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
一般认为佛教是在西汉末,新莽时和东汉前期时由印度经西域传入的。
根据记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经》。
到了东汉永平十年(67年),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派人去西域,迎来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并且带来了许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马驮回首都洛阳,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译《四十二章经》。也就是现在的白马寺。
延伸:
至10世纪中叶后形成藏语系佛教,后又辗转传到四川、青海、甘肃、蒙古和俄国布利雅特蒙古族居住的地区。
在4—5世纪时获得广泛传播。10—14世纪,越南佛教进入兴盛时期。泰国和缅甸佛教对越南佛教也产生影响。
7世纪新罗王朝统一朝鲜半岛后,由中.国传入的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禅宗都很盛行,以后禅宗尤为兴盛。14世纪末刊行了《高丽藏》。14世纪李氏王朝虽然一度采取排佛崇儒的政策,但朝鲜佛教仍然有所发展,17世纪中叶以后开始衰落,至近代又有所复兴。
7世纪初,圣德太子在《十七条宪法》中要求全体臣民“皈依三宝”。
从中.国隋唐时期开始,日.本向中国派出了大批留学僧,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相继传入日本。12世纪以后,日.本佛教形成很多民族化的宗派。
② 佛教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广泛流传的
佛教发源于距今约2553年前的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它在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受到了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教的抵制,受到儒、道两家猛烈攻击,历经多次劫难。
汉代以后,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佛教开始从印度来到中国。刚到中国,佛教没有汉文佛经为依据,更没有华人僧徒做内援,力量非常弱小,只得依靠黄老道术以图立足,于是便把佛陀释迦牟尼的神迹全都放在老子头上,产生了老子化胡说。
由于佛门对这一说法没有提出过任何异议,所以人们对此也未介意,只是糊里糊涂地将二者视为一体共同祭祀。至此,佛教广泛流传,势力膨胀,西晋末年与道教产生矛盾。道教又提出了老子化胡说,佛教已经羽翼丰满,不再承认这一说法。于是道土王浮根据以往传说,作成《老子化胡经》贬斥佛教。《化胡经》使佛教在道教面前大为难堪,引得僧人群起而争论,纷纷指责此书,并竭力证明佛在道先。从此,《化胡经》的真伪成了历代僧道长期争执的焦点问题。
佛教传入中国始于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明晨问于群臣。太史傅毅答说:西方大圣人,其名曰佛;陛下所梦恐怕就是他。帝就派遣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蔡愔等于西域遇竺法兰,摄摩腾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帝特为建立精舍给他们居住,称做白马寺。于是摩腾与竺法兰在寺里译出《四十二章经》。这几乎是汉地佛教初传的普遍说法,也为我国历史教科书所采用。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到了后汉末叶桓灵二帝的时代(147—189年),记载才逐渐翔实,史料也逐渐丰富。其时西域的佛教学者相继来到中国,如安世高、安玄从安息来,支娄迦谶、支曜从月氏来,竺佛朔从天竺来,康孟详从康居来。由此译事渐盛,法事也渐兴。
由于佛教的学说经义,常令人五体投地,深信不疑。特别是那些贪恋富贵的帝王们,很容易成为佛门说教的信徒,南朝梁武帝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梁武帝萧衍,是十足的佛教迷,他曾亲自注解佛经,撰写论文,参加佛事,甚至还先后三次舍身佛门。
佛教在隋朝奠定复兴的基础,唐高祖统一全国后,由于帝王对佛教的护持,使得中国佛教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各宗争鸣,百花齐放,高僧辈出,随着国家的威势,将佛法传播到东亚各地区。世称贞观之治时期,太宗护持佛教,崇敬三宝,历代罕见,因此在大唐盛世,高僧硕学辈出,译经事业空前大盛,尤其佛教寺院林立,佛画推陈出新,诸宗并弘,文物灿然大备,为中国佛教最辉煌的黄金时代。佛教在这个时候达到了成熟期,呈现完全的“中国佛教”,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文学上都有很深的影响与成就。
在历代信奉佛教皇帝的支持下,僧尼寺院开始泛滥,直接危害国家财政,威胁王权统治,加之道教从中作梗,于是便发生了几次大规模以政权力量直接打击佛教的灭佛活动。“三武一宗之难”就是佛门的极大灾难。
所谓“三武一宗之难”,即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四人采取措施打击佛教的活动。
佛教在沉浮兴衰和儒道围攻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变得圆滑变通,开始与儒道沟通以改造自身学说,以求更力口适应中国统治者的要求。佛教吸取他家之长,逐渐中国化,逐渐儒学化,从而也就在中国文化中深深扎根,进而形成了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中国佛教。
③ 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
佛教起源于公历纪元前后,公元前67年左右(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年代,学术界尚无定论。古代汉文史籍中,有秦始皇时沙门室利防等18人到中国的记载。据《善见律毗婆沙》记述,在阿育王时代,佛教第三次结集后,曾派大德摩诃勒弃多至臾那世界(原注:汉地);派末世摩至雪山边国。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称达摩阿育王时,高僧善见至大支那弘法。南璺(wen四声)佛教史书则称派末世摩至支那。以上这些布教活动因无译述遗迹传世,无法证实。
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两汉之际(约在公元纪元前后)。据文献记载,佛像可能于此同时传入。但在中国西部的新疆以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称之为西域),佛教和佛教艺术的传入则更要早一些。印度的佛教艺术,经过中国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了更具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从而更容易在中国社会流传和发展。形形式式的佛像,主要是作为佛教徒供奉和礼拜的对象,因此佛像艺术的发展和流行,基本上是伴随着中国佛教的兴衰而兴衰,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佛教史开始于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佛教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我国。
④ 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关于佛教到底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其实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大多数人都认为佛教是在东汉汉明帝刘庄时传入的,但是缺乏确切的考证,在学界上主要有5种说法,第1种是认为在秦始皇时期传入的,第2种是认为在战国燕昭王时传入的,第3种就是在汉武帝时,第4种是两汉之交是传入的,第5种就是东汉汉明帝时传入。传说在永平7年的时候,汉明帝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他的梦中梦到有一个头顶发光的金人从西方飞来,于是第2天上朝的时候,他将自己的这个梦将书给大臣们听,有一味博士听见之后惶然大悟,告诉汉明帝说您梦到的西方的神名字叫做佛,于是汉明帝非常高兴地派遣使者去印度求得佛法了。
⑤ 佛教是在什么时期传入中国
佛教大约是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而这个时候恰恰也是儒家独尊后,儒家文化盛行的时间。佛教传入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急于宣传佛教,而是选择翻译佛经,之后就不断的有高僧来到中原加入到翻译佛经的队伍之中。
早期的佛家传播主要是以翻译佛经为主。翻译佛经的高僧代表,东汉时期的安世高和支谶,三国西晋时期的支谦和康僧会。早期的佛经翻译也有一些问题,早期的一些高僧有些是凭记忆来背诵佛经的,有些带来了梵语或者是西域不同地区语言的佛经,但往往肯定有记忆不全的地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就是翻译不全面。
⑥ 佛教最早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最早的时间应在秦始皇时代。
根据多年考古实践与文献研究,中国有考古学家认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或曾禁止修建佛寺,由此推断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最早的时间应在秦始皇时代。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
(6)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扩展阅读:
佛教观点
1、否定宿命论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
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2、缘起论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
那么,什么是因缘呢?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缘起论是般若思想的基础。般若重视“缘起”。《佛说造塔功德经》里有一个偈语:“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今天,我们不论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看,这四句话都是对的,世界并不是神创造的,确实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聚合而成的,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缘起”是我们理解般若思想的一个重点。
3、反对自杀
佛教认为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
传印会长指出,佛教既反对杀生,也反对自杀,更倡导护生。对自杀行为,佛陀有明确的呵责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岂不闻我所说慈忍护念众生,而今云何不忆此法?”并制定戒律:“若自杀身,得偷罗遮罪。”因此,所谓“自焚不违背教规教义”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4、反对末日邪说
末日传言没有任何佛教经典依据,佛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佛教徒不应该轻易相信和传播世界末日的说法。佛教宣称每天都是好日。
⑦ 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到中国的
佛教是中国人比较喜闻乐见的教派,其是东汉明帝的时候传入了中国,传言是汉明帝在梦中看到一个头顶上带有白光的人金甲神人现身西方,第二天,汉明帝便召集群臣,将这个奇怪的梦说给了他们听,大臣分析这个神人应该是西方印度国家的一个圣人,所以汉明帝就派人去西方寻找这个神人的原型,最后,大官带着佛画回来,佛教自此在中国流程开来。
明帝梦中的那个金甲神人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佛祖的原型,明帝后来开始建立寺庙,并将第一所佛教寺庙成为白马寺,可见明帝对这个金甲神人教派的推崇,当然,这之后,佛教逐渐在中国播散开来,很多帝王都将佛教终生的信仰,直至现今,佛教的发展也是非常好的。
⑧ 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是由谁传入的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年代尚无定论,异说颇多,最广泛的说法是东汉永平十年(67),汉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并迎请迦叶摩腾、竺法兰等僧至洛阳,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为我国寺院的发祥地;并于此寺完成我国最早传译的佛典《四十二章经》。
二、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南北朝时佛教已遍布全国,出家、在家佛教徒数量增加很快,北魏《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城中寺庙鼎盛时达到1367所, 而北方的长安僧尼过万,南方的建业(今南京)也有佛寺数百座。
三、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之时。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对佛教等其它诸多宗教都采取宽容、保护政策。中国佛学逐步发展成熟。
四、封建社会后期,汉地佛教衰落,戒律废弛,丛林破败,僧人无知,迷信盛行。近代以来,在杨文会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佛教在各个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五、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僧人如着名佛教社会活动家太虚大师积极支持抗战,为争取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在全世界广为宣传,佛教界还在战地组织了僧侣救护队,为争取祖国自由独立做出了应有贡献。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传佛教界首先与全国人民一道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及其它各种剥削制度,佛教事业日益发展。
七、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筹备处,1953年(癸巳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圆瑛法师当选会长,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使中国佛教获得新的发展。
(8)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扩展阅读
佛教观点
一、否定宿命论
1、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
2、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二、缘起论
1、《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
2、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那么,什么是因缘呢?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
3、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4、缘起论是般若思想的基础。般若重视“缘起”。《佛说造塔功德经》里有一个偈语:“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5、今天,我们不论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看,这四句话都是对的,世界并不是神创造的,确实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聚合而成的,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缘起”是我们理解般若思想的一个重点。
三、反对自杀
1、佛教认为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
2、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
3、传印会长指出,佛教既反对杀生,也反对自杀,更倡导护生。对自杀行为,佛陀有明确的呵责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岂不闻我所说慈忍护念众生,而今云何不忆此法?”并制定戒律:“若自杀身,得偷罗遮罪。”因此,所谓“自焚不违背教规教义”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四、反对末日邪说
1、末日传言没有任何佛教经典依据,佛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佛教徒不应该轻易相信和传播世界末日的说法。佛教宣称每天都是好日。
⑨ 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佛教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我国。据文献记载,佛像可能于此同时传入。但在中国西部的新疆以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称之为西域),佛教和佛教艺术的传入则更要早一些。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年代,学术界已有定论。据《善见律毗婆沙》记述,在阿育王时代,佛教第三次结集后,曾派大德摩诃勒弃多至臾那世界(原注:汉地);派末世摩至雪山边国。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称达摩阿育王时,高僧善见至大支那弘法。南璺(wen四声)佛教史书则称派末世摩至支那。以上这些布教活动因无译述遗迹传世,无法证实。
先秦说。认为早在先秦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我国。如“周世佛法已来”说,把佛教的传入上溯到公元前10世纪的周昭王、穆王之世(《汉法本内传》《周书异记》)。又有人说孔子已闻“西方有圣者焉”。而据史料推算,孔子和释迦牟尼属同时代人,当时儒家、佛教均处初创阶段,中国和印度两国尚无交通关系,所以孔子和释迦牟尼相互知晓的可能性很小。
(9)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扩展阅读:
汉魏之际,佛教虽已传入中原,可在史料中,关于佛像的记载却极为鲜见。在出土的佛教文物中,有四川乐山崖墓的佛雕像、彭山崖墓内发现的陶制佛像,这些据考证都是汉代的作品。但是这时的佛教文物遗留下来的为数极少。
东汉末年,下邳相笮融建造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据说可容三千余人,其中还安置了身穿锦彩衣物、铜质涂金的佛像,这是中国的造像立寺首次见于正史记载。
传入中国汉族地区的佛教,经过长期的经典传译、讲习、融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各种学派和宗派;并外传朝鲜、日本和越南。
汉建元二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39~前~126),张骞出使西域期间,曾在大夏见到从鳊贩运去的蜀布、邛竹杖,说明当时中印之间已有民间往来,可能佛教也随之传入汉地。
汉武帝还开辟了海上航道与印度东海岸的黄支等地建立联系。近年考古发现,东汉时的四川彭山墓葬中已有佛像,江苏连云港孔望山佛教摩崖刻像初步证实也属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于永平八年(65)赐楚王英诏言其“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可见当时已有佛教传入。
⑩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多久
佛教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我国。关于佛教具体传入我国的时间,历来存在很多不同说法而没有定论,上述汉明帝夜梦金人而后佛教传入的说法,只是其中流传较广的一种。
此外,甚至还有专家学者考证秦始皇时期已经有印度僧人来华,从而论定在秦朝统一前后佛教已经传入。实际上,我们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一种宗教思想或信仰的传播,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是一种突如其来、一蹴而就的骤然现象,
思想与信仰对于人的影响,尤其是对异乡异国的人的影响,是通过人类迁徙、通婚、战争、贸易等方式,在彼此的交往与交流中实现的,无形的思想与信仰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传播。
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
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