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问题:中国仅有世界7%的耕地面积便成功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它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请说明基本原
用中国的耕地面积除以所有的,得到7%
用中国人口除以世界的,22%,有问题?
㈡ 若不使用农药化肥,中国的耕地能养活多少人
清朝的时候,中国是四亿人,还有很多人没饭吃。千万千万不能有自然灾害。
解放后兴修水利、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提高了农业的抗旱防灾能力,在七十年代初时,我国约七亿人口,粮食供应仍然紧张。直到七十年代末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粮食才开始能够基本满足。
八十年代初期,化肥的使用率很低,农药是除虫杀虫必不可少的,当时约8亿人口,粮食供应开始宽松。而到九十年代,由于各种建设开始大量占用农田,不使用化肥、改善粮食品种等,我国的耕地已不能养活当时近十亿的人口,我国粮食成为尽进口国。
以目前的农作物品种,若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我国的现有耕地能养活的人口应当不超过六亿人口的样子。
㈢ 耕地资源的中国的耕地资源
中国的内陆土地面积为960万公顷,在世界上继俄罗斯、加拿大之后居第三位。中国的土地资源中耕地大约占世界总耕地的7%。
(一)我国耕地的特点
1、人均耕地面积小
我国虽然耕地面积总数较大,但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相对较小,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4。到1995年,人均耕地面积大于0.13公顷的有省、自治区、主要集中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但这些地区水热条件较差,耕地生产水平低。相对自然和生产条件好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湖南、浙江、广东和福建等人均耕地面积小于0.07公顷,有些地区如上海、北京、大洋、广东和福建等甚至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0.05公顷的最低界限。该组织认为低于此限。即使拥有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也难以保障粮食自给。
2、分布不均匀
综合气候、生物、土壤、地形和水文等因素,我国耕地大致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区、半湿润季风区、西北部半干旱区、干旱内陆区和西部的青藏高原区。东南部湿润区和半湿润季风区集中了全国耕他的90%以上。
3、自然条件差
我国耕地质量普遍较差,其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也占1/3。其中涝洼地有约400万公顷,盐碱地有约40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670万公顷。而且耕地地力退化迅速,加上由于污水灌溉和大面积施用农药等原因,耕地受污染严重,加剧了耕地不足的局面。
(二)我国耕地面临的压力
中国依靠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成就。但另一方面,这一现实也表明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耕地不足是中国资源结构中最大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具体表现在第三章第三节中已有阐述。
总之,中国单位面积耕地的人口压力巨大,至2012,年已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因此,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耕地的保护
㈣ 中国的耕地面积占世界的多少养活了世界上多少人
中国的耕地面积为1,432,960平方公里,排世界第三位。截止2018年,中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我国西部耕地面积小,分布零星。国耕地面积排世界第3,仅次于美国和印度。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人均耕地仅1.4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儿。加拿大的人均耕地是我国的18倍,印度是我国的1.2倍。 目前我国已经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全国的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18亿亩。
(4)中国的耕地怎么养活扩展阅读
中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背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的化肥施用量增长了三倍。而化肥的利用率仅为32%,远低于55%的世界平均水平,更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质低下和分布失衡等现实问题。中国的人均水资源仅为2050立方米,仅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农业灌溉消耗了中国60%的可利用水资源,用水效率却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
在北方一些区域,由于水资源短缺,不得不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如何实现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农业之间的平衡,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议题。
㈤ 怎么看待这句话:中国用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
我以为说是用了7%的耕地养活了全国的人口呢,这两个分别对应的百分比的基数不同,本来就没有对比的可能性,所以说我觉得这句话没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