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军舰使用的各种动力的特点及优劣各是什么
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单机功率、热效率和使用寿命,改善低负荷性能,使用低质液体燃料、燃气和天然气。
核动力装置利用原子核的裂变能通过工作介质(蒸汽或燃气)推动汽轮机或燃气轮机以带动螺旋桨的一种动力装置。已获得实用的唯一装置是压水堆-汽轮机推进装置。以铀235为主的核燃料在压水堆内进行裂变并放出大量热能。
压力较高的冷却水在反应堆与蒸汽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一方面使反应堆冷却,同时在蒸汽发生器中将热量传给水,产生蒸汽供给汽轮机作功。核动力装置的特点是核燃料的消耗很少,续航力很大,这对远航军舰和破冰船是很有利的。此外,它不需要空气助燃,发动机无需进气和排气,能为潜艇提供在水下长期航行的可能,同时大大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和水下作战能力。
它的缺点是必须备有质量和尺寸较大的防护屏装置和一整套安全防护设施,而且造价昂贵,操纵管理技术复杂,换料和核废物处理等都很麻烦,所以主要是在潜艇和大型水面舰上应用,而在民用船舶中尚难以推广。
性能要求:为推进船舶和供应船上所需的各种能量,要求船舶动力装置可靠性高、机动性和操纵性好、燃料消耗费用低、振动小、噪声低。对于军舰,还要求耐冲击和有核防护。
可靠性:动力装置应在规定的航行环境(如风浪盐雾、冰区)和航行状态(如规定风浪下的摇摆、纵倾、横倾等)下安全可靠的运行,这是船舶最重要的性能要求。为此,对动力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试验均有专门的船舶建造规范和章程予以规定。可靠性还取决于正确的操纵管理和设备的配置。对重要辅助设备的配置需要考虑到有部分损坏时不致影响动力装置的正常运行。|
机动性:包括启动、加速、换向、倒车持续能力和低速稳定工作能力等性能。机动性对于军舰和经常变负荷、变工况的船舶(如拖船、破冰船、渔船和救助船等)尤为重要。
各种动力装置的机动性各有优缺点。柴油机和燃气轮机的启动性能好,但低速稳定性较差。汽轮机低工况稳定性好,但启动性较差。双机双桨动力装置能提高船舶的转向能力。调距桨在加速、急停、倒航等机动性能方面较定距桨优越。电力传动虽然两次能量损失较大,但由于有较好的操纵性能而在某些船上得到应用。
燃烧消耗费用:燃料消耗费用与燃料的种类、价格和消耗率等有关。柴油机的燃料消耗率最低,低速柴油机已达163克/(千瓦??时)以下。蒸汽动力装置可使用包括煤在内的各种燃料,而其他装置尚只能使用液体和气体燃料。
低速柴油机已能普遍燃用较高粘度的燃料油(即重油),甚至已有试用高粘度劣质燃料油的。某些中速柴油机也能使用燃料油,因此可降低燃料费用。高速柴油机和航空派生型燃气轮机用轻柴油,而工业型燃气轮机和大部分中速柴油机则使用重柴油。进一步降低燃料消耗率和采用劣质燃料是动力装置的一个发展方向。军舰因长时间低负荷运行,还应考虑低负荷时的经济性。
建造成本:建造成本往往与热经济性有矛盾。例如利用废热可以节约燃料,但要增加设备而使造价相应增加。因此在采用新型动力装置和某种节能措施时必须考虑建造成本。采用标准化、系列化产品,简化施工过程等都能降低建造成本。
重量和尺寸:安置动力装置的机舱是船的非生产性容积,应尽量减小,因而对动力装置的重量和尺寸大小就有一定的限制。军舰航速高、功率大,对动力装置的重量和尺寸有更高的要求。例如,高速驱逐舰汽轮机动力装置的比重量通常只有13.5~20千克/千瓦,但动力装置的重量却占去军舰标准排水量(指军舰空载排水量加上额定人员、淡水、粮食、弹药、供应品、给水、锅炉和凝汽器内常用水位的水、机器内的润滑油,但不包括燃料、备用润滑油和备用锅炉水时的排水量)的1/6~1/4。在各种动力装置中,航空派生型燃气轮机装置重量最小,而低速柴油机和蒸汽机装置重量最大。低速柴油机装置重量虽大,但耗油少,故燃料储量也少,对总重量仍然有利。
振动:振动影响船员和旅客的舒适性,对于军舰还影响其隐蔽性。严重的振动会导致设备、仪表和船体局部结构损环。振动主要来源于往复式机器和螺旋桨。柴油机运转时,其动力是不平衡的,因此在设计和制造时应采取适当的平衡措施,如装设平衡质量、平衡装置。在发动机与机座之间安放弹性隔振器可以减少和隔离机器振动向船体传递。螺旋桨因机械不平衡和工作在不均匀流场中而引起的船舶振动,在制造时可通过精细的平衡和采用合适的桨叶叶梢与船体之间的间隙来解决。
发动机与螺旋桨的激励力会使推进轴系发生振动,包括扭转振动、回旋振动和纵向振动。推进轴系的扭转振动是由发动机和螺旋桨的不均匀扭矩引起的,它会导致轴系断裂和传动齿轮损坏。划定转速禁区、改变推进系统的自振频率(如加大轴径、采用弹性联轴节)、降低干扰力矩和采用减振器等,可减少以至消除扭转振动。回旋振动又称横向振动,是由轴系设备的制造和安装误差、材质不均匀、螺旋桨的干扰力引起的,它会导致艉管密封漏水或漏油、轴承磨损、轴承座松动,甚至破裂。调整中间轴承位置和数目和改变螺旋桨叶数,可减少回旋振动。纵向振动是由螺旋桨推力不均匀引起的,它严重时会使推力轴承严重磨损和烧坏、曲柄箱破裂、传动齿轮损坏。改变桨叶数、加强推力轴刚度、对轴系进行中校核等,可减少纵向振动。
噪声:中速柴油机、高速柴油机、燃气轮机、减速齿轮箱、通风机、增压器、空压机和齿轮泵等设备是最强的噪声源。为降低机舱噪声级、改善工作环境,一般采取下列措施:①减少噪声的传出,如装设消声器和隔声罩;②吸收噪声的能量,如装设吸声屏板和敷设吸声材料;③设置隔声效果好的集中控制室,使轮机员和机器设备分开
❷ 中国退役的常规动力潜艇是怎么处理的
1、拆除主要武器装备后做展览处理,例如青岛海军博物馆就有一艘W级潜艇!
2、拆除当废铁!中国某拆船公司拆除了俄罗斯的数十艘大型舰只,包括潜艇!
3、给潜艇基地做训练用。
没有的
原因如下:
1、潜艇中有很多敏感·装备,对于国家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恐·怖·组·织或者其他团体,就是了不得的技术。要防止其扩散!
2、潜艇如果用来走·私,那就比较危险!
3、潜艇有污染的,需要专门处理!
4、潜艇需要专门认识驾驶,如果民用,会导致大量伤亡!
❸ 中国攻破了潜艇电机振荡的问题,这对我国航海领域发展有什么作用
可以促进我国航海领域的发展,我国首台潜艇永磁电机实艇动车成功消息传出,这是中国舰艇动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步。那么中国的潜艇技术在世界上究竟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中国军事技术方面相对而言比较“白裤衩”的潜艇,能让某个号称控制世界海权的国家如芒在背?
世界上第一台实用舰用永磁电机是德国西门子公司1986年研制的。此后西方国家新型舰船,尤其是潜艇,纷纷开始运用永磁电机。俄罗斯2010年服役的“阿穆尔”级常规动力潜艇则运用了俄罗斯首次研制的4100千瓦永磁电机。
永磁电机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是中压大功率电机,美国DDG1000驱逐舰研制时就考虑过使用36.5MW永磁电机,但因为研制进度原因,未得到采用。目前英国、法国都已经公开称,正开展下一代核潜艇上运用大功率永磁电机的研究。
❹ 现代的军舰和民船都靠什么动力推进柴油机燃气轮机蒸汽轮机核动力军舰也就美国的航母和一些巡洋舰
军舰基本上使用柴油机、燃气轮机,要么单独使用,要么联合使用,锅炉-蒸汽轮机和核动力少。民船基本都是柴油机,也有极少使用核动力,高速运输民船基本使用燃气轮机。
对于军舰而言:
柴油机省油、价格低、技术成熟、可靠性好,但是加减速性能不高,体积大,启动慢,噪音。
燃气轮机加减速性能好,噪音低,体积小,启动快、可靠性高、适用多种燃料,缺点是油耗高,空气吸入量大,价格高昂。
锅炉-蒸汽轮机各项指标都不咋地,启动慢到不行,就是技术成熟到了没有改进的余地,因而成本和可靠性都十分出色,适合发动机基础薄弱时或保守设计。
核动力不烧油,不需要进排气系统,理论上无限航程,通过反应堆的配置可以提供很大的功率范围,但是反应堆技术复杂,成本高,屏蔽系统重量大,还要匹配蒸汽轮机驱动,整体体积、重量大,适装范围小,退役后放射性材料处置困难、成本高。
核动力巡洋舰之所以兴盛一时,是因为早期对于核动力的缺陷不理解,军舰动力装置技术水平有限,核动力能无限续航牢牢吸引了军方。后来技术水平的提升,核动力热也开始消退了,核动力退役后无害化处理困难,而且全寿命期成本高于燃油动力装置,因而用于范围日渐狭窄。燃气轮机的优点也不少,所以应用越来越广泛,柴油机经济性好,单用不多见,但和燃气轮机联合兼顾了高速性和经济性。
两栖攻击舰和航母使用上的区别是它不必要使用核动力的原因:
航母要有足够的航速制造甲板风帮助舰载机起飞,两栖攻击舰搭载的直升机、垂直起降飞机不需要;
航母要缩小舰岛增大甲板面积以及减少自身引发的紊流,两栖攻击舰不怕,大舰岛有利于布置指挥部,不差空间布置烟囱;
蒸汽弹射需要蒸汽,使用锅炉-蒸汽轮机,会占用相当一部分推进用蒸汽,其他动力就得额外增加锅炉了,体积、重量代价大,核动力本身动力强劲,不惧这点蒸汽;
美国对于航母的重视一向高于两栖攻击舰,自然要把资源倾向航母。
航母使用核动力的只有法国的戴高乐号,美国的尼米兹级和在建的福特级。法国的戴高乐号使用核潜艇的反应堆,结果故障频频、换料时间短,美国航母却没有问题。
其实事实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在水面舰艇反应堆有深厚的基础,相要研发一款合用的水面舰艇反应堆,技术难度高、研发成本大,潜艇反应堆技术和水面舰艇反应堆是有很大区别的,基本不可能衍生出一款完美的水面舰艇反应堆,不次于重新研发。法国选择的是基本照搬,结果水土不服,功率也不足。
说起来,最有能力搞核动力两栖攻击舰的就是美国,因为估计水面舰艇反应堆设计经验最成熟丰富的就是美国了,之所以一直没搞过,应该是觉得没必要,效费比不如人意。
❺ 中国的舰艇发动机不是比较先进了吗怎么还有很多先进舰艇上面的发动机是买的德国的了
比较先进指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些中型和小型发动机我们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一些大型的还是存在部分问题的,我们大型舰艇发动机不光采用来自德国的动力设备,而且有不少是来自乌克兰。 舰艇国产部分汽轮机单位功率重量、尺寸和耗油量都大,特别是暖机时间和工况过渡时间过长,启动和变向很慢。于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的大型舰艇在设计时改换了国际上先进海军国家普遍采用的柴燃联合动力推进装置。这种装置是指柴油机和燃气轮机将功率输入到共用的减速齿轮箱中,通过转换为单输出后带动轴系和调距桨推进舰船。这种装置的优点在于1分多钟就可以启动,比汽轮机快了几十倍,同时占用空间小耗油少,从静止到加速、从前进到后退可实时控制,在巡航和低速航行时使用柴油机,燃气轮机为加速机组,只在快速启动和全速时运行。问题是,我们的军舰可以按照这样的动力装置设计,但设备只能进口。燃气轮机先后进口过美国(上世纪90年代后遭禁)和乌克兰的,而柴油机则是进口目前性能最好的德国制造的。 这个和你说的所谓的参数无关,因为舰艇用发动机不仅要看动力输出,还要看体积、重量、启动速度、大修间隔时间等要素,可以这么说这几个要素国产的都比进口的弱一些,特别是体检较大的问题,因为发动机体积大就意味着少装载燃油和其他消耗品,而且居住环境差。
❻ 中国的海军舰艇制造能力和技术怎么样
你好。现在驱逐舰和巡洋舰不再以排水量作为划分依据。巡洋舰二战时与战列舰组成海上舰艇编队的核心,并担负为战列舰巡舰、护卫的任务。是伴随战列舰发展而发展,随战列舰衰亡而消退的舰种。现在除了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省下的现在世界各国早就不建了。
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之后就再也没有生产过”宙斯盾巡洋舰“,反而不断地增加”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的排水量和作战能力。包括中国周边的日本、韩国他们的宙斯盾战舰排水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排水量的增加意味着武器搭载量和续航能力的提升,可以进行远洋作战。
中国不是没有能力造巡洋舰,而是没有必要。上世纪90年代中国基于对抗美国航母的威胁,想购入乌克兰的”光荣级“,并且已经购入了四艘”现代级“作为临时对策,但是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054A 、052C 、052D的相继服役,以前的那些军舰早就看不上眼了。
目前中国的技术难关应该还是在发动机上,虽然吃透了乌克兰的船用发动机技术,但是油耗、红外特征、噪音等可能与欧美有些国家有差距。和美国的差距主要在武器系统上面,虽然我们有中华神盾,但是对空搜索能力还是相对较弱。反舰导弹技术并不落后于美国。
如052C,为了弥补相控阵雷达的盲点,以让搭载有”517八木天线阵雷达“。
不过也随着052D的服役,这个雷达也逐步的取消了,只能说和美国差距在缩小。
美国更为先进的GGD1000朱姆沃尔级驱逐舰的服役,这一差距还会拉大。
❼ 中国海军什么护卫舰率先使用全电力综合推进系统
主要原因在于国产大型舰用燃气轮机技术不过关,虽然可以进口。但有一点,115和116舰的试验意义更大一些,如果只是试验的话没必要去进口,使用蒸汽轮机系统就可以完成试验任务。 至于115和116是试验舰的原因,其主要武备系统和电子系统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大规模装备不利于我国独立自主的发展原则。而115、116舰没有后续舰计划这一点也说明了这一点。而采用自行研制武备系统和电子系统的052C型在170、171建成后,后续舰则在不断的建造中。 电力推进系统: 电力推进是指用电动机械来带动螺旋桨,推动舰艇前进的推进方式。电力推进技术指的是用电能作为舰上动力机械的能源的技术。[国外概况] 一、舰船电力推进的应用概况 舰艇电力推进的应用历史悠久,二战时期曾流行一时。当时,美海军建造了数百艘电力推进战舰。当时采用电力推进的主要原因是齿轮装置制造量不足。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系统大而笨、效率低、成本高。战后,除德国的17艘"莱茵"级护卫舰采用柴电推进外,其它水面舰艇均采用机械推进。80年代后,随着交流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在功率、功率密度、效率等方面已经能满足船舶推进的需要。其应用情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统计,80年代后期以来,水面作战舰艇开始有了电力推进与机械推进相结合的混合推进。小功率的电力推进已在英国的"桑当"级猎雷艇,法国的"Silure"级轻型反潜护卫舰,瑞典的"菲吕桑德"级布雷艇,法、荷、比三国联合研制的"三伙伴"级猎雷艇等水面舰艇上得到应用。 马岛之战后,英国海军在23型护卫舰上首先采用了柴电-燃气轮机联合动力装置(CODLAG)。该舰艇低速航行时,由两台CEC公司的750V/1.3兆瓦(MW)直流电机驱动,巡航速度17节,航程7000海里。其直流电机直接驱动定距桨,由四台柴油发电机组给推进电机及全船其它设备供电。 美国海军在1980年就和西屋公司签定了为排水量6500吨的双轴驱逐舰研制综合电力(IED)推进系统的合同,设计的电力推进系统采用发电机供给全舰其它设备的用电,为能与推进系统完全综合,其推进的电机为普通交流电机,变频器采用可控硅元件,整个系统的重量、体积比常规推进系统大。由于在研制过程中,发现该系统不是经济上可承受的、性能上能满足要求的合理结构,在1994年美国海军提出了综合电力系统(IPS)概念,即综合全电力推进(IFEP)系统。 二、国外电力推进系统的发展 1、电力推进的组成部分及现状。舰艇电力推进系统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螺旋桨、电动机、发电机、原动机以及控制调节设备。原动机可以采用柴油机、汽轮机或燃气轮机。目前一般采用高速或中速柴油机。大功率时多采用汽轮机或燃气轮机。发电机采用直流他励或差复励电机、交流整流同步发电机或交流同步发电机。目前采用最多的是交流整流同步发电机(也称交-直流发电机)。电动机可以采用直流他励双枢双换向器电动机或交流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目前用的最多的是直流双枢电动机。另外潜艇蓄电池也是一种电力推进装置。 2、目前舰艇电力推进装置的发展动向可概括为:(1)以交流(交流发电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力推进装置取代直流(直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电力推进和交直流(交流整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电力推进装置;(2)发展超导电力推进;(3)发展潜艇燃料电池推进系统以代替现有的潜艇铅酸电池,;(4)发展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 2.1交流电力推进装置 交流电力推进装置具有极限功率大,效率高和可靠性好的优点,根据推进电机的类型,可分为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交流推进装置;而根据电流交换器的结构形式不同分为晶闸管变频交流电力推进装置、电力晶体管和可关断晶闸管交流电力推进装置。 2.2超导电力推进装置 超导电力推进是以超导电机(超导发电机和超导电动机)为功率元件的电力推进装置,与普通电力推进相比,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噪声低的特点。由于超导材料必须工作在相应的临界温度以下,要有一套复杂的液氮设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低温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低温技术的小型化,为超导电力推进在舰艇上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3潜艇燃料电池电力推进装置 潜艇燃料电池电力推进装置是以燃料电池为潜艇水下航行动力源的推进装置。燃料电池是一种能把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电池本体加上燃料、氧化剂及它们的贮存器构成一个完整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点是:在能量转换方式上与蓄电池相同,都是化学能转换成电能,因此具有安静、效率高的优点;在构成方式上则与柴油发电机组相似,即贮能部分(贮存燃料及氧化剂的贮存器)与能量转换装置部分相分离,因此具有长时间连续工作的能力(只要燃料和氧化剂足够),而不象蓄电池那样需要来回充放电。各国曾主要研究过两种潜艇用燃料电池:氢-氧电池和肼-过氧化氢电池。 近年来,燃料电池研究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技术突破。例如:潜艇上液态氧贮存器采用新式壳体结构,有些国家研究了用氢化物制取氢的方法等。 2.4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 美、英等国目前都在积极开展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各自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 (1)、英国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研究 (2)英国国防部于1994年正式开始IFEP系统的应用研究。1996年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电船计划管理局,负责协调发展和采购未来英海军水面舰艇的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 (3)英国IFEP发展计划的重点首先是发展原动机,英国坚持原动机全燃化,大功率(21MW)燃气轮机发电机主要使用WR-21中冷回热燃气轮机,中功率(7~8MW)采用复杂循环燃气轮机,又与荷兰合作试验小型复杂循环燃气轮机(仅有回热器),作为小功率(1~2MW)燃气轮机发电机的基础。 IFEP系统的另一个主要设备是推进电机。英国正在研制16~24MW的轴向磁通永磁电机。 IFEP系统将可能用于英国的未来护卫舰、未来航空母舰和未来攻击型潜艇。 (2)、美国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研究 <BR>自80年代以来,美国海军一直积极发展舰艇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主要集中发展海军舰艇推进、电力和控制系统。 美国在21世纪海军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发电(如WR-21中冷回热燃气轮机、燃料电池等)、电力储存(如蓄电池、飞轮、电感能量储存、电容能量储存、压缩气体或蒸汽设备等)和推进技术(如永磁电机)等方面。 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发展分三个阶段:小比例预研、全尺寸样机预研和全尺寸工程研制。前两个阶段已接近完成。第一阶段中制成了3兆瓦、300转/分的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第二阶段中制造了9.2MW、150转/分的全尺寸永磁电机样机。该样机由两个半功率模块组成,共用机壳、轴和轴承,采用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代替传统的线绕电枢,同时还采用横向磁通技术,电机小而轻。1998财政年度开始全尺寸工程研制。 此外,法国参与了美、英的IFEP研究计划。德国、加拿大也对水面舰艇的全电力推进方案进行了研究。三、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优点和不足: <BR> 同机械推进方式相比,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在经济性、提高战斗力、增强生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 1、经济性好。IFEP系统油耗小,据美国近期报道,驱逐舰采用全电力推进,在30年工作寿命期间将比机械推进节省16%以上的燃料费。IFEP节油的原因在于: a)低速航行时,电力推进可用较少的发动机提供相同的净功率。 b)电力推进舰艇在低速航行时,能够使原动机在高功率工作点运行,而机械推进舰艇在低速航行时,原动机效率下降,耗油量增大。 c) IFEP系统减去了舰艇的辅助装置和战斗系统所需的单独发电机组。 d)在双体船、三体船等非常规船型上使用时,IFEP系统易于实现自动化、可减少人员配置,降低培训费;布置的灵活性可使舰船结构优化,减少舰船的排水量;改善了舰船的可生产性,降低了生产费用。舰艇航行时,只让所需的最小数量的原动机运行,减少了原动机总运行时间,可节省维护费用。 2、提高了舰艇的战斗力 a)由于减少了原动机数量,去除了许多机械传动系统,可腾出有效空间以装载更多武器。 b)能为未来的激光、电磁武器提供足够的电力。 c)改善了操纵性.螺旋桨由电机控制,能在全速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对指令的响应快;而机械系统具有一个最小的轴速,其响应受联轴节的较长的响应时间的制约。 d)增加了续航力。由于降低了耗油量,同样的燃油可提供更大的续航力。 e)不管是柴油机,还是燃气轮机,都不容易实现正、反两个方向运转的操作,为解决此问题,现代舰艇多采用可调距螺旋桨,但这种方式需耗费大量的燃料。而电力推进的反向问题可通过使用电力电子设备转换所用电源的极性或相位来方便地实现。可提高舰艇的操纵灵活性。 f)系统布置灵活,可降低排水量。由于突破了将发动机、推进器、传动轴系布置在一条直线上的传统设计模式,用电缆完全取代机械连接,原动机可以布置在任何地方,使全舰系统和设备布置更加灵活,从而降低舰艇排水量。 3、增强了生命力。 a)降低了噪声、提高了隐蔽性。由于原动机可以布置在水线以上,从而可以降低水下辐射噪声,而且由于取消了齿轮箱,也大大降低了振动噪声。与机械推进相比,在宽频带可降低15~20分贝,在窄频带降低更多。 b)操作人员可选择最合适的发动机组合形式,确保发动机以最佳效率工作,避免了发动机的低负载运行。 c)IFEP系统由其左右舷双重总线向负载供电,具有很强的抗故障能力。推进系统也有备用线路,不易完全损坏。 综合电力推进的不足之处有: 1、当一艘舰艇的大部分航行时间是满功率高速航行时,使用效率低的全电力推进系统是不利的。 2、全电力推进系统不适合于航空母舰使用。航母尽管有可能采用综合电力系统,但目前采用标准的机械推进更为合适,因为象航母那样大型的舰船,电力推进与蒸汽动力装置相比并不节约空间和重量。未来航母可能需要更大的电力,以满足电磁弹射与回收装置、未来的电磁武器以及对抗措施的需要,而增加电力的最经济的方法是使用功率更大的汽轮机组。 3、今年开始全尺寸系统试验的综合电力系统(IPS)不适合潜艇使用,因为这种IPS使用感应电机,不是使用永磁电机,体积和噪音太大,只适合于水面舰艇使用。 四、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关键技术 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系统的设计是当代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交流调速技术、电机制造技术、永磁材料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先进燃气轮机技术等的综合运用,技术含量高,其关键技术有 (1)大功率、高功率密度的永磁电机技术,包括电动机和发电机技术。 (2)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技术。目前各国主要是在不断提高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功率等级,以减小转换器的体积、重量。 (3)先进的燃气轮机技术。英美已联合发展了中冷回热燃气轮机WR-21,并进行了小功率高速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研究。 (4)区域配电系统及监控系统。[影响] 综合全电力推进是舰艇动力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飞跃,是舰艇动力发展的必然方向,将大大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果。[技术难点] 目前,综合电力推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动力装置过重和过于庞大。燃料电池尚有许多技术问题未能解决等。
❽ 中国为何不用全燃动力军舰
不是不想使用,是还没有成熟的燃气机技术。我们国家在航空涡喷发动机领域一直很落后,没有成熟的技术,所以舰载燃气轮机方面我们被航空发动机拖后腿了。我们国家现在军舰的动力比较杂,有蒸汽的、柴油的、燃气轮机的,也有即将要用的柴燃联动。我们现有的燃气轮机是仿制乌克兰的前苏联GT25000,技术已经比较落后了。
技术是一点,还有一点是现在燃气机固有的不足,就是在低速下燃气机的效率是很低的,油耗很大。舰艇在低速时用燃气机消耗比较大,所以在低速时可以用柴油机来驱动,等需要高速航行时才打开燃气机,因为平时训练基本不会高速航行的,所以用柴燃联动的性价比比较高。而且减少燃气机的使用可以延长检修周期,延长使用时间。
❾ 中国海军成立初期是怎样解决海军武器装备问题的
1953年,为了解决海军的武器装备问题,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参谋长罗舜初多次访问苏联,与苏联海军部部长库兹涅佐夫会商。在此基础上,经中央批准,6月4日,在苏联访问的政务院财经委副主任、重工业部部长李富春,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了《关于海军交货和关于在建造军舰方面给予中国以技术援助的协定》,简称为“六四协定”。“六四协定”主要是明确苏联政府为中国海军5年建设计划前两年的供货。苏联政府保证在1953年至1955年内交付我国各类成品舰艇32艘,合计145万吨,各种飞机148架,机场地面设备车67辆,各种火炮150门,鱼雷、水雷、深水炸弹、各种炮弹、观测、通信、航保、防化、防救等各类配套设备器材若干。苏联政府交付各类成套造舰材料由中国船厂装制的舰艇49艘,合计1.35万吨。供应中国的舰船技术资料,苏方派遣专家来华和代为培训中方研究生等。苏联方面无偿转让舰艇技术资料和工作图表,以及生产水雷、安装火炮等技术文件。苏方将在1954年至1955年内至少派遣不少于150名专家到中国,在中国工厂自行建造舰艇方面给予技术援助。供货价值的三分之一由中国方面交付现款,三分之二用苏联提供的贷款偿付。1954年10月和1956年1月,中苏双方领导再次会晤并签署了“六四协定”的补充协定和议定书,增加了供应舰艇的数量,调整改换了部分原定舰艇的类型。通过“六四协定”,中国从苏联购得舰艇137艘。这些舰艇及时装备了新中国刚成立的人民海军。并且通过购置护卫舰、扫雷舰、鱼雷快艇、潜艇、猎潜艇等型号的全部技术图纸资料和材料设备等,使我国可以自行装配舰艇,有效地培养锻炼了我国造船工业的技术能力,为我国自行制造海军舰艇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❿ 军舰的动力系统都有哪几种
全燃动力,像美国海军的驱逐舰以及巡洋舰都是这种动力;
柴燃联合动力,像中国海军的052型驱逐舰;
全柴动力,像法国的防空驱逐舰就是4台柴油机;
电力推进,靠柴油机发电,用电机推进,最典型的就是英国23型护卫舰;
蒸汽轮机动力,我们中国老式的051驱逐舰就是蒸汽轮机动力;
核动力,大型的航空母舰,还有核潜艇使用的都是核动力。
如回答满意。请您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