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现代着名的科学家有哪些
我国现代着名的科学家有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华罗庚、叶企孙等
1、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
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193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38年获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
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独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叶企孙
叶企孙,上海人,中国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1898年7月16日出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旋即赴美深造,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24年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
❷ 中国科学家的名字有哪些请写出12个
中国科学家有:竺可桢、李四光、邓稼先、钱三强、钱学森、袁隆平、王选、周光召、赵忠尧、华罗庚、陈景润、屠呦呦。
❸ 我国科学家有哪些
1、钱学森:着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
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侯德榜:着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7、周培源:着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8、茅以升:着名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
10、童第周:生物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
11、钱伟长:着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着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12、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吴有训: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
14、张钰哲: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
15、汤飞凡(微生物学家,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的人,沙眼病毒被称为“汤氏病毒”)
16、丁颖:着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
17、梁希:林学家.
18、林巧稚:着名妇产科专家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19、张孝骞: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等职。他长期从事内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胃肠病学的奠基人,一生确珍和治疗了许多疑难病症。
20、吴阶平: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泌尿外科开拓者之一,在泌尿外科、男性计划生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
还有....
着名物理学家: 童博士 ,李政道 ,王晓渔,杨振宁,丁肇中,朱光亚,严济慈,钱学森,朱棣文,李四光。
化 学 家:卢嘉锡,常新安 ,曹希寿 ,曹春晓 ,曹本熹 ,程翔 ,蔡启瑞 ,蔡国辉 ,蔡增良 ,蔡镏生 ,陈之荣 ,陈俊武 ,陈冠荣 ,陈凯先 ,陈创天 ,陈家镛 ,陈家鸿 ,陈尚贤 ,陈岱 ,陈庆云 ,陈晓晖.陈洪渊 .陈清奇 .陈珠灵 .陈维钧 .陈耀祖 .陈聪龙.陈荣悌 .陈裕光 .陈逢星 .陈鉴远.陈騊声
❹ 中国有哪些最着名的科学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 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 中国最着名的科学家如下。 1、钱学森:着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 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 6、侯德榜:化工专家,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7、周培源:着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8、茅以升:着名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专家; 10、童第周:生物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 11、钱伟长:着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12、汤飞凡:微生物学家,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 来源:老友
❺ 中国有哪些科学家和他的成就
1、钱学森(着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钱伟长(着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着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4、侯德榜(着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❻ 中国着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着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❼ 中国有哪些科学家
中国最着名的科学家有袁隆平、竺可桢、钱伟长、侯德榜、童第周等。
1、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
2、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3、钱伟长(1912.10.9—2010.7.30),江苏无锡人,世界着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兼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4、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于福建闽侯,着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5、童第周(1902.5.28-1979.3.30),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
❽ 科学家有哪些着名人物中国
1、钱学森: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着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2、钱三强:钱三强,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3、竺可桢: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还有邓稼先、华罗庚、袁隆平、茅以升等等
❾ 我国还有很多像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在外留学,不忘祖国,回国之后,呕心沥血
钱学森
钱三强
邓稼先
郭永怀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21人是“海归”
1946年,22岁的朱光亚随师友赴美考察。美国的高科技水平强烈刺激了他,他决定留美攻读,并顺利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科研道路一帆风顺,没有让朱光亚忘记祖国,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更让他归心似箭。1950年初,朱光亚在返国途中联合51名旅美留学生起草了《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信中这样写道:“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
这是一群海外学子对祖国的炽热思念,更承载着一代知识分子强国富国的崇高理想。
胸怀同样的思念与理想,邓稼先回来了,钱学森回来了,郭永怀回来了,程开甲、王希季、吴自良、姚桐斌……一批各领域才华横溢的杰出科学家,回到了迫切需要他们的祖国。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21人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他们中许多人舍弃了海外已有的优厚条件,义无反顾踏上归途。
钱学森为了回国,书籍和笔记本被没收,自己也被软禁数年;郭永怀在回国前当着众人的面,将十多年积累的未发表书稿统统付之一炬;姚桐斌、郭永怀、邓稼先等人回国后英年早逝,为祖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黄昆,物理学家,回国前在英国利物浦大学任职,已经在国际物理学界崭露头角。他与当代物理学大师玻恩合着的《晶格动力学理论》,是该学科领域的第一部权威专着和标准参考文献。1951年,黄昆回到北京大学,成为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他荣获了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徐光宪,化学家,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他创建的稀土分离理论和技术,使我国实现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大国”的飞跃,提高了我国稀土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他是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师昌绪,材料科学家,回国前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1955年,他冲破阻碍回到祖国,成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鞍钢工作组的负责人,此后,他主持研制出多项国家急需的战略材料及部件。师昌绪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孟超,肝胆外科专家,他是马来西亚华侨,却成了新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是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吴良镛,建筑学家,1950年从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毕业后,回国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他是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还有数学家吴文俊、气象学家叶笃正、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闵恩泽、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爆炸力学专家郑哲敏、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程开甲、我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之一张存浩……
一个个名字,代表着一座座丰碑,祖国从来没有忘记。
❿ 中国着名科学家有哪些
1、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世界着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2、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3、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4、茅以升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
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5、于敏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
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