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22年全国新一线城市是什么
2022年新一线城市会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成都、重庆、杭州、天津、苏州、长沙、青岛、西安、郑州、宁波、无锡,以及大连共18座。
一提到中国的一线城市,脑海里一般都会立马浮现四个字:北上广深。这四座城市以发达的经济和高昂的生活成本成为了大城市的代名词,也是大家心中妥妥的一线城市。
武汉这座城市能排在新一线城市中的第五位,很多朋友都感觉意外,不过其实这样的排名结果也在情理之中,武汉其实长久以来都是实力派城市,在众多省会城市中,武汉的经济发达程度实际上确实名列前茅。
2022年全国新二线城市:
合肥、沈阳、济南、厦门、东莞、佛山、福州、哈尔滨、石家庄、南昌、太原、常州、南通、昆明、南宁、徐州、泉州、烟台、长春温州、珠海、唐山、襄阳、宜昌、绍兴、贵阳、嘉兴、湖州、乌鲁木齐、兰州金华、洛阳、芜湖、九江。
‘贰’ 新一线和一线城市有什么区别
1、性质不同
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是在中国政治和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都市。新一线城市是通过品牌经营数据、互联网公司用户和大数据市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进行排名得到的。
2、标准不同
一线城市的标准包括房价、人均收入、城市发展水平、生活水平等。新一线城市按照城市人的活跃度、商业资源集中度、生活方式等可塑性指标综合评价进行分类。
3、城市不同
中国大陆的一线城市通常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新一线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
(2)中国的新一线城市用英语怎么说扩展阅读:
新一线和一线城市一个是潜在发展经济,一个是稳定的经济发展。
新一线城市,是《第一财经周刊》2013年底根据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学术资源等指标综合评比后,划分的名单。分别指: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15个城市。
一线城市指的是在全国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其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通达能力等各层面。
根据一个旅游平台的数据,杭州和南京是一线城市之外最热衷旅游的城市;在腾讯营销大数据表明,成都是最热爱音乐的新一线城市,其次是东莞,西安和重庆。
对于新一线城市来说,在顶级商圈打造的轨道上超越一线城市也不是不可能。在中国中西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如重庆,成都,西安和武汉,它们的商业区平均每天吸引100多万人。
‘叁’ “新一线城市”是什么概念
最后一个城市就是上边提到的中山市。中山市是广东的地级市之一,中山市在历史上是一个孕育伟人的地方。中山市的华侨很多,这样一方面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又为它提供了科技技术的支持。中山市,相信你会喜欢上这里的,请为它成为“新一线”助力!
‘肆’ 中国一二线城市划分用英语怎么说
一线就是first-tier city
二线就是second-tier city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cities' tier 中国城市的等级划分
‘伍’ 新一线城市什么意思
新一线城市是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依据品牌商业数据、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及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对中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排名而出。
在《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15个进入新一线名单的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郑州、长沙、东莞、佛山、宁波、青岛和沈阳。
历年榜单:
2020年
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
2019年
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
2018年
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无锡。
2017年
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苏州、西安、长沙、沈阳、青岛、郑州、大连、东莞、宁波。
2016年
成都、杭州、武汉、天津、南京、重庆、西安、长沙、青岛、沈阳、大连、厦门、苏州、宁波、无锡。
2013年
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
‘陆’ 我国的新一线城市是哪些城市
《2017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新一线城市为:成都市、杭州市、武汉市、重庆市、南京市、天津市、苏州市、西安市、长沙市、沈阳市、青岛市、郑州市、大连市、东莞市、宁波市
这批“新一线”城市,它们或为直辖市,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庞大的中产阶层人群以及可观的政治资源;或为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多个省份具有辐射能力,有雄厚的教育资源、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便利的交通;或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便利的交通和独特的城市魅力。
那么,此次400个城市分级的标准是什么?据了解,此次排名并非考量城市综合实力,也不仅仅是看GDP排名,而是按一线品牌进入密度、一线品牌进入数量、GDP、人均收入、211高校、《财富》全球500强进入数量、大公司重点战略城市排名、机场吞吐量、使领馆数量、国际航线数量等作为主要指标。
《第一财经周刊》表示,9个月前,该杂志从《财富》500强企业和中国100强企业中抽取了285家大公司进行调查走访,考察了它们在中国的区域布局和未来的战略重点区域以及它们对中国城市未来成长性的认识。该杂志还调查了银行、房地产、汽车、奢侈品、零售连锁、酒店、快时尚等多个领域的140个一线品牌在全国城市的分布情况,考察了它们进入的城市数量和开店的数量,还调查了来自北上广等传统一线城市的1000多名年轻公司人,考察他们在现工作地之外乐意去工作和落户的其他城市,在这些一手数据的基础上,对400个城市进行10项指标排名
‘柒’ 中国的一线城市有哪些
截止2021年3月,一线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新一线城市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一线城市:4个,新一线城市:15个。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一线城市人才聚集,并不是好事。对于中国来说,最理想的人口分布情况应该是——高新科技、高端制造业、文化创意等产业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至于旅游、农业以及能源等和资源相关的产业,以及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则分布在中小城市和农村。有一半人口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才是对中国比较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