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和伊朗在饮食方面的差异
伊朗游牧地区的人们以牛奶、黄油和奶酪为主;在农业地区,主食是面饼、馕和米饭。他们普遍喜食被称作“毛斯特”的酸奶子,常把米饭、肉、蔬菜和调料调在一起做成抓饭。伊朗的土库人对羊头肉、羊脑和羊脚最感兴趣,认为其营养价值最高,所以总习惯留给小孩吃。他们也喜食羊排,吃时不常敲开骨头吮吸骨髓。饮茶是伊朗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多爱喝红茶,并喜欢在茶中加些糖,或把块糖放在嘴里再饮茶。他们还有个极其古怪的习惯,即常以当地的粘土为食。市场上有食用的粘土出售,一种叫“马加拉特”的粘土,还被人们视为珍品。他们一般食量不大,喜素食。一般在餐桌上只备水杯和食盘,习惯用右手抓食。
伊朗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 讲究菜肴量少质精,注重菜肴的色香味形。
②口味 一般口味清淡,偏爱微辣味道。
③主食 以面食为主,也吃米饭。他们爱吃中国的大饼、咖喱三角饺、炸小包等食品。
④副食 爱吃鸡、鸭、鱼、牛肉、羊肉及蛋类等;蔬菜喜欢茄子、菠菜、西红柿、黄瓜、洋葱、胡萝卜、辣椒、豌豆、大豆、薯仔等;调料爱用胡椒、芫荽、橄榄油、醋、盐等。
⑤制法 对串烤、煎、炸、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咖喱鸡、炸脊髓、青椒鸡丝、烩羊三样、干烧鳜鱼、砂锅羊头、烤嫩鸡、红炖羊蹄哈巴、子姜鸭块、糖醋鱼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欢喝凉开水、桔子汁、果子露、红茶及咖啡等,有人也爱喝白兰地。
⑨果品 爱吃苹果、草莓、葡萄、樱桃、石榴、哈蜜瓜、西瓜、桃、香蕉等;干果喜欢核桃、杏仁和葡萄干等。
2. 为什么吃香蕉会使人开心
因为香蕉中还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果胶,可以吸收水分使大便变软,还有助调整肠道的生态环境,抑制有害的腐败型细菌,促使结肠功能正常,对便秘和腹泻的防治均有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香蕉中含有的色氨酸能够转化为5-羟色胺,这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能够促进人的心情变得安宁,减轻悲观抑郁程度,甚至可以减轻疼痛,故香蕉又有“快乐食品”之称。
(2)伊朗人为什么吃香蕉扩展阅读:
营养价值
香蕉属高热量水果,据分析每100克果肉的发热量达91大卡。在一些热带地区香蕉还作为主要粮食。香蕉果肉营
养价值颇高,每100克果肉含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2克、脂肪0.6克;此外,还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能促进生长,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是维持正常的生殖力和视力所必需;
硫胺素能抗脚气病,促进食欲、助消化,保护神经系统;核黄素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和发育。香蕉除了能平稳血清素和褪黑素外,它还含有可具有让肌肉松弛效果的镁元素,经常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朋友可以多食用。
3. 为什么香蕉是种族歧视
香蕉人又叫ABC(American Born Chinese),最初意指出生在美国的华人。现在,这个概念的范围已不再限于美国,而扩及整个海外,泛指海外华人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他们虽然也是黑发黄皮,但不识中文,说一口地道的美国英语。他们自小就受美国文化、美国教育的熏陶,其思维方式、价值观也是完全美国化的,同移民来美的上辈不同。这其中,“黄皮其外、白瓤其内”、“黄皮白心”、“夹缝中的人”、“中文盲”、“边缘化”,是描述“香蕉人”时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汇。黑头发、黄皮肤,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汉字却不识得几个。中国人会对他们说:“你是中国人?那你怎么不会说汉语?”外国人会对他们说:“你是中国人?你的英语怎么说这么好?”这就是“香蕉人”,“夹缝中的人”也许是对他们所处的尴尬最好的形容。
4. 什么是伊拉克人的主食
伊拉克以面食、大米为主食,牛羊肉为副食,卡塔尔主食以面食为主。
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一样,伊拉克的主要食物是大米,最广泛的食谱是炒饭。伊拉克菜肴具有较浓烈的味道,使用很多辣椒、葱、蒜以及各种各样的辣根和香料。相当普遍吃用水果制的甜食、馅饼等面食,以及酸奶、酸乳渣和奶酪。伊拉克人不吃凝汁菜肴,很少饮用醇饮料。较普遍饮用的是含很多泡沫的酸奶“些明”和各种的果汁类饮料,如扁桃汁。
烤鱼:底格里斯河的鱼非常肥,说它肥一点都不过分,最小都有1公斤多,大的能有六、七公斤,很吓人。伊拉克人吃鱼的方法似乎只有一种“玛斯古夫”,是烤鱼在阿拉伯语里叫法。所有到伊拉克的人如果没有吃过这种烤鱼实在是一大遗憾,底格里斯河鱼又大又肥,最适合做烤鱼了。伊拉克人一般都喜欢就地取材,把鱼弄干净后,不用刮鱼鳞的,用结实的树枝在地上打几个桩子,把鱼整个挂上去,然后用木块或者是从椰枣树上砍下来的干树枝在旁边堆起火,让鱼就着热气烤,等烤得差不多了,把鱼放在铁盘子里,然后将整个盘子放在火堆的余烬里再热一热,浇上酱汁,加上西红柿、洋葱片就可以了。
古斯:一种泛阿拉伯食物,把米饭用油炒过,焖熟,加上好多种调味料,有些在米饭上面撒上绞碎的米粉、豆子和葡萄干或者干果,然后在米饭上面加上一大块烤好的羊肉或者烤鸡块,上桌前还给你配两碗浓汤。吃起来很香。
多尔麦:把新鲜的葡萄叶放进开水里面稍微一烫,裹上熟的米饭和肉馅,做成长方圆圆的形状,加上柠檬汁,还有香料,放进烤箱焖一会儿就可以了。也有人拿西葫芦、青椒、茄子来做,譬如把西葫芦掏空,然后往里面塞材料就可以了。当地人有些会做得很酸。据说,伊朗也有多尔麦这种食物。
库巴:把大米蒸熟后捣烂,在里面裹进肉馅,然后放进油里面炸成金黄色,形状或圆形或椭圆形。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伊拉克家庭食物。据说库巴是从叙利亚流传过来的。
5. 吃香蕉有什么好处 每天吃香蕉的4大禁忌
香蕉是人们非常喜欢的水果。据说,全世界每年会吃掉1000亿根香蕉。世界上吃香蕉最多的国家,平均每人一年吃190公斤的香蕉。如果你以为香蕉只是好吃,那就太小看它了!其实香蕉全身都是宝,对人的身体健康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4、忌空腹食用香蕉
我们说香蕉可充粮食,但不能空腹大量地吃。因为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钾、磷、镁,对于正常的人,大量摄入钾和镁可使体内的钠、钙失去平衡,对健康不利。所以不可空腹食过多的香蕉。
6. 为什么一些人讨厌吃香蕉
香蕉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水果,营养价值非常丰富。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吃香蕉的,有的人就特别讨厌吃香蕉,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之所以不同,也在于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习惯,性格,口味等等。除了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之外,可能讨厌吃香蕉的朋友,非常讨厌香蕉的气味儿。我周围也有人受不了香蕉的气味,就像是有人受不了榴莲的气味一样。就像我家小孩子平常吃香蕉也挺喜欢的,但是我每次用香蕉做出来一些小食物,他就不喜欢吃了,他说有一种怪怪的味道。
一些人天生就讨厌吃香蕉,没有办法,但是喜欢吃香蕉的朋友,对自己的身体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吃香蕉,是为身体补充营养,不要对身体造成伤害哦。
7.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哪些有趣的文化习俗
1、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贴黄挂旗,蓝旗人贴蓝挂旗,白旗人贴白挂旗。孩子们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或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
2、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3、蒙古族:酒肉不尽
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人们挨个地串蒙古包。
4、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5、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
(7)伊朗人为什么吃香蕉扩展阅读: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
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这里说的王者巡守之礼,就是国君深入民间,对乡村社会的民情风俗进行一番调查研究。太师是掌管音乐及负责搜集民间歌谣的官吏,他把民间传承的民歌(国风)呈递给国君。国君通过这些民歌,“观风俗,知得失”,制定或调整国家的方针政策。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就是古代各民族之间流传的民歌。
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风俗习惯,包含着大量的古代民俗事象,对研究我国古民俗具有重大价值。就比如《水浒传》中的江湖文化、侠义文化都属于民俗文化意识范畴。
8. 吃香蕉到底有什么好处哪些人又不太适合吃
香蕉是一种大家很喜爱的水果,主要由于它口感香甜,而且按照大众的说法,香蕉能预防便秘,还能减肥。不过这香蕉真的能治便秘,能减肥吗?我们还是来看看香蕉到底有哪些实在的好处吧。
日常适当吃点香蕉是很好的习惯。大部分人都适合吃香蕉,不过吃香蕉也如前文所说,糖分含量多,肥胖、三高患者不要过多食用,香蕉吃多了也可能会因为膳食纤维摄入果多而影响消化,总之最好是每日不超过两根。
9. 狼孩的故事是真的吗在古罗马、印度和蒙古都有狼收养小孩的传说。
是真的...
资料:
"那还是在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
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
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
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
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
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
据美国《自然史》杂志1976年4月号刊登的一篇书评说,“狼孩”的发现者、孤儿
院的主持人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①一书中,详细地记载了他和妻子一起如何
努力把这两个像狼的女孩转化为人的经过,书中还附有美国人类学家津格的评论。
①此书于1947年出版,1966年再版。
像印度“狼孩”这种野兽抚育人类幼童的事例绝不止一件。1875年时,着名的瑞典
生物学家林耐所着的生物分类着作中,就记载了关于野兽抚育孩子的事例:如1344年在
德国黑森发现的被狼哺育长大的小孩;1661年在立陶宛发现的与熊一起长大的小孩;及
1672年在伊朗发现的为绵羊所哺育的小孩。据传我国古籍中也记载过有关“狼孩”的事
例。
最近上海《少年报》编辑部知识组的同志,还为本文提供了一个很有趣的资料——
据伊拉克《笛子报》1978年第339期报道:
一批医生和心理学教授正前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去研究一个曾在猴群中生活过的
男孩。
这个男孩是四年前布隆迪的一些村民发现的。发现时,他全身赤裸,身体大部分长
着毛,用四肢爬行、跳跃。村民们经过一段紧张的追赶,才把他抓住。他先被送到一家
精神病医院,现在住在肯尼亚的一家医院里。
人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叫“约翰”。已确定他现年八岁,是在森林中与家人失散或是
家里人全部遭难后独自留下的。猴子们见到他很高兴,把他当自己的孩子来抚养,并保
护他免受其他动物的伤害。
在被发现后的一段时间内,他学习了两脚行走,由于回到人类中生活,性情也变得
温顺了。但是,他至今还不会说话。起初他只吃香蕉,慢慢地他已习惯吃人们所吃的各
种食物。
关于被遗弃在森林里长大的小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797年法国大革命时代,猎
人从森林里找到了一个17岁的男孩,由于长久隔绝于人类社会之外,找到他时已变成
“野兽般的孩子”。这一发现曾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并进行了多方面的科学研究。
这个野男孩死于40岁。据说经过长期人为的训练,他终于被“驯化”了,“失尽了他的
动物行为”。1976年出版的《阿威龙的野男孩》一书,介绍了这个野男孩被发现的概况。
至20世纪50年代末,科学上已知有30个小孩是在野地里长大的,其中20个为猛兽所
抚育:5个是熊、1个是豹、14个是狼哺育的,其中最着名的即本文开首讲的印度“狼
孩”。
人们会问:这些“狼孩”回到人类社会后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和正常的孩子有些什
么不同?
据记载,本文提及的印度“狼孩”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着地,
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着地。她们总是喜欢单独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行。怕
火和光,也怕水,不让人们替她们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
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天午夜到清晨三点钟,她们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
只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很长时间内对别人不主动发生兴趣。不过她们很快学会了
向辛格的妻子去要食物和水,如同家犬一样。只是在一年之后,当阿玛拉死的时候,人
们看到卡玛拉“流了眼泪——两眼各流出一滴泪”。
据研究,七八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6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花了
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2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
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直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4年内只学会6个词,
听懂几句简单的话,7年时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几句话。在最后的3年中,卡玛拉终
于学会在晚上睡觉,她也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时,她死
去了。辛格估计,卡玛拉死时已16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狼孩”的事例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呢?
我们知道,人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往往通过对高等类人猿的观察和实验,来探索人
类语言、智力及许多社会行为和习性的形成过程,而人类儿童与动物共同生活的意外事
例,却提供了少有的机会,通过对这一类特殊情况下的人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得到很有
价值的资料。
首先,“狼孩”的事实,证明了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来就有的,而是
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会化了的人,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
脱离了人类的集体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点。而人脑又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
物,它本身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它的原材料来自客观外界,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所以,
这种社会环境倘若从小丧失了,人类特有的习性、他的智力和才能就发展不了,一如
“狼孩”刚被发现时那样:有嘴不会说话,有脑不会思维,人和野兽的区别也混灭了。
这里也应当指出,“狼孩”本身毕竟是人类千世万代遗传下来的后辈,因此当“狼
孩”回到了人类社会中,必然会逐渐恢复人类特有的习性。印度“狼孩”尽管似乎成了
野兽般的生物,但她死时已接近于人了。而辛格夫妇所豢养的那些家狗从没有学会直立
行走,更没有学会说话。
其次,“狼孩”的事例说明了儿童时期在人类身心发育上的重要性。人的一生中,
儿童时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例如仅就脑的重量而言,新生儿
平均约390克,9个月的婴儿脑重560克,2.5岁到3岁的儿童脑重增至900~1011克,7岁
儿童约为1280克,而成年人的脑重平均约1400克。这说明在社会环境作用下,儿童的脑
获得了迅速发展。正是在儿童时期,逐步学会了直立和说话,学会用脑思维,为以后智
力和才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狼孩”由于在动物中长大,错过了这种社会实践的机会,
这就使她们的智力水平远远比不上同年岁的正常儿童。
再次,正如个体发育史是它的种系发展史简短的重演一样,人类幼儿智力的成长过
程也反映了从猿到人漫长历程中人的智力的发展历史。由于缺乏社会实践活动,“狼孩”
未能学会直立,不得不用四肢爬行,使得她们的发言器官——喉头和声带的运用受到阻
碍,发不出音节分明的语言。更重要的是,由于脱离人类社会,印度“狼孩”自然不会
有产生语言的需要。此外,她们总是四肢爬行,面部朝下,只得从下方摄取印象,不可
能使头脑获得较其他四脚动物更多的印象,这一切根本地阻滞了她们智力的发展。“"
10. 越南人说吃香蕉是什么意思
表达热情友好的意思。
当一个人在别人家做客时,主人会叫客人吃水果,吃香蕉等等,这时,他们是想表达他们的热情好客。当然在其他场合,吃香蕉会别的意思,你根据实施语境,可以分析吃香蕉的具体含义,一般情况下,没有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