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玄奘法师从印度如何到长安

玄奘法师从印度如何到长安

发布时间:2022-06-14 15:33:39

❶ 玄奘之路的路程

玄奘之路主人公:玄奘 玄奘(600-664年)是唐代着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俗姓陈,名炜。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西行5万里,历时17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一生译经1335卷。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初始 隋大业八年(612年),玄奘时年13岁,于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隋大业十二年(616年),玄奘随其兄长赴长安居留,后入汉川,北至益州,适逢空、景二法师,从之受学。继而至高僧大德云集的成都学习。武德五年(622年),玄奘于成都受具足戒。后玄奘游历各地,参访名师,讲经说法。 通过多年来在各处讲筵所闻,他深感异说纷纭,无从获解。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遂产生去印度求弥勒论师之要典《瑜迦师地论》作为依据,发扬法相唯识宗之根本理论。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 路径 贞观元年,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在途中经兰州到凉州(姑臧),继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 贞观二年正月玄奘到达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曲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素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今苏联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在此从僧称(或作僧胜)学《俱舍论》、《顺正理论》及因明、声明等学,与毗戌陀僧诃(净师子)、僧苏伽蜜多罗(如来友)、婆苏蜜多罗(世友)、苏利耶提婆(日天)、辰那罗多(最胜救)等讨信纸佛学,前后共2年。以后,到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从一老婆罗门学《经百论》、《广百论》;到至那仆底国(今印度北部之菲罗兹布尔地方)从毗腻多钵腊婆(调伏光)学《对法论》、《显宗论》;到阇烂达罗国(今印度北部贾朗达尔)从旃达罗伐摩(月胄)受《众事分毗婆沙》;到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北)从阇那多学《经部毗婆沙》;到秣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门达沃尔)从蜜多犀纳受《辩真论》、《随发智论》;到曲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之勒克)从累缡耶犀纳学《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及《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兼学各种婆罗门书。 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然后重返那烂陀寺。不久,又到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探讨说一切有疗三藏及因明、声明等学,又到杖林山访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盘、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切磋质疑,两年后仍返回那烂陀寺。此时,戒贤嘱玄奘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适逢中观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师师子光也在那里讲《中论》、《百论》,反对法相唯识之说。于是玄奘着《会宗论》三千颂(已佚),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同时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多的辩论,又着《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已佚)。还应东印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地区)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着《三身论》(已佚)。 接着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会后归国。 归国、着书、扫俗 贞观十九年,玄奘返祗长安,时年46岁,出游外达17年,历56国。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玄奘从印度及中亚地区带带回国的梵䇲佛典非常丰富,共526䇲、657部 ,对佛教原典文献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玄奘法师回国后翌年,即贞观二十年(646年)即开始组织翻经译场,首先在弘福寺翻经院进行,其后在大慈恩寺,北阙弘法院、玉华宫等处举行,直至麟德元年(664年)圆寂前为止,共19年,先后译出佛典75部,1335卷。所译之经,后人均称为新译。他还口述由辩机笔受完成《大唐西域记》。全书记述高昌以西玄奘所经历的110个和传闻所知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内容包括这些地方的幅员大小、地理形势、农业、商业、风俗、文艺、语言、文字、货币、国王、宗教等等。不仅是是研究中亚、南亚地区古代史、宗教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 此书传世版本很多,这三个古本,对校勘、研究《大唐西域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玄奘又奉敕将《老子》等中国经典译作梵文,传于印度。 “玄奘之路”――为坚持喝彩! 鲁迅有言:“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坚持--一个最平民化的词,却是一种大品格!不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如果有了坚 持,就没有达不到的目标!这是一种需要大力弘扬的精神! 如果你够勇敢!如果你够坚持!! 请大胆地告诉我们,你就有机会成为玄奘之路行者! “玄奘之路”简介 “玄奘之路”--中央电视台为“2006中印友好年”特别奉献的跨年度、跨国界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集体的阵容重走玄奘西行路线,活动旨在探索与发现玄奘精神之于今日世界的价值所在。 活动于2005年6月29日正式启动,先后进行了帕米尔高原玄奘东归古道探察、楼兰古道考察、玄奘之路体验之旅等一系列前期活动,在2006年10月,将正式举行驾车穿越从西安到新德里整个玄奘之路的活动。 “体验之旅”将在戈壁、沙漠、盐碱滩以及雅丹地貌之间徒步四天100余公里,亲身体验了玄奘从坚持到超越的经典之旅。沿着着名的中国古代商道,用身心沐浴大漠戈壁的烈日风沙,用双脚触摸汉唐先祖的斑驳古迹,用心灵聆听玄奘大师超凡入圣的千古梵音,徒步穿越活动给所有的参与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灵震撼。 玄奘之路 --阳光与戈壁的诱惑。

❷ 唐僧取经最后回那里回到长安,当时叫东土大唐吗

唐僧就是玄奘法师,他在印度游学十七年,在公元645年携带梵文经典657部回到长安。当时叫东土大唐。

❸ 玄奘法师西行路线经过今天的哪几个亚

玄奘出行的基本路线:公元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偷渡玉门关,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沿天山南麓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尔岭),来到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后经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东)、翻越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到达吐火罗(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南行,经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东行至犍驮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进入印度.
玄奘法师于唐朝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并在那烂陀寺从戒贤法师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于贞观十九年正月还抵长安.唐太宗敕命梁国公房玄龄等文武百官举盛大的欢迎仪式.
玄奘法师带回经像舍利等数百件,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150粒之外,共请回佛经梵文原典520夹657部.
唐太宗极钦重玄奘法师,尊从他“阐扬遗法”之志,助其译经工作,建立长安译经院,诏译新经.
玄奘法师组织译经,先后于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译经凡19年,共译出经、论75部,1335卷.主要经典有:《大般若经》六百卷、《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俱舍论》、《成唯识论》、《摄大乘论》等.除了佛经,还翻译了古印度的其他学术着作.
玄奘法师翻译的佛经,多用直译,笔法严谨,准确.
玄奘法师建立了译经的新规则,提倡忠于原典、逐字翻译.后代译经家常以玄奘所立之定则为法式.他们称玄奘以前的僧人所译之经为旧译,称玄奘以后所译之经为新译.
玄奘法师翻译的佛经和学术着作,将那烂陀寺最盛时期所传承的佛学精华,基本上都传到中国了,不但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还为古印度佛教和学术文化保存了珍贵典籍.
玄奘法师通过翻译经、论,创立了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的宗派——“唯识宗”.此宗学术极为精深.在中国近代,有些学者主张弘扬唯识学说,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
玄奘法师回国后,应唐太宗想了解西域国家的要求,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载西域、印度、锡兰等138国之历史、地理、宗教、神话传说、风土人情等,亲践者110国,传闻者28国.该书在佛教史学及古代西域、印度、中亚、南亚之史地、文化上,乃至于中西交通史料上,都有极高价值,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印度的古代历史也是靠这本书才得以重建的。

❹ 唐僧真实取经过程

因为当事者都死了,证据只有玄奘自己说的大唐西域记,结合历史我说一下吧。
玄奘出身在一个没落官宦家庭,从小就跟兄弟出家了,本来取经这个事是其哥哥提出的,因为当时的经书是由波斯和中东国家通过丝绸之路运来的,所以文字是由印度文字翻译为波斯文字最后翻译成汉字,又由于个人理解不同或者错别字翻译错误,同一本经书可能有十几种阐述,所以兄弟二人准备去印度寻找真经,他哥哥最后没有成行,玄奘一人踏上取经路。
玄奘者一路是九死一生的,首先就是唐朝的关隘以为他是探子差点射死他,最后也放行了,可面对的是沙漠,过沙漠是很凶险的,玄奘混在商人里跟着走,因为是和尚大家也都帮他一把,要不然20条命也不够,到了印度跟人家学习,最后也在一场辩论里获胜,骑着大象游街,然后荣归故里,他就带着最原始的经文,然后就开始翻译,翻译的样式有很多,通过意思翻译,发音翻译等等,历经一千多年依然存在。

❺ 玄奘取经用了17年到达印度,玄奘从印度返回唐朝用了多少年

玄奘从印度返回唐朝用了2年。
公元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到达长安 。这时,唐太宗为了辽东战役,已驻跸洛阳。太宗得知他回国,立即诏令在洛阳接见他。玄奘奉诏匆忙上路,当月二十二日启程,二月初一在洛阳宫仪鸾殿受到太宗接见 。唐太宗深感欣慰,与玄奘并坐问道:“法师当年西去取经为什么不报道朝廷得知”,玄奘说:“玄奘当去之时以再三表奏。但诚愿微浅朝廷不蒙允许。无任慕道之至乃辄私行。专擅之罪唯深惭惧。”,太宗说:“法师出家后与世俗了断,所以能委命求法惠利苍生”。

❻ 唐朝玄奘大师西游取经路线

627 年 ( 唐贞观元年 ) 八月自长安出发―秦州(今天水)―兰州―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瓜州(安西)―渡葫芦河(窟窿河)。至唐玉门关(安西县城东五十公里疏勒河南岸双塔堡)―沿葫芦河上溯十里许过关―过五烽。行八十余里到第一峰(白墩子)―避开第二烽(红柳园)第三烽(大泉)。直抵第四烽(马莲井)―绕过第五烽(星星峡),便出了当时大唐帝国控制的疆域―往西北行百余里沙漠,水尽,险些丧命―行径八百里瀚海(莫贺延碛)到达伊吾(哈密)―白力城(鄯善)―高昌王城(吐鲁番)―无半城(布干台)―阿父师泉(托克逊县阿拉本布拉克) , 宿于泉侧―西上银山(天山南脉库木什山,南北疆之界线)―入阿耆尼国(焉耆县)―王城(焉耆县城四十里旧城)。渡孔雀河,过铁门关,轮台,入屈支国(龟兹,今轮台,库车县境)―西行六百里,至跋禄迦国(阿克苏)―西北行三百里至凌山(阿克苏境内乌什城西部的天山别迭里山口,海拔 4284 米,出山口即出今中国境,经七昼夜翻越险峻的冰山,从高昌带来的小徒弟死 2 个,兵卒冻毙十之三四)―山行四百里,至大清池(吉尔吉斯斯坦西北部伊塞克湖,亦称热海)―沿湖西北行五百里,至素叶城(亦称碎叶,今吉尔吉斯之托克马克西南八公里处)―西行四百里,至千泉―西行一百五十里,至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南行十余里,至小孤城(三百余户的小城,均为突厥劫掠而来的中国人)―西南行两百里,到白水城(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北)―西南行两百里,至恭御城―南行五十里,至?@赤建国(乌兹别克塔什干地区汗阿巴德)―西行两百里,至赭时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城西五十公里处)―南行千余里,至沛汗国(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之 间) ―西行千余里,至?@堵利瑟那国(塔吉克斯坦斯坦费尔干纳盆地)―西北行入大碛(今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大沙漠)―行五百余里,至飒秣建国(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北三公里处,其内城东门叫中国门)―西行三百余里,至屈霜你迦国(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一百公里处)―西行两百里,至喝捍国(乌兹别克斯坦扎木博尔)―西行四百里,至捕喝国(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西四百里,至伐那国(乌兹别克斯坦篾尔甫)―西五百里,至货利习弥迦国(乌兹别克斯坦基华城)这里已近咸海,为玄奘行程中的最西之地―西南三百余里,至羯霜那国(乌兹别克斯坦以南的沙赫里夏勃兹)―西南行两百余里入山,重登帕米尔高原,先前翻越葱岭是走的高原东北边缘进入西突厥,现在则要翻越它的西部边缘才能到达北印度―山行三百里,至古代中亚向南的重要交通孔道,帕米尔高原的险要隘口―铁门关(乌兹别克斯坦南部达尔本特之西) ― 出铁门,至睹贷罗国故地,沿河岸而行至坦蜜国(乌兹别克斯坦南界铁尔梅兹)―东南行数百里至活国(阿富汗北部昆都士)―西行数百里,至缚喝国(阿富汗马扎里沙夫以西之巴尔赫)―南行入揭植国(阿富汗得哈斯城)―东南入大雪山,山行六百里,入梵衍那国(阿富汗之巴米扬,有被塔利班炸毁之一百四十五尺的巴米扬立石佛像)―东南行两百余里度大雪山,至小川泽出梵衍境,翻越黑山,至迦毕试国(阿富汗喀布尔流域)―东行六百里,越黑岭,进入当时的北印度境,至滥波国(阿富汗东北的拉格曼省)―南行渡河,至那揭罗喝国(阿富汗之贾拉拉巴德)。
公元六二八年秋,玄奘进入北印度境, 从那揭罗喝国(阿富汗之贾拉拉巴德)东南山行五百里,至健陀罗国都城布路沙布罗(巴基斯坦白沙瓦市西北)―东北行百余里,渡印度河至布色羯罗伐底城―东南三百多里,至乌铎迦汉荼城(巴基斯坦阿托克之北,印度河渡口)―北涉山川行六百余里,入乌仗那国(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杜西里山西北)―南渡印度河。至坦叉始罗国(巴基坦拉瓦尔品第周附近)―东南山行五百里,至乌刺尸国 ( 巴基斯坦东北境 ) ―东南登危道度铁桥行千余里,至迦湿弥罗国(故都在今克什米尔印度控制区之斯利那加)―西南逾涉山涧行七百余里,至半 嗟国(今克什米尔的朋奇)―东行四百余里, 至遏罗?^补 罗国(今克什米尔西南端的拉加奥利)―东南下山渡水行七百余里至磔迦国(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区)。故城奢羯罗(锡尔亚科特)―东行五百里,至那仆底国(印度旁遮普邦费罗兹普尔)―东北行百五十里,至?^烂达那国(印度旁遮普邦贾朗达尔)―东北行七百余里,至屈露多国(印度北部西姆拉之西北)―南行七百余里,越山度河至设多图卢国(印度北部沙特累季河流域)―西南行八百余里,至波里夜坦罗国(印度北方邦贝拉特地区)入中印度境―东行五百里,至秣兔罗国(印度马土腊西南的马霍里)―东北行五百余里,至萨他泥湿伐罗国(印度旁遮普邦的塔内沙尔)―东行四百余里,至?@禄勤那国(印度北部罗塔克之北)―河东行八百里,渡河东岸至秣底补罗国(印度北部罗希尔坎德的曼达瓦尔)―北行三百余里,至婆罗吸摩补罗国(印度北部加尔瓦尔地区)―东南行四百余里, 掣坦罗国(印度北部拉姆那加尔)―南行两百余里、渡河,西南至毗罗那拿国(印度北方别尔沙尔)―东行两百余里,至劫比他国(印度法鲁卡巴德)―东南行两百余里,至时称霸五印的戒日王直接统治的羯若鞠?^国(曲女城国,印度恒河与卡里河汇流处的卡瑙季)―东南行六百余里,渡恒河,南至阿喻陀国(印度法特普尔的阿普依)―东行三百余里,北至阿耶穆法国(印度北部贝拉和赖巴雷德一带)―东南行七百余里,至钵罗耶伽国(印度北方邦阿拉哈巴德,戒日王每五年一次的无遮大会在此举行)―西南入大森林,行五百里,至侨赏弥国(印度阿拉哈巴德西南约五十公里的柯散)―东行五百余里,至 索迦国(印度毕塞浦尔)―东北行五百余里,至室罗伐悉底国(旧称舍卫城,印度北部巴尔兰普尔西北约二十公里处,有给孤独园,为中印度,佛说法行道的重要场所)―摩揭陀国(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和伽耶(格雅)地区,都城为王舍城今印度腊季吉尔以北数公里处)。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和拘萨罗国的舍卫城为佛陀一生居住,传道时间最长的地方。
公元六三一年,玄奘终于到达他向往已久的摩揭陀国那烂陀寺,时约十月初,这是他离开长安的第五年,那烂陀寺故址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县的巴尔贡村。今遗址旁建有玄奘纪念堂,为 1956 年周恩来访印时中国捐资三十万建的。
http://image76.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7/2020/43580816_1.jpg

❼ 玄奘是如何领命去西天取经的

隋朝末年,政治虽然没落,可佛教的发展却很兴盛。玄奘因为他们全家都信仰佛教,所以他从小就受到很大的影响。

他后来出家当和尚,还有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

这就促使中国的这些僧人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和冲动:我们要到佛的诞生地实地看看,真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真正的佛学佛法到底是什么。

公元627年,也就是唐太宗贞观元年,长安一带粮食欠收,官府同意老百姓离开长安城去寻找食物。玄奘利用这个机会混入饥民队伍离开了长安,开始了他的万里之行。

❽ 玄奘西行(时间,地点,原因,意义)

玄奘法师于公元629年从长安城开始出发到天竺,公元643年回到长安。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

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着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意义:
玄奘西行加强了东西方的陆上联系,及古中国和天竺(今印度),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仅为中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还为中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从那以后,佛教完整教义传入了中国,弥补了自西汉佛教传入中国教义的不完整,丰富了中国宗教文化,大大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译经史上,玄奘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玄奘的翻译工作,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无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作用。

❾ 佛教高僧玄奘取经走过的详细路线是怎样的

玄奘当年取经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穿越河西走廊,过星星峡、流沙河(莫贺延碛),进入哈密,再穿越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尔高原,翻越兴都库什山达坂,进入印度。玄奘经历了四天五夜滴水未进“几将殒绝”的沙漠孤旅,也曾经遭遇天山雪崩“七日之后方始出山,徒侣之中餧冻死者十有三四”。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小头痛”、“大头痛”两个地方,“小头痛”,是天山山脉、喀喇昆仑山山脉、喜马拉雅山山脉的结点、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大头痛”则是海拔高度在六千米以上的兴都库什山达坂,这两个名字显然来源于玄奘当年强烈的高原反应。由于高寒缺氧,以及冰川雪崩,高昌王曲文泰派去护送玄奘西行的二十五名侍卫,到了中亚仅剩下了十八人,其余的不是因为“头痛”而死,就是遭遇雪崩或冻死在冰山上了…………

但是玄奘,却“历天险而志愈慷慨,遭凶贼而神弥厉勇”(《续高僧传》),凭着这种无比虔诚的信仰和无比坚强的毅力,玄奘法师终于抵达当年的佛教圣地——北天竺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开始了他长达十五年游历五天竺,求学、交游、讲经、说法的传奇历程。

虔诚、勤奋、智慧的玄奘最终在印度获得了崇高的声誉。十五年后,他谢绝了印度戒日王的盛情挽留,决意返回大唐。为了表达对玄奘法师的敬重,戒日王亲自在曲女城为法师举办辩经大会,他邀请了全印度6000多名各教派的高僧和学者,以及其他18国的国王,请法师宣讲大乘法理。法师告谕众人:如果有人能够驳倒他一字半句,他都甘愿斩首谢过。一连18天的法会,竟无一人敢和法师辩驳。

阅读全文

与玄奘法师从印度如何到长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全运会怀集县有多少人 浏览:803
英国上校什么级别 浏览:827
中国哪个军长在越南战争中牺牲 浏览:444
中国邦印尼打捞潜艇收多少钱 浏览:95
圣多斯中国哪里有 浏览:125
英国吸金专业怎么样 浏览:545
广西天等哪些地方靠近越南 浏览:971
印尼发货到广州海运费多少钱 浏览:535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校风如何 浏览:854
印度路虎什么梗 浏览:917
越南语云南民族大学学费多少 浏览:417
越南金和泰国金哪个含金量高 浏览:310
比中国早两小时的国家有哪些 浏览:638
英国最大的马是什么 浏览:425
印度自己签证多少钱 浏览:716
中国的字有哪些 浏览:721
坐高铁去越南怎么安检 浏览:232
印尼人在中国什么样 浏览:374
越南芒街主要出产什么 浏览:721
越南买100平米房子多少钱 浏览: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