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谈谈你对中国国防的认识
中国国防的历史源远流长,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国防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抵御外部侵扰和防止内部叛乱等巩固国家政权就成为国家当时的主要任务。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史,我们不难发现,当统治阶级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军事强大时,国防就强盛,国家就统一;当统治阶级政治腐败,经济衰弱,军事孱弱时,民族就分裂,国内就混乱,国防就削弱、而崩溃。我国古代国防就已经形成了“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富国强兵”的国防军事思想以及“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等,在这些思想和策略的指导下,华夏大地消除了无数次外敌入侵带来的战祸,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着名军事家司马穰苴曾说过,“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用坚船利炮攻破了清王朝的大门,对中华民族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中国人民惨遭蹂躏和屠杀。鸦片战争前,中华民族虽遭战乱较多,但大都是内部纷争,外地入侵很少。1840年以前,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虽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当时的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国防还是巩固的。18世纪后期,我国的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国防力量开始衰败,尤其是鸦片战争前夕,国防力量衰败到了极点,特别是在军事上。由于国防的薄弱,导致中国文化蒙受巨大损失,整个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从而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有国无防的历史。建国60多年来,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军队的武器装备得到了更新换代,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保障国家现代化建设,促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告诫我们,兵者,国之大事,政治修明,国富兵强,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总体稳定,但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和安全挑战,从而呈现动荡态势。由于朝鲜在核问题上的立场和国际社会相差甚远,很难彻底解决问题,因而军事对峙的僵局很难打破,朝鲜半岛发生战争可能性不能排除;多年来,印巴军事摩擦时有发生,印巴的核军备竞赛的升级和对立的家具对我国安全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伊朗核问题、伊拉克战争造成的地区安全问题等也不可避免的对我国安全环境带来影响。美日强化军事同盟,举行多次联合演习,将中国作为假想敌。而且,中国的稳定还受“三股势力”的直接威胁。随着陆地边界领土争端不断得到解决,海洋安全问题进一步突出,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和朝鲜问题等,都存在爆发冲突的危险。除以上问题外,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正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通过在韩国和日本驻军、发展同中国台湾的实质性关系(包括对台军售)、加强同东南亚国家的军事联盟与安全合作关系,这些都直接影响中国东部海洋方向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利益。同时,美国在西部对中国不断进行军事渗透,尤其是在阿富汗和中亚驻军。美国正在中国周边构筑“满月形遏制圈”,对中国的战略压力不可忽视。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它崛起的过程中,危机、冲突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国防与国家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可靠的国防,就无法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就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制于人,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因此,国防建设必须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明确我国自卫型的国防性质,明确我国维护和平反对霸权的坚定立场。国防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因为国防建设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而现代国防又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国防还必须努力实现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不至于受制于人。另外,还要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加强后备力量的建设,并加强国防教育,为进行国防建设和开展国防斗争作好充分准备。
⑵ 中国国防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国防的现状:
中国的国防建设是以现代化为中心,实现国防现代化 ,是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周恩来总理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号召。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实现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经过不断的努力,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成就,建立了较完整的国防科研与国防工业体系;
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由过去单一的陆军发展成为包括陆军、海军、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诸军种、兵种合成军队;武器装备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发展,掌握了导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进一步增强了遏制战争的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中国国防是什么时候崛起的扩展阅读:
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是独立自主研发先进武器装备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除美、俄外唯一一个具备完备国防工业体系的国家。
中国的国防工业体系的建设与共和国同岁,至今已有近 70 年的历史。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建国初在接收国民政府遗产和解放区兵工厂的基础,在苏联援建下完成初建;1965 年起通过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在 70 年代末建成基本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为服从经济建设大局压缩军费,武器装备建设徘徊不前、差距扩大;1999 年驻南使馆被炸后全面推动高新武器装备建设,近 20 年来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
中国国防建设基本内容包括:
1.国防领导体制和军队指挥体制的确立
2.国防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使用和管理
3.国防教育的实施
4.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
5.国防工程设施
6.常备军战斗力和战备水平的提高
7.国家动员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8.国防立法以及国防理论的研究