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画主要有哪些特点艺术概论

中国画主要有哪些特点艺术概论

发布时间:2022-05-08 21:25:43

❶ 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中国画的主要特点有:

①、追求神似,注重意境;

②、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

③、与诗、书、印密切配合。

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依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

1、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2、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3、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

4、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着。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

(1)中国画主要有哪些特点艺术概论扩展阅读:

中国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璜之。

人物画从晚周至汉魏、六朝渐趋成熟。山水、花卉、鸟兽画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科。五代、两宋流派竞出,水墨画随之盛行,山水画蔚成大科。文人画在宋代已有发展,而至元代大兴,画风趋向写意;明清和近代续有发展,日益侧重达意畅神。

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着的艺术特征。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❷ 中国画有哪些特点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因此,在透视上它也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构图,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同时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中国画以其特有的笔墨技巧作为状物及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这里的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技巧,又是对象的载体,同时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迹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由于并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国画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结合来描绘对象,而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大,现在有人甚至称中国画为水墨画。其所用墨讲求墨分五色,以调入水分的多寡和运笔疾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的不同,造成了笔墨技巧的千变万化和明暗调子的丰富多变。同时墨还可以与色相互结合,而又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形成墨色互补的多样性。而在以色彩为主的中国画中,讲求“随类赋彩”,注重的是对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环境色并不重要,一般不予考虑。但为了某种特殊需要,有时可大胆采用某种夸张或假定的色彩。中国画,特别是其中的文人画,在创作中强调书画同源,注重画家本人的人品及素养。在具体作品中讲求诗
、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跋语
,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既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又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❸ 简述中国画的特点

一、立意为先、胸有成竹——中国画的构思

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言的“六法”中有一段相关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认为立意在先、画中才能有奇态、有奇意。

宋代以画梅花着称的华光和尚,所着的《画梅指迷》中有一段“画梅全诀”,开头即言“画梅有诀,立意为先”。

清代的方薰《山静居画论》也强调立意与作画的关系:“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认为平庸者作画必平庸,俗气者作画也俗气,因为缺乏画家最宝贵的“立意”,所以作品平庸。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也有类似的论点,他曾说:“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最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这与中国晋代画家顾恺之所提出的“巧密于精思”十分一致。

“意”一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另一点便是画家本人的修养,这样在创作之先,画什么,怎么画在脑海中形成成熟的构思。

宋代画家文与可画竹之“成竹于胸”,即在他没有落笔画竹之前,脑海中已有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笔下跃跃欲出,便能落笔而就。

在张彦远提出“立意”之前,南朝齐谢赫即有“创意”、“用意”之说。创意之画,不落陈套,用意精当,借景以生境,笔少而意多,在这一意义上讲,作为一个画家,不仅要在平时注意练笔、锤炼个人的表现技巧,更为重要者,还需加强练意之功。

二、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中国画的造型规律

中国画是以线存形,通过线条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德国的诗人歌德称美术有用光表现得神态活现的那种本领,说明西洋画以用光为造型手段之一。

但中国画主要是以线为造型之基础,这就使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之分野,但这并非说西洋画完全排斥用线,而是说光可以作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用于绘画的。

法国的罗丹曾经强调过“一根规定的线条通贯着大宇宙”,是说造型艺术从宇宙如何分割出来的问题,也并非以此作为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来看待。而中国画无论对山水的皴线或是衣服的纹线,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巧妙地描绘着各种形象。

“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画论的核心观点,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艺术观。它与纯以抽象性为高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有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局限于形似、还要升高于神似,画出人的精神面貌,不仅仅停止于外形的模拟,不拘泥于自然的真实、

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应竭力企求的高度的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历代出现了许多“传神写照”的佳作,该理论也成为指导绘画的一个重要准则。

三、多点透视、计白当黑——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中国画既用焦点透视法,也用散点透视法,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空间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样就使物象在画面出现时。

可以按实物在画面上的艺术需要,伸长或缩短以变化其形象,更换其位置。一株低于视平线的牡丹花,也可架高于视平线之上,而取得透视的最佳效果。

中国画在空白处尤其注意经营,常常借用书法上的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即没有画面的部位也需要认真地推敲与处理。

四、随类赋彩、色彩相和——中国画的色彩法则

中国画的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而是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没那么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画哪一件物品,就赋予哪一件物品的基本色,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

五、情景相融、气韵生动——中国画的意境

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给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的内涵,也就无法给予人这些感受,而达不到中国画富有引人人胜的意境。

六、诗、书、画、印、纸、笔——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中国画素有题字钤印的做法,不仅文人画,可以显示其诗、书、画的绝妙,即是一般的画作,也常题字钤印,体现传统艺术的浓厚风味。从而更加丰富了中国画表现形式的完美性。使诗书画印结合的浑然一体,奠定中国民族绘画的基本特点。

题字和诗句,可以提高或补充接受者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能丰富构图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互为显彰,点缀与平衡构图的多方面作用。

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的性能,也决定着中国画的特色。中国画是运用绢和纸作画,特别是生宣纸的出现,更加发挥了笔趣和墨韵。

宜纸的渗性,毛笔的尖锥,使得笔锋无穷变化,产生出奇妙的效果,同时形成了各种技法和描法、画法和笔法。追求笔、墨在宣纸上出现的自然复杂变化和意想不到的意趣。

(3)中国画主要有哪些特点艺术概论扩展阅读

中国画的形式

1、中堂

客厅中间墙壁适宜挂上一幅巨大字画,称为“中堂”。

2、条幅

条幅可横可直,横者与匾额相类。无论书法或国画,可以设计为一个条幅或四个甚至多个条幅。常见的有春夏秋冬条幅。各绘四季花鸟或山水,四幅为一组。

3、小品

就是指体积较细的字画。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悬挂较细墙壁或房间,十分精致。

4、镜框

将字画用木框或金属装框,上压玻璃或胶片,就成为压镜。

5、卷轴

是中国画特有的,将字画装裱成条幅,下加圆木作轴,把字画卷在轴外,以便收藏。

6、扇面

将折扇或圆扇的扇面上题字写画取来装裱,可成压镜。由于圆形或扇形的形式美丽,所以有人将画面剪成扇形才作画,然后装裱,别具风格。

7、册页

将字画装订成册。

8、长卷

将画裱成长轴一卷,成为长卷,多是横看,其画面连续不断。

9、斗方

将小品装裱成一方尺左右的字画,成为斗方。可压镜,可平裱。

10、屏风

有单幅或折幅,坐立于地作屏风之用。

❹ 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中国绘画艺术艺术特点:
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一般来讲,人物画是最难画的,山水画次之,最简单的是花鸟类。
从构图上来看,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图象中的长宽比例经常是“失调”的,因为中国画历来重视表现图画的意境画者的主观情趣,而对构图的把握往往不够重视。
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西洋画多用焦点透视法,好比照相一般,固定在一个点上,摄进取景框里的便可以显现出来,没有摄入的也便不可能表现在图画上。
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中国绘画非常讲究。用笔方面,什么时候该重、轻、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中国绘画都是很讲究的。要达到用笔的流畅准备以及运用自如,很重要的在于平时的绘画训练和经验积累,非一时能全面掌握。

❺ 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的构思

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一段关于"六法"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他认为立意在完.画中才能有变态、有奇意。

二、以线造型以形传神的造型规律

"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它与纯以抽象性为高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于形似.还要升高于神似,画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于外形之模拟,不拘泥于自然之真实,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应竭力企求之高度。

三、多点透视、计白当黑的构图法则

中国传统绘画既用焦点透视法,也用散点透视法,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空间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样就使物象在画面出现时,可以按实物在画面上的艺术需要。

伸长或缩短变化其形象,更换其位置。一株低于视平线的牡丹花.也可架高于祝平线之上,而取得透视的最佳效果。

四、随类赋彩色彩相和- -中国画的色彩法则

中国画的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画那一件物品,就赋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

五、情景相生气韵生动的意境

中国传统绘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

六、诗书画印纸笔的独特形式

只有中国传统绘画,才有题字盖印的做法,不仅文人画,可以显示其诗、书、画三绝之长,即是一般的画作,也总要题字盖印,这样才有传统艺术的浓厚风味。

题字和诗句,可以提高或补充观者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丰富了构附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互为显彰,点缀与平衡构图的多方面作用。

中国传统绘画的工具和材料之性能,也决定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中国传统绘画是运用绢和纸作画,特别是生宣纸的出现,更加发挥了笔趣和墨彩。宣纸的渗性,毛笔的尖锥,使得笔锋无穷变化,产生出奇妙的效果。同时形成了各种效法和描法,画法和笔法。

(5)中国画主要有哪些特点艺术概论扩展阅读

欣赏

初看国画,要欣赏的不是画面如此简单,还要看一下几项是否精美。

画工

画家作品,可表现出作者成就。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我们往往主观批判该画的好与坏,就是受画工的影响最大。

书法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国画画面上常伴有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候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使画生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亦可窥其功底一二。

印章

画面上常见印章有各方面使用:

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私章、闲章、收藏印章、欣赏印章、鉴证印章等。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印章位置,都在评介之列。尤其古画,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鉴赏家的印鉴,可佐真伪。

装框

中国画装裱独具一格,常见有纸裱、绫裱两大类。纸裱较粗,绫裱较精。裱边的颜色、宽窄、衬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

功力

从事书画修养越久的人,他表现出的功力,是初学者无法掌握。尤其是书法,老手多仓劲有力,雄浑生姿。国画方面,其线条、设计、意景亦表现出作者功力。所以人生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较年轻画家有不同表现,这就是功力。

布局

布局看来似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称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诗词、印章等来补白。

亦有让其空白,故从布局可见作者独到之处。

诗句

字画中的诗词,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一句好诗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诗,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明代画家张宏所作的《村径柴门图》,画家自题:“村径绕山松叶暗,柴门流水稻花香。”

描绘松林环抱,崇山拱卫的庭院山庄,高大葱郁的苍松分为两组,如同两把打开的折扇,掩护着山坳中的村落。村前稻田临水,田园丰美,正有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词意。

印文

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所谓闲章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影响字画甚大。从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心态,或当时的环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❻ 简述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国画做为中国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明显的与其它艺术形式不一样的地方。
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谈的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❼ 中国画的分类及特点

中国画分为院体画(特点是构图严谨,色彩灿烂);民间画(特点是画作较为讲究诗意,画境等文化内涵);动物画(特点是描绘的题材广泛,凡动物均可入画);青绿山水画(特点是用浓重的矿物颜料的石青和石绿颜料为主);工笔画(特点是以描绘被画对象的准确形象为准则)等。

院体画:我国唐代已设徐诏、供奉等。五代时,西蜀、南唐设置画院。宋代设翰林图画院,选优秀画家,为皇室宫廷服务。历代画院里所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大都是要求用笔没色,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色彩灿烂,有的有较

民间画:在中国画中指除专业画家、文人画家等之外的专以绘画为生存手段而迎合一般市井习俗而从事绘画的街头艺人所作的种种画作。其作品倾向艳丽甜俗细腻,不同于专业画家、文人画家,所作的画作较为讲究诗意,画境等文化内涵。而为一般文化层次的平民喜爱。

动物画:在中国画中以动物形象作为艺术语言,以表达人的希望,幻想和各种感情的一种绘画,描绘的题材很广泛,凡动物均可入画,但主要对象为人们常见的家禽,家畜和动物园中的各种动物。动物画不要求维妙维肖,允许夸张与变形,但要有个性,要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生活美的联想

青绿山水画(兼金碧山水):系中国画中施用浓重的矿物颜料的石青和石绿颜料为主。表现山石树木的苍翠而得名。也有在青绿山石的轮廓上勾以金石,这样的山水画又称金碧山水。青绿山水始创于唐氏的李思训,北宋的王希孟所画的《千里江山图》也是青绿山水的代表之一。

工笔画:中国画传统画法之一。画法比较工整严谨,以描绘被画对象的准确形象为准则。相对于“写意画”。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刚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

❽ 中国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着。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皴法:中国画技法之一,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详见本书中《西洋画简史》篇)。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着的。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竟同真物一样。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竟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铁路,竟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着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所以中国画中有时透视法会弄错。但这弄错并无大碍。我们不可用西洋画的法则来批评中国画。 (三)中国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解剖学,就是人体骨骼筋肉的表现形状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画,必先研究解剖学。这解剖学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艺术解剖学。其所以异于生理解剖学者,生理解剖学讲人体各部的构造与作用,艺术解剖学则专讲表现形状。但也须记诵骨骼筋肉的名称,及其形状的种种变态,是一种艰苦的学问。但西洋画家必须学习。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但中国人物画家从来不需要这种学问。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倘把这些人物的衣服脱掉,其形可怕。但这非但无妨,却是中国画的好处。中国画欲求印象的强烈,故扩张人物的特点,使男子增雄伟,女子增纤丽,而充分表现其性格。故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四)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中国画不重背景,例如写梅花,一支悬挂空中,四周都是白纸。写人物,一个人悬挂空中,好像驾云一般。故中国画的画纸,留出空白余地甚多。很长的一条纸,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块石头,就成为一张立幅。西洋画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人物,其背景为室内或野外。故画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中国画与西洋画这点差别,也是由于写实与传神的不同而生。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 (五)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中国画在汉代以前,也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画即独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为中国画的正格。西洋自希腊时代起,一直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中世纪的宗教画,大都以群众为题材。例如《最后的审判》《死之胜利》等,一幅画中人物不计其数。直到19世纪,方始有独立的风景画。风景画独立之后,人物画也并不让位,裸体画在今日仍为西洋画的主要题材。

❾ 写出中国画的主要特点(简答题)

特点:

(1)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2)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3)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

(4) 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

(9)中国画主要有哪些特点艺术概论扩展阅读:

国画历史悠久,宋朝以前绘图在绢帛上,材料昂贵,因此国画题材多以王宫贵族肖像或生活记录等,直至宋元朝后,纸材改良,推广与士大夫文人画兴起等,让国画题材技法多元,在画作上题诗,为书画同源之始。

我国的人物画,历史悠久。据记载,商、周时期,已经有壁画。东晋时的顾恺之专尚画人物画,是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主张的画家。唐代阎立本也擅长人物画。还有吴道子、韩斡等等。都为人物画做出了的贡献。唐以后画人物画的画家就更多了,历代都有。

明朝之后,绘画推广到大众,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风俗画因此产生。清末,西风东渐,绘画材料多元,加入了西画元素,朝多方面发展。

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原则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强调观察总结不强调现场临摹,运用散点透视法不用焦点透视法,重视意境不重视场景。现代国画的发展也开始吸收西方绘画的一些技巧,如明暗光影的配置,人体解剖的准确等,也有画家将国画的意境用于油画创作上。

阅读全文

与中国画主要有哪些特点艺术概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果国民党领导了中国会怎么样 浏览:761
意大利人为什么这么爱喝咖啡 浏览:869
被骂的回国意大利女人叫什么 浏览:725
缅甸与越南的民工工资哪个低 浏览:731
越南轴承多少钱一个 浏览:635
为什么要限制伊朗核 浏览:312
印度伊布替尼仿制药多少钱 浏览:221
越南有哪些苏制武器 浏览:18
意大利fax怎么读 浏览:768
越南人喜欢中国什么青菜 浏览:303
想做燕窝生意印尼哪里有 浏览:383
煮熟的意大利面什么颜色 浏览:990
螺旋意大利面怎么炒好吃窍门 浏览:922
汽车为什么出口不到越南 浏览:975
甘肃人在伊朗干什么工作 浏览:333
去伊朗女人准备什么 浏览:188
伊朗有多少国家支持 浏览:958
中国四大名面是什么 浏览:930
英国陆地怎么画 浏览:401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研究生论文什么时间交 浏览: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