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有哪些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主要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语言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文艺学、国际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舆论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传媒经济学、广播电视语言传播、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舞蹈学、数字媒体艺术等。
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在传媒艺术的教育上十分严谨,艺考考生或是有艺考方面打算的同学可以去使者报考,但中传对艺术和文化的要求都很高,所以建议报名正规的培训机构进行训练比较好,例如【湃乐思教育】。
【湃乐思教育】专注于艺术艺考在线培训,针对全国23个统考省份及中戏、北电、中传等名校的考试内容自主研发专业课程,采用浸入式教学法,让艺考生学习艺术专业同时不耽误文化课。【湃乐思教育】以沉淀十八年的艺术考试经验结合互联网科技手段,通过自主研发的教学系统,打通线上线下学习场景,实现名师一对一教学。
线下暑期集训营:利用假期时间集中学习,与老师和小伙伴每日交流,组织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线下模考集训营:考试前短期线下集训,通过模拟考试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考试感觉,提高临场发挥的能力,帮助过考。
‘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就业前景怎样宿舍好吗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就业前景还是挺不错的,学校宿舍也不错。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学校简介
办学67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
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进入新时代,学校党委励精图治,以系统化思维改革创新,以全新理念对学校进行战略性综合布局,统筹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学校面貌、师生风貌焕然一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以管理质量、教育质量、工程质量“三质量”提升为统领。
秉持“上手快、筋骨壮、后劲足”的中传特色育人模式,传承弘扬“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中传文化基因,实施“五个一流”(一流生源、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毕业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传媒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叁’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研究生就业怎么样方向,希望知情人说一下,说具体,谢谢,今年想考,谢谢师哥师姐
新闻学分为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新闻业务三块。就业方面,主要是为媒体(报纸、广电、网络等)输送新闻记者和编辑。当然,也有学生去企业当企划、文案、外宣之类。
传播学分为理论传播学、应用传播学(又有网络传播、广告学、公共关系等分类)两类。理论传播学与上述的新闻学中的新闻史学,应该是新闻传播学学理方面最重的学科,而应用传播学则是就业面最广的学科。当然,就我国的实际情况,实际上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不会分的这么清晰的。新闻传播学本身的学科壁垒就很低(后面再详述)。
如果放眼世界,就学科来说,我国的新闻学和传播学都是舶来品,外国的情况又不一样,比如欧洲的大学,新闻学和传播学多半是不在同一个院系的,而在美国,新闻学和传播学有些就在同一院系里面,这方面看,我国的新闻传播院系还是类似于美国同类院系。但另一方面,美国的传播院系的学理研究更深,对数学、统计学等科学精确度上要求更多,而美国的新闻系则有更多的实用和业务导向。
说完学科,然后说一下中国大陆高校较强的新闻传播学院系的情况吧。
当前新闻传播学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也就是覆盖新闻学、传播学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两所的新闻学院为当之无愧的南北两强,办学历史悠久,在新闻学界和传媒业界都声望卓着。
而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则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因此中国传媒大学要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也仅有一步之遥。
目前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大学有:
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广电学界和广电传媒业界最强者)、清华大学(新锐,锐不可当)、武汉大学(在非广电、网络的纸媒界,素有“武老三”之称,仅次于人大与复旦)、华中科技大学。
如上,目前中国大陆高校中,一共6所大学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覆盖新闻学和传播学等二级学科博士点。
目前拥有新闻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有:
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6强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覆盖新闻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暨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政治学院、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如上,目前中国大陆高校及科研院所中,共有11个新闻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目前拥有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有:
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6强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覆盖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北京大学、上海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
如上,目前中国大陆高校及科研院所中,共有10个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实际上新闻传播学的考研并不好考——因为新闻传播学科目前每年报考者都很多,一般热门新闻院系的竞争都在20:1的考录比,甚至更难。对这一现象,就我个人理解,主要是有两方面决定的:
一方面,新闻传播学类的院系近年来在各高校开设的越来越多,很多非重点大学也纷纷上马开设了这个专业,而这些非重点大学的新闻系毕业生显然在求职就业上困难较大,不得不进一步争取考名校新闻院系的研究生;
另一方面,新闻传播学的自身学科壁垒(也就是跨学科学习的难度)很低,又不用考数学,这为许多对自己本科专业不满意的外专业考生提供了跨专业考研的机会,再加上很多考生都误认为新闻传播学是当今显学,便于就业(其实这都是幻觉^_^),于是就对新闻传播院系趋之若鹜了。但事实上——当今各类大牌传媒(包括纸媒和广电媒体,也许网络还稍好些)的人才储备基本上都处于饱和状态,很少招记者或编辑。而另有些经常招聘的媒体,显然是留不住人的媒体,这种经常招聘的单位,流动性太强,等于是“铁打的媒体流水的记者”了,这种单位不去也罢,因为别人都留不住,你多半也早晚会走人。
况且,目前媒体招聘,大多不仅要新闻传播类的毕业生,更要很多外专业的毕业生(如外语类、法学、中文、经济类等等)。而一旦跳出媒体,新闻传播学的毕业生,其竞争力甚至不如很多外专业的毕业生(这也是新闻传播学学科本身浅薄、专业性较差所决定的)。
那么,做老师呢?首先,目前中小学教师招聘,一般大多是不会要新闻专业的,如果说媒体招聘,新闻专业可以考,中文专业也可以去考,但中小学招老师,人家多半是要中文毕业生也不会要新闻毕业生。
如果要做大学教师,那显然,你必须在读完研究生之后还要读博士。而如果你要做名校老师,那么就一定要读最好的几所(如人大、复旦、清华等)新闻院系的博士,甚至有些新闻院系是要你具备媒体从业经历或者留学海外经历的。
实际上目前的媒体已经不是新闻传播学类毕业生的最好选择了!
一方面,如我前面所说,好的媒体目前人才储备已饱和,不招人;而较差的媒体才会不断招聘,结果是人家来了又走,走了又招新人。
另一方面,媒体的生存环境、记者编辑的生存环境已经远不如往昔了:媒体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编辑记者们的社会受尊重程度也越来越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面对记者始终处于强势地位,且越来越甚;而一般社会民众面对媒体和记者也越来越轻视和不信任(当然有些也是记者自身的问题)
那么新闻传播类的毕业生还有哪些好前途呢?最好的就是考公务员了!但公务员的竞争更是激烈无比,每年只有少数幸运儿可以如愿。这是一条光明大道,但同时进门的关口极为狭窄。
除了媒体、高校教师和公务员这三类,那么新闻传播院系的毕业生就只能走跨行的就业途径了,也如我前面所述,可以进企业做一些文秘、创意、宣传策划等工作。也就这些路了。
‘肆’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怎么样
《2015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集训营网课——新媒体部分》网络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Ni_aT5DOwIPo_edXRQJ7vg
2015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集训营网课——新媒体部分|【课时6】新媒体概论6u2014中国特色的新媒体实务与理论建设.flv|【课时5】新媒体概论5u2014新媒体传播环境与版权新闻伦理及网络舆情.flv|【课时4】新媒体概论4u2014移动新闻的理论与实践.flv|【课时3】新媒体概论3u2014媒介融合的理论实务与发展.flv|【课时2】新媒体概论2u2014新闻传播的数字化和网络化.flv|【课时1】新媒体概论1u2014新媒体的技术文化发展史.flv
‘伍’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怎么样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还不错。
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77位。
2021年8月,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授予“理想照耀中国——第四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扶持创作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誉称号。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赵玉明、黄升民、仲呈祥、胡正荣。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吕锐、胡正荣、胡智锋、隋岩、段鹏、王晓红。
市级教学名师:李鉴增、张颂、庆瑞、高晓虹、路盛章、刘剑波、丽文、李大康、罗莉、鲁景超、王晓红、柴剑平、潘桦、李兴国、丁迈、曾志华、周涌、陈晓鸥、吴敏苏。
‘陆’ 中国传媒大学有什么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摄影、编辑出版学、传播学、媒体创意、国际传播学院、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广告学 、公共关系学、艺术设计、 音乐学 、戏剧影视文学、导演、表演、录音艺术、摄影、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87个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王牌专业:传播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等
‘柒’ 中国传媒大学有什么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学校以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艺术教育为办学基础,形成文、工、管、经、法、理、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外语、新媒体、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等传媒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学校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80个本科专业。另外设有独立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学院共设有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传媒技术学院、演艺学院、广播电视学院、摄影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文化管理学院、国际传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10个院。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传媒大学#2_3
‘捌’ 中国传媒大学哪些专业最值得读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双万计划》名单可知,学校一共有11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这11个专业的具体名单为: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文化产业管理、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数字媒体艺术。
根据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被评为A+,是学校所有参与评选的学科中评价最好的学科。
综合第四轮学科评估以及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两个因素,可以得出: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是学校最顶尖的专业,非常值得同学们在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时优先考虑这些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