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的所有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按时间)有哪些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自2008年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
1、春节
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年终”等别称。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北方人风俗大致一致,过年包饺子、蒸馍等等;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汤圆、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㈡ 中国的节日有哪些,分别是几月几日
1月1日:元旦
农历正月初一:新年(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3月8日:国际妇女节
3月12日:植树节
4月4日(年份为双数)或5日(年份为单数):清明节
5月1日:国际劳动节
5月4日:青年节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6月1日:国际儿童节
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中国情人节)
8月1日:建军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9月10日:教师节
10月1日:国庆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农历腊月廿九或三十:除夕
㈢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按顺序排列全部
你好,中国的传统节日有:
农历12月8日 腊八节
公历1月1日 元旦节
农历12月31日 除夕节
农历1月1日 春节
农历1月15日 元宵节
公历3月8日 妇女节
公历4月5日 清明节
公历5月1日 劳动节
公历5月4日 青年节
公历6月1日 儿童节
农历6月5日 端午节
公历7月1日 建党节
农历7月7日 七夕情人节
农历7月15日 中元节
公历9月10日 教师节
农历8月15日 中秋节
公历10月1日 国庆节
农历9月9日 重阳节
公历12月21日 冬至
望采纳,谢谢!
㈣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一、春节
端午为农历五月初五,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艾叶、系红线等。据说是为纪念屈原于此日投汨罗江而死。
㈤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分别在几月几日
中国的传统的节日分别是: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等。
希望解决了你的问题,望采纳。
㈥ 中国传统节有哪些,几月几日,节日的习俗是什么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烧炮竹、烧烟花、游神赛会、年例、押舟、祈福、庙会、游锣鼓、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习俗: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由于节期重叠,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为主,祭龙多在“龙飞天”的端阳。
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 ;
习俗:二月二是土地公的圣诞,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在中国南方地区,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二月二“普遍奉祀土地神。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
习俗:寒食节主要的习俗是禁火、冷食。魏晋时期,寒食节只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地方性民间节日,内容也仅限于禁火和寒食。到了南北朝时,其节日的内容开始增加,据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记载,那时的寒食节习俗已有挑菜、镂鸡子、斗鸡和蹴鞠等。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习俗: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乐趣。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端午节的节俗以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祈福纳祥类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放纸龙等,压邪攘灾类习俗主要有挂艾草、浸龙舟水、洗草药水、拴五色彩线等,节庆食品主要有粽子、五黄等。在传统节日中,论民俗之繁多复杂,或只有端午节能和春节可比拟。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与春节一样,其习俗蕴含着祈福、消灾等文化内涵,寄托了人们一种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83]具体习俗如下所列:①、登高;②、吃重阳糕;③、赏菊并饮菊花酒;④、插茱萸和簪菊花;⑤、喝重阳酒。
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
习俗: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吃姜饭,“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清末明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而今仍有沿海一带如粤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习俗:除夕主要有贴年红、年夜饭、压岁钱、辞岁、守岁等习俗。除夕,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岁火起源于古代驱邪的需要。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吃年晚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傍晚,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
㈦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除夕、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腊八节、小年等。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传承发展,是人类社会“逐渐形成、逐渐完善的文化过程”,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信念。
㈧ 中国所有传统节日的日期
中国节日:
1月1日:元旦
农历正月初一:新年(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3月8日:国际妇女节
3月12日:植树节
4月4日(年份为双数)或5日(年份为单数):清明节
5月1日:国际劳动节
5月4日:青年节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6月1日:国际儿童节
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中国情人节)
8月1日:建军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9月10日:教师节
10月1日:国庆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农历腊月廿九或三十:除夕
编辑于 2008-07-11
查看全部7个回答
中国万年日历_拼多多官方下载_品质钜惠_畅享底价1元抢!
值得一看的日历相关信息推荐
中国万年日历,拼多多精选好货,批发价格高性价比,省薪省时放肆购!品质好物一折起,立即抢购!
本月114人下载
咨询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京东台历文具耗材,简约时尚,结实耐用,得心应手!
惠寻 台历日历简约牛年月历年历 企业专享办公桌面摆件日历
¥2.4 元
空白台历 2021年打卡台历简约效率实用月历商务新年创意空白可定制印刷 单面
¥34 元
2021年历单张 极简2021超大ins日历打卡挂历大张年历记事台历单张墙贴月历 2021年单张(硬纸筒包装)
¥49 元
京东广告
中国所有传统节日的日期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AKA 正在咨询一个数码问题
15条评论
热心网友1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的母亲节是西方的
查看全部15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来快手_怎么中国的传统节日才好看
来快手看时尚大V分享的中国的传统节日教学,轻松学会好看的中国的传统节日技巧下载快手app,看更多中国的传统节日小妙招
广告2021-05-13
中国传统节日及日期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 拓展资料形成: 中华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是“法制化的文明社会”
㈨ 我国一共有几个节日分别是哪些
10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