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有那些传统节日
1.除夕: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户外则是爆竹声声。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这夜人们往往通宵不眠,称“守岁”。
2.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3.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4.清明节: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5.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
6.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7.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期盼家人团聚。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8.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据此风俗习惯,1988年我国将农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年节",使农历"九月九"成为我国法定的老年节。到2014年已是第26个年头。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Ⅱ 中国主要有那些传统节日
一,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春节意味着一年的开始,也是对过去一年的告别,这一天外出的游子纷纷回到家中,享受团圆的喜庆。
二,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三,清明节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
五,七夕节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现今又被叫做中国情人节。
六,中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这一天,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七,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现今重阳又赋予了敬老和孝老,为敬老节。
八,冬至节
冬至节是按节气来定,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这一天人们会烹食许多美食,如北方的饺子南方的羊肉。
Ⅲ 中国的节日有什么节
我国的节日太多了,除了传统节日,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还有很多特殊纪念意义的节日。
简单介绍一下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初七人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社日节
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
公历清明节前1、2日寒食节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 十月十五下元节
公历12月21-23日冬至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前后小年夜 农历年最后一天除夕等
节日说明
春节:正月初一。
破五节:正月初五 。
人日:正月初七,据传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上元(元宵):正月十五日。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
社日: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叫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在秋分前后。
寒食:清明前二日。《荆楚岁时记》说,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为寒食的代称。但依旧法推算,清明前二日不一定是一百五日,有时是一百六日。
清明:就是清明节。古人常常把清明和寒食联系起来。
花朝: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又叫百花生日。
上巳:原定为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旧俗以此日临水除不祥,叫做修。但自曹魏以后,把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后来变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浴佛节:传说四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的生日。《荆楚岁时记》说,荆楚以四月八日诸寺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
端午(端阳):五月初五日。《荆楚岁时记》说,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人们在这一天竞渡,表示要拯救屈原。(后来又把船做成龙形,叫龙舟竞渡。)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唐代以后,端午节被规定为大节日,常有赏赐。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初伏,第四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叫终伏(末伏),总称为三伏。据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所以也是一个大节日。一般所谓伏日,大约指的是初伏。
七夕:七月七日。《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的晚间是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大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中元:七月十五日。佛教传说:目连的母亲堕人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连求教于佛,佛为他说盂兰盆经,叫他在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后代把中元看成鬼节,有施饿鬼等等迷信活动。
中秋:八月十五日。人们以为这时的月亮最亮,所以是赏月的佳节。
重阳(重九、九日):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百月都逢九,所以称重阳。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习惯。据《续齐谐记》所载,费长房时汝南恒景说,九月九日汝南有大灾难,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
冬至:就是冬至节。冬至前一日称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古人又认为: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
腊日:腊是祭名。《说文》“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但是《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并说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疲。十二月初八日是一般的解释,有“腊八粥”的风俗。
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
Ⅳ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一、春节
端午为农历五月初五,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艾叶、系红线等。据说是为纪念屈原于此日投汨罗江而死。
Ⅳ 中国节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
1、春节: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农历年,俗称“过年”
2、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为“上元节”。
3、清明: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同时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4、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5、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国古代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为 “乞巧节”或“女儿节”。
6、中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7、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叫“登高节”,习俗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现在我国又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
8、冬至: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Ⅵ 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1]
另外,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们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请采纳回答谢谢
Ⅶ 中国一共有哪些节
你好,我国的节日有:
除夕(农历大年30)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妇女节(3月8日)
植树节(3月12日)
清明节(4月4日)
劳动节(5月1日)
青年节(5月4日)
端午节(农历5月初5)
儿童节(6月1日)
建党节(7月1日)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建军节(8月1日)
中秋节(农历8月15日)
重阳节(农历9月9日)
教师节(9月10日)
国庆节(10月1日)
腊八节(农历12月8日)
元旦(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