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和元帅的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和元帅的区别
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条例》明确规定:
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
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54年9月重新成立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是毛泽东,委员有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1人,未设副主席职务。
1955年1月中旬的中共中央军委座谈会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因为它框定了授予元帅军衔人员的范围。l月14日和15日,中央军委座谈会开了两天,具体对授予元帅、大将、上将军衔的人选进行研究。会议由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主持。经过充分研究讨论,最后取得一致意见:授予现任军委主席和军委委员元帅军衔。元帅军衔又分为两级:大元帅和元帅。16日,彭德怀、罗荣桓联名将所提名单和意见报告毛泽东。
按照这一规定,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完全应该授予大元帅军衔,但毛泽东自己放弃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肩章:满底金,正红边,国徽与用松枝包的大元帅星徽各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肩章:满底金,正红边,国徽与元帅星徽各一。
1955年专门给毛泽东制作了一副大元帅肩章,因毛泽东坚持不要大元帅衔,这副肩章就一直放在陈列室内。
所以人们通称十大元帅是不对的,正确的称呼应是十个元帅或称十位元帅。
② 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最终是如何评定的
资历第一,战功有,但比较其次,(真很讲战功的话,粟,不就该当元帅啦!)还有派系。(这也并非国军的专利)
③ 现实生活中怎么才能当元帅
呵呵,楼主的问题真的好有趣! 元帅这个头衔,自古至今都非常显赫。在历史上,元帅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军衔称号!现在的元帅不管是官职还是军衔都普遍存在于外国,共和国建立时也曾对一些对国家建立起到很大作用的军事将领建议‘元帅’称号,‘元’就是开元建国的意思,‘帅’就是军队指挥者,如果楼主相当现实生活中的元帅那就只有把自己的改为某某元帅啦,嘻嘻!!!
④ 骑马与砍杀中国战场怎么才能当元帅
把自己的声望刷高,同时还要和相当多的领主保持较好关系。不要指望把别人从元帅的位置上挤下来,要想当元帅只能等到下次战争,国王重新任命,这个时候才有可能任命。
骑马与砍杀战团当上元帅能干什么:
可以给别的领主布置任务,可以召集领主们去讨伐别国,不过最重要的是,如果不是元帅,就有可能随时被元帅拉去打仗,而那是往往是没空的时候。所以为了能够安心发展,选举元帅的时候一定要打破了头去抢。
⑤ 建国时我国当时晋升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是依据什么来评定的
四个野战军的 司令和政委 在加上 总政委和总司令
⑥ 新中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是如何评选的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⑦ 一名中国士兵怎样才能成为元帅
军人的价值存在于战争,而战争才能最大的体现军人的价值
⑧ 中国军队元帅一职出始于那朝是谁将军之称呢
唐高宗以后,都督带使持节的,称为节度使。中唐以后,府兵制破坏,从募兵中组成中央禁军,共十个军。其中神策军实力最强,设护军中尉和中护军,为禁军统帅。唐代战时有元帅、副元帅为最高统帅。元帅一般以皇族担任,副元帅为大臣担任。中唐以后又以宦官监军,称都监。唐代还有经略使、招讨使、制置使、团练使等武职,多为节度使、观察使、刺史等担任。
第一个大元帅应该是薛仁贵,好像叫“征东大元帅”。
⑨ 当上中国十大元帅的五大要求是什么。除了“智、勇……还有三个是什么
你好!能做元帅的,必定要有显赫的战功,在军内党内也有一定份量,更要在封帅后使得军政各方面平衡性。有时不是有勇,有智,有战功,有声望就可以做元帅的。谢谢,采纳!
⑩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的设立过程
1952年冬,解放军评级工作结束后,总干部管理部开始讨论军衔的等级设置,部长罗荣桓、副部长赖传珠和徐立清请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苏联顾问卡苏林等一同研究,主要依照苏联军衔,设计出数套方案。同年11月26日,罗荣桓代表总干部管理部将初步方案上报中央军委,除个别军衔外,基本与苏联一致。在初步方案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已经出现并位于最高位,与“苏联大元帅”在苏联军衔体系中位于最高位的情况相同。
但是卡苏林反对初步方案中设立“准上将”、“准尉”两军衔,他也反对中国拟设立的“准将”制度,认为苏军没有这三种军衔,中国如设立这三种军衔会对中苏两军交往产生不便。他还建议中国不要像苏联那样设立兵种元帅,因为“兵种元帅必须要求能掌握兵种技术(如空军元帅应当曾担任过飞行员),并对兵种建设有功勋者方可授予”,而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此条件”。莫斯科方面也发来电报支持卡苏林的看法,中方最终妥协,对初步方案加以修改。
1953年1月9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提出拟于当年7月在全军实行军衔制度,并在军衔初步方案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此草案将“上将”、“准上将”改为“大将”、“上将”,依然没有设立“准将”,而参照朝鲜等国的经验在少将和上校之间增设“大校”等等,但仍然保留“兵种元帅”和“准尉”,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依然在列并仍然位于最高位 。1月20日,总干部管理部下发《关于军衔鉴定工作的指示》,规定了军衔鉴定的内容、基本要求和方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军衔条例并未实行,而中央军委决定延迟实行军衔制度。为此,同年9月上旬,负责军队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再次向毛泽东提出实行军衔制的必要性。1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1954年实施军队改革的决议,确定解放军实行包括军衔制在内的四大制度。
11月13日,彭德怀在军委例会上转达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实行军衔制的决定。几天后,彭德怀又主持召开了实行包括军衔制在内的四大制度的准备工作会议。同年底至1954年初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高级干部会议再次明确提出实行军衔制。 1954年2月17日,中央军委成立了由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为主任的军衔实施委员会 。9月,重新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军委。10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干部管理部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10月21日,第三次中共中央军委会议确定1955年开始实行军衔制。同时,根据罗荣桓的提名,中共中央军委任命宋任穷为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与赖传珠和徐立清两位副部长一起协助部长罗荣桓负责授衔工作 。
1955年1月14日和15日,彭德怀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军委座谈会,会议经过讨论研究,取得了一致意见,即授予现任军委主席和军委委员元帅军衔。1月16日,彭德怀和罗荣桓联名将授予元帅军衔的名单和意见初步方案报告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而元帅军衔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其中大元帅军衔授予时任军委主席毛泽东 。也有来源称最初的报告没有明确授予毛泽东大元帅军衔,但根据大元帅的军衔授予标志,这一授衔人选也只有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统帅的毛泽东才有资格。
195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1月28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军官服役条例,实行军衔制度的宣传要点》 。
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并由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予以批准公布,其中第二章第七条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为最高军衔,属于元帅中的第一等级,其下为元帅的第二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并且根据苏联顾问卡苏林的建议取消了“兵种元帅”的设立,故而元帅只分两级。该条例第九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这样就在立法程序上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的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