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历代花鸟画作者作品有哪些

中国历代花鸟画作者作品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5-28 08:16:21

1. 北宋中叶之后,文人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赵佶,赵孟坚,法常,赵昌,崔白,这些都是北宋时期的代表人物,而且他们创作的花鸟画都非常的精彩,也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的画工非常的优秀。

2. 中国古代有哪些着名的画家

一、吴道子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着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年(永隆元年) ,卒于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
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二、顾恺之
顾恺之(348年— 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张择端
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四、倪瓒
倪瓒(1301年—1374年),初名倪珽,字泰宇,别字符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倪瓒家中富有,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年,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倪瓒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
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书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
洪武七年卒,时年七十四岁,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着有《清閟阁集》。
五、唐寅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着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3. 从隋唐到清所有花鸟画的作者和作品名称

唐代的薛稷,名臣魏征外孙。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人称“薛少保”。以书法名世,为书法初唐四大家之一。也擅画人物、佛像、鸟兽、树石,画鹤尤其生动,时称一绝,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诗颂其画鹤。绘画作品已无存。

宋代崔白的《寒雀图》、李篙的《花篮图》、佚名的《出水芙蓉图》。
崔白的《寒雀图》描写隆冬时节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依然在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它们情态各异,充满活力,画出了麻雀好动的特性。同时,画家运用对比、变换等形式美法则,如老树干的横斜平直与麻雀形体的浑圆柔润、直与曲等对比,使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
李嵩的《花篮图》,画幅虽小(19.2X26.1厘米).但以极其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花篮中的茶花、蜀葵、营草等一组花卉,不仅形似,而且极富生命力。
佚名的《出水芙蓉图》,画幅也很小(23.8X25.1厘米),但画得十分精致生动,而且是用没骨画法(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色彩描绘物象),整个画面似全用色彩画成,不见墨线的痕迹。浅粉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似乎还带着拂晓时的露珠,那种一尘不染、雅洁妩媚的花姿,正值花苞初放的最佳时刻。它突出地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明代着名画家徐渭的《杂花图卷》是这种画风的代表作。全画由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葡萄、芭蕉和梅、竹、水仙等十一个部分组成。它在气势上是全画一气呵成,在对物象的描绘上则是表现得丝丝入扣。在水墨的浓淡变化之中,给人以苍劲雄健、墨气淋漓之感。
朱聋是清初着名画家,他是明代皇室的后裔,明亡后,他为了逃避迫害和表示对清代统治者的仇视,出家当了和尚,别号“八大山人”。他的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借物抒情的特点。他的《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郑燮号板桥,是清代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擅画兰、竹。他的《丛竹图》写一丛墨竹,老干新纂,浓淡相间,重叠错落,疏密有致,劲拔挺秀,老嫩分明。又自作长题于竹枝之间,别有一番情趣。

4. 名家牡丹国画有哪些

名家牡丹国画有:

1.清马逸《国色天香图》《国色天香图》是一幅富丽堂皇的工笔重彩花卉图。的牡丹花开娇艳,明丽动人,色彩丰富饱满,姿态优雅,设色极其讲究,勾线细致圆润。而花下奇石则用积墨与淡墨晕染相结合绘出。

以石绿、石青略染。兰花以重粉罩染,胭脂点蕊,素雅动人。地面以淡彩渲染,营造出空间的伸缩感。

2.《国色天香图》堪称“中国牡丹第一图”,是中国古代牡丹绘画最杰出的作品。清余稺《花鸟图册》此册共十二开。

构图简洁、高雅,设色明丽妍美,笔法工整细腻,飞蝶、蚱蜢、小鸟的造型准确,栩栩如生,说明画家有扎实的写生功底。此图册绘兰花、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兰、梅花、腊梅等。

3.清郎世宁《仙萼长春图之牡丹》此图册分别描绘了牡丹、兰花、罂粟、萱草、荷花、梅花等艳丽多姿的花卉和体态生动的蝶、鸟。构图上取法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格局,以虚托实,注重对所绘物象的突出。在表现技法上。

则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及透视的特点,以工致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花瓣、叶片以及鸟雀的羽毛质感和体积感,呈现出与传统的中国花鸟画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这种“中西合璧”的画风成为清代宫廷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

受到了清皇室的青睐。

4.清恽冰《牡丹图·国色天香》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刻画了蒲塘秋日的丽景。整幅运用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荷花则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

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南宋徐崇思《牡丹蝴蝶图》花鸟画立轴红花绿叶占据整个画面,这种丰满的构图如肖像般使我们能直观地欣赏这娇嫩柔美的荷花。细腻的笔调把荷花的清纯高洁。

5.南宋徐崇思《牡丹蝴蝶图》花鸟画立轴红花绿叶占据整个画面,这种丰满的构图如肖像般使我们能直观地欣赏这娇嫩柔美的荷花。细腻的笔调把荷花的清纯高洁。

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表现得入木三分。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佳作。近现代陈之佛《牡丹富贵图》花鸟画立轴陈之佛的工笔花鸟可谓别具一格。他的创作,殚精竭虑,汇古创今,开拓了前无古人的新意境。

傅抱石给陈之佛的《寒梅小鸟》题过这样的两句诗:“雪个已矣瓯香死,三百年来或在斯”。意思是说自从八大山人朱耷及恽南田死了以后,这三百年来花鸟工笔画的创作大概就算得上陈之佛了。陈之佛在花鸟写画的创作上强调构图。

色彩等方面的形式美,并把丰富的图案技法融汇于绘画创作中,从而强化了花鸟画的艺术效果,创造出清新典雅,富有浓郁装饰特色的绘画风格。他的渊深的文学修养更使他笔下的花鸟画有诗一般的神韵,他创作的画面永远给人丰厚隽永的美的享受。

陈之佛的工笔花鸟艺术,融汇了中西绘画之长,既表现出富有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既严谨工细,一丝不苟,又生动多样,清新隽逸,他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北宋佚名《牡丹图页》花鸟画小品图绘牡丹花后魏紫。

花冠硕大,重瓣层叠,娇艳华贵,左右以绿叶相衬。花瓣层次丰富,刻画入微,先用中锋细笔勾花瓣,然后用胭脂红层层渲染,以浅黄色点花蕊,以花青汁绿染花叶。此图页精工富丽,美不胜收,构图丰满。

设色艳而不俗。近现代于非闇《牡丹蜂雀图》花鸟画立轴画花木禽鱼,从宋人钩勒入手,雕青嵌绿,富丽绚烂。白描兰、竹、水仙,尤为清逸。兼擅治印。解放后任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院副会长。

于艺术事业,致力甚多。着非闇漫墨、都门钓鱼记、艺兰记、豢鸽记(有英译本)、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卒年七十二。清钱维城《国色天香图》牡丹花鸟画立轴钱维城的《牡丹图》是干隆皇帝旧藏。

后赐与大臣英和,其意义可与《石渠宝笈》等同。“此图用笔秀丽,艳丽的色彩渲染却十分素雅,体现了钱维城的审美趣味。所绘之花朵枝叶刻画极为精细,枝叶舒展婀娜。虽说钱维城的山水画很有名,但花卉亦也毫不逊色,而且留世花卉画作较少,此幅《牡丹图》更是色泽润藉,笔法俊逸,—派明丽清新。”据了解。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内收录钱维城书画作品共一百六十件,数量之多足以说明清宫对其艺术造诣的赏识。此外,《清史稿》卷504更赞扬钱维城的花卉画作“花卉传色尤有神采”。清汪承霈《三春韶牡丹图》花鸟画横轴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美的民族。

自古就有种牡丹、赏牡丹之风。牡丹,花大色美、雍容华贵、芳香浓郁,自古就是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家居字画装饰中悬挂一副国画牡丹图不但能够美化居室、陶冶情操。还能给居室带来吉祥之气。

因此牡丹装饰画成为家居装饰字画的首选。

5. 你知道我国历代有哪些着名画家,他们有什么代表作

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唐代画家吴道子,代表作《天王送子图》
宋代的首推张择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当然像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也是一绝。
元代的王绎,代表作《杨竹西小像图》
明代的好像有唐伯虎,代表作《《山路松声图》,还有山水画初师董其昌,代表作《高逸图》
明末清初的朱耷,就是八大山人,代表作《孔雀竹石图》《孤禽图》
清代的有郑燮,扬州八怪之一,代表作有《双松图轴》、《竹石图轴》、《丛竹图》
现代的着名的有潘天寿,陆俨少,李可染,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李苦禅,傅抱石,徐悲鸿,范曾,这些都是国画大师级的人物。当然漫画鼻祖丰子恺也很不错,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了。
我所知道的大概就这么多了。。。

6. 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是

历代花鸟画家辈出,如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晖的鹰,黄筌、徐熙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瑜的花鸟;南宋吴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鱼、恽寿平的荷、华喦的鸟;近代吴昌硕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绵延不绝。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名臣魏征外孙。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人称“薛少保”。以书法名世,为书法初唐四大家之一。也擅画人物、佛像、鸟兽、树石,画鹤尤其生动,时称一绝,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诗颂其画鹤。绘画作品已无存。 花鸟画
曹霸,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魏高贵乡公曹髦后裔,官至左武卫将军。画承家学,擅画马,亦工肖像。成名于玄宗开元年间,天宝末年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及画“御马”,技艺精辟,杜甫曾作《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推许之。今画迹已不传。 韩干,京兆(今西安)人,活动于玄宗时代。少年时曾作酒肆佣工,得王维资助,改学绘画,十年而成。擅画肖像、人物、鬼神,尤精于画马。画马师承曹霸,但更重写生,所画之马,壮健神骏,被誉为“古今独步”。现存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牧马图》册页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的《照夜白图》卷。《牧马图》画一虞官驾白马缓行,右侧为一黑马,用笔纤细遒劲,色墨渲染得宜。此画曾经南唐内府及宣和内府收藏,并有宋徽宗题“韩干真迹”。《照夜白图》画玄宗坐骑照夜白,也是流传有绪的作品。另有旧题《韩干神骏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今定为五代人仿作。 韦偃,长安(今西安)人,寓居于蜀,擅画人物、鞍马及山水。虽承家学传统,但青出于蓝。据记载,他画白川原牧马,马的姿态变化万千,穷极生动。今可以通过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一画来了解其风范,该图绘骏马一千二百余匹、圉人等一百四十余名,众马姿态各异,栩栩如 花鸟画
生。此外,他所画山水,也对唐代山水松石的变革有过重要作用。 边鸾,京兆(今西安)人。官至右卫长史。擅画禽鸟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鸟画独立成科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传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图》,图录于《唐宋元明名画大观》。 刁光胤(约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长安(今西安)人。唐天复年间避乱入蜀,留居30余年,卒于蜀。擅画龙水、竹石、花鸟等,一生作画勤奋,多为花鸟,为五代着名画家黄筌老师,亲授其艺。传世作品《写生花卉册》已被定为伪托之作。 黄居寀(933-?),字伯鸾,成都人,黄筌次子。原在西蜀画院供职,后随旧主入宋。黄筌去世后,黄居寀成为领袖人物,受到太祖、太宗的重用,他的画法也成为画院的标准,在宋代宫廷中占了90余年的主导地位。其传世作品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山鹧棘雀图》轴,以细线勾出轮廓,然后敷重彩,层层晕染,感觉极为细腻,有富贵华丽之趣。 赵昌(?-约1016),字昌之,广汉(今四川剑南)人。擅画花果,师事滕昌祐,有“出蓝”之誉。喜画折枝花卉,擅长着色。作品传世极少,故宫博物院藏《写生蛱蝶图》卷传为其作品,专家多以为不真。画院待诏林椿以花鸟翎毛着称于时,画法师赵昌,今有《果熟禽来图》(故宫博物院藏)传世,与记载中赵昌画法相似。 易元吉,字庆之,长沙人。善画獐、猿及花果禽鸟等。据说曾深入山中居住,观察兽类活动,所画动物极其生动传神。英宗时应召入画院在西庑殿作《百猿图》,未竟而卒。今传有《聚猿图》(藏日本),画于崇山峻岭间嬉戏的群猿。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属江西)人,宋神宗时画院画家。除擅画花鸟外,也擅画道释鬼神,创作不少壁画。其花鸟画重写生,并且不打草稿。传世作品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双喜图》轴,描绘西风袭过的深秋野外,一对绶带鸟飞来,对野兔叽叫。禽兔刻画细腻,树石草坡则用笔老健。故宫博物院藏有其《寒雀图》卷,画数只麻雀于枯枝间栖憩的情景。其弟崔悫,字子中,也是画院画家,兄弟齐名,且画风相近,都是改变宋初以来“黄氏体制”的中坚人物。 花鸟画
文同(1018-1079),字与可,世称石室先生,又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历任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和陵州、洋州、湖州知州等。擅诗文词翰,亦长飞白书,在绘画上以墨竹闻名,称“湖州竹派”,成语“胸有成竹”即出于他的说法。与表弟苏轼诗词往来唱和,确立了四君子题材。其画竹,“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传世作品极少,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竹图》为其真迹,画倒垂竹一枝,形象真实,笔法严谨。广东博物馆藏有《墨竹图》一轴,系此轴临本。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枯木竹石合卷》,真伪待考;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墨竹图》轴,系传派作品。 扬补之(1097-1169),字无咎,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南昌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传一生不仕,擅词翰,工书法,尤长画梅。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四梅花图》卷,四枝梅花分别描绘从未开、欲放、盛开、残败等开放全过程。画法全用水墨,枝干皴擦用飞白法,花瓣用白描勾写。故宫博物院还藏有《雪梅图》卷等。其传人有其外甥汤正仲及徐禹功、赵孟坚等。 赵孟坚(1199-?),字子固,号彝斋,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南渡后寓居嘉兴海盐。其虽为宗室,但家境清寒,进士及第后任过一些小官,后提拔为提辖左藏库,出守严州。擅画水墨白描水仙、梅花、兰、 竹石等,风格清秀淡雅。今传世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墨兰图》卷、《岁寒三友图》页、《水仙图》卷。其中,《水仙图》卷系白描手法勾画花叶,微染浓淡墨色,分出阴阳向背,实为独创之画法。 花鸟画
李公麟(生平事迹见前),传世作品中的《五马图》是最为可信的真迹之一,虽无款,但有其好友黄庭坚的笺题和跋为证。该画描绘西域进献给北宋的五匹骏马,分别有奚官牵引,人马造型准确生动,线条洗炼概括,神情各异。《临韦偃牧放图》是李公麟奉皇命而临摹的,画中已掺杂了他自己的画法。前图二战前曾存日本私人处,后称已毁于战火。后图藏于故宫博物院,千马百人,巍为壮观。 祁序,江南人,工花竹翎毛,擅画水牛。今存《江山放牧图》卷,藏于故宫博物院。此画描写江南水乡儿童们放牧情形,儿童们或吹笛,或弈棋,或放风筝,远处还有农民荷锄而行,充满着田园之乐。 钱选(13世纪至14世纪初),字舜举,号玉潭,别号巽峰、清癯老人、习懒翁、霅溪翁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进士,工诗、书、画,以绘画成就最为突出,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鞍马等均深有造诣,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画家

7. 举例说明花鸟画家及代表作品



黄居寀(933-?),字伯鸾,成都人,黄筌次子。原在西蜀画院供职,后随旧主入宋。黄筌去世后,黄居寀成为领袖人物,受到太祖、太宗的重用,他的画法也成为画院的标准,在宋代宫廷中占了90余年的主导地位。其传世作品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山鹧棘雀图》轴,以细线勾出轮廓,然后敷重彩,层层晕染,感觉极为细腻,有富贵华丽之趣。
赵昌(?-约1016),字昌之,广汉(今四川剑南)人。擅画花果,师事滕昌佑,有“出蓝”之誉。喜画折枝花卉,擅长着色。作品传世极少,故宫博物院藏《写生蛱蝶图》卷传为其作品,专家多以为不真。画院待诏林椿以花鸟翎毛着称于时,画法师赵昌,今有《果熟禽来图》(故宫博物院藏)传世,与记载中赵昌画法相似。

易元吉,字庆之,长沙人。善画獐、猿及花果禽鸟等。据说曾深入山中居住,观察兽类活动,所画动物极其生动传神。英宗时应召入画院在西庑殿作《百猿图》,未竟而卒。今传有《聚猿图》(藏日本),画于崇山峻岭间嬉戏的群猿。台北故宫博物院所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属江西)人,宋神宗时画院画家。除擅画花鸟外,也擅画道释鬼神,创作不少壁画。其花鸟画重写生,并且不打草稿。传世作品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双喜图》轴,描绘西风袭过的深秋野外,一对绶带鸟飞来,对野兔叽叫。禽兔刻画细腻,树石草坡则用笔老健。故宫博物院藏有其《寒雀图》卷,画数只麻雀于枯枝间栖憩的情景。其弟崔悫,字子中,也是画院画家,兄弟齐名,且画风相近,都是改变宋初以来“黄氏体制”的中坚人物。

文人花鸟画家及其作品

文同(1018-1079),字与可,世称石室先生,又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历任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和陵州、洋州、湖州知州等。擅诗文词翰,亦长飞白书,在绘画上以墨竹闻名,称“湖州竹派”,成语“胸有成竹”即出于他的说法。与表弟苏轼诗词往来唱和,确立了四君子题材。其画竹,“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传世作品极少,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竹图》为其真迹,画倒垂竹一枝,形象真实,笔法严谨。广东博物馆藏有《墨竹图》一轴,系此轴临本。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枯木竹石合卷》,真伪待考;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墨竹图》轴,系传派作品。
扬补之(1097-1169),字无咎,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南昌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传一生不仕,擅词翰,工书法,尤长画梅。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四梅花图》卷,四枝梅花分别描绘从未开、欲放、盛开、残败等开放全过程。画法全用水墨,枝干皴擦用飞白法,花瓣用白描勾写。故宫博物院还藏有《雪梅图》卷等。其传人有其外甥汤正仲及徐禹功、赵孟坚等。

赵孟坚(1199-?),字子固,号彝斋,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南渡后寓居嘉兴海盐。其虽为宗室,但家境清寒,进士及第后任过一些小官,后提拔为提辖左藏库,出守严州。擅画水墨白描水仙、梅花、兰、竹石等,风格清秀淡雅。今传世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墨兰图》卷、《岁寒三友图》页、《水仙图》卷。其中,《水仙图》卷系白描手法勾画花叶,微染浓淡墨色,分出阴阳向背,实为独创之画法。

牛、马画家及其作品

李公麟(生平事迹见前),传世作品中的《五马图》是最为可信的真迹之一,虽无款,但有其好友黄庭坚的笺题和跋为证。该画描绘西域进献给北宋的五匹骏马,分别有奚官牵引,人马造型准确生动,线条洗炼概括,神情各异。《临韦偃牧放图》是李公麟奉皇命而临摹的,画中已掺杂了他自己的画法。前图二战前曾存日本私人处,后称已毁于战火。后图藏于故宫博物院,千马百人,巍为壮观。

祁序,江南人,工花竹翎毛,擅画水牛。今存《江山放牧图》卷,藏于故宫博物院。此画描写江南水乡儿童们放牧情形,儿童们或吹笛,或弈棋,或放风筝,远处还有农民荷锄而行,充满着田园之乐。

http://www.cc5000.com/shi/huihua/sdhuaniao.htm

隋唐绘画

花鸟禽兽画

■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名臣魏征外孙。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人称“薛少保”。以书法名世,为书法初唐四大家之一。也擅画人物、佛像、鸟兽、树石,画鹤尤其生动,时称一绝,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诗颂其画鹤。绘画作品已无存。

■ 曹霸,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魏高贵乡公曹髦后裔,官至左武卫将军。画承家学,擅画马,亦工肖像。成名于玄宗开元年间,天宝末年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及画“御马”,技艺精辟,杜甫曾作《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推许之。今画迹已不传。

■ 韩干,京兆(今西安)人,活动于玄宗时代。少年时曾作酒肆佣工,得王维资助,改学绘画,十年而成。擅画肖像、人物、鬼神,尤精于画马。画马师承曹霸,但更重写生,所画之马,壮健神骏,被誉为“古今独步”。现存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牧马图》册页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的《照夜白图》卷。《牧马图》画一虞官驾白马缓行,右侧为一黑马,用笔纤细遒劲,色墨渲染得宜。此画曾经南唐内府及宣和内府收藏,并有宋徽宗题“韩干真迹”。《照夜白图》画玄宗坐骑照夜白,也是流传有绪的作品。另有旧题《韩干神骏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今定为五代人仿作。

■ 韦偃,长安(今西安)人,寓居于蜀,擅画人物、鞍马及山水。虽承家学传统,但青出于蓝。据记载,他画白川原牧马,马的姿态变化万千,穷极生动。今可以通过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一画来了解其风范,该图绘骏马一千二百余匹、圉人等一百四十余名,众马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此外,他所画山水,也对唐代山水松石的变革有过重要作用。

■ 边鸾,京兆(今西安)人。官至右卫长史。擅画禽鸟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鸟画独立成科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传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图》,图录于《唐宋元明名画大观》。

■ 刁光胤(约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长安(今西安)人。唐天复年间避乱入蜀,留居30余年,卒于蜀。擅画龙水、竹石、花鸟等,一生作画勤奋,多为花鸟,为五代着名画家黄筌老师,亲授其艺。传世作品《写生花卉册》已被定为伪托之作。
http://www.cc5000.com/shi/huihua/sthuaniao.htm

元代花鸟画

◆钱选(13世纪至14世纪初),字舜举,号玉潭,别号巽峰、清癯老人、习懒翁、霅溪翁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进士,工诗、书、画,以绘画成就最为突出,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鞍马等均深有造诣,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画家,与赵孟頫同里,并称为“吴兴八俊”。入元后隐居不仕,潜心作画以终其身。他的绘画继承前代传统,山水花鸟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千里,广泛吸收前贤经验而自出新意。主张作画要体现文人的气质,即所谓“士气”,力图摆脱对于形似的刻意追求,这种主张在元初画坛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重要影响。传世作品主要有:上海博物馆藏《浮玉山居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山居图》卷、《八花图》卷,天津艺术博物馆藏《花鸟》卷和《白莲花图》卷(山东朱檀墓出土,藏山东省博物馆)等。《八花图》是钱选早期花卉代表作,此图继承了宋代院体画法,笔法精工细密但富于文人画的气质。《白莲花图》卷为水墨淡设色,变早期的工丽为放逸。这种画法对明清水墨花卉画有较大影响。

◆王渊,字若水,号澹轩,钱塘(今杭州)人,生卒不详,主要活动于元代中后期。善画山水、人物,尤精花鸟竹石,山水师郭熙,花鸟师黄筌,但改黄筌之设色工细之法为水墨晕染,自成一格,在元代及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其传世作品主要有:故宫博物院藏《山桃锦鸡图》、《墨牡丹图》、山西省博物馆藏《花鸟》轴、上海博物馆藏《花竹禽雀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桃竹春禽图》轴等。《山桃锦鸡图》画山桃修竹下的两只锦鸡,背景为坡石溪水,春意盎然。结构严谨,笔法沉稳凝练而又清劲秀润,是王渊水墨花鸟代表作。其弟子臧良也能传其法,有《草虫图》传世。

◆李衎(1244-1320),字仲宾,号息斋道人,燕(今北京)人。早年曾为小吏,后累官至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晚年辞官后居维扬。卒后封蓟国公。善画枯木竹石,墨竹初师金代王庭筠之子王曼卿,后学文同,双钩设色竹师唐代李颇,极富盛名。其存世作品主要有《四清图》卷(后半卷藏于故宫博物院,前半卷藏美国纳尔逊博物馆)、《双钩竹图》轴、《沐雨图》轴、《新篁图》轴、《墨竹图》卷(以上藏故宫博物院)和《新篁树石图》轴(南京博物院藏)等。《四清图》是李衎65岁时所画,用笔沉着稳健,墨色淋漓清润,将各种竹子的姿态及竹子的新老枯荣都表现得十分真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并着有《息斋竹谱》传世,是他画竹经验的总结。其子李士行继承家学,传世作品有《乔松竹石图》轴等,画法出于乃父,惟功力稍差。
赵孟頫在古木竹石和花鸟画方面,也是具有突出成就的高手。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秀石疏林图》卷和《古木竹石图》轴。《秀石疏林图》纸本墨笔,画巨石周围分布数株古木丛篁,用飞白法画巨石,表现了巨石的坚硬质感;用圆劲的笔法画古木,表现了了树木挺劲的枝干;用峭利的笔法画竹叶,表现了竹的潇洒。充分施展了书法笔墨在绘画中的效用。他在此画后的跋中题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首诗进一步阐明了唐代张彦远关于“书画同法”的理论,极大地影响了明清以来文人画创作的风气。此外,上海博物馆藏的赵孟頫《出墙图》以青色写竹,故宫博物院藏《幽篁戴胜图》则笔法工细,得院体花鸟画法遗意。赵室一门中,许多人都是着名的书画家,其妻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善画竹,是古代最有名的女画家之一,书画均学赵孟頫。故宫博物院藏其《墨竹》卷,笔法尖劲。其子赵雍(1289-?),字仲穆,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书画得家法,均有较高成就。与其父一样多才多艺,并精于鉴赏。存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松溪钓艇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竹石图》等。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官至奎章阁鉴书博士,是元代极有眼力的书画鉴赏家。博学多能,诗文书画都有很高的声誉。善画墨竹,师法文同、李衎,也善墨花。传世作品主要有:《清閟阁墨竹图》轴、上海博物馆藏《双竹图》轴等。此两幅均仿文同法,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前图枝干挺劲,笔墨浑厚沉着,石用董、巨一派披麻皴法,为其后期代表作。

◆顾安(1289-1364),字定之,自号迂讷老人。祖籍淮东,平江(苏州)人。曾人泉州路判官等职。以善画竹闻名于世,尤其喜画风竹新篁。画法综合文同及赵孟頫、李衎、柯九思诸家所长,自成面貌。传世主要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幽篁秀石图》轴、《新篁图》、《风雨竹图》、《墨笔竹石》轴等。《幽篁秀石图》轴画秀石一块,玲珑剔透,连勾带染,不见笔墨痕迹,石后丛篁林立,竹叶飘摇,是顾安墨竹代表作。

◆王冕(?-1359),字符章,号煮石山农,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农家,屡试不第后,遁迹江湖,遍游名山大川。后归隐九里山,朱元璋进军浙东时出山,任谘议参军,不久病死。他能诗善画,尤工于墨梅,继承了南宋扬无咎之法并推崇华光和尚所画梅花,自成一家,以胭脂作没骨梅花是其首创。他的画梅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并着有《梅谱》传世,总结了前人及自己的画梅经验。传世主要梅花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墨梅图》卷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枝早春图》轴等。《墨梅图》是《元五家合绘》卷中的一段,纸本墨笔,画枝干挺秀的梅花一枝,穿插得势,淡墨点花瓣,浓墨勾蕊,显得极为清润。并有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干坤。”诗画相得益彰,画家借画墨梅标榜自己清高孤洁的思想。

◆郭畀(1280-1335),字天锡,号思退,祖籍洺水,居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历任饶州路鄱阳书院山长、处州青田县腊原巡检等职。工书画,书法学赵孟頫,山水有米家风范,尤善竹木窠石。传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幽篁枯木图》卷等。

元四家中的吴镇和倪瓒也都善画竹石题材。吴镇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竹谱册》传世,共22幅,各有姿态,笔法简洁苍劲,为其竹石代表作。倪瓒的竹石画也极负盛名。传世竹石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竹枝图》卷、《怪石丛篁图》轴等。《竹枝图》画修竹一枝,以秃笔浓墨画成,笔墨瘦劲苍健,表现了新竹的秀嫩潇洒之姿。倪瓒画竹,往往超乎于形似之外,着重抒发“胸中逸气”,自题其画竹云:“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它人视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这种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

8. 历代写意花鸟画家有哪些,代表作有哪些

王雪涛、李苦禅、任伯年、陈道复、金农、华岩、虚谷、沈周、赵之谦、蒲华、吴昌硕等等等等······

9. 花鸟画的历代名家

历代花鸟画家辈出,如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晖的鹰,黄筌、徐熙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瑜的花鸟;南宋吴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鱼、恽寿平的荷、华喦的鸟;近代吴昌硕的花卉、齐白石的花果、徐悲鸿的马、潘天寿的雁荡山花、朱宣咸的梅花、李苦禅的鹰、李可染的牛、陈之佛的工笔重彩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绵延不绝。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名臣魏征外孙。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人称“薛少保”。以书法名世,为书法初唐四大家之一。也擅画人物、佛像、鸟兽、树石,画鹤尤其生动,时称一绝,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诗颂其画鹤。绘画作品已无存。曹霸,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魏高贵乡公曹髦后裔,官至左武卫将军。画承家学,擅画马,亦工肖像。成名于玄宗开元年间,天宝末年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及画“御马”,技艺精辟,杜甫曾作《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推许之。今画迹已不传。
韩干,京兆(今西安)人,活动于玄宗时代。少年时曾作酒肆佣工,得王维资助,改学绘画,十年而成。擅画肖像、人物、鬼神,尤精于画马。画马师承曹霸,但更重写生,所画之马,壮健神骏,被誉为“古今独步”。现存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牧马图》册页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的《照夜白图》卷。《牧马图》画一虞官驾白马缓行,右侧为一黑马,用笔纤细遒劲,色墨渲染得宜。此画曾经南唐内府及宣和内府收藏,并有宋徽宗题“韩干真迹”。《照夜白图》画玄宗坐骑照夜白,也是流传有绪的作品。另有旧题《韩干神骏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今定为五代人仿作。
韦偃,长安(今西安)人,寓居于蜀,擅画人物、鞍马及山水。虽承家学传统,但青出于蓝。据记载,他画白川原牧马,马的姿态变化万千,穷极生动。今可以通过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一画来了解其风范,该图绘骏马一千二百余匹、圉人等一百四十余名,众马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此外,他所画山水,也对唐代山水松石的变革有过重要作用。
边鸾,京兆(今西安)人。官至右卫长史。擅画禽鸟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鸟画独立成科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传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图》,图录于《唐宋元明名画大观》。
刁光胤(约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长安(今西安)人。唐天复年间避乱入蜀,留居30余年,卒于蜀。擅画龙水、竹石、花鸟等,一生作画勤奋,多为花鸟,为五代着名画家黄筌老师,亲授其艺。传世作品《写生花卉册》已被定为伪托之作。
黄居寀(933-?),字伯鸾,成都人,黄筌次子。原在西蜀画院供职,后随旧主入宋。黄筌去世后,黄居寀成为领袖人物,受到太祖、太宗的重用,他的画法也成为画院的标准,在宋代宫廷中占了90余年的主导地位。其传世作品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山鹧棘雀图》轴,以细线勾出轮廓,然后敷重彩,层层晕染,感觉极为细腻,有富贵华丽之趣。
赵昌(?-约1016),字昌之,广汉(今四川剑南)人。擅画花果,师事滕昌祐,有“出蓝”之誉。喜画折枝花卉,擅长着色。作品传世极少,故宫博物院藏《写生蛱蝶图》卷传为其作品,专家多以为不真。画院待诏林椿以花鸟翎毛着称于时,画法师赵昌,今有《果熟禽来图》(故宫博物院藏)传世,与记载中赵昌画法相似。
易元吉,字庆之,长沙人。善画獐、猿及花果禽鸟等。据说曾深入山中居住,观察兽类活动,所画动物极其生动传神。英宗时应召入画院在西庑殿作《百猿图》,未竟而卒。今传有《聚猿图》(藏日本),画于崇山峻岭间嬉戏的群猿。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宋神宗时画院画家。除擅画花鸟外,也擅画道释鬼神,创作不少壁画。其花鸟画重写生,并且不打草稿。传世作品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双喜图》轴,描绘西风袭过的深秋野外,一对绶带鸟飞来,对野兔叽叫。禽兔刻画细腻,树石草坡则用笔老健。故宫博物院藏有其《寒雀图》卷,画数只麻雀于枯枝间栖憩的情景。其弟崔悫,字子中,也是画院画家,兄弟齐名,且画风相近,都是改变宋初以来“黄氏体制”的中坚人物。文同(1018-1079),字与可,世称石室先生,又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历任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和陵州、洋州、湖州知州等。擅诗文词翰,亦长飞白书,在绘画上以墨竹闻名,称“湖州竹派”,成语“胸有成竹”即出于他的说法。与表弟苏轼诗词往来唱和,确立了四君子题材。其画竹,“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传世作品极少,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竹图》为其真迹,画倒垂竹一枝,形象真实,笔法严谨。广东博物馆藏有《墨竹图》一轴,系此轴临本。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枯木竹石合卷》,真伪待考;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墨竹图》轴,系传派作品。
扬补之(1097-1169),字无咎,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南昌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传一生不仕,擅词翰,工书法,尤长画梅。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四梅花图》卷,四枝梅花分别描绘从未开、欲放、盛开、残败等开放全过程。画法全用水墨,枝干皴擦用飞白法,花瓣用白描勾写。故宫博物院还藏有《雪梅图》卷等。其传人有其外甥汤正仲及徐禹功、赵孟坚等。
赵孟坚(1199-?),字子固,号彝斋,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南渡后寓居嘉兴海盐。其虽为宗室,但家境清寒,进士及第后任过一些小官,后提拔为提辖左藏库,出守严州。擅画水墨白描水仙、梅花、兰、 竹石等,风格清秀淡雅。今传世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墨兰图》卷、《岁寒三友图》页、《水仙图》卷。其中,《水仙图》卷系白描手法勾画花叶,微染浓淡墨色,分出阴阳向背,实为独创之画法。
李公麟(生平事迹见前),传世作品中的《五马图》是最为可信的真迹之一,虽无款,但有其好友黄庭坚的笺题和跋为证。该画描绘西域进献给北宋的五匹骏马,分别有奚官牵引,人马造型准确生动,线条洗炼概括,神情各异。《临韦偃牧放图》是李公麟奉皇命而临摹的,画中已掺杂了他自己的画法。前图二战前曾存日本私人处,后称已毁于战火。后图藏于故宫博物院,千马百人,巍为壮观。
祁序,江南人,工花竹翎毛,擅画水牛。今存《江山放牧图》卷,藏于故宫博物院。此画描写江南水乡儿童们放牧情形,儿童们或吹笛,或弈棋,或放风筝,远处还有农民荷锄而行,充满着田园之乐。
钱选(13世纪至14世纪初),字舜举,号玉潭,别号巽峰、清癯老人、习懒翁、霅溪翁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进士,工诗、书、画,以绘画成就最为突出,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鞍马等均深有造诣,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画家,与赵孟钔

10. 中国着名大写意花鸟画家有谁

古代有五代徐熙;北宋苏轼、黄庭坚;南宋法常;元朝王冕赵孟頫;明朝徐渭;清朝朱耷扬州八怪等。

近现代有汪岳云、王天胜、王培东、温泽辉、王晋元、王成喜、王洪学、徐希等。

1、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金陵(今南京)人,一说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其性情豪爽旷达,志节高迈,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其妙与自然无异。

代表作有《玊堂富贵图》、《雪竹图》等。

2、法常,中国南宋画家,僧人。号牧溪。生卒年不详,活跃于13世纪60~80年代之际。蜀(今四川)人。曾因反对奸相贾似道而遭通缉,在浙江一位姓丘的人家中避难。擅龙、虎、猿、鹤、芦雁、山水、人物。师法梁楷,加以发展变化。所画猿、鹤、观音、罗汉等,造型严谨,形象准确。

代表作有《观音》、《松猿》、《竹鹤》。

3、汪岳云(1891-1967),字炳林,号钟奇,江西省宜春市万载潭端口池溪酒壶形人。汪岳云自幼喜读诗文,爱好绘画,1920年前后肄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及上海新华艺术大学。是20世纪初北京书画界领袖陈师曾的入室弟子。

在陈师曾的教导下,汪岳云领悟到了传统中国话的精髓,并继承了陈师曾笔墨苍劲爽健,气韵清新活泼的风格。汪岳云的作品既有中国传统绘画扎实的功底,又富有生活情趣和时代新意,以雄健清逸的绘画风貌独树一帜。尤其是汪岳云笔下的展翅雄鹰更是一绝。

(10)中国历代花鸟画作者作品有哪些扩展阅读:

徐熙的人物画风:

他画花,落笔颇重,只要略施丹粉,骨气过人,生意跃然纸上。时称“江南花鸟,始于徐家”。“下笔成珍,挥毫可范”。其作品,有“意出古人之外”而创立了“清新洒脱”的风格。

擅长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他经常游山林园圃,细察动植物情状。他与后蜀黄筌的花鸟画为五代两大流派,两派的风格不同,各有不同。他所画花木禽鸟,形骨轻秀。独创“落墨”法,用粗笔浓墨,草草写枝叶萼蕊,略施杂彩,使色不碍墨,不掩笔迹。一变黄筌细笔勾勒,填彩晕染的方法。然当时黄筌在画院占优势,掩斥徐熙不能入画院。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代花鸟画作者作品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电压是多少伏 浏览:33
意大利邮箱尾号是什么 浏览:752
意大利语w怎么读 浏览:620
去越南上班如何发工资 浏览:86
英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什么 浏览:911
字母形意大利面怎么吃 浏览:392
意大利人有哪些特质 浏览:838
印度女人吃什么最好 浏览:280
印度尼西亚爪哇海底发现什么生物 浏览:90
越南和老挝哪里好玩 浏览:131
印度服怎么进 浏览:273
中国到北美要走多久 浏览:415
100元能在印尼买多少东西 浏览:824
印尼盾全套多少颗总面值多少钱 浏览:405
七点八万越南币约人民币多少钱 浏览:561
英国初中学校课程怎么样 浏览:482
w市是指中国哪个地方 浏览:75
意大利什么是国际保护居留 浏览:232
印度征兵为什么火爆 浏览:262
肺癌的症状用印尼什么药好 浏览: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