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4年的中国男篮为何被称为黄金一代那一届男篮到底有多强
中国男子三大球一直是中国体育的软肋,这其中足球最为人诟病,而男篮则是三大球里面最大的骄傲。1994年男篮被称为“黄金一代”,中国队第一次打进世界前八。比起2008年以东道主的身份进入前八,那次在加拿大显得更加难得。当然,除了自身实力之外,或许还有一些“客观”因素。
除了默契之外,他们的基本功确实也比现在的队员好太多了。说实话,职业体育肯定比专业体育要好,这个无需争论。但是,在眼下中国社会,职业体育的两面性还是很大的。因为一个有天赋的年轻球员,很快就可以变得很富有,而我们的球员素质也无法与欧洲那些球员相比,因此很多年轻球员很容易迷失自我,不再愿意专心练基础。
现在的球员,你还能找出像是当年刘玉栋那样的“投篮机器”吗?而且不只是刘玉栋,论投篮,估计那个时代的球员都可以碾压现在的球员,所以,基础也很重要。那个时候男篮的内线真不厉害,三大中锋还没有打出来,单涛已经是国内最好的中锋了,但是,中国队愣是凭着一群投手,生生打到了前八的成绩。
队员打硬战的能力更强,各个都是地方队的核心
翻看当时的阵容名单,巩晓彬山东一哥,孙军吉林一哥,胡卫东江苏一哥,郑武浙江一哥,单涛北京一哥,加上王者八一队的阿的江,刘玉栋,各个在队内都是核心,那个时候,外援在各队里面基本都是“绿叶”,上面这几位“大佬”才是队内核心。
可是再看看咱们现在的男篮,除了易建联,还有人是队内的核心吗?都是给外援打下手的,队内的得分王,篮板王,助攻王,抢断王,盖帽王都是外援,战术也是外援拿球单干,实在不行给咱们国内球员,要么三分扔一个,要么一个内线扣篮,这样能练出什么来?心理素质肯定上不去,一到了国际赛场,遇到硬茬就怂了,可是94年那会儿,他们各个都是队里的老大,怕过谁?
最为明显的就是胡卫东,在美国人头上扣篮。加时赛面对南美冠军巴西一个人拿到十分,几乎以一己之力扛着男篮进了8强,现在的男篮那还有这么硬的球员,也就是易建联还行,但是,那个时候,男篮名单里得有7到8个易建联式的人物。
也不是说咱们现在的男篮不拼了,但是,确实没有那股子的霸气。咱们好像觉得碰美国,西班牙这些队输了很正常。但是,那个时候,男篮打美国也是输,但是,我输也得把你扒层皮下来,你是老大,我在我们那也是老大,咋了,谁怕谁啊!
客观条件对于男篮也有利
当然,这个客观条件并不是指当时的分组有多好。当时与美国,巴西以及西班牙一组,也是死亡之组。当时巴西是南美冠军,西班牙打美国,“只”输了15分,可别小看这个分差,当时美国第一次以NBA球员参加奥运会的时候,从没试过赢小于20分的比赛,场均净胜对手32分,可见西班牙有多强。
但是,客观上说,那个时候的中国男篮与欧洲的差距没有现在这么大。那个时候欧洲输美国多少,咱们也差不多,什么希腊,西班牙之类的球队,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对中国队呈现碾压的态势。
而且,但是美国最大的两个对手苏联与南斯拉夫,一个解体了,一个被制裁没有参赛,客观上也帮了中国队。那会儿,也就是这三个队在国际上有着绝对的实力,其余的球队实力没有像现在这样那么大。
其中男篮可以在90年代出现辉煌期与女足90年代一个道理,因为那会儿欧洲人不重视篮球。后来看到看球真能带动市场,所以他们开始大力发展,就像是现在的女足一样。一个女足世界杯要不是美国夺冠,差点变成欧洲杯,什么中国,朝鲜之类的昔日强国,在欧洲人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只要是欧洲人用心思搞体育,他们可以分分钟“秒杀”亚洲。玩的不好只是人家不愿意玩而已。
最简单的道理,1992年美国的NBA球员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中国队与欧洲球队一样输美国30-40分,但是10年之后,南斯拉夫在美国本土,从NBA球员那里拿到了世界冠军,我们还是输美国40多分,这就是差距。
所以,咱们的乒乓球希望用“养狼计划”找对手,其实没用,因为欧洲人根本不喜欢看乒乓球,没市场,只要是欧洲人不热衷,这项运动的竞争性就永远提不上来,所以乒乓球中国可以独霸世界,因为欧洲人不怎么玩,有朝一日乒乓球可以有网球的影响力之后,或许我们就不用再养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