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与世界哪些军事国家同盟
巴基斯坦和朝鲜吧,巴基斯坦是天然的朋友,也许算不上盟国,但一定和我们靠在一起的,朝鲜不用说了,这个国家有点意气用事。我觉得俄罗斯应该不算的,因为他随时会翻脸,他们完全以自己利益主导政治军事,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吃过亏了,打仗时最多政府表个态,真正出兵或者暗中支援甭指望他
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军事排在世界前五毫无疑问,虽说仍有差距,但是强大也是毋庸置疑的!!!
⑵ 伊朗跟美国是联盟
曾经是(巴列维王朝时期),现在互为假想敌
追溯到70年前,英国和苏联于1941年8月对伊朗的占领,伊朗骤然上升为一个备受国际社会瞩目的国家。二战期间伊朗在盟军的军事行动、特别是运送盟国对苏联的援助物资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是伊朗所具有的这一特殊功能,才使得先前与它关系淡漠的美国大规模的涉入伊朗,美伊关系也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二战临近结束,盟国在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伊朗产生了较为激烈的利益纷争。在此期间以及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当伊朗与英苏发生冲突时,美国大都小心谨慎的站在伊朗一边,或者至少不是很明显的与伊朗作对,这使得伊朗人对美国的好感与日俱增。
1953年伊朗政变的成功以及随后伊朗石油国有化危机以有利于美国的方式获得解决,标志着美国在伊朗优势地位的最终确立以及美伊依附关系的最终形成。 当美国成为对伊朗影响最大的外部国家后,在美国的帮助下重新执掌大权的巴列维国王选择了亲美外交路线,他寄希望于在美国的帮助下获得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在冷战的氛围中,美国也看到了伊朗在遏制苏联方面的重要作用。于是双方各有所求,在至1979年巴列维国王倒台为止的三十多年中美伊建立并发展了非常巩固的双边关系。
在美伊关系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巴列维统治的最后10年中,美国对伊朗的军售在双边关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巴列维向美国购买大量的武器,这固然增强了伊朗的军事实力,提升了伊朗的国际地位,增加了美国的出口以及为美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他将大把的石油美元花费在武器上的同时,忽略了对伊朗更为重要的经济建设的投资,这也为他统治的覆灭、为日后美伊关系的恶化埋下了伏笔。
在这长达40余年的美伊关系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有肯尼迪总统以及卡特总统向巴列维施加的改革压力,但是他们的初衷并非是希望伊朗走向现代化的民主社会,而是希望巴列维政权能保持长期的稳定,伊朗能更好的为美国利益服务,鼓吹人权、呼吁削减对外军售的卡特政府对巴列维侵犯人权的漠视、对伊朗武器出售的积极姿态恰好说明了美国对伊政策的上述主要诉求。
1979年巴列维国王的出走他乡以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王朝时代在伊朗的陨落,也标志着二战后美伊亲密关系的终结。
目前由于伊核问题、伊朗对美国霸权地位的不服从态度、地缘政治问题(与以色列交恶),还有历史上的“德黑兰人质事件”等恩怨,美伊之间相互敌视。内贾德卸任后,现任伊朗政府外交言辞变得比较怀柔,总体关系由敌视转为冷淡,没那么剑拔弩张了。
⑶ 全世界军事力量最强的十个国家是哪十个国家
NO.1美国
美国经济是美国军事实力的强大保证,美国军事科技、军事思想和军费开支都是世界第一,现在其军事力量正在向外层空间发展,武装到牙齿、零伤亡以逐渐接近,美国的反导系统十分先进。
美国拥有最先进且规模最庞大的战略轰炸机群和战斗机群,空军侦察,预警系统先进而完善。其中以B-2、F-22、F-35为首的隐形兵器,将全世界带入隐形时代。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少量重型轰炸机,而美国则是清一色的重型轰炸机。远程轰炸机一直是美国推行全球军事战略的重要工具,目前空军共装备190架。美国空军的F–22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已部署的第五代战机。
海军是美国最强势的环节,有着世界最强的海军陆战队和海豹突击队,有十一艘航空母舰,每一艘航母各配备九艘装有巡航导弹的战斗护卫舰护航,并有核潜艇导航,在航空母舰和核攻击潜艇数量上,是居绝对优势地位的,其中尼米兹级“里根”号航空母舰只有俄国唯一的一艘名为”库兹涅佐夫号”的航母在现代化程度上可与其相比。
美国陆军是"一支能应付当今世界任何挑战的联合部队,陆军现役部队约50万人。西点军校为美国陆军提供叻长久不衰的指挥机构,美国的任何一个士兵在其他国家基本训练几周,就能变成特战队员。
美军不是“纸老虎”,面对世界任何军队,它都是一只彻头彻尾的真老虎。“海洋是美国的延伸国土,美国和任何一个沿海国家都是邻国。”
NO.2俄罗斯
现役部队编制人数约为100万人,这个昔日的超级大国继承了苏联70%的军力,重工业基础雄厚,军事科技发达,拥有很强的武器自主开发能力,其自行研制的SS-27“白杨”核洲际导弹的弹头再入大气层时,能作S型机动,令美国NMD拦截系统束手无策。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拥有世界最优秀的战略导弹潜艇,还有与美国不相上下的核武器库。
当今世界主要核国家的核威慑力量多由“三位一体”陆基战略(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核潜艇这三大兵器构成。目前,俄罗斯拥有的核潜艇总数居世界各国之首———共5级36艘,占世界核潜艇总数的60%,并在某些技术领域略优于美国。与美国相比,在重型战略轰炸机等空基核力量方面,俄目前还处于劣势,但是仍然能对敌国构成了潜在的战略威胁。今天,美、俄拥有全球90%以上的陆基战略导弹,无论数量质量,都堪称当今世界的“超级核大国”,美国现役陆基洲陆导弹580枚,而俄罗斯则为800枚。
在过去10多年间,由于经济拮据,目前俄军现役武器装备大多仍为70~80年代的苏制武器为主,但是俄罗斯仍是一支令西方发抖的巨大力量,仍有机会和能力与拥有最先进军事技术的国家进行对抗。俄罗斯还是一直在为恢复大国地位的目标而奋斗。
俄罗斯绝对是名副其实的第二。“俄罗斯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
NO.3中国
中国拥有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电子技术和西方比稍逊,通过从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引进了很多先进的军事技术,现已取得很大成果。军事科技在跟踪世界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并且有很多创新,拥有较强的武器自主开发能力和武器整和仿制吸收能力。空间技术和导弹技术领先欧洲。军队再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正迈向外层空间。但是中国的基础工业薄弱,工艺加工技术还有待提高,这些弱点直接影响中国武器的质量,寿命和出口。
中国解放军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陆军,约有210万,而且开始从机械化向信息化发展,机械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超过了俄军,“千万不要在陆地上和中国军队交手”。中国每个兵种都装备有部分中国自己开发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武器,中国很重视技术的储备,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可以迅速的换装先进武器。中国军队的总体实力目前落后美国10~15年。
中国空军拥有大约40万人以及约2000架战机。相比之下,美国拥有2300多架战机,台湾地区则拥有大约400架战机。目前在役的最先进战机是俄罗斯的苏-30和苏-27战机。目前,解放军空军已经部署了无人侦查机。此外,中国还正在研发国产第四代战机歼-11战机。中国空军作战半径仍远达900海里,能够强力覆盖“第一岛链”。中国有约200个战机基地,其中13个基地具备“防核攻击能力”。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给出的资料则显示,美国海军为300万吨,俄罗斯为110万吨,中国海军舰艇总吨位为82万吨,同样被列在第三。中国没有航空母舰,而核潜艇数量居世界第二。但是水面舰艇以及反潜力量,都弱于日本,也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二炮部队最受重视,其装备的先进的核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精度很高,全部由中国自己开发。核导弹技术紧逼俄罗斯,和美国只有数年之差。
中国向太空努力进取一方面是为了构建“先进空基C4ISR设施和侦察网络”。中国积极研发打航母、反导弹和打卫星的新式武器。
NO.4法国
法国是微型超级大国,全球型军队,拥有很先进的完善军事工业体系,电子技术发达,武器自主开发能力在欧洲是最强的,军事装备几乎不依赖别国,但却能够开发出很多和美国分礼抗庭的高技术武器。
法国陆军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坦克之一“勒克莱尔”,但是未经过实战考验。法国空间技术在欧洲优势明显,代表欧洲高科技精华的欧空局、空客,都是在法国为领导下开展的,其最着名的发明就是Mirage系列的喷气式战斗机,也是在军用航空历史上呼声最高的飞行器。
法国海军是美国以外唯一拥有核动力航母的国家,核潜艇和常规潜艇技术都居世界前列,法国是除美国与前苏联外唯一拥有弹道导弹核潜艇、陆基战略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国家。
NO.5英国
英国,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现在的实力已经无法代替美国,但是凭着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实力发达的军事科技,和电子技术,以及美国的支持,足以维持英国的世界强国地位。英国战略资源比较丰富,抗制裁能力在西欧各国中最强,
英国皇家空军(Royal Air Force,简称RAF)是英国的空军分支,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独立空军,亦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空军之一。英国目前拥有的洲际导弹和核弹头总数不是很多,但因装备性能出色,其战略核力量足以构成有效的威慑。
法国和英国几乎没有战略防御纵深,故而这两个国家都极为重视其海空军力量的建设,这也是这两个国家极力发展海基和空基战略核力量的原因。英国和法国作为世界老牌海军强国,不但拥有航空母舰编队及其对于中国海军来说几乎为零的航母远洋作战理论,还拥有远强于中国海军的核动力潜艇舰队。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国家拥有丰富的海军远洋航行能力和作战理论。
NO.6.日本
日本自卫队编制总人数约为26万人,武器装备的总体性能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部分装备甚至比美军的还先进。。日本海军战斗力是居亚洲首位的,其反潜力量更是世界数一数二,有性能一流的常规潜艇和驱逐舰,也通过从欧美购买了完整的舰载武器系统,由于历史等原因被削减了军备,但军事潜力非常巨大。
日本海上自卫队现装备各类舰艇共约160艘,总吨位在45万吨以上,其中包括5艘“宙斯盾”驱逐舰,至少16艘潜艇和1艘1.35万吨的准航母。日本航空自卫队拥有完善的最新雷达监测阵列和空中战斗巡逻队。
日本是世界第二科技大国,雄厚的科技实力为日本军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未来日本将在三军主战兵器、导弹防御、航空航天甚至核武器等军事技术领域保持或取得领先地位,其军事技术的尖端化趋势不可逆转
NO.7德国
德国国民素质一流,文化深厚,战斗意志和战术思想闻名世界而富有创造力。德国开创了闪电战的时代,并开创了装甲兵协同坦克作战的陆军高机动作战的先河。同时德国还最先将空降兵应用于实战。
陆军战斗力在欧洲首屈一指。其生产的豹2系列坦克和美洲虎步兵车,已经被多个机构评为世界第一,目前已经被欧洲多个国家的制式坦克,轻武器(尤其是反坦克轻武器)和特种部队的战斗力也是世界一流的,但是德国缺少现成的弹道导弹和核武器,和导弹技术非常相关的卫星发射能力也相当薄弱。
NO.8印度
目前,印度自称其陆军实力名列全球第三,海军名列第五、空军名列第六。印度或许在20年内将成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现在印度军队中绝大部分为俄式装备或仿俄式装备,且不乏俄罗斯军队里最顶级的军事装备。当今的亚洲只有印度拥有航空母舰。20世纪70年代,在印巴战争中,印度海军多次出动航母对巴基斯坦进行封锁和威慑。
1957年,印度从英国购买了“维克兰特”号轻型航母,1986年,印度又从英国购买了2.9万吨航母“维拉特”号。2004年,印度与俄罗斯签约,购买俄退役航母“戈尔什科夫元帅”号,由俄罗斯帮助进行现代化改装,命名为“维克拉玛蒂亚”号。同时印度也致力于自行研制“国产航母”。
NO.9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美国F18战斗机最大的海外生产国,和加拿大这些和平主义的国家不同,他们为自己的F18不断的购买和使用他们自己或欧美各种最先进的巡航导弹和先进航电模块,不久的将来也将武装更先进的F35。
澳大利亚拥有南半球最强大的海军力量,澳大利亚计划将于2011年后20年内出资2762。7亿美元,用于升级军事装备,其中包括战斗机、潜艇和快速军舰,以及组建一批F-35战斗机群
NO.10以色列
以色列以攻为守的小国先进军队,生存环境恶劣,周边强敌林立,长期处于战争状态,造就了这个地区“军事强国”,也刺激了它的军事工业和军品贸易的发展。
国民重视教育,文化底蕴深厚,采用“举国皆兵”的国防思想,重视军事而不滥用武力,武器和战术的创造性非常强,在长期战争中屡战屡胜。军工体系“五脏俱全”,是世界上第八个可以发射卫星的国家,并有能力生产各类导弹。
⑷ 专业人士进!美国阵营 vs 俄国伊朗中国阵营 请列举越多越好,写出美国和俄国阵营的国家都有那些谢谢
你好由于会被和谐所以在word上打出来截图
给你望采纳
⑸ 现在世界上除了阿盟,欧盟,非盟,还有哪几个军事联盟,中国属于哪个盟
除了阿盟,欧盟,非盟还有北约暂时就没了。
还有中国是一个不结盟的国家多少年来,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提倡并推崇国家之间的交往奉行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基本理念,极力区别于强大的苏联所领导下的华约组织占主导地位所奉行共产主义理论下意识形态的战略联盟。这是先辈们的建国国策之一,是中华民族在危险时刻得以游离于接近并走向战争的边缘,逐步发扬几千年的民族文明,以和平姿态推崇和谐理念的基本条件之一。
要说有可能联盟的话中国会和和俄罗斯,巴基斯坦,朝鲜,伊朗,委内瑞拉等等国联盟。
⑹ 现在的俄罗斯军事同盟国有哪些
有白俄罗斯,叙利亚,朝鲜,伊朗,古巴,克里米亚等
⑺ 伊朗和叙利亚军事实力 伊朗为什么支持叙利亚
二战以后 ,美国与西方的敌人是苏联及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 。美苏对抗就是东西方的对抗 ,是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西方成立了军事同盟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与东欧的共产党国家成立了另一个军事同盟《华沙条约组织》双方对峙了 四十多年 ,丘吉尔起个名字叫做 “冷战”,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
到了1989年,苏联解体 东欧的共产党解散 ,“华约”也是 “树倒猢狲散” ,冷战结束 。
按理说 ,敌人没有了 ,“北约”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似乎可以 “刀枪入库 ,马放南山”了。
可是 ,美国和西方认定了七个 “邪恶政权” ,也就是七个 “流氓国家(也叫‘无赖国家’)”,它们是全世界安全的威胁 ,是全人类民主进步发展的主要敌人 ,“北约”还有存在的必要 。
苏联解体后 ,美国打击的目标就是这七个国家 :阿富汗 、伊拉克 、伊朗 、利比亚 、叙利亚 、大陆 、朝鲜 。
这七个国家 ,并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 ,各干各的 。
阿富汗 ,解决了 。
伊拉克 ,解决了 。
利比亚 ,解决了 。
伊朗 ,打服气了 。
叙利亚 本来很快就能够解决 ,谁知道半路杀出来一个 程咬金 ,弄得黏黏糊糊的 ,也快了。
美国适时 “战略东移” ,集合海空力量瞄准了 “老朋友”-- 中国 。顺手也把朝鲜收拾喽!
咋整啊 ?
伊朗先明白了 ,需要 “抱团儿取暖” ,于是就和叙利亚拥抱在一起 。
大陆还他娘的打算添美国的屁股 ,又是给钱 ,又是 “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又是 “制裁朝鲜” ,又是 “联合军演” 。
其实一点用处都没有 。
打击朝鲜 ,是 “见利忘义” 之举 ,是 “战略短视” ,是 “自掘坟墓” 。
⑻ 美欲与阿拉伯国家建反伊朗军事联盟是怎么回事
据《华尔街日报》15日报道,一些中东国家政府界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政府正在与阿拉伯盟国们举行会谈,该会谈是关于组建反伊朗及向以色列提供情报的军事联盟。
消息人士称,有关该联盟将如何运作的细节目前处于研究中。此前,伊朗1月29日在距离德黑兰225公里处试射了中程弹道导弹。导弹在爆炸前共飞行了约966公里。伊朗国防部长达赫甘称试验是成功的。2月3日,美国宣布实施新制裁,对象包括13名个人和12家公司。2月4日,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弗林表示,美国不会容忍伊朗的挑衅,并指责联合国对德黑兰的行为过于耐心。
⑼ 现代军事联盟有哪些
1.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的发展,是美国得以控制英国和法国为首的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2.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 CIS),是由前苏联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进行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成立时,除波罗的海三国外,其它12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格鲁吉亚(1993年12月起)、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1994年4月起)、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均为独联体正式成员国。2005年8月,土库曼斯坦宣布退出独联体。2008年8月14日,格鲁吉亚宣布退出独联体;2009年8月18日正式退出。2014年3月,因为克里米亚独立入俄问题,乌克兰也正式启动退出程序。
3.美日韩军事同盟;
4.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上合组织(SCO),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自此,“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观察员: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和印度;对话伙伴:斯里兰卡、白俄罗斯和土耳其;参会客人:土库曼斯坦、独联体和东盟。
其他都是一对一的小同盟。
⑽ 联合国有多少成员国
2012年为止,联合国共193个成员国!
联合国(英文缩写:UN)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实现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联合国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5年10月24日,用以取代国际联盟,去阻止战争并为各国提供对话平台。联合国下设了许多附属机构以实现其宗旨。到2012年为止,联合国共193个成员国,包括除梵蒂冈城国以外所有得到国际承认的主权国家。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97年5月27日,联合国秘书长向联大提交了1998年至1999年预算报告。该报告提议未来两年的联合国预算为24.793亿美元,比1996年至1997年的预算减少了1.24亿美元,从而使联合国的财政预算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一、会员国:
阿尔巴尼亚1955年12月14日;
阿尔及利亚1962年10月8日;
阿富汗1946年11月19日;
阿根廷1945年10月24日;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1年12月9日;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1945年10月24日;
阿曼1971年10月7日;
阿塞拜疆1992年3月2日;
埃及*1945年10月24日;
埃塞俄比亚1945年11月13日;
爱尔兰1955年12月14日;
爱沙尼亚1991年9月17日;
安道尔1993年7月28日;
安哥拉1976年12月1日;
安提瓜和巴布达1981年11月11日;
奥地利1955年12月14日;
澳大利亚1945年11月1日;
巴巴多斯1966年12月9日;
巴布亚新几内亚1975年10月10日;
巴哈马1973年9月18日;
巴基斯坦1947年9月30日;
巴拉圭1945年10月24日;
巴林1971年9月21日;
巴拿马1945年11月13日;
巴西1945年10月24日;
白俄罗斯*1945年10月24日;
保加利亚1955年12月14日;
贝宁1960年9月20日;
比利时1945年12月27日;
秘鲁1945年10月31日;
冰岛1946年11月19日;
波兰1945年10月24日;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992年5月22日;
玻利维亚1945年11月14日;
伯利兹1981年9月25日;
博茨瓦纳1966年10月17日;
不丹1971年9月21日;
布基纳法索1960年9月20日;
布隆迪1962年9月18日;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年9月17日;
赤道几内亚1968年11月12日;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1945年10月24日(简称英国);
大韩民国1991年9月17日;
丹麦1945年10月24日;
德国*1973年9月18日;
东帝汶2002年9月27日;
多哥1960年9月20日;
多米尼加共和国1945年10月24日;
多米尼加国1978年12月18日;
俄罗斯联邦*1945年10月24日;
厄瓜多爾尔尔1945年12月21日;
厄立特里亚1993年5月28日;
法国1945年10月24日;
菲律宾1945年10月24日;
斐济1970年10月13日;
芬兰1955年12月14日;
佛得角1975年9月16日;
冈比亚1965年9月21日;
刚果1960年9月20日;
刚果民主共和国*1960年9月20日;
哥伦比亚1945年11月5日;
格林纳达1974年9月17日;
格鲁吉亚1992年7月31日;
哥斯达黎加1945年11月2日;
古巴1945年10月24日;
圭亚那1966年9月20日;
哈萨克斯坦1992年3月2日;
海地1945年10月24日;
荷兰1945年12月10日
黑山共和国*2006年6月28日;
洪都拉斯1945年12月17日;
基里巴斯共和国1999年9月14日;
吉布提1977年9月20日;
吉尔吉斯斯坦1992年3月2日;
几内亚1958年12月12日;
几内亚比绍1974年9月17日;
加拿大1945年11月9日;
加纳1957年3月8日;
加蓬1960年9月20日;
柬埔寨1955年12月14日;
捷克共和国*1993年1月19日;
津巴布韦1980年8月25日;
喀麦隆1960年9月20日;
卡塔尔1971年9月21日;
科摩罗1975年11月12日;
科特迪瓦1960年9月20日;
科威特1963年5月14日;
克罗地亚*1992年5月20日;
肯尼亚1963年12月16日;
拉脱维亚1991年9月17日;
莱索托1966年10月17日;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1955年12月14日;
黎巴嫩1945年10月24日;
立陶宛1991年9月17日;
利比里亚1945年11月2日;
利比亚*1955年12月14日;
列支敦士登1990年9月18日;
卢森堡1945年10月24日;
卢旺达1962年9月18日;
罗马尼亚1955年12月14日;
马达加斯加1960年9月20日;
马尔代夫1965年9月21日;
马耳他1964年12月1日;
马拉维1964年12月1日;
马来西亚*1957年9月17日;
马里1960年9月28日;
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1993年4月8日;
马绍尔群岛1991年9月17日;
毛里求斯1968年4月24日;
毛里塔尼亚1961年10月27日;
美利坚合众国1945年10月24日;
蒙古1961年10月27日;
孟加拉国1974年9月17日;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1991年9月17日;
缅甸1948年4月19日;
摩尔多瓦共和国1992年3月2日;
摩洛哥1956年11月12日;
摩纳哥1993年5月28日;
莫桑比克1975年9月16日;
墨西哥1945年11月7日;
纳米比亚1990年4月23日;
南非1945年11月7日;
南苏丹2011年7月14日;
瑙鲁1999年9月14日;
尼泊尔1955年12月14日;
尼加拉瓜1945年10月24日;
尼日尔爾尔1960年9月20日;
尼日尔爾利亚1960年10月7日;
挪威1945年11月27日;
帕劳1994年12月15日;
葡萄牙1955年12月14日;
日本1956年12月18日;
瑞典1946年11月19日;
瑞士2002年9月10日;
萨尔瓦多1945年10月24日;
萨摩亚1976年12月15日;
塞尔维亚共和国*2000年11月1日;
塞拉利昂1961年9月27日;
塞内加尔1960年9月28日;
塞浦路斯1960年9月20日;
塞舌尔1976年9月21日;
沙特阿拉伯1945年10月24日;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1975年9月16日;
圣基茨和尼维斯1983年9月23日;
圣卢西亚1979年9月18日;
圣马力诺1992年3月2日;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1980年9月16日;
斯里兰卡1955年12月14日;
斯洛伐克*1993年1月19日;
斯洛文尼亚*1992年5月22日;
斯威士兰1968年9月24日;
苏丹1956年11月12日;
苏里南1975年12月4日;
所罗门群岛1978年9月19日;
索马里1960年9月20日;
塔吉克斯坦斯坦1992年3月2日;
泰国1946年12月16日;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1961年12月14日;
汤加1999年9月14日;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62年9月18日;
突尼斯1956年11月12日;
图瓦卢2000年9月5日;
土耳其1945年10月24日;
土库曼斯坦1992年3月2日;
瓦努阿图1981年9月15日;
危地马拉1945年11月21日;
委内瑞拉1945年11月15日;
文莱达鲁萨兰国1984年9月21日;
乌干达1962年10月25日;
乌克兰1945年10月24日;
乌拉圭1945年12月18日;
乌兹别克斯坦1992年3月2日;
西班牙1955年12月14日;
希腊1945年10月25日;
新加坡*1965年9月21日;
新西兰1945年10月24日;
匈牙利1955年12月14日;
牙买加1962年9月18日;
亚美尼亚1992年3月2日;
也门1947年9月30日;
伊拉克1945年12月21日;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945年10月24日;
以色列1949年5月11日;
意大利1955年12月14日;
印度1945年10月30日;
印度尼西亚*1950年9月28日;
约旦1955年12月14日;
越南1977年9月20日;
中国1945年10月24日;
赞比亚1964年12月1日;
乍得1960年9月20日;
智利1945年10月24日;
中非共和国1960年9月20日。
二、其他组织: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的五位创始成员国,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俄罗斯联邦、法兰西共和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观察员:
截至2007年,联合国共有64个观察员。当中包含1个观察员国、5个观察员实体、和58个观察员组织。
巴勒斯坦── 1974年11月22日被列为观察员实体,2012年11月29日提升为观察员国。
联合国在会员之外,还设有观察员制度,邀请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实体参与联合国事务。观察员有权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但是不被允许参与会议中的投票。
观察员实体: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1990年10月16日 ;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1994年10月19日 ;
各国议会联盟 :2002年11月19日 ;
耶路撒冷、罗得岛及马耳他圣若望独立军事医院骑士团 :1994年8月24日。
观察员国:
国家名加入时间:
圣座 :1964年4月6日 ;
巴勒斯坦 :2012年11月29日。
非会员国:
观察员国被视为拥有主权的政治实体,随时可以依照自由决断递交请愿书申请成为联合国的正式会员国,例如 瑞士在2002年9月10日成为正式会员之前的1948年至2002年间,亦是联合国的常任观察员。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视马耳他骑士团为实体,而非主权国家。
梵蒂冈── 1964年4月6日。
实体:
许多主权地位没有明确定义的实体,被联合国大会邀请成为观察员,参与联合国大会。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1990年10月16日(A/RES/45/6);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1994年10月19日(A/RES/49/2);
各国议会联盟── 2002年11月19日(A/RES/45/6);
耶路撒冷、罗得岛及马耳他圣若望独立军事医院骑士团(简称马耳他骑士团) ── 1994年8月24日(A/RES/48/265);
政府间组织:
许多组织被联合国大会邀请成为观察员,参与联合国大会。当中有些在联合国的美国纽约总部设有常驻办事处,有些则没有,然而这并不影响其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设有常驻办事处:
非洲联盟── 1965年10月11日(A/RES/2011(XX));
亚非法律协商组织── 1980年10月13日(A/RES/35/2);
加勒比共同体── 1991年10月17日(A/RES/46/8);
中美洲一体化系统── 1995年10月19日(A/RES/50/2);
英联邦秘书处── 1976年10月18日(A/RES/50/2);
欧洲共同体(今为欧洲联盟) ── 1974年10月11日(A/RES/3208 (XXⅨ));
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刑事警察组织── 1996年10月15日(A/RES/51/1);
国际民主和选举援助学会── 2003年12月9日(A/RES/58/83);
国际移徙组织── 1992年10月16日(A/RES/47/4);
法语国家国际组织── 1978年11月10日(A/RES/33/18);
国际海底管理局── 1996年10月24日(A/RES/51/6);
国际海洋法法庭── 1996年12月17日(A/RES/51/204);
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 1999年12月17日(A/RES/54/195);
阿拉伯国家联盟── 1950年11月1日(A/RES/477 (V));
伊斯兰会议组织── 1975年10月10日(A/RES/3369 (XXX));
人口与发展伙伴── 2002年11月19日(A/RES/57/29)。
无常驻办事处:
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集团── 1981年10月15日(A/RES/36/4);
非洲开发银行── 1987年10月28日(A/RES/42/10);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禁止核武器组织 ── 1988年10月17日(A/RES/43/6);
安第斯共同体── 1997年10月22日(A/RES/52/6);
亚洲开发银行── 2002年11月19日(A/RES/57/30);
加勒比国家联盟── 1998年10月15日(A/RES/53/5);
东南亚国家联盟── 2006年12月4日(A/RES/61/44);
黑海经济合作组织── 1999年10月8日(A/RES/54/5);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 2004年12月2日(A/RES/59/50);
商品共同基金 ── 2005年11月23日(A/RES/60/26);
独立国家联合体 ── 1994年5月24日(A/RES/48/237);
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 ── 1999年10月26日(A/RES/54/10);
萨赫勒—撒哈拉国家共同体 ── 2001年12月12日(A/RES/56/92);
欧洲委员会── 1989年10月27日(A/RES/44/6);
海关合作理事会── 1999年3月23日(A/RES/53/216);
东非共同体 ── 2003年12月9日(A/RES/58/86);
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 2000年12月12日(A/RES/55/161);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2004年12月2日(A/RES/59/51);
经济合作组织 ── 1993年10月13日(A/RES/48/2);
欧亚经济共同体 ── 2003年12月9日(A/RES/58/84);
古阿姆集团 ── 2003年12月9日(A/RES/58/85);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 ── 2005年11月23日(A/RES/60/27);
伊比利亚—美洲会议 ── 2005年11月23日(A/RES/60/28);
印度洋委员会 ── 2006年12月4日(A/RES/61/43);
美洲开发银行 ── 2000年12月12日(A/RES/55/160);
国际移徙政策发展中心 ── 2002年11月19日(A/RES/57/31);
国际发展法组织 ── 2001年12月12日(A/RES/56/90);
国际水道测量组织 ── 2001年12月12日(A/RES/56/91);
拉丁美洲经济体 ── 1980年10月13日(A/RES/35/3);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2005年11月23日(A/RES/60/25);
拉丁美洲议会── 1993年10月13日(A/RES/48/4);
欧佩克国际发展基金 ── 2006年12月4日(A/RES/61/4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1998年10月15日(A/RES/53/6);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 ── 1993年10月13日(A/RES/48/5);
美洲国家组织── 1948年10月16日(A/RES/253 (Ⅲ));
东加勒比国家组织 ── 2004年12月2日(A/RES/59/52);
太平洋岛屿论坛 ── 1994年10月17日(A/RES/49/1);
常设仲裁法院 ── 1993年10月13日(A/RES/48/3);
上海合作组织── 2004年12月2日(A/RES/59/48);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 2004年12月2日(A/RES/59/53);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2004年12月2日(A/RES/5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