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收藏第五套人民币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货币流通的要求,199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版),共有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八种面额,其中1元有纸币、硬币2种。第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流通需要,增加了20元面额,取消了2元面额,使面额结构更加合理。
第五套人民币继承了中国印制技术的传统经验,借鉴了国外钞票设计的先进技术,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各面额货币正面均采用毛泽东主席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中国着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
2005年8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发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主图案与1999版保持一致,但变光数字、面额水印位置调整,增加凹印手感线、防复印标记、背面面额数字加后缀“YUAN”等。
第五套人民币共八种面额: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第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流通中低面额主币实际起大量承担找零角色的状况,增加了20元面额,取消了2元面额,使面额结构更加合理。第五套人民币采取"一次公布,分次发行"的方式。1999年10月1日,首先发行了100元纸币;2000年10月16日发行了20元纸币、1元和1角硬币;2001年9月1日,发行了50元、10元纸币;2002年11月18日,发行了5元纸币、5角硬币;2004年7月30日,发行了1元纸币。为提高第五套人民币的印刷工艺和防伪技术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8月31日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2005年版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纸币和不锈钢材质1角硬币。第五套人民币1角硬币材质由铝合金改为不锈钢,色泽为钢白色。正面为“中国人民银行”、“1角”和汉语拼音字母“YIJIAO”及年号,背面为兰花图案及中国人民银行的汉语拼音字母“ZHONGGUO RENMIN YINHANG”,直径为19毫米。
去银行兑换一套全新品,收藏即可;也可在生活中发现美品或者美号收藏,不需要额外再多加钱收藏.
㈡ 收藏钱币应该怎样保存
硬币的保存方法:
硬币保存有专门的塑料盒,一方面有一定的密封隔离作用,另一方面材质透明,也便于观赏。但要注意的是,要避免选用含聚氯乙烯的材料,聚氯乙烯在常温下会析出增塑剂腐蚀硬币。整卷的则可以使用硬币专用的币筒盛装。
另外,如果需要手持硬币观赏,切忌直接裸手触摸硬币表面,可手持钱币边齿进行观赏,如有条件,最好戴上手套或者指套。
纸钞的保存方法:
首先要确保纸币足够干燥。纸币长时间与空气接触,容易吸入大量水气,如果买回来就马上套上塑料护邮袋,湿气就闷在里面散不出来,一段时间后容易发霉。
所以拿回来后一定不能偷懒,干燥的最简单方法是:在秋季国内很多地区都比较干燥,可以把纸币暴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即可达到干燥的标准。干燥时间的长短视乎当时的空气湿度而定,越干燥的环境所需时间越短,通常在50%的湿度以下,几分钟即可。
对纸币进行干燥可以利用常见的笔记本电脑进行干燥,具体的做法是:把纸币水平放在距离笔记本电脑散热口2-3CM处一会,即可完成干燥过程。注意最好不要使用电吹风,因为风力太强和温度太高,都容易对纸币造成伤害。
航天钞和其他的纸钞一样,长期保存时需要注意防潮,避免太阳直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干燥之后,给每张纸钞套一个保护袋(专用的塑料袋或者纸质护币袋),或者整刀存放在纸质的收藏袋中。
(2)人民币在中国怎么收藏扩展阅读:
值得收藏的钱币:
第一套:共有62种版别可称之最
第一套人民币自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券4种、50000元券2种。
第二套:分分钱硬币开始发行
1955年3月1日公布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共10种,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和5元,1957年12月1日又发行10元1种。同时,为便于流通,国务院发布命令,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
后来,对1元纸币和5元纸币的图案、花纹又分别进行了调整和更换颜色,于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使第二套人民币的版别分别由开始公布的11种增加到16种。
第三套:取消3元纸币 增加1角、2角、5角和1元硬币
我国第三套人民币是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在第二套人民币的基础上对版别进行了全调整、更换,取消了第二套人民币中的3元纸币,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种金属币。第三套人民币经过了18年的逐步调整、更换,共陆续收回第二套人民币(除6种纸、硬分币外)10种。
陆续发行第三套人民币13种,其中,10元纸币1种、5元纸币1种、2元纸币1种、1元纸币1种、5角纸币1种、2角纸币1种、1角纸币3种、1元硬币1种、5角硬币1种、2角硬币1种、1角硬币1种。
㈢ 人民币收藏有没有新手入门的窍门
人民币收藏,一是你要懂得如何保存,二是要懂得如何收藏。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收藏,做好投资。收藏人民币有什么小窍门,这要从两个方面区分,一个是价值收藏方面的窍门,而另外一个就是收藏保存的窍门。首先讲到保存,那就是要防“霉”、防“折”、防“蛀”、防“褪”。第一是防“霉”,防止霉变的关键在于防潮,在南方与沿海地区尤为重要。防潮的焦点是纸币所处的温度与湿度。纸币保存的最佳室内温度是18度至20度,湿度(相对湿度)是50度至60度。在处理藏品时尽量不要在夏日的高温与潮湿的环境中进行。一般说,旧纸币较新纸币更易发霉,一旦发霉,可用质地柔软的纸或布轻轻地擦拭。霉变严重的纸币,可将其浸在鲜牛奶中,加少量的盐浸泡一小时后捞出,再用清水漂清,并用吸水纸吸干,在略潮时将纸币放平夹在白本子中,压上重物使之平整。第二是防“折”,全新纸币忌用手摸、物捻。因为手上有油、汗,容易污染币面。观看品相时,要用摄子,纸币最好装入集币册中。对于有轻度软折的纸币,平整地放在书中,压上重物,几天后就会平整。而有明显硬折的纸币,其票面有一般较脏,可用清水洗后,晾干。薄棉纸印的纸币,忌用水清洗,因其容易损伤印面,使其模糊不清。对于不平整的纸币,忌用电熨斗烫平,因为易伤纸质。第三是防“蛀”,防止虫蛀是重点在天保持纸币的干燥与通风,对于长期保存的纸币,应每年定期翻阅。一是起到通风作用,二是检查藏品是否有变化。千万不要将纸币和报纸、书籍等杂物堆放在一起。对于虫蛀的纸币要进行裱修。最后是防“褪”,防止纸币褪色的关健是避免纸币在阳光下暴晒。纸币在经过一个较长时期保存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褪色,这与纸币质与油墨的优劣有直接关系。纸币忌用碱性、酸性液体清洗,否则易褪色。一般不应将纸币放在玻璃纸袋中,这样也易褪色。纸币一旦褪色,将无法弥补。 如何判断人民币收藏价值首先是从珍贵度判断,人民币珍贵度主要根据人民币票券产生的政治历史背景、票面形式特征、年号及冠号特征等标志来评定。例如第一套人民币200元佛香阁票券的正背面以暗记形式刻有“解放全中国”、“拥护毛主席和平条件”两条政治宣传口号,这些文字充分反映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和政治目标,是珍贵的革命文物。其次是稀缺度,人民币稀缺度主要根据票币的存世量来评定。票币的发行年代、面值大小、冠号的位数以及收回方式等都是评定标志。一般来说,人民币发行年代越早越稀缺,因为纸币不能长期保存,例如第三套人民币中发行最早的1960年版枣红色1角券和1962年版背绿色1 角券,现在已很难见到,是第三套人民币中最稀缺的两张票券。而且,高面值的人民币较低面值的人民币存世量少。因为高面值人民币大多都被收回,除特殊情况外,民间一般不会保存。例如第一套人民币中的50000元券和第二套人民币中的10元券存世量都很少。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其他的判断标准,比如,关注品相,任何一张纸币,如果品相不好,就会贬值大半,即使号码再好,价格也难以拔高;又或者,应该考虑所买号码收集的难易程度。拿多重尾号来说,三重、四重号码在市场价格基础上议价幅度不超过30%,5重以上可以溢价50%左右,全同就大不一样了,收集难度大,价格自然高很多;当然,还要考虑收藏纸币本身是否属于稀缺品种。同样的全同号或顺序号、对称号,版别不同,价值也会有很大差异。一二三版纸币、外汇券、国库券的趣味号码找起来就困难得多;最后,主要收藏渠道包括古玩市场淘宝、成套纪念册购买两种。因为钱币伪造成本较高,伪造难度又大,因此遭遇假币情况较少发生。保存收藏相结合,是做人民币收藏的要领。
㈣ 人民币可以收藏吗
可以收藏。关于旧版人民币的价值,第一套人民币,全套大概要一百多万;第二套人民币,是53年和56年版,全套大概十几万元,第三套人民币年号比较复杂,都是六七十年代的,全套目前将近两万元。第四套人民币虽然还没有退出流通,但是由于80版50元和100元比较少,所以一整套价格也有800到1000元,其中80版50元价格每张四百元左右。第五套由于还在流通,所以没有增值,但是号码特别好的,也有收藏价值。
此外,人民币的硬币也可以收藏,但是市面上能见到的硬币品种没有很大的升值潜力,只有人民银行装帧发行的品种,价格较高,有收藏价值。
㈤ 如何收藏第四套人民币
要说最近收藏市场最火的是什么,那肯定是第四套人民币了。
央行近日发布公告,自2018年5月1日起停止第四套人民币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2角纸币和1角硬币(第四套人民币部分券别)在市场上流通。根据央行公告,第四套人民币部分券别的集中兑换期为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在此期间,持有者可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办理兑换。
第四套人民币从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至1997年4月1日止,共发行9种面额,14种票券,已经有30年的历史。早从十年前开始,第四套人民币就处于只收不付的状态。目前大多已经退市、回收销毁,市场上的存量越来越少,除了偶尔还能见到1角币和5角币之外,其他面值几乎绝迹。
NO2不同版本收藏价值差别大
以第四套人民币为例,这套钱币是从1987年开始陆续发行,其中的2元、50元、100元有1980年版、1990年版两种。1元有1980年、1990年、1996年版三种。目前从收藏市场上看,1980年版的价值最高,其次是1990年版,最后是1996年版。
NO3成套或特殊号码币的价值要高于单张钱币
还是以第四套人民币为例,目前收藏市场上常见的成套藏品纪念册有两种,一种是“小全套”,一种是“大全套”。
所谓“小全套”是将9张第四套人民币整合在一起,即:1990版100元一张,1990版50元一张,1980版10元一张,1980版5元一张,1990版2元一张,1996版1元一张,1980版5角一张,1980版2角一张,1980版1角一张。
而“大全套”是14张钱币,它在“小全套”的基础上,增加了五张钱币,分别是:一张1980版100元,一张1980版50元,一张1980版2元,一张1980版1元及一张1990版1元。
这种纪念册的收藏价值要高于单张钱币。
除了成套收藏外,一些特殊号码币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比如在钱币编号中有000、123、888等连续或相同的数字。
NO4仔细辨别收藏钱币的真伪
第四套人民币发行至今,已经将近30年,其逐渐退出流通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也确实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市民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要听人“忽悠”把它当做投资品,希望借此一夜暴富。收藏者要仔细辨别收藏钱币的真伪,避免误收假币,尤其是要注重收藏钱币的品相,观测是否有清洗痕迹。之前有收藏者花费2000元“抄底”买入第四套人民币,却被鉴定出严重的问题纸币,全部价值可能不及400元,较市场价买贵了4倍。主要原因是,钱币是人为翻新的,并且装帧册中并没有1980版的50元和100元,主要是90版的50元和100元,使得整体价值变得很低。这意味着,收藏者以2000元抄底的四套人民币册较实际价值贵了4-5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第四套人民币还在流通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中明确规定,禁止非法买卖流通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目前仍然代表货币价值,在5月1日退出流通前,仍属于流通人民币,在市场上公开交易涉嫌违法。
㈥ 人民币可以收藏的,为什么很多老人都喜欢收集人民币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人民币(硬币和纸币)其实都可以用来收藏的,近年来,人民币收藏可谓是收藏市场的热门。
第二个问题我认为人民币收藏相对其他版块门槛更低、更简单,又有着“国家名片”的含义,同时更被视为一种“稳妥的投资手段”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不仅仅中老年藏家喜欢,逐渐的有不少新鲜的血液加入其中。
那么您知道如何收藏人民币吗 ?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1)如何收藏人民币
1、冠号收藏
人民币纸币的号码由“冠字”和“序列号”两部分组成,每一张纸币的“冠号+序列号”都是唯一的,是人民币独一无二的“身份证”。
2.荧光收藏
“三版看水印,四版看荧光”,荧光钞的诞生是出于防伪的需要,是高科技防伪试验的结晶和代表,其印刷难度大,工艺精美,加之市场发行量少,因而成为了第四套人民币中的“黑马”。
随着第四套人民币正式退市,荧光钞的保有量也随之更加减少,加之其欣赏性和工艺性并存,又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未来的潜力更是不可估量。
3.套系收藏
人民币的套系收藏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收藏方式,往往出于对某一套系的人民币情有独钟,需要一定的资金实力作为基础。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集中自己的资金,实行重点收藏,容易取得成功,并且会有相当程度的成就感。
套系收藏往往又可分为“小全套”和“大全套”的收藏。一般来说,新入门的朋友往往更推荐先收藏一套小全套,价格不贵,又能形成系列,尤其是全同号的小全套,稀缺性较高,价值也更被看好。
【友情提示】买卖流通人民币谨防违法
交易流通人民币,需谨防触碰相关法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25条、26条中明确规定,禁止非法买卖流通人民币,即便是装帧和经营流通人民币也应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而目前纸币收藏市场热炒的第五套99版人民币还尚在流通当中,并没有退出市场,也就是说收藏者私自交易属于违法行为。在买卖时一定要对钞票的流通时间加以确定。像一些国家重要活动所发行的纪念钞以及所谓的“生日钞”、“顺子号”等,是很容易触碰相关法律规定的。为了避免类似纠纷,最好以退市的钞票作为交易对象。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谢谢指正!
㈦ 人民币有什么收藏技巧吗
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了5套人民币。由于发行数量少、品种范围小,人民币收藏有比较确定的升值空间,其藏品价格升至某个点往往就很难降下来,即便回落也空间有限。加之相对于其他种类的收藏来说,人民币收藏简单易懂易学,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这一领域。
一方面,退出流通领域的人民币印刷精美,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收藏佳品;另一方面,在通货膨胀预期增强的背景下,人民币收藏成为保值选择。选择一个品种作为投资对象,更主要的还是看它的运行方向。人民币纸币收藏多年来一直呈现上行走势,并且有加速上涨的态势,而从投资回报看,人民币收藏也远远高于邮票等藏品。已经停止流通的前三版人民币,现在身价都不断上涨,除了因为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文化和历史价值之外,主要是因为数量的稀缺。
目前市面上存量最为稀少的第一套人民币,从发行流通到回收停用,前后只流通了7年,是流通时间最短的一套人民币,加上版别众多、发行量少、收集难度大,而且版面设计艺术性高、面值跨度大,因此其价格也最高。在1998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第一套人民币大全套的拍卖成交价为28万元,而今这个价格已超过了350万元。第二套人民币全套价格目前也在20万元至30万元。第三套人民币是2000年正式退出流通领域的。1999年第三套人民币大全套收藏价格为1000元,到2004年收藏价格也仅为2000元左右,而现在已超过3万元。
人民币行情的不断演变和发展,也影响和带动了其他钱币板块。最近几天里,彩色金银币、生肖金银币和流通纪念币等板块也轮番向上发起攻击,钱币市场“你方唱罢我登场”。
收藏技巧
看似简单“门道”多
人民币收藏看似门槛很低,其实也有很多“门道”和“讲究”。
人民币收藏除了看年代以外,还要看品种和品相。比如,第三套人民币中面值1角的人民币,就有16个品种,凸版或平版、有水印或无水印、是五星水印还是古币水印、罗马字是2位还是3位、罗马字和阿拉伯数字编号是红色还是黑色等,这些细微差别都决定了它们的价格差异。
即使同样是全套的人民币,价格都可能相差很远,这其中品相也就是纸币的新旧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来说,业内把币面清洁坚挺,未流通的全新纸币称为挺版;有轻度的折痕,票角没有磨圆,票面无污染,仍能保持原票的光泽,称为9品。而哪怕只差一个等级,价格至少差1/3。以全品相的第三套人民币中带五星水印的车工2元纸币来说,假如它的市场价是1600元,那9品的可能就只能卖1000元,如果是5品,卖价也就500元左右。
还有目前钱币市场上整版连体钞、80版50元四连体、龙钞双连体、新中国成立50周年三连体等票种也都较为稀缺,涨势明显。
纪念钞的升值潜力巨大,据了解,目前我国一共发行了三款纪念钞:1999年发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纪念钞,面值50元,已升值到了300元左右;2000年发行的“迎接新世纪”纪念钞,面值100元,现在升值到了300元左右;2008年发行的“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面值10元,现在升值到了2000多元。
并非只要是旧版的人民币都值钱。每套人民币都有几张被称为“珍品”的特别值钱,它们的价格占到整套币值的七八成。比如第一套人民币中,其中一万元“牧马图”、一万元“骆驼队”、五千元“蒙古包”和五百元“瞻德城”这4张币已经价值五六十万元,属于珍品。第二套人民币中,在当时情况下,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3元、5元和10元面额的纸币由前苏联代印,后来因为时局原因,这3个券种于1964年5月15日起停止流通,现在被收藏界俗称为“苏三券”,其中那张尺寸比一般纸币大的“拾圆工农像”,已经涨到了30万元左右。第三套中的“背绿蝴蝶一角”(分有水印和无水印)以及“枣红一角”则因为目前存世量少而身价倍增,目前市场价已近2000元。
比较特别的还有面额不大但升值潜力大的小额币种。据了解,第二套和第三套中,贰元、壹元、贰角、壹角、贰分、壹分等小面额的纸币格外受人青睐,这些面额小的纸币大部分印刷量较大,又比较容易保存,散落在民间的比较多。据悉,这些小面额的纸币收藏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
提示:
投资风险需防范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投资市场,人民币收藏也不例外。投资收藏顾问、江苏省收藏协会副主任尹玮提醒投资者,将人民币收藏作为投资理财的手段,需要量力而行。
首先,人民币藏品与投资其他的收藏品一样,是一种“慢热型”的投资,期望在短期内获取暴利是不太现实的;其次,人民币藏品并不是稳赚不赔的。任何藏品的价格都不可能只涨不跌。即使长线看涨,也不排除在短期内出现下跌,投资时也要考虑到短期价格的回落风险。因此,投资人民币收藏,应该注意控制资金的投入,并随时关注市场行情。
同时提醒收藏者,第一、二、三套人民币早已停止流通,完全进入了收藏领域;而第四套人民币现在仍属于流通货币,按照相关法律,私下炒卖流通中的人民币属非法行为,所以投资者要注意收藏中的法律问题。
现在有些商家大炒“奇珍异币”,比如“连体钞”、编号相同的不同面值币、特殊号码币等,已经部分出现价格虚高的现象,作为普通投资者应该谨慎介入,避免追高被套的风险。
㈧ 关于人民币收藏
3.我国现行钱币的种类有哪些?
1.普通人民币。迄今为止,我国已发行了5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从1948年12月1日发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使用,有12种面额,共62种版别。这套人民币没有辅币,也没有硬币,最小面额为壹元券,最大面额为五万元券,带有明显的战争印记和恢复生产时期的痕迹。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发行至1964年5月15日停止流通使用,按版别共16种。增加了角币与分币,并发行了硬币。第三套人民币是在
1964年4月15日发行的,共有13个版别,直到今天还有少数票种仍在流通之中。第四套人民币是1987年4月27日发行的,共14个版别,增加了伍拾元和壹佰元券的大面额币种。第五套人民币是1999年10月1日发行的,当时发行有壹佰元券面额。
2.流通纪念币。它是以纪念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或以历史名人、科学家、英雄人物为主题设计,与现行流通货币具有同样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可以在市场上等值流通。我国从1984年10月1日至1998年11月已发行了34套纪念币,全部面值不过92.3元,其成套价格已远不止这个数了。
3.错版币。它是指由于印版(模)本身设计有误,直接投入生产并流入市场的钱币。我国流通币中属真正“错版币”的只有单枚一套,即发行于1992年的“宪法颁布十周年”纪念币。此枚币原想表达纪念于1982年颁布的新宪法,可是只因漏掉了一个“新”字就成了错版币。此外,1953年版的一元面值人民币(2—2—7)在设计时漏掉了天安门城墙上的两条标语和门洞上方悬挂的毛泽东像也成为错版币。
4.特区币。它是指特定时期特定地区流通使用的货币,如港币、葡币、台币等。这些钱币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定的历史性和过渡性,收藏价值较高。
5.贵金属币。它是指政府铸造的以金、银为铸造材料的钱币。近两年来,银币行情日渐看好,其中熊猫银币较有升值潜力。该币是我国造币公司一年一度推出的贵金属普通币,重量一盎司,面值10元,一度被爆炒至800多元。
4.如何收藏钱币?
由于银行储蓄利率下调,钱币市场日渐兴旺,钱币收藏队伍也日益庞大。那么,如何收藏钱币?
1.学习和掌握有关钱币方面的基本知识
只有掌握一定的钱币知识和信息才能确定钱币的集藏范围,分类别、有重点地进行收集。到市场购买时,只有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才能清楚钱币要价是否合理,鉴别真伪,以防吃亏上当。
3.人民币收藏,注重珍品
第一,收藏制版技术精美的人民币。我国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有一张5元券,其正面是炼钢工人正在专心致志地炼钢,人物栩栩如生,整个图案雕刻刀法流畅,线条生动有力,被国际印钞界公认为纸币中的精品,属收藏之佳品。
第二,收藏市场流通中难以寻觅的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我国发行12种面额62种版别的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3月1日发行11种面额13种版别的第二套人民币,目前都已停止流通,市场极为少见,已成为集币市场上的珍品。
第三,收藏面值少见的人民币。在1955年3月1日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中,有一种深色的叁元券,正面团案为井冈山,背面团案有汉、维、蒙、藏四种文字。这是我国前后共发行的四套人民币中惟一面值为叁元的人民币,它是由前苏联代印的。这张人民币在1964年4月14日回收,同年5月15日停止收兑和流通使用,现存世极少。
4.纪念币收藏,讲究品相流通纪念币发行时间短,其面值同人民币是等价的。它的价值不在于文物和币材的价值,而在于手工艺与纪念意义。由于纪念币发行量少,造型精美,而集币大军需求日增,致其身价百倍。收藏纪念币至关重要的是讲究品相,品相越好,价格也相对较高,增值的速度也较快。如有磨损或流通痕迹的纪念币价值便低很多,文字图案不清、碰伤严重的纪念币则最好不要收藏。
5.影响钱币价值的因素有哪些?
钱币的价值一般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1.钱币发行与流通的时间。一般来说,钱币发行的时间越久远,流通的时间越短,其价值就越大。因为时间长了,经过战乱、各种灾害及自然的侵蚀,能够完整地保留下来的钱币越来越少。如古币中的“大齐通宝”,据说是唐代黄巢起义所建立的“大齐”政权所铸,目前全国仅发现两枚,一枚流至国外,一枚下落不明,一直被视为无价之宝。
2.钱币发行的数量。任何收藏品都具有“物以稀为贵”的特性。钱币发行数量少,它的价值也就高。
3.钱币的面额。一般来说,钱币的面额越高,其价值就越大,特别是流通中的货币,其价值永远高于或等于面值,因为它仍具有实际购买力,而不像邮票发行过多时有跌破面值的现象。
4.制作钱币所用的币材。用金、银等贵金属制造的钱币其价值远远高于同一时期用普通金属制造的钱币。
5.钱币的属性。一般流通纪念币的价值高于同一面额的普通流通币。因为流通纪念币是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杰出入物或有特殊意义的事物而发行的,其设计、制作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而且大部分采取限额发行,数量较小,升值潜力极大。
6.钱币的品相。与集邮品一样,收颜钱币也讲求品相,品相好的钱币与品相差的钱币价格有时相差几倍至几十倍。
7.具有特殊意义的钱币。如一个新政权、新国家发行的第一套货币,像这次中国银行在香港首次发行港币,便出现排长龙兑换新钞收藏的现象。再如已经解体或消亡的国家、政权所发行的货币,像一些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的钱币,以后再没有新币发行了。
还有就是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号码如顺序号“12345……”或重复号“88888……”;或多张同号、连号等;或者是在设计、制作上出现错漏的“错币”等,有的往往价值连城。
6.何种钱币有收藏价值?
1.流通纪念币。纪念币是为了纪念有特殊意义的事件或人物而发行的货币。自1984年始,至1998年11月止,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流通纪念币34套45枚。纪念币的价值与面值相符,具有等值人民币的功能。由于纪念币限量发行,并且采用高超的制模技术、精湛的生产工艺制造,其价值会成倍乃至上百倍地增长,因而成为收藏极品。
2.号码奇特票币。钞币号码有四个以上数字相同就具有收藏价值,尾数相同的数字越多收藏价值越大,8位数字全部相同者,均因其稀少而弥足珍贵。
3.地方币的换版旧币。地方币是指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发行的货币。由于在某些特殊时期,为满足战争中流通和防伪的需要,有时改变工艺,改变颜色,改换年号,而这种换版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越来越少,往往成为收藏珍品。
4.精致流通硬币。精致流通硬币是为完善货币制度而采用纪念币的铸造工艺精加工而成的硬币,与普通硬币相比,具有表面光泽,图案清新,色调明快,印制精良等特点,有着完美的艺术效果和绝佳的观赏价值。
5.错版票币。错版币是指印制票币过程中由于某个环节出错而形成的变形币、异形币、畸形币等,但这种票币一经发行会马上回收,流入社会上的极为少数,因而被人们高价拍卖、高价投保,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7.流通纪念币何以能增值?
流通纪念币增值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一,流通纪念币具有货币职能的同时,还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因它们是不能也不准再生产的特殊货币,加之发行量有限,其收藏价格必然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其二,流通纪念币铸工精湛,币材精良,图案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深受港台地区、日本、新加坡等钱币收藏者的青睐。其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加之人们金融意识、投资欲望增强,以及投资的多元化,收藏纪念币的人数越来越多,客观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8.集何种流通硬币有价值?
我国的流通硬币从1955年开始铸造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共发行了四套不同类型的流通硬币,其收集的价值也是不同的。
第一套从1955年发行至今,共发行铝合金制成的流通硬币70枚,其中1分26放、2分25枚、5分19枚。第一套流通硬币尽管面值不高,发行星大,但是时间持续长,收集齐全各发行年代的硬币实属不易。特别是像1981年的1分、1982年的2分、1979年、1980年2分和5分,当年相当一部分是作精品包装,在涉外商店以旅游纪念品出售给国外游客,因此国内就非常少见。这几种流通硬币的价值也就很高了,有的已达到百元一枚。全部收集齐全其价值更高。
第二套是1980年4月发行的1套流通硬币面值。分别为1角、2角、5角和1元四种。材质采用铜锌合金和铜镍合金二种。由于1元面值硬币的背面是长城图案,故俗称“长城币”。这第二套流通硬币从1980年至1986年每年发行一套共7套。由于当时发行量很少,发行时间没定期,故市场上根本没能看到,而被集币者收藏,进入了钱币交换市场。因此,全部收齐是不容易的,可谓凤毛麟角。其价值是面值的近10倍甚至几十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流通硬币的增值潜力是很大的,有很强的投资价值。
第三套是1984年开始发行的“流通纪念币”,目前最具保值增值作用,最为收藏者看好。迄今已发行34套45枚,原面值仅29—30元的全套币,目前市场价格已近2000元。
第四套是1992年6月发行的,已发行了1992年至1998年不同铸造年份的硬币。流通硬币的面值为1角,铝合金制成;5角为黄铜合金制成;1元为钢芯镀镍制成。这第三套流通硬币虽然时间不长,但已出现了两极分化,一角与一元的流通硬币比比皆是,极容易收齐新品,然而,5角的流通硬币,在市场上很少见,特别是在南方,因为5角流通硬币是由沈阳造币厂生产的。因此,只要在市场上一露面,立即被钱币收藏者收藏。在第四套流通硬币中,5角的流通硬币的增值力大,投资者应该注意收集。
9.金银币魅力何在?
金银币作为一种法定可流通货币,因其发行数量有限,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币上铸有面值,属一次性限量发行,发行权属中国人民银行,委托中国金币总公司专营金银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目前我国金币总公司有三大分支机构和45个经销点,但其铸造仅在上海和沈阳两个国家级造币厂进行。
我国当代金银币铸造业虽起步较晚,但因取材广泛、铸工精湛、图案奇美、成色标准,深受各国人士垂青,其销量曾一度达世界第三位,成为世界金银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从1979年庆祝建国30周年铸造发行第一套金银币时,至今已发行十几个系列、700多个品种的金银纪念币。
金银币之所以颇具收藏价值主要在于多姿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当今风云变幻的重大事件都为金银币的图案取材提供了丰富材料。如已发行的“中国生肖系列纪念币”、“中国熊猫系列纪念币”、“中国珍稀野生动物系列纪念币”、“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纪念币”等,方寸之间包容了独特而丰富的中国风物和文化,可称得上是一种华贵高雅的收藏品。
金银币作为收藏品的另一优势是发行数量极其有限,一般都只发行几百枚到一万多枚,以保证其保值和增值。如我国建国40周年20盎司纪念币(面值1500元)的发行量只有100枚。物以稀为贵,所以金银币每年的升值幅度十分可观。加之市场经济发展,人们的金融意识、投资欲望都比过去明显提高,不少人认为收藏金银币是一种见效快、收益高的投资手段,纷纷加入收藏者的行列中。随着收藏金银币队伍的不断壮大,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金银币价格的增长,使其越来越抢手。据专业人士说,历史上所发行的金银币还没跌价的先例。即使从短期看,金银币的平均价值率也高于同期的通货膨胀率和银行存款利率。比如香港1975年发行的女王访港纪念金币,1四3年被炒高至10倍;中国1982年版的一盎司熊猫金币当时售价2000多元,现在已上升几十倍。
其三,我国发行的流通金银币,币材精良、铸工精湛、图案美观、寓意深远,极具美学价值、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些因素也都推进和提高了金银币日益看涨的行情,使更多的人参与到集币热中。
其四,我国发行的金银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海外钱币市场上也深受青睐,近年来,已有不少数量通过各种渠道流向海外被人收藏。
10.缘何“铜”比“银”贵?
钱币市场上,一些发行量较大,材质为镍、铜等普通金属的流通纪念币的价格要高于一些发行量较少的贵金属金银纪念币,比较典型的就是1993年发行的面值5元、发行量600万的紫铜合金特种流通纪念币《熊猫》,其市价要高于发行量2万的1995年1/2盎司《熊猫》纪念银币;而流通纪念币龙头(建行),发
行量206万面值1元,镍铜合金,全品市价600元以上。外行人可能看不懂,就是一些行家对此亦难以接受。那么该如何解释和看待这一现象呢?
首先要指出的是,这一现象长期存在并为大多市场参与者所认可的事实本身,就说明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是围绕它的价值波动的,而作为收藏品的钱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是供需双方利益矛盾的平衡点。作为供方,钱币发行量由国家严格控制,是一定的;而需求一方的钱币收藏者、投资者,则是一个变量,他们的人数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动,对于钱币市场价格,后者起决定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流通纪念币是钱币收藏的基本入门品种,它的群众基础是其它币种所无法比拟的。题材重大,权威高,起点低,变现性好,获利空间大,使得各路投资、投机资金对之情有独钟,构成了中国钱币市场的主流。目前流通纪念币的投资与收藏人员,当以百万、千万计,而参与金银纪念币的人士,充其量不会超过10万。发行量虽大,但需求量更大,价格上表现为某些流通纪念币高于金银币,也就不足为奇了。
两者属性截然不同。流通纪念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行使的是货币职能,流通是其第一属性;而金银纪念币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中国金币总公司经销,是一种商业行为,它不具备流通支付职能,这是两者本质的区别,从这一点讲,它们价格并无可比性。从历史上看,以赢利为动机而推出的
收藏品往往缺乏生命力,即便轰动一时,后劲往往不足。金银币只是供国内外社会各界馈赠、珍藏,因此其损耗为零。流通纪念币则不然,尤其是《建行》等早期币,发行后数年间其收藏投资价值未被人们注意,相当一部分在流通使用过程中磨损、沉淀下来,因而全品存世量要远低于发行量,这更有利于它们后来的快速、稳步增值。从长期的角度上看,作为收藏品,钱币的材质如同邮票的面值,对其价格的影响随时间的推移而淡化乃至消失,有时作用甚至相反。
应当相信市场是对的,“铜”比“银”贵的现象反映的是两者本质的区别,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13.收藏硬币应注意什么?
1.忌受潮。当代硬币,不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绝大多数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受潮后容易锈蚀,因此,收藏时要放在干燥处,远离潮湿的环境。密封的纪念币卡或样品以及金银币,除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开启封套或密封盒,以免进入空气。
2.忌手模。新发行的硬币或清洗过的硬币,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尤其不能用湿手或汗手乱摸。因为用手直接接触硬币,容易留下指纹或汗迹。欣赏把玩时,可戴上较薄的手套或用质地较软的塑料镊子取放。
3.忌酸碱。酸碱对金属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对金属材料硬币亦然,轻的会使硬币变色、氧化。所以硬币不能与酸碱放置在一起;即使除锈,迫不得已使用酸碱,用后也应及时清洗干净。
4.忌磕碰。硬币取放时,要防止相互磨擦与磕碰,尤其是金、银币,本身量重质软,极易损伤,要避免破坏硬币的品相。即使有小的磕碰痕迹,也不要随意用钝器处理,也不宜用牙膏等软膏擦洗,顺其自然为好。
5.忌火烧。金属硬币遇火后虽然不会化为乌有,但重的会使硬币变形,轻的也会破坏硬币的色泽和质地。其收藏价值必然大大降低,有条件的最好存放在铁皮柜或保险柜内。
6.忌杂乱。各类硬币、币册应存放有序,切忌杂乱无章。新购入或交换来的硬币,应及时清理入册,妥善保管,避免丢失;多余备用交换的品种最好用软塑料袋包装存放,这样既可避免与潮湿空气接触,观赏或与人交换时,也能防止与手直接接触。
14.怎样收藏纸币?
收藏纸币时要注意“四防”。
1.防霉变。为防霉变,纸币保存的最佳室内温度是18℃—20℃,相对湿度是50%—60%。一旦发现发霉迹象,可用质地柔软的布轻轻擦拭。霉变严重者,可将其浸入鲜牛奶中,加少量的盐浸泡一小时后捞出,再用清水漂净。
2.防折叠。确保纸币好品相。对有轻度软折的纸币,平整地放在手中,压上重物,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所改观。要注意,收藏的早期纸币,因多为薄棉纸质,忌用熨斗烫或用水洗。
3.防虫蛀。对于长期保存的纸币,应定期翻阅。存放纸币的册子应单独存放,不要与报刊、书籍等纸制品放在一起,以防鼠咬。
4.防褪色。纸币在经过较长时间保存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褪色。这与纸质和油墨的优劣有直接的关系,应顺其自然。此外,建议大家慎用高锰酸钾稀释液清洗有污染的纸币。
15.怎样识别硬分币中被称为“五大王”的伪分币?
我国自1957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硬分币(当时发行的分币为1955年号,迟了两年发行)至今已整42年。新中国金属硬分币是1953年设计,1955年开始铸造生产的。1957年11月19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发行金属分币的命令》,责成中国人民银行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该套金属硬分币,分壹分、贰分和伍分三种,是用铝镁合金铸造,分别由上海造币厂和东北沈阳造币厂铸造。这套金属硬币,除了有自身所具备的货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功能,颇受国内外钱币爱好者的青睐。
我国每年铸造分币的数量是由人民币流通中分币的所需量而定,这是铸造各年份分币多寡的主要原因。目前,有几个年号的稀少的分币市价高得惊人,如1979年伍分价450元,1980年贰分、伍分价各300元,1981年壹分、伍分价均在1000元以上。另外如1956年的壹分和1963年贰分,市价在100元左右。
小小分币有如此高的价格,于是就有人铤而走险——伪造,现在集币市场上发现的“伪分币”主要是被称为套分币“五大王”(最少的几枚)的1979年伍分,1980年贰分、伍分,1981年壹分、伍分等共5枚。其作伪手法是用真币改刻年份来牟取暴利。因分币质软,奏刀较易,出现批量改刻,如1981壹分、1981年伍分,分别用铸量较多的1984年壹分、伍分改刻,将“4”改刻为“1”,变成1981年版;1980年贰分、1980年伍分分别用1989年贰分和伍分改刻,将“9”改刻为“0”,冒充1980年稀少版;而1979年伍分则是由1989版的伍分改刻,因“8”字改刻为“7”难度较大,所以在这几种假币中,此币做工最差,较易识别。此类币制造者目的是欺骗集币爱好者。
钱币爱好者在投资和收藏这些金属币时,应特别注意:①不要求全。选择那些发行量小,正常流通渠道中亦不太多见的品种。如50—70年代发行的分币,这些品种收集起来比较容易,如果条件允许,1955年、1957年、1992年壹分、1959年、1992年贰分这些较稀罕的品种应多多留意,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益。②金属币品相的好坏是决定其价值的重要因素。③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均需上批量,才会有显着收益。
16.为什么流通纪念币深受收藏者的青睐?
1.是“物以稀为贵”。纪念币是一种限量发行的货币,只能一次性生产,并销毁模版。据资料介绍,目前纪念币发行量最大的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币,发行量2000万枚,发行量最少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建行40周年”,只有100多万枚,这对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的众多集币爱好者来说,是远
远不够的,其收藏价值必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2.是纪念意义。纪念币都是纪念历史重大节日、事件、杰出入物。收藏纪念币,就像收藏了一册精致历史书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3.是纪念币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纪念币以镍铜合金、钢芯镀镍、铅合金质材铸造,每枚成本价高达0.96元,几乎与币面价值相等。使它和金银币的水涨船高的保增功能相似,而社会上集币人多,僧多粥少,使纪念币身价百倍,增值是不言而喻的。
4.是纪念币的艺术欣赏价值。纪念币被誉为国家“名片”,其设计新颖,铸工精湛,制作精良,图案美观大方且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美学、艺术、历史以及欣赏等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的工艺美术和科学技术水平。由于我国发行的金属流通纪念币还具有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海外钱币市场上也颇受钱币收藏者和投资者的青睐。此外,流通纪念币还是馈赠亲友之理想佳品。
17.生肖银币缘何走俏?
在钱币收藏中,生肖系列银币在众多币种中脱颖而出,被收藏爱好者誉为钱币中的“小型张”,价位不断上涨,原因何在?
从题材上看,十二生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内涵丰富是生肖系列银币的第二特点。首先是名人效应,齐白石的《白猿献桃图》,徐悲鸿的《奔马图》等名人名作,为生肖系列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背面镌刻的天坛、山海关、黄鹤楼、滕王阁……几乎揽尽九州名胜。书画艺术与着名景观的完美结合,使得生肖系列银币的文化品位几欲臻顶。
系统而漫长的发行也为生肖系列银币增色不少。从1981年发行第一套生肖纪念币《辛酉(鸡)年》起,至1998年《戊寅(虎)年》止,历时13年,共发行6个系列、17个品种、55个单枚。l998年的生肖虎又产生了我国金银纪念币发行史上第一枚彩色币。如此庞大的发行规模,恐怕没有任何纪念币可与之抗衡。
此外生肖系列银币的发行量也相对较少。从1998年起,生肖系列银币开始“增套减量”,提高了收集难度。此间发行量最高的GS9精制龙年纪念币也不过2万枚,而熊猫系列最高为25万枚。从1993年起,生肖系列银币按含银量的多少酌量发行,通常在0.68万枚至0.05万枚之间。
目前,钱币市场的整体冷落致使生肖系列银币的价格涨升缓慢,对于进行钱币类专题收藏和生肖类主题收藏的藏友而言,这正是较好的购买时机。
19.如何认识背逆币?
在各类收藏报刊上经常见到背逆币的身影,号称身价几万元甚至几十万,招摇过市,收藏界曾对此有过一翻激烈讨论。背逆币到底是什么?它有多大价值?
其实背逆币是存在的。造币厂由于铸模向右或向左偶然性的转动,造成硬币正反面图案方向不一致,其构成的角度数即为背逆币的度数,最大度数应为l80°,而没有大于180°之理。
在铸币时产生如90°—180°这样的大偏差可能性极少,所以背逆90°—180°间的硬币数量相应稀少。如背逆180°,则背逆币的背面国微图案相对正面来说是倒了,应该说这是一种错币。“物以稀为贵”。背逆180°的硬币价值在1—2万是合理的,背逆90°—180°间的硬币1千至1万比较合适。对于90°以下的背逆币,当定在100元以下,因为背逆30°左右的硬币其实很多。
20.收藏新宠——“准货币”有哪些?
与人民币有着十分密切联系的票券——“准货币”,目前正越来越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外汇券是1980年4月1日起,由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有价证券。共有1979年和1988年两种版面,全套总面额316.60元,券别分为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刃元、100元8种。1994年1月1日中国银行宣布外汇券停止流通并限期兑换收回。此后,它就成了收藏“新宠”。
侨汇券是我国分别于1960年和1982年发行的有价证券,但1982年发行的侨汇券称为“侨汇物质供应券”。在1960年经济困难时期,侨汇券可以凭它到指定的商店购买多种紧俏商品。它的面值有5元、10元、50元、100元之分,分别为粮票、肉票、副食品票3个种类。目前正成为收藏族的“抢手货”。
军用代金券是1965年我国专门为参加抗美援越部队印制发行的,以代替人民币在出国参战部队中流速的有价证券。参战部队回国后,要求全部代金券立即兑换收缴。其面值与人民币相等,分为1元、1角、5分、2分等4种券别。由于当时发行量十分有限,流通范围非常狭小,流通时间不长;社会量也极为有限,因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成为收藏者苦苦寻觅的“稀品”。
㈨ 人民币收藏入门,该怎么进行,谢谢!
任何像画册一样那种币种大全,不要购买!都是加了很多钱的,买来无意义!
收藏是需要时间的,不是想着发财!建议是,如果你有闲钱,你到银行,把不同面额纸币,都换一本(一百张),当然~~如果有钱,可以多换几本,当然是换连号的新钱。完后,封好,放家里。就行了!时间会告诉你以后的情况是什么。
㈩ 人民币如何收藏
人民币在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高价求购波波相连。近看钱币市场,集藏爱好者有着不同心态:其一是以经营为目的职业买卖,这类人中有大量藏品且出手价格较贵;二是一部分人出于保值、增值的心理,视集币如炒股一般;第三种人则把人民币收藏视为一种时尚的业余文化生活,这些收藏者人数众多,精心寻觅自己需要的钱币,只要发现,不惜重金购得。
我国从1948年12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起至今共发行5套人民币(系纸币)。1955年发行含银含金流通硬币,1957年12月1日研制并发行铝合金硬币。另外,还有上百种金、银、铜、镍等不同质地的纪念币。收藏者们抢购的是一些年代稍长、存世不算多的人民币。如新中国成立前的第一套人民币,从1万元(旧币值)到5万元,12个面额计62个种类,整套转让价已高达数万元。其中5万元券因设计问题没有发行,其单张价格也是十分昂贵。第一套人民币系1952年2月停止流通,同币值销票多,纸质差,易作假。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3年,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1955年3月正式在社会流通,这套人民币以中国革命圣地为主图印发了1分、2分、5分纸币和角、元币共计11个品种,1964年停止流通。一位收藏者曾以1200元的价格抢购了一张1953年版最高币值10元的人民币,这张人民币系前苏联版,为墨绿色工农人像图案,一时间引起强烈反响,也有一部分人从事收藏某种在若干年份发行量少的流通硬币,把收藏目标投向1分、2分、5分硬币上。如1979年和1981年流通的5分币,每枚价格当在500元以上,1955~1960年中的少数硬币更被收藏者视为稀有之物,故能体现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