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农田是怎么灌的

印度农田是怎么灌的

发布时间:2025-05-07 04:24:32

A. 印度的雨养农田与灌溉农田的气温与降水差异

与雨养农田区域比较,灌溉农田区域年平均气温更低;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更小;年降水总量更大;降水季节变化更小。

一、雨养农业 ,无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单纯依靠天然降水为水源的农业生产。现代“雨养农业”的内涵有所发展,也包括人工汇集雨水,实行补偿灌溉的农业生产类型。它不仅出现在半干旱或半湿润易旱区,而且也出现在雨量充沛的湿润地区。根据雨量的多少,雨养农业可分为旱区雨养农业和湿润区雨养农业。旱作农业仅是雨养农业的一种,且仅指旱地农田作物种植生产。
二、灌溉农业是在干旱时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的模式。在现阶段应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或者降水不稳定的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引黄河水,有“塞上江南”之称。河西走廊依靠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B. 印度河的流域经济

印度河治理和开发的首要任务是灌溉。印度河灌溉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000年,沿印度河两岸狭小的地带就已发展引洪灌溉。到公元五、六世纪发展到修建引水灌溉渠道。1605年建成了第一条永久性灌溉渠,渠长80公里.将拉维河水送到拉合尔以西约40公里的谢胡布尔(Sheikhupura)。1850年修建了引拉维河水的上巴累一多阿布渠。1870年又修建了从萨特莱杰河引水的色尔汉德渠。1887年在拉维河上修建了马拉拉闸,进入丁有坝引水阶段。1905-1915年修建厂第一项跨流域引水工程,开挖了上杰赫勒姆河引水渠(运河)和上杰纳布河引水渠(运河),将杰赫勒姆河的水调入杰纳布河,又将杰纳布河的水调入拉维河。到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印度河流域的灌溉的规模已经很宏大,在干支流上修建了近40座拦河闸,每个闸上游有若干条引水渠或相邻河道之间的联接渠(运河),在河间地内发展大片的灌溉区。如1932年建成的印度河干流上的苏库尔拦河闸,闸长1440米,过闸流量42450立方米/秒(原设计31130立方米/秒),两侧共引出7条干渠,最大引水流量1866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00多万公顷。
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独立分治后,所定国界将印度河及五大支流的上游部分划归在印度境内,下游部分划归在巴基斯坦境内,从而引起两国上卜游用水纠纷,且矛盾日趋激化。印巴两国经过长达13年的协商和谈判,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两国政府于1960年签订了《印度河水条约》.并同时成立了印度河常设委员会。根据条约,巴基斯坦可从西三河(即印度问干流、杰赫勒姆河和杰纳布河)引水,每年町得地表径流量1665亿立方米,约占印度河径流量的80%;印度可从东三河(即拉维河、萨特莱杰河和比阿斯河)分水,每年可得地表径流407亿立方米,约占印度河径流的19.7%。
自1960年《印度河水条约》答署以后,印、巴两国按照条约开展了对印度河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从此,印度河的治理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在干支漉修建包括有高坝、大水库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这些水利枢纽,除灌溉外,兼有防洪、发电等方面的效益。巴基斯坦完成了规模巨大的西水东调工程,使原由东三河供水灌溉的150多万公顷耕地,改由西二河调水灌溉。该工程包括3个部分:①在印度河干流上修建塔贝拉(Tarbela)水库,土行坝最大坝高143米,总库容13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15亿立方米;在杰赫勒姆河上修建曼格拉水库,十石坝最大坝高138米,水库总库容118亿立方米,有效库容66亿立方米;②在西二河各引水口、引水渠线与河流平交处修建了6座拦河闸,6座闸总长5公里,总泄洪流量约12.4万立方米/秒.取水量3000立方米/秒;⑧开挖了8条相互沟通的联接引水渠(运河),扑对原有一些闸、联接运河和灌溉渠进行了改建。西水东调的平均年调水量约217.7亿立方米:印度在东三河上修建了一些高坝大水库和两河之间的调水渠道,也是西水东调,引水灌溉印度境内的耕地。工程包括:①高坝和水电站9座:萨特莱杰河上的巴克拉(Bhakla)坝和纳恩帕贾克里水电站;比阿斯河上的庞格(Pong)坝和潘多(Pandoh)坝;在拉维河上的泰恩(Thein)坝和查默拉±级和1级水电站;在奇纳布河上的萨拉尔(Salal)坝和杜尔哈斯蒂水电站。②2条调水线:拉维河至比阿斯河的调水工程,比阿斯河至萨特莱杰河调水工程。后者包括潘多比吉(Pam-dohBaggi)隧洞,洞径7.62米,长13.11公里;桑达南加(Sundarnagar)渠道,渠长11.8公里;桑达南加一萨特莱杰(Sundarnagar-Sutlej)隧洞,洞径8.53米,长12.35公里,输水能力255立方米/秒。
印度河现有大型灌溉工程(灌溉面积15万公顷以上或灌溉干渠流量在lOO立方米/秒以上)和印度河十支流上已建、在建大型多目标工程(水库)见印度河流域人型灌溉工程表和印度河流域大型多目标工程表。
印度河流域的灌溉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采用漫灌方式和一般是常年灌溉,地下水位逐步上升,使土地严重盐渍化.影响农业的持续发展。巴基斯坦政府从1959年开始大力实施“斯卡普”(SCARP),即“防止盐渍化和土壤改良计划”(SalinetyControlandRe-[ormationProject)。该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修建以抽水管井为主,结合明沟、暗管的排水系统。经过l0多年的普遍推广,已取得显着成效。它既可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内涝,控制盐渍化,又町增加灌溉用水量。印度河干支流的平均含沙量2.38~3.30kg/立方米,仪喀布尔河为1.03kg/立方米。
防洪印度河流域防洪主要依靠堤防,仅巴基斯坦境内就有各类堤防长约5400公里.其中印度河干流为3000多公里。主要支流的堤防长度为:杰赫勒姆河95公里,杰纳布河1052公里,拉维河398公里,萨特莱杰河356公里,堤防经过加固后,一般以防御历史最大洪水位为目标,重现期约为50年。该设计水位比历史洪水位高0,61米,堤防超高1.22米。
对印度河干流上的一些灌溉用的拦河闸,原防洪标准只有20一40年一遇洪水,将改建、提高泄洪能力,使标准达到200~300年一遇洪水。如古杜闸,由31130立方米/秒提高到42450立方米/秒;苏库尔闸由25470立方米/秒提高到42450立方米/秒;科特里闸由24762立方米/秒提高到35575立方米/秒。
干支流上已建的大型水库,虽然主要任务是灌溉,没有留山专门的防洪库容,但汛期结合蓄水,可起到一定防洪作用。例如曼格拉水库,1973年最大入库洪峰流量14546立方米/秒,削峰5179立方米/秒,占35.6%;1976年最大洪峰入库流量27791立方米/秒,削峰11122立方米/秒,占40%。因此,这些大型多目标水库的建成,使印度河流域防洪局面得到很大改善。此外,巴基斯坦也很重视非工程防洪措施。
发电除一些大型水电站外,计划在塔贝拉坝卜游的印度河干流上修建卡拉巴格水电站(装机容量240-300万kW),在上游建巴萨坝(坝高200m,装机容量366万kW);在杰纳布河上拟建基希特尔I级(30万kW)和II级水电站(39万kW);在拉维河上拟建希布腊水电站(30万kw);在巴克拉坝上游萨特莱杰河上拟建科尔多尔水电站(60万kW)、卡交姆王托水电站(60万kW),流域内已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约1500万kW,拟建或研究中的装机1500多万kW,共计3000多万kW。中国西藏境内的支流落差大,尚待研究开发。 印度河灌区工程的大规模兴建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横跨印度河的拦河闸及大流量引水渠道现仍在利用。近20余年来发展较快,80年代初期,灌区已建三大水库(曼格拉、杰什马和塔贝拉)、19座拦河闸(或首部枢纽)、45条引水渠及其配套建筑物;引水渠总长5.71万公里,引水流量达7100立方米/秒,输水渠道9万余条,总长160万公里。此外还有管井13万余眼。年引水能力从60年代的1021亿立方米增加到80年代初的1296亿立方米,枯水期引水量也增加了30%。
由于渠道缺乏防渗措施,农田采用大水漫灌的方法和排水不畅等原因,长期以来,灌溉农田面临盐碱化和渍水的威胁。1960年开始实施盐碱化控制和土壤改良计划,主要是沿印度河及其支流(杰赫勒姆河、杰纳布河和拉维河)两岸建立十余处控制改造区,大面积推广井排井灌,取得一定效果。当前正在试用暗管排水、施用化学改良剂、增施有机肥和选种耐盐抗碱作物。同时,研究渠道防渗措施,推广畦灌方法,合理用水,防治次生盐碱化。另外,又从上到下成立水管理机构,建立管理制度,逐步推广按用水量收水费的办法。当前的排盐工程所排出的盐水仍归入灌溉水源中,并用来灌溉下游土地。当局已决定将灌、排系统分开,计划于2000年前人工开凿一条大排水河与印度河平行,将所排盐水直接送入阿拉伯海。 约到19世纪80年代初期为止,印度河及一些旁遮普河流都曾通航,但在印度铁路兴起及灌溉工程扩展后,只有小船可在信德省内印度河下游往返。印度河流域的下游还有渔船,在第一座铁路闸口以上,河流及水渠上游今被用于从位于克什米尔的山麓流放木材。

C. 印度在水利方面实力强吗

水利对于印度是极其重要的,不仅关系到赖以生存的农业,而且对于社会稳定,减少贫困,保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印度的人口占世界1/6,淡水资源占世界1/25,土地面积占世界1/40,同时还养活着世界上1/20的牲畜,其中一半以上是牛。印度的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克纳河流域占印度土地面积的33%,但占有全国水资源的60%;西海岸占地面积只有全国的3%,但占了全国水资源的11%,其余64%的土地只有29%的水资源。

印度的淡水来源主要是降雨,加上北部喜马拉雅地区有限的雪水。印度全国降雨的特点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极不平衡。西部拉贾斯坦邦年降雨量只有约310毫米,东部梅加拉亚邦则超过11400毫米,全国平均年降雨量为1170毫米。全年降雨量中约85%都集中在4-5个月的时间内。全国3.29亿公顷的土地面积接受到的年降水量为4000立方千米。每年平均流淌在河流里的水量估计为1869立方千米,其中只有690立方千米的地表水可通过现有技术带来效益。可再生的地下水资源总量估计约为431.8立方千米。由此,印度每年可再生利用的水资源为1122立方千米。

印度水利的形势是严峻的:全国12%的土地,即4000万公顷的面积属于洪水多发地区;16%的土地,即5100万公顷的面积属于干旱地区。在人口迅速增长的形势下,人均可获得水量从1951年的5177立方米/年下降至2007年的1654立方米/年,预计到2025年会进一步降到1341立方米/年,而普遍认可的人均最低用水量是1700立方米/年。印度最极端的情况是2000年萨巴尔马蒂盆地人均只有308立方米/年。

印度水利部的一个专门委员会对全国各门类用水需求做了预期估算,情况如下表:(单位:立方千米)

2010年

2025年

2050年

灌溉用水

688

910

1072

饮用用水

56

73

102

工业用水

12

23

63

能源用水

5

15

130

其他用水

52

72

80

合计

813

1093

1447

把印度水资源的家底与将来的需求对照一下,估计到2050年,印度30%的土地面积和16%的人口将出现水资源缺口。

印度需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印度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的急速降水。在短短15天内就能降下全年50%的雨量,河流中90%的水量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流走,即六月至九月。自古以来,人们为了适应这种急剧变化,要么靠近河岸居住,要么想方设法对水进行精打细算的管理。印度过去的150年间在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做了巨大投资,出现了惊人的经济变化,曾经的干旱地区变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历史上有水的地区增长速度反而比较慢。灌溉区的贫困发生率大约是未灌溉地区的三分之一。印度人在特有的气候条件下发展出了河岸文明的模式,直到19世纪,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蓄水池和地下小水窖来储存剩余的水,这只是在当地能够想出来的办法。

在印度可利用的1122立方千米水资源中,690立方千米是地表水,432立方千米是地下水。对地表水的利用只有建立了相应的蓄水设施后才能实现。印度在修建了大大小小4525座水坝之后,人均蓄水才达到213立方米,许多其他国家则要多得多,如俄罗斯为6103立方米,澳大利亚为4733立方米,美国为1964立方米,中国为1111立方米。另外,印度只能存储30天的雨水,而发达国家干旱地区主要江河流域能储存900天的雨水。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喜马拉雅山西部冰川迅速融化,次大陆大部分地区降水变率增大等原因,对于蓄水的需求将会增加。蓄水可以对增加的变数有所帮助。蓄水于江河、湖泊、土壤和地下蓄水层中是任何应变战略的关键一环,不论是对付旱灾还是涝灾。水坝的设计需要有内含的灵活性,在流域范围内既可以应对水多的时候,又可以应对水少的时候。其他的选项包括小规模的雨水储存,通常被称为收集雨水。收集雨水是一种古老的做法,但有效,特别是在干旱地区。

地下水一直是保证水源供应的基础。印度的淡水供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下水,例如80-90%的农村地区生活用水靠地下水。人们打了2000万口管井抽取地下水,用来灌溉的面积超过50%,占了全国农业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二,在耗电量方面也占了近30%。在农业邦地下水和电力消耗都比较高。地下水的使用量达到每年估计补充水量的70%至超过100%。在这些地方,地下蓄水层以每年0.2至0.5米的速度在减少。城市里的穷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供水商,他们大部分供应的是地下水,要价很高。工业部门在很大程度上也用地下水来进行自我供应。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水里的有毒元素越来越多,如氟,砷和盐分,已经有2500万人因氟中毒致残。已有17个邦200个县发现地下水被氟污染。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印度20个邦的7000万人有过量吸收氟的危险,另外有1000万人承受着地下水中含有过量砷的危险。

通过收集雨水,修建水坝,流域管理,修复故有水体,建设新的水利系统等,水利发展的潜力还很大。大量修建小池塘小水窖来收集雨水可以增加水的供应量。中央政府地下水委员会的总体规划是动用2450亿卢比的经费给地下水补充36立方千米的雨水。但是目前还没有认真落实这项规划的行动。许多城市制定了新建建筑物必须安装回收雨水设施的规定,而农村地区还没有类似的办法。

地下水的可持续是一个核心问题。根据观察,对有水患平原浅层地下水的过度开发造成季风期河水返回到地层下的空间增大。疏导性地补充水源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弥补供需之间的差距。许多专家提出建议,通过跨河流连接的方式对冗余水量进行调配是个好办法,特别是在季风季节把水量过多河流里的水调到水少的地方去。估计可用于这种调配的水量有220立方千米。印度每年有747立方千米的水白白流到大海里去了,通过实施约30个跨河流连接项目把某个地方过多的水输送到某个缺水的地方去,应该是意义重大的。

农业是用水的第一大户。在使用的水中有2/3用在种粮食上了。一个人每天喝水2-4升,但所吃的粮食需要2000-5000升水才能种出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印度的粮食生产从现在的3.8亿吨,到2050年时也许要增长到4.2亿吨。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加大灌溉农田的用水量,这会带来进一步的水源枯竭,水质下降,环境恶化,进而又影响到粮食安全。

印度进行的绿色革命使粮食产量成倍增加,取得了成功,但现在认识到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伤害,包括过度使用化肥、杀虫剂和水。

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个基本的解决方案。通过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有助于缩小水的缺口。扩大“滴水浇灌”的应用是一项积极的措施,可使水的净用量获得更多的产出。提高农作生产力的整套措施除其他外,还包括免耕种植,改善排水,开发良种,优化用肥,加强管理,改进方法,农作技术的创新等。比如开发出耐寒品种,在冬季种庄稼需要的水就少。在温室或遮荫大棚里种庄稼可以减少大田种地的水分蒸发,尽管这会增加成本。

在农业生产中有些低技术方法也会有帮助,如改进淡化海水的方法和低成本滴灌,以及成本低但较实惠的水投资项目。在印度不同形式的滴灌系统已经流行较长时间了,如东北部的竹竿滴灌,奥里萨邦等地的大陶罐和多孔盆等。约50年前引进的压力喷头灌溉对农业现代化贡献良多,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滴灌可节水25%-60%,还可增产60%。滴灌非常适合于园艺作物。喷头灌溉适用于地势起伏的农田,可节水25%-33%。目前在印度6900万公顷灌溉面积中,采用滴灌的只有50万公顷,喷灌的只有70万公顷。

节约用水的措施应该推广使用。有些措施并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流量表可以监测出实际抽取了多少地下水,这对地下水紧张地区的工业用水大户能起到监督作用。产业界使用弹簧阀门、感应器等设备可以减少用水量,带来经济回报。“十一五计划”中提出的一项战略就是水的循环利用和二次使用,这主要是指非饮用水。在控制洪水方面,增加流域体系的蓄洪能力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城市缺水一直是让印度头疼的一个问题。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印度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做到全天全时供水。大小城市平均下来每天供水时间仅2.9小时。城市水的成本回收效益太差仍然是一个难题。大多数的供水和卫生工作不会产生足够的收入来偿付其运行和维护费用。从自来水供应服务中只能赚回46%的运行和维护成本。在首都德里,对水进行加工处理和供应的成本是每立方米9-10卢比,而市民交的水费是每立方米0.35卢比,还不到成本的4%。实际上主要的费用还不是提供清洁水,而是从排污系统中收回用过的污水并进行处理后排放到环境中。污水处理才是真正难做的事情。印度对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的量还不到7%,每天有约7000万升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进了当地的河流湖泊。

印度在独立之前,灌溉部门是能够为政府赚取净收入的,现在政府甚至不得不为维持这一基础设施而开支。水利部门在财政上缺乏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有(1)糟糕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2)不适当的关税水平和扭曲的收费结构;(3)较高的资金和运行维护费用;(4)冗员;(5)无收入水的数量很大。印度特大城市里的水利人员配置远远高于国际上做得最好的城市,即在发达国家每1000个水点配2-3名职工,在发展中国家每1000个水点配4-8名职工。

水利的管理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在印度大多数公共服务和公用事业中,地方上的管理失当是一个重大弊端。如同在电力方面的情况,在供水方面因流失和浪费现象而付出了沉重代价:全国供水总量中流失的水占30-50%。以德里市政当局情况为例,除泄露流失的水达40%外还承担着15%的偷用水。全国平均只有24%的自来水有水表计量。在城市地区,由于下水道淤塞或抽水站不能正常工作,未经处理的污水经常溢出排水渠。在农村地区有些手动水泵坏了几个月而没人修理。在许多城市里,由于下水道淤塞、保养不善、抽水站经常停电等原因,产生的废水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到处理设施中进行处理。农村许多灌溉沟渠就是在田野上简单地挖掘出来的,大量的水根本流不到需要浇灌的庄稼那里。

管理水的部门多,需要协调好。印度中央政府对水的管理有好几个部门负责。农村的饮用水由农村发展部负责,城镇饮用水由城市发展部负责,地表水和地下水由水利部负责。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门的工作需要与其他部门的水资源开发和保护计划进行整合,形成一致的办法。农村发展部制定的收集雨水、水流域开发的各种计划要与水利部和负责提供饮用水的各政府部门协商后才能实施。不同部委之间的有效协调和各种方案的衔接是必不可少的。2006年成立的国家旱作区管理局作为全国统一的机构在5个不同部委之间起协同作用,制定了提高8500万公顷非灌溉农田产量的计划。而在大多数邦里,都存在制定政策、管理资金和经济职能交叉重叠或分工不当的问题。印度出台的国家水利政策强调应该以综合协调的方式开发和管理水利。

在用水方面经常听到一种说法:由于人的生命离不开水,因此获得水应该是一种基本的人权,对所有的人都一样,最好是无偿的。另有一种说法是,在许多地方,水越来越珍贵,把用水作为一种权利只会使情况更糟,对水权收费是有效用水的一条理想途径。这体现出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在印度,许多地方因为水而引发了各种冲突。无论如何,社会正在接近一个不再把水当作免费物资的时代,水有可能会被作为可以贸易的货物。从长远来看,水权贸易有助于改善对水的管理。有些国家的实践表明,水权贸易帮助农民抵抗了干旱,促进了创新,在没有政府介入的情况下增加了投资。

印度水利面临着一个令人担忧的未来。国家水利委员会已经表明,水利的形势总体上是不平衡不稳定的,这种危机在一些流域已经显现,到2050年,印度对水的需求量将超过能够供应的量,现在约15%的含水层情况危急,在未来的25年这一比例将增长到60%。全国约15%的粮食生产依靠开采不可再生的地下水。最需要考虑的严重问题是怎样才能够,而且是必须把全国许多地区的用水需求降低到可以供应得上的程度。这一艰巨的又无法回避的任务需要使用者和供应者之间进行密切合作,例如成立授权的含水层用户协会。

正确的政策可以产生更好的用水效益,减少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带来的用水压力。需要努力取得进展的方面包括:(1)统筹协调与水利管理政策相关的部门(如农业)以及土地使用政策;(2)确保实行更为一致的污染者付费和使用者付费原则;(3)减少带来水利问题的补贴。减少能源补贴就是一项值得考虑的政策措施。目前这项政策使农民可以用很少的成本抽取地下水。再好的水资源管理也会被电力和水利补贴打消积极性。削减这种补贴有利于阻止农民用几乎免费的电力抽取便宜的但宝贵的水源过分地浇地。取消补贴的事拖得越久,地下水就越少;给的补贴越多,就越难以改变这种做法。现在印度农民对电力补贴的依赖性很大,大幅削减补贴会让他们受不了,因此政治上还不可行。这需要多方面来应对这个问题,如改进供电质量,对农民用电适当定价,制定一套“有效补贴”的方法等。

政府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印度政府新近拟定的国家水利计划确定了5项目标:(1)建立广泛全面的水利资源数据库;(2)促进国家和国民节水,保水,增水的行动;(3)高度关注过度开发水资源的地区;(4)把水的利用效率提高20%;(5)提高流域一级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水平。为了实现提高用水效率20%的目标,政府还准备采取鼓励循环利用水、开发水利技术的激励措施;制定城市供水系统效率、水利审计指南;审查财政和分配政策;开展先期研究。然而政府不是唯一的利益攸关者,也不是唯一需要为管理水利做决策的人。保证水安全的战略需要政府、投资人、非政府组织、工业和农业以及城市里水的用户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有印度学者呼吁说,技术、环境、社会、法规的变化都影响着水利的发展。因此政府迫切需要与各利益攸关者进行对话和沟通,并开展一场运动,让农民参与进来,使他们了解水利的现状,困难,前途,政策,任务,后果等。印度也许需要一种把各种方法措施综合起来的解决方案,包括改变亿万农民、工人和生活用水用户的行为习惯。

从喜马拉雅山流下来的雪水河:

印度水利情况综述 - 松花江的雪59-49 - 松雪的博客
巴特那的恒河:

印度水利情况综述 - 松花江的雪59-49 - 松雪的博客
印度自古就有挖井的习惯(台阶井):

印度水利情况综述 - 松花江的雪59-49 - 松雪的博客
印度现在城乡许多地方仍然这么取水:

印度水利情况综述 - 松花江的雪59-49 - 松雪的博客

D. 印度男子30年挖3公里水渠的目的是什么

先来还原一下这个新闻,新德里电视台发布了一条消息,一个印度男人用了30年的时间挖了一条3公理里水渠,这个印度男人名字叫做布伊扬,据媒体采访,此男子这么做的原因和我们书本里的愚公有相似的地方,不是为了自己而这么做的,是为了惠及全村而作出的劳动,为的是通过这条水渠把山上的雨水引到他们村子里的池塘当中,这样把水存储起来就可以用来灌溉和喂养牲畜,给村子带来非常大的好处。

终于有一天,一个勇敢坚忍且正直的男人做出了这大胆的一步,当他辛苦努力的时候,当他顶着烈日在挖沟渠的时候,身边没有人帮助他,这30年来他默默的劳动着,等到今天水虚已经建成让更多的人受益了,他也登上了新闻媒体了,但在之前这些荣耀在哪里?关注的人和帮助的人又在哪里?

阅读全文

与印度农田是怎么灌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属于什么种类 浏览:808
英国人怎么庆祝双十一 浏览:245
伊朗总统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307
印度椰汁饼多少钱 浏览:453
中国着名别墅有哪些 浏览:834
中国机长都奖励了多少钱 浏览:252
越南椰子糖哪个牌子最好吃 浏览:297
伊朗疫情捐了多少钱 浏览:149
为什么甘肃很多人去伊朗留学 浏览:227
如何做越南檬粉 浏览:317
为什么印度女游客容易失踪 浏览:260
意大利雪山在哪里 浏览:577
去印尼扒淡岛带什么意思 浏览:404
一碗拉面多少越南盾 浏览:600
英国留学生适合住哪里 浏览:258
印尼自驾游多少钱 浏览:483
印度历史上有多少国王 浏览:423
为中国歌唱有哪些歌手 浏览:667
美国美国和伊朗怎么样了 浏览:814
印尼产区沉香是什么料子 浏览: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