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农机企业如何国际化

中国农机企业如何国际化

发布时间:2022-06-01 21:23:52

‘壹’ 工业机械如何开拓国际市场

如果是企业,技术+销售+服务,如果是个人,看能力

‘贰’ 中国跨国公司如何走向国际化道路

1.制定国际化战略。
2.引入国际化人才。
3.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叁’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的国际交流

我院历来十分重视国际科技交流与经贸合作,始终把国际化作为我院的发展战略之一,坚持走开放式、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始终坚持“全力推进国际化战略,拓展合作与发展空间”的战略发展方针,积极开展中外交流合作。目前,我院先后与包括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以及国际行业/专业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进行交流互访、专家讲学、科研项目合作、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与美国、加拿大、斯里兰卡等多国国家农业管理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了农业机械、食品安全及生物能源等领域三十多个科研项目;积极推动、落实亚洲农业工程学会(AAAE)秘书处、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期刊等国际知名农业组织落户我院;与美国农业生物工程师学会(ASABE)、德国农机协会(DLG)等国际组织合作,共同推进农机标准与国际接轨;多次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累计进行学术交流200多场次;多次成功举办“国际农业大会”等世界级农业大会、农业展览;多次成功承办国家科技部等部委举办的技术研讨会、高层论坛等近20场。
作为国家援外培训项目的骨干单位,我院常年实施国家科技部、商务部的援外实用技术和官员培训,成功执行了四十余期各类(包括在国外举办培训班)国家技术援外培训项目,共培训了来自7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近1100名代表,获得了项目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通过援外技术培训项目,向发展中国家同行全面宣传了我院的发展成就和在中国以及国际农业工程界的领先地位和日益增长的知名度,为具备国际业务能力的院属企业和集团内兄弟单位提供了展示自己适用技术和成熟产品的国际贸易平台,积累了面向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资源平台。
近年来国际农机市场蓬勃发展,农机具需求也趋于多元化、精细化。我院结合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研发、经营策略,加快我院农机产品与国际水平接轨步伐,先后与约翰迪尔、克拉斯等世界知名农机企业进行合作,共同研究产品改型计划,以期更加适应我国市场需求和种植条件。目前,我院已与这些知名企业签署相关协议,产品战略合作也在积极开展。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我院自营产品的国际市场开拓,我院积极利用国家政策,参与援外工程及国际投标业务,成功实施津巴布韦农业示范园建设及苏丹节水灌溉工程等项目,为我院多种农机产品开拓海外市场创造了积极的条件,促进了我院国际科贸交流与合作的开展。
在我院领导的多年努力下,我院对外交流工作的层次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合作伙伴不断增多,合作领域不断延伸,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广泛的国际合作体现了我院在国内行业的主导地位,扩大了我国在国际农业工程界的影响力,有效地提升了我国农业基础科研的整体水平,培养了人才,为更高层次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和我适用农机产品向周边国家的全面输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我院进一步走向国际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肆’ 什么是企业国际化能力它包括那几个内容谢谢。

企业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和企业争取更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1.投资主体多元化
2.集中化的地域分布
3.多元化的行业选择
4.合营化的扩展方式
5.小型化的项目规模

‘伍’ 您好,我是农机生产企业,想把产品出口到国外,应该怎么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LZ如决心已定要自己做,建议先打通关节,申办好进出口经营权,这个没有,无论你再怎么参展或注册什么帐号,有订单了仍需要拿给外贸公司去做。
。。。
外贸公司现在还是比较多的,只要平时多留心些,应该还是比较好找的(如现在有设备急着走,我公司也可以帮忙)。

‘陆’ 中国农业机械化与美国农业机械化的区别和联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有过辉煌的古代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如果说要真正了解世界农业的发展规律,就要客观、公正地把中国农业和其他国家的农业进行比较,这样才能客观真实地了解中国农业发展的情况,才会了解中国农业预期世界上发达国家农业的差异与差距。通过对比发达国家的农业,才能找出中国农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所需要的对策。

一、中国农业与美国农业的比较
1、农业装备水平的比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产量一直持续稳步增长,13亿人口的饮食的问题得到解决,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而农业装备可谓“鸟枪换炮”,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截至2009年,全国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8%,小麦的机械化耕种水平达到86%,全国已执行农机具购置税补贴中央财政资金52.8亿元,补贴的机具超过112万台,受益农户逾105万户。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实现农机产值约480亿元,同比增长21%。中国虽然在农业装备水平取得进步,仍然与美国有着极大差距。美国拥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从而使美国在很早就取得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巨大成就。美国工业为农业提供了大量农业机械和农用飞机等先进的生产装备。美国平均农业工人拥有的机械设备达1.5万美元,比制造业工人拥有的机械设备多达22%。高度机械化生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使美国变成世界上第一农产品出口大国。早在1987年美国农业人均产值就达到了55 300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2、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比较。目前,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到43%,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发达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在60%以上,有些甚至高达80%)。2007年,中国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为48.41t/万hm2,而美国仅为11.71t/ 万hm2。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中国农业资源产生了严重的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美国的农业科学技术投入超过3%,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37%,而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投入强度却只有0.49%。稳定且大规模的农业科技投入使美国农业的农业科技含量极高,新技术和新设备第一时间应用于农业的实践生产,从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美国农业科技投入中私人投入占很大的部分,而且超过国内用于农业科技资金的一半以上。而中国农业科技投入不但数额小,而且很少有私人资金在农业科技这个领域进行投资。
3、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比较。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模小,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覆盖面720多万户,还不足全国的30%。农产品加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很低,没有很好地发展农业延长产业链。而美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却达到了90%以上,而中国仅有50%左右。在中国4.2万个龙头企业中,销售额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4.7%。发展农业产业化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是开发新型农产品的必要动力。美国开发品种有300多个,而中国却只有100多个。完善的市场机制是美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的保证。美国农业基本形式是一体化农业,公司和农户组织农业社会化生产。身份重叠时企业家就是农户,同时农业人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中国与美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仍有巨大差距,中国的商品农业还不发达,影响了产业化发展。目前中国农业市场需缺少专业性中介组织,农业的产业化还不完善。

二、美国农业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迪
中国农业的发展在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发展较晚,我们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但是鉴于中国资源数量总量多个人平均较少的情况,以及中国各个地区的地形气候都各有所不同,在向发达国家学习经验时,不能盲目地学习,要根据自己自身的特殊情况进行有选择性地学习,立足于本国实际。
(一)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借鉴
1、政府的大力支持对农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促进了美国农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大力支持农业正常发展,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进行结构调整扩大规模,加大各种政策扶持的力度,促进农业的发展。中国各级农业部门应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内容,做好当前农业的各项工作,出台和落实各种政府对农业的各种补贴的政策。中国政府应该全力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从而进行农业的产业调整和扩大农业的生产销售规模,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各种补贴政策的强度,促进农业的发展。各地农业部门应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等重要环节的监管,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除此之外还要高度重视农业安全生产。
2、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力度。在美国,政府是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每年用于农业科学研究的经费约为620亿美元,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强度高过社会平均的科技投入水平很多。农业科技支持着农业发展,美国就是因为科学的农业技术和完善的农业推广体系,才很早地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这与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比重有着重大的关系。调整好农业科技所需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让资金严格落实到位。加强私营自己在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科技重视程度和其投入差距的形势下,直接影响到中美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
3、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产品商品率,保持农业的竞争力,美国特别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情况下,与此同时,实行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保护好自然资源,以生产足够的食物,满足当代人类及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全面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满足于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妨碍后代人对农业自然环境的需求。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通过适合的资源投入和科学的协调发展,既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又保障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经济的全面发展,保持在国际地位中的农业竞争力。
(二)中国农业需要发展加强的方面
目前,中国农业的现代农业刚刚起步,既有传统农业的特征,又有现代化农业的趋势。而且中国很多地方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没有固定的形式,需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模式,逐渐地实现农业现代化
1、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中国现在面临着人多地少的情况,随着政府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耕地数量将进一步下降,因此一味地通过增加耕地数量是不现实的。以科技和知识化的劳动投入为主,减少物质资源的投入,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大力增加农业科学的的投入,结合本国实际国情,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用来加强农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并不少,但是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相对较小,以至于大量的农业科技研究成果没有很快地转化为劳动生产力。应该制定有效的奖励机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将成果第一时间转化成生产力,使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民都能直接从农业科技的成果中得到利益。
2、增强对农产品的补贴强度。根据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和世贸组织对扶持农产品的规定,大部分国家都对本国农业实行了各种不同的补贴方式。补贴力度直接影响产品市场的需求,间接影响农业市场的供给。中国农业补贴的强度也在逐年的提高。不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中国农业发展的客观情况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农业直补、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等方式来加大对农业的补贴,是中国实行的做法。随着中国人口的持续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消费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有着多元化的环境,农产品有着较大的供给压力。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农民务农积极性,必须增加各种补贴力度,这是客观的趋势,也是实现的路径。
3、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为中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各个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在符合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寻找和探索适合并具有有自身特色的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方法推行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方式,也可采取先在某些地区试点的办法,在该地区获得一定的成绩和认可后,再继续推广到其他的地区。通过规模化的农业经营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完善健康的农业市场,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
4、加大培养农业人才的力度。中国农业人才现有的数量和素质都不高,达不到中国农业发展所要求的标准。一方面要加强对偏远地区以及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另一方面要也要加强建设,就是在各类高校、高等职业院校以及技工类学校多开设涉一部分与农业相关的学科专业,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的目的。结合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需求作出决策,注重实践和教学相结合,大力推广农业人才与农业市场的合作,培养具有高素质和高文化的农业人才。

阅读全文

与中国农机企业如何国际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阿兹蒙什么水平 浏览:314
1998年伊朗怎么进世界杯的 浏览:236
印度人怎么上网 浏览:758
印尼小金刚是什么 浏览:740
印度火腿怎么炒好吃 浏览:760
英国粽多少钱 浏览:156
体检越南语怎么说 浏览:764
中国水准零点景区在哪里 浏览:645
印度怎么剥椰子皮 浏览:971
英国航班到成都多少小时 浏览:425
伊朗高原在地图的什么地方 浏览:624
日本为什么暂停进口伊朗原油 浏览:156
意大利哪个品牌下架 浏览:868
无人机怎么杀死伊朗将军 浏览:850
中国可以购买多少伊朗石油 浏览:492
英国地图上有多少个国家 浏览:119
印度奶牛哪里有卖 浏览:721
中国有哪些国家的车标 浏览:537
印度边境冲突怎么赔偿 浏览:847
意大利位于什么纬度地区 浏览: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