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德国,意大利,印度,以色列的总统看起来有名无实
上面这些都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总统有无实权和政体有关。共和制根据议会与总统谁占主导地位的不同,又可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两种主要形式。
下面是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的区别
第一,政府的组织方式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政府(内阁)一般由议会中(两院制议会中,一般指众议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政府成员由当选的总统任命并领导。
第二,议会的职权不同。议会制共和制下的议会不仅具有立法、监督政府和决定财政预算等权力,还具有组织政府的权力;总统制共和制下的议会仅具有一般议会所拥有的立法、监督政府和决定财政预算等权力,而没有组织政府的权力。
第三,政府与议会的关系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政府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对政府的政策不满而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者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领导下的政府只对选民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得兼任行政官员,而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议会制共和制下的政府成员却同时也是议员)。总统行使权力时对议会不负政策上的责任,议会不能因政策问题对总统和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以迫使其辞职,但在总统有违宪行为时,可以对总统提出弹劾。总统应向议会报告工作,且无权解散议会,但是对议会通过的法律可以行使否决权。
第四,国家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而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实权。
第五,执政党的产生方式不同。议会制共和制下的执政党一般是指在议会大选中获性的那个政党或政党联盟;而总统制共和制下的执政党则是指在总统大选中获胜的那个政党或政党联盟。
第六,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大部分国家由议会选举产生,只有少数国家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而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一般由全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2. 印度的总统是谁
印度是有总统的,印度现任总统叫拉姆·纳特·科温德,他于2017年7月宣誓就职印度总统,目前科温德是印度的第14任总统。
在国际新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印度总理的身影,以至于很多认为印度只有总理,没有总统。但其实印度是由总统的,而且不止是印度有总统,大多数共和制国家都是有总统的。
(印度总统拉姆·纳特·科温德和总理莫迪)
按照印度法律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印度的第一公民,同时也是名义上的三军最高统帅,其任期为5年,可以连任一届,官邸是印度维多利亚宫。
不过作为一个议会制国家,印度政府的实权是握在总理手中的,总统只是虚位元首,并无多少实权。虽然在名义上总统可以任命各邦首长、各部部长、检查总长、大法官等重要官员,甚至连总理也是要经过总统任命之后才可以上任的。
但在实际环境中,除了特赦权以外,印度总统一般都要依照总理的意见行使权力,而总统任命总理也不过是走走过场。
3. 印度最高权力者是谁
印度最高掌权者,为什么不是总统,而是总理?
印度的最高领导人是总统,亦为国家元首,如英国女王一般,不过只是虚位元首。印度的实权掌握在总理和议会手里,但总理往往是议会第一大党的主席或者是议会多数执政联盟中最大党的领导人,如果印度的权力,确切的说掌握在政府首脑总理手里。
印度总理和总统
目前全世界约有四分之一的国家脱胎于英国的殖民地,殖民地争取独立之后,如何建国就是摆在眼前的紧急问题。这时,英国人的议会制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大家闹革命干独立不都是为了民主和自由吗,那英国人这一套制度都运行了上百年了,根基挺稳的,看看也不错,就拿来用用吧。
一部分国家继续尊奉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女王任命一个总督最为自己的代表成为这个国家的元首,比如加拿大、澳洲、新西兰以及中美洲、太平洋上一堆小岛国等等。有些国家继续尊奉自己的君主为国王,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君主制,比如马来西亚,也有的实行君主制,比如中东的一些君主国,而更多的国家不想把英国女王作为自家的国家元首,但要实行议会制,那就再尊奉个国家元首出来,当时最流行的国家元首的名字就是老美的总统了,所以,一众总统应运而生……
当然,除了“英联邦”国家,德国、意大利等一些原君主制或者君主立宪制国家也采用这种议会制,有一个虚位的总统元首,尼泊尔在十多年前废黜了国王之后,也设立了虚位的总统职。综合来说,总统主要做一些接见外宾、参加活动、签署文件等礼仪、程序性工作,而总理掌握实权,对国家一切事物负有实际权限和责任。但是这些硬生生“造”出来的国家元首,相对那些有悠久历史渊源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君主,存在感还是太低了。
诸如英国王室、欧洲一众王室等等,他们因为历史、文化等千百年的传承,他们具有特殊的存在意义,深受各国民众和舆论的关注,出镜率很高。
而不管是德国总统、还是印度总统,他们除了竞选上任之时,能够掀起一阵子舆论热点,比如印度之前的“低种姓总统”,过后就石沉大海,几乎再也没什么信息了,老百姓对他们的国家元首也不再关注了。
这个也好理解,总统就是个“橡皮图章”啊,平时虽然也列席会议,但也只是听听,然后把议会和政府商量好的政策文件签字盖章,到需要他出现的场合讲个话剪个彩等等,基本上是一种“设计感十足”的工作。
而反观印度总理,现任的莫迪总理是印度有史以来“最具权力”的总理之一,之前在古吉拉特邦连续干了三届首席部长,强势推进各种改革,可以说是“说一不二”,包括后来作为印度总理,以突袭的方式强势推进“废钞行动”,给印度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震荡。
某种程度上来说,印度总理比美国总统还牛,毕竟在议会制国家,总理作为执政党或者多数党领袖,几乎直接控制了立法和行政两个系统,比只管行政的美国总统可强多了,如果执政党有幸能控制议会的大多数席位,那总理可以做他任何想做的事情,几乎无人可以制约,而这个时候,看似没用的总统和上议院就起到了维护最后底线的作用了,避免总理权力过大而乱搞
4. 为什么世界上有的总统没有实权,而实权掌握在总理手中
说白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内阁制”。但内阁制的形成原因因不同国家而不一样。分类叙述一下:1、欧洲国家:这涉及到欧洲的历史渊源。在欧洲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了诸多的妥协现象。因为欧洲本身的贵族与王族势力非常强大,而且掌握大量的军队。为了争取到他们的支持,所以与贵族和王族达成了妥协性的模式。一是以英国为代表,国家元首为英王,代表国家并且世袭。然后总理组建内阁代表政府,实际行政。二是以法国(19世纪)为代表,先选举出一个总统。因为选举总统要大量的金钱,所以一般是贵族上位。贵族再提名一个有能力的总理组建政府。这样的模式既保证了原先皇族与贵族的社会地位,又阻断了他们垄断政权。是一种妥协的模式,将总统化成荣誉职位,让贵族有名望的人担任。而总理由有能力的人担任。2、印度印度是英联邦成员国。185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行政权力被解除,英属印度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莫卧儿王朝皇帝对印度的统治权转入英国王室手中。也就是说,英王兼任印度皇帝。印度独立后,仍然遥奉英王为国家元首(与此相同的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后来不再承认英王为印度的国家元首,所以就选出自己的总统代替英王,象征印度。3、以色列以色列因为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世界上有许多着名的犹太人,例如爱因斯坦之类的。所以以色列出于这方面考虑,必须设置一个名誉职位。所以采用效率比较高的内阁制、一院制。
5. 印度总统好像没有总理有权
印度是议会制国家,总统仅作为象征性国家元首,总理实际上承担政府的各项职责。总理是印度议会下院即人民院多数党领袖。
印度宪法规定,总理和部长必须是人民院(议会下院)或联邦院(议会上院)的议员。总理由总统任命的人民院多数党议会党团领袖,或数党联合组阁的多数党议会党团领袖担任。总理有权建议总统解散人民院。中央政府,即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是印度最高行政机构,由总理、内阁部长、国务部长和副部长组成,集体对人民院负责。总理在议会中答复议员质询,做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总理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各部部长、国务部长、副部长及其他主要政府官员,总统按照总理的提名任命。
印度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但由于总统必须按总理建议行使行政职权,总理又领导着议会的多数议员党团,因此,可以说,总理是印度政府中最具实权的核心人物。
6. 为什么印度的总统的权利比总理小
因为印度是内阁制国家。内阁制国家也设立总统,但总统没实权。内阁制国家和总统制国家的区别在于内阁制国家议会权力很大,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制国家三权分立,总统和议会是制衡关系。
7. 在国际上活跃的为何一直是印度总理,印度总统似乎不存在呢
我们总是在新闻中听到印度总理的事。但很少有人听说过印度总统。这一切都是由印度的政治体制决定的。印度是一个议会制国家。总统只是国家的象征,代表国家元首。总理才是真正控制政府的人。总统的权力和责任不同于总理。印度宪法规定总统对中央政府享有一切行政权利。总统任命最有可能在下议院占多数的总理。印度总理通常是多数党或多数联盟的领导人。也就是说,印度总理和部长必须由总统任命才能生效。总统几乎没有实权,更像英国女王。它是一个象征。
印度的政治体制与德国非常相似,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德国也有总统。德国总统只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家元首。它也属于一个符号。联邦主席只是国家元首,无权领导联邦政府或行政权力。德国总理是德国真正的核心。
8. 为什么印度总统的权力没有印度总理大
没啥奇怪的,好些国家都是总理负责制,总统没实权,只是个象征,比如德国
9. 一些国家有了总理为什么还要设一个不掌实权的总统,比如以色列,印度
说白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内阁制”。
但内阁制的形成原因因不同国家而不一样。分类叙述一下:
1、欧洲国家:
这涉及到欧洲的历史渊源。
在欧洲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了诸多的妥协现象。因为欧洲本身的贵族与王族势力非常强大,而且掌握大量的军队。为了争取到他们的支持,所以与贵族和王族达成了妥协性的模式。
一是以英国为代表,国家元首为英王,代表国家并且世袭。然后总理组建内阁代表政府,实际行政。
二是以法国(19世纪)为代表,先选举出一个总统。因为选举总统要大量的金钱,所以一般是贵族上位。贵族再提名一个有能力的总理组建政府。
这样的模式既保证了原先皇族与贵族的社会地位,又阻断了他们垄断政权。是一种妥协的模式,将总统化成荣誉职位,让贵族有名望的人担任。而总理由有能力的人担任。
2、印度
印度是英联邦成员国。185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行政权力被解除,英属印度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莫卧儿王朝皇帝对印度的统治权转入英国王室手中。也就是说,英王兼任印度皇帝。
印度独立后,仍然遥奉英王为国家元首(与此相同的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后来不再承认英王为印度的国家元首,所以就选出自己的总统代替英王,象征印度。
3、以色列
以色列因为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世界上有许多着名的犹太人,例如爱因斯坦之类的。所以以色列出于这方面考虑,必须设置一个名誉职位。所以采用效率比较高的内阁制、一院制。
10. 德国的总统和印度的总统为什么没有总理有权力他们的总统是怎样的一个体制
像德国、印度这些国家,他们的政体都是议会内阁制,所以政府首脑才是国家最有实权的人,而总统虽是国家元首,但只是国家的象征,没有实权,一种摆设而已。
所以这是个政治问题了。国家的政体分为总统制和议会制。总统制的国家如美国、俄国,国家元首是总统,总统的权力最大;而实行议会内阁制的国家,如英国、德国,总统、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而政府实权却由总理或首相掌管着,作为政府首脑的总理或首相权力最大,而总统或国王只是个摆设而已,只是国家对外的象征而已。再比如日本也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