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朗总统鲁哈尼和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的区别
一个是接班人,一个是国家的奠基人,威望不一样的,历史时期也不一样的。
2. 伊朗二把手苏莱曼尼为何被暗杀美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伊朗二把手苏莱曼尼为何被暗杀?美国的真正目的很隐秘
2020年1月3日,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暗杀伊朗二把手苏莱曼尼!
向伊朗这样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高官出现贪污腐败实在是在正常不过,这些人生活越好就越怕死。苏莱曼尼一死,兔死狐悲,他们会不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伊朗高官们会不会暗中与美国私通,策划国内的颠覆行动?
也许这才是美国真正的目的,只不过,在伊朗整个看起来很团结的国家,好像成功几率不大!
3. 美国清除“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的后果会是什么啊
美国通过空袭行动清除解决了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特种部队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他是一名在伊朗国内享誉盛名的高级军官,甚至支持率超过了伊朗总统鲁哈尼,对于这样一位传奇军官被美国清除,伊朗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同时伊朗支持的各类反美武装,比如也门胡塞武装,也会攻击美国盟友国家,包括沙特和以色列,这样也算是一种报复美国的方式。
不过现在都只是猜测,伊朗下一步究竟会如何进行报复,还需要看伊朗的接下来的实际行动。
4. 苏莱曼尼之后,为何伊朗革命卫队又失一国柱呢
2020年的第一季度,对于波斯雄狮伊朗来说却显得那么凄凉,在这三个月中,伊朗精锐革命卫队痛失两个高级军官,一位是苏莱曼尼,另一位就是不久之前死于新冠肺炎的纳赛尔·沙巴尼。而前者死于美帝的阴谋刺杀,后者则死于传染病。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纳赛尔·沙巴尼的军衔,很多人并不了解伊朗的军衔制度。这个中东国家的军衔制度其实是和世界接轨的,也就是说,伊朗也是有元帅、上将、中将和少将四个将军级别。至于准将这个军衔在一些国家叫大校,这里就不细说了,有兴趣的朋友自己上网查询。
5. 伊朗的实际控制人和最高领导人并不是总统,这是怎么回事
这和伊朗独一无二的政治体制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因为伊朗是一个政治和宗教二合一的国家,从他们国家全名“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就可以看出来了,所以他们的政治是绝对离不了宗教的,因此伊朗实际控制人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非总统。每一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其体制当然也会不同,我们要尊重每个国家的宗教文化,因为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所以他们在关键时候也会异常团结。
不过像他们这种宗教信仰太过根深蒂固就很容易限制国家发展,尤其是精神领袖的终身制是很危险的。或许这也是伊朗拥有那么好的资源却发展不是特别好的原因吧,表面跟随现代社会发展现代政治而根本上还在守着以前那样的体制那样固有的思想。
6. 伊朗境内三座城镇被库尔德武装联军攻陷,这背后是否有
这三座城市是伊朗西部库尔德斯坦省的靠近边境附近的三座城市,分别是马里万、萨南达季、巴内。占领着三座城市的是伊朗库尔德斯坦民主党(PDKI),该党是伊朗库尔德斯坦地区左翼民族主义政党,目前成员大概有1500-2000人,该党的目标是致力于实现伊朗库尔德斯坦地区的公投独立,或者通过联邦制实现高度自治。PDKI成立于1945年,曾经反对伊朗沙阿(伊朗君主)独裁统治,1979年后反对伊斯兰政权,该党虽然致力于武装反抗,但是该党宣布遵守“世界人权宣言”、“日内瓦公约”,并不针对平民目标。现任党的领导人为穆斯塔法·希杰里(Mustafa Hijri)。
(PDKI武装)
可以说伊朗境内还不够乱,远远没有到达所谓内战的程度。因为除了库尔德分离主义势力意外,伊朗境内的所谓反对派不是美国想要的反对派,伊朗国内游行闹事的反对派反对的不是伊斯兰政权,只是伊朗鲁哈尼政府,伊朗国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俗反对派政治势力。
7. 伊朗内乱会如何收场
席卷伊朗的抗议浪潮仍如火如荼,暴露了这些年伊朗发展的底色。这场最初由保守派挑起、意图打压改革派的示威已完全走样。一片喧嚣中,通胀失业、伊斯兰神职人员腐败、伊斯兰革命卫队蛮横、伊朗在中东地区的深度介入和负担、甚至精神领袖哈梅内伊都一个个成了靶子。
当前,抗议者要求体制内的改革派和保守派双双滚蛋,这场运动的性质已经演变成反对伊斯兰政教合一、要求哈梅内伊下台并寻求政权更迭和制度革命的政治事件。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终结了巴列维王朝,2009年的抗议浪潮支持了体制内的改革派,而这次运动的指向就是颠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翻版的"白色革命"噩梦
大规模游行抗议背后往往能看到民生的艰困。这一次示威抗议在伊朗各地的蔓延,最初动因上看不像是中产阶级追求公平正义,也不像是外国敌对势力的摇旗蛊惑,更多的像底层百姓的绝望和揭竿起义。
2017年,伊朗全国失业率超过13%,年轻人失业率更是高达40%,伊朗全国有近三百万人为温饱发愁。据说近段时间,由于禽流感等因素,鸡蛋和禽肉价格涨幅一度高达40%,而伊朗人食谱中最常见的洋葱价格居然从2-3块钱人民币一个猛涨到约10元一个。
当然,民生只是内乱和改革最直接和基础的动因。而人心思变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是最难把控的。在这点上,巴列维国王上世纪60-70年代推动的"白色革命"提供了最好的注脚。巴列维雄心勃勃,试图通过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引导伊朗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改革之初,伊朗国力蒸蒸日上,号称"世界第九富国",但在短期的繁荣之后却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伊朗经济盛极而衰,良苦用心的"白色革命"换来的却是巴列维的"王冠落地"。
伊朗现任改革派总统鲁哈尼与巴列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着良好的动机和糟糕的结果。2009年爆发的游行示威,主流民意是支持改革派的。2013年上台的鲁哈尼也被民众寄予厚望,2015年伊核协议的签署是鲁哈尼的巨大政绩,他原以为由此伊朗就可以逐渐摆脱西方制裁,增加石油出口和吸引投资,从而提振本国经济和改善民生。但流入缓慢的欧洲资本、繁重的援外负担、失败的经济政策、居高不下的物价,鲁哈尼并未能迅速扭转伊朗的经济局面,普通伊朗民众也没有感受到由此带来的经济利好,一场本可以消失于无形的内乱就此爆发。
变革中的政治失序是危险的,鲁哈尼和巴列维都尝到了失败的苦果。对鲁哈尼而言,不但要发展经济,又要抵挡来自保守阵营的围攻,还要促进社会开放和民主化进程,同时还面临职权有限的困局。
失序后如何恢复
当下的抗议示威活动,已经对体制内的改革派和保守派都失去了信心,诉求也不再是改革和改良,而是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完全推倒重来。
抗议浪潮能否最终推翻现存的伊斯兰神权统治,这取决于在社会急剧变革中,有多少新的社会集团被迅速动员起来并卷入其中,目前来看现政权出现倾覆的可能性并不大。如果抗议被镇压,结果也相对简单,伊朗体制内的保守派会暂时得势,社会矛盾也会暂时被掩盖和调和。
如果说抗议活动旷日持久,甚至最后推翻了现政权,那伊朗的转型将是非常复杂和充满变数的。对一个国家来说,政治动荡后最终都需要恢复秩序,而恢复秩序需要权威。最后如何收场,要看社会的决定力量,在埃及如果论选举,占人口多数的穆兄会胜利了,但埃及军队是政治最终的稳定力量,泰国的情况也类似。国家失序后无法恢复秩序是危险的,阿富汗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个强大能制衡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的政府必须在政治参与之前做好,否则就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顽症。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出现了秩序重建,当年的群众运动催生了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而这种没有良好制衡能力和政治参与的体制一旦瓦解,风险系数是极高的,很有可能成为另一个阿富汗。
而从地缘上来看,不管这场伊朗内乱最后被镇压或者取得如"颜色革命"般的成功,伊朗都毫无疑问会从其"八爪鱼"般的国际干预中进行收缩。伊朗在叙利亚、黎巴嫩、也门的胡赛武装的触角会缩回来一些,这有利于美国和中东权力的再洗牌。当然,对于美国来说,既希望伊朗政权发生变化,又担心其中无限的风险。
作者:许辉(国际时政观察者)
- END -
微信公众号:华语智库(huayujunshi)
云集优秀记者,汇聚一流专家,实名专稿、权威分析、深度评论,最靠谱的原创资讯。关注“华语智库(huayujunshi)”官方微信号可查看更多专家评说,按国家查询文章内容列表。
8. 伊朗核科学家刚被暗杀又一高级指挥官遇袭身亡这是想干什么呢
在为核科学家举行葬礼的当天晚上,伊朗革命卫队一高级指挥官又被杀死。在两天时间内,连续有两名伊朗重要人物被暗杀,幕后操纵者到底意欲何为,伊朗会做出如何反应,中东火药桶会炸吗?
伊朗重要人物连续遭到暗杀,既说明其自身实力太弱了,枪弹等危险品处于失控状态,敌对势力在伊朗国内畅通无阻,连本国重要人物的基本安全都无法保障;更说明美国的影响力太强大了,搞个本国的总统选举竟然都要拿弱国当牺牲品。特朗普对伊朗采取的危险步骤其实是兵行险招,就是为了挑起冲突,以图选举反败为胜。不知道伊朗能否忍受到拜登正式上任那一时刻。
9. 伊朗多地爆发示威冲突伤亡如何
伊朗多地爆发示威冲突。伊朗国家电视台2日报道,伊斯法罕省前一天晚上的示威冲突导致9人身亡,包括一名伊斯兰革命卫队队员。至此,冲突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20人。
此次示威于上月28日始发于伊朗第二大城市马什哈德,随后蔓延至包括首都德黑兰在内的多个城市。示威者起初抗议经济困难和腐败,后来把矛头指向政府,反对伊朗的中东政策。
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1日连续第二天呼吁民众应对“暴徒和违法者”。鲁哈尼此前谴责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伊朗示威发表干涉性言论,称特朗普几个月前还污蔑伊朗支持恐怖主义,是彻头彻尾的反伊朗分子,无权对伊朗人民品头论足。
特朗普则于1日再次发表推文,声援支持者之余,抨击伊朗“方方面面都失败”,除了与奥巴马政府达成一份“可怕协议”。特朗普政府一再对此前达成的伊核协议嗤之以鼻,并威胁撕毁协议。
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将解除对伊制裁,国际原子能机构负责督查伊朗履行协议情况。协议执行以来,伊朗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伊朗石油恢复出口国际市场,伊朗航空公司还签署了大笔买入波音客机和空中客车飞机的订购合同。
然而,普通民众生活尚未得到立竿见影的改善。伊朗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官方公布的通货膨胀率再次突破10%,尤其是蛋和肉类价格涨幅高达40%,令民众感到不满。此外,伊朗政府还在计划削减社会福利、上调燃油价格。
10. 为什么,伊朗总统要在“严厉复仇”议案上签字
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欺人太甚的美国,伊朗决定出招了。自伊朗从对美军驻伊拉克阿因阿萨德基地的导弹袭击结束后,美伊就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虽然双方进行过剧烈的斗争,但最终都没有搞个鱼死网破的结局,因为美伊双方,乃至全世界都不想看到中东再次爆发大战,而引发新的能源危机。
总之,面对复杂的乱局,伊朗没有直接跟美国宣战,而是选择了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复仇方式,恐怕就是想营造一种团结穆斯林世界的状态,维持住这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