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古代九州指哪九州,在哪里(三国演义中的)
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而在周代时徐梁二州分别被并入青州与雍州,故而没有徐州和梁州。
先秦的华夏之域仅限于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 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到了战国末年在诸国的基础上萌芽出后世汉族九州的概念 。汉朝将被秦国所灭的六国共同称为"诸夏" 。
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1)九州分别在中国哪些地区扩展阅读:
关于九州的说法,在流传下来的古籍记载中有下列说法:
1、《禹贡》称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2、《尔雅》按殷制,称九州为冀、幽、兖、营、徐、扬、荆、豫、雍,分冀为冀、幽两州;
3、《周礼》按周制,称九州为冀、幽、并、兖、青、扬、荆、豫、雍,分冀为冀、幽、并三州。
4、《尚书·尧典》的说法,虞舜在禹治水之后,又就禹指九州,分治幽、并、营三州,合为十二州。
‘贰’ “九洲”是中国的别称,具体是哪九洲又在哪些地方呢
相传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轩辕黄帝在征服蚩尤、炎帝两个部落之后,定居晋南,依山川大势,“割地布九州”。到唐尧时,洪水为害,当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用今的话说,就是洪水弥漫接天,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顶,把九州给漫没了。是洛河中的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认真研究之后,终于治水成功,遂又“随山浚川”“疆理天下,奠九州而正五服”。
而据《尔雅》和《周礼》的记载,西周时,多了幽州、并州,而少了徐州、梁州,还是九州。《吕氏春秋·有始篇》中,则有幽州,而无梁州。据其记载:“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都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可见,九州之说是我国春秋战国以前的行政区划,这种古代的称呼一直流传至今,用来指代中国的疆域。自秦以后,中国的行政区划多有变动,秦初设郡县,汉朝时实行郡国并署。
三国时,又有州制,魏有十二州、吴有四州、蜀有二州,共有十八个州。到晋朝时增至二十一个州。南北朝时,州的数量大增,加起来有二百零八个州。唐宋时,中国的行政区域是道。从元朝以后,实行的是行省制,道、省管辖的范围内,有些城市继续称州。
现在,我国称州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过现在的州,除了自治州以外,已不再是行政区划,而是城市名称的组成部分。
‘叁’ 中国的九州是指哪九州现在分别是中国的什么地方
《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福建省是扬州的。
1、豫州:豫州位于九州之中,以河南为中心,东接山东、安徽,北接河北、山西,南临湖北,历史上曾数度达到鼎盛时期,长期位居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青州:大体指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地为肥沃白壤。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3、徐州:范围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黄海以西,涉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地为红色粘土。
4、扬州:扬州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 , 《周礼》称东南曰扬州,扬州是“九州”之一。
5、荆州:《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荆山在今湖北南漳县。荆州大体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荆山一带直到衡山之南地域。是汉族原居地区之一。
6、梁州:梁州,是汉地九州(非行政区划)的一部分,代指陕西、四川盆地、汉中及部分云贵地区。明代洪武帝认为“中国之旧疆”包括陕西、巴蜀(明代四川省)及云南在内。
7、雍州:即雍州东界抵晋陕二省分界的黄河,西界至黑水 ,黑水或谓即张掖河,或谓即党河 (均在今甘肃 ),或谓即喀喇乌苏河(新疆乌苏市),黑水诸说不一。
8、冀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辽宁省与内蒙部分地区。
9、兖州:兖州,是《禹贡》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古代不特指某地,是一个地理范围,大体位于古黄河和济水之间(今山东省西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东南部)。范围和治所随历史多有变更。
(3)九州分别在中国哪些地区扩展阅读
九州之称,由来已久。从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写作“A”,正像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之形,《说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
可知其本意当与《诗经·王风·关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与行政区划无关。古时降水丰沛,人们往往居于傍水的高丘之上。
因而“州”又成为居住区域的名称,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阳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说,犹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类。
“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确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诸侯”之“九”;一是虚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泽”、“九薮”、“九原”等之“九”。
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迹,画为九州”。而“九”可能是确指,而不是虚指。所以从本意上讲,“九州”是指九个大型的地理人文区划的总称,也是众多有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的总称;由人之故,又引申为“全国”的代称,犹“天下”、“四海”之谓。
到后来,“九州”终于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因在现有流传下来的文献中,具体的“九州”只见于战国,而未见于春秋,所以其时间可能在战国初期。
《禹贡》虽然托名为大禹所作,其实却是战国后期的作品。具体的证据很多,最主要的理由是《禹贡》中所记的不少地理状况都是战国时的现象。
‘肆’ 九州是指哪几州
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 ,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
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至迟自晋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九州的范围。
1、冀州∶河东郡、河内郡、魏郡、巨鹿郡、常山郡、清河郡、赵国、广平国、真定国、中山国、信都国、河间国及涿郡、勃海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广阳国及太原郡、上党郡、云中郡、定襄郡、鴈门郡。
2、兖州∶东郡、陈留郡、山阳郡、济阴郡、泰山郡、城阳国、淮阳国、东平国。
3、青州∶平原郡、千乘郡、济南郡、齐郡、北海郡、东莱郡、菑川国、高密国、胶东国。
4、徐州∶琅邪郡、东海郡、楚国、临淮郡、泗水国、广陵国。
5、扬州∶庐江郡、九江郡、会稽郡、丹扬郡、豫章郡、六安国 及南海郡、郁林郡、苍梧郡、交趾郡、合浦郡、九真郡、日南郡。
6、荆州∶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国。
7、豫州∶弘农郡、河南郡、颍川郡、汝南郡、沛郡、梁国、鲁国。
8、梁州∶汉中郡、广汉郡、蜀郡、犍为郡、越嶲郡、益州郡、牂柯郡、巴郡、武都郡。
9、雍州∶朔方郡、五原郡、上郡、西河郡、北地郡及京兆尹、冯翊郡、扶风郡及陇西郡、金城郡、天水郡、安定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伍’ 中国古代分为的九州分别是现在的哪些地方,具体位置在哪
相传大禹治水后把中国大地划分为九州,并以九州为素材打造了九鼎,以此来象征着中华大地。很多人就好奇了,古代所谓的九州分别指的是哪几个州呢?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梁州包括重庆、成都、云南和西藏等地。最后一个就是雍州,雍州是主要为位置是西北方,历史上关于这里的记载比较少,不过这里的荒漠、沙场倒是引起了众多文人骚客写诗的素材,这里也是边疆之地,有不少的将领也向往这里的沙场,肆意人生。
‘陆’ 中国九州是指哪九个州
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据《禹贡》所叙述九州的范围,北有燕山山脉、渤海湾和辽东,南至南海,西至甘肃接西域,东至东海。
(6)九州分别在中国哪些地区扩展阅读:
其中冀州的范围极大,按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
于是为十二州也。”即并州、幽州、营州是由冀州所分出来的,加上原来的九州,是以九州有时又被称为十二州。
‘柒’ 我国古代被称为九州,九州到底指哪几个地方
说到中国,常常会用华夏,来指代中国,其实中国还有另一个说法,就是九州,又名神州。经常会听到神州大地,说的正是我们所在的土地上。根据先秦时期的古籍记载,从战国时期开始,九州就成为了中国古代时期的代称,到了晋朝时期成为汉族的代称。中华民族的九州区域指的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其实九州的划分是一个巨大的九宫格,在我们中国的版图上,横着画是两条线,竖着画两条线,形成了一个井字,正好划分成为九份,称之为九州,其中天子居中,八方朝贡。
‘捌’ 古代中国又被称为“九州”,分别指的是哪9个州
我们都知道祖国的名字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你知道吗?自从战国以来,九州是中国古代民族地域的代称,又名神州、十二州等,它的意思是汉地。夏、商、周三代均有关于九州或十二州的记载,现代考古资料显示,战国文献较多,春秋没有对它的描述,所以可能存在与战国初期。
‘玖’ 中国古代有九州的说法,指的是今天什么地方
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而在周代时徐梁二州分别被并入青州与雍州,故而没有徐州和梁州。
1、冀州: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辽宁省与内蒙部分地区。
2、兖州:古代不特指某地,是一个地理范围,大体位于古黄河和济水之间(今山东省西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东南部)。范围和治所随历史多有变更。
3、青州:、大体指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地为肥沃白壤。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4、徐州:作为一个地理区域,范围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黄海以西,涉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地为红色粘土。《尚书·禹贡》记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
5、扬州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 , 《周礼》称东南曰扬州,扬州是“九州”之一 。
6、荆州大体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荆山一带直到衡山 之南地域。是汉族原居地区之一。荆州“厥上惟涂泥,厥田为下中,厥赋为上下”。这是指出荆州土壤大致类似扬州,惟土壤肥力为下中,比扬州高一级,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八级,田赋属第三级。
7、豫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指的是汉史籍《禹贡》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因位于九州之中,故别称中州。当今河南省大部分属豫州,故简称“豫”。
8、梁州,《禹贡》地理九州之一(非行政区划),代指陕西、四川盆地、汉中及云贵地区。明代洪武帝认为“中国之旧疆”包括陕西、巴蜀(明代四川省)及云南在内。
9、雍州,今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陕西、新疆部分、内蒙部分。是中国汉族典籍《禹贡》中所描述的九州之一 。
(9)九州分别在中国哪些地区扩展阅读:
其中冀州的范围极大,按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于是为十二州也。”即并州、幽州、营州是由冀州所分出来的,加上原来的九州,是以九州有时又被称为十二州 。
‘拾’ 古时候中国也叫九州,九州指的是现在的哪里呢
中华民族的九州区域指的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其实九州的划分是一个巨大的九宫格,在我们中国的版图上,横着画是两条线,竖着画两条线,形成了一个井字,正好划分成为九份,称之为九州,其中天子居中,八方朝贡。
九州在后来又被称为十二州,是因为由冀州分出来的并州、幽州、营州,加上原来的九州就成为了十二州。九州最开始只是泛指,因为州是很小的地理范围,茫茫大地,划为九州,并不是确切所指,到了后来才逐渐的具体划分。九州划分成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域,据记载可能是出现在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