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最先进的空地导弹是
YJ63型(鹰击63)电视制导空地导弹
YJ63型电视制导空地导弹是我国最先进的空对地攻击武器之一,是一种可以在防区外发射的战术中程空射巡航导弹,主要用于在防区外攻击严密设防的重要目标,如指挥所、桥梁、机场跑道、防空阵地以及水上舰艇和移动速度较小的坦克、装甲车等目标。YJ63导弹利用弹上电视导引头摄取战场画面,并将画面实时地传送到载机,显示在座舱的多功能显示器上,由武器操纵员操纵导弹飞向目标。XX导弹优点是系统价格低廉,战斗部威力大。缺点是受气象条件影响比较大,抗干扰能力差。
YJ63型导弹制导方式为电视制导。巡航段可自动或人工控制。对于某典型目标,最大目标截获距离18公里,最大锁定距离12公里,最小制导距离6公里。自动状态下对目标的截获概率为98%。。。人工状态为99%;命中概率为90%以上(理想气象条件)。命中精度2~6米。
导弹弹体前部装有双向信号发射/接受天线。系统跟踪状态下分人工跟踪和自动跟踪两种,可以由载鸡操作手根据要求任意切换。制导系统工作寿命100小时,贮存寿命10年。
导弹采用自由落体式发射,导弹脱离载鸡下坠约70~120米后发动机点火并进行爬升或俯冲,同时校正航向开始巡航段飞行。导弹发射高度200~~5000米,在攻击地面目标时一般采用俯冲攻击,在打击水面目标时一般采用掠海水平攻击。
导弹巡航段飞行速度900公里/小时。巡航高度7米~~1000米,典型任务巡航高度600米。根据发射和巡航高度,导弹射程最大可达180公里,最大动力射程240公里,最小射程20公里。
弹长7.0米,弹径760mm,全重2000千克。电视引导头全重50公斤,500公斤高爆战斗部。
‘贰’ 中国霹雳12空空导弹经历了怎样的研发过程
霹雳12空空导弹是中国研制的第四代先进中距拦射空空导弹,采用主动雷达制导,无线电近炸引信,具有超视距发射能力、多目标攻击能力、发射后不管能力以及全天候作战能力。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掌握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技术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研发历程
较早1966年3月的时候,我国开始研制一款半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霹雳4。霹雳4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二个空空导弹,也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个半主动雷达型空空导弹,以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和株洲航空发动机厂为主,1980年11月完成样机部件地面定型试验。1981年7月转入第二阶段研制,1984年生产出首批整弹样机、发射装置以及地面维护设备。1985年因其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停止研制。该弹采用与美国的“麻雀”3A相似的气动外形布局,即两对全动式梯形弹翼装在弹体中部,起控制舵和副翼双重作用,4片固定式三角形安定面装在弹体尾部,起纵向稳定作用。同时,该弹还采用与苏联/俄罗斯在空空导弹设计上常用的方案,即“一弹、两头”方案,通过半主动雷达和被动红外两种不同导引头的互换,形成半主动雷达和被动红外两种导弹型号,代号分别为“霹雳”4甲和“霹雳”4乙。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霹雳4导弹是我国对美国麻雀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进行逆向研制的结果。在越战时期,美国发射的麻雀空空导弹命中率较低,有一些导弹燃料耗尽后落到地面,虽然受到一些损伤但是基本结构完好,对于我国这种对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研究比较薄弱的国家很具有参考价值。不过由于我国自身电子行业和火箭发动机实力薄弱,即便有先进的仿制原型也不可能将其性能完全实现。
霹雳4在导引头探测距离,最大跟踪角速度和射程方面都与麻雀有着较大差距。随着霹雳4导弹装机对象歼九的下马,霹雳4导弹就没有继续发展。歼8Ⅱ也曾经要装备霹雳4空空导弹,但是由于用于霹雳4导弹制导的208火控雷达一直没有完全实现制导半主动雷达导弹的功能,霹雳4也就没能在歼8Ⅱ的翼下一闪寒光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掩埋在历史的灰尘下了。
经过了改革开放后多年的积淀,我国的电子产业尤其是雷达产业水平有了较高的提升,在接近上世纪90年代的时期,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研制现代机载火控雷达和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实力,也立项了相关的武器型号。
首先出现在国外媒体上的中国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是被称作霹雳11的半主动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国外媒体认为霹雳11半主动雷达空空导弹是中国对意大利阿兹派德半主动雷达空空导弹进行仿制的结果,而阿兹派德空空导弹的前身就是美国的麻雀空空导弹。因此可以认为霹雳11是中国对麻雀导弹的曲线追寻。不过虽然霹雳11基本达到了仿制原型阿兹派德性能参数,但是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固有缺陷让其并不足以担当我国空军主力武器系统的角色。
半主动雷达制导原理是这样的:机载雷达对搜索范围内的空域进行搜索,截获目标机回波后即在平显或者仪表板上的显示器上,目标的方位角和高度等信息也会一并显示。飞行员根据回波的基本情况判断是否转入跟踪,如果需要对目标进行进一步探测,比如航迹生成,识别等等,飞行员在显示器上操纵跟踪波门套住相应的目标回波并按跟踪键。雷达转入对目标的跟踪后,就会按照一定的刷新速率生成目标的各种信息,完成发射导弹所需要的前期探测任务。如果需要发射导弹进行打击,飞行员即可发射半主动雷达空空导弹。于此同时,机载雷达的主瓣会持续性的对目标进行照射,半主动雷达空空导弹的导引头截获到目标反射的载机雷达回波后,即沿此回波方向飞行。也有些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还需要接受载机雷达的基准信号,与目标回波进行相干解算后得到目标位置。
根据上述制导原理我们可以看出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几个先天缺陷。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在飞行的过程中需要持续性的接收目标的雷达回波,这就要求载机在发射导弹之后必须一直操纵雷达的主瓣对目标进行照射。这大大限制了载机的战术机动灵活性,也给了对方反击无法猛烈战术机动躲闪的载机的机会。发射半主动制导雷达导弹之后,如果载机发现敌方也有导弹来袭,要么在不中断自己导弹制导的情况下进行机动躲闪,这会大大增加敌方导弹命中的概率;要么立刻中断自己导弹的制导进行规避,这虽然能暂时保全自己但是会丧失命中敌机的机会。
‘叁’ 中国最先进的核导弹是什么型号的
目前中国最先进的核导弹是东风41,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采用三级固体运载火箭作动力,其载车能在公路进行机动,提高在敌方发动第一次核打击时的幸存力。该型导弹采用了电脑控制的惯性制导系统,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若配用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方式进行攻击,以西方目前技术是无法进行拦截的。采用三级固体燃料的DF-41要比DF-31来得大,并且拥有10000——14000千米的射程。据推测其很可能是在DF-31基础上加大了第三级推进火箭改进而来。由于不像DF-31(巨浪-2即以DF-31的潜射版)那样受到核潜艇导弹发射管大小的制约,DF-41可以将弹体设计得更长,并且使用更大的第三级火箭推动器。同时配套的机动发射系统将极大提高该导弹的生存能力。预计DF-41将在2010年左右交付二炮部队
‘肆’ 中国最先进的导弹分是什么
麻烦各位大侠!请不要误导楼主好吗!不懂可以闭嘴!
中国官方根本没有公布过什么东风41导弹!目前公布的最先进的就是东风31A型洲际导弹!东风41也就是外界的猜测,就像什么歼13 14 15了,都是没有的东西!至少中国的官方没有公布!
东风31A是最先进的,机动发射!多弹头制导,目的是躲避拦截!但他却不是射程最远的!只有8000公里!
射程最远的要数比较老的东凤5了!射程13000公里!直接达到美国本土!
但是导弹现在对中国来说射程远近都不是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掌握了导弹潜射技术,就是核潜艇直接开到敌方本土附近海域发射!又称作海基发射!发射的核潜艇是093和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导弹是巨浪2型!
‘伍’ 中国的什么导弹最先进
中国最先进的应该是东风-31a型号的导弹。但是中国的任何导弹在世界上也是处于先进的。
‘陆’ 中国最先进的导弹有哪些
本世纪初开始服役的东风-31A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其实际部署数量早已经超过了东风-5液体导弹,而且东风-31A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的地基发射井看起来更隐蔽更坚固!
‘柒’ 现在中国最先进的国产导弹有哪些
052C导弹驱逐舰是中国海军第一代具备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系统的防空型导弹驱逐舰,被誉为“中华神盾”。首舰2003年4月29日下水。目前该级两舰均在海试,不日将交付中国海军。标准排量约7000吨,柴燃动力,航速<30节。2座4联新型反舰导弹发射架,2组“海红-9”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1座100毫米单管隐身主炮,2座国产7管30毫米近防炮,4座3×6多用途发射器,2座3联324毫米鱼雷发射管,搭载1架卡-28反潜直升机。
‘捌’ 关于中国空地-63导弹有哪些介绍
YJ-63型电视制导空地导弹,又名空地-63导弹,是我国第一种实战化的空地导弹,也是目前我军比较先进的空对地攻击武器之一,导弹正式编号是K/AKD-63,挂载于空军的轰-6H轰炸机上面。
于2000年首次靶试成功,可能在2004年定型。2005年中俄和平使命演习时,空军的轰-6轰炸机曾经距离目标60公里外发射二枚YJ-63实弹,并准确命中。
YJ-63导弹据信是从海鹰/上游反舰导弹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可以在防区外发射的战术中程空射巡航导弹,主要用于在防区外攻击严密设防的重要目标,如指挥所、桥梁、机场跑道、防空阵地以及水上舰艇和移动速度较小的坦克、装甲车等目标。
YJ-63导弹即可利用弹上电视导引头摄取战场画面,并将画面实时地传送到载机,显示在座舱的多功能显示器上,由武器操纵员操纵导弹飞向目标。还可由弹载火控计算机自动执行跟踪到命中的任务,无需人工干涉。也可采用人在回路中的指导方式,在自动跟踪的同时,切入武器操纵员的控制信号。
‘玖’ 中国洲际导弹有哪些型号及射程
东风四十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
北约编号:CSS-10
结构:两级+小动能火箭
燃料:一级固体,二级液体
射程:15000公里
质量:80吨
弹头当量:10枚25万吨/12枚20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载计算机,光纤陀螺,天文导航
圆周偏差率:<100公尺
平台:加固地井,公路机动,铁路机动
发射方式:热发射
服役时间:1994年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生产单位:航天科技集团
可打击对象:美国本土
东风三十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远程弹道导弹
东风三十一甲,甲一
北约编号:CSS-9
结构:两级
燃料:一级固体,二级液体
最大射程:12000公里
质量:23吨
弹头当量:3-6枚1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一枚100万吨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天文导航
圆周偏差率:100公尺(井射) 150公尺(机动)
平台:加固地井,公路机动,铁路机动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生产单位:航天科技集团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欧洲地区
东风三十一乙,乙一,乙二
北约编号:CSS-9
结构:两级
燃料:一级固体,二级液体
射程:12000公里
质量:23吨
弹头当量:3-6枚1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一枚100万吨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天文导航
圆周偏差率:100公尺(井射) 150公尺(机动)
平台:加固地井,公路机动,铁路机动
服役时间:1991年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生产单位:航天科技集团
可打击对象:美国本土,欧洲地区
东风三十一丙,丙一,丙二, 丙三
北约编号:CSS-9
结构:两级
燃料:一级固体,二级液体
射程:12000公里
质量:23吨
弹头当量:3-6枚1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一枚100万吨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天文导航
圆周偏差率:100公尺(井射) 150公尺(机动)
平台:加固地井,公路机动,铁路机动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生产单位:航天科技集团
可打击对象:美国本土,欧洲地区
巨浪二
北约编号:CSS-N-4 Mod 0
结构:两级
燃料:一级固体,二级液体
最大射程:8600公里
质量:23吨
弹头当量:3-4枚2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天文导航
圆周偏差率:80公尺
平台:潜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航天部二院
生产单位:航天科技集团
可打击对象:美国本土
巨浪二甲
北约编号:CSS-NX-4 Mod I
结构:两级
燃料:一级固体,二级液体
最大射程:12000公里
质量:23吨
弹头当量:6-8枚2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天文导航
圆周偏差率:80公尺
平台:潜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二院
生产单位:航天科技集团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
巨浪二乙
北约编号:CSS-NX-4 Mod II
结构:两级
燃料:一级固体,二级液体
最大射程:14000公里
质量:23吨
弹头当量:10枚2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激光陀螺,天文导航
圆周偏差率:40公尺
平台:潜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二院
生产单位:航天科技集团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
东风二十一
北约代号:CSS-5
结构:两级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三轴静压气浮陀螺,弹道载计算机
射程:1700公里
燃料:聚硫凝固橡胶复合推进剂
发射方式:冷发射
圆周偏差率:不详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二院
服役时间:已经全部退役
东风二十一甲
北约代号:CSS-5 Mod-1
结构:两极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三轴静压气浮陀螺,弹道载计算机
射程:1800公里
燃料: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发射方式:冷发射
圆周偏差率:不详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二院
打击对象:日本,印度
服役时间:1991年
东风二十一乙
北约代号:CSS-5 Mod-2
射程:27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三轴静压气浮陀螺,弹道载计算机
燃料: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发射方式:冷发射
圆周偏差率:不详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二院
打击对象:日本,印度
东风二十一丙
北约代号:CSS-5 Mod-3
射程:32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末端主动雷达制导
燃料: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发射方式:冷发射
圆周偏差率:2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二院
打击对象:大型水面舰支
东风二十一发射单位为六辆卡车 (一辆发射车,五辆后勤车) 载车为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HY-473牵引车。
东风二十一甲淘汰了聚硫凝固橡胶复合推进剂,采用更先进的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推进剂。
东风二十一发射单位从六辆卡车减少到三辆,减轻了后勤的负担。
东风二十五
结构:两级
射程:3200公里
燃料: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弹道计算机
圆周偏差率:20-4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二院
打击对象:
东风二十五是在二十一基础上改进的中程导弹,改进了推进剂,固体火箭发动机
东风二十五的弹头舱能够携带三枚分导式核弹头,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携带多枚弹头的中程导弹
中国人民解放军短程弹道导弹
东风十一
北约代号:CSS-7
结构:单级
射程:3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压电陀螺
燃料: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圆周偏差率:100-30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生产单位:三江航天工业集团
服役时间:已经退役
早期东风十一精度很差,目前已经停产,作为外销产品出口其它国家
东风十一甲
北约代号:CSS-7 Mod-1
结构:单级
射程:62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探高雷达,天文导航
燃料: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圆周偏差率:10-3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生产单位:三江航天工业集团
航天部一院14所是“甲型号”惯导平台的研制单位
东风十一甲弹头舱末端装空气舵,通过弹道计算机控制,进行末端指令修偏
载车是湖北三江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WS-2400 8X8 三用越野载车
东风十五
北约代号:CSS-6
结构:单级
射程:300-6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压电陀螺
燃料: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弹头质量:650公斤
圆周偏差率:9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生产单位:三江航天工业集团
载车是山东泰安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TA-58 8X8 三用越野载车
东风十五甲
北约代号:CSS-6 Mod-1
结构:单级
射程:600-9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激光陀螺,弹道计算机,差份卫星定位修正
燃料: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圆周偏差率:6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生产单位:三江航天工业集团
东风十五弹头舱末端装燃气舵,通过弹道计算机控制,靠喷射进行末端指令修偏
因为东风十五的射程比十一远,弹道相对比十一高,大气也就越稀薄,所以采用了燃气舵而不是空气舵
东风十五乙
北约代号:不详
结构:一级半
射程:900-1200公里,
制导方式:捷联惯性
燃料:端烃基聚丁二烯高能固体推进剂
圆周偏差率:30公尺
平台:车载机动发射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打击对象:冲绳
生产单位:三江航天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