在美国的支持下,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抗议。但很明显联合国安理会是没法对苏联这个常任理事国采取任何惩罚措施的,不过苏联还是感到了压力,在3月24日答复会尽快撤出。当年4月,苏联和伊朗达成协议,伊朗许诺将其北部油田的开采权长期租借给苏联,5月苏军完全撤出了伊朗领土。 ❹ 历史问题
20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民族独立运动和反霸斗争风起云涌……然而,这一切,都伴随着战争的阵痛。可以这样说,战争,是20世纪历史的一个重要特征。回顾20世纪,我们不能忽略这段历史中所发生的重大战争。 ❺ 德黑兰会议的内容及其影响 一、内容 1、成立联合国代替国际联盟。 2、苏联可得波兰东部一些土地作报酬。 3、通过了在1944年5月1日以前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即诺曼底登陆。 4、苏联承诺,在对德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但要求以获得整个库页岛为回报。 二、影响 1、它在反法西斯联盟历史上第一次协调了反对共同敌人的军事战略,通过了东西方盟国联合打击希特勒德国的一致作战计划,为1944年在欧洲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从而对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2、这次会议解决了美英苏三大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和分歧,增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巩同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团结与合作,这又为盟国今后解决其他各种问题和合作重建战后世界和平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在德黑兰会议上,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也达成了某些损害他国利益的妥协,对战后世界产生了不良影响。 (5)反法西斯为什么第一次见伊朗扩展阅读: 会议背景: 为尽快打败德日法西斯,早日结束战争,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首次会晤,史称“德黑兰会议”。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三国首脑达成协议:进攻西欧的“霸王”战役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动,登陆兵力达100万人,苏联则承诺在同一时间向德军进攻,以配合盟军西线的行动。 关于对日作战问题,苏联初步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半年左右参加对日作战。作为交换,苏军可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自由港。苏联的此项要求并未经过中国国民政府的批准,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会议还就战后世界安排问题进行磋商。关于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波兰边界问题,未达成具体协议。美英都主张分割德国,美国主张将德国一分为五,英国则主张将德国东南部与别的国家合并组成联邦。 苏联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比较慎重,斯大林认为应当摧毁的不是德国,而是“希特勒国家”。所以,斯大林主张,必须彻底肃清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势力。会议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没有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德黑兰会议 ❻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 一、开罗会议 1、时间:1943年11月27日 2、与会国:中华民国、英国、美国 3、文件:《开罗宣言》 4、针对对象:日本。开罗会议为中国领土完整奠定基础。宣言指出,“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5、背景:1943年6月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中华民国政府表达了拟约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会谈的意愿。 10月28日,在莫斯科3国外长会议期间,罗斯福再次致电蒋介石:“莫斯科会议至今进行甚速,极望其结果得有裨于各方,余正促成中、英、苏、美同盟之团结。罗斯福强调:“余知阁下不欲久离贵国,但现时远行,对余甚为适宜。余正期望与阁下相见,因余信有多数问题,惟有吾人面觌,方能得圆满之解决。” 11月2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表示当如前往埃及与罗斯福、丘吉尔会晤。9日,罗斯福正式电邀蒋介石于21日抵达开罗。丘吉尔也致电蒋介石,表示将“借此良机,不仅得以相互承认,并得以共同商讨如何早日克服共同之敌人,获得完全之胜利,以及相互保证同盟国间将来各方面之工作,以促进其安全和繁荣。” 1943年11月,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出席了开罗会议,担任蒋介石的翻译。蒋介石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会后发表的《开罗宣言》中明确宣告:战后,日本必须将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给中国。 6、影响:开罗会议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多年中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四强地位。 7、注:第二次会议 在1943年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后,罗斯福、丘吉尔重返开罗,美英间对于缅甸作战问题发生激烈地争论。1943年12月4日会议开始以后,丘吉尔要求把反攻缅甸的力量抽调用于强欧洲第二战场的“霸王”行动。 罗斯福自称“倔强地像一头骡子似的”同丘吉尔发生争执,指出美、英对中国负有道义上的义务,没有理由放弃在缅甸的两栖作战,但“英国人根本不愿进行这场战役,我没有办法使他们点头”。罗斯福为了保持英美间的一致,不得不收回对蒋介石的保证。 12月7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说明由于准备1944年夏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需要大量登陆艇,就难以在孟加拉湾发动两栖作战了。这实际上意味着在第一次开罗会议制定的3国联合作战计划已告失败。 二、德黑兰会议 1、时间: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 2、与会国:苏联、美国、英国 3、文件:《德黑兰宣言》 4、背景:1943年7月,美国总计罗斯福建议斯大林筹组双边会晤。8月7日,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致函斯大林,建议在英国奥克尼群岛的斯卡帕湾筹办三方会晤。斯大林把自己要“将两国代表会议……变成三国代表会议”的想法告诉了罗斯福和丘吉尔。 他建议将会晤地点定在阿斯特拉罕或阿尔汉格尔斯克。正在参加魁北克会议的丘吉尔和罗斯福于8月19日共同致函斯大林,除强调了三方会晤的重要性外,提出以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作为三巨头会晤的地点。斯大林在复信中对三巨头会晤的重要性表示了肯定,但提出,在苏联军队与“希特勒主力展开极为紧张战斗”之际,他不能前往费尔班克斯这样遥远的地点。 之后,罗斯福又提出于11月15日至12月15日之间在北非举行三巨头会晤的设想。斯大林在复信中指出,将三巨头的会期定为11月至12月之间是可以接受的,“至于会晤的地点,指定在三国都设有代表处的一个国家如伊朗就比较合适。”这样,有关在伊朗举行三巨头会晤的建议被首次提了出来。 两天以后,丘吉尔复函同意出席德黑兰会议。丘吉尔提出了要用古希腊“埃夫里卡”一词(意即“我发现了”)作为这一行动的代号,以“开罗-3”代替“德黑兰”。可是,罗斯福却搬出美国宪法的某些条文和会议所面临的使命,反对把德黑兰作为召开三国代表会议的地点。 他建议以开罗或前意大利殖民地厄立特里亚首府阿斯马拉取代德黑兰。罗斯福热情地向斯大林提出把停泊在地中海东部某一港口的美国军舰作为会晤场所,而对外则称在巴格达近郊举行会议,会晤日期定为11月20-25日。斯大林同意会晤日期的安排。为了能通过电话和电报继续指挥红军的军事战役,他坚持会议应在德黑兰召开。 10月底,罗斯福又给斯大林发了一封信函,继续坚持会议应在巴格达附近的阿斯马拉、安卡拉或巴士拉,以及在波斯湾沿岸召开。斯大林表示,他将不能亲临在德黑兰以外的地方举行的会议,但他可向任何地点派遣自己的代表。罗斯福这时让步了,同意在德黑兰举行三巨头会晤。 5、影响:德黑兰会议和《德黑兰宣言》是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国家在战争后期建立有效军事合作的重要步骤,对加强盟国团结、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 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首先,它在反法西斯联盟历史上第一次协调了反对共同敌人的军事战略,通过了东西方盟国联合打击希特勒德国的一致作战计划,为1944年在欧洲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从而对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这次会议解决了美英苏三大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和分歧,增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巩同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团结与合作,这又为盟国今后解决其他各种问题和合作重建战后世界和平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德黑兰会议上,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也达成了某些损害他国利益的妥协,对战后世界产生了不良影响。 6、针对对象:德国。会议讨论了分割德国,建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巴尔干、法国、远东、芬兰以及波兰疆界等问题。 三、雅尔塔会议 1、时间: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 2、与会国:美国、英国和苏联 3、文件:《雅尔塔协定》 4、针对对象: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 5、背景:1944年,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无论是在欧洲大陆、亚洲大陆还是在太平洋战场上,都促使美、英、苏三大盟国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积极”地准备着。 欧洲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苏联红军和美英联军正从东西两面夹击德军,一步步地把战争推进到纳粹德国的本土。 欧洲东线的苏联军队已在北起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之120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动反攻,其前锋已渡过奥得河,距柏林东部只有60公里。在欧洲西线,美英盟军基本上粉碎了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的最后一次反扑,兵锋直抵莱茵河西岸。法西斯德国崩溃在即,反法西斯盟国在欧洲战场的胜利指日可待。” 但是,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的形势却让人颇感艰难。但在太平洋战场上已处于绝对劣势,完全陷入被动挨打局面的日军,仍和美军逐岛展开争夺,致使战事异常惨烈,双方都在漫长的岛屿争夺战中损失惨重。而在中国(国民党)大陆及东南亚的大洋上日军仍然占据着大片陆地和众多的岛屿。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美国的军事领袖们在筹划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作最后的进攻,以尽快结束太平洋战争的时候,都迫切希望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以便牵制日本在中国领土上的军队,使之不能增援日本本土诸岛的作战。正是怀着这样迫切的心情,1945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如期前往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参加即将在雅尔塔举行的会议。 6、影响:雅尔塔会议基本上解决了战后和平与安排的问题。1945年7月17日~1945年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的波茨坦会议实际上是对雅尔塔会议的决议和规定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缮。会议主要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对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基本政策和黑海海峡问题等“。 规定:必须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苏美英法四国总司令分别在各自的占领区内行使管理权;英美承认波兰临时政府并与流亡政府断交;波兰西部边界问题由和会最后决定;设立外长会议讨论对德国和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和约问题;认为关于海峡的《蒙特勒公约》应予修订;哥尼斯堡及其附近地区划归苏联。 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波茨坦会议 1、时间: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 2、与会国:美国、英国、苏联 3、文件:《波茨坦协议》 4、针对对象: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 5、背景:波茨坦会议的背景是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对日作战还在激烈进行。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 6、影响:波茨坦会议是三大国首脑在战争期间召开的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最后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并就战后许多重大问题达成了协议,从而确立了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会上美、英、苏三国首脑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反映了美国、英国和苏联的关系开始恶化。随着战争的结束,新的矛盾,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又重新上升为东、西方大国之间的主要矛盾,从而成为战后一段时期内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 (6)反法西斯为什么第一次见伊朗扩展阅读: 雅尔塔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雅尔塔会议背着中国政府作出的有损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决定,是大国沙文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更是绥靖政策又一次发展到高潮的标志。同时也通常被看成冷战的标志。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 它协调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关系,取得了相互谅解,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有利于动员盟国全部力量,最终打败德日法西斯,对战后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作出了一定的安排。但是,在牵涉到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主权利益问题上,违背了世界各国平等合作,尊重主权完整的原则,有大国主宰一切的强权政治表现。 ❼ 二战期间 反法西斯国家在政治上 军事上进行了哪些合作 1、1941年秋,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提出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美英加强对苏的援助。1942年初,26国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2、开罗会议①时间、地点:1943年;埃及开罗②与会国:中、美、英③决议:发表《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并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必须归还。④影响:有利于三国联合对日作战。3、德黑兰会议①时间、地点:1943年;伊朗德黑兰②与会国: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③内容:通过了三国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宣言;会议决定1944年内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④影响:加强了三国联合对德作战。4、雅尔塔会议①时间、地点:1945年;苏联的雅尔塔②与会国: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③内容:a.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德国民主化。b.准备在战后建立联合国。c.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① 影响:加速了德国的灭亡;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5、波茨坦会议①时间、地点:1945年;德国波茨坦②与会国: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后杜鲁门)、丘吉尔(后艾德礼)③内容:a.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b.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④影响: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6、盟军在北非、西西里岛、诺曼底三次登陆。 ❽ 法西斯是谁为什么要反法西斯
众所周知,二战对立双方有两个阵线:以德日意为代表的法西斯阵线;以美苏英中为代表的反法西斯阵线。 ❾ 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哪些国家 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国家有;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波兰,朝鲜越南,缅甸和中国等国家 。 ❿ 美国伊朗第一次冲突 1979年11月4日,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占,全体使馆人员被扣作人质。美军经过长达5个月周密计划和精心准备的“蓝光行动”,决定武力解救,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与反法西斯为什么第一次见伊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龙和剑龙哪个好看
浏览:345
满洲里属中国哪个省管辖
浏览:538
越南为什么不分裂
浏览:611
印度如何转钱到中国
浏览:648
伊朗男篮为什么拒绝戴银牌
浏览:898
意大利踏板车有哪些
浏览:336
哪里有中国神兽
浏览:481
保定哪里有意大利菜
浏览:324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有多少个
浏览:348
面临机遇和挑战中国怎么办
浏览:236
英国首相多少人
浏览:492
印尼使馆多少人员
浏览:478
越南烧鱼怎么做
浏览:191
伊朗进口关税多少
浏览:907
伊朗禁运什么时候开始
浏览:641
伊朗和卡塔尔什么关系
浏览:620
彪马英国官网怎么用
浏览:356
印尼频段是多少
浏览:541
印度种姓语言有哪些
浏览:122
伊朗打游戏怎么玩
浏览: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