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70余国支持国安法,这说明什么
全球有两百多个国家,你说呢?
② 从清末到民初为何德国一直援助中国
个“援助”应该打个引号。首先必须明确,咱们可是连个螺栓都没有“白拿”人家德国的,没占人家半毛钱的便宜。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什么“历史传统友谊”、“两国文化历史的深厚感情”等等,几乎都是装样子的说辞,可不能真信。相距甚远的中德两国,在20世纪初的密切往来与合作,那是基于战略需要和国家利益的需求,基本可以排除所谓的“感情因素”。
此外,由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失去了在中国的租界和殖民地。这让中德合作没有历史包袱,较为轻松。
还是如我文章开头所说,那是基于战略需要和国家利益的需求,基本可以排除感情因素。
此时,德国有求于中国的是稀有战略金属——钨矿砂,它们都是制造钨合金钢的关键材料,是生产枪炮的必需品。此外还有中国的猪鬃和桐油德国也有大量需求。
对,就是猪鬃,这个绝对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大家想想,机械化战争时期的作战平台和作战武器,哪一个可以不上漆,直接就开出来用的;此外还有清理大口径火炮炮管内的火药残渣的重要用途。通过合作,中国拿到了德国军事、工业、科技的“援助”。
其实“援助”这个词用的不妥,这些技术、军火都是用高于国际市场价的价格,或者是以货易货方式购买的,军事顾问也是八抬大轿高薪聘请的。咱们可是连个螺栓都没有“白拿”人家德国的,怎么就老被一厢情愿的描述成“援助”?
而且,据当时史料记载,德国出口中国的工业品,尤其是军工类,往往是二等品,甚至质检淘汰掉的“残次品”,为此,国民政府代表还多次跟德国有关部门进行了交涉。
到了三十年代中期,德国与日本开始勾搭,为了表示对日本“大东亚共荣”计划的支持,德国开始逐渐疏远了中国,在日本的压力下,一度在收到货款后,拒绝交货。到了1938年,德国顾问团就已经基本全部撤回德国。蒋介石的军事顾问——法肯豪森回国后拒绝接受任何工作,在盖世太保的监视威胁下,还坚持宣传中国抗战,直到德国下令预备役军人全部恢复现役,才重加入了德军。
法肯豪森才是咱们中国真正的朋友,可惜现在网有们总认为狂热的种族主义者——希特勒是中国抗日的大恩人........
客观地看,国军的德械师规模很有限,而且主力基本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损失殆尽.....在漫长的抗战中,发挥的作用不是特别大,远不及美国的支援。
总的来讲,二战前后,德国的外交思想是非常务实的:和日本结盟是谋求牵制苏联;而援助中国就是为了换取战争资源....于是中德成了贸易兼军事合作伙伴,其他的就别想太多了。
还是如文章开头所言,国与国之间搞关系,就是利益的交换,国际社会上还真没出现过,有哪个国家无目的去支援别国。
③ 当年苏联究竟对中国帮助有多大
“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国人十分熟悉的旋律,除了旋律优美,这首歌在国内传唱度这么高,还与当时的中苏关系有关,因为那个时候,苏联被中国人亲切的称为“苏联老大哥”。
虽然中苏关系经历了“蜜月期”到“断交期”,但苏联老大哥实实在在为中国的发展做了不少贡献,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国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句历史书上的话,最好的诠释了中国和苏联关系的渊源。
苏联当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龙头老大,一度与美国形成了抗衡之势,在两极分化的世界格局中,中国自然就与国土毗邻,政体一样的苏联走的很近。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苏联开始了对中国的帮助。当年苏联到底对中国帮助有多大?砸钱近百亿,核心技术直接白送。
雪中送炭
人人都知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主要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无疑是雪中送炭。清朝时期中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早已被西方发达国家远远的甩在了后面,以致于沦落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地步。晚清签订的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让本就积重难返的中国更加的雪上加霜。
笔者依稀记得当初学习这段历史的时候,听老师讲过一个顺口溜,如今在网上一搜,还真的能找到。“苏联老大哥,挣钱挣得多。买辆摩托车,骑到莫斯科。苏联老大嫂,挣钱挣得少。买块旧手表,乐的满街跑”。这个充满了口语气息的顺口溜足以说明苏联当时在中国的声誉和影响。
后来中苏关系决裂了,中国人也编了一个顺口溜。“苏联老大哥,挣钱挣得多,买辆摩托车,骑到莫斯科,莫斯科地雷多,炸得老大哥直哆嗦;苏联老大嫂,挣钱挣得少,买块破手表,一年走一秒”。中国人的爱恨分明从顺口溜的变化中就能可见一斑。
至于苏联为什么要帮助中国,很多政客众说纷纭,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苏联帮助中国自然有它的目的,但不管它的目的是什么,中国是实实在在的得到了好处。吃水不忘挖井人,而今苏联已经不复存在,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我们却不能忘记。
小结:
世界格局瞬息万变,当年能与美国势均力敌的苏联轰然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中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成员。苏联的解体有很多因素,给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以警示。
作为曾经的老大哥,苏联多中国的帮助无疑是雪中送炭,而且还以授之以渔的姿态给中国培养了专家学者,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能成为今日之中国,苏联当初的贡献功不可没。
④ 美国积极援助中国抗战的原因与历史作用
因为中国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美国为了减少介入太平洋战争的成本,尤其是人员成本,就需要借助中国拖住日本的战争资源流向太平洋战场;
美国并没有“积极援助中国抗战”,利用中国更多。由于全球对华禁运(包括美国。美国甚至直到1940年才对日本进行了石油和钢材的禁运),中国自1940年开始就断绝了官方渠道从国际上获得任何物资,一直到1942年爆发缅甸战役中国远征军出发,英美都是利用中国的资源而没有对中国战场进行过有实际意义的援助。所以不要笑话中国军人出国竟然只穿一条裤衩,更不要抱怨蒋对史迪威不友好!
到了1942年,美国才意识到中国战场的重要性,才知道中华民国政府存在的意义。但那个时候由于滇缅公路已经瘫痪,只能启用“驼峰航线”对华进行战争物资的输血。由于飞机有限、载重量有限、航线困难失事率(包括被日机拦截)很高(650架飞机在整个空运过程中丢了600架),尽管中美飞行员艰苦卓绝,最终进入中国抗战前线的物资也有限。
虽然获得的物资有限,但确实使得中国战场物资短缺、日军紧逼的险境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美国结束太平洋战争后,才把剩余军用物资大量提供给了民国政府。这个时候才真正能称得上是“积极援助”了,但本质是解决无用了的军事物资的囤积问题,并把它变为钱财。那不是无私援助而是商贸。中国始终需要自强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