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称媒人的说法有哪些越多越好
媒人的称呼有很多,一说男曰媒,女曰妁。《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另外还有红娘、月下老人、月老、月老公、月老爷、执柯、伐柯、伐柯人、冰人、保山、媒婆、马泊六、冰媒、月妁。
“红娘”的称呼来自元曲《西厢记》。它是一出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优秀传统剧目,剧中“玲珑剔透百事精”的小丫环红娘,为了成全张君瑞和崔莺莺的美满婚事,从中牵针引线,因势利导地终于将莺莺小姐许配给了张生,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月下老人、月老、月老公、月老爷来源于唐代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记载,有个叫韦固的读书人夜行经过宋城,碰上一位老人靠着一个大口袋坐在路边,在月光下翻阅一本大书。韦固好厅地问他翻检的是什么书。老人回答说,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韦固又问老人那大口袋里装着什么东西。老人回答说:“装着红绳,用它去系男女的脚,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脚系在一根红绳上,即使他们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万里的异乡人,也一定会结成夫妇。”因为不知道老人的名字,便称为月下老人,或简称月老,或者月老公、月老爷。
“执柯”、“伐柯”、“伐柯人”来源于《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中庸》:“执柯以伐柯。”后来,便称媒人为“伐柯”或“伐柯人”,称做媒为“执柯”。如宋·吴自牧《梦梁录·嫁娶》:“其伐柯人两家通报,择日过帖。”白话注解:旧式婚礼中,媒人还称为“伐柯人”,说媒则是“执柯”,这就肯定了媒人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这句古的意思是:“怎样才能砍下大的树枝?不用斧头砍不断它;怎样才能取到妻子?没有媒人成不了婚。
古时还称媒人为“冰人”或“大冰”、“作冰”。传说晋代令狐策梦见自己立于冰上,与冰下人语。醒后使媒人占梦者卜,占梦者曰:“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诗曰:‘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婚姻之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作媒,冰泮而婚成。”后世遂称给人作媒为“作冰”。
“保山”源自《红楼梦》第119回:“他说二爷不在家,大太太做得主的,况且还有舅舅做保山。”因此,旧时亦别称媒人为“保山”。
明清时期又有“媒婆”一词,亦用以指称媒人。但因为媒婆能说会道,其话往往名不副实,所以,“媒婆”一词略带贬义。明·陶宗仪《辍耕录》中所谓的“三姑六婆”,通常是指那些夸夸其谈、不务正业的女人。
“马泊六”,亦作“ 马八六 ”。亦作“ 马百六 ”。指撮合男女搞不正当关系的人。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五出:“我胜花娘子,见报街道者:唱《太子游四门》,撞见马八六。”明沉璟 《义侠记·设伏》:“若有好亲事与我说一头儿。若会做马百六,我便费些钱也罢。”《水浒传》第二四回:“ 王婆笑道:‘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 清褚人获《坚瓠广集·马伯六》:“俗呼撮合者曰马伯六,不解其义。偶见《群碎录》:‘北地马羣,每一牡将十馀牝而行,牝皆随牡,不入他羣……愚合计之,亦每伯牝马用牡马六疋,故称马伯六耶?’” 聂绀弩 《论武大郎》:“他的性命断送在奸夫淫妇和‘马泊六’手里了!”
“冰媒”和“月妁”来自于光绪年间吴兆桂、甄锡龄作序刊印的重刻本《闺训千字文》:夫妻匪易,契注朱绳。冰媒月妁,两性相逢。
2. 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分别是指什么人
牙婆指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取利的妇女。
媒婆指以做媒为职业的妇女。
师婆指巫婆。
虔婆指惯用甜言蜜语哄骗人的妇女。也指妓院的鸨母(多用于宋元时期)。
药婆指旧时民间指以治病为业的妇女。
稳婆指旧时以接生为业的妇女。
一、牙婆 [ yá pó ]
引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四回:“ 王婆笑道:‘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
二、媒婆 [ méi pó ]
媒人在中国的婚姻嫁娶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女性媒人又称媒婆或大妗姐。
引证: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 老王太太请媒婆把被子送到亲家,自己冒着风雪,上农会去找 萧队长 。”
近义词:牙婆
三、师婆 [ shī pó ]
引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六回:“臣听说城中有一师婆,供奉一神,能知吉凶,可召她来问。”
四、虔婆 [ qián pó ]
释义:指不正派的老婆子。犹言贼婆娘,多含贬义。亦指鸨母。
引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三回:“﹝ 陈木南 ﹞到了来宾楼门口,一只小猱狮狗叫了两声,里边那个黑胖虔婆出来迎接。”
笔顺
五、药婆[yào pó]
药婆,旧时民间指以治病为业的妇女。
释义:
1、是三姑六婆这些传统女性职业中一种。三姑是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是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而其中的药婆与其中的稳婆与师婆是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医疗人员。
2、利用药物给人治病或加害他人的人。
3、在乡下或偏远地区专门卖药的女人。
六、稳婆 [ wěn pó ]
引证: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一折:“他道是真个,我便教人请稳婆去。”
3. 媒人什么意思呢
就是所谓的大葵扇,帮男女双方介绍对象,如果成功要给媒人利是……
4. 媒人这一角色起源于什么时候呢
中国早在周朝就已经出现媒人。中国自古以来便十分讲究“无媒不成婚”,就连在神话故事中都把女娲视为媒人。周朝的时候还专门设立了官媒来处理百姓的婚事,《周礼》中曾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这其中的媒氏就是负责男女婚配的媒人。西周时期有一首名为《国风·豳风·伐柯》的山歌,这首山歌将娶亲与“伐柯”结合在一起,故而媒人又被称为“伐柯人”。
除此之外,“媒婆”这个称呼则是出现于明清时期。不过相比起其它几个别称,媒婆这个称呼略带贬义。因为媒婆在给人说媒时经常会因为急于促成婚事而夸大事实,如此一来便容易出现不幸婚姻。现在虽然已经进入婚姻自由的时代,但是媒人这个角色仍旧存在。而除了中国之外,像越南、日本等国亦有媒人。
5. “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和月老有什么区别呢
红娘和月老区别为:身份不同、来源不同、媒介不同。
一、身份不同
1、红娘:红娘是崔家的奴婢,负责服侍和管制着小姐莺莺。
2、月老:月老是汉族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是天庭的一位上仙。
二、来源不同
1、红娘:红娘来源于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
2、月老:月老这一形象最初在唐朝小说家李复言的小说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出现。
三、媒介不同
1、红娘:红娘以红巾传递男女情谊,确定男女姻缘。
2、月老:月老以红绳相系男女,确定男女姻缘。
6. 什么是媒婆
媒婆[méi pó]
媒人在中国的婚姻嫁娶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男性媒人又称月老,而女性媒人一般称为媒婆或大妗姐,媒婆同时也是旧时以说合婚姻为职业的妇女。[1]
中文名
媒婆
外文名
woman matchmaker
别名
婚姻介绍人
词性
名词
解释
婚姻嫁娶中起着牵线搭桥的女性
快速
导航
历史地位演变历史称谓分类社会地位
称谓简介
媒婆是指旧时以说合婚姻为职业的妇女。
媒婆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三折:“说合先定千条计,花红谢礼要十倍。打发的媒婆不喜欢,调唆的两家乱一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叫了几家媒婆来说知,看了几家鸦头和贫家女儿;看对了,便娶了一个过来。”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 老王太太 请媒婆把被子送到亲家,自己冒着风雪,上农会去找 萧队长 。”
历史地位
中国古代无媒不成婚。《诗经·卫风·氓》中所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即指此。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最早的媒人是女娲。《路史后纪二》记载:“以其(女娲)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罗苹注引《风俗通》曰:“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周礼》、《吕氏春秋》诸书中,也都记载上古时于仲春之月设太牢祭礼高禖的活动。另外,周代还设有官媒,专司判合之事。据《周礼·地官》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书之。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媒婆
媒婆在中国的婚姻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孟子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形态使人们的劳动、教育、娱乐都局限在家庭里,“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因此相互之间很是隔膜,也使得家长们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家里有些什么人。因此,即使自己家里的儿女已长大成人,却不知哪家需要嫁女娶媳。封建的风俗造成了人们在求偶问题上的腼腆心理,想得到配偶不公开言明成了封建社会风俗的重要特征之一,直言问之等于愚昧无知,委托他(她)人曲道求之是封建时代求偶之法的重要表现形式,有一个媒人从中斡旋是最好不过的了
7. 红娘是什么意思
红娘,原是元代杂剧家王实甫创作《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角色。帮助崔莺莺和张生,最后让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
后来民间把帮助别人结成美好姻缘的人称为红娘,和月考的意思差不多。
资料拓展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
元代着名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西厢记》不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
他们的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8. 媒人是什么意思
替人介绍婚姻的人的称谓。
媒人在中国的婚姻嫁娶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女性媒人又称媒婆或大妗姐。中国古时的婚姻讲究明媒正娶,因此,若结婚不经媒人从中牵线,就会于礼不合,虽然有两情相悦的,也会假以媒人之口登门说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才会行结婚大礼。媒人会自提亲起,到订婚、促成结婚都会起着中间人的作用,在男女双方间作跑腿,联络,协调、细节调解,搞气氛,说吉祥说话,祝福新人幸福美满,直至婚礼结束,并从中收取媒人费。各地的风俗习惯会有所不同。
9. 媒人的另外称呼有哪些
1、媒婆
明清时期又有“媒婆”一词,亦用以指称媒人。但因为媒婆能说会道,其话往往名不副实,所以,“媒婆”一词略带贬义。明·陶宗仪《辍耕录》中所谓的“三姑六婆”,通常是指那些夸夸其谈、不务正业的女人。
2、红娘
《西厢记》中,红娘是主人公崔莺莺的侍女,张生与崔莺莺相爱,经红娘从中设谋撮合,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此后,“红娘”便成了媒人的别称,这是我们中国人非常熟悉了解的。
3、红叶
这个称谓来自一个爱情故事。唐僖宗时,有个叫韩翠苹的宫女渴望得到正常的人间之爱,便冒着生命危险在红叶上题诗,让红叶随着御河的水传到宫外。有一个书生在偶然中拾得题诗的红叶,为其中的幽情所感动,也题诗于红叶之上,借流水传到宫中,韩翠苹常偷空到御河边,因此也得到了题诗红叶。后来天作良缘,后宫放宫女3000人,两个有情人终于在民间相见,结为伉俪。韩翠苹感慨万端,又题诗一首道:“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情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此后,人们便把媒人又称为红叶,今天爱情中的男女红叶寄相思也许也是来自这个美好故事吧。
4、媒妁
《孟子滕文公》云:“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贼之。”
5、月老
唐小说记载,唐代人韦固夜经宋城,遇一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检书。固问所检何书。答曰:天下之婚牍。又问囊中赤绳何用答曰:以系夫妻之足。传说这位老人是主管婚姻之神,故以“月老”作为媒人的别称。
6、伐柯
《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意思是说怎样去砍那斧柄呢没有斧头不可能;怎样娶那妻子呢?没有媒人是不行的。后来人们便称媒人为“伐柯”或“伐柯人”。
7、保山
把媒人称谓保山,很多人也不了解。来源于《红楼梦》第119回:“他说二爷不在家,大太太做得主的,况且还有舅舅做保山。”说明当时人们称媒人为“保山”,即像山一样稳固可靠的保证人。
8、冰人 (大冰)
这个名称来自于《晋书·索紞传》中的一个故事,晋时有个叫索紞的,善于解梦,预卜吉凶祸福。有一次有一个叫令狐策的人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冰上,和冰下一个人说话。不知是何征兆,就要索紞为他解梦。索紞分析了一下梦境的情节,即对他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适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做媒,冰泮而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