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四大特色菜是哪些

中国四大特色菜是哪些

发布时间:2022-05-03 22:18:23

A. 中国的四大名菜各有什么特点

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中国菜肴素有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之说。四大风味是:鲁、川、粤、淮扬。八大菜系是指:山东菜、四川菜、湖南菜、江苏菜、浙江菜、安徽菜、广东菜和福建菜。
八大菜系之首当推鲁菜。鲁菜系包括青岛在内,以福山帮为代表的胶东派,以及包括德州、泰安在内的济南派两个流派。并有堪称“阳春白雪”的典雅华贵的孔府菜,还有星罗棋布的各种地方菜和风味小吃。胶东菜擅长爆、炸、扒、熘、蒸;口味以鲜夺人,偏于清淡;选料则多为明虾、海螺、鲍鱼、蛎黄、海带等海鲜。其中名菜有“扒原壳鲍鱼”,主料为长山列岛海珍鲍鱼,以鲁菜传统技法烹调,鲜美滑嫩,催人食欲。其他名菜还有蟹黄鱼翅、芙蓉干贝、烧海参、烤大虾、炸蛎黄和清蒸加吉鱼等。
济南派则以汤着称,辅以爆、炒、烧、炸,菜肴以清、鲜、脆、嫩见长。其中名肴有清汤什锦、奶汤蒲菜,清鲜淡雅,别具一格。而里嫩外焦的糖醋黄河鲤鱼、脆嫩爽口的油爆双脆、素菜之珍的锅豆腐,则显示了济南派的火候功力。清代光绪年间,济南九华林酒楼店主将猪大肠洗涮后,加香料开水煮至软酥取出,切成段后,加酱油、糖、香料等制成又香又肥的红烧大肠,闻名于市。后来在制作上又有所改进,将洗净的大肠入开水煮熟后,入油锅炸,再加入调味和香料烹制,此菜味道更鲜美。文人雅士根据其制作精细如道家“九炼金丹”一般,将其取名为“九转大肠”。
“八仙过海闹罗汉”是孔府喜寿宴第一道菜,选用鱼翅、海参、鲍鱼、鱼骨、鱼肚、虾、芦笋、火腿为“八仙”。将鸡脯肉剁成泥,在碗底做成罗汉钱状,称为“罗汉”。制成后放在圆瓷罐里,摆成八方,中间放罗汉鸡,上撒火腿片、姜片及氽好的青菜叶,再将烧开的鸡汤浇上即成。旧时此菜上席即开锣唱戏,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听戏,热闹非凡,也奢侈至极。
粤菜系也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粤菜系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广州菜包括珠江三角洲和肇庆、韶关、湛江等地的名食在内。地域最广,用料庞杂,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风味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潮汕菜故属闽地,其语言和习俗与闽南相近。隶属广东之后,又受珠江三角洲的影响。故潮州菜接近闽、粤,汇两家之长,自成一派。以烹制海鲜见长,汤类、素菜、甜菜最具特色。刀工精细,口味清纯。东江菜又名客家菜,因客家原是中原人,在汉末和北宋后期因避战乱南迁,聚居在广东东江一带。其语言、风俗尚保留中原固有的风貌,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究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见长,有独特的乡土风味。
粤菜系还有一派海南菜,菜的品种较少,但具有热带食物特有的风味。粤菜系在烹调上以炒、爆为主,兼有烩、煎、烤,讲究鲜、嫩、爽、滑,曾有“五滋六味”之说。“五滋”即香、松、臭、肥、浓,“六味”是酸、甜、苦、辣、咸、鲜。同时注意色、香、味、形。许多广东点心是用烘箱烤出来的,带有西菜的特点。粤菜的主要名菜有脆皮烤乳猪、龙虎斗、太爷鸡、护国菜、潮州烧鹰鹅、猴脑汤等百余种。其中“烤乳猪”是广州最着名的特色菜。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烹调制作方面不断有所改进,真正达到“色如琥珀,又类真金”,并皮脆肉软,表里浓香,适合南方人的口味。“太爷鸡”是驰名港澳的广州传统名菜始于清末,七十年代曾中断。较为着名的有贵联升的满汉全席、香糟鲈鱼球,聚丰园的醉虾、醉蟹,南阳堂的什锦冷盘、一品锅,品容升的芝麻球,玉波楼的半斋炸锅巴,福来居的酥鲫鱼,万栈堂的挂炉鸭,文园的江南百花鸡,南园的红烧鲍片,西园的鼎湖上素,大三元的红烧大裙翅,蛇王满的龙虎烩,六国的太爷鸡,愉园的玻璃虾仁,华园的桂花翅,北国的玉树鸡,旺记的烧乳猪,新远来的鱼云羹,金陵的片皮鸭,冠珍的清汤鱼肚,陶陶居的炒蟹,菜根香的素食,陆羽居的化皮乳猪、白云猪手,太平馆的西汁乳鸽等。
川菜系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其发源地是古代的巴国和蜀国。诗仙李白在四川近20年生活中,他很爱吃当地名菜焖蒸鸭子。厨师宰鸭后,将鸭放入盛器内,加酒等各种调料,注入汤汁,用一大张浸湿的绵纸,封严盛器口,蒸烂后保持原汁原味,既香且嫩。天宝元年,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宠爱,入京供奉翰林。他以年轻时食过的焖蒸鸭子为蓝本,用百年陈酿花雕、枸杞子、三七等蒸肥鸭献给玄宗。皇帝非常高兴,将此菜命名为“太白鸭”。清干隆年间,四川罗江着名文人李调元在其《函海·醒园录》中就系统地搜集了川菜的38种烹调方法,如炒、滑、爆、煸、溜、炝、炸、煮、烫、糁、煎、蒙、贴、酿、卷、蒸、烧、焖、炖、摊、煨、烩、淖、烤、烘、粘、氽、糟、醉、冲等,以及冷菜类的拌、卤、熏、腌、腊、冻、酱等。不论官府菜,还是市肆菜,都有许多名菜。清同治年间,成都北门外万福桥边有家小饭店,面带麻粒的陈姓女店主用嫩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酱等烹制的佳肴麻辣、鲜香,十分受人欢迎,这就是着名的“麻婆豆腐”,后来饭店也改名为“陈麻婆豆腐店”。
贵州籍的咸丰进士丁宝桢,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因镇守边关有功,被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他很喜欢吃用花生和嫩鸡丁肉做成的炒鸡丁,流传入市后成为“宫保鸡丁”。晚清以来,川菜逐步形成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菜系,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的特征。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类菜肴组成完整的风味体系。其风味则是清、鲜、醇、浓并重,并以麻辣着称。对长江上游和滇、黔等地均有相当的影响。现在,川菜的踪迹已遍及全国,以至海外,有“味在四川”之誉。
川菜以成都和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所用的调味品既复杂多样,又富有特色;尤其是号称“三椒”的花椒、胡椒、辣椒,“三香”的葱、姜、蒜,醋、郫县豆瓣酱的使用频繁及数量之多,远非其他菜系能相比。特别是“鱼香”、“怪味”更是离不开这些调味品,如用代用品则味道要打折扣。川菜有“七滋八味”之说,“七滋”指甜、酸、麻、辣、苦、香、咸;“八味”即是鱼香、酸辣、椒麻、怪味、麻辣、红油、姜汁、家常。烹调方法共有38种之多。在口味上川菜特别讲究“一菜一格”,且色、香、味、形俱佳,故国际烹饪界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说。川菜名菜还有灯影牛肉、樟茶鸭子、毛肚火锅、夫妻肺片、东坡墨鱼、清蒸江团等300多种。
其中“灯影牛肉”制作方法与众不同,风味独特;是将牛后腿上的犍子肉切成薄片,撒上炒干水分的盐,裹成圆筒形晾干,平铺在钢丝架上,进烘炉烘干,再上蒸笼蒸后取出,切成小片复蒸透。最后下炒锅炒透,加入调料,起锅晾凉,淋上麻油才成。此菜呈半透明状,薄如纸,红艳艳,油光滑,放在灯下可将牛肉片的红影子映在纸上或墙上,好似演灯影戏。“夫妻肺片”是成都地区人人皆知的一道风味菜。相传本世纪30年代,有个叫郭朝华的小贩,和妻子制作凉拌牛肺片,串街走巷,提篮叫卖。人们谑称其为“夫妻肺片”,沿用至今。
“东坡墨鱼”是四川乐山一道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关的风味佳肴。墨鱼并非海中的乌贼鱼,而是乐山市凌云山、乌龙山脚下的岷江中一种嘴小、身长、肉多的墨皮鱼,又叫“墨头鱼”。相传苏东坡去凌云寺读书时,常去凌云岩下洗砚,江中之鱼食其墨汁,皮色浓黑如墨,人们称之为“东坡墨鱼”;并将其和江团、肥浣称为川江三大名鱼,成为川菜的特色名菜。“清蒸江团”人称嘉陵美味,上等佳肴。抗战期间,四川澄江镇上的韵流餐厅名厨张世界、郑祖华烹制的“叉烧江团”、“清蒸江团”等菜肴名闻遐迩。冯玉祥将军赴美考察水利之前也曾到韵流餐厅品尝江团,食后赞扬说“四川江团,果然名不虚传”。
湘菜系即湖南菜,是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地区和湘西山区等地方菜发展而成。湘江流域的菜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湖南菜的主要代表。其制作精细,用料广泛,品种繁多,其特色是油多、色浓,讲究实惠。在品味上注重香酥、酸辣、软嫩。
湘西菜擅长香酸辣,具有浓郁的山乡风味。湘菜系发展很快,形成了一套以炖、焖、煨、烧、炒、熘、煎、熏、腊等烹饪技术,湘菜的主要名菜有“东安子鸡”、“红煨鱼翅”、“腊味合蒸”、“面包全鸭”、“油辣冬笋尖”、“板栗烧菜心”、“五元神仙鸡”、“吉首酸肉”等。其中“红煨鱼翅”又名“组庵鱼翅”,是湖南地方名菜。烹调方法是用鱼翅加鸡汤、酱油等,用小火煨制而成,汁浓味鲜,以清鲜糯柔着名。清代光绪年间进士谭组庵十分喜欢吃此菜,其家厨便将黄煨鱼翅的制法作了改进,加上鸡肉、五花猪肉和鱼翅同煨,使鱼翅更加软糯爽滑,汤汁更加醇香鲜美。谭进士食之称赞不已,从此闻名天下。因此,菜为谭家家厨所创,故称为“组庵鱼翅”。
清初明末此菜传到长沙,成为湖南名肴。“五元神仙鸡”又名“五元全鸡”,古已有之。清代《调鼎集》曾有“神仙炖鸡”的记载。其制法是“治净,入钵,和酱油,隔汤干炖,嫩鸡肚填黄芪数钱,干蒸更益人”。这是以黄芪炖鸡,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故名“神仙鸡”。在同治年间已有“五元神仙鸡”,据传为曲园酒楼所制。开始也是用全鸡加黄芪蒸制,后来改加荔枝、桂圆、红枣、莲子、构杞子,入体加调味蒸制,名为“五元神仙鸡”。1938年日寇轰炸长沙,酒楼迁至南宁,李宗仁曾在该店大宴宾客。

闽菜系亦是着名的八大菜系之一,以烹制山珍海味而着称。在色、香、味、形兼顾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清新、和醇、荤香、不腻的风味特色,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独树一帜。闽菜系历来以选料精细,刀工严谨,讲究火候、调汤、佐料,和以味取胜而着称。其烹饪技艺,有四个鲜明的特征,一是采用细致入微的片、切、剞等刀法,使不同质地的原料,达到入味透彻的效果。故闽菜的刀工有“剞花如荔,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誉。如凉拌菜肴“萝卜蜇”,将薄薄的海蜇皮,每张分别切成2~3片,复切成极细的丝,再与同样粗细的萝卜丝合并烹制,凉后拌上调料上桌。此菜刀工精湛,海蛰与萝卜丝交融在一起,食之脆嫩爽口,兴味盎然。
“鸡茸金丝笋”是将冬笋切成三根头发丝粗细的“金丝笋”,每100g冬笋要切500g~600g条细丝,切得长短一致,粗细均匀。这样冬笋才能和鸡茸、蛋液等料拌成的糊融为一体。经巧妙烹炒后,鸡茸与笋丝之味特佳。此菜经历百年,盛名不衰。二是汤菜居多,变化无穷。闽菜多汤由来已久,这与福建有丰富的海产资源密切相关。闽菜始终将质鲜、味纯、滋补联系在一起,而在各种烹调方法中,汤菜最能体现原汁原味,本色本味。故闽菜多汤,目的在于此。
闽菜的“多汤”,是指汤菜多,而且通过精选各种辅料加以调制,使不同原料固有的膻、苦、涩、腥等味得以摒除,从而又使不同质量的菜肴,经调汤后味道各具特色,因而有“一汤变十”之说。如干鱿鱼味腥,须经水发之法去除,否则也不适应烹制脆嫩菜肴所需。但一经水发,又失去鱿鱼的本味,必须另行调制鱿鱼汤,使之达到质量和味道俱存的效果。
“鸡汤氽海蚌”时,鲜海蚌汁咸,要经过加工处理。但如洗净,又过于清淡。所以,将蚌肉经细腻的刀工片成大薄片,在沸水锅里氽成至八成熟,盛入汤碗,再冲入咸淡适宜的热鸡汤。这样的蚌肉清鲜脆嫩,且有鸡汤醇香美味,二者相得益彰。细嚼缓呷,香鲜融为一体。三是调味奇异,别具一格。闽菜偏甜、偏酸、偏淡,这与福建有丰富多彩的佐料以及其烹饪原料多用山珍海味有关。偏甜可去腥膻,偏酸爽口,味清淡则可保其质地鲜纯。闽菜名肴“荔枝肉”、“甜酸竹节肉”、“葱烧酥鲫”、“白烧鲜竹蛏”等均能恰到好处地体现偏甜、偏酸、偏清淡的特征。四是烹调细腻,雅致大方。闽菜的烹调技艺,不但蒸、炒、炖、焖、氽、煨等法各具特色,而且以炒、蒸、煨技术称殊。在餐具上,闽菜习用大、中、小盖碗,十分细腻雅致。“炒西施舌”、“清蒸加力鱼”、“佛跳墙”等名肴都鲜明地体现了闽菜的特征。其中尤以“佛跳墙”为甚,其选料精细,加工严谨,讲究火工与时效,以及注重煨制器皿等特色,使之成为名扬中外的美馔佳肴。
闽菜系起源于福建闽侯县,有福州、闽南的厦门、闽西的泉州等地的地方菜发展而成,以福州菜为主要代表。福州菜清鲜、淡爽,偏于甜酸,尤其讲究调汤。另一特色是善用红糟作配料,具有防腐、去腥、增香、生味、调色的作用。在实践中,有炝糟、拉糟、煎糟、醉糟、爆糟等十多种,尤以“淡糟炒香螺片”、“醉糟鸡”、“糟汁氽海蚌”等名肴最负盛名。闽南菜除新鲜、淡爽的特色外,还以讲究作料,善用甜辣着称。最常用的作料有辣椒酱、沙茶酱、芥末酱、桔汁等。其名菜有“沙茶焖鸭块”、“芥辣鸡丝”、“东壁龙珠”等均具风味。闽系菜偏咸、辣,多以山区特有的奇珍异味为原料,如“油焖石鳞”、“爆炒地猴”等,有浓郁的山乡色彩。
“佛跳墙”是闽菜中最着名的古典名菜,相传始于清道光年间,福建泉州地区采用东壁龙眼为原料,配以猪瘦肉、鲜虾仁、水发香菇、荸荠、鸡蛋等制成菜肴,取名“东壁龙珠”,成为当地着名的特色风味菜。“炒西施舌”采用福建长乐漳巷的特产海蚌烹制。西施舌无论氽、炒、拌、炖,都具清甜鲜美的味道,令人难忘。
浙菜系的历史也相当悠久。京师人南下开饭店,用北方的烹调方法将南方丰富的原料做得美味可口,“南料北烹”成为浙菜系一大特色。如过去南方人口味并不偏甜,北方人南下后,影响南方人口味,菜中也放糖了。汴京名菜“糖醋黄河鲤鱼”到临安后,以鱼为原料,烹成浙江名菜“西湖醋鱼”。当时京师的名厨在杭州经营的名菜有“百菜羹”、“五味焙鸡”、“米脯风鳗”、“酒蒸鲥鱼”等几百种,后来又出现了“南肉”。
浙菜系与众不同的是因时因地而异。其制作精细,变化多样,并喜欢以风景名胜来命名菜肴,烹调方法以爆、炒、烩、炸为主,清鲜爽脆。宁波地处沿海,特点是“咸鲜合一”,口味“咸、鲜、臭”,以蒸、红烧、炖制海鲜见长,讲求鲜嫩软滑,注重大汤大水,保持原汁原味。绍兴菜擅长烹饪河鲜、家禽,入口香酥绵糯,富有乡村风味。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赛蟹羹”、“家乡南肉”、“干炸响铃”、“荷叶粉蒸肉”、“西湖莼菜汤”、“龙井虾仁”、“杭州煨鸡”、“虎跑素火煺”、“干菜焖肉”、“蛤蜊黄鱼羹”等数百种。
其中的“西湖醋鱼”是杭州传统名菜,相传宋朝时西湖附近有位姓宋的青年,平日里以打鱼为生。有次生病时,他嫂嫂亲自到湖里打鱼,用醋加糖烧成菜给他吃,吃后病就好了。后来此菜名即成“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因取杭州最佳的龙井茶叶烹制而着名。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以龙井村狮子峰所产为最佳,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称。清代龙井茶列为贡品。当时安徽地区用“雀舌”、“鹰爪”之茶叶嫩尖制作珍贵菜肴,杭州用清明节前后的龙井新茶配以鲜活河虾仁制作炒虾仁,故名“龙井虾仁”,不久就成为杭州最着名的特色名菜,遐尔闻名。
“新风鳗鲞”是浙江宁波地区的风味名菜,鱼鲞是东南沿海渔民最喜欢食用的佳品,用黄鱼制作的叫“黄鱼鲞”,用鳗鱼制作的“鳗鲞”。宁波当地每当冬令及过春节时制作的“新风鳗鲞”,略微风干,即可食用。“干菜焖肉”是绍兴名肴,是用绍兴特有的霉干菜和五花肉同煮,焖至酥烂时为佳。同时,肉油渗入霉干菜,霉干菜香味透人肉中,相得益彰,酥香糯软,鲜美可口。
苏菜系即江苏地方风味菜。春秋时齐国的易牙曾在徐州传艺,由他创制的“鱼腹藏羊肉”千古流传,是为“鲜”字之本。专诸为刺吴王,在太湖向大和公学“全鱼灸”,其中之一就是现在苏州松鹤楼的“松鼠鳜鱼”。汉代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上发明了豆腐,首先在苏、皖地区流传。汉武帝逐夷民至海边,发现渔民所嗜“鱼肠”滋味甚美,南宋时期的明帝也酷嗜此食。其实“鱼肠”就是乌贼鱼的卵巢精白。名医华佗在江苏行医时,与其江苏弟子吴晋均提倡“火化”熟食,即食物疗法。梁武帝萧衍信佛,提倡素食,以面筋为肴。晋人葛洪有“五芝”之说,对江苏食用菌影响颇大。南宋时吴僧赞宁作《笋谱》,总结食笋的经验。豆腐、面筋、笋、蕈号称素菜的“四大金刚”。这些美食的发源都与江苏有关。南北朝时南京“天厨”能用一个瓜做出几十种菜,一种菜又能做出几十种风味来。
天下名城号称“扬一益二”,益州即今日的四川,繁荣的市场促进了苏菜系烹饪技艺的发展。隋唐松江的“金齑玉脍”,糖姜蜜蟹;苏州的玲珑牡丹齑,扬州的缕子脍,都是造型精美的花式菜肴。苏菜系的主食、点心在五代时即有“健康七妙”之称。其米饭粒粒分明,柔而不烂,可以擦台子;面条筋韧,可以穿结成带而不断;饼薄透明,可以映字;馄饨汤清,可注砚磨墨;馓子既香又脆,“嚼得惊动十里人”,足见技艺之高妙。宋代以来,苏菜的口味有较大的变化。原来南人菜咸而北方菜甜,江南进贡到长安、洛阳的鱼蟹要加糖加蜜。宋室南渡杭城,中原大批士大夫南下,带来了中原风味的影响。苏、锡今日的嗜甜,由此而滥觞。此外唐宋时期,特别是金元以来,伊斯兰教徒到江苏者日多,苏菜系又受清真菜的影响,烹饪更为丰富多彩。明清以来,苏菜系又受到许多地方风味的影响。昔日吴王夫差、隋炀帝行船宴饮,龙舟作乐的帝王享受船点船菜,此时作为商家谋利的手段,也可供寻常百姓品尝。
野蔬大量入馔,江苏人有“吃草”之名,高邮王盘有专着,吴承恩在《西游记》里也有所反映。江南食馔中增加了满蒙菜点,有了“满汉全席”。饮料中则是香露崭露头角。《红楼梦》中宝玉所食木樨香露,董小宛手制玫瑰香露;虎丘山塘肆所售香露均为当时滋神养体,又能使人齿颊留芳的美食。在酒楼之外,又出现大量的茶馆,干隆以来茶风更盛。1840年后,通商口岸出现了西餐,且有中西合璧的餐厅。据杭州徐珂所辑《清稗类钞》中记载“肴馔之各有特色者,如京师、山东、四川、广东、福建、江宁,苏州、镇江、扬州、淮安。”十个名城,半数在江苏。苏菜系由淮扬、苏锡、徐海三大地方风味菜肴组成,以淮扬菜为主体。淮扬地处苏中,东至海启通泰盐阜,西至金陵六合,南及京口金坛,北达两淮。淮扬菜的特点是选料严谨,注意刀工和火工,强调本味,突出主料,色调淡雅,造型新颖,咸甜适中,口味平和,故适应面较广。在烹调技艺上,多用炖、焖、煨、焐之法。其中南京菜以烹制鸭菜着称,镇、扬菜以烹鸡肴及江鲜见长;其细点以发酵面点、烫面点和油酥面点取胜。苏锡菜包括苏州、无锡一带,西到常熟,东到上海、松江、嘉定、昆山都在这个范围内。上海菜专指上海人自称的本帮,不算其他海派菜。苏锡菜与淮扬菜有同有异,其虾蟹莼鲈,糕团船点味冠全省,茶食小吃,尤优于苏菜系中其他地方风味。其菜肴注重造型,讲究美观,色调绚丽,白汁清炖独具一格,兼有糟鲜红曲之味,食有奇香;口味上偏甜,无锡尤甚。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烂脱骨不失其形,滑嫩爽脆不失其味。徐海菜原近齐鲁风味,肉食五畜俱用,水产以海味取胜。菜肴色调浓重,口味偏咸,习尚五辛,烹调技艺多用煮、煎、炸等。近年来,三种地方风味菜均有发展和变化。淮扬菜由平和而变为略甜,似受苏锡菜的影响。而苏锡菜尤其是苏州菜口味由偏甜而转变为平和,又受到淮扬菜的影响。徐海菜则咸味大减,色调亦趋淡雅,向淮扬菜看齐。在整个苏菜系中,淮扬莱仍占主导地位。
苏菜系的名菜众多,如淮安的长鱼席,即黄鳝席,品种达百种之多。扬州的三套鸭、溜子鸡、卤鸡、清炖甲鱼、火煮干丝、糖醋鳜鱼、双皮刀鱼、文思豆腐、清炖狮子头,镇江的水晶肴蹄、清蒸鲥鱼,靖江的肉脯,宜兴的汽锅鸡,南京的金陵盐水鸭、炖菜核、板鸭、松子肉、凤尾虾、蛋烧卖,苏州的松鼠鳜鱼、三虾豆腐、白汁元鱼、莼菜塘鱼片、胭脂鹅、八宝船鸭、雪花蟹汁、油爆大虾,常熟的叫花子鸡,无锡的镜箱豆腐、樱桃肉、梁溪脆鳝,徐州的狗肉,板浦的荷花铁雀等等。
其中三套鸭系传统名菜,清代《调鼎集》曾记载套鸭制作方法,为“肥家鸭去骨,板鸭亦去骨,填人家鸭肚内,蒸极烂,整供”。后来扬州的厨师又将湖鸭、野鸭、菜鸽三禽相套,用宜兴产的紫砂烧锅,小火宽汤炖焖而成。家鸭肥嫩,野鸭香酥,菜鸽细鲜,风味独特。
扬州煮干丝同干隆皇帝下江南有关。干隆六下江南,扬州地方官员聘请名厨为皇帝烹制佳肴,其中有一道“九丝汤”,是用豆腐干丝加火腿丝,在鸡汤中烩制,味极鲜美。特别是干丝切得细,味的渗透较好,吸入各种鲜味,名传天下,遂更名“煮干丝”。与鸡丝、火腿丝同煮叫鸡火干丝,加开洋为开洋干丝,加虾仁则为虾仁干丝。文思豆腐也始于干隆年间,狮子头相传始于隋朝。隋炀帝到扬州观琼花后,对扬州的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十分留恋。回到行宫命御厨以上述四景为题,制作四道佳肴,即松鼠鳜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葵花献肉。皇帝赞赏不已,赐宴群臣。从此,这些菜传遍大江南北。
到了唐朝,郇国公府中名厨受“葵花献肉”的启示,将巨大的肉圆制成葵花状,造型别致,犹如雄狮之头,可红烧,也可清炖;清炖较嫩,加入蟹粉后成为“清炖蟹粉狮子头”,盛行于镇扬地区。水晶肴蹄又名镇江肴肉,相传300多年前,镇江酒海街有家小酒店的店主在大热天买回四只猪蹄,欲用盐腌制,结果却误用其岳父用以制鞭炮的硝。谁知肉质未变,反腌得更硬结味香,肉红蹄白。用清水泡后,焯水过清,再入锅后加葱姜、花椒、茴香、桂皮,加水焖煮。本想高温去毒,不料香气扑鼻。香气吸引了神仙张果老,变成白发老翁来购,四只肴蹄吃了三只半,店主食了剩下的半只,只觉得味极鲜美,此后便用这种方法来制作肴肉。金陵盐水鸭是南京的名菜,当地盛行以鸭制肴,曾有“金陵鸭馔甲天下”之说。明朝建都金陵后,先是出现金陵烤鸭,接着就是金陵盐水鸭。此菜用当年八月中秋时的“桂花鸭”为原料,用热盐、清卤水复腌后,取出挂荫凉处吹干,食用时在水中煮熟,皮白肉红,香味足,鲜嫩味美,风味独特,同明末出现的“板鸭”齐名,畅销大江南北。另有“炖菜核”相传是清代有位钦差大臣,住南京万竹园,天天吃青菜而不厌;炖菜核是由矮脚黄菜心炖制而成。梁溪脆鳝是无锡名肴。梁溪是苏南名城无锡境内的一条河流,因南朝萧梁曾加以修复而得名,梁溪也是无锡的别名。明末清初,无锡名厨将活鳝划丝后,入油锅炸脆,在用酒、酱油、糖、味精、五香粉制成的浓卤烩制,使鳝丝紧包卤汁,吃时甜而松脆,是上等佐酒佳肴。后来驰名江苏,成为无锡的传统风味特色菜。

徽菜系由安徽省的沿江菜、沿淮菜和徽州地方菜构成。沿江菜以芜湖、安庆的地方菜为代表,以后传到合肥地区,以烹调河鲜、家禽见长。沿淮菜以蚌端口、宿县、阜阳等地方风味菜肴构成。
皖南的徽州菜是徽菜系的主要代表,起源于黄山麓下的歙县,即古代的徽州。后因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镇成为“祁红”、“屯绿”等名茶和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商业兴旺,饮食业发达,徽菜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屯溪,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发展。宋高宗曾问歙味于学士汪藻,汪藻举梅圣俞诗对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马蹄鳖”。牛尾狸即果子狸,又名白额。徽菜系在烹调技艺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较少,重油、重色、重火工。
其名菜有火腿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无为熏鸡、符离集烧鸡、问政笋、黄山炖鸽等。其中“火腿炖甲鱼”又名“清炖马蹄鳖”,是徽菜中最古老的传统名菜。采用当地最着名的特产“沙地马蹄鳖”炖成。相传南宋时,上至高宗,下至地方百官都品尝过此菜。明、清时一些着名诗人、居士都曾慕名前往徽州品尝“马蹄鳖”之美味,因而享誉全国成为安徽特有的传统名菜。相传干隆三十九年,即公元1774年无为县的厨师将鸡先熏后卤的独特制法,使鸡色泽金黄油亮,皮脂丰润,美味可口,独具一格,称为“无为熏鸡”。
后来渐传至安徽其他地区,到清末已传遍全省。“符离集烧鸡”源于山东的德州扒鸡,最早叫红鸡,是将鸡加调味煮烧后,搽上一层红米曲,当时并无很大名气。本世纪三十年代,德州管姓烧鸡师傅迁居符离集镇,带来德州五香脱骨扒鸡的制作技术。他改进红鸡选料,并增加许多调味品,使鸡色泽金黄,鸡肉酥烂脱骨,滋味鲜美,符离集烧鸡逐渐成名。其中以管、魏、韩三家烧鸡店最为出名。于是,符离集烧鸡遂与德州扒鸡齐名,享誉中外。

B. 中国四大小吃是哪些你吃过几种

中国四大小吃是哪些,你吃过几种?

中国美食众多,哪止四大小吃呀,比如:

1.西安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食,尤以西安最享盛名。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

2.宁波汤圆

汤圆是浙江宁波着名的特色小吃之一,也是中国的代表小吃之一,春节,元宵节节日食俗;即用黑芝麻、猪脂肪油、少许白砂糖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

3.广西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是广西桂林地区历史悠久的特色传统名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

C. 中华美食有哪些

作为传统美食的代表之一,卤味是中华美食的瑰宝。下面,菊花开就和大家分享几款色香味俱全的卤味美食。

藤椒鸡

采用一年以上老鸡,经过24小时腌制,两次风干、 制作而成;不含水分,味干香,又麻又辣,层层入味、 肉质耐嚼有韧性。 一腌,盐入体,24小时腌制,充分入味;二晾,风入皮,8小时晾制,肉质紧密扎实;三卤,香入肉,6小时文火慢卤,层层入味;四浸,辣入骨,1小时浸汤入味,口感麻辣全开。

D. 中国的八大菜系是哪些分别有哪些代表菜

在我国的美食文化上历史悠久,菜系可分为八大菜系,那八大菜系都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小编来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01

鲁菜

鲁菜起源于山东的齐鲁风味,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相对于淮扬、川、粤等影响型菜系而言),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之一。

特点是清香、鲜嫩、味醇而着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烟台福山为胶东菜发源地。以烹制各种海鲜而驰名,口味清淡。济南历城为济南菜发源地。擅长爆、烧、炸、炒,口味偏重。

代表菜:九转大肠、爆炒腰花、糖醋鲤鱼、葱烧海参、油爆双脆、四喜丸子、德州扒鸡、红烧大虾、一品豆腐、坛子肉、乌鱼蛋汤等等。

E. 中国4大小吃是什么

小吃是一类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风格特色的食品的总称。小吃就地取材,因当地风俗而异,特色鲜明,风味独特,能够突出反映当地的物质文化及社会生活风貌,是一个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更是离乡游子们对家乡思念的主要对象。南京夫子庙秦淮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上海城隍庙小吃和长沙火宫殿小吃并称为中国4大小吃,下面就来看看代表4大小的各个品种,看看有没有你爱吃的。

一、夫子庙小吃糖油粑粑,是湖南省长沙市的地方传统名吃,糖油粑粑成本便宜,主要原料是糯米粉和糖,但其制造工艺精细讲究,有特殊的制造过程。它虽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与山珍海味、鱼翅熊掌相媲美,但正是因其廉价的身份,它能出入平常百姓家,受到民众的厚爱,成为民间长吃不厌的小吃。

F. 中国素有烹饪王国的美誉,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什么菜系

中国素有烹饪王国的美誉,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什么菜有: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这八大菜系都各有特色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我是私家赵氏厨房。我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且有着很深后的历史传承。大家可能耳闻能详的是“八大菜系”,在我国的清朝时期最初也就是“四大菜系”,在往上唐宋时期分为南食。

菜系着名城市:

1、四川特色菜派系:有成都市、重庆市2个派系。特性: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而出名。

2、山东省特色菜派系:由济南市和胶河两一部分地方风味构成特性:味深厚、嗜葱姜蒜。

3、江苏省特色菜派系:由扬州市、苏州市、南京市地方菜发展趋势而成。特性:烹饪手艺以炖、焖、煨而出名;高度重视调汤,维持原汁。

4、浙江省特色菜派系:由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等地方菜组成,最负盛名的是杭州菜。特性:细嫩软滑,醇香绵糯,清新不油腻。

G. 中国的菜系

中国八大菜系包括: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其中鲁菜、川菜、粤菜、苏菜,形成于清代初期,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

1、鲁菜---咸鲜、浓油赤酱

鲁菜,最早起源于山东的齐鲁风味,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

经典菜品有泰山三美汤、奶汤鲫鱼、烧二冬、胶东四大温拌、糖醋里脊、红烧大虾、招远蒸丸、一品豆腐、葱烧海参、三丝鱼翅、白扒四宝、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油爆双脆、扒原壳鲍鱼、油焖大虾、醋椒鱼、糟熘鱼片、温炝鳜鱼片、芫爆鱿鱼卷、、木樨肉(木须肉)、清蒸加吉鱼、葱椒鱼、糖酱鸡块、油泼豆莛、诗礼银杏、奶汤蒲菜、乌鱼蛋汤、锅烧鸭、香酥鸡、黄鱼豆腐羹、拔丝山药、蜜汁梨球、砂锅散丹、布袋鸡、芙蓉鸡片、氽芙蓉黄管、油泼豆莛、阳关三叠、雨前虾仁、乌云托月、黄焖鸡块、锅塌黄鱼、清汤西施舌、赛螃蟹、烩两鸡丝、象眼鸽蛋、云片猴头菇、油爆鱼芹、酥炸全蝎等。

2、川菜---重油、重盐、麻辣鲜香

川菜以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着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以家常菜为主,取材多为日常百味,其特点在于红味讲究麻、辣、香,白味咸鲜中仍带点微辣。

代表菜品有回锅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水煮鱼、水煮肉片、夫妻肺片、辣子鸡丁、麻婆豆腐、东坡肘子和东坡肉等,经典菜品有:麻辣香水鱼、板栗烧鸡、酸辣海蜇头、辣子鸡、棒棒鸡、泡椒凤爪、灯影牛肉、廖排骨、口水鸡、酸辣薯仔丝、香辣虾、尖椒炒牛肉、四川火锅、香辣小龙虾、椒麻浸鲈鱼、麻辣鳝鱼、麻辣牛柳等。

3、粤菜----原汁原味、咸、鲜、清淡

粤菜发源于岭南,由广州菜(也称广府菜)、潮州菜(也称潮汕菜)、东江菜(也称客家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三种风味各具特色。广州菜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和肇庆、韶关、湛江等地,用料丰富,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还兼容了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潮州菜发源于潮汕地区,汇闽、粤两家之长,自成一派。以烹制海鲜见长,汤类、素菜、甜菜最具特色。刀工精细,口味清纯。东江菜起源于广东东江一带的客家人聚居地区,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究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见长,有独特的乡土风味。[

经典粤菜有:白切鸡、白灼虾、阿一鲍鱼、菜胆炖鱼翅、麒麟鲈鱼、龙虾烩鲍鱼、干炒牛河、老火靓汤、广州文昌鸡、煲仔饭、广式烧填鸭、豉汁蒸排骨、菠萝咕噜肉、香煎芙蓉蛋、烧鹅、烤乳猪、红烧乳鸽、蜜汁叉烧、上汤焗龙虾、清蒸石斑鱼、鼎湖上素、烟筒白菜、鱼香茄子煲、太爷鸡、赛螃蟹、香芋扣肉、南乳粗斋煲、潮州卤水拼盘、烧鹅、烤乳猪、红烧乳鸽、蜜汁叉烧、上汤焗龙虾、清蒸石斑鱼、卤水猪手皇、潮式卤鹅肝、蚝烙、芙蓉虾、沙茶牛肉、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盐焗鸡、猪肚包鸡、盆菜。

4、苏菜---甜、黄酒味

主要以金陵菜、淮扬菜、苏锡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组成。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菜的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江苏名菜有鸡汤煮干丝、肉酿生麸、凤尾虾、三套鸭、无锡肉骨头、烤方、水晶肴蹄、扬州炒饭、清炖蟹粉狮子头、金陵丸子、白汁圆菜、黄泥煨鸡、清炖鸡孚、盐水鸭(金陵板鸭)、碧螺虾仁、蜜汁火方、樱桃肉、母油船鸭、烂糊、黄焖栗子鸡、莼菜银鱼汤、万三蹄、响油鳝糊、金香饼、梁溪脆鳝、苏式酱肉和酱鸭、沛县狗肉等。

5、闽菜---咸甜(南部)、香辣(北部)

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着称,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特色,以及汤路广泛的特点,在烹坛园地中独具一席。闽菜的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

闽菜的招牌菜有“佛跳墙”,还有福州鱼丸、鼎边糊、漳州卤面、莆田卤面、海蛎煎、沙县拌面、扁食、厦门沙茶面、面线糊、闽南咸饭、兴化米粉、荔枝肉、乌柳居(五柳居)[1] 、白雪鸡、闽生果,醉排骨、红糟鱼排、长汀豆腐干等等,均别有风味。

6、徽菜---重油味、重盐

徽菜系在烹调技艺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较少,重油、重色、重火功。烹调方法上一是就地取材,以鲜制胜。徽地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就地取材使菜肴地方特色突出并保证鲜活。二是善用火候,火功独到。根据不同原料的质地特点、成品菜的风味要求,分别采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调。三是娴于烧炖,浓淡相宜。除爆、炒、熘、炸、烩、煮、烤、焐等技法各有千秋外,尤以烧、炖及熏、蒸菜品而闻名。四是注重天然,以食养身。

比较经典的菜品有:一品锅、刀板香、腌鲜臭鳜鱼、虎皮毛豆腐、问政笋、火腿炖甲鱼、清蒸石鸡(即石蛙)、杨梅圆子、凤炖牡丹、荷叶粉蒸肉、青螺炖鸭 、中和汤 等传统佳肴。

7、湘菜---重油、重盐、重辣、腌制腊味

湘菜制作精细,用料上比较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鲜、软嫩;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

湘菜代表菜品有剁椒鱼头、辣椒炒肉、湘西外婆菜、吉首酸肉、牛肉粉,郴州鱼粉,东安鸡,金鱼戏莲、永州血鸭、腊味合蒸、姊妹团子 、宁乡口味蛇、岳阳姜辣蛇等。

8、浙菜-酱香味浓

浙菜有四个特点:选料讲究,烹饪独到,注重本味,制作精细。选料刻求“细、特、鲜、嫩。”烹饪方法上以炒、炸、烩、熘、蒸、烧六类为擅长。口味注重清鲜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菜品形态讲究,精巧细腻,清秀雅丽。

浙菜系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赛蟹羹”、“家乡南肉”、“干炸响铃”、“荷叶粉蒸肉”、“西湖莼菜汤”、“龙井虾仁”、“杭州煨鸡”、“虎跑素火煺”、“干菜焖肉”、“蛤蜊黄鱼羹”、“叫化童鸡”“香酥焖肉”、“丝瓜卤蒸黄鱼”、“三丝拌蛏”、“油焖春笋”、“虾爆鳝背”、“新风蟹誊”、“雪菜大汤黄鱼”、“冰糖甲鱼”、“蜜汁灌藕”、“嘉兴五芳斋粽子”、“宁波汤团”、“湖州千张包子”等数百种。

1.8万阅读
搜索
八大菜系顺口溜
顶级粤菜50道
港式粤菜100道菜谱
八大菜系排名顺序
四大菜系排名顺口溜
中国八大菜系排名

阅读全文

与中国四大特色菜是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共有多少例新冠冠肺炎 浏览:44
莲花清温怎么寄到英国 浏览:501
安妮意大利哪些送餐具 浏览:231
伊朗为什么不兼并阿富汗 浏览:847
伊朗旅游有什么特产 浏览:84
越南的国籍怎么填 浏览:778
印度边境温度是多少 浏览:123
印尼合资公司是什么开头 浏览:153
浙江仙居中国有哪些好玩的旅游景点 浏览:930
荷兰日本英国泰国都是什么花 浏览:894
中国如何做印度电商 浏览:846
意大利和捷克哪个足球厉害 浏览:531
现在伊朗气温多少度 浏览:393
哪些单位有意大利语需求 浏览:487
印尼的猫为什么没尾巴 浏览:810
中国凶历的多少 浏览:277
去意大利旅游需要注意些什么 浏览:69
娶个印度女人怎么样 浏览:18
中国着名户外品牌有哪些 浏览:476
英国表演专业艺术留学需要多少钱 浏览: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