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怎么背

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怎么背

发布时间:2022-04-25 12:06:55

1. 请问谁有:北大教研室《中国哲学史》笔记含各章重点名词解释 的文档啊

附件已上传 请下载 满意请采纳回答

2. 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

先秦:

太初:天地未分前的混沌状态,其含义与太一、太极相近。《庄子·天地》: “太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庄子·知北游》:“外不 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成玄英疏:“太初,道本也。”《白虎通义·天地》: “始起先有太初,然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又引《易纬·干凿度》: “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成玄英认为: “太,初始也,元气始萌,谓之太初,言其气广大,能为万物之始本,故名 太初。”孔颖达:“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太易:宇宙形成过程中“未见气之前”的阶段。与《易传》中的太极,《老子》 中的“浑成”含义相近。《列子·天瑞》篇:“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 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视 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

《尚书·洪范》五行说:《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 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人们所用 的五材,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作用,说明其和 农业生产有关,但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同:和,指不同东西和合和统一;同,指相同东西的简单相加或同一。西 周末史伯首先把和与同作为有差异而又有联系的一对范畴提出。《国语·郑 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 同俾同,尽乃弃矣。”春秋时晏婴继承发挥之,认为五味相和,方能成为美羹, 进而提出君臣关系应该和而不同:“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 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而去其否。”(《左传·昭公二十年》) 孔子以和同推及人伦关系,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 路》)

3. 求中国哲学史知识点归纳

只能说太懒了,这样还上什么学啊

4. 想考西方哲学研究生怎样准备应试中国哲学

第一是要看你要报考的专业的参考书目
你能把这些吃透包你能进复试
只是能不能讨那些教授的喜欢就看你的造化了
我就是败在了第二轮的面试

5. 高分急求:中国哲学史知识点归纳及名词解释

道:
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实际上泛指一切真理。中国网络全书解释如下:
原意指道路,后引申为道理,规律。历代哲学家对道有不同的解释。春秋后期,老子最早将道视为宇宙的本原和规律,认为万物由道而产生,道构成了万物的共同本质,道作为普遍的规律,其特点是自然无为。其后,稷下道家以“精气”说明道,对后世中国哲学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强调道具有虚无、神秘的属性,形成相对主义诡辩论和不可知论。韩非提出“道”、“德”、“理”的学说,以道为万物的普遍规律,德为“道之功”,理为事物的特殊规律。认为“道尽稽万物之理”。《易传》则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和“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说。以道为超越现象界的抽象规律 , 认为一阴一阳的相互转化即为道 。宋代 ,各派理学家赋予道以不同的意义,张载以道为气化的过程 ,程朱则以道为理。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医学概念。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古代思想家把这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此说明客观物质世界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

兼爱:
墨子的主要思想。墨子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他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等”的观点。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把兼爱与实现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联系,表现出对功利的重视。墨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攻等主张均以兼爱为出发点 ,他希望通过提倡兼爱解决社会矛盾,这当然只是一种空想 。但他批判了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执本统末:
是不是说,抓住了根本也就掌控了细节?呵呵

佛性:
佛陀(即释迦牟尼)之本性,也指可成为佛的潜在可能性,即成佛的因性、种子。人皆有佛性,但由于烦恼无明覆障,所以得通过修行而显发佛性。

四谛:
即苦、集、灭、道四谛。这是佛陀证悟并晓示世人的关于人生真实状况的价值判断及其解脱道路的真理。谛,即真理义。所谓四谛,即:①苦谛。说人生存在的本质为苦,这包括肉体的精神的痛苦,和生命中永远无法满足的企望,追求,必然遭受的挫折,以及关于生存的焦虑。佛教总结有8类苦。②集谛,又称习谛 。具体指业与惑 ,它们是人世痛苦的根源。在如何说明这种苦因的作用过程中引出佛教的十二因缘论。烦恼及烦恼增上所生业可以说是有情众生在生死中流转的原动力。简言之,烦恼及业是生存于痛苦现状中的根本因。③灭谛。揭示世间诸苦可以断灭,因而造成生死轮回的十二因缘的锁链是可以打破的。灭谛可以导向一条清净的超越性的存在,称为涅盘。④道谛。它揭示出断灭惑业及烦恼,趣向涅盘解脱的清净行,这就是八正道。八正道是唯一可以超脱世间因果而出世间的途径,它自身就包含了知苦、断集、证灭、修道的全过程。

法界:dharmadhātu
法,泛指一切事物现象,其梵文字根 dhr 便有轨执、集起的含义,即足以保持自身以成一类别;界,则有保有界限,相互区别的含义。法界可简言为范畴分类。其具体内涵随不同语境或佛教宗派学说体系而大致分 3 类:①狭义的法界指十八界中最后一类,即一切可以成为意识所缘的对象境界;②广义的法界可以指一切事物现象,从此意义上讲,整个十八界均在此范畴内;③在佛教诸宗派中,法界又往往成为事物现象的本源、本质或本体 ,这样它便等同于真如、如来藏、实际、实相等,如华严宗的一真法界等。佛教各宗对于修行次第、对众生从迷到悟各层次的存在状况又都以法界名称,各有范畴体系,如华严宗之十种法法界及人法界,天台宗之十法界等等,其所指需具体而论。

6. 中国哲学史考的名解“无”应怎么答

中国哲学思考的名解无,应该用有来进行应答。这就是辩证。

7. 北大907考研有谁考上的吗,能否回忆下题目顺带说一下经验

这里有个经验贴,考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简称中哲)专业,侥幸第一名考上,政治74、英语80、西方哲学史一123、中国哲学史132,总409。写个经验,希望再考的人用得上。本文分四部分:考试和招生内容、参考书目、初试经验和复试经验。一、考试和招生内容中哲初试考四门,依次为政治、英语、西方哲学史一和中国哲学史。其中其中西方哲学史一不考现代部分,中哲包括近现代部分,但只是偶尔考。专业课题型比较固定,一般是名词解释、简答和分析。有时没有简答,中哲以前有文言翻译。复试分两部分,一是北大全校统一的英语听力考试,而是哲学系老师的复试。其中中哲的复试只有面试,且不涉及西哲和英语。近两年,中哲计划招生均为6人,推免均为4人。其中,2011年统招报考131人,3人复试,录取2人。2012年统招报考110人左右,由于美学和宗教学初试没有同学上线,中哲增加2名额,8人复试,录取4人。预计2013年将恢复2011年的情况,且中哲考试难度会增加,原因分析见初试经验。二、参考书目我没报过辅导班,两门哲学史旁听过,四门考试主要靠看书,参考书目如下。1.政治①、教育部红皮书(大纲及大纲解析)②、任汝芬系列一至四2.英语①、考研单词(俞敏洪编)②、真题解析(新东方版)③、考研作文(王江涛编)3.西方哲学史①、《西方哲学史》第二版,赵敦华着,北京大学出版社②、《西方哲学史》第二版,张志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③、《西方哲学原着选读》北京大学西方哲学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4.中国哲学史①、《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②、《中国哲学原着选读》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③、《宋明理学》陈来着④、《中国哲学大辞典》方克立主编三、初试经验就近几年中哲考试来看,进入复试的同学初试成绩都在390以上,而且最终基本上是按照初试名次录取的。要考上的话,政治英语加起来应在140以上,两门专业课加起来应该在250以上,各科要兼顾,不然考上会很难。哲学考研很文科,四门考试的备考大同小异。要说明的是,不要以为是文科就可以任意发挥,基础才是第一重要的。备考的时候应该有计划。先确定备考时间。这个因人而异,基础好的半年不到就可以,基础不太好的一年多,比如今年中哲的第二名,基础不好不要报考北大。(所谓基础好,举个例子,英语不复习就能考60以上,就叫英语基础好。)然后确定备考战略,基础不太好的先拿下。最后制定计划,并经常按照实际情况小范围调整计划。1.政治政治应该是最简单的。先看红皮书,过一遍,了解一下考研政治都在说些什么就可以了。然后看序列一至四。第一遍重在理解,重点要掌握,细节要知道。第二遍做题,一来检验掌握程度,二来还可以加深理解。第三遍总结,查漏补缺。最后学习时事政治并做预测题。三个经验。第一,政治考的是理论,理论是要理解的。第二,是否信服马克思主义是一回事,一定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答题是另一回事。并且,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思想差别比较大,答题时应以毛概为依据,尤其要重视所谓新思想新精神。第三,如果某个分析题能和国家元首最近的讲话有关,答上讲话内容通常是满分。2.英语我英语基础还好。虽然不会说也听不懂,但考研之前已经可以看书,词汇量也不止考研单词。因此英语备考就是背一下单词然后分析真题。建议基础好的同学使用新东方的辅导书。新东方的东西整体来说科学而偏难,基础好的同学用了可以节省时间。3.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重在理解。从泰勒斯到黑格尔,每位哲学家在说什么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实在不行就把参考书上的原文背下来。备考的时候,近代以前赵敦华版较好,近代部分张志伟版较好。原着选读很重要,尤其是参考书上没有的内容。另外单纯作为哲学资料那本《西方哲学原着选读》也是非常好的。4.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重在背书,背完了理解深度也就够考试用了。《中国哲学史》上的几乎所有原文都要熟记。2010年,西方哲学考生考的中哲部分很难,于是2011年西哲老师断然反击,中哲那年的西方哲学史一难度骤增,再然后就出现了今年中哲考试中国哲学史很简单的情况。本专业分数过高,导致美学宗教学没有同学上线。预计2013年中哲的难度会增加。增加的法通常是出一些比较少见的名词解释或考一下不是很重要的哲学家。参考书上没有的东西,西哲看原着选读,中哲看那本大辞典。宋明理学一向是重点,近两年的分析题主要都在考这部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部分乱而且烦。建议先把哲学史中涉及的原文背熟。另外陈来老师关于宋明理学的很多简单观点几乎是北大中哲老师们的共识,回答分析题时用陈来老师《宋明理学》中的观点通常可得高分。答题尽量不要自己发挥。对于名词解释,答题可分三步。先说出自哪里或是谁的思想,然后写原文(西哲不需要),最后简单解释一下。其中原文最重要,解释几乎是翻译一下就行了,多写可能扣分。但由于西哲不需要原文,最好用自己的话多解释一下,不行就背参考书上的话。简答不要太简略,但依然以原文为主。论述除了原文,要写的其余内容最好采用北大中哲老师们引为共识的观点。四、复试经验复试也要认真准备。英语听力不需要太紧张,复试不占成绩,听听六级或雅思听力练习一下就好。事实上这个听力非常难,拉不开距离。中哲复试只有面试,且不涉及西哲和英语。面试老师不少于四个,按初试名次进行,一般是很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就开始直接提问。提问没有闲聊,内容基本都是中国哲学史的古代部分。老师们要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提问的时候会按照学生回答的情况逐渐加深加难。因此回答的时候一定要诚实。另外建议中哲考生平时要更注意修养

阅读全文

与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怎么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大耳鱼胶用印尼话怎么说 浏览:872
卡里乌斯为什么离开英国 浏览:440
巴赫意大利协奏曲讲解怎么弹 浏览:500
印尼巴士怎么下单 浏览:495
中国哪个族和伊朗人很像 浏览:594
印度水饺怎么调馅 浏览:471
印度人最擅长做什么 浏览:586
意大利从哪里查法院的判决书 浏览:531
哪个地方有印度水 浏览:550
印度医药分离哪里最便宜 浏览:632
上海印度女人做什么工作 浏览:176
为什么专利法产生于英国 浏览:505
印度飞饼榴莲怎么做 浏览:318
英国打造了什么线为中印 浏览:322
越南横机多少钱 浏览:23
枫叶国际和耀中国际哪个好 浏览:222
越南市胡志明市是哪个 浏览:230
印度公车司机有哪些 浏览:349
中国工会的职能是什么 浏览:862
小意大利是哪个国家 浏览: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