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医药代表医药代表认证制度
医药代表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被全球医药行业高度重视。为了确保这一职业的规范性,许多国家建立了详尽的医药代表资格认证制度,比如国际制药企业和协会联合会(IFPMA)的《药品推广行为准则》。在中国,RDPAC在1999年率先在其会员公司推广这一准则,以规范药品推广行为,并于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
全球范围内,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菲律宾、印尼、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地,都实施了与医药代表资格认证相似的制度,有的制度历史悠久,体系较为成熟。RDPAC在2003年对包括英国、日本和香港在内的认证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了响应政府关于规范认证项目的指导,决定启动内部的医药代表专业培训项目,即MRC(最初以培训名义进行)。该项目在2005年进行了小规模试点,2006年7月在会员公司全面展开,涉及教材编写、培训实施、题库建设、考试组织、证书颁发和持续教育等多个环节,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医药代表是负责相关药品的推广工作的人员,有些负责医院,客户为医生,有些负责药店,客户为经销商。需要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目前全国有医药代表200余万之众。医药代表这一角色最早是合资药企引进的。1988年,南方一家合资制药公司最先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医药代表,美其名曰“架起了药企与医生沟通的桥梁”。其他药企竞相效仿,医药代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❷ 复必泰不批的原因深度解读
复必泰不批的原因深度解读,主要有三点如下:
一,中国大陆主要是出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慎重考虑。与FDA偏向鼓励药品创新不同,中国国家药监局尽可能地考虑安全。这是因为在不同人种间,疫苗的效果和副作用会有差异。而mRNA疫苗被FDA批准上市时,辉瑞的临床试验中,亚裔人数不够多,因此需要对疫苗的安全性慎重考量。
目前只有艾博生物/沃森生物能与复星医药竞争。今年10月份,由艾博生物与沃森生物合作开发的mRNA新冠疫苗在印尼厅纳获得了紧急使用授权。目前,其III期临床研究正在多扮枣没个国家/地区开展。
曾经,莫德纳、辉瑞/BioNTech等企业的成功,将mRNA新冠疫苗赛道变成融资界的黄金赛道。但随着疫苗接种人群的普及,目前新冠疫情留给mRNA疫苗的时间不多了。复必泰作为中国最早引入的mRNA新冠疫苗,其审批进度及国产化受到舆论关注。此次德国总理对mRNA新冠疫苗的上市"推进",似乎让复星医药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