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阿育王时期的印度国教是什么

阿育王时期的印度国教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9-06 05:08:18

A. 为什么阿育王把佛教定为国教

根据佛经记载,前273年频头娑罗王逝世 ,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与其兄修私摩争夺王位取胜,
并把王族政敌全部杀死,在统治初期被认为是一个暴君。
不久阿育王笃信佛教(有人说是受佛教徒的异母弟影响;
也有说是受沙门的影响)。在约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
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
除迈索尔地区外,统一印度全境。
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据说,
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大量屠杀的场面,
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而采用佛法征服,
并将佛教定为国教。

B. 为什么阿育王将佛教奉为国教

阿育王其人
孔雀王朝的先世系统不明,但其不是纯粹的雅利安人则无疑,有人说阿育王的祖母是贱民阶级出身。在西元前三二三年,阿育王的祖父旃陀罗掘多王(Candrogupta)创立王业,经第二代宾头沙罗王(Binsa-ra),到第三代阿育王即位,是西元前二六八年,这是根据南传《善见律》、《岛史》、《大史》、缅甸传说的记载,惟迄目前,阿育王即位之年代,尚有学者在努力考订中。(参见本书三二、三三页)
据传说,阿育王生得很丑,性格顽劣,很不得父王的欢心,适巧北印度的德叉尸罗(Takkasila)地方发生变乱,宾头沙罗王即派他去平乱;这是有意送他去死的,所以军队的武器装备都很差。想不到智勇兼长的阿育王,竟然达成了这个任务,做了那里的总督。因此深受朝臣的拥护,等待父王一崩,他就杀了很多的兄弟,自己掌握政权。大概是因基础未稳,故到四年之后,在他二十五岁时,始行灌顶即位的大典。依传说他有一百零一个兄弟,被他杀了九十九个兄弟,只留一个帝须未杀。但从当时所刻的敕文中,尚有述及他与各弟兄间的情形,可见传说之不足全信。
据传记所载,他的父王是受他胁迫而死,掌权后大杀昆仲,又置地狱之刑以处置人民,同时征伐南方的羯陵伽国(Kalinga)即今之阿里沙省(Or1-ssa),屠杀无数,所以他有一个“暴恶阿育王”的臭名。
据研究,阿育王皈依佛教,可能是在征伐羯陵伽的前一年;当他见了征伐杀戮的惨状之后,便大生悔心,回来后即亲近僧伽,修持佛法,并以轮王政治的理想自许,以和平的正法来建设繁荣安乐的社会,近代由大磨崖法敕第十三章中,也发现阿育王曾有:“依法胜,是为最胜”的诰谕。
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十分后悔。他曾经发布过一个敕令,在敕令中他说:他对羯陵伽人民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感到深切的忧虑和悔恨。”后来他又一次向全国的人民宣布:“战鼓的响声”沉寂了,代替它的将是“法的声音”。今后代替暴力统治和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法,从此以后,他将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而是宣扬佛法的高僧。
阿育王所说的“法”,就是以佛教的伦理道德观为基础,强调仁慈的实践和虔诚的思想。他认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讲,信仰佛法,重要的在于行动。一个人能否向善,不是看他参加了多少次佛教的仪式,而是看他在每一件事情上是否能按照佛法去做。
阿育王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以家庭作为人生的基点,首先在家庭中体现他所说的那些道德。主要是要服从父亲,尊崇老师和长辈;对亲朋好友要慷慨和友好;对待仆人和贫苦的人要乐善好施;对待动物要仁慈,不能滥杀。
阿育王首先以身做则。他宣布在全国废除斗兽之类的血腥娱乐,不充许用动物做杀生祭礼,在宫庭里对王公大臣们喜欢的狩猎游戏也加以限制。
阿育王不久又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下令在王宫和印度各地树立石柱,开凿石壁,将他的诏令刊刻在上面。他还召集了全国的一大批佛教高僧,编纂整理佛教经典,在各地修建了许多佛教寺院和佛塔。
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去传教。印度公主在去锡兰(今天的斯里兰卡)传教时,不仅带去了许多僧侣和佛典,还带去了一枝神圣的菩提树的树枝,并亲自种植在锡兰,这棵菩提树在锡兰一直生长到今天。
经过一番宣传和使节往来,佛教不仅传遍了锡兰,而且很快传到了埃及、叙利亚、缅甸、中国和世界各地。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如扩大灌溉工程,修筑道路,建立医院等等。在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印度和其它一些国家的历史着作里,他被称为“伟大的阿育王”。印度的孔雀王朝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就连我国的宁波,还曾经有过阿育王寺,说明阿育王在中国也是有影响的。

C. 阿育王到底有没有让佛教成为印度国教

阿育王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的国王,本身摩揭陀国是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在阿育王在位时期大肆扩张,用武力统一了印度除南印度部分地区外的大部地区,也因为阿育王对武力的反省,停止了扩张,并的确接受了佛教,使其成为了国教,可惜好景不长,阿育王死后,强大的王国又再次分裂了,也就造成了佛教并没能真实的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D. 阿育王统一印度,将佛教定为......

阿育王虽然信仰佛教,但他却没有把佛教定为国教。原因是阿育王都供养正法佛教僧团,而外道徒众因为没了供养而改变成佛教僧人,在佛教之内传播外道说法,这导致某一城市的僧团长达7年没有布萨诵戒。而僧团长老就对僧团进行了僧团整顿,驱逐外道徒众,并且帝思长老在结集道场作了论藏的《论事》的演说,批驳异说,并且举行了第三次结集。之后阿育王就派遣僧团到各地弘法,如缅甸、泰国一带(金地),斯里兰卡,现今伊拉克以及中国(史实研究,当时所派遣的僧团并未在中国传法,因为被秦始皇所驱逐)等地。

所以阿育王曾经想把佛教定为国教,但在当时社会,这行为是不智的。后来阿育王只是把佛教当做是自己的终生信仰。并且阿育王对其他外道也是很尊重的,如那时势力很大的耆那教。

E. 阿育王采纳了什么教拜托各位了 3Q

阿育王 Asoka,印度孔雀王朝君主(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 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印度帝王之首。他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终于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 阿育王之名可意译为“无忧王”,是孔雀王朝第三任国王。他的祖父旃陀罗笈多创立了孔雀王朝,并击败了入侵的希腊人,他的父亲宾头沙罗巩固了这个国家,并向南扩展了国土,累计攻灭了十六个国家。站在祖父两代的肩膀上,阿育王有着有利的创造更大历史业绩的条件。 佛家经典说阿育王从小就有佛心佛性,但他早年的行为并未能体现出这一点。他18岁时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后来在镇压旦叉始罗城叛乱中立下大功,积累了政治资本。公元前273年父王宾头沙罗病重,阿育王回国争夺王位,传说他杀死了99个兄弟之后才坐稳了宝座,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王位争夺的血腥激烈由此可见一斑。经过四年拼杀,阿育王终于排除了一切反对势力,举行了灌顶仪式(即印度当时的登基仪式)。 杀人无数的阿育王在即位后仍改变不了他凶狠嗜杀的作风。据说他专门挑选最凶恶的酷吏去设立“人间地狱”残害百姓。他发动了一系列统一南亚次大陆的战争,曾征服过湿婆国等,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公元前261年远征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国的战争。这次战争使孔雀王朝基本完成了统一印度的事业(最南端的部分除外,历史上很少有北印度的政权能征讨到这里),但也造成了10万人被杀,15万人被掳走的人间惨剧。这一战是阿育王一生的转折点,也是印度历史的转折点。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从小埋藏在他心中的佛性,曾一度被权欲所遮盖,这时终于被恻隐之心所唤醒。他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次长谈之后,终于被感召,决心皈依佛门,彻底改变统治策略。 我们不妨看一看这时的佛教。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到此时已经有300多年了,期间经历了七位持法者,进行过两次大结集。佛教的四谛、五蕴、八苦、众生平等的思想也广泛传布到印度次大陆的千家万户,但与这时的耆那教、婆罗门教、阿耆昆伽教等印度的其他主要宗教相比,并未取得压倒性优势,更未传布到印度以外的地区,而随着传播的进行,其内部也分化成了不同的教派。在阿育王皈依佛教之后,佛教的传播取得了质的飞跃。 阿育王宣布他将不再主动发动战争,即使不得已的战争也将尽量减少伤亡。他宣布佛教为国教,将他的诏令和“正法”的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成为着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阿育王石柱法敕。他倡导的正法,包括以下这些基本内容:对人要仁爱慈悲,包括孝敬父母,善待亲戚朋友和其他人,对动物也要尊重它们的生命,因为它们也是“众生平等”的一部分;要多做有助于公众的好事,如修桥造路、种树建亭等;要对其他宗教宽容,给予耆那教、婆罗门教、阿耆昆伽教应有的地位,禁止不同教派之间的互相攻击。这些“正法”的内容体现了佛教的基本精神,也包含了阿育王本人的统治需要。 阿育王向佛教僧团捐赠了大量的财产和土地,还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总共兴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为了消弭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阿育王邀请着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结集(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阿育王开始向边陲地区和周边国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佛教使团以传播佛教,斯里兰卡、缅甸,甚至叙利亚、埃及等地都有他们辛勤的足迹。这是佛教走出印度,迈向世界性宗教的开始。 推行佛教的消灭个人欲望和忍耐顺从显然有利于阿育王的统治。阿育王统治下的孔雀帝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阿育王本人在行政、军事、司法等方面都有绝对的权威。全国分为若干行省,行省总督通常由王子担任,但行省内部仍有着许多保持自治或半独立的部落,孔雀帝国还不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 公元前236年,阿育王枕着“护法名王”的尊号离开了他的子民。孔雀王朝的国祚不长,在他死后只延续了半个世纪便告终了,印度又重新陷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印度的历史一直分多合少,即使在统一时期也存在大量半独立的地方王公,但孔雀王朝作为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它的事业成为激励后世无数雄心勃勃的枭雄去奋斗的目标。 佛教经过阿育王的大力倡导,终于从一个信徒人数较多的民间组织发展为印度最大的宗教(近千年后才被婆罗门教取代),阿育王大力向邻国推广佛教,直接促成了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除了南亚次大陆之外,东亚、东南亚、中亚都曾经是佛教的势力范围,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自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之后,便落地生根、蓬勃发展,至今仍是中国信徒最多的宗教。在泰国、缅甸,佛教至今仍占有压倒性地位。对于佛教来说,阿育王是仅次于释迦牟尼的第二重要人物。 不妨将阿育王同倡导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大帝比较一下。他们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对于佛教或基督教,他们一开始都是站在对立面的,但最后都皈依并大力倡导之,使其最终成为世界性宗教。佛教从创立到阿育王时代是300多年,基督教从创立到君士坦丁时代也是300多年,它们在相似的年纪取得了命运的历史性转折。阿育王和君士坦丁都曾召开宗教大集会协调不同教派的纠纷,对佛教和基督教的教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F. 谁知道阿育王的故事(印度的)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他的祖父,
就是孔雀王朝的建立者旃陀罗笈多。
公元前325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从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设立了总督,留下了
一支军队。这时,旃陀罗笈多率领当地人民揭竿而起,组织了一支军队,赶走了马其顿军
队。随后,他又推翻了难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由于他出身在一个养孔雀的家族,因此,
后来人们把旃陀罗笈多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
阿育王的父亲是帝国的第二代国王宾头沙罗。阿育王只是宾头沙罗王众多王子中的一
个。他从小就特别崇敬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喜欢听佛祖如何经过许多肉体和内心的痛苦终于
成佛的故事。他对他的兄弟们说:佛教可以教人消灭个人欲望,使人安分守已,这对治理国
家很有用处。
公元前273年,宾头沙罗王病逝。不久,为了夺取王位,王子和公主们进行了残酷的
内战,其中最为激烈的是阿育王和长兄之间的战争。在这场争夺王位的斗争中,阿育王曾经
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最后,阿育王夺取了王位,但直到称王后的第4年,阿育王才举
行正式的登极典礼(灌顶信仰式)。
阿育王即位后,就追随祖父旃陀罗笈多的事业,开始向外扩张。他曾征服过湿婆萨国,
但最大规模的扩张是对羯陵伽的远征。羯陵伽是孟加拉湾沿岸的一个强国,拥有步兵6万,
骑兵1万,战象几百头。这个国家不仅在军事上很强大,而且由于海外贸易发达,在经济上
也很富庶,这就引起了阿育王的注目。在他举行登极典礼后的第八年(约公元前262年)
开始向羯陵伽大举进犯。最后羯陵伽国被他征服,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
10万人。
羯陵伽战争对阿育王影响极大。在羯陵伽战争结束不久,阿育王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进
行了多次的长谈。最后,在他的感召下,皈依了佛教,成了一名虔诚的教徒。
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十分后悔。他曾经发布过一
个敕令,在敕令中他说:他对羯陵伽人民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感到深切的忧虑和悔
恨。”后来他又一次向全国的人民宣布:“战鼓的响声”沉寂了,代替它的将是“法的声
音”。今后代替暴力统治和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法,从此以后,他将不再向邻国派
遣军队,而是宣扬佛法的高僧。
阿育王所说的“法”,就是以佛教的伦理道德观为基础,强调仁慈的实践和虔诚的思
想。他认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讲,信仰佛法,重要的在于行动。一个人能否向善,不是看他
参加了多少次佛教的仪式,而是看他在每一件事情上是否能按照佛法去做。
阿育王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以家庭作为人生的基点,首先在家庭中体现他所说的那些道
德。主要是要服从父亲,尊崇老师和长辈;对亲朋好友要慷慨和友好;对待仆人和贫苦的人
要乐善好施;对待动物要仁慈,不能滥杀。
阿育王首先以身做则。他宣布在全国废除斗兽之类的血腥娱乐,不充许用动物做杀生祭
礼,在宫庭里对王公大臣们喜欢的狩猎游戏也加以限制。
阿育王不久又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下令在王宫和印度各地树立石柱,开凿石壁,将
他的诏令刊刻在上面。他还召集了全国的一大批佛教高僧,编纂整理佛教经典,在各地修建
了许多佛教寺院和佛塔。
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和
地区去传教。印度公主在去锡兰(今天的斯里兰卡)传教时,不仅带去了许多僧侣和佛典,
还带去了一枝神圣的菩提树的树枝,并亲自种植在锡兰,这棵菩提树在锡兰一直生长到今天。
经过一番宣传和使节往来,佛教不仅传遍了锡兰,而且很快传到了埃及、叙利亚、缅
甸、中国和世界各地。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如扩大灌溉工程,修筑道路,建立
医院等等。在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印度和其它一些国
家的历史着作里,他被称为“伟大的阿育王”。印度的孔雀王朝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
大的统一帝国。就连我国的宁波,还曾经有过阿育王寺,说明阿育王在中国也是有影响的。
佛教的创始当然应该归功于释迦牟尼,但它的大规模的传播,则要归功于阿育王。

G. 佛教在古印度那一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历史上,佛教大发展的时期是在印度阿育王在位的时期,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战果晚期和秦朝所在的时间范围
原来不信佛教的阿育王把佛教奉立为国教并组织了三藏的第三次结集。
之后派遣9只传法的比丘队伍从北印度出发向四方弘法。
其中两只到达了今天的斯里兰卡和缅甸,成为延绵至今的上座部佛教传承的开始。
现在通称这条路线为南传
不幸的是,在阿育王死后,佛教开始分裂成部派佛教,更进一步的是大乘佛教开始兴起,并向北部传播,一路从西域传到中国
在大乘佛教的晚期一路传播到西藏
这两只被称为北传佛教

H. 佛教成为印度国教的时间是人物是

佛教成为印度国教的时间是公元前3世纪,人物是阿育王。

I. 为什么阿育王将佛教定为印度国教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他的祖父,就是孔雀王朝的建立者。

公元前325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从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设立了总督,留下了一支军队。此时,阿育王祖父率领当地人民拿起武器,组织了一支军队,赶走了马其顿军队。随后,他有推翻了难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由于他出生在一个养孔雀的家族,因此,后来人们把阿育王祖父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

阿育王的父亲是孔雀王朝的第二代国王宾头沙罗。阿育王只是宾头沙罗王众多王子中的一个。他从小就特别崇敬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喜欢听佛祖如何经过许多身心的痛苦与磨练成佛的故事。他对他的兄弟说:佛教可以教人消灭个人欲望,使人安分守己,这对治理国家有很大的帮助。

公元前273年,宾头沙罗王病逝。不久,为了夺取王位,王子和公主们进行了残酷的内战,最为激烈的是阿育王和长兄之间的战争。在这场争夺王位的斗争中,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多大99人。最后,阿育王夺取了王位,然而一直等到称王后的第四年,阿育王才举行正式的登基典礼。

阿育王即为后,就追随祖父的事业,开始向外扩展。他曾征服过湿婆萨国,但最大规模地扩张是对羯陵伽的远征。羯陵伽是孟加拉国湾沿岸的一个强国,拥有步兵6万,起兵1万,战象几百头。这个国家的军事、经济力量都很强大,这引起了阿育王的关注。在他举行登基典礼后的第八年开始向羯陵伽大举进犯。最后羯陵伽国被他征服,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10万人。

羯陵伽战争对阿育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羯陵伽战争结束不久,阿育王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进行了多次长谈。最后,在他的感召下,皈依了佛教,成了一名虔诚的教徒。

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后悔不已。他曾经发布过一个敕令,说他对羯陵伽人民的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感到深切的忧虑和悔恨。”

后来他又一次向全国的人们宣布:“战鼓的响声”沉寂了,代替它的将是“法的声音”。今后代替暴力统治和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法,从此以后,他将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而是宣扬佛法的高僧。

这里所谓的“法”,就是以佛教的伦理道德观为基础,强调仁慈的实践和虔诚的思想。他认为,对于每一个来讲,信仰佛法,重要的在于行动。一个人能否向善,不是看他参加了多少次佛教的仪式,而是看他在每一件事情上是否能按照佛法去做。

阿育王希望所有人都把家庭作为人生的基点,首先在家庭中体现他所说的那些道德。主要是要服从父亲、敬师长;对亲朋好友要慷慨和友好;对待仆人和贫苦的人要乐善好施;对待动物要仁慈,不能滥杀。

阿育王以身作则。他宣布在全国废除斗兽之类的血腥娱乐,不允许用动物做杀生祭祀,在宫廷中对王公大臣们喜欢的狩猎游戏也加以限制。

阿育王不久又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下令在王宫和印度各地树立石柱,开凿石壁,将他的诏令刊刻在上面。他还召集了全国的一大批佛教高僧,编撰整理佛教经典,在各地修建了大量佛教寺院和佛塔。

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去传教。印度公主在去锡兰传教时,不仅带去了大量僧侣和佛典,还带走了一枝神圣的菩提树的树枝,并亲自种植在锡兰,这棵菩提树在锡兰一直生长至今。

通过宣传和使节往来,佛教不仅传遍了锡兰,而且很快传到了埃及、叙利亚、缅甸、中国等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地区。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如扩大灌溉工程、修筑道路、建立医院等。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印度河其他一些国家的历史着作里,他被称为“伟大的阿育王”。

印度的孔雀王朝也称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中国的宁波,还曾经有过阿育王寺,说明阿育王在中国也有很大的影响。

佛教的创始当然应该归功于释迦牟尼,但它的大规模的传播,则要归功于阿育王。

J. 古代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治时期,孔雀帝国的国教是什么

阿育王统治时期是帝王国的极盛时代,建立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全国推行了统一的货币、度量衡,有了通往全国的重要交通道路。尽管还没有统一语言文字,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接受了婆罗门种姓制度,佛教成为孔雀帝国的国教。

阅读全文

与阿育王时期的印度国教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如何入境越南 浏览:522
印尼海啸预警为什么失灵 浏览:447
印尼什么软件最热 浏览:115
印尼蒜头价格这两天多少钱 浏览:798
越南四好是指什么 浏览:501
意大利语lascia什么意思 浏览:229
印度属于哪个地方 浏览:925
坐船到英国要多久 浏览:353
印尼工资多少钱一个月 浏览:445
印尼巴士模拟器怎么调mod画质 浏览:208
救赎意大利单词怎么写 浏览:928
英国财政投入多少 浏览:404
伊朗油轮突破美国封锁怎么评价 浏览:820
美国航班为什么停飞中国 浏览:661
韩国人到中国都去哪里 浏览:351
印度是多少伏电压 浏览:657
伊朗疫情为什么控制那么快 浏览:916
为什么不能送意大利游客手帕 浏览:402
意大利螺丝是什么面料 浏览:294
德国vs意大利为什么经常输 浏览: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