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国王叫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理清印度的历史,只可惜堂堂印度居然没有可靠的历史资料可查。我们可能已经习惯对本民族几千年来不间断的文字记载,但事实上除中国以外,你很难找到其他地区有像样的历史记录。关于印度历史最可靠的文字来自《大唐西域记》,此外就是二十五史中的西域部分以及佛经一些文字纪录。
其次,印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可能我们习惯了大一统的中央政权,而印度大一统的时代是被英国殖民时期。
最后,印度的历史就是一部被外来民族轮番征服的历史。比如1950年以前印度国王,就是英国女王。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印度有很多国王,但没有谁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印度国王,可以参考的国王:
波斯王朝的大流士一世,
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印度人),
贵霜王朝的迦腻色迦,
笈多王朝的超日王(最后一个印度政权),
德里苏丹的卡尔吉王,
莫卧儿王朝的阿克巴,
然后就是殖民地时期。
仅供参考。
‘贰’ 印度真的有阿育王这个国王吗
有
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阿育王统治时期成为古印度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强盛时代。使佛教成为国教,也没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于阿育王强调宗教,政治宽容和非暴力主义,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印度长达41年的时间。
‘叁’ 求古印度着名君王
古印度没有历史记载 大多数见于中国僧人的记载 十个太少 你要多少 较为统一和重要的有
孔雀王朝:
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前322年 - 前298年 前321年﹐以旃陀罗笈多为首的起义军(即后来的孔雀王朝)击溃了马其顿军﹐并推翻了难陀王朝。
宾头娑罗:前297年 - 前272年 继续扩张
无忧王(阿育王)(阿输迦):前273年 - 前232年 不多说了信仰佛教 成为护法王 转轮圣王
达沙拉沙:前232年 - 前224年
三钵罗底:前224年 - 前215年
舍利输迦:前215年 - 前202年
提婆伐摩:前202年 - 前195年
萨塔陀拉:前195年 - 前187年
巨车王:前187年 - 前185年
笈多王朝帝系
室利笈多
旃陀罗笈多一世(320-335年在位),室利笈多之孙
海护王(沙摩陀罗笈多,335-380年在位),旃陀罗笈多一世之子
旃陀罗笈多二世(380-413年在位),一般认为他就是超日王;海护王之子
鸠摩罗笈多一世(415-455年在位),超日王之子
塞建陀笈多(455-467年在位),鸠摩罗笈多一世之子
补罗笈多
觉护王(佛陀笈多)
幼日王(婆罗阿迭多),即:那罗僧诃笈多
毗湿奴笈多(540-550年在位)
甘婆王朝是古印度摩揭陀王国的一个王朝。建于前73年,末于前26年,其创建者为婆薮提婆。甘婆王朝共历4王,最后为南印案达罗王国的百乘王朝所灭。
[编辑]历代君主
婆薮提婆(婆苏提婆)
菩弥密多罗
那罗衍那
Susarman
戒日王朝
戒日王 佛经中经常提到的另一位君主 短暂的统一 佛教的复兴
莫卧儿王朝(这就不算古印度了,单算印度历史近代部分)
早期代表六大皇帝:
巴卑尔 (1526年-1530年)
胡马雍 (1530年-1539年,1555年-1556年)
阿克巴 (1556年-1605年) 由印度电影《阿克巴大帝》提倡民族融合,推动信仰改革
贾汉吉尔,或译查罕杰 (1605年-1627年)
沙贾汗 (1628年-1658年)
奥朗则布 (1658年-1707年)
‘肆’ 古代印度的四个国王的名字是什么
古代印度国王太多了吧?随便说说都有几十个,戒日王、阿育王、优填王、三勇军王、月护王、宾头娑罗、达沙拉沙、三钵罗底、舍利输迦、提婆伐摩、萨塔陀拉、巨车王、悉输那伽、黑阿育王、大红莲难陀、达那难陀、十车王、坚车王、净饭王、白饭王、斛饭王、甘露饭王、华友王、妙音王……
‘伍’ 古代印度国王是谁
阿育王 (?~公元前238或前232)古代印度孔雀王朝国王(公元前265~前238,或前273~前232)。亦称无忧王。为频头娑罗王之子,18岁时,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后王国西北部重镇叉始罗城叛乱,他又被派为该地总督,前往镇压。叉始罗城闻风归顺,从此阿育王初露头角。约公元前273年颇头娑罗逝世,阿育王在大臣成护帮助下,与其兄修私摩争夺王位取胜。约公元前269年,阿育王举行正式登极典礼。阿育王即位后,继承旃陀罗笈多的事业继续向外扩张。他曾征服过湿婆萨国。但在其铭文中只提到向羯陵伽的大规模远征。羯陵伽位于孟加拉湾沿岸,是南印度的一个强国,约公元前262年,阿育王开始大举进犯羯陵伽。在他的第13号铭文敕令中说:“当慈颜的、诸神所宠爱的国王登极后8年,羯陵伽国被他征服;有15万人从那里被虏走,有10万人在那里被杀,还有几倍于这样多的死者。”羯陵伽被征服后,由王室充任的总督统治,驻托萨利,至此孔雀王朝的领土又进一步扩大。阿育王时的疆域,在古代印度史上是空前的,是孔雀王朝的极盛时代。
征服羯陵伽的战争对阿育王本人及其内外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在他的第4号敕令中所说的,“战鼓的响声”沉寂了,代替它的是“法的声音”。阿育王所宣扬的“法”,即道德生活的基本原则和实践,以此实行精神统治。阿育王笃信佛教,大力宣扬佛法。据佛教文献记载,在他即位的第17年,在华氏城举行第3次佛教结集。以后他向国内的边陲和周邻诸国派出许多传教使团,以广布佛教。经阿育王的宣扬和传播,佛教不仅在国内大张,而且广为传播于国外,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据传说,阿育王在位期间,曾建造8.4万座佛塔。他的敕令和教谕刻写在摩崖和石柱上(参见彩图插页第14页),分布全国各地。这些铭文为研究当时印度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阿育王 (?~公元前238或前232)古代印度孔雀王朝国王(公元前265~前238,或前273~前232)。亦称无忧王。为频头娑罗王之子,18岁时,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后王国西北部重镇叉始罗城叛乱,他又被派为该地总督,前往镇压。叉始罗城闻风归顺,从此阿育王初露头角。约公元前273年颇头娑罗逝世,阿育王在大臣成护帮助下,与其兄修私摩争夺王位取胜。约公元前269年,阿育王举行正式登极典礼。阿育王即位后,继承旃陀罗笈多的事业继续向外扩张。他曾征服过湿婆萨国。但在其铭文中只提到向羯陵伽的大规模远征。羯陵伽位于孟加拉湾沿岸,是南印度的一个强国,约公元前262年,阿育王开始大举进犯羯陵伽。在他的第13号铭文敕令中说:“当慈颜的、诸神所宠爱的国王登极后8年,羯陵伽国被他征服;有15万人从那里被虏走,有10万人在那里被杀,还有几倍于这样多的死者。”羯陵伽被征服后,由王室充任的总督统治,驻托萨利,至此孔雀王朝的领土又进一步扩大。阿育王时的疆域,在古代印度史上是空前的,是孔雀王朝的极盛时代。
征服羯陵伽的战争对阿育王本人及其内外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在他的第4号敕令中所说的,“战鼓的响声”沉寂了,代替它的是“法的声音”。阿育王所宣扬的“法”,即道德生活的基本原则和实践,以此实行精神统治。阿育王笃信佛教,大力宣扬佛法。据佛教文献记载,在他即位的第17年,在华氏城举行第3次佛教结集。以后他向国内的边陲和周邻诸国派出许多传教使团,以广布佛教。经阿育王的宣扬和传播,佛教不仅在国内大张,而且广为传播于国外,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据传说,阿育王在位期间,曾建造8.4万座佛塔。他的敕令和教谕刻写在摩崖和石柱上(参见彩图插页第14页),分布全国各地。这些铭文为研究当时印度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阿育王 (?~公元前238或前232)古代印度孔雀王朝国王(公元前265~前238,或前273~前232)。亦称无忧王。为频头娑罗王之子,18岁时,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后王国西北部重镇叉始罗城叛乱,他又被派为该地总督,前往镇压。叉始罗城闻风归顺,从此阿育王初露头角。约公元前273年颇头娑罗逝世,阿育王在大臣成护帮助下,与其兄修私摩争夺王位取胜。约公元前269年,阿育王举行正式登极典礼。阿育王即位后,继承旃陀罗笈多的事业继续向外扩张。他曾征服过湿婆萨国。但在其铭文中只提到向羯陵伽的大规模远征。羯陵伽位于孟加拉湾沿岸,是南印度的一个强国,约公元前262年,阿育王开始大举进犯羯陵伽。在他的第13号铭文敕令中说:“当慈颜的、诸神所宠爱的国王登极后8年,羯陵伽国被他征服;有15万人从那里被虏走,有10万人在那里被杀,还有几倍于这样多的死者。”羯陵伽被征服后,由王室充任的总督统治,驻托萨利,至此孔雀王朝的领土又进一步扩大。阿育王时的疆域,在古代印度史上是空前的,是孔雀王朝的极盛时代。
征服羯陵伽的战争对阿育王本人及其内外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在他的第4号敕令中所说的,“战鼓的响声”沉寂了,代替它的是“法的声音”。阿育王所宣扬的“法”,即道德生活的基本原则和实践,以此实行精神统治。阿育王笃信佛教,大力宣扬佛法。据佛教文献记载,在他即位的第17年,在华氏城举行第3次佛教结集。以后他向国内的边陲和周邻诸国派出许多传教使团,以广布佛教。经阿育王的宣扬和传播,佛教不仅在国内大张,而且广为传播于国外,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据传说,阿育王在位期间,曾建造8.4万座佛塔。他的敕令和教谕刻写在摩崖和石柱上(参见彩图插页第14页),分布全国各地。这些铭文为研究当时印度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