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经济情况如何

中国经济情况如何

发布时间:2022-06-02 00:45:43

Ⅰ 如何看待我国2021年的经济形势状况

展望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新冠疫情前景未卜,世界经贸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经济循环面临多重堵点,重大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有显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有持续释放的改革开放红利,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工具,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

国内风险挑战交织叠加

内需不足导致供需两端温差。当前,我国消费需求恢复缓慢、投资需求内生动力不足,需求势能减弱可能进一步向生产端传导,制约经济反弹高度,成为经济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2020年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8.2%,较上年同期提高7.2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终端需求不振、产品销售不旺的问题。

供需不匹配背景下的供给恢复难以长期持续,企业前期订单耗尽后停产减产的可能性较大,需谨防供给需求“双萎缩”风险。

基层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受疫情冲击、经济减速、企业效益不佳以及大规模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

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仍在增长,部分基层市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已经出现压力。

此外,为应对疫情冲击,2020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务4.68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51.9%。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攀升,化债支出和利息支出压力加大,地方财政收支平衡难度进一步增加。

潜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2020年前三季度,广义货币增速高出GDP名义增速9.5个百分点,总体杠杆率和分部门杠杆率出现反弹,金融机构坏账风险需高度重视。

中小银行风险加速积聚,城商行、农商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承压更大,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较大型商业银行更集中。

疫情之下企业主营业务下滑、收入回款变差,财务费用上升,导致现金净流入缩减,偿债资金来源减少,企业债违约风险将有所上升。

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基础扎实巩固

超大规模市场加速释放新优势。随着相对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改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正在对全球市场产生重大影响,逐步形成对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力支撑。

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不仅包含劳动力、消费、产业、创新、金融、物流、房地产等各领域,而且包括商品市场、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等各方面。

新一代青壮年人口数量优势、强大消费市场优势、科技创新与技术产业化应用规模优势等将加速我国经济复苏进程,为疫情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激发新活力。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扩大开放,我国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力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破堵点、解难题。

“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政府服务效能明显提高,创新创业蓬勃发展。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显着提升,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具投资价值国家之一。

全面深化改革将在更广范围、更大深度、更宽领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与此同时,尽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我国仍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缩短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开放。

积极搭建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博会等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改革开放红利充分释放将创造经济发展强劲动能。

宏观调控有力有效仍存新空间。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宏观调控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等多角度为防控疫情、恢复经济做出科学判断、精准调度。

统筹好“立足当前”与“跨周期调节”的关系,为后续经济复苏发挥重要作用。不同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超规模量化宽松政策。

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相对温和,仍有进一步降准、减息政策空间,赤字率等财政主要指标明显低于同期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处于合理区间。

未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总量与结构上对稳定经济基本盘仍然具有较大调控操作余地。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协调性将进一步加强,在抵抗疫情冲击、稳定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转型、增强发展动力的过程中,实现宏观调控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平衡协调联动。



Ⅱ 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是什么

伴随着美国几家银行的倒闭和股市的迅速下跌,金融危机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再加上欧洲债务危机祸起萧墙,愈演愈烈,长时间没有得到好转和明朗,致使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出口量缩减,企业倒闭,裁员潮,工作难找,工资低等问题困扰着广大民众。政府出台多种对策来解决问题,帮助人民群众和各大企业度过难关。
今年以来,欧债危机从希腊向西班牙等大国蔓延,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回落,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使得我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特别是4月份以来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呈全面趋弱态势,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出口量存在下降态势,而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减缓,国际收支趋向平衡。展望下半年,在“稳增长”预调微调政策效应显现、房地产市场企稳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初步预计,上半年及全年GDP分别增长7.6%和8.1%左右,CPI分别上涨3.4%和3%左右。我国应妥善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着力落实结构性减税,加大企业技改投入,增强经济稳定增长的后劲。
进入2012年,物价高位滑落,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工厂开工率不足,出口量减少,库存量增加,失业率上升。截止目前,钢铁价格、水泥价格、煤炭价格、生猪价格有了连续5个月降低。资金链的断裂,房地产开发商迎来一轮又一轮的倒闭潮。央行年内有过三次下调准备金率、降低存贷款利率,以应对增速下滑的中国经济。6月份物价指数为2.2%,再创新低,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为7.6%,三年来首次跌破8%,中国经济增速的回稳或将推迟。
值此艰难时刻,关键是鼓起勇气和信心,这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各国经济互相之间的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当前世界经济对我国有以下影响:1、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市场空间仍较大,但近期出口量又有了下滑。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加工贸易影响显着,一般贸易保持高速增长。3、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加剧了世界经济摩擦的风险,欧美等国对我发起的贸易摩擦多由失业部门发起。4、油价高企加剧了我国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我国生产企业成本高企。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财政政策是继续加大调控力度,还是继续保持原有的增长率,陷入两难。并且,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有待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短期难有所改善,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停滞。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呈现复苏艰难的迹象,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因此,增长率放缓的中国经济恢复期或将推迟。
经济形势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大
当前,虽然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减小,西班牙却因国内银行危机被迫提出接受外部援助的请求,欧债危机呈现进一步扩散和恶化的趋势,欧元区大部分国家同时深陷债务与景气“双重危机”境地。美国失业率出现反弹,消费者信心下降,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结构调整压力,经济减速超过预期。因此,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外围环境依然严峻。
2、消费需求持续低迷
今年以来消费增势不尽如人意。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为14.5%和10.9%,同比分别下降2.1和0.7个百分点。消费增速减缓主要受到汽车、家用电器和石油及制品等大额商品销售不景气的影响。初步测算,1-5月限额以上企业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石油及制品销售额分别下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约0.48、0.56和1.54个百分点。在经济减速的同时,消费需求以更快的速度减缓,说明结构调整没有朝预期方向发展,广大居民对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新期盼没有得以满足,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扩大消费任重道远。
3、房地产调控面临两难境地
经过两年多的严格调控,我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初步控制,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连续出现负增长,房地产业的泡沫不断得到挤压。但是,过去几次房地产调控越调房价越高的经历,使我国房地产政策有可能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局,降息传递出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政策信号,使得房地产市场预期发生较大改变。尽管有关部门一再强调房地产调控政策取向不变,但居民半信半疑,居民购房意愿明显增强,5月份以来住宅成交量和土地出让成交量环比明显上升。当前,房地产调控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为了防止经济减速过于明显,需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房地产成交量放大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房地产调控尚未取得根本性成效,一旦房地产成交量连续放大有可能带动房价和土地成交价回升,似乎再次验证“塔西伦陷阱”效果,房价反弹将使民众再次失望,房地产调控有前功尽弃的风险。
4、企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
目前我国工业增速减慢,一方面受到出口减少、国内需求不旺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于企业发展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新的增长引擎。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和风险大的特点,而目前大多数工业企业都面临“去库存化”和“去产能化”的双重压力,在企业经营困难普遍、实现利润大幅降低的情况下,产业转型升级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调整依然处于阵痛期。
5、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率不明显。
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为7.6%,上半年为7.8%,为三年来首次破8%。6月份物价指数为2.2%,再创新低。年内有过三次降低存贷款利率、下调银行准备金率,以应对经济增长放缓。此外:
A。房地产价格的回落,并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抑制房地产价格的途径和办法,主要是通过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实行的。换句话说,之所以房地产价格会降低,是由于有了央行的收紧市场流动性的手段。房地产房价价格走低,将会使得商品价格、物价水平同样走低;
B。央行收紧了信贷规模和流动性,就会迫使市场价格降低,降低的市场价格不仅仅是房地产价格,同时还会使得钢材价格、煤炭价格、水泥价格等品种物资价格同步降低,社会用电量也在降低;
C。央行增加准备金率,收紧银根就使得市场流动性资金量减少,从而就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活力;上调大型银行存贷款利率,就使得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就使得企业整个生产成本的增加。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产性企业、商业性流通企业就会不堪重负,难以为继。前个时候,就有部分房地产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出现经营者“逃遁”、“跑路”的现象。
并不是房地产价格的降低,就必然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而是通过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起作用。这是一个原因多种结果的因果关系和连锁反应。

Ⅲ 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是什么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利润生产完成了统治中国社会的大业。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不仅如此,中国社会化生产的范围从2001年加入WTO之前的一国扩大到了全球,十几年来社会化程度显着提高。中国的经济已经同全世界结成统一整体,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和“中美国经济体”的重要一环。同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性质并未改变,少数垄断资产阶级垄断了绝大部分生产资料、生产活动、财富、知识产权和社会权力1。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以普通民众消费的一般商品为主,富人消费的奢侈品单价高,但总量很小,对全社会生产的拉动作用很有限。由于两极分化程度较为严重(中国基尼系数高于美国),同时财富效应2又不如欧美明显,总体上全社会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见图1和图2)。中国居民最终消费(包括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从80年代初的超过50%下降到2010年最低为33.8%,近年来又逐渐回升,到2016年为39.3%(见图3)。这一比例在全球都是比较低的,目前全球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平均为58.3%,美国为68.8%,拉美平均为65.0%,英国、希腊等都超过60%,印度、印尼、土耳其等国也都超过50%(

Ⅳ 新中国成立初期 经济状况如何

新中国成立初期,黄金储备都被运往台湾,连故宫博物院的国宝也运到台湾,国民党溃逃时经济崩溃,金圆券的对民间的洗劫。四大家族资产的转移。工业基础的落后,没有重工业,少量轻工业,整一个凋敝穷困来形容。
共产党初期目标,恢复生产。总体目标是想均富。但在生产力低下,不能创造足够财富的阶段,只会出现懒汉耍滑头的。造成物资匮乏,总体生活囧困。幸好有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拜托了困境,最终总是想大家都富起来。

Ⅳ 如何简述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现状社会主义经济从本质上说要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建立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强国富民的物质保证。

是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经济发展并在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木任务。

发展阶段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原有的生产力十分落后,物质技术基础非常薄弱,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程度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近代工业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并不大,社会生产力的主体仍然是手工工具和体力劳动。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虽然有很大提高。

但人口众多,资金严重短缺,经济发展技术相当落后资源相对不足,管理水平比较低。经济发展这种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为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Ⅵ 中国经济无惧风浪激流勇进,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受到全球疫情和国际金融局势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进入2022年,中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首先中国行之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其次中国的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巨大,尤其是在这次的疫情时期内,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产业直接带来了利润巨大,占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5%,居家办公、微信、共享销客等软件在这一次的疫情中在线人数创历史新高,制造业降低成本,不断加速外销内转的进程。政府牵头推动5G新基建建设,区块链贸易实现逆势增长66%,中国对外的贸易顺差不断缩小,中国对世界GDP的贡献率不断攀升。目前中国有完整的制造供应链,在实业上可做到“自给自足”,中国对于世界的依赖度不断降低,开创全新的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不断填满国内的内需市场,又快又好地发展经济。

Ⅶ 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如何

目前,中国的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其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的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正在融入世界经济大市场,不断适应和完善本国的各方面制度,同时也在世界各地发展自己。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区域联盟的性质也逐渐明显。但是现在,中国仍然是一个“学生是好学生,提出

中国当前的发展目标,似乎表明,它是人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中国的条件和知识的传播,让每个中国人知道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在中国的作用是我应该做的,什么,和其目标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世界经济就像一个干涸的河流,因为新的水源及其相容性的迫切需要,经济系统的实现与欧洲和世界经济的美国长期控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危机,迫使他们发展新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我自己。这显示其魅力,世界上的所有国家为中国提供了前提条件。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欧洲的经济一直处于较低的位置,现在,我们不能对世界经济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中,以20兆分的成绩和一年半,中国政府给了很大的惊喜,但这仅仅是开始。半年后的滑铁卢奥运会是

,然后在宏观调控和政府行为中国空间发展的中国,一年后开始发展的中国。5—10时,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的时候

Ⅷ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如何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运行态势总体是好的。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经济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对此一定要有信心。

Ⅸ 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上升趋势,基于宏观经济发展视域下,其路径选择逐渐成为我国内部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从经济角度考虑问题,明确发展对象和宗旨,进一步推敲发展前景,合理拟定宏观经济发展政策,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宏观经济; 发展; 路径选择;

一、详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

1. 政治因素

目前政治格局的调整,全球经济将呈现出一种新格局,并且保持和平稳定状态。和平、安静的氛围是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社会经济稳定,全球政治和经济体系才能相对均衡。对此,全球政治体系和经济的影响源头是社会经济现状。

2. 有利因素

基于国际政治视野下我国政治环境相对平稳,全球经济也在持续上涨,其资源的输出依旧维持在一个好的状况。尽管很多国家和区域发展此起彼伏,严重影响全球经济趋势,然而健康的大环境并未受到损害。现如今,全球经济上涨趋势较为平稳,针对经济缩减问题还是可以掌控的。相较于经济发展方向而言,暂且不会受到外界不稳定成分的感化。如今的全球经济上涨频率是近几年上涨速度最快的年度,同时也是最为平稳的阶段。世界贸易与经济的稳固进步,是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走向。基于全球经济视域下,应合理分配和规划经济发展政策。

3. 经济趋势因素

在国际经济发展阶段,我国的经济上涨趋势较别国相比最为稳定。在亚洲大陆区域,国内经济进步情况和上涨水平位于领先位置。欧洲经济上涨程度较为平稳,欧洲经济框架是由内部引领的,并未被外界因素所干扰,经济基础相对结实。

二、针对国内我国经济审核及讨论

1. 经济对国际造成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保持了整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架势。站在宏观角度考虑,经济危机是干预国际经济上涨的根本原因,尽管少数国家经济缩减,然而有欧洲和中国的经济支撑,全球经济发展走向没有受到任何影响。针对国内进出口事业而言,由于受到政府的帮助,经济走向依旧平稳;加强区域配置,保持稳中求胜,为促进世界经济贸易发展、造福全球人民作出积极贡献;基于全球经济视域下国内制造业起到关键性作用;随着农作物生产质量和对外出口频次的增多,为少数区域经济平稳上涨提供保障。



2. 经济上涨趋势

现如今,全球经济趋势呈下降状态,但是国内经济仍旧保持平稳上升,政府加大了经济政策上调力度,为我国经济繁荣昌盛奠定基础。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趋势,人民群众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然而因为受到别国的制约,虽然对外出口平稳增长,但同之前比较相差很多。各类因素的存在,迫使我国经济发展核心渐渐从出口贸易转向其他地方,为了缓解国际经济造成的困扰,制定了平稳上涨的政策方针,将短期目标视为基础,科学筹备短期经济方案,为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对于经济增长方案而言,农业生产被当成重心,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断创新和改革产业方针,确保增收实效。

3. 经济储备根基

近几年,国内经济稳定上涨,国家战略方针有效落实,为经济储备打下坚实基础,政策资源也相对丰富。对于全球经济跌落趋势,在一段周期内是看不出来的。在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支撑下,国内经济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身需求,确保群众生活生产条件不受影响,完好保存基础物资。合理运用流动资金,在政策的引导下,不断提升国内经济。

三、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

在选择经济发展途径的过程中,应全面分析宏观经济,敲定长远、均衡、平稳的战略方针,尽可能的预防盲从发展。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 财政平稳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只有财政持续稳定增长,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确保我国经济内部的平稳性。协调财政灵敏性,规划税收和支出比例,可保持经济形势的上涨。确保财政预算稳定性,均衡社会经济,协调税收和投资渠道,科学严谨的拟定产业生产方针,加快我国在任何领域的发展进程,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发展优势。调节群众经济收入,利用政治来控制社会福利制度,针对困难群体实施经济补偿,确保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引领困难群体的消费模式,扩充内部经济渠道,并且在指定范围内。另外,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核心,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2. 进一步研发人力资源

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人力资源扮演重要角色。同物质资源相比,尽管人力资源对经济法发展起不到直接作用,然而高质量人力资源能够推动经济平稳上涨,实现稳中求胜。基础教育和专业高等教育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基础好的国家对全能型人才的培养较为重视,专业人才的诞生,可对资源进行合理使用,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相较于国民生活质量正在进一步改善,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在稳步增长,国家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的支持,坚持科教兴国原则,对经济的发展依然起到了积极作用。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对经济发展效果并非一朝一夕可见的,对于历史的推进,起着重要作用。在教育事业的投入,有助于经济上涨。

3.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加快城市化发展脚步

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针中城市化进程是其核心要素,城市化的进步能够提升我国生产消费数额,增加农村人口占比,阻碍经济进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融入科技生产知识,调整工业化生产流程。城市化进程能够推动经济总体发展,在工商研究、企业计划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4. 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国民的道德素质决定了民族的整体素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阻碍较多,基于宏观经济发展视域下,国家自主调整经济幅度,但其中所遭遇的不准确因素还是很多。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国在宏观经济发展路径上作出选择,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加快城市化发展脚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进一步研发人力资源,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阅读全文

与中国经济情况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石油怎么用 浏览:956
越南的香水有哪些型号 浏览:714
越南光伏行业前景如何 浏览:454
美国为什么不敢打伊朗新闻 浏览:567
伊朗这个国家有多少人面积有多大 浏览:622
伊朗阿兹蒙什么水平 浏览:318
1998年伊朗怎么进世界杯的 浏览:238
印度人怎么上网 浏览:758
印尼小金刚是什么 浏览:740
印度火腿怎么炒好吃 浏览:760
英国粽多少钱 浏览:156
体检越南语怎么说 浏览:764
中国水准零点景区在哪里 浏览:645
印度怎么剥椰子皮 浏览:971
英国航班到成都多少小时 浏览:425
伊朗高原在地图的什么地方 浏览:624
日本为什么暂停进口伊朗原油 浏览:156
意大利哪个品牌下架 浏览:868
无人机怎么杀死伊朗将军 浏览:850
中国可以购买多少伊朗石油 浏览: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