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好像从2004年印度洋海啸后印度洋板块活跃了不少。
不是印度洋板块活跃,是它与周围板块(尤其是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活跃。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边界是消亡边界而非生长边界,所以地质活动频繁剧烈。
② 印度洋板块中的是什么大陆与马达加斯加岛比起来稳定还是活跃理由是什么
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比马达加斯加岛稳定,因为这个大陆处于板块内部,而岛处在边缘
③ 印度半岛为什么在印度洋板块而不是亚欧板块
地球的结构和记忆表明,地壳运动是不分板块的。
从今天的海陆结构看,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属于亚欧陆块西南半岛。
今天的海陆结构是地壳运动出来的,地球的结构就是地壳运动的记忆。
板块区域图不根据今天的海陆结构结地壳划分板块,而根据猜测和主观臆断的古海陆结构结地壳划分板块。这难道还不够扯蛋吗?
板块论把不分板块运动的地壳,硬性搞出板块来。这就导致板块论研究地壳运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地壳运动,而是为了建立板块论。
④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什么
板块边界地壳都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活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拓展资料:
地球上没有七大板块,根据地质学把地球分为了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1、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是目前所划分的全球板块之一主体位于太平洋中.是一个主要由大洋地壳构成的板块东界为圣安德烈斯转换断层,与北美板块等相接;西界为马里亚纳深海沟,与菲律宾海板块汇聚。
2、亚欧板块。亚欧板块是全球六大板块之一。它是由亚洲和欧洲组成。其范围介于西太平洋海沟系以西、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山脉以北、大西洋中脊以东和北冰洋中脊以南的广大地区。
3、非洲板块。非洲板块范围包括大西洋中脊南段以东,印度洋中脊以西,北至地中海,南抵南极板块,是最早划分的世界六大板块之一。非洲板块在侏罗纪中期(约1. 65亿年前)同南美板块分离。
4、美洲板块。美洲板块以大西洋中脊为东界,以东太平洋海岭为西界。根据大陆漂移说,美洲板块原与欧亚板块及非洲板块联为一体,在侏罗纪中期(约1. 65亿年前)非洲和南美洲开始裂开,形成裂谷。裂谷从南向北发展,在中白垩纪到始新世(约8-4千万年)北美洲与欧亚板块分离。于是新生的大西洋洋壳将美洲板块向西推移到达目前的位置。美洲板块后来被划分为南美板块和北美板块。
5、印度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为大板块,又名澳大利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印度洋的北部、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大洋洲的大陆、岛屿及邻近的海洋。
6、南极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简称南极板块,南极板块是一块包括南极洲和周围洋面的板块,面积约16,900,000平方公里。每年正以1公分的速度向大西洋移动。
⑤ 青海玛多县7.4级地震,此次地震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
突发!青海玛多县7.4级地震2021年5月22日2时04分,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震中10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200米。
此次地震是由于地质活动造成的
截至2021年5月22日,地震中有5人受轻伤。
可能大部分人可能没听说过玛多县,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就在玛多县,玛多县也是着名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腹地。
历史上,只有贵州和浙江省从来没有发生过地震。20世纪以来,我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外,全部位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内容了。
⑥ 地球上的“七大板块”为什么会移动
地壳受挤压形成山脉和谷底,地壳受拉张形成裂谷。挤压和拉张使地壳上升或下降,从而引起海陆变迁。
⑦ 印度板块的介绍
印度洋板块(Indian Plate)为大陆板块,包括印度次大陆和印度洋,属于印度-澳洲板块的一部分。印度板块形成于白垩纪,原位于南半球,自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分离,每年向北漂移15厘米,大约在五千到五千五百万年以前的新生代的始新世时期与欧亚板块碰撞拼合。
⑧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在怎样运动,对中国有何影响
中外专家和机构对此次地震成因作了初步分析。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青藏高原研究专家王二七对汶川地区地质构造比较熟悉,5月上旬刚去过汶川地区。他分析说,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虽然龙门山主体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说,这次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过去几百年里这一断裂带附近多次发生里氏7级以上大地震,但是龙门山主体并没有强烈的活动,直到这次地震的发生。断裂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长300公里至400公里,宽约60公里,沿断裂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由于蓄积的应力超过了岩石强度的临界点,龙门山断裂带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
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消息也认为,这次地震的震中和震源机制与龙门山断裂带或者某个相关构造断层的运动相吻合,地震是一个逆冲断层向东北方向运动的结果。从大陆尺度上来看,中亚和东亚的地震活动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冲撞欧亚板块造成的。
美国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教授郦永刚告诉新华社记者,龙门山断裂带属地震多发区内的活动断层,来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质向东流动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运动,两者边界即为断层面。如果断裂每年运动数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积聚的应力和能量就能产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大地震。由于震源较浅,而且震源机制为向东的逆冲运动,加上震区土质松软,地震波向东能传播很长距离,使得远至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的人都普遍有震感。
英国地质勘测局地震监测和信息服务中心主任布赖恩·巴普蒂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从地质构造上看,这次地震与喜马拉雅碰撞带有关,“显然是东北-西南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发生挤压作用的结果”。
法国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地质学家保罗·达波尼耶对媒体说,大约50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后俯冲到后者的下面,由此形成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现在仍在受两个板块的挤压,使得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成为地震密集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