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黄瓜是什么样子

伊朗黄瓜是什么样子

发布时间:2022-08-19 20:20:17

❶ 哪些地方有黄瓜

19世纪中,德康道尔(De Candolle,1882)推论黄瓜原产于印度。后来,英国植物学家胡克(J.D.Hooker,1812—1911)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北部和锡金等地,首次发现了野生黄瓜,定名为Cucumis hardwickii。该种(2n=2x=14)为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子叶较小,叶片也小,侧枝多,雌花分化少。短日照有利其雌花增加,如在长日照条件下,则主蔓30节以下均不分化雌花。果实短小,呈椭圆形(果长7cm×果粗5cm),带黑刺,具苦味,不适宜食用,对白粉病与花叶病的抗病性比栽培品种弱,耐湿性也较差。与C.sativus杂交能正常结实,其后代可育,果实的大小、性状、颜色随杂交所用的黄瓜品种性状不同而有所变化。由于C.hardwickii与C.sativus完全亲和,因此,有人认为C.hardwickii是C.sativus的一个变种,而不是一个明显的种。德康道尔指出,约翰胡克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收集的野生黄瓜标本的变异范围没有超出栽培黄瓜(C.sativus)的变异范围。因此得出结论,野生黄瓜(var.hardwickii)是栽培黄瓜(C.sativus)的野生原种或祖先。苏联瓦维洛夫(Н.И.Вавилов)(1951)等也认为黄瓜起源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系地带。

日本学术探险队(1970)在同一地区已发现了一种野生黄瓜类型,这种黄瓜生长在当地沿河沙质地之类的地方,或在玉米地里与杂草丛生,一般在9月开花,12月成熟,果实带黑刺,味剧苦不能食用。今津的研究成果表明:其染色体数n=7与栽培种(Cucumis sativus L.)一样,且两者能正常杂交。北村把它作为黄瓜的变种C.sativus var.hardwickii Kitamura(图15-1)。

图15-1 黄瓜野生变种

日本京都大学学术探险队在尼泊尔附近地区,发现一种当地品种,耐低温性、抗病性较弱,其茎较粗,雌花节率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异。果实呈长椭圆形,短粗(果长27cm×果粗11cm)。苦味不太重,可以食用,他们把它命名为C.sativus var.sikkimensis。同时,他们在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也收集到了不少当地品种,这些品种之间变异也很大,且与栽培种亲缘关系较近,其染色体数n=7,与C.sativus完全亲和。

李璠(1984)报道,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考察,在喜马拉雅山系和中国云南省景洪等地都发现有野生黄瓜的分布,它的茎叶和花都同普通栽培黄瓜相似,所结的瓜,表面光滑,形状椭圆,瓜肉有苦味,认为这种野生黄瓜应当是栽培黄瓜的原始植物。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组成的蔬菜品种资源考察组(1979—1980),在西双版纳地区,搜集到的一种野生黄瓜新类型,果实圆形、圆柱形或长椭圆形,果脐大、果肉橙色,类似甜瓜(Cucumis melo)的特征。经鉴定,其染色体数n=7,与普通黄瓜杂交可育,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与普通黄瓜相近。戚春章等(1983)认为其为黄瓜的变种,并定名为Cucumis sativus L.var.xishuangbannanesis Qi et Yuan。西双版纳黄瓜植株生长势强,侧蔓多,且较长。雌花节率较低,仅为10%~20%。在短日照条件下分化雌花,耐高温。按果形与皮色的不同,可分为多个类型,有短柱型和方圆型,果形指数为1.0~4.0。老熟瓜皮颜色有乳白、灰白、棕黄、橙黄等。外形与哈密瓜相似,果顶有一个很大的脐,表现出两性花的性状。老熟瓜果肉与胎座为橙色,单瓜种子数较多(图15-2)。与C.sativus杂交完全亲和。这一类型的发现,进一步扩大了黄瓜野生种的分布范围。

15-2 西双版纳黄瓜

1.主要瓜形和瓜色 2.瓜肉和瓜皮

从印度西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到锡金、尼泊尔、缅甸以及中国的云南、四川等省均处于相同的气候地带,这一地带西部有C.sativus var.hardwickii,稍往东有C.sativus var.sikkimensis,东端有C.sativus var.xishuangbannanesis。每个变种又分化出多个品种类型。多个类型的野生种在同一气候地带出现,而且这个地区属于热带高原气候地带,野生黄瓜长期生长在这里的热带森林地区,这一地区的栽培黄瓜也仍保持着喜温、不耐干旱、根系浅等生物学特性。这就进一步确证了关于黄瓜起源地的某些推断。

上述在喜马拉雅山系地带和印度半岛发现的野生或半野生黄瓜,如果种植到高纬度的地区,由于其不适应环境,植株便不能正常开花和结果。另外,这些野生种在被驯化的过程中或许有着某些联系,通过不断地变异和变异的积累而形成各种栽培类型;或许是由不同类型的野生种在不同地区的分布而形成不连续的起源中心,在分别适应于各自的温带和热带气候的同时演化出适应于不同地区的栽培种。

大约3000年前,在黄瓜的原产地,当地人们就以黄瓜原始类型进行栽培。此后,从喜马拉雅山南麓传到中东。据古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200—前300年,黄瓜从印度传到罗马,据说,蒂比里阿斯王让人在冬春时用滑石板覆盖,进行黄瓜的促成栽培。公元前1世纪传到希腊和北非。传入欧洲的时间较晚,大约9世纪传入法国和俄罗斯。直至1327年,英国才有黄瓜的栽培记载,后来逐渐形成了温室栽培的专用生态型无刺黄瓜(C.sativus var.anglicus Bailey)。黄瓜传入美洲是在发现新大陆之后,1494年首先在西印度群岛种植,1535年传到加拿大,1584年传到美洲大陆(Brothwell,et al.,1969;Whitaker et al.,1947,1962)。

中国黄瓜的来历,据《本草纲目》(1578)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这说明中国从西汉开始即从国外引种黄瓜,隋代改名黄瓜。李家文(1979)认为黄瓜古代由印度分两路传入中国,一路是在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时代,由张骞经由丝绸之路带入中国的北方地区,并经多年驯化,形成了华北系统的黄瓜;在公元前6世纪已广泛栽培,公元740年唐玄宗时代已有先进的黄瓜早熟栽培技术。另一路经由缅甸和印中边界传入华南,并在华南被驯化,形成中国华南系统的黄瓜(山东农学院,1979)。在中国的华南、华中地区自然分布的华南型黄瓜品种可能由此经传播和演化而来。还有一种说法:黄瓜是由印度经东南亚等地,从海路传入华南成为现在的华南型黄瓜。许勇等(1995)认为华东沿海直到山东省的蓬莱、烟台、青岛,东北的大连、丹东、延边等地区也分布着华南类型,这可能与海上交流有关。在东北内陆地区普遍种植的“旱黄瓜”也属于华南类型,这可能由于古代战争将关内与关外隔离,人为造成了种质资源的地理隔离,阻止了华北类型向东北地区传入。戚春章(1983)所做的西双版纳黄瓜与华北黄瓜之间的杂交结果显示,其后代类似现在栽培的某些华南型黄瓜品种。所以,华南型黄瓜的另一始祖可能是分布在云南地区的西双版纳黄瓜。

公元10世纪以前,黄瓜由中国传入日本,在19世纪末,得以普遍栽培。在日本,华南与华北型品种的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在日本南半部到西部,以华南型品种为主;从北陆起,到东北、北海道地区分布着带有华北血统的杂种型品种。

目前,黄瓜已成为全世界主要蔬菜之一,以亚洲栽培最多。栽培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而黄瓜原产地的热带地区生产面积较小,说明黄瓜从原产地传播到东方和欧洲以后,已形成适合各地区生产的品种类型,并逐渐成为各地区的主要蔬菜种类。

黄瓜种质资源在中国的分布广泛。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长江流域以南主要栽培华南型黄瓜,长江流域以北地区主要栽培华北型黄瓜。随着“津研”系列黄瓜的推广以及欧洲型黄瓜的引进,上述分区已经不太明显。目前,在黄瓜的生产分布中,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和湖北等省居多(表15-1)。

表15-1 中国各地区黄瓜播种面积和产量

表15-1 中国各地区黄瓜播种面积和产量(续)-1

❷ 黄瓜是什么样子的啊

就是你说的那个刺瓜。。。 绿色 上面有些刺刺的 开黄花

❸ 黄瓜是什么形状、颜色的

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熟时黄绿色。

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长10-30(-50)厘米,熟时黄绿色,表面粗糙,有具刺尖的瘤状突起,极稀近于平滑。种子小,狭卵形,白色,无边缘,两端近急尖,长约5-10毫米。花果期夏季。

产中国云南、贵州和广西。常生于海拔700-2000米的山坡、林下、路旁及灌丛中。印度东北部、尼泊尔、缅甸、泰国也有。

(3)伊朗黄瓜是什么样子扩展阅读

黄瓜的营养价值

1、抗肿瘤。黄瓜中含有的葫芦素C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达到抗肿瘤目的。

2、抗衰老。黄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可起到延年益寿,抗衰老的作用;黄瓜中的黄瓜酶,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3、减肥强体。黄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 ,可抑制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

4、健脑安神。黄瓜含有维生素B1,对改善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有利。

5、降低血糖。黄瓜中所含的葡萄糖甙、果糖等不参与通常的糖代谢。

❹ 青瓜是什么样子图片

青瓜,正名黄瓜,属葫芦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并且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

黄瓜,英文名字Cucumber,也称胡瓜、青瓜,葫芦科甜瓜属植物。是由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的,称为胡瓜。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黄瓜”(一说隋炀帝所改)。

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所以黄瓜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并且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茎上覆有毛,富含汁液,叶片的外观有3-5枚裂片,覆有绒毛。黄瓜食用部分为幼嫩子房。果实颜色呈油绿或翠绿。黄瓜亦可入药。黄瓜在中国南方地区也称为青瓜,比如青瓜炒蛋。所以当在南方看到青瓜,就应该知道是黄瓜了。可用于面膜,保湿。

❺ 黄瓜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表面是什么

黄瓜的形状一般是圆形或圆柱形,表面粗糙。黄瓜,又名胡瓜、刺瓜、王瓜等,是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雌雄同株,花果期都在夏季,是我国各地主要的菜蔬之一。

黄瓜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表面是什么

黄瓜的种子比较小,呈白色,形状为狭卵形。

黄瓜喜欢温暖的环境,不耐寒冷,最适宜的昼夜温差为10~15℃。

黄瓜的营养价值比较高,食用方法也比较多,可以做成热菜、凉菜,也可以生吃,或腌制。

展开全部内容

-->

❻ 黄瓜是什么样子的

黄瓜的用处:
1、把鲜黄瓜放在食品橱里,蟑螂就不敢接近食橱。

2、黄瓜平和除湿,可以收敛和消除皮肤皱纹,对皮肤较黑的人效果尤佳。将黄瓜取汁,用棉球蘸汁搽脸(皱纹处可反复多次搽用),可防脸部皮肤干燥。

3、眼睛感到累时,可双目紧闭,将黄瓜片盖在眼上,平卧放松15分钟,紧绷着的眼皮便会得到松弛和恢复。

黄瓜的妙用:
黄瓜的妙用!
据分析,黄瓜含水分为98%,并含有微量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少量糖类、蛋白质、钙、磷、铁等人体必需营养素。
黄瓜作为“减肥美容的佳品”,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
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鲜黄瓜中含有一种叫丙醇二酸的物质,它有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的作用,因此,认为多吃黄瓜有减肥作用。黄瓜还有一种特殊的美容功能,用黄瓜汁来清洁和保护皮肤,或用捣碎的黄瓜来舒展皱纹都颇为有效。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将黄瓜切片抹患处,每日2~3次,此方法适用于防治因日晒引起的皮肤发黑、粗糙等,因黄瓜中所含的黄瓜油对吸收紫外线有良好的作用。
黄瓜除有特殊的减肥美容作用外,还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黄瓜头中含有一种葫芦素C,这种物质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鲜黄瓜中含有非常娇嫩的纤维素,既能加速肠道腐败物质的排泄,又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功能,因此,患有肥胖病、高胆固醇和动脉硬化病的病人,常吃黄瓜大有益处。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还证明:黄瓜藤有良好的扩张血管、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黄瓜霜具有治疗咽喉肿痛的作用;黄瓜叶和藤部则具有清热、利水、除湿、滑肠、镇痛等功效。用黄瓜防治疾病的方法有:将老黄瓜皮50克,加水2碗,煎至1碗,每日2~3次,连续服用,可治四肢浮肿;用黄瓜叶晒干为末,每服6~10克,可治腹泻;用黄瓜皮水煎服,可治疗黄疸。
黄瓜虽然可果,可蔬,但由于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素含量较少,不宜单独食用,最好与其它蔬菜、水果同吃,以保证机体所需的营养素。另外,生吃时一定要洗净,以免引起肠道疾病。

图: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word=%BB%C6%B9%CF&z=0

❼ 黄瓜是什么样子的啊

黄瓜,葫芦科黄瓜属植物。也称胡瓜、青瓜。果实颜色呈油绿或翠绿,表面有柔软的小刺。中国各地普遍栽培,现广泛种植于温带和热带地区。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

黄瓜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的,称为胡瓜。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黄瓜”。

黄瓜的功效与作用:

性凉,味甘,有小毒;入肺、胃、大肠经。清热利水,解毒消肿,生津止渴。主治身热烦渴,咽喉肿痛,风热眼疾,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病症。

1.抗肿瘤

黄瓜中含有的葫芦素C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达到抗肿瘤目的。此外,该物质还可治疗慢性肝炎和迁延性肝炎,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有延长生存期作用。

2.抗衰老

黄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可起到延年益寿,抗衰老的作用;黄瓜中的黄瓜酶,有很强的生物活性,能有效地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用黄瓜捣汁涂擦皮肤,有润肤,舒展皱纹功效。

3.防酒精中毒

黄瓜中所含的丙氨酸、精氨酸和谷胺酰胺对肝脏病人,特别是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可防治酒精中毒。

4.降血糖

黄瓜中所含的葡萄糖甙、果糖等不参与通常的糖代谢,故糖尿病人以黄瓜代淀粉类食物充饥,血糖非但不会升高,甚至会降低。

5.减肥强体

黄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可抑制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此外,黄瓜中的纤维素对促进人体肠道内腐败物质的排除和降低胆固醇有一定作用,能强身健体。

6.健脑安神

黄瓜含有维生素B1,对改善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有利,能安神定志,辅助治疗失眠症。

❽ 黄瓜品种是怎样分类的

现有黄瓜的分类方法较多,有藤井健雄的系统生态综合分类法和琼斯、熊泽等分类法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1989;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1994;许勇等,1995;谭俊杰,1990)。

(一)藤井健雄分类法

1.A-a-1西方系鲜用品种

露地栽培。果粗短,果面平滑,瘤低而少。

2.A-a-2西方系酸渍用品种

前苏联栽培较多。果短卵形,无瘤。

3.A-a-3西方系温室用品种

北欧温室栽培品种。果实大、肉厚、种子少;刺少,在幼果期即脱落,果面稍有棱褶,多粉。

4.B-a东方系南亚型

果较粗短,瘤高大而多,在低温短日照下雌花多。

5.B-b东方系北亚型

果细长,种子少,多白刺、低瘤,不耐干旱,抗病虫,长日照下能生雌花。

(二)琼斯分类法

琼斯将欧美黄瓜品种分为3类。

1.英国温室型

北欧温室栽培的晚熟品种。果实长圆形,长60cm左右,黑刺,植株生长势较强,单性结实强,种子少,抗病性弱,不适合于露地栽培。

2.薄片型

欧美露地栽培。分枝性强,非节成性,果长20cm左右,不抗病,果面平滑,肉厚,品质一般,多白刺。

3.泡菜型

供加工用的小型品种群,在前苏联和美国栽培,种群分化明显。叶片小,节间长,分枝性强,多数非节成性,果实短卵形或圆筒形,长度5cm左右,不抗病,黑刺,作加工用。

(三)熊泽分类法

熊泽把东方的黄瓜分为两类。

1.南亚型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中、华南及东南亚、日本。叶片肥厚,枝蔓粗,根群密,有一定的耐旱性,对温度和日照的长度比较敏感,果实粗大、品质差,黑或白刺。

2.华北型

节间与叶柄较长,叶片薄,耐热性、抗病性强。低温弱光下生长缓慢,对日照的长度不敏感。根系弱,分枝少,不耐干旱,不耐移植。果实大而细长,白刺,果绿,皮薄,肉质细嫩,品质较好。

(四)谭其猛分类法

谭其猛在以上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分布区域及生态学性状将黄瓜分为下列几类(谭其猛,1980)。

1.华北系

主要分布于中国北部及朝鲜、日本等地。植株大多生长旺盛,喜土壤湿润,天气晴朗的自然条件,对日照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嫩果棍棒状,绿色,果实长大,瓜形指数在8以上,大多非节成性,不同日照长度下雌花节率相差不大,成熟种瓜大多为黄色、淡黄色或黄白色,表面网纹少,大多有白色刺瘤,也有少刺瘤或无刺瘤者,大多有棱,第一雌花大多着生在4~5节以上,较晚熟,抗病性强,这一系统内大致又可分以下几类。

(1)早熟刺瓜类 耐热性及抗病性较弱。第一雌花节位较低,节成性强,以母蔓结瓜为主,瓜较短小。如叶儿三水黄瓜、长春密刺等。

(2)刺瓜类 多中晚熟。抗病性较弱,但也有较强者。非节成性,多数主要在母蔓上结瓜。果面刺瘤有棱。如宁阳大刺瓜、公主岭水黄瓜等。

(3)截头瓜类 多中晚熟。抗病性强。非节成性,分枝强,母蔓雌花少,子蔓花多或母蔓子蔓都结瓜。果面瘤刺较少而多毛刺。如北京截头瓜、大八杈、天津棒槌瓜等。

(4)鞭瓜类 多中晚熟。抗病性强,耐热性强,适于延后栽培或作秋瓜栽培。非节成性,分枝性中等,大多母蔓、子蔓都结瓜。果面平滑或只有少数刺瘤,果皮常稍厚,果肉较厚,品质较差。如北京大鞭瓜等。

(5)加工腌渍品种类 在长日照下有高度雌花性,同一节内常簇生3~6朵雌花。如九牌秋瓜、胜芳二快等。

(6)温室栽培用品种类 一般抗热性较弱,耐寒性和抗旱性弱,但耐阴性较强,在高温短日照下形成雌花能力强。叶片较大,单性结实率高,瓜内种子少,瓜条长大。大多是母蔓结瓜,非节成性。如北京大刺瓜、北京小刺瓜、山东小密刺等。

2.华南型

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和印度,日本,南洋一带,但北方栽培的部分地黄瓜、旱黄瓜可能也属此系统。耐湿、热,为短日性植物。一般植株生长势弱,果实较短,瓜形指数在4~6之间,果实大多无棱且刺瘤稀少,刺瘤以黑色为多,果皮较厚,果肉较薄。有些品种稍有苦味,节成性品种较多,成熟种瓜多为褐色,表面多网纹,第一雌花着生部位较低,大多早熟,抗病性较弱,耐热性较强。这一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节成类 大多为早熟,以母蔓结瓜为主,黑刺。如上海杨巷黄瓜、南京茶亭早黄瓜、昆明早黄瓜、广州二青、武汉青鱼胆、日本的青长等。

(2)非节成类 大多中熟,分枝性强或弱,白刺或黑刺,有的品种瓜条长达30cm以上。

(3)加工酱制品种类 果肉致密,刺瘤少,雌花多,结果率高。

3.南亚型

分布于南亚各地。茎叶粗大,易分枝,果实大,单果重1~5kg,果短圆筒或长圆筒形,皮色浅,瘤稀,刺黑或白色,皮厚,味淡。喜湿热,严格要求短日照。地方品种种群很多,如锡金黄瓜,中国西双版纳黄瓜及昭通大黄瓜等。

4.西方酸渍用型

前苏联品种大多属这一系统。瓜形短小,瓜形指数约2~4,无刺瘤或极少,大多数分枝性强,主要在子蔓上结瓜,成熟果褐色有网纹。

5.西方鲜用型

又分露地栽培用品和温室用品种。

(1)欧美型露地黄瓜 分布于欧洲及北美各地。茎叶繁茂,果实圆筒形,中等大小,瘤稀,白刺,味清淡,成熟果浅黄或黄褐色。有东欧、北欧、北美等品种群。

(2)北欧型温室黄瓜 分布于英国、荷兰。茎叶繁茂,耐低温弱光,果面光滑,浅绿色,果实达50cm以上。如英国温室黄瓜,荷兰温室黄瓜等。

除了根据品种分布的地理区域和生态学特性来分类以外,还可以根据品种适应的栽培方式分为冬春保护地型,春露地型和夏秋露地型等;根据品种耐冷性可分为冷敏型、中间型和耐冷型;根据品种性分化对日照长度敏感程度可分为短日照型、日照不敏感型和长日照型。

上述各种主要分类法,有的是针对某些地区的品种而言,有的是针对世界各地的品种而论。有的类群为某些地区独有,有的类群的分布范围较广。对少数类群也有分类归属不一致的情况。概而言之,以下几个类群的分法争议较少:

1.欧洲温室型

在英国形成的适于温室栽培的品种,现主要分布在英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等东欧地区。较耐低温弱光,茎叶繁茂,但在露地栽培生长不良。果实光滑,鲜绿色,圆筒形,果长达50~60cm以上,肉质致密而富有香气。单性结实性强,种子少,抗病性弱,不适于露地栽培。

2.欧美露地型

分布在欧洲及北美洲各地,适于露地栽培。植株生长旺盛,分枝多。果实长20cm左右,圆筒形,较粗,果面平滑,果肉厚而味道平淡。白刺品种多,也有黑刺品种。白刺品种成熟时,变为黄红色,黑刺品种呈黄褐色。抗病性中等。有东欧、北欧、北美等品种群。

3.华北型

在中国的华北地区分化形成,并扩展到中亚细亚、中国的东北、朝鲜及日本。植株生长势中等,喜土壤湿润和天气晴朗的气候条件。根群分布浅,分枝少,不耐移植,不耐干燥。大部分品种耐热性强,较抗白粉病与霜霉病,对CMV免疫。雌花节率一般较高,对日照长度不十分敏感。果实细长,呈棍棒形,白刺绿色果,刺瘤密,皮薄,肉质脆嫩,品质好。成熟瓜变黄,无网纹。如华北地区许多地方品种:长春密刺、安阳刺瓜、唐山秋瓜、北京丝瓜青等。

4.华南型

以中国华南为中心,分布在东南亚、中国的华中与日本。茎蔓粗,叶片厚而大,根群密而强,较耐旱,能适应低温弱光。雌花节位对温度和日照长度敏感,为短日照植物。果实短而粗,皮硬,味淡,肉质比华北型品种差。多为黑刺,但也有白刺的品种。果实颜色有绿色、白、黄白,种皮有网纹。如华南、华中地区许多地方品种:广州二青、上海杨巷、武汉青鱼胆、成都二早子、昆明早黄瓜、日本的青长、相模半白等。

5.加工型

加工黄瓜有西方酸渍型和中国酱制型两类,主要指供加工用的小型果品种群,在美国、前苏联和中国均分化出各自的一类品种群,这些品种植株较矮小,叶片小,分枝性强,结果多,果实呈短卵形或圆筒形。一般果实长度达5cm即开始收获。大多为黑刺,但也有白刺品种。肉质致密而脆嫩,果肉厚,瘤小,刺稀易脱落。适于做咸菜和罐头。

关于“野生型”和“南亚型”黄瓜分类有些含混。分布在起源地附近地区,如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等地的C.sativus var.hardwickii和C.sativus var.sikkimensis,大都被归为“野生型”。但是有的将C.sativus var.xishuangbannanesis归为“野生型”,有的归为“南亚型”。在中国云南地区分布着的西双版纳黄瓜,有多种类型,或半野生或逸生或为当地农民所栽培,并称之为“山黄瓜”。因为这类黄瓜品种仍处于自然原始的栽培状态,所以,归为“野生型”尚待探讨。

有的分类中以“南亚型”一类包括“南亚型”和“华南型”两类,有的则单独分为两类。这两类的关系也有待定论。

近几十年来,随着种群之间和品种间的天然或人工杂交,形成了一些新的变异类型或育成了许多新品种和一代杂种。现在的许多品种可能有多个类群的血统,有的明显地处于中间型,因此很难将其归入哪一类。

阅读全文

与伊朗黄瓜是什么样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餐桌礼仪中哪个位置是主座 浏览:366
西方为什么一直看好印度 浏览:430
伊朗进口中国的原料药是什么 浏览:183
为什么伊朗那么多新冠 浏览:657
越南电商融资怎么样 浏览:201
意大利原皮包哪个好 浏览:345
伊朗与伊拉克战争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953
中国驻什么 浏览:670
中国共有多少例新冠冠肺炎 浏览:44
莲花清温怎么寄到英国 浏览:501
安妮意大利哪些送餐具 浏览:231
伊朗为什么不兼并阿富汗 浏览:847
伊朗旅游有什么特产 浏览:84
越南的国籍怎么填 浏览:778
印度边境温度是多少 浏览:123
印尼合资公司是什么开头 浏览:153
浙江仙居中国有哪些好玩的旅游景点 浏览:930
荷兰日本英国泰国都是什么花 浏览:894
中国如何做印度电商 浏览:846
意大利和捷克哪个足球厉害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