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普京突然出访伊朗,会不会像安倍一样遭到枪杀
普京作为国家领导人会有这种遇袭的可能性,但是他的安保团队大概率不会让恐怖分子得手。
普京此次出席伊朗其实是对美国拜登出席以色列的一次回击,作为一个向来硬气的国家领导人,普京的这种“宣战”行为一直让他的敌人们恨得牙痒痒,我们也可以猜测到普京这些年来遇到的刺杀行动绝对不会少,然而他却一直平安无恙,我认为他此次出访伊朗更加不会有危险。
最后,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地位是很高的,而且俄罗斯人敢于报复的形象深得人心,任何一个想要挑衅俄罗斯的势力在行动前都会认真分析这样做的利弊,刺杀普京的后果目前大概没有哪个势力能够承受得起。
综上所述,普京和安倍的政治地位、安保团队实力相差悬殊,普京不会遭遇与安倍类似的事故。
② 一战、二战的导火线、参战国数、卷入人口、军民伤亡、财产损失、战争费用各是什么
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协约国 英国、法国、俄国(因十月革命退出)、塞尔维亚、美国、比利时、中国北洋政府、日本、意大利(1915年5月,意大利望风使舵,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 罗马尼亚、希腊、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新西兰、南非、葡萄牙
同盟国阵营四大君主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开始到1918年11月,历时4年3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75%。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万人,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一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
德军的军队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给予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波兰领土。因为德国没有听从英法的警告,英国和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二战从此爆发。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中国 美国和美国海外属地 英国及其海外属地(含自治的南罗德西亚)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南非
印度帝国 加拿大 纽芬兰自治领(二战为独立自治领) 法国及其海外属地和保护国(1940年6月后为自由法国运动) 挪威 比利时和比属刚果 卢森堡 荷兰和荷属领地 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
希腊 波兰 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4月6日后) 苏联 图瓦人民共和国(1944年并入苏联)
韩国临时政府 蒙古人民共和国 巴拿马 菲律宾联邦 哥斯达黎加 多米尼加 萨尔瓦多 海地 洪都拉斯 尼加拉瓜 危地马拉 古巴 墨西哥 巴西 埃塞俄比亚 伊拉克(1943年起) 玻利维亚
哥伦比亚 伊朗(1943年9月起) 意大利王国(1943年十月起) 南斯拉夫民主联邦共和国(43年12月起) 秘鲁 利比里亚 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芬兰(1944年-1945年) 厄瓜多爾尔尔 巴拉圭 乌拉圭 委内瑞拉 土耳其 叙利亚 黎巴嫩 沙特 阿根廷 智利 Bahawalpur公国(印巴分治后加入巴基斯坦)
2、轴心国及其盟友
德国 意大利王国(1943年后为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成为同盟国一方)和意大利属地 日本和日本属地(含朝鲜殖民地) 罗马尼亚(1944年8月后为罗马尼亚铁卫军组织的傀儡流亡政府成为同盟国一方) 匈牙利(1944年政变后为箭十字党组织的傀儡政府成为同盟国一方) 保加利亚(44年成为同盟国一方)斯洛伐克 克罗地亚 南斯拉夫(1941年3月25日-4月5日) 芬兰 泰国(1942年起) 伊拉克(1941年5月间) 伊朗(1941年8月间) 维希法国及其海外属地 丹麦(德国控制下的半傀儡国) 西班牙(非交战国,曾派出军队参与东线对苏联作战)
(以下为轴心国建立的傀儡政权)
阿尔巴尼亚(1943年9月前为意大利控制的半傀儡国,之后为德国控制的傀儡国)伪满洲国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及其前身的一系列中国地方傀儡政府 蒙疆自治政府 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缅甸傀儡政府 菲律宾第二共和国 越南帝国(45年3-8月) 老挝王国 柬埔寨王国 黑山王国
塞尔维亚救国政府 品都斯和马其顿公国 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 挪威傀儡政府
荷兰纳粹党内阁 希腊傀儡政府 俄罗斯民族解放委员会 白俄罗斯中央拉达 洛科特共和国(Lokot,位于俄罗斯库尔斯克附近的傀儡自治共和国) Banat自治邦(塞尔维亚内部的日耳曼人聚居区自治实体) 立陶宛自治政府 爱沙尼亚自治政府 拉脱维亚自治政府 乌克兰民族解放委员会
一战大约有15亿人口卷入战争,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3千多万人,财产损失3300亿美元,直接战争费用1800多亿美元。
二战约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战争费用13520亿美元,
③ 一战是怎么爆发的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帝国主义国家三对矛盾的进一步发展。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这次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战争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
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罗斯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