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尼资讯 > 印尼蒲甘王是什么

印尼蒲甘王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4-17 07:36:18

⑴ 东南亚地区的各国的国家官方用语是什么

1、越南

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国土狭长,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紧邻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属于南亚语系的越南语被采用为全国性官方语言,用于教育体制及大众媒体。约90%的少数民族人口均可使用不同程度的越南语。

2、新加坡

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共和制。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4种官方语言,即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泰米尔语。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新加坡宪法》明定马来语为新加坡的国语,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语言。由于内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采用英语,作为主要的通行语和教学语。

3、柬埔寨

柬埔寨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高棉语为柬埔寨通用语言,与英语均为官方语言。

旧称高棉,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罗湾。柬埔寨领土为碟状盆地,三面被丘陵与山脉环绕,中部为广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国面积四分之三以上。

4、印度尼西亚

东南亚国家,首都为雅加达。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马来群岛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

印度尼西亚语(Bahasa Indonesia)是以廖内方言为基础的一种马来语,是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全世界约有3000万人将印度尼西亚语作为他们的母语,还有大约1.4亿人将印度尼西亚语作为第二语言,能较熟练的读和说印度尼西亚语。

5、东帝汶

东帝汶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岛国。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西部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

官方语言为德顿语、葡萄牙语;工作语言为印尼语、英语。德顿语为通用语和主要民族语言。

6、老挝

老挝语(Lao)也称为寮语,是老挝的官方语言。老挝语分布于中南半岛,和泰语接近,但是文字外观有一定的差别,老挝语是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一种语言,在历史上曾经吸收了大量的梵语、巴利语和柬埔寨语的词汇。

7、缅甸

缅甸语属汉藏语系下的藏缅语族;居民以农耕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学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响。

以蒲甘王朝为代表,建于十一世纪初,以蒲甘为首都。设行政组织,订立法律,雕刻及绘画艺术相当发达;并且以自创的缅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并成为经书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筑以“纠苏吉刚佛塔”为其代表。

8、泰国

泰语主要是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西北、柬埔寨西北、中国西南、印度东北的傣泰民族使用。泰语分为大泰方言(中国云南西部及西南部、缅甸北部及西北部、印度东北部),兰纳方言(中国云南南部、缅甸掸邦东北部、泰国北部、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

暹罗方言(泰国中部及南部、老挝南部、柬埔寨西北部)等三大方言。泰王国北部、东北部是兰纳方言,中部、南部是暹罗方言,泰国中部方言是泰国的标准泰语。

9、文莱

文莱的国语是马来语,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原用加威文(用阿拉伯文书写的马来文),现许多场合如个人签名、公共建筑物上等仍使用。

19世纪英国人进入之后,书写采用拉丁字母,英语亦开始广泛通用。文莱华人除讲本民族语言外,还讲英文和马来语。主要报纸用英文、马来文和中文出版。

10、马来西亚

官方语言为马来语,英语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曾经是实际上的官方语言,在1969年种族骚乱五一三事件发生后,马来语才成为主要语言。然而在许多领域,英语依然是一种活跃的第二语言。

马来西亚英语也称为马来西亚标准英语(MySE),是源自英国英语的一种英语型态,虽然很少正式使用这个名称,除非是跟教育有关的讨论。

11、菲律宾

塔加洛语在语言分类上是属于南岛语系的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主要被使用于菲律宾。被称为菲律宾官方语言的“菲律宾语”,正是以塔加洛语作为主体而发展出来的。

根据菲律宾政府2000年所进行的人口普查资料,在总数76,332,470的菲律宾人当中,有21,485,927人是以塔加洛语作为母语的,比重约为28%。

此外,还有将近5000万的其他菲律宾人,则是以塔加洛语作为第二语言。在菲律宾的将近170种本土语言中,塔加洛语是唯一具有官方语言地位的一个语言。

⑵ 介绍一下蒲甘王朝

缅甸封建王朝。建立于蒲甘,故名蒲甘王朝。缅甸封建王朝共历十五代王。改革宗教,重用俘获工匠,吸取工匠先进生产技术促进手工业发展。为统一奠定了基础。转而西征,控制了阿拉干北部,完成了缅甸的统一。

⑶ 宋代中国与蒲甘有什么文化交流

公元10至11世纪,对中缅两国来说,都是重要的转折时期。在中国,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原和东南沿海地区,政治中心南移。北方的陆上交通因受辽、金、西夏所阻,对外联系只好以海上交通为主。但同时,宋王朝也加强了从西南途经缅甸的陆海两路交通,从而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各国有了更多的经济文化交流。当时,缅甸国王阿奴律陀也把分裂割据的缅甸统一了起来,建立了以蒲甘(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左岸)为中心的蒲甘王朝。由于其北方的云南有段氏大理国相隔,蒲甘要与宋朝中央政权打交道,就必须通过大理,一旦受阻便不能自由往来。在这种情况下,海上交通对于两国来说就变得重要起来。公元1057年,阿奴律陀在攻占了下缅甸孟族的直通王国之后,控制了地处东西方海上要冲的直通和丹那沙林沿海地区,并开始与宋朝进行海上贸易。宋朝在东南沿海的海港城市设市舶司,鼓励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人赵彦卫所撰《云麓漫钞》中,就有福建市舶司与蒲甘国进行贸易的记载。曾任桂林通判(官名,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的周去非,在其《岭外代答》“注辇”条中说:“注辇国是西天南印度也,欲往其国当自故临(令印度奎隆)国易舟而行,或云蒲甘国亦可往”;又在“蒲甘”条中说:“蒲甘国自大理国五程至其国。”

宋代,大理国是以“白蛮”为主体所建立的封建领主政权,辖境相当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等地,分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其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冶铁技术均很发达,接近汉族水平,主要以马与内地进行贸易。其王曾被宋朝皇帝封为云南节度使、大理王。据缅甸《琉璃宫史》记载,缅王阿奴律陀执政(公元1044~1077年)不久,因闻知中国大理崇信佛教,并有一枚神圣的佛牙,便亲率其子江喜佗和四员大将至云南大理求取佛牙。他们在大理逗留了三个月之久,受到了大理王的隆重接待。虽未取得佛牙,却通过彼此的接触增进了了解和友谊,回国时,双方互赠礼品,大理王赠送阿奴律陀一尊碧玉佛像。回蒲甘后,缅王把佛像供奉在蒲甘王宫中,被认为是中缅两国有着共同信仰的象征,成为缅甸历代国王顶礼膜拜的圣物。在缅甸民间,关于缅王阿奴律陀亲赴“乾陀国”(指中国的云南大理)求取佛牙并受到大理国王隆重礼待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中国史书记载的蒲甘第一次正式遣使人宋,是阿奴律陀之子江喜佗时期(公元1084~1112年),即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当时的蒲甘王朝已经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国力日益强盛,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所以来王朝在接待蒲甘来使时,应该采用什么样规格,尚书省是进行了认真研究的。最终,朝廷同意以大国之礼接待蒲甘使节。从《宋史·蒲甘传》的相关记载中可知,宋朝廷对当时缅甸的情况是十分了解的,对中缅关系也非常重视。学者们认为,蒲甘使节这次是取海路入宋的。

蒲甘第二次遣使人宋,是公元1136年缅王阿隆悉都时代。对此,中国典制文献《宋会要》(宋历朝官修《会要》的总称)以及龚鼎臣所撰《东原录》中都有记载。这一次,缅使是由陆路经大理国并与该国使者一起人宋的。

缅甸同云南大理的地方政权,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其与宋朝中央政权的交往,也大多是通过大理进行的。宋朝因西北产马区被辽、金、西夏所占,战马缺乏,于是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杨佐受命出使云南选购战马。大理产的“越赕聪”(赕:dǎn)是着名的良马,而蒲甘也产马。据《诸善志》“蒲甘”条载:“其国多马,不鞍而骑。”缅甸的马最早也是从大理传人的。因此,大理在贩马中,在宋王朝与蒲甘之间,起的是互通有无的媒介作用。除此之外,许多经典着作和药书也在两国间相互传播,对于各自的宗教哲学、医学和药学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蒲甘是缅甸的古都,既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又是古代的佛教圣地。至今,蒲甘还遗存着举世闻名的数千座佛塔,这些佛塔来历不同,形制各异,尤以阿难陀塔最为着名。.在阿难陀寺中。珍藏着1500幅壁画,不仅可与中国敦煌石窟的壁画相媲美(媲:pi),而且还有许多相似之处。

⑷ 蒲甘王国的介绍

蒲甘王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古国,公元849年建国于现代缅甸地区。第一任国王是披因比亚,蒲甘王国是第一个统一缅甸地区的王朝。蒲甘(英文:Bagan,旧称Pagan)是蒲甘王国的首都,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与亲敦江汇合处,在曼德勒西南145公里。蒲甘建立的历史比蒲甘王国还要早,据说在105年由卑谬人建蒲甘小城。847年,披因比亚在蒲甘修建城寨,大兴土木,使蒲甘渐渐成为大城市,后成为一国之都。

⑸ 蒲甘王国的蒲甘国王

中文译名 英文译名 关系 在位 (公元) 附注 披因比亚 Pyinbya 克鲁王之子 846-878
(874-906) 将首都从坦巴瓦底(今日的普瓦萨)迁往蒲甘。 坦内 Tannet 子 878-906
(906-934) Sale Ngahkwe 篡位者 906–915
(934–943) Theinhko 子 915–931
(943–959) Nyaung-u Sawrahan 篡位者 931–964
(959–992) Kunhsaw Kyaunghpyu Tannet之子 964–986
(992–1014) Kyiso Nyaung-u Sawrahan之子 986–992
(1014–1020) Sokkate 兄弟 992–1044
(1020–1044) 阿努律陀 Anawratha Kunsaw Kyaunghpyu之子 1044-1077 令蒲甘王国统一缅甸,立上座部佛教为国教,创造蒲甘王国文字。 修罗 Sawlu 子 1077-1084 江喜陀 Kyanzittha 兄弟 1084-1113 阿拿翁薛胡 Alaungsithu 孙 1113-1167 1113-1160(?) 拿勒胡 Narathu 子 1167-1170 1160-1165(?) 拿勒地哈 Naratheinkha 子 1170-1173 拿那拔地薛胡 Narapatisithu 兄弟 1174-1211 赫掉卢敏卢 Htilominlo 子 1211-1234 基亚斯华 Kyaswa 子 1234-1250 余山拿 Uzana 子 1250-1254 那罗梯诃波帝 Narathihapati 子 1254-1287 1287年元兵攻破蒲甘城,那罗梯诃波帝是最后一个正式的蒲甘国王,之后蒲甘国成为元朝的藩属。 交斯华 Kyawswa 子 1287-1298 修列 Sawhnit 子 1298-1325 修门列 Sawmunnit
Uzana II 子 1325-1369

⑹ 曾属于我国,因独立建国而失去印度洋出海口的是什么地方

元朝建立后,南方的蒲甘王朝认为自己才是中原正主,于是统治者便派出精兵五万骚扰元朝边境。听闻了这个消息后,忽必烈立刻调兵遣将,准备干掉这支缅甸军队。

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大战,最终以缅甸首都蒲甘城被攻破而告终。此后,元朝虽然没有明确占领此地,但蒲甘王朝却如同元朝的傀儡一般,就连要选择哪位世子当继承人都要经过元朝皇帝的认可。

最终,明缅战争以东吁王朝称臣告终,这场战争,明朝虽然在表面上获得了胜利,但实际却丧失了中南半岛“三宣六慰”的控制权,所以说明朝其实是输了,印度洋出海口也就彻底失去了。

⑺ 元朝灭亡了蒲甘王朝,为什么不将它纳入版图

元帝国之所以在数次进攻蒲甘王国后不将其纳入元帝国版图,最大的原因是蒙古军队擅长在广阔的平地利用大规模骑兵部队作战,而骑兵在多山的地区作战不能发挥大作用,且缅甸气候湿热,发迹于寒冷的蒙古高原的蒙古士兵不适应这种高温多雨的气候,所以每次进攻蒲甘王国最终都因天热而退兵。这也是元帝国三次进攻越南北部的陈朝却都遭遇失败的原因,越南的气候与缅甸相似。

⑻ 佛教类的,这个谁能回答下

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中文名
佛教
诞生地
古印度
主要分布区域
东亚、东南亚
创始人
释迦牟尼
精品荐读
什么是美国佛教?
作者:地球知识局
快速
导航
派系教义与经典僧伽制度佛事仪式与节日
历史渊源
起源
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关于他的生卒年,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生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间。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译觉者)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80岁时在拘尸那迦涅槃。
演变
佛教创立后,在印度几经演变。佛陀及其直传弟子所宣扬的佛教,称为根本佛教。佛陀涅槃后,弟子们奉行四谛、八正道等基本教义,在教团生活中维持着他在世时的惯例。由于佛陀在世时于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说法,弟子们对此便产生不同的理解。约在佛灭后100年,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大众部两大派,称根本二部。此后100余年间续有分裂,先后分成十八部或二十部,称枝末部派。关于部派分裂的次第、年代、名称、地区均有不同的说法。当时佛教传播的范围,北至喜马拉雅山麓,南至基斯那特河(克里希那河)。一般认为由上座部直接分出的最大一部是说一切有部。上座部(以说一切有部为代表)和大众部在教义上有较大差别。两大部的主要差别是:①对法(事物、存在)的认识。大众部认为“过去未来,非实有体”、“现有体用,可名实有”,即认为一切现实都依因缘生灭,过去的已经灭了,没有实体,未来的没有生起,也没有实体,仅仅现在一刹那中才有法体和作用;说一切有部主张法体是永恒存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世也都是实有的,即所谓“法体恒有”、“三世实有”,被称为我空法有论。②对佛陀的认识。大众部认为生灭于人间的释迦牟尼佛是化身而非实身,佛陀的实身是积累长期的修行而成,他有着无际的寿命和威力,所说一切言语为随机说法,并以一音说一切法;说一切有部不承认释迦牟尼是化身,认为佛说言语并非都是经教,也并不是一音说一切法。③对声闻和菩萨的认识。大众部强调菩萨广度众生的慈悲愿力,轻声闻而贵菩萨;说一切有部虽承认声闻、缘觉、菩萨能修行根性和所修行道路有差别,但认为佛与声闻、缘觉所得解脱没有差异。
公历纪元前后,在佛教徒中流行着对佛塔的崇拜,从而形成了大乘最初的教团──菩萨众。他们中间一部分人根据《大般若经》《维摩经》《妙法莲华经》等阐述大乘思想和实践的经籍,进行修持和传教,形成了中观派(空宗)和瑜伽行派(有宗)两大系统,而将早期佛教贬称为小乘。
佛陀涅槃后约500年,大乘中观派兴起。此派创始人龙树,阐发“空”、“中道”和“二谛”的思想,其弟子提婆继续弘扬龙树的学说,使大乘佛教得以进一步发展。以后还有清辨和佛护、月称等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中观的思想,形成自续派和应成派。同时,小乘佛教中的说一切有部、经量部等,仍继续发展。
佛陀涅槃后约900年,瑜伽行派兴起。此派奠基人是无着和世亲。无着原是说一切有部僧人,因对说一切有部教理感到不足,而阐发大乘教义。其弟世亲,原是说一切有部学者,后从无着改宗大乘,称“千部论师”。无着、世亲弘扬“万法唯识”“三界唯心”的唯识论,此后传承主要有难陀、安慧、陈那、护法4家,护法之后还有戒贤、亲光等。
7世纪以后,印度密教开始流行,到8世纪以后,与印度教相接近。波罗王朝在那烂陀寺以外另建超戒寺,作为研习和宣传密教的中心;9世纪后,密教更盛,相继形成金刚乘、俱生乘和时轮乘。11世纪起,伊斯兰教的势力逐渐进入东印度各地,到13世纪初,超戒寺等许多重要寺院被毁,僧徒星散,佛教在南亚次大陆消失。
传播
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佛教向斯里兰卡传播,约在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曾派他的儿子摩哂陀去斯里兰卡传授上座部佛教。公元前1世纪,斯里兰卡出现了两个佛教派别:大寺派和无畏山寺派。3世纪上半叶大乘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在无畏山寺派中又分出了南寺派。5世纪初,觉音用巴利语对南传三藏进行了整理和注释,确立了上座部教义的完整体系。大寺派被认为是南传佛教的正统派。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的佛教都承受斯里兰卡大寺派的法统。12世纪以后,由于外族和殖民主义者的侵入,斯里兰卡佛教曾两度受到破坏,后再由缅甸和泰国重新传入。
上座部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约在4—5世纪。11世纪中叶,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建立缅甸最早的统一封建王朝,曾奉大寺派佛教为国教。以后历代王朝都保护佛教,建立了大量雄伟华丽的佛塔,如18世纪所建仰光大金塔等。
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泰国约在12世纪左右。13世纪,泰国素可泰王朝宣布奉佛教为国教。18世纪曼谷王朝诸王都笃信佛教。19世纪中叶以后,拉玛四世对佛教进行改革,形成新旧两派,绵延至今。1919—1927年刊行了全部三藏注释及藏外典籍。泰国目前是东南亚佛教兴盛的国家,被称为“僧侣之国”。
5—6世纪时,佛教传入扶南(早期柬埔寨),当时大小乘兼传。6世纪扶南改称为真腊,宗教信仰为大小乘佛教和印度教同时存在,这明显地反映在宗教仪式和9—12世纪吴哥城的许多宫殿建筑上。14世纪中叶后,柬埔寨沦为泰国的属国,上座部佛教随之传入。以后,老挝又从柬埔寨传入上座部佛教。
从5世纪起,佛教开始传入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巴厘等地。据中国高僧义净的记述,7世纪中叶印度尼西亚诸岛小乘佛教盛行,以后诸王朝都信仰大乘佛教与印度教;至15世纪伊斯兰教开始盛行。
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至南北朝时传播于全国,出现了很多学派。隋唐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宗派。宋代以后,佛教各派趋向融合,同时儒、佛、道的矛盾也渐趋消失。7—8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中国汉族地区传入中国西藏,至10世纪中叶后形成藏语系佛教,后又辗转传到四川、青海、甘肃、蒙古和俄国布利雅特蒙古族居住的地区。
大约在2世纪末,佛教从中国传入越南。在4—5世纪时获得广泛传播。10—14世纪,越南佛教进入兴盛时期。泰国和缅甸佛教对越南佛教也产生影响。
4世纪后半叶佛教由中国传入朝鲜高句丽。7世纪新罗王朝统一朝鲜半岛后,由中国传入的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禅宗都很盛行,以后禅宗尤为兴盛。14世纪末刊行了《高丽藏》。14世纪李氏王朝虽然一度采取排佛崇儒的政策,但朝鲜佛教仍然有所发展,17世纪中叶以后开始衰落,至近代又有所复兴。
6世纪,佛教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此后一直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7世纪初,圣德太子在《十七条宪法》中要求全体臣民“皈依三宝”。从中国隋唐时期开始,日本向中国派出了大批留学僧,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相继传入日本。12世纪以后,日本佛教形成很多民族化的宗派。
在印度阿育王时传至叙利亚、埃及等国的佛教,以后又传到非洲一些地区,但影响不大。
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佛教先后传入欧洲和北美。1906年英国成立“英国佛教协会”,欧洲佛教徒开始有自己的组织。以后英、法、德、瑞士、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都有佛教僧团和研究机构。佛教传入美国后,又北传加拿大,南传巴西、秘鲁、阿根廷等国。
目前佛教已传播到世界各大洲。但主要仍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一带,这个地区的佛教信徒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宗教信徒。
派系
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
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各自形成一些学派和宗派。汉语系佛教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密宗等;藏语系佛教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此外还有希解、觉宇、觉囊、夏鲁等几个小派。其中格鲁派的规模最大。巴利语系佛教主要有润(又分摆罢、摆孙二个支派)、摆庄、多列(又分达拱旦、苏特曼、瑞竟、缅坐四个支派)、左抵四派。
日本:有天台宗、真言宗、净土宗、净土真宗、禅宗(临济、曹洞、黄檗)、日莲宗、律宗等;现代尚有属于日莲系的新兴宗派创价学会、立正佼成会等。
韩国:有曹溪宗、天台宗、涅槃宗、太古宗和圆佛教等。

⑼ 蒲甘王国的宗教

蒲甘王朝之前,缅甸人宗教主要受骠人影响,阿奴律陀南征孟人国家特别是征服直通后,大批孟人佛教憎侣到蒲甘,蒲甘成为缅甸此后800年中的佛教中心。
蒲甘王朝历代国王郁积极扶持佛教的发展,把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大片的上地赠于寺庙。据不完全统计,在蒲甘王朝的200余年间,投献给寺院的土地达208000派(36490英亩),劳动力21983,银119101克拉(缅两)。都城蒲甘附近大、小寺塔达4000多座,其中许多寺塔如瑞喜宫塔、阿难陀寺、他冰喻寺,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前后历时几十年才建成。上座部佛教由于王室的支持和自己的经济基础,得以迅速发展。11世纪末,在蒲甘城就有憎侣4108人。
蒲甘王朝的上座部佛教,开始以南方孟人地区传入的上座部佛教为主,以直通高僧阿罗汉为宗教首领——国师。因此名为阿罗汉派。阿罗汉死于1115年,终年81岁。
此派别的继承人还有般他求。他与国王那罗都不和,于1167年到锡兰,住了6年,较多地受到锡兰大寺派佛教的影响,1173年回到缅甸。从此,缅甸佛教较多受到锡兰佛教的影响。继般他求为国师的是乌多罗尸婆,他于1180年去锡兰,加剧了锡兰佛教的影响。
与乌多罗尸婆同去锡兰的,有他的弟子孟族人车波多等人。车波多在锡兰10年,1190年,车波多同另外四位憎侣,回到缅甸。创立丁缅甸大寺派。当时正是缅甸国王那罗波蒂悉都统治时期,越来越多的土地成为寺院土地,僧伯戒律松弛,而大寺派戒律较严,那罗波蒂悉都对于车被多等僧侣的佛法极为推崇,很可能出于纯洁佛教界这一目的。在那罗波蒂悉都的支持下,大寺派在缅甸获得发展。
蒲甘的上座部佛教从此分为两派,由阿罗汉从直通传入的一派,称为前派;车波多的大寺派佛教,称为后派。车波多死后,其三个传人对戒礼和戒律,意见分歧,各成一派。于是后派又分为三派,其中以阿难陀和室维利派的影响为大。
另外蒲甘王朝时期还有不受王室支持的阿利僧派,该派提倡饮酒食肉和放荡行为。

⑽ 蒲甘古城的地方简介

缅甸历史古城、佛教文化遗址、着名旅游胜地蒲甘古城,位于国境中部,座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市区保留着缅甸各个历史时期建造的众多的佛塔、佛寺,城市佛塔佛寺建筑艺术是缅甸古老建筑艺术的缩影,体现了缅甸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成为缅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城镇,拥有12座宏伟的城门,并有护城河环绕。公元11世纪初叶,缅甸历史上的阿奴律陀国王率兵征战,吞并了包括缅甸南部文化发达的直通王国,在蒲甘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包括缅、掸、孟等民族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于1044年定都蒲甘,这就是着名的蒲甘王朝。蒲甘从此成为蒲甘王朝历代君王的都城,前后长达240年之久。阿奴律陀国王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加之在地统兵征服直通王国时,获取30多部宝贵的《三藏经》,俘降300名博才的高僧和大批技艺精湛的各类工匠,便在蒲甘大兴土木,营建大量佛塔、佛寺。据说在前后200多年间建造1.3万多座佛塔,也有的说在蒲甘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建了444万余座,使蒲甘享有“四百万宝塔之城”的称号。总之,佛塔的数量超过城市居民的人数,建筑精巧、风格各异的佛塔遍布城内城外,一片片,一簇簇,举目便是,密如蛛网。有的高耸于闹市区,有的座落在郊外的山麓岭坡上,有的排列在伊洛瓦底河岸,有的洁白素雅,有的金光闪闪。
塔内的佛像或坐、或立、或卧、姿态万千;有的高约半米,有的顶天立地,大小高矮各不同;塔内壁画,精雕细刻,技艺高超,独具匠心,巧夺天工。蒲甘王朝的建塔规模之宏伟,堪称缅甸建塔历史上的顶峰,建塔艺术几乎集缅甸建筑艺术之大成,使蒲甘城成为当时缅甸文化、宗教的中心,迄今依然保持着缅甸宗教圣地的地位。近千年来,由于缅甸政治中心南移,数次战争的摧毁以及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入,蒲甘的佛塔遭到严重破坏,有的倾塌,有的毁坏,到1973年普查统计,结果尚存2217座。这些尚存的佛塔,在1975年的一次地震中又受到不同程度损坏。

阅读全文

与印尼蒲甘王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非法滞留英国怎么处罚 浏览:323
青岛意大利面怎么做 浏览:181
印度跟中国哪个实力更强 浏览:57
印度蹲是什么样子的 浏览:608
伊朗有多少舰船和航母 浏览:276
意大利为什么成了第二 浏览:879
印尼巴士33版本下载在哪里了 浏览:929
越南和泰国哪个是正统 浏览:257
英国专利在哪里 浏览:67
印度炮弹鱼怎么养 浏览:788
伊朗核协议是指什么 浏览:768
越南免税店中国可以带多少烟 浏览:330
印尼沉香做什么 浏览:428
意大利番茄肉酱面方便面怎么做 浏览:909
中国火车到英国多少天 浏览:823
伊朗有多少球员 浏览:413
英国新肺炎在哪里 浏览:987
普通人如何看待中国 浏览:673
英国牛栏3段一瓶多少钱 浏览:591
印尼驾照怎么鉴别真伪 浏览: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