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甘蔗有怎样的传播过程
甘蔗制糖技术是印度人开始的。一是在公元645年随佛教向东北经拉萨、成都,在内江最先形成中国的制糖据点,然后传至广东福建、广西、云南和江西等地,后由粤、闽华侨传播至东南亚国家,主要栽培品种是竹蔗和芦蔗,该品种为热带种和割手密的天然杂交种。二是在公元500年由印度向西传播至波斯湾(现伊朗)和埃及,甘蔗品种也是竹蔗(Uba),公元703年传至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公元755年传至西班牙,公元1419年传至葡属的马德拉岛(Madeira),栽培品种为Creole,该品种为热带种和印度种的天然杂种(Brandes,E.W.1924),抗病力强,高产高糖,栽培数百年之久(Deerr,Noel,1928)。三是哥伦布第二次横渡大西洋时绕过南非开普敦沿20°S~30°S航行,由印尼湾开始从印度尼西亚、斐济、萨摩亚至塔希堤(Dtahaite),再向北经巴西、圣保罗、圣多明各到古巴,栽培品种Bourbon,以高产高糖着称,但抗病性差。经过三次传播,甘蔗成为世界性作物。
⑵ 印度人的传统特色
男子:一般穿无领长袖宽衣,下着围裤或着宽大衣裤。
妇女:上穿浅色开襟短袖紧身衣,下围彩色纱丽,一端裹住腰身,另一端搭在肩上。纱丽与紧身衣之间袒露一段腰身。妇女首饰很多,不少人喜戴鼻饰。
纱丽——就是一块四五米长的布,或素雅、或鲜艳,或相近、或对比,围裹之中显得恰到好处。泰戈尔有一句形容纱丽的诗:“长发飘柔的妇人,把纱丽从屋顶栏杆上挂下来……”印度的妇女大多体态丰腴,她们穿着纱丽,半遮半露,显得绰约美丽,一如神秘的印度。
围巾——夏天,无论天气多热,印度妇女凡是穿传统服装纱瓦克米兹的,都要配一条同色纱巾。到了冬天,各式围巾几乎是男女老少的必备品。 印度斯坦人 主要从事农业。农村实行种姓服务制度,按传统职业分工。恒河地区是印度主要农业区之一,北部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麦和豆类;南部种植水稻、油料作物、甘蔗和棉花等。一部分人在工厂、矿山做工;手工纺织普遍,以棉纺、刺绣及金属制品等精巧手工艺着称于世。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但在农村中主要是封建性小农经济。
⑶ 斐济位于太平洋深处,为何印度人很多
因为那里的工业比较发达,而且,又离得比较近,所以印度人在那里工作比较方便。
⑷ 印度人怎么样
南亚印度民族集团之一。又译“兴都斯坦人”。约18050 万人(1978),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德里邦、拉贾斯坦邦、 哈里亚纳邦、 比哈尔邦,以及全国各大城市。 中国史籍中称其居住地为 “身毒”、“贤豆”、“天竺”、“印度”等。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混有澳大利亚人种成分。一般认为印度斯坦人主要是公元前14世纪左右迁入的古代雅利安游牧部落与当地达罗毗荼人的混血后裔,故有人称之为“雅利安-达罗毗荼人”。肤色从浅褐至黑色都有,其中上层较白,下层较黑。系由许多族源相同、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接近的地区性民族集团组成。印度并不把他们作为一个民族看待。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印度斯坦语,其中包括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均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印地语以天城字体的梵文字母为基础,包含较多梵语词汇,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乌尔都语则是在莫卧儿王朝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既有印地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又有土耳其语和其他语言的词汇。其书面语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印度斯坦人主要信奉印度教,部分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公元前 7世纪在吠陀教基础上形成婆罗门教,主张吠陀天启、祭司万能和婆罗门至上;把人分成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和工商业者)和首陀罗(无技术的劳动者)四大种姓,并另有贱民等级。尔后,又由4大种姓演变出许多亚种姓。种姓之间界线森严,非但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坐、同食。8~9世纪,经商羯罗改革,逐渐形成目前的印度教,为大多数南亚人所信仰。公元前6~前5世纪,作为反婆罗门思潮的佛教和耆那教兴起,印度斯坦的鹿苑成了佛教中心。13世纪印度教复兴,佛教在印度受到排挤,但在亚洲其他地区得到广泛传播。耆那教目前信徒虽少,但还有相当势力。早期商人带来伊斯兰教。随着12世纪穆斯林征服印度,伊斯兰教势力越来越大,至16世纪占据统治地位。目前,印度斯坦人中仍有少部分是穆斯林。受印度教种姓制度影响,穆斯林中也有等级之分(有人称之为“族姓”),分为赛义德、谢克、穆格尔等,但等级界线不及印度教种姓那么严格。
印度斯坦人历史悠久,与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印度文化。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间写成《吠陀》,成为婆罗门教以及印度教最古老的经典。后来成书的还有 《奥义书》、 《往世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摩奴法典》以及大量佛经,流传至今,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在天文、 历算、 医学、音韵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雕刻等方面也有很高成就。印度斯坦人与中国人民早有友好交往。公元前117年,张骞出使西域曾派副使前往。5世纪及以后,中国高僧法显、玄奘曾游学其地,许多印度僧人也曾前来中国讲经。
印度斯坦人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组成。印度教徒实行种姓内婚,多为父母包办。妇女地位低下,寡妇不许再嫁。寡妇殉葬之事,至今时有发生。印度教徒一般采用火葬,余烬投河。恒河是印度教的圣河,认为骨灰投入圣河是人生最好的归宿,可来世得福。为此,很多病人、老人不惜长途跋涉来到恒河岸边,等待最后时刻的降临。男子一般穿无领长袖宽衣,下着围裤或着宽大衣裤。妇女上穿浅色开襟短袖紧身衣,下围彩色纱丽,一端裹住腰身,另一端搭在肩上。纱丽与紧身衣之间袒露一段腰身。妇女首饰很多,不少人喜戴鼻饰。
印度斯坦人历史上长期遭受殖民统治。1757年爆发印度和英国的普拉西大战,印度战败,逐步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英侵占印度全境。1857年印度斯坦人与全国人民一道掀起了反英大起义。1947年印度斯坦人与国内其他民族一起获得独立。
印度斯坦人主要从事农业。农村实行种姓服务制度,按传统职业分工。恒河地区是印度主要农业区之一,北部主要种植小麦、 玉米、 大麦和豆类;南部种植水稻、油料作物、甘蔗和棉花等。一部分人在工厂、矿山做工;手工纺织普遍,以棉纺、刺绣及金属制品等精巧手工艺着称于世。近年来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但在农村中主要是封建性小农经济。
⑸ 印度人自己都不爱吃的粗糖,为何外地人一去就是一大袋的买回来
粗糖是印度的一种传统食物,它是将提炼出的甘蔗汁反复煮沸后冷却固化制作而成,是印度人佐餐饮茶的必备食品。外地人去买印度的粗糖,主要还是因为其价格低廉,口味什么的倒是无所谓。
这时,印第安人将准备一个特别大的木槽,然后将糖浆倒入该槽中,然后等待半小时。这些糖浆会慢慢变硬,印第安人只需将糖倒出即可。但是话又说回来,这样的糖果就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是一种家用的东西,是的,它实际上是一种“砖头”。考虑一下是可怕的。
在印度,这种糖浆非常受欢迎,当地人非常喜欢。但话又说回来,在其他国家也不一样。这种糖果看起来很恶心,浪费食物。
⑹ 甘蔗汁怎么榨
甘蔗和什么榨汁好喝 怎么不用榨汁机榨甘蔗汁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特别喜欢吃甘蔗。甘蔗美味多汁,营养丰富。其实甘蔗榨汁更美味,那么甘蔗和什么榨汁好喝?怎么不用榨汁机榨甘蔗汁?
甘蔗和什么榨汁好喝
莲藕
原料:鲜藕500克、甘蔗500克。
做法:
1、甘蔗去皮,切成小块,莲藕洗净去皮,切成小块。
2、同放入洁净的压汁机内,加压将液汁溢出来,去渣,取汁液于容器内即可。
功效: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雪梨
原料:红皮甘蔗,梨,牛奶(三者比例:2:1:1)。
做法:
1、为方便榨汁,新鲜甘蔗去皮切成小断,梨去皮切小块。
2、甘蔗和梨先榨出汁。
3、最后把牛奶添加进甘蔗雪梨汁中去。
4、摇匀即可饮用,勿须加白糖。
功效:滋阴美颜,美白肌肤。
马蹄莲
原料:甘蔗500克,马蹄莲200克。
做法:
1、新鲜甘蔗去皮切成小断,马蹄莲去皮切小块。
2、同放入洁净的压汁机内,加压将液汁溢出来,去渣,取汁液于容器内即可,
功效:滋阴润肺,清热除烦。
苹果
原料:甘蔗1小段,苹果一个。
做法:
1、新鲜甘蔗去皮切成小断,苹果去皮切小块。
2、两者一同放入榨汁机榨汁。
3、去渣直接倒入杯中饮用,香甜可口。
功效:美容养颜,滋阴润肺。
怎么不用榨汁机榨甘蔗汁
榨汁机榨甘蔗汁的做法:
将鲜甘蔗去皮,切块,用洁净纱布绞取汁液(也可用榨汁机榨汁),再将凉开水、白糖加入甘蔗汁中,搅匀即成。
功效:
手术后身体虚弱,脾胃虚弱,胃寒胃痛可热饮。
口臭、口腔发炎疼痛,可用甘蔗汁含漱吞下。
反胃呕吐、用甘蔗汁七份,生姜汁一份,调和,慢慢少量饮用。
阴虚内热者,吃甘蔗汁可祛火。甘蔗汁
用甘蔗汁煮饭,能够和胃宽中,令人胃口大开。
皮色深紫近黑的黑皮蔗,性质较温燥滋补,喉痛热盛者不宜。
生蔗汁被称为"天生复肠汤",热性病患者饮用最好。
甘蔗汁加热则性转温,有补益功效,具有益气补脾,和中下气,滋养保健功效。
甘蔗若发霉,有酒味,酸化都不可食用,否则会引起中毒。
好处,败火键脾。
吃甘蔗上火吗
一般不会上火。甘蔗多味甘而性凉,或是平性的,尤其是青皮竹蔗反有清热之效,能解肺热和肠胃热肺热咳嗽,还能降火呢。
为什么有人吃甘蔗口腔上火起泡
很多人吃甘蔗嘴巴长泡,误认为这一定是“上火”,其实嘴巴长泡可能另有原因:
1、甘蔗主要成分是纤维,甘蔗的纤维比较特别,特别的粗,而舌头的组织较嫩,吃甘蔗时舌头与甘蔗的纤维产生摩擦,容易蛰伤舌头上的组织。
2、甘蔗汁中含糖比较丰富,而舌头上有分泌唾液的腺体,所谓的唾液就是一种酶,这种酶是一种麦芽糖酶,可以把口中的糖转化为麦芽糖,就是这反应使舌头起泡。
3、吃太多。甘蔗虽说是凉性食物,食用一般是不会引起上火的,但是甘蔗是一种特殊的食物,它是茎类食物,甘蔗的糖分、水分、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都含在茎中,也就是说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要先吸食其中的营养成分必须充分咀嚼,人的舌头和口腔黏膜比较脆弱,大量的咀嚼纤维会引起口腔的创伤,在口腔内的菌类感染之后会出现溃疡,从而表现出上火症状。
⑺ 印度的古代发明有哪些
印度的古代发明有:
1、棉花种植
有明确的考古证据可以证明,公元前3000年左右,南美地区和印度地区的人类已经开始种植棉花。印度的经典典籍Rig-Veda(吠陀本集,完成于公元前600年)中曾有过记载说,当时棉花已经在印度生长超过3000年。
二百年后,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在其文章中写到:“印度有这么一些树,它们的果实像羊毛一样,甚至比羊毛更漂亮更柔软,印度人用这些树褪下的毛来做衣服。”
公元前800年左右,印度的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我国,直到宋代才开始大面积种植、加工纺织。
⑻ 斐济位于太平洋深处,为何印度人很多呢
因为以前斐济是英国人的殖民地,后来英国人为了在这里种植甘蔗,所以从另一个殖民地国家印度引进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弥补了斐济的劳动力,后来斐济从英国独立出来以后,这些印度人依然选择留在了斐济,所以说现在很多斐济人都是印度人的后代。
而种植甘蔗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英国人又不愿意从事体力活动,毕竟他们的性格非常的高傲,所以说就开始各地找低端劳动力,这个时候印度作为他们的殖民地,很多印度人就跟着他们一起来到斐济干活,成为了斐济的劳工,后来英国人在斐济也开始通过种植甘蔗,然后榨糖卖钱,一直到了70年代,斐济才开始从英国独立出来,但是斐济方方面面依然受到了英国文化的各种影响,当时的很多印度人也留在了斐济,所以说现在走在斐济会看到很多人长得和印度人一样,就是当年印度人的后裔。
⑼ 印度人生活的习性
印度人如厕之后,确实是用手去清洁的——(只限于左手。这点请记住)。一开始我在网上看到相关说法,也不敢相信,认为是丑化印度人。现在经过多方认证。证明这个说法属实。
其次,说说他们的方法。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干净。印度厕所不像我们的公厕有卫生纸,但是全部在马桶旁备有一个水槽。是伸手可及的。专门用来帮助事后清洁。连最豪华的酒店卫生间也是如此。因此,去印度的朋友,除了护照,卫生纸是必须随身配备的。否则,你只能学习印度模式了。
在印度,用手清洁的问题,和文化、素质、学历、阶层是毫无关系的。即使白领阶层也照样是这个习俗。因此,印度人来中国旅行,感觉最不方便的,是卫生间蹲坑旁边没有水槽,如厕之后比较别扭。
印度人是手抓饭。孟加拉人也是这样。都是用右手的。绝对没有人用左手。因此,如果和印度人吃饭,最好左手不要伸到桌面上来。
⑽ 明朝有甘蔗吗
明朝有甘蔗了。甘蔗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并开始种植的。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先秦时代的“柘”就是甘蔗,到了汉代才出现“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