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提出的解决朝核问题新方案到底是什么
双轨机制有内涵
为化解当前困局,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近期在多个场合提到“半岛无核化与停和机制转换双轨并进”的“中国方案”。
在这个“双轨并进”中,“半岛无核化”一轨比较好理解。那么,什么是“停和机制转换”呢?“停”代表停战,“和”表示和平。简单说来,停和机制转换就是把朝鲜半岛由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停战机制转变为和平机制。
2005年,朝核问题六方会谈通过的“9·19”共同声明中,既涉及了朝鲜弃核,也涉及朝鲜与美日实现关系正常化以及谈判建立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的问题。可以说,这是一个均衡解决各方关切的声明,既解决美韩等国关系的朝鲜弃核问题,也考虑到如何应对朝鲜的安全关切。
但是,在2008年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断之后,尤其是朝鲜在2013年和今年实施第三次和第四次核试验后,以美国为首,西方对半岛核问题的关注点集中在朝鲜的弃核问题上,刻意回避朝鲜的安全关切,试图以高压姿态迫使朝鲜弃核。
有分析人士认为,西方这种强势的施压造成了朝鲜方面的反弹,朝方出于不安全感和对内宣传需要便可能会更加以硬对硬,继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外交部长王毅3月8日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半岛问题的最终解决,要综合施策,对症下药。一味迷信制裁和施压,实际上是对半岛的未来不负责任。为此,中方提出实现半岛无核化与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谈判思路。
无核化是国际社会的坚定目标,停和机制转换是朝鲜的合理关切,两者并行谈判,分步推进,统筹解决,既公平合理,又切实可行。
王毅说,对于其他各方提出的设想,包括以灵活方式开展三方、四方甚至五方接触等,只要有利于把半岛核问题拉回谈判桌,我们都持开放态度。
有优势,需韧劲
有专家认为,在当前局势下,朝鲜半岛核问题“中国方案”有助于起到缓解紧张局势的作用。
美朝双方是朝核问题的主要矛盾方。而“双轨并进”这个方案的优势就在于,是实事求是的方案,照顾到了各方关切,体现了六方会谈共同声明的精神以及主持正义和公正、公平原则,也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不过,专家强调,半岛无核化谈判和停和机制转换谈判都是长期而艰巨的,需要足够的耐心、智慧和韧劲。
朝鲜曾再三呼吁美国签署和平协定、重启六方会谈,均遭拒
朝鲜官方曾于2015年10月,再三呼吁美国签署和平协定,未获积极回应。2016年3月,朝鲜再次提出希望恢复六方会谈,亦遭美国拒绝。
2016年2月,为应对朝鲜半岛和南海紧张局势,美国海军将“约翰·斯滕尼斯”号、“罗纳德·里根”号核动力航母和“北卡罗来纳”号核潜艇同时部署在亚太地区,为近年来前所未有。
3月,美国战略司令部再次宣布,为应对朝鲜半岛日益升高的紧张局势,已派遣3架B-2隐形战略轰炸机到亚太地区进行训练任务
3月23日,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表示,美韩两国已就美国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达成原则性协议。
上述美军力量均可随时将核弹头带入韩国,不符合“半岛无核化”的要求。
‘贰’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贡献了哪些中国方案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局势动荡不安。针对国际社会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中国以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为己任,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全球问题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提出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为全球经济化解矛盾、走出困境指明了方向。
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利马会议、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等国际场合,习近平总书记直面“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区域合作碎片化等重大问题,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开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为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力图打破国际社会发展桎梏,开辟出一条解决国际问题的新路径。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互利共赢格局,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它不是一事一议的区域内双边短期方案,而是面向未来的中长期发展方案;它不是单方面提供援助,而是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对G20平台和金砖国家机制的倡议,也同样不是囿于集团或区域性的考量,而是力求更高程度、更大范围的跨区域、全球共同发展的主张。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包括公平正义的和平方案、互利共赢的合作方案、创新共享的发展方案等,其目的在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秩序,阻止地区冲突,推动国际生态与环境的改善,促进国际体系的完善。
(2)中国方案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扩展阅读: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外交实践和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它回答了在充满差异的社会中,在文明多元化的现实里,在国家间不同利益的诉求下,如何解决国家间矛盾和分歧、实现共同发展的问题。
正确义利观、新发展观、新安全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既体现中国特色,又实现了外交理论的创新发展。
中国方案坚持互利共赢,强调权利与责任的互动、对等和一致,强调共存共处、共同发展,强调求同存异、包容互鉴。中国方案植根中国土壤,是在中国实践的成功基础之上提出的,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参考。
中国方案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深受中华文化整体观、辩证观、义利观的启发,其所倡导的循序渐进、顾全大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等理念都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管控危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叁’ 又一世界难题被中国解决,美国:中国人太聪明了,是什么难题呢
中国以前是一个落后国家,但是我们也通过一代又一代人民的努力慢慢的发展起来了,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是最强大的发展中国家了,各个方面的实力都是不容小看的。我国近几年来做出了很多成就,让其他的国家对我们刮目相看。近年来国际上面就有一个难题难倒了很多国家,但是我们国家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就连世界强国美国都不禁称赞我们中国人实在是太聪明了。
这个设计被传到网上之后被美国人看见了,美国直言:“中国人怎么这么聪明!”其实不仅仅是美国,很多国家在看到我们有这样一个发明之后,都在感叹中国人有智慧。我国的建造业工业发展还是比较好,确实也是我们国家有太多很有头脑的工程师,这一次我们国家又解决了一个世界性难题,真是让人感到自豪。
‘肆’ 中国的民生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教育问题
二、医疗卫生问题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问题
四、社会保障与服务问题
五、环境与灾害问题
六、政治与法律问题
解决方案:
首先,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其次,政府应该转变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
再次,应当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使人民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畅通表达。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从法律上赋予人们表达的权利;其次,要拓展多样化的利益诉求渠道,把人民的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渠道;最后,各级官员要深入实际了解民众疾苦,开展定期的访问,听取民众呼声,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切实把服务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实处。
【补充】:
我国民生问题形成的原因
首先,国情因素不可忽视,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人口基数庞大,改革开放以来尽管生产力水平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依然很低,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效率优先的原则深入人心,人们的利益诉求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就慢慢凸显出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人们的观念产生了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观念开始显现出来。
第三,体制和结构的转换又是形成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国家将更多的资源放到有关经济发展的领域而忽视公共事业和公共保障方面。城乡二元的体制的长期存在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
最后,社会焦虑心理也有很大的示范效应。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速度日益加快,下岗和暴富可能就在一夜之间,人们的焦虑情绪日益滋长,对美好的现实生活充满渴望。
‘伍’ 11.针对当今世界的难题,我国贡献了哪些“中国方案”(至少写三个方面)
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商量着办”
我们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年3月26日,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要倡导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作出更多制度性安排,用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合作共享平台,促进区域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
——2019年6月14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应该坚持以开放求发展,深化交流合作,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削减贸易壁垒,推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更加完善,共同培育市场需求。
——2019年11月5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我们要履行大国担当,合作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维护多边主义,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年11月6日,在中法经济峰会闭幕式上的致辞
中国将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我们将旗帜鲜明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致力解决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平等问题,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同各方开展贸易合作,实现共赢。
——2019年6月7日,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
“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
当前,国际竞争摩擦呈上升之势,地缘博弈色彩明显加重,国际社会信任和合作受到侵蚀。我们要把互尊互信挺在前头,把对话协商利用起来,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
——2019年3月26日,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2019年5月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要深化政治互信,加大相互支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加强协调和配合。
——2019年6月14日,在中俄蒙元首第五次会晤时的讲话
我们要立足共同利益,着眼长远发展,致力于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繁荣、各国人民安居乐业,避免因一时短视犯下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2019年6月28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问题的讲话
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天下大同、协和万邦。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不断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2019年11月5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和平是人类的永恒期望”
维护和平是每个国家都应该肩负起来的责任。没有和平,冲突不断甚至战火纷飞,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人民往来等都会沦为空谈。
——2019年5月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和平是人类的永恒期望。中国坚持以对话促合作、以合作促和平、以和平保发展。
——2019年10月21日,致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的贺信
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谁都无法阻挡。中方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将郑重的承诺转化为具体行动,携手开辟崭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9年6月7日,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
中方将继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深化同各国的友好合作,通过和平方式处理同有关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支持对话协商解决地区热点问题。
——2019年6月15日,在亚信第五次峰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思维,摒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各国一起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世界长久和平。
——2019年3月26日,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人类的命运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联”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人类的命运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联,各国的利益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度融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2019年6月7日,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
古往今来,人类从闭塞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融合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我们要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引导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
——2019年6月28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问题的讲话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的早期收获,为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更多空间,为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了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新贡献。
——2019年4月27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记者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牢牢把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大势,从“上海精神”中发掘智慧,从团结合作中获取力量,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2019年6月14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面向未来,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没有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变。我们将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进口,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2019年11月13日,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陆’ 为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摘要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如下:1。体制结构仍然不合理,长期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影响发展的体制和制度障碍依然存在,重大改革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柒’ 中国的民生问题和解决方案是什么
民生问题:
一、教育问题
二、医疗卫生问题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问题
四、社会保障与服务问题
五、环境与灾害问题
六、政治与法律问题
解决方案:
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2、政府应该转变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
3、应当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4、要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使人民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畅通表达。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从法律上赋予人们表达的权利;其次,要拓展多样化的利益诉求渠道,把人民的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渠道;最后,各级官员要深入实际了解民众疾苦,开展定期的访问,听取民众呼声,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切实把服务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实处。
‘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采取了哪些行动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我们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中国人民深知,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为世界繁荣作贡献,是中国人民赋予自己的神圣职责。中国为世界繁荣作出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事实上,中国乐于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搭便车”的良机。中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发奋图强,勇于创新,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出的的努力。
‘玖’ 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哪些
助力国际减贫进程
“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中国取得的成就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
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点亮互联网之光
在浙江乌镇开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把脉世界经济发展
中国贡献着全球经济增量的1/3,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的地位无可替代,如何提振全球经济,中国方案备受关注,发表主旨演讲,就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中国方案”
‘拾’ 当前我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有哪些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民生问题
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第一,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
第二,教育、医疗优质资源不足的问题。
第三,养老双轨制的问题。
第四,生态环境问题。
第五,政府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力还不足。
解决措施:
一、高度关注,不忘初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改革发展为人民、靠人民,发展成果给人民,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的生计和生活当作国家大事,做到“民生问题无小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目前应突出解决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养老难等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民生痛点难点,做到人民满意,群众放心。
二、观念引导,树立信心。随着时代进步,贫富差距的存在,部分群众的观念出现单一化和庸俗化,生出“要么有权,要么有钱”的想法。他们认为,没钱没权注定是底层,努力无用,只能等待国家的慰问和安抚。这样的观念最终产生强烈的“弱势心态”和“被剥夺感”,心生不满和怨怼。
党和国家要解决民生问题,必须用正确价值观引导群众,净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让群众知道:梦想要有,努力和奋斗也要有,精彩人生要靠汗水打拼而不是靠国家救济。
(10)中国方案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扩展阅读
其他措施
一、要完善保障,配置资源。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必须严格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个稳”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公共服务,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扶贫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日益舒适幸福。
同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依靠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适当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科学调整资源配置。
二、要持续改革,高效发展。改革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民生促发展,发展救民生。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持续做大“蛋糕”,优化经济结构,树立科学发展观,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解放思想,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抓好人才培养计划,提高经济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